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单元综合测试1(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单元综合测试1(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单元综合测试1(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单元综合测试1(新版)青岛版

第12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运算不正确...

的是( ) A .532x x x =? B .632)(x x = C .6

332x x x =+ D .3

3

8)2(x x -=-

2.若)5)((--x a x 展开式中不含有x 的一次项,则a 的值为( ) A .0 B .5 C .5- D .5或5- 3.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

A .)64(212822

2

3

+-=+-a a a a a a B .)3)(2(652

--=+-x x x x C .))(()(2

2

c b a c b a c b a --+-=-- D .2

2

)1(2242+=-+-a a a

4.下列多项式:①2

2

2y xy x -+②xy y x 22

2+--③2

2

y xy x ++④2

4

11x x +

+,其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n 个底边长为a ,腰长为b 的等腰△ABC 拼成图1,则图l 中的线段之和是( ) A .nb na 2+ B .b nb na ++ C .b na 2+ D .b na 22+

6.为了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2)(12(+--+y x y x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2

)]12([+-y x B .2

)]12([++y x

C .)]12([--y x )]12([-+y x

D .]1)2][(1)2[(--+-y x y x

7.用四个完全一样的边长分别为a 、b 、c 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图2所示的图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2

)(b a c +=

B .2

222b ab a c ++= C .2

2

2

2b ab a c +-=

D .2

2

2

b a

c +=

8.计算:

20122012

8125.014.3?-+-)()(π的结果是( )

A . 3.14π-

B .0

C .1

D .2

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32分)

9.如果代数式1322

++a a 的值等于 6 ,则代数式_______5962

=-+a a .

10.计算2342

()()()m n m n mn ?-÷-的结果为______. 11.计算(-3a 3)2

·(-2a 2)3

=_______

12.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多项式的加减,放学后,小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认真的复

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x 2

+3xy -12y 2)-(-12x 2+4xy -32y 2)=-

12x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y 2

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请你帮他补上!

13.一个正方形一组对边减少3cm ,另一组对边增加3cm ,所得的长方形的面积与这个正方形的每边都减去1cm 后所得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 14.分解因式:_____3

2

=-b b a .

15.现规定一种运算:a *b =ab a b +-,其中a b ,为实数,则a *b +()b a b -*等于_________.

16.有若干张如图4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如果要拼一个长为()2a b +,宽为()a b +的长方形,则需要A 类卡片________张,B 类卡片_______张,C 类卡片_______张.

三、解答题(共50分) 17.(12分)计算

)32)(7)(1(322xy xy y x y x +--

)5.15)(2

3

5)(2(--+-x x

)3()3()6(232234y x y x y x y x ÷-+

18.(12分)分解因式

(1))2()2(2

m n m n --- (2))3)(1(--x x

(3)3

2363x x x -+- (4)2

2

)()(b a y x +-+

19.(8分)化简求值

(1)先化简,再求值:[2

)4()2)(2(y x y x y x +--+]÷y 4,其中2,5=-=y x . (2)已知4=+y x ,2=xy ,求xy y x 32

2

++的值.

20.(8分)两位同学将一个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一位同学看错了一次项系数而分解为2(x-1)(x-9),另一位同学因看错了常数项,而分解为2(x-2)(x-4), 试将原多项式因式分解.

图4

21.(10分)已知12345678

22,24,28,216,232,264,2128,2256========,…… (1)你能根据此推测出642的个位数字是多少?

(2)根据上面的结论,结合计算,试说明()()()()()()

24832212121212121-++++???+的个位数字是多少?

四、拓广探索(14分)

22.(14分)如图5是一个长2m ,宽为2n 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6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 (1)求图6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观察图6,请你写出三个代数式2

)(n m +、2

)(n m -、mn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3)根据(2)中的结论,若75.2,6=-=+xy y x ,求y x -的值. (4)有许多代数恒等式可以用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如图7,它表示了

2232))(2(n mn m n m n m ++=++.

试画一个几何图形,使它的面积能表示:2

2

34)3)((n mn m n m n m ++=++

参考答案:

一、1.C 2.C 3.D 4.B 5. A 6.C 7.D 8.D .提示:2118125.018125.014.32012

20122012

0=+=?-+=?-+-)()()(π.

二、9.10

10.82

m n -.提示:2

3

4

2

63

4

2

2

8

2

()()()()()()m n m n mn m n m n m n m n ?-÷-=?-÷=-.

11.-72a 12

12.-xy

13.5cm .提示:设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根据题意得2

(3)(3)(1)x x x -+=-, 解得5x =.

14.b(a+b)(a-b)提示:a 2

b-b 3

=b(a 2

-b 2

)=b(a+b)(a-b).

15.2b b -.提示:已知规定了一种新的运算“*”,我们只要按“*”的运算法则把这个非常规的所要计算的式子化为常规的式子,按常规运算的做法计算即可.a *b +()b a b -*=ab a b +-+()b a b -+(b-a)-b=2b b -,故选B .

16.2,3,1. 点拨:由于三个小卡片的面积分别是22

,,a b ab ,而大长方形的面积为

()()2a b a b ++2223a ab b =++,故需2张A 类卡片,3张B 类卡片,1张C 类卡片.

三、17.(1)2

343472114y x y x x -+- (2)49252

-

x (3)2223

1y xy x -+ 18.(1)n(m -2)(n +1) (2)(x -2)

2

(3)2

)1(3--x x (4)))((b a y x b a y x --++++ 19.(1)解:原式[]y y xy x y x 4)168(42

2

2

2

÷++--=

(

)

y y xy x y x 416842222÷----=

()

y xy y

48202

÷--=

x y 25--=

当x=-5,y=2时,原式=-5×2-2×(-5)=-10+10=0 (2)解: 原式=16+2=18

20.解:18202)9)(1(22

+-=--x x x x

16122)4)(2(22+-=--x x x x

常数项为18,一次项为12- 原二次三项式为181222

+-x x

22)3(218122-=+-x x x

21.解: (1)因为64

4162

(2)=,所以642的个位数字是6.

(2)因为()()()()()()

24832212121212121-++++???+

()()()()()()()()()22483244832212121212121212121=-+++???+=-++???+

=……()()

323264212121=-+=-.

所以()()()(

)()()

24832212121212121-++++???+的个位数字是5. 五、22.解:(1)2

)(n m - (2)mn n m n m 4)()(2

2

+-=+ (3)5± (4)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

第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72人,分为两个教学班。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大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后进生也不能忽视。不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大部分上学期的后进生在学期末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这也增加了我这学期数学教学的信心。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

B A C D O 3题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题4分,共40分)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 ′B ′是由线段AB 经过平移得到的,已知点A(-2,1)的对应点为A ′(3,1),点B 的对应点为B ′(4,0),则点B 的坐标为:( ) A .(9,0) B .(-1,0) C .(3,-1) D .(-3,-1) 3、如图:已知AB ∥CD ,∠B=1200 ,∠D=1500 ,则∠O 等于( ). (A )500 (B )600 (C )800 (D )900 4.△ABC 中,∠A=13∠B=1 4 ∠C,则△ABC 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 5、如图,AB ⊥BC ,∠ABD 的度数比∠DBC 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 和∠DBC 的度数分别为x 、y ,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 A 、9015x y x y +=??=-? B 、90215x y x y +=??=-? C 、90152x y x y +=??=-? D 、290215x x y =??=-? 6.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5cm,则它的周长为 ( ) A.8cm B.11cm C.13cm D.11cm 或13cm 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 A .7 B .8 C .9 D .10 8、在下列点中,与点A (2-,4-)的连线平行于y 轴的是 ( ) A 、(2,4-) B 、(4,)2- C 、(-2,4) D 、(-4,2) 9、甲、乙二人按3:2的比例投资开办了一家公司,约定除去各项支出外,所得利润按投资比例分成.若第一年甲分得的利润比乙分得的利润的2倍少3千元,求甲、乙二人各分得利润多少千元.若设甲分得x 千元,乙分得y 千元,由题意得( ) A 、 x y y x 3212=-= B 、 y x y x 2332=+= C 、 x y y x 2332=-= D 、 y x y x 323 2=+= 10、给出下列说法: 5题图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一选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 的长度 C .线段AB 的中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 D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1)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2)延长射线MN 到C (3)延长线段MN 到A 使NA==2MN (4)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 B .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 .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 D .线段CD 和线段DC 是同一条线段 4.如图4,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CD=AC-BD B .CD=21B C C .CD=21AB-B D D .CD=AD-BC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点在线段A 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 C .M 点在直线AB 外 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 7.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那么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 ). A .8cm B .2cm C .8cm 或2cm D .4cm 二、填空 图4

8. 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9.如图1-4,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点,则 ______ + ______? =AD-AB,AB+CD= ______ - ______ . 10.如图1-5,OA反向延长得射线 ______ ,线段CD向 ______ 延长得直线CD. 1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 ______ 个交点. 12.经过同一平面内的A,B,C三点中的任意两点,可以作出 ______ 条直线.三.解答题 13、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14.读下面的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P在直线AB上,但不在直线CD上。 (2)点Q既不在直线l 1上,也不在直线l 2 上。 (3)直线a、b交于点o,直线b、c交于点p,直线c、a交于点q。 (4)直线a、b、c两两相交。 (5)直线a和b相交于点P;点A在直线a上,但在直线b外. 15.过一点能确定几条直线?两点呢?三点呢? 16.如图8,C为线段AB的中点,N为线段CB的中点,CN=1cm.求线段CB、线段AC、线段AB的长. 17. 如图4,AB=24cm,C、D点在线段AB上,且CD=10cm,M、N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18.如图,已知线段a,b(a>b),作一条 线段使它等于2(a-b)。 --------a -----b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写出做法) 答案 一、D A C B D D C 图4 图8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青岛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84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的答案和解答过程,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有效范围内。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正确的选项标号填写在Ⅱ卷答题纸指定位置。) 1.未来三年,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85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4 0.8510?亿元 B.3 8.510?亿元 C.4 8.510?亿元 D.2 8510?亿元 2. 如果a 表示有理数,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和a -一定不相等 B.a -一定是负数 C.()a -+和()a +-一定相等 D.a 一定是正数 3. 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两个三次多项式的和的次数是( ) A.六次 B.三次 C.不低于三次 D.不高于三次 5. 星期天,小王去朋友家借书,下图是他离家的距离y (千米)与时间x (分钟)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 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去时的速度大于回家的速度 第5题

B .小王在朋友家停留了10分钟 C .小王去时所花的时间少于回家所花的时间 D .小王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 6.已知,a b 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2-1a +--+b a b 的结果是( ) A.1 B.23b + C.23a - D.-1 7.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33?方块(如图).若33?方块中所有日期数之和为189,则的值为( ) A.21 B.11 C.15 D.9 8.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了解某中学2500个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结果有360个家长持反对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360个家长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9.某企业今年3月份产值为a 万元,4月份比3月份减少了10%,5月份比4月份增加了15%,则5月份的产值是( ) A.()()00001015a a -+万元 B. ()()0000110115a -+万元 C.(()00001015a -+万元 D. ()000011015a -+万元 10.若6)23 2=--m x m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2 B. 2或1 C. 1 D.不能确定 11.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k y x k y 95x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 则k 的值为( ) A. 43- B. 43 C. 34 D. 3 4- 12. 某市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3公里及3公里以内为起步价),以后每公里收费是1.6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收费,小明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计价器显示为11.4元,则此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可能为( ) A.5.5公里 B. 6.9公里 C. 7.5公里 D. 8.1公里

2017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认识钟表 ★1、钟面上有什么? ①时针:粗短。分钟:细长② 12个数字,从1—12 ③一共有12个大格④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⑤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3、时针走一大格(1时),分钟就走1圈(60分);相反,分针走一圈(60分钟),时针就走一大格(1时)。所以 1时=60分; 60分=1时。 ★4、读时间 分针时针重合是12时,分针时针在一条直线上是6时。 整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就是()时。 半时: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和()的中间就是()时半。 大约几时:分针接近12,时针接近(),就是大约()时。 分针如果在12的左面,表示快到,也是快到()时;分针在12的右面,表示刚过,也是刚过()时。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十个(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B ′ C ′ D ′ O ′A ′ O D C B A (第8题图) 七年级数学试题(满分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 8 答案 。 1. 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 判断l 1∥l 2的是 A .∠1=∠3 B .∠2=∠3 C .∠4=∠5 D .∠2+∠4=180° 2.为了了解某市5万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数学成绩,从中抽取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那么样本是 A .某市5万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B .被抽取500名学生 (第1题图) C .被抽取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D .5万名初中毕业生 3.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32x x x ÷= B .623a a a ÷= C . 33x x x =? D .336 x x x += 4.下列各式中,与2 (1)a -相等的是 A .2 1a - B .2 21a a -+ C .2 21a a -- D .2 1a + 5.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5,则符合条件的数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无数个 6. 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A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 B .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7. 下列事件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A .太阳从东方升起 B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C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 D .某班级里有2人生日相同 8.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 ′O ′B ′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 的知识,说明画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计24分) … 9.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大多储存在DNA 分子上.一个DNA 分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2cm .这个数量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cm . 10.将方程2x+y=25写成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的形式,则y= . 11.如图,AB ∥CD ,∠1=110°,∠ECD=70°,∠E 的大小是 °. 1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则其中最大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 13.掷一枚硬币30次,有12次正面朝上,则正面朝上的频率为 . (第16题图)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2018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 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填在后面括号内,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连结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 (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射线比直线小一半。 个 个 个 个 2.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6)(5)(3)(2)180-?-?-?-= B .111(36)()641210693 -?--=-++= C .11(15)(4)()()652-?-?+?-= D .3(5)3(1)(3)224-?--?---?= 3、小明做了以下4道计算题: ①2008(1)2008-= ② 011--=() ③111236 -+=- ④11122÷-=-()请你帮他检查一下,他一共做对了( )

步行 骑车 乘车 其它 35% 15% 5% 第7题图 A 、 1题 B 、 2题 C 、 4题 D 、 3题 4、多项式32281x x x -+-与多项式323253x mx x +-+的和不含有二次项,则m 为取值为( ). (A )2 (B )-2 (C )-4 (D )4 5、甲队有工人272人,乙队有工人196人,如果要求乙队的人数是甲队人数的31,应从乙队调多少人去甲队。如果设应从乙队调x 人到甲队,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196(3 1272x x -=+ B. x x -=-196)272(3 1 C. x x -=+196)272(31 D. x x -=+?19627231 6、已知a ,a 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 12a b a b +--++的结果是( ) A.1 B.2a +3 C.2a ?3 D.?1 7.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如图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所绘制的、一个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已知该校学生共有2560 人,被调查的学生中骑车的有21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8、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学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到的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的为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出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模型,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4.巩固练习:p8页练习 教(学)后记: .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2点、线、面、体 【学习目标】 (1)理解任何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任何立体图形都是点线面体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从中体会立体图形的组成. (3)联系现实生活,知道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如何形成的. 难点:对几何图形本质特征的正确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P9-P11练习上边的内容.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一.进位加法(1) 9+4= 9+7= 9+9= 9+2= 8+7= 8+5= 8+8= 8+3= 7+7= 7+6= 7+9= 7+4= 6+6= 6+8= 6+9= 6+10= 5+5= 5+9= 5+7= 5+30= 4+4= 4+9= 4+7= 4+60=二.退位减法(1) 11-2= 11-5= 11-7= 11-9= 12-3= 12-6= 12-8= 12-9= 13-7= 13-5= 13-9= 13-4= 14-5= 14-8= 15-9= 15-7= 16-8= 16-9= 16-7= 17-8= 17-9= 18-6= 18-9= 19-6= 三、整十数加减法 30+40= 50+20= 60-30= 70-50= 45+40= 63+30= 48-40= 50-6= 50+40= 30+30= 70-20= 90-70= 45+4= 63+3= 48-4= 56-6= 50+4 30+3= 70-2= 100-50= 60+40= 90-0= 70+0= 四、进位加法(2) 13+9= 24+8= 54+7= 68+5= 74+9= 78+6= 45+6= 87+6= 65+7= 28+4= 29+5= 66+7= 48+5= 57+8= 37+7= 49+9= 28+8= 56+6= 五、退位减法(2) 20-2= 21-2= 34-5= 34-7= 45-6= 45-8= 70-7= 41-9= 53-7= 36-8= 27-9= 58-9= 60-5= 62-4= 66-9= 75-6= 68-9= 83-8= 六.用竖式计算(1)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总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九章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 23) - n(n 条对角线。 第十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2010-2011学年潍坊市高密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青岛版) (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2.平面上有3条直线,则交点可能是() A.1个 B.1个或3个 C.1个或2个或3个 D.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3.对于代数式 4 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4除m的商 B.m除4的商 C.m的 4 1 D.m与 4 1的积 4.如图,AB=8cm,AD=BC=5cm,则CD等于() A.1cm B.2cm

D.4cm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项式是整式 B.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C.单项式 的系数是3 D.多项式45 的常数项是4 6.对于近似数1.20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 B.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万位 C.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 D.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万位 7.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A.ya3 12与 3 23ay B. yx3 2 1与yx3 2 C.xab32与xba36 D.mba26与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3 的系数为3 . B. yx2 2

x2 1. C.的系数为5. D.x23的系数为3. 2014初中期末考试题库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9.一个五次多项式的任何一项的次数() A.都小于5 B.都等于5 C.都不小于5 D.都不大于5 10.如图,表示某港口某日从6时到18时水深变化情况,每一艘轮船在水深不低于6米时可安全通航,满足这一要求的时间段是() A.12小时以后 B.14小时以后 C.10时到14时 D.12时到16时 11.方程14 xx去分母正确的是() A. B. C. D. 12.根据你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下列曲线表示的函数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单项式yx2 3 7 的次数是________. 14.化简:. 15.从小亮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千米,小亮骑自行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则小亮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需要用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 16.将多项式按x的升幂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若方 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 18.如果,那么 等于________. 19.若与yx3是同类项,则m=________.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达标练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达标练习 一、数一数 1、请你从36数到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个5个的数从55数到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一填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100里面有()十。 3、5个十6个一组成()。 4、73里面有()十,()个一。 三、用计数器表示下列各数。 100 56 84 自主练习达标练习 1、看图填数 ()个十和()个十和()个十 ()个一()个十一 2.57里,5在()位上,表示5个(),7在()位上,表示7个()。

3.99左边的9在()位,表示()个(),右边的9在() 位,表示()个()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达标练习 一、看图写数 写作()()()() 读作()()()() 二、按规律写数 三、比一比 100○99 56○52 25○65 58○56 85○85 自主练习达标练习 一、按规律写数 二、填一填 1、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和99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 3、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4、60比()大1,比()小1。

三、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0+30= 50+6= 60-20= 35-5= 37-5= 100-40= 70+30= 50+8= 我学会了吗?达标练习 一、我会填。 ①10个一()10个十是() ②7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6个一和4个十和 起来是()。 二、读数和写数。 24读作:46 读作:81读作: 五十八写作:一百写作:九十写作:三、在()里填上> <或= 69()89 76()67 28()42 91()19 100()99 34()43 下雨了—学看钟表达标练习 一、写出下面钟表表示的时间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根据时间画出时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厘米、米的认识,统计,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的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以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识钟表”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不仅可以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分辨其他方向打好基础。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打下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是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 1、23 -- 的相反数是( ) A. 23 B. 23- C. 32 D. 3 2- 2、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叫线段的中点;④线段的中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4 B 、3 C 、2 D 、1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表明,登记的全国人口数量约为1 340 000 000人。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10134?人 B 、8104.13?人 C 、91034.1?人 D 、101034.1?人 4、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 A .1349ab ab -= B .222527a b a b a b --=- C .2221257a a a -+= D .336235x x x += 5、数轴上一动点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若点C 表示的数为1,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A 、7 B 、3 C 、-3 D 、-2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853--=- B 、11636481268??÷-=-=- ??? C 、4216-=- D 、21 (3)393 -÷?= 7、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2x -a=1的解,则a 的值是( )

A 、-5 B 、5 C 、7 D 、2 8、下列各数据中,哪个是近似数( ) A.七年级的数学课本共有200页 B.小莹所在的班级有28名女生 C.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28公顷 D.期末数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9、已知a -b=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 ) A 、-1 B 、1 C 、-5 D 、5 10、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3 B 、6 C 、7 D 、8 1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a=b ,得3-a =3 -b B. 由-3x=-3y,得x=-y C.由4x =1,得x=41 D.由x=y ,得a x =a y 12、某单位有6位司机A 、B 、C 、D 、E 、F ,12月份的耗油费用如下表.要想根据表中的数据做出统计图,以便更清楚的对每个人的耗油费用进行比较,那么最好用( ) 司机 A B C D E F 耗油费用(元) 110 100 105 145 95 98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13、l 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去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小棒长为( ) A 、121 B 、32 1 C 、641 D 、1281 14、近似数2.0万的有效数字个数及精确度分别是( ).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c课时备课卡 课时备课卡 教案序号:2

课时备课卡 教案序号:3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 8+8= 7+8= 7+6= 14-8= 10-6= 13-9= 18-9=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 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 还剩几瓶矿泉水?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 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 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

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 15-5=10, 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 10-8=2, 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 8+(7)=15, 15-8=7。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 四、当堂达标 1.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 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 8+(7)=15, 15-8=7。 15-5=10, 10-3=7; 教学反思: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课时备课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