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入网技术 期末知识点整理

接入网技术 期末知识点整理

接入网技术 期末知识点整理
接入网技术 期末知识点整理

ABR:Available Bit Rate可用比特率

ADSL: 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N:Access Network接入网

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 有源光网络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ATU-C:A DSL Transmission Unit- Central ADSL局端收发模块

ATU-R:A DSL Transmission Unit - Remote ADSL用户端收发模块

BER:Bit Error Rate 误码率

BRI:Basic Rate Interface基本速率接口

CAP:Carrierless Amplitude-Phase modulation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

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有线电视

CBAT:Coaxial Broadband Access Terminal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局端

CBR:Constant Bit Rate恒定比特率

CDMA:C 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CM: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

CMTS: Cable Modem Terminal Systems头端电缆调制解调器

CNU:Customer Network Unit 用户网络单元

CPN: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用户驻地网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MT:Discrete Multi-Tone 离散多音频调制

DSLAM:D 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

EC:Echo Cancellation 回波消除

EOC:Ethernet Over Coax同轴以太网技术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频分双工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

FDQAM:FrequencyDiverse QAM 频率分集正交调幅

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

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

FTTC: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

FTTH: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

FTTL:Fiber To The Loop光纤到环路

FTTN:Fiber To The Node 光纤到节点

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

FTTZ:Fiber To The Zone 光纤到小区

HDSL: 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

HFC:Hybrid Fiber Coax混合光纤同轴网

HiNOC:High-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 高性能同轴电缆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MOCA: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 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

MPEG:M 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动态图像专家组

NC:Network Coordination 局端

NGB: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OAN:OpticalAccessNetwork光纤接入网

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配线网

ODT:Optical Distribution Terminal光配线终端

OFDM:O 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OPTIS:Overlapped PAM Transmission with Interlocking Spectra频谱互锁重叠的PAM传输技术OSDM:Optical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空分复用

OSDMA:O 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

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脉冲振幅调制

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电力线通信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

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ystem传统电话业务

PRI:Primary Rate Interface基群速率接口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SCDMA:Synchronous CDMA 同步码分多址

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STM:Synchronous TransferMode同步传输模式

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 时分双工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

TE:Terminal Equipment 终端设备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VBR:Variable Bit Rate可变比特率

VDSL: Very-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OD:Video On Demand 视频点播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

1.接入网是从运营商主干网络到用户终端的链接技术

2.运营商的主干网络氛围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3.1995年电信接入网标准ITU-T G.902发布

4.2000年IP接入网标准ITU-T Y.1231发布

5.电信网按业务分类,可分为支撑网,传输网,业务网和用户端

6.接入网的范围由三个接口界定: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和电信管理接口。

7.基本速率(2B+D):144kbps

8.集群速率(30B+D):2048kbps

9.根据接入网框架要求,其主要功能有五种:用户端口功能,业务端口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和系统管理功

能。

10.IP接入网的接入类型:①xDSL②cable modem③光纤接入④LAN,WAN⑤卫星和无线⑥B-ISDN⑦集群速率接

入⑧CATV接入

11.数字用户线技术(xDSL)是充分利用现有电话网络的双绞线资源,实现高速,高带宽数据接入的一种接入网

技术。

12.ADSL下行速率6Mbps,传输距离3~4km

13.HDSL上下行对等,在两对双绞线上传输速率为2.048Mbps,HDLS2在一对双绞线上传输速率1.5Mbps,传

输距离5km(不适用传输视频)

14.VDSL距离不超过300m时上行26Mbps,下行50Mbps;在距离1.5Km时,上行1.6Mbps,下行13Mbps。

15.光纤接入(PON)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的接入技术。

16.光纤接入网具有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防电磁干扰等特点,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业务,传输距离大

于200KM。

17.接入网的发展趋势必然将由窄带向宽带过渡,逐步实现全业务宽带接入网,并将最终实现光纤到户(FTTH)

18.混合接入网以光纤作为主干传输网,同轴电缆组建用户分配网,故又称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

19.三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网

20.HDSL线路编码技术:①2B1Q码:是无冗余的四电平脉冲码,属于基带传输码,它是由2个二进制比特通过

编码后转换为1个四进制模拟脉冲幅度,实际上属于PAM调制方式中的1种。②CAP编码:CAP是一种无载波的幅度相位调制,属带通型传输码。

21.ADSL无中继传输技术可达3KM,非常适合于解决宽带用户接入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2.ADSL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和回波抵消技术对可用频带进行划分。

23.ADSL的调制技术有:正交幅度调制(QAM)、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离散多音频调制(DMT)

24.DMT实质上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理论上有接近于香农极限的性能。所以效率最高。

25.ADSL收发机都有两条相关联的路径:快速通道与交织通道。

26.快速通道适合传输:对时延敏感而容错性较好的数据(例如音频和视频)。

27.交织通道适合传输:纯数据的应用,例如高速Internet接入,其抗干扰要求较高。

28.CATV系统是从有线电视台前端用同轴电缆直接向家庭发送清晰且强度相同的电视信号。

29.cable modem 和ADSL性能比较:CM共享带宽,ADSL独享带宽。上网人数影响CM网速,距离影响ADSL

网速。(68)

30.标准的cable modem应该能够通过合理的流量工程来处理恒定比特率(CBR),可变比特率(VBR)和可用比

特率(ABR)业务。

31.移相键控(QPSK)频带利用率低,但是抗干扰性能强。

32.HFC网络中的噪声来源于三个区域:用户家里(70%),用户下引线(25%),硬同轴设备(5%)。

33.Cable Modem有RF(射频)和以太网两个地址。

34.Cable Modem的物理层分为:物理媒质关联子层和传输汇聚(TC)层

35.TC层的初始化:一旦确定了PDU划分和它们的格式,传输汇聚(TC)层便开始进行底层初始化工作,包括

同步,测距和功率调整。

36.三重播放:高速因特网;电视;电话

37.与高成本的光纤入户相比,采用EOC技术是目前实现我国NGB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较为恰当的选择之一。

38.无源EOC技术基于IEEE 802.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

39.有源EOC由于同轴电缆上传输的信号不再保持以太网络信号的帧格式,因此从技术的角度严格来说,是不能

称之为EOC的。

40.无源EOC是基于同轴电缆上的一种以太网信号传输技术。其原有的以太网信号的帧格式没有改变,改变的是

从双绞线上的双极性(差分)信号转换成为适合同轴电缆传输的单极性信号。基带同轴传输系统利用高/低通滤波方式,全部采用无源器件在同轴上实现数据和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系统需要将原来的以平衡方式传输的以太网信号变为不平衡方式传输,还要将以太网收/发信号合成一路信号,并完成100/75Ω阻抗的变换。

41.同轴无源基带系统中五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会小于100m

42.有源EOC的分类:home plug(home plug powerline alliance)

HINOC(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

MOCA(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

home PNA(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

WLAN(WiFi alliance)无线降频电缆传输技术

43.同轴电缆外带信道的主要特征:存在较为严重的多径效应,一致性差,时变缓慢。噪声较小。其中,为了有效

克服多径效应,系统适宜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一致性差要求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功能;时变缓慢的特性决定了系统帧结构的设计和传输;噪声小的特性使得高阶调制成为可能。这些特征是进行系统物理层设计的重要依据。

44.QAM/FDQAM技术抗干扰性能不如OFDM

45.光纤接入网是利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信息传送功能的系统。

46.OAN通过光线路终端与业务节点相连,通过光网络单元与用户连接

47.PON是指在OLT和ONU之间的光分配网络(ODN)中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的无源光网络

48.PON的双向多址接入技术:光时分多址(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TDMA)

光波分多址(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WDMA)

光码分多址(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CDMA)

光副载波多址(optical subcarrier multiple access,OSCMA)

49.PON的双向传输复用技术: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

时间压缩复用(time compression multiplexing,TCM)

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副载波复用(subcarrier multiplexing,SCM)

光码分复用(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OCDM)

光时分复用(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TDM)

50.多址复用技术与多址接入技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多路复用技术中所有用户共有一个复用器。在多址接入技术

中,由于各用户所处的位置距离较远,用户侧没有复用器

51.光接入网工作波长范围:ITU-T G.982建议规定只使用1310(1260~1360)nm和1550(1480~1580)nm窗

52.FTTC结构是一种光缆/铜缆混合系统,最后一段仍然为铜缆,还有室外有源设备需要维护,从维护运行的观点

来看仍不理想。

53.EPON的关键技术:动态带宽分配技术;上行信道复用技术;测距和时延补偿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突

发同步技术;EPON光路波长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