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选择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型和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6,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分为八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

青春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7,青年初期:14、15至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

8,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

10 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

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1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

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任务培养主动性,出现了发展危机: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6-11)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发展危机:自卑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人格发展最关键时期)发展危机:导致角色混乱;

12 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

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抉择,尤其是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13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

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学校教育模式;同伴群体。

14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15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

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青春期时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中1独立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2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两部分,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16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已获得的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它包

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具体的心理活动。这个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17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

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8 沉思型与冲动型,这种认知方式是贾罗米·凯刚提出的,判断冲动沉思的标

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19 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

思维的特征;发散型认知方式则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20 智力差异,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

结合。智力测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最初是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21 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2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

惯化得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首先是指那些表现在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上的特性。也是指那些表现在恒常的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23 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

24学习的实质: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活动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5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技能;认知策略;言

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6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

学习三类。

27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和动物的

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

28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外);准备率;练习律(内因)

29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

过实验研究提出的。

30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斯金纳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

论的创立者。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31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与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

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个体经验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到在厌恶刺激出现,即逃离现场避免遭受打击,这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3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广为接受的模型。

33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到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

接联结的过程。

34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

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整结构的建立。

35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