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库岸稳定性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3.22 KB
- 文档页数:2
库水位升降对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张全(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09030403)摘要:库水位的升降是诱发水库库岸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模型试验模拟库水位的变化,得出滑坡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破坏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库水位升降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水库库岸滑坡的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岩土体滑入水库,减少了有效库容,甚至形成坝前坝,使水库不能继续使用;二是如果滑坡体高速滑入水库,会造成巨大的涌浪,直接危及大坝安全及电站的运营,并给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水库蓄水后会对库区存在的大量滑坡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研究库水位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1]三峡库区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据不完全统计, 三峡库区在175m 库水位影响的范围内共有大小滑坡2000 余个, 各类变形体分布更是广泛[ 1-2] . 自2003 年135 m 蓄水开始, 2006年水库蓄水达到156m 以来, 绝大多数滑坡经受到了库水位缓慢上升和稳定库水长时间浸泡的考验没有复活[ 3-4] . 但随着2009 年三峡大坝基本完工, 三峡水库开始正常运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短时间内在145 m- 175m-145m 之间波动, 水位变幅为30 m. 滑坡短时间内经历水位频繁升降且幅度之大是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库水位波动不仅降低岩体力学强度、减轻岩体有效重力, 而且还改变库岸边坡内地下水位分布, 在三峡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很可能使原己稳定的滑坡再度失稳.1.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分析库水位对库岸滑坡的影响水库蓄水或正常调度(水位骤然升降)期间,地表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岸坡地下水动力场的变化。
1.1在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阶段,对岸坡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隙水压力效应(悬浮减载效应)。
在库水位还未上升之前库岸边坡情况如图1,库水位上升之后库岸边坡情况如图2。
图1 库水位上升之前库岸边坡情况(许强)图2 库水位上升之后库岸边坡情况(许强)由图1和图2可知,由于库水位的上升,增加了库岸边坡的浮重度区和饱和重度区。
库岸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作者:柳晓春,敬佳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年第07期摘要:文章所介紹的库岸位于三峡库区,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库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受库水涨落、冲刷及长期浸泡作用,再加上人为活动频繁的影响,水库岸坡将产生包括坍岸破坏等型式在内的库岸再造,库岸一旦失稳将直接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和各种设施的安全。
文章对该库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库岸;稳定性;防治中图分类号:TV22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4-0151-01某库岸位于三峡库区,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库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受库水涨落、冲刷及长期浸泡作用,再加上人为活动频繁的影响,水库岸坡将产生包括坍岸破坏等型式在内的库岸再造,对库岸沿线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构成不利。
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区一带处于175 m以下的库岸进行有效的防护。
1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长江北岸,地处挖断山和长江河谷过渡地带,海拔高程120~340 m,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长条形顺江展布。
长江总体呈南北向流入县城工程区,于金山沟上游1 km处急转向NE30~50°,而后在忠县火电厂一带急转向SE110°,并经“独珠”回头湾流向下游。
库岸线上发育有长道河、甘井河等两条长江一级支流,潘家沟、和尚沟、白桥溪沟及玄七沟等大型冲沟多已被城市规划利用,目前已回填或正在回填之中,区内发育的小型冲沟多分布于岸坡平缓的地带,如西山小区段外侧及苏家组团上游缓坡上多有分布。
工程区地貌形态总体呈缓倾河床的斜坡,可分为长江斜坡区和长道河斜坡区。
研究区内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蓬莱镇组,工程区内第四系按其成因可分为人工堆积层、冲积层、坡积层、残坡积层及滑坡堆积层等。
研究区位于方斗山背斜和干井背斜之间的忠县——丰都向斜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区,岩层走向NE50°,倾向SE,沿长江一带的岸坡总体为顺向坡,岩层倾角一般8°~11°,在金山沟一带渐变为27°,长道河两岸岸坡总体为斜向坡,岩层倾角一般47°~62°,在玉溪桥上游突变为倾角11°~16°。
水库土石坝坝体的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梁晓英摘要:我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
土石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坝型,大坝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渗流和滑坡是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因素,在土石坝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渗流和滑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属于流固耦合问题。
因此本文总结了土石坝的渗流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文对于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的渗流、滑坡以及流固耦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引言我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与水利建设息息相关,人民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发展。
我国水利工程众多,居于世界前列。
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坝型。
由于其施工简单,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与其他坝型相比较低,并且其成本也比较低廉,所以对于较小的水利工程,更多地采用土石坝这种坝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土石坝的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完善。
大坝的稳定性问题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要做到对事故的零容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1]。
大坝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坝的安全也就是大坝的稳定性问题,这涉及到大坝的渗流问题和大坝的边坡稳定性问题。
在土石坝(如图1所示)的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渗流和边坡稳定这两个问题。
土石坝与渗流息息相关,根据相关统计,渗流引起的坝体失稳的事故占所有失稳的45%[2]。
在水库蓄水以后,水库水位上升,水随着流入坝体,从坝体内渗流到坝体下游。
水进入坝体以后,浸润线以下的坝体处于饱水状态,坝体的有效应力下降,强度降低,土的粘聚力降低,抗剪强度减弱,增大了坝体失稳的风险。
并且,渗流也有可能引起坝体的管涌、流土等对坝体有严重损害的工况。
因此,在研究坝体的稳定性时,渗流应该作为首要研究的关键因素。
滑坡是土石坝失稳的表现形式,由土石坝的局部滑坡和土石坝的整体滑坡。
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护措施摘要:水库在蓄水时会对其临水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同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水库的功能性,那么必然就需要对其临水边坡稳定性进行提升,做好相应的防护。
在水库蓄水的过程中,水位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水位也会产生对应的波动,而这会对水库沿岸周边的水文地质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临水边坡稳定性发生变化。
为了有效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就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对临水边坡进行防护,保证其稳定性。
下面将阐述对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具体因素以及提升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在水库进行蓄水后,其水位会持续上升,但当地下水位上升后,水库沿岸的水文地质就会出现变化,像是在水的浸润下土质变得松散,进而出现沉陷、垮塌等现象,若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对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对附近的环境及居民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对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胁。
对此,一定要重视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这一问题,并采取防护措施来保证其稳定性,以便能够保证水库安全使用。
1.对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具体因素1.水岩作用方面当水库建成后就需要进行蓄水,而当水位不断上涨后,其地下水位也会不断的上涨。
其中地吸水和水库临水边坡之间的岩土体有着一个相互作用,其主要是地质应力。
当地下水位出现变动后,地质应力也会发生改变,而且在水库临水边坡水岩部分的化学、力学以及物理作用之中,会使得水库临水边坡的稳定性发生变动。
从化学作用层面来看,水库边坡中的岩土体在地下水长期浸泡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又会促使水库边坡岩土体中的微管结构出现变动,进而使得水库临水边坡稳定性下降。
而从力学作用层面来看,地下水位随着水库蓄水而提升后,被水库中水浸泡部分中的边坡就会受到浮力作用的影响,进而使得水库临水边坡坡脚位置中的重量下降,自然就会导致临水边坡中的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安全系数下跌。
而从物理作用层面来看,长期处于水中浸泡的边坡,其岩土体容易出现水理作用,在这一作用影响下会导致岩土体出现松散、崩塌现象,进而对水库临水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1]。
库区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摘要:水库库区水动力环境的改变是造成库岸失稳和古滑坡复活的重要原因,加之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对坡体的扰动,岸坡稳定性差,本文通过对向家坝水库罗家坪滑坡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并进行稳定性评价,为库区滑坡的分析提供重要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库区;滑坡;稳定性1引言水是滑坡发生过程中最不利的因素之一,库岸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库岸再造形成的崩塌堆积体,暴雨雨水入渗,地下水位变化等,都是库区滑坡形成的原因。
本文结合云南省向家坝罗家坪滑坡实际案例,根据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多样勘察手段,分析滑坡成因,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评价,为库区滑坡灾害的减缓与防治提供依据。
2滑坡概况及地质条件2.1滑坡概况罗家坪滑坡位于金沙江右岸与新滩溪交汇的沟口左侧,下距向家坝电站大坝39.4km,前缘(北)临金沙江,东侧为新滩溪,勘察期间江水位为向家坝水库初期蓄水位354.00m。
滑坡体南侧为陡崖山体,山顶高程在700m以上,陡崖下为崩滑体后缘,高程约为500.00m,滑体范围为一倾向金沙江的地形斜坡,地形前陡后缓,坡度15°~35°,滑体后缘均由基岩构成,地形明显较陡,坡度在45°~55°左右。
滑坡体厚度10.9m~53.9m,体积为3.50×106m3,主滑方向N10°E,为一大型覆盖层牵引式深层滑坡。
2.2地质条件水库区位于川滇中山峡谷区,自然地理环境及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区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地形切割起伏剧烈,特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集中,风化作用强烈,加之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为典型的西南地形地质环境特征。
滑坡堆积物主要由黄褐~褐红色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勘探揭露厚度一般12.7m~53.9m从平面地质调查和钻孔勘探的情况来看,滑体组成物质以粘土、粉质粘土及碎块石为主。
滑床基岩为三叠系仙关、铜街子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钙质细砂岩。
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公路建设逐渐向山区延伸,其中库岸公路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然而,库岸公路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往往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路交通的顺畅。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库岸公路边坡失稳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开展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库岸公路边坡是指水库周边或沿河流、海岸线建设的公路两侧的斜坡。
稳定性风险则是指边坡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失稳的可能性。
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就是对边坡失稳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预测,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判断,而定量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方法也逐渐应用于边坡稳定性风险评估中,如数值模拟、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中。
影响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工程因素如边坡设计、施工、加固等;社会因素如政策法规、环境保护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确保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需采取一系列预警与控制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标准,明确不同等级风险的判定依据和应对措施;针对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边坡监测等;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以便在遭遇突发情况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是确保公路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相关概念、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因素分析、风险预警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路交通顺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评估方法和现代方法均可用于边坡稳定性风险评估,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广泛;自然因素、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需全面考虑;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标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是实现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