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 格式:doc
- 大小:424.5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民族唱法中的呼吸方法摘要:文章指出如果要达到声情并茂地歌唱水平,不但需要培养自信心、审美情趣、表现欲和创造欲,同时还要具备科学合理的呼吸方法,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章就民族唱法中的呼吸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民族唱法呼吸训练方法民族唱法的声乐理论有2000多年的历史,“字正腔圆”这个原则是正确的。
“以字行腔”的中国民歌乃至戏曲、曲艺、说唱等艺术的行腔方法,也得因“曲”而“宜”。
肖黎声先生有段话:“可以说,中国民族唱法是一种注重咬字,强调以字带声、以字传情的唱法,其中咬字是行腔的灵魂,咬字是行腔的手法。
”可以说,民族唱法的行腔吐字更注重语言的韵味与语感,语气、气息的运用讲究与字音、词意、感情、表演的融合,“字领腔行,腔随字走”,因此运用自由灵活,气息的深浅完全根据作品的需要来定,声音音色讲究甜美清亮,行腔吐字一般比较靠前,鼻咽腔为口腔的着力点,不追求音量,以鼻腔咽腔口腔共鸣为主,也掺人头腔共鸣,咬字讲究字的韵味和过程,声音在行腔吐字的过程中发出。
1、民族唱法概述及发展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
近年来,我国在继承传统民歌唱法的精华上,大胆吸收欧洲美声发声法,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
用这种中西结合的方法既能演唱中国民族风格很强的作品,又能演唱具有一定难度的创作歌曲和歌剧唱段。
中国唱法的美声标准,在声音观念上要求“甜、圆、亮、水”。
2、呼吸方式在民族唱法中的作用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歌唱呼吸对于歌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结实的歌唱气柱,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持,就很难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歌唱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歌唱呼吸的掌握和运用放在首位。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上是一致的,要求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
唱歌的呼吸方法有哪些歌唱的呼吸是平时生理呼吸的夸张和放大行为,它更是艺术,是要随着歌曲的需要灵活运用的。
那么就让小编我来告诉你们一些唱歌呼吸的方法吧?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唱歌的方法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唱歌的呼吸方法一慢吸慢呼法按照歌曲的节奏,缓缓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
气息松弛,呼气时要均匀而有节制。
这种呼吸法多用于演唱前或演唱的间奏中,调整气息和稳定情绪。
急吸缓呼法按歌曲的要求,要唱得连贯一些,声音不能一股子地出来,急吸气后,缓缓呼出。
这是歌唱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急吸多用在开口唱歌前,或每一乐句前,缓呼则用在歌唱中。
缓呼的缓慢度,由歌曲的乐句长度要求决定,有控制地呼出。
缓吸急呼法这种呼吸的方法,是根据歌曲中特殊标记的吸气符号,缓缓地深深地吸气,略停顿后,再根据下一乐句强音符号的要求,将气息急速强力呼出。
注意呼气时腹肌和横膈膜急速而又弹性的抽搐动作。
唱歌的呼吸方法二急吸急呼法这种呼吸法,特殊用在表现歌曲演唱中的激动或紧张的情绪。
揉气法联想用手揉肚子,缓慢的将气息呼出。
这种用气的方法,适用于表达细腻感情的歌曲,一个乐句一呼吸。
送气法联想用手摁响的胶皮娃娃。
用手摁下的速度要快要用气。
这种用气的方法适用于表达比较刚烈的歌曲,与揉气法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收气法联想渐渐远去的扶摇直上云天的一缕炊烟。
这种方法适用在歌曲结尾时,字尾归韵的弱收上。
多用于表达思念情感的歌曲。
唱歌的呼吸方法三停气法联想气息中断片刻后,再继续流动。
适用于演唱音断意不断的歌曲,比如欲言又止,比如哭泣中,泣不成声。
顿气法联想在歌唱中,腰与腹同时弹动一下。
这种用气的方法,适用于歌唱中强调的字与装饰音。
弹气法与顿气法相同,都是腰与腹同时用弹动的感觉。
不同之处在于弹气法师整个歌曲或长句中运用,可以使歌曲在演唱中的力度和长度进一步加大。
抢气法抢气法要求很短的瞬间完成吸气的动作。
抢气允许瞬间的停止,哪怕歌谱上没有休止符号。
另外抢气允许有吸气的声音,有时甚至故意这样处理,目的在于强调某一感情色彩。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作者:刘素芳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7期【内容摘要】呼吸可以说是歌唱的原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好的呼吸方法就唱不出好的声音。
歌唱的呼吸指的是气息对声音的控制与支持。
文章对歌唱中的气息对抗、呼吸的控制与支持以及气息力度对歌唱发声、共鸣及音色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歌唱呼吸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没有呼吸就发不了声。
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与控制就唱不好歌。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声乐教育家认为,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谁懂得了呼吸就懂得了歌唱。
一首歌曲的艺术处理,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连顿,情绪的欢乐、悲伤、愤怒等变化都与呼吸的控制密不可分。
然而,在声乐教学与声乐实践活动中,我们常会出现气息僵硬、随意换气、憋气、提气、漏气等现象,发出的声音僵直、虚散、空洞、流动性差,使得演唱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究其原因,这些现象均是因为呼吸方法掌握不当所造成的。
一、歌唱中的气息对抗歌唱发声与日常说话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歌唱发声不仅要求声音悦耳、动听,而且要求演唱者通过对呼吸的控制、共鸣的调节以及音色的虚、实、明、暗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
因此,歌唱发声与平时说话不一样,它是依靠胸、腹腔吸气肌肉群的收缩把自然气息控制起来,使气息形成集中而有力度的一股气流,从而使吸气与呼气形成对抗。
其实,歌唱中的气息对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打喷嚏时的气息感觉是一样的。
人在打喷嚏前自然会吸入大量的气息,喷嚏打出时会有一股有力的气流急速呼出,这是因对抗而产生的力的作用。
声乐教师在讲气息对抗时会采取搬钢琴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气息对抗的感觉。
人在搬钢琴时自然会屏住一股饱满的气息,会感觉到腰腹腔的扩张感,这时要继续保持这种扩张的作用,否则是无法搬动钢琴的。
当然,在歌唱中是不能用那么大的力度的,不然气息会僵住。
歌者只要用适当的力度保持这个支点,使得颈部、舌根、下颚肌肉放松,便能发出明亮、悦耳的声音。
保持这个力度要靠吸气肌肉群持续不断地工作来抗拒呼气肌肉群的压力,若是胸廓塌陷、腹部松弛,气息就会失去控制。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与咬字作者:李晓玉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11期摘要:歌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抒发内心的情感。
为了保证整个歌唱过程的有序进行,呼吸和咬字非常重要,歌唱的呼吸大多数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需要演唱者对自身的呼吸进行适当的调整,而歌唱中的咬字需要演唱者清楚地说出歌曲中的内容,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一定要加强对自身呼吸和咬字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
关键词:歌唱;呼吸;咬字歌曲是语言艺术和旋律的深度融合。
一些作曲者在歌曲制作的过程中内心的情感相对来说是较为丰富的,在歌曲制作完成之后,需要演唱者融合自身的情感以及自身的基本功来进行演唱。
歌唱属于对歌曲的二次创作,因此在实际歌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应当具备较为完善的基本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将作曲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体现歌曲的无限魅力。
一歌唱中的呼吸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呼吸非常重要,主要是要求演唱者调整自身的正常呼吸,将气吸到小腹处,但是实际上只是将气息储存在肺里,吸到小腹处是为了让呼吸更加深沉一些,因此在进行歌唱中的呼吸基本功练习时,练习者应当掌握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日常的练习,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1]。
(一)初学者的呼吸练习初学者的歌唱基本功是有待提高的,大多数初学者在唱歌时总会出现气息下不去、呼吸无法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的情况。
因此初学者學习歌唱时一定要让自身的呼吸非常自然,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一些初学者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做闻花的动作,初学者在做这一动作时,可以迅速地找到歌唱时呼吸的部位以及调整呼吸的技巧,在实际歌唱的过程中,应当让自身的呼吸和平常的叹气一样的自然,要将每一首作品中的字都贴到呼吸上。
这个基本功的训练是一项非常长久的工程,初学者应当从一些非常简单的作品开始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2]。
在歌唱中对于呼吸的掌握一定要恰到好处,不应当给得太多,也不应当给得太少,尤其是在演唱歌曲中的最后一个字时,应当将这个字完美地贴合到呼吸中,并且在歌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将气放掉再闭嘴,不要在歌唱的过程中使用过多的力量,以保证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和自然。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所谓歌声,是人体的诸多器官,将人体内的呼吸有效组织起来,带动声带的震动,根据大脑反应所要求的希望出现的“动静”的不同而产生的声音。
因此,当谈到唱歌,一个人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呼吸是人体发出声音的关键所在,是声音产生的力量中心,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否是标准的,由呼吸决定。
关键词:气息;呼吸器官;演唱中的一、歌唱的呼吸方法综合起来考虑,对于一个人的日常性活动,其所需要的气息主要依靠胸部的呼吸运动就够了,因为维持生命的呼吸运动,是靠胸部产生的。
然而, 歌声所需要的气息更为浑厚,这种呼吸是一种深呼吸运动,无时无刻地用呼吸控制,呼吸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使隔膜积极参与呼吸运动,因此,不止局限于胸部,全身大部分肌肉都需要组成一个联合体,为呼吸服务,肌肉群虽然不属于呼吸肌组织,但是其对于呼吸的影响无可磨灭,为了更好的为唱歌提供充足的呼吸,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后期训练,把这些肌肉群训练成可控的肌肉群。
(一)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不再依靠胸腔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肋骨、腹部的扩张和收缩进行吸气、换气,这种方法与胸式呼吸比较而言,吸的气会比胸部更深,同样,也因此产生了一些障碍。
由于吸气太深,呼吸往往不顺畅,这就对声音的不同部位产生了影响,在中低调时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出现低音现象。
(二)胸式呼吸这是一种由人体的胸部位置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吸气的容量较小,而且气在人体内存储很浅,最多只能到人体的肺部,这就没有带动到膈肌和腹肌。
因为它的浅,依赖于支持,保护高,容易引起咽喉和颈部肌肉紧张,就会造成一个干燥平坦、无弹性的声音,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初学者尤其是初学者歌手。
(三)胸腹式呼吸是现代中国和外国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方法,科学和符合规律的呼吸方法的生理机制,它由膈肌和腹部背面联合操作,这是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气”腹部呼吸法,即“气沉重的腹部,康师傅空,所有的腰,肩膀放松”。
胸部和腹部像一个管子。
歌唱的呼吸名词解释是什么歌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控制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而歌唱的表现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呼吸技巧。
所以,掌握歌唱的呼吸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歌唱的呼吸?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歌唱的呼吸是指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运用气息的管理和控制。
它是一种特定的呼吸方式,旨在为歌手提供足够的气息来支持音乐的表演。
良好的呼吸技巧可以帮助歌手准确地投放声音、增强音色、延长音符以及实现音乐的各种表现要求。
首先,歌唱的呼吸需要充分利用肺部容积。
正常情况下,人类通常只使用肺部容积的一小部分来进行呼吸,而歌唱的呼吸要求歌手利用更多的肺部容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气息储备,以便在长音、高音和各种技巧上展现出更大的表现力。
其次,歌唱的呼吸需要通过盆底肌肉来支撑。
呼吸时,人体的呼吸肌肉会收缩,使肺部膨胀,空气进入体内。
但是,在歌唱过程中,单纯依靠呼吸肌肉的收缩是不够的。
良好的歌唱呼吸需要借助盆底肌肉的支撑。
这些肌肉的协助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使得歌手能够更好地控制呼吸,并更好地运用气息来表达情感和音乐。
第三,歌唱的呼吸需要经过喉部的控制和调整。
喉部是声音的发声器官,它在歌唱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歌唱呼吸需要通过喉咙来调整气息的流动和声音的产生。
这要求歌手具备良好的喉部协调能力,以确保气息的稳定流动和声音的准确发出。
此外,歌唱的呼吸也需要考虑节奏和音乐的需要。
呼吸的管理和控制应该与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结构相匹配,以确保呼吸的顺畅和无缝衔接。
良好的呼吸技巧还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实现音乐动态的变化、歌曲中高低音区域的平衡,以及各种表情和情感的准确传递。
综上所述,歌唱的呼吸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它在歌曲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呼吸技巧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表达情感、控制音乐,并提高歌曲演唱的艺术水平。
除了上述提到的要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歌唱的呼吸产生影响,如身体姿势、颈部和腹肌的放松等等。
歌唱中的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歌唱中的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是歌唱技巧的基础之一,对于歌手来说,掌握好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的技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保护声带,提高音质和音程的稳定性。
以下是关于歌唱中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的一些重要知识和技巧。
一、呼吸方法1.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指通过放松腹部,用膨胀的腹部来吸气。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使得气息充分填满肺部,提高气息的持久力和稳定性,使得声音更加富有力量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躺下或者坐姿来练习腹式呼吸,将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在吸气时的膨胀和松弛。
2.肋式呼吸:肋式呼吸是指通过放松胸部肌肉,用扩张的肋骨来吸气。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帮助歌手提高音量、音色的表达和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用手放在侧腹,感受肋骨在吸气时的扩张和松弛。
3.锁骨式呼吸:锁骨式呼吸是指通过提升锁骨来吸气。
这种呼吸方法通常用在高音部分的唱法中,可以提高高音部分的发声力度。
一般来说,锁骨呼吸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容易导致声音紧张和限制气息的流动。
二、气息运用1.吸气与呼气的平衡:歌唱中的气息运用要求吸气和呼气的平衡,即在不用力过度的情况下,保持气息的稳定流动。
吸气时要感受气息自然地充满整个肺部,并且确保吸入的气息不过多或者过少。
呼气时要保持气息的平稳流动,避免呼气过快或者过慢。
2.呼吸断句:在歌唱中,呼吸的位置和时机非常重要。
合理的呼吸断句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控制气息,并且在歌曲中增加艺术表现力。
一般来说,在句子的自然停顿,或者歌词的重音处进行呼吸断句是比较合适的。
3.支撑力的运用:支撑力是指利用腹肌和腰部肌肉来控制呼吸和发声。
在吸气的同时,要感受到腹部和腰部肌肉的紧张和支撑,以保持气息的稳定流动,避免声音断断续续。
同时,在呼气时要保持腹肌和腰部肌肉的紧张和支撑,以保护声带,提高声音的稳定性。
4.气息的节奏控制:在歌唱中,气息的节奏控制非常重要。
灵活的气息节奏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在演唱中,根据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变化,合理地控制气息的流动速度和节奏,可以让歌唱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声乐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声乐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歌唱者来说非常重要。
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唱歌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增加音的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正确的呼吸技巧,帮助歌唱者提高声乐表现。
首先,正确的呼吸应该是腹式呼吸,即通过深呼吸来控制腹部的运动。
以腹部为中心呼吸可以使得肺部得到充分的空气供应,从而产生充足的气息来支持歌唱。
腹式呼吸的关键是腹部的肌肉放松,通过向下的运动使得腹部自然膨胀。
可以通过躺下或坐下来进行练习,手放在腹部上方,当吸气时肚子应该向外扩张,当呼气时肚子应该向内收缩。
其次,呼吸的控制应该来自于膈肌的运动。
膈肌是呼吸肌肉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
当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使得肺部充满空气。
当呼气时,膈肌向上收缩,使得肺部排空。
通过训练膈肌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可以使得呼吸更加深沉和有力。
第三,呼吸的速度要适当。
在歌唱中,应该以中速或慢速的呼吸为主。
过快的呼吸会导致声音断断续续,缺乏稳定性。
过慢的呼吸则会导致声音不够自然和流畅。
通过训练,歌唱者可以控制呼吸的速度,使其与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的要求相适应。
第四,呼吸应该是平稳的而不是急促的。
急促的呼吸会导致胸部的肌肉紧张,使得声音变得浅薄和无力。
平稳的呼吸可以使得声音更加稳定和有力。
通过练习平稳的呼吸,歌唱者可以让身体和呼吸更加放松,进而提高声音的质量。
最后,呼吸应该有节奏感。
歌唱中的呼吸应该与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的动态相协调。
通过合理的呼吸安排和控制,歌唱者可以在音乐表达上更加细腻和自如。
例如,在乐曲中的长音和高音部分,需要更加充分地吸气,而在短音和低音部分,则能稍微放松呼吸。
通过与伴奏的配合和合理的节奏掌握,歌唱者可以在呼吸上展现出更好的音乐感。
在声乐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掌握其他发声技巧的基础。
通过腹式呼吸、膈肌的运动控制、适当的呼吸速度和节奏,歌唱者可以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质量,让歌唱更加自然和流畅。
然而,这些呼吸技巧需要通过练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熟练,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歌唱中气息的技巧1.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歌唱中最基本的呼吸技巧之一、通过收缩腹部肌肉,使空气进入肺部,从而增加肺活量。
当唱歌时,要放松腹部肌肉,让空气自然流出。
腹式呼吸可以使气息更加稳定,增加音准和音色的控制。
2.均匀呼吸:在唱歌过程中,要使呼吸均匀流畅。
避免急促的呼吸或过度的喘息,以免影响声音的稳定性和流畅度。
要通过练习和意识训练来确保呼吸的平稳。
3.控制音量:在唱歌时,我们要根据歌曲的要求和表达的情感,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强度。
要根据歌曲的要求,在适当的位置加入深呼吸来增加音量。
但同时要注意,过度用力可能会导致声带和呼吸困难。
4.做好气息转换:良好的气息转换是实现良好音色和音准的关键。
在唱歌时,要注意在词语或乐句之间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呼吸。
这有助于保持气息的稳定,保持歌曲的连贯性。
5.声音支撑:声音支撑是保持音量和音质的稳定性的关键。
在唱歌时,要通过运用适当的肌肉群来支撑声音,而不是仅依靠肺部或声带。
能力体验这种支持的方法是将手轻轻放在胸部或腹部,然后用力唱歌时感受腹部的扩张和肠胃的收缩。
6.练习持续呼吸:将歌曲分割成若干短语或乐句,然后用一气呵成的方法来演唱。
在每个短语的末尾,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呼吸来准备下一句的开始。
这样可以使歌曲更加流畅,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气息。
7.练习唇塞呼吸:这是一种练习气息稳定性和控制的方法。
将唇紧贴在一起并进行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将气息释放出来。
这可以帮助训练控制气息的速度和流量,改善歌唱的稳定性。
正确的运用气息是歌唱技巧的关键之一、通过练习和意识训练,歌手可以提高呼吸控制的能力,使音色更加稳定和饱满,同时增加音乐表达的力度和感情。
希望以上几点能够帮助你提高歌唱中的气息技巧。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1 气息在歌唱中的原理与科学性1.1气息的原理气息是歌唱的源头,是歌唱的动力来源,就方式方面而言,主要分为呼吸形式与气息维持。
气息是歌唱表演的前提条件,悠扬婉转的歌唱依赖于气息的支撑,吐字的清晰度需要呼气、吸气的合理安排。
歌唱表演脱离了气息,其演唱如同枯萎的花朵,声音干涩且无力。
若要歌唱表演完美,必须能够自如地控制气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且配以合理的练习方式得以加强。
人的呼吸系统是几个呼吸器官构成的一个有机体。
所以人的每次呼吸都是由组织器官相互合作控制完成的。
在呼吸系统这样一个有机体中,口腔、肺部、鼻咽喉与横膈膜是最关键的部位。
歌唱家需在气息转换时确定呼吸的支撑——腰部。
经过腰腹部不同程度的发力来控制气息,从而保证歌唱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1.2吸气的科学性一般人认为气息流畅的关键是气的充足性。
然而可能出现显而易见的吸气状态,太过用力地吸气,以致发出声音,好像向身体内注入气体。
吸气之后胸部凸出,感觉到压力。
若吸入气体之后停止歌唱,就会出现胸闷等症状,这时就是所谓的憋气状态。
这种歌唱方式,可能导致气息不顺畅,声音干涩紧张,发声部位疲劳。
莫瑞斯•杰奎特,一名美国歌唱表演者曾这样说过,歌唱者要仔细观察鸟的呼吸方式,了解它是如何科学地控制气息的转换来保证声音的穿透力,它是采取怎样的换气方式来持续不间断地唱歌,你就能够发现歌唱并非吸入越多的气越好。
这些观念表示歌唱家需要通过训练形成科学的换气方式,避免紧张压迫感。
吸入适量的气体,切忌过于充足。
相反地,若吸气过猛过于用力,一方面不能提供充足的气体,另一方面给发声部位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发声部位的疲劳和发音出现偏差等。
如此以往,歌唱者就能感受到科学呼吸的必要性。
气体并非注入的,并非用力吸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流入。
对于歌唱表演,吸气的影响不容小觑。
吸气适度科学会让头脑清晰、气息充足,从而提高歌唱水平。
然而怎样科学吸气,尽量避免以上所说的问题?在以上要求外,呼气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
一、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情感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
在歌唱方法的学习中,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和呼吸的技能技巧,依靠恰到好处的气息支持和科学的呼吸方法,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早在一千年前,我国唐朝《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
由此可见,呼吸是打好歌唱基础和进行歌曲艺术表演的重要环节。
二、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鼻、咽、气管、肺脏、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肌)、腹肌等。
呼吸器官中的气管,是一条有弹性的圆形管子,上接喉腔,下通肺脏,是气息进出的通道。
肺是人体内气息的容器,在胸腔内分左右两边。
肺里有许多粗细不一的支气管,细支气管末端有肺泡,这些肺泡吸气时扩张,吸气时收缩。
膈肌(又称横膈肌)是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故称呼吸肌肉。
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
顶部中心是中心腱,周围是肌肉纤维,膈肌向上隆起,形成左底右高的圆顶。
吸气时,由于膈肌收缩,中心腱往下降低,气息便吸进肺部,胸腔扩大;呼气时,膈肌放松,中心腱上升,胸肌缩小(指胸腔垂直径缩小)回到原来位置,使肺泡内空气呼出。
三、唱歌中的站姿
两脚不能顶太紧,应稍稍分开一点,要站直,平衡一点,两腿不要绷,腰部固定,双肩放松稍靠后一点,颈部放松。
特别是在唱歌时不要用力,让喉部放松,脸部下方稍往后带一点,面部略带微笑,眼睛自然平视,不发呆,站得挺拔,脊椎一定要感觉朝上朝下延伸。
四、胸腹式呼吸方法
胸腹式呼吸方法,是一种运用胸腔、两肋、膈肌(横膈肌)及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在我国优秀的戏曲唱法和近代欧洲唱法中被较普遍采用。
它的主要优点是:①全面调动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胸腔、横隔膜和腹肌互相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
②用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肌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的容量大,有较高的气势,而且稳劲。
③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并能对呼气时势的强弱进行调节,使声音的高、底、强、弱的变化控制自如。
④有明显的呼吸支点,能音域扩大,声音纯净,刚柔并用,声音统一,符合歌唱时声音的变化要求。
胸腹式呼吸法运用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吸气和呼气。
(一)吸气
吸气的方法是:把嘴张开,不要张得太大,稍张一点,鼻、嘴同时吸气(先学快吸)在太阳穴两边感觉往下吸,似“一竿子到底”一下就吸到小腹,这种感觉找好了小腹、肋骨、胸部、背部、肺部都是扩张的,横膈膜是拉开的,脐上是鼓出来的,保持住,肋骨似橡皮筋向外拉。
另外,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底部向下伸展,同时胸腔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因胸腔和肺部扩大,外界空气即吸入肺内。
歌唱时,气要吸得深一些,而且要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完成,要不紧张、不僵硬,吸气的量要根据乐句的长短和歌曲情绪的要求来决定。
吸气过多了,会造成紧张,使声音失去灵活性;吸气时要柔和、平稳、避免发出响声。
用鼻子吸气合乎正常卫生,这对喉头有保护作用,但在演唱较快的乐句时,也可以用口和鼻一道吸气,或单独用口来抢吸。
如“急吸缓呼”,这种快速短促的吸气,正是歌唱中气息所需要的。
这种气息瞬间积极地吸入,立刻控制住并转为呼气状态,当喉头打开,声音振动自如,延续地呼气时便是唱歌的过程。
当然,呼气的体会、感觉较多,如“闻花”,气往往吸得自然,柔和深入。
跑步呼吸急促而深入,有助于体会吸气的部位等。
总之,吸气是歌唱前一瞬间的准备,要吸得适当、充分。
发展和训练有深度的吸气,是歌唱的重要技能技巧。
(二)呼气
比较而言较难,歌曲时呼气在戏曲上叫运气。
吸气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呼气时吸进去的气都向外发送,但是仍保持吸气的状态。
腰部固定,似乎外面有一种东西在小腹处向后推,腰部固定不退让,横膈膜往两边拉,这是发声的支点。
腰部不退让,把气送上来,通过喉头把气打在上牙膛背后,平着把气向远方送去,气要去的匀,吸得柔,不要吸得太多、太快,保持住,上身不要塌,不要提肩、耸肩。
换种
说法就是:呼气时,胸肋部分尽量保持住吸完气时的状态,然后小腹部分有关的肌肉有控制地往里“回托”,使胸腔内的器官,慢慢的逐渐向上,膈肌中心腱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这样有控制的运动中,气息平稳均匀地吐出,即歌唱的过程。
在歌唱当中,吸进来的气要在一瞬间控制起来,立即转化成呼气状态。
这种状态应保持着,一直到又吸一口新气为止。
被控制的气应该是丰满的,控制气的时候人的感觉应该是轻松自如的,如果是过分的控制,会因为气息紧张而使声音发僵,不流畅,甚至造成声音摇晃,失去控制就会使声音有力竭之感。
在歌曲的高潮,情绪激昂,音较高的时候,控制好呼吸尤为重要。
演唱者能用横膈膜,上腹肌来控制呼吸,气息有支点,始终保持深呼吸的状态,颈部、下颚、软腭、舌根、喉部,都不会因为用气的大小而僵硬。
这样声音共鸣腔体和声音的位置才有条件得到调整。
就是在力度变化和音程跳动较大,乐句难度大,感情变化剧烈的情况下,歌声也会是自如、饱满,气息“绰绰有余”,给人以把握轻松、自然的感觉,以至用最节约的气,获得最好的声音效果。
总之,歌唱的呼吸不是自然就会的,要去练习。
练习气息的控制,掌握气息的运用,调动一切气息的运用变化手段,在自然、不勉强、不紧张、不做作,符合作品风格、内容、音乐形象的情况下安排呼吸,为表现歌曲的内容、感情服务。
五、训练呼吸的方法
(一)单纯呼吸练习
用一定的时值,吸气后保持气息不出不入,体会控制气息的力量(要注意喉部放松,如张开嘴而气不出),然后按呼气方法平稳均匀地将气呼出。
1.慢吸慢呼
按吸气方法,缓慢地将气吸入,控制瞬间后,按呼气方法,使气息有控制地、平稳均匀、缓慢而有压力低呼出。
如:微微吐气
2.急吸慢呼
按吸气方法,快速短促地将气吸入,控制瞬间,按呼气方法,使气息呈保持状态,缓慢而均匀地、有压力地平稳呼出。
(歌唱中常用)如:微微吐气
3.急吸急呼
动作与感觉像“喘”。
这种练习不宜过多过长。
以上单纯呼吸训练,要选择清晨空气新鲜的环境练习,可用闻鲜花香的感觉,柔和而深入地吸入,用吹灰的感觉,不出声响地慢慢吹出,可用手叉腰自掐两肋,或手摸住腹肌部位,自我检查两肋肌肉和腹肌的作用,压力大,吹得气多;压力小,吹得气小。
为了检查气呼出的均匀平稳,有条件的可练吹烛火,吹而不灭,吹纸条弯而不倒。
还可以放录音,按歌曲乐句练习呼吸等。
(二)结合练声练习呼吸
结合多样的练声曲练习呼吸,训练气气息均匀与保持力量,注意吸气记号及音符时值的长短,(“V”为吸气记号)由易到难训练换气。
以上九种情况的换气,由易到难,由慢到急,应在音乐课中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前三种较容易掌握,可以从容、缓慢地吸气,中间三种属急吸。
由于在打拍歌唱时,正是向上提起时吸气,也较容易掌握。
后三种换气,也是及常用的,但对初学者来说,却常常掌握不好。
原因是,手向下打拍时吸气,跟平时常用的吸气动作相反,比习惯,不自然,往往来不及吸气,不易掌握,要加强练习。
(三)结合歌曲进行练习
根据歌曲的乐句、感情、音乐形象可自行设计换气位置,然后必须按换气记号,用正确的方法换气,纠正该换气而不换,或不会换。
不该换气又随意换气的坏习惯。
六、常见的呼吸问题及纠正方法
(一)漏气
吸气后,控制气息的能力较差,往往在出声前气漏掉,或气声同时呼出,造成“沙音”或气不够用。
纠正方法:加强气息控制,加强咬字,避免漏气。
(二)用通常说话的呼吸歌唱
这是“白声”、“喊唱”、“憋唱”的根源。
这种唱法,遇到困难乐
句或高音区,喉部、咽部及颈部肌肉就会用力帮忙,而出现脖粗脸红的紧张状态。
纠正方法:加强锻炼,控制气息的能力,把劲下移两肋和腹肌,不要追求音量,可用小声闭口哼唱寻找混合共鸣,避开紧张。
(三)呼吸量小而不积极
表现为声音虚弱、漂浮、过分单薄、细,没有共鸣等。
喉部用力时则表现“咩咩声”。
纠正方法:加强“吸气”的深度,控制“呼气”时(即加强收腹提气的力量与吸气控制力量的对抗),体会气声结合,声音的结实变化,理解气息的作用,必要时,专门训练大音量的方法,锻炼“呼气”的力量。
(四)呼吸“僵”
原因是控制呼吸的力量和动作死板,如:控制呼吸力量过大,肌肉失去弹性,不能灵活的适应歌曲旋律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只能演唱音程跳动不大的连贯性气曲调,不能唱节奏性强,速度轻快,音程跳动较大的旋律,或虽然能唱,但不能突出,常把一首朝气蓬勃的歌曲唱得死气沉沉,无精打采。
纠正方法:加强跳音,华彩乐句和速度快、节奏性强的歌曲练习加以解决。
总之,气息不正确的原因,往往是呼吸器官不积极工作,造成其他器官的用力帮忙,使下颚僵硬,颈部紧张,或控制不适当,使气息失去灵活弹性,都是不利于歌唱的。
因此,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是歌唱,就不能漫不经心地随便唱,就是发一个简单的音,也要做到情绪饱满,有目的地体会歌声与气息的关系和气息的运用。
流畅、自如、圆润、优美的歌声来自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对呼吸的控制运用,正确的呼吸是自然、舒畅、均匀、不紧张、不僵硬的。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
固
安
县
牛
驼
镇
小
孟
江
小
学
翟春红
孙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