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良种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9
茶树良种选育技术选育茶树优良品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人工引变育种、引种驯化等。
(1) 系统选种:又叫单株选种。
就是根据育种目标,在选种材料中选出优良单株,第一单株分别无性繁殖,并与标准种及原始群体种进行比较鉴定,优良者培育成新品种繁殖推广。
其步骤:①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茶树性状的相关关系,在茶园中选拔若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②观察:这一工作必须周年进行,掌握在不同季节的表现,重复2-4 年。
观察项目有树型、树姿、新芽萌发及新梢生长情况、芽叶性状、抗逆能力、单株产量、制茶品质、适制性等;③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决定取舍,可进行数次;④初步繁殖:将入选的单株,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用。
同时,了解其繁殖力;⑤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无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
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或当地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
比较鉴定的项目有品质、适制性、产量、抗逆性、采摘期、全年萌发轮次、发芽密度及芽叶性状等;⑥报请审定。
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良种,即可报请省级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跨省推广的良种报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良种即可繁育推广。
(2) 有性杂史育种:遗传性不同的茶树通过雌雄性细胞的结合,产生杂交后代,经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过程称茶树有性杂交育种。
基本上由杂交、选择、无性繁殖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其技术要点:①正确选择亲本。
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生态型差异较大的材料作亲本,双亲的综合性状应达到育种目标的要求,父母本的花期要接近,母本须具结果能力;②掌握时机,细致操作。
在父本花朵充分成熟将开未开时采其花粉备用,母本花朵含苞欲放时轻轻剥开花瓣,用毛笔醮开一些父本的花粉授在母本的柱头上,立即套袋隔离;③加强授粉后的管理:授粉后3-5 天即可去袋。
柱头枯萎,花萼闭合则表示子房已受精,应注意保护幼果,防止脱落;④认真培育和选择:获得杂交后代种子经播种后,必须按照育种目标认真进行单株选择和比较试验,才可能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⑤申请审定,繁育推广:育成的良种应按有关规定程序报请审定合格后,即可采用扦插繁殖推广。
水仙茶属于什么茶?号称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首,有哪些品种“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山坪”——《建瓯县志》卷二十五水仙茶属于什么茶?水仙茶属于乌龙茶。
1.水仙茶:是福建茶农创制的名茶,属于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种。
2.水仙茶产地:福建(建阳、建瓯、永春、漳平)。
天然的山泉水、丹霞土壤,日照充足,培育出回味悠长的水仙名茶。
3.水仙茶的特点:汤色橙红、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甘。
干茶外形条索匀整,色泽乌润油亮,兰花香明显;茶汤汤色橙红透亮,入口醇滑柔和,前调是兰花香,后调则转为木质香,饮后口腔有薄荷般清凉感;叶底蛤蟆背状,柔软鲜活,绿叶镶红边,高山内质十足。
4.水仙茶超级耐泡,茶味飘香,韵味悠长,十冲仍有味。
5.水仙茶的冲泡方式:建议水温98度以上;投茶量8克;冲泡次数6-8次;冲泡时间:前三泡8秒,往后时间可以稍微延长。
6.水仙茶营养成分:含有维生素B1、B2、叶酸、烟酸、维生素C、儿茶精、生物碱、水仙茶氟等,经常饮茶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7.水仙茶制作工艺:鲜叶采摘后经过晒青、晾青、做青、初炒、初揉、复炒、得揉、初焙、拼配、簸分、归堆、炖货、复焙、练剔、凉索、扬簸等16道工序制成。
福建没有水仙,为什么叫水仙茶?水仙茶的由来1.清朝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记载:'茶,以武夷为最,苍居芝城十年,以所见者录之。
……瓯宁县之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
2.民国时期的《建瓯县志》卷二十五里的记载:'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
西墘厂某甲,业茶者,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
遂移栽园中,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为诸茶冠。
但开花不结子,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
后因墙崩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传各县。
而西墘厂之茶母至今犹存,固一奇也'。
3.1939年茶界泰斗张天福《水仙母树志》载:“前八余年,清道光间,有泉州人苏姓者,业农寄居太湖……一日往对岸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花白,类茶而弥大……试以制乌龙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当地‘祝’‘水’同音,渐讹为今名—‘水仙’矣。
武夷岩茶常见36种茶树品种今天说说- 武夷岩茶,品种系列 -正式开始▼-01-大红袍大红袍: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中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按概念分:1、母树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天心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窠。
(三株六棵)2、纯种大红袍: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
(指奇丹、北斗)3、拼配大红袍:使用两个以上的品种,制茶师傅根据茶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形质不一的产品)再根据不同的占比进行拼配,提高茶叶品质、稳定茶叶品质、扩大货源的方法。
4、大红袍:也可作为武夷岩茶的一个统称。
-02-水仙水仙为国家级茶树良种,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
水仙原产于建阳市水吉县大湖桃子岗的祝仙洞,相在清代道光年间引入武夷山。
茶树性状稳定,品质特征稳定优异。
主要特征:条索肥壮,叶片较厚,带有兰香,有明显的“宽、扁、黄”的特征,足火的水仙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
l 树龄小于三十年的称为:水仙,树龄大于三十年的称为:高枞水仙,树龄大于六十年的称之为:老枞水仙。
l “枞味”是指来自茶树自身枝干木质部的木本香,附着物的气息与周围生态气息的综合。
l 老枞水仙的主要三个特征为:木质味、青苔味、粽叶香。
-03-肉桂肉桂为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灌木类,中叶种,晚生种,原产于马枕峰-04-铁罗汉铁罗汉:始于宋代,以故事传说命名,它的品种香,极有特色,是中药当归的味道——一种浓烈的,微有苦意的,药香。
-05-水金龟水金龟,是四大名丛里,香气最娇艳的一种。
它的品种香,是梅花香。
如果用梅花的品种来比拟,水金龟是白梅的香气,幽,寒,孤傲;梅占是蜡梅的香气,清长,劲道;而向天梅的香气,是粉梅,娇丽、柔媚婉转。
-06-白鸡冠白鸡冠,是四大名丛里最有特色的一款。
它是道茶。
道家修道专用的练气茶。
便是因为如此,白鸡冠方能名列四大名丛之一。
白鸡冠的品种香,是药香。
茶树新品种“鸠坑早”选育报告鸠坑种是浙江众多地方茶树品种中唯一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的有性系品种,原产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载区域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是浙江茶区主栽品种,推广面积一度占茶园总面积45.7%,达7.2万公顷。
我国江北茶区、江南茶区也有较广泛栽培。
该品种还先后被引种到前苏联及非洲的马里、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鸠坑种经过长期有性繁殖,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问题已比较突出。
提纯、复壮并通过无性繁殖获得具有鸠坑群体种优良种性且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的鸠坑种新品系已成为淳安茶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选育经过198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杭州市科委支持下,淳安县成立了《鸠坑种提纯复壮》课题组。
1984年淳安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到鸠坑种原产地——鸠坑乡,普查、筛选优秀鸠坑单株,共标记优良单株35株。
每年对标记单株物候期、抗逆性进行观察比较,制作小样比较其制茶品质。
1990年在对前期数据整理分析基础上,对优选的15个单株进行扦插繁殖。
1992年,在淳安县茶叶良种场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布置了品系比较试验。
1995年开始对品系试验中各单株的生物学性状和早期产量进行调查。
1999年春,根据早期鉴定结果对表现较好的鸠12、鸠16、鸠20、鸠23、鸠28几个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系进行生产试种,并建成小规模母本园。
2002年,品系比较试验结束,2003年根据品比试验结果优选鸠20品系参加了第三轮茶树品种区试。
从这年开始,鸠20品系正式定名为“鸠坑早”,并在淳安县内外逐步推广试种。
二、试验方法1、品比试验 1992年秋,在淳安县茶叶良种场品种园内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布置品系比较试验,有15个鸠坑品系参加试验。
试验采用间比法,2次重复,对少数特异品系加副区,多一次重复。
试验区采用单行双株种植方式,行距100㎝,丛距33㎝,小区面积5㎡,四周设保护行,按常规栽培茶园管理。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宜宾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素有“宜仁宜宾,皆好茶之邦”之誉。
茶树作为宜宾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质资源的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对于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和良种选育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宜宾市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
宜宾市的茶叶主要产于高山和山脚平原地区,优质的茶树种质资源得天独厚。
据统计,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为乌龙茶、绿茶、红茶和黑茶四大类,品种繁多。
1.乌龙茶宜宾市乌龙茶品种以“铁观音”、“水仙”、“大红袍”等为主,其茶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宜宾市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
2.绿茶宜宾市的绿茶主要有“碧螺春”、“狮峰”、“黄山毛峰”等,这些绿茶叶色青翠,清香扑鼻,口感鲜爽,具有独特的风味。
3.红茶宜宾市的红茶主要有“川红”、“宜红”等品种,这些红茶叶色红润,香气扑鼻,口感醇厚,备受欢迎。
4.黑茶宜宾市的黑茶以“普洱茶”为主,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受到茶叶爱好者的青睐。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多样,品质优良,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二、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在茶树良种选育方面,宜宾市茶叶研究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1.品种改良宜宾市茶叶研究院通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工作,在“铁观音”、“水仙”、“碧螺春”等品种上进行了有效的改良,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抗病性研究茶叶研究院开展了茶树抗病性的研究工作,针对茶树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培育出一系列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新品种,有效地提高了茶树的抗病能力,减少了农药使用,保障了茶叶的食品安全。
3.新技术应用茶叶研究院还开展了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升级。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茶叶是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茶叶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是促进茶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无性系茶树良种与群体种的区别无性系良种目前主要采取短穗扦插繁殖,由于采用茶树枝条繁育而成,故称之无性系茶树良种。
群体品种是采用种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建园,其种子形成是经过开花、受精、结实,故称为有性繁殖。
其区别是:(1)无性系良种是人们按照选种要求从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或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性状比较一致。
其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表现较一致,如植株高矮、芽叶颜色、发芽整齐度、内含有效成份等比较一致。
而群体种则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混合群体,植株间差异很大,如发芽有早有迟,芽叶有大有小,叶色有深有浅,芽色有紫有绿等,是提高名优茶品质的制约因素;(2)无性系良种根系是以侧根为主,少量侧根可入土较深代替主根的作用,但深度有限,一般在50厘米以内。
而群体种直播,主、侧根分明,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侧根也很发达,因而其抗旱性远比无性系茶苗强的多;(3)无性系茶园成园快,投产早。
茶苗定植时苗高至少20厘米以上,经过两年定型修剪,一般可以轻采养蓬,开始有部分收益。
而群体种茶园从出苗算起,一般要四至五年才可轻采养蓬;(4)无性系茶苗生长周期比种子繁殖茶苗要短。
一般无性系茶园,其高产期一般在20~30年,而种子繁殖建园生长期较长。
二、无性系茶树良种的优势1、可以按照不同茶类选择适制品种,提高茶叶品质。
以绿茶为例,扁形名优茶要求芽头肥壮,对茸毛多少不甚讲究;多毫条状名优茶,则要求条索紧细、茸毛披露;针形名茶,则要求条索细紧,挺直如针。
因此,没有适宜的茶树品种,就不可能有高档名茶。
名优茶的共同特点是:大小一致,形状一致,色泽一致,内质优良。
群体品种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而无性系良种就具有优势。
茶叶良种选育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品质与良种选育密切相关,良种选育是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茶叶良种选育的现状,探讨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良种选育现状当前,茶叶良种选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茶叶良种库中收录了大量优良品种,包括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这些优良茶叶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等特点,受到广大茶农的喜爱和栽培。
目前,茶叶良种选育主要集中在传统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两个方面。
传统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交配,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茶树品种。
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但耗时较长,并且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投入。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和辅助选育的方法,可以提高选育的效率和准确性,缩短选育周期。
这一方法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良种选育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茶树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限制了良种选育的潜力。
其次,传统杂交育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选育周期长。
另外,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在茶叶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建议与展望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茶叶良种选育的发展。
1. 加强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
通过广泛收集和保存茶树的种质资源,丰富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为良种选育提供更多的遗传资源。
2. 提高茶叶良种选择的效率。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的进展,加快良种选育的速度和准确性,缩短选育周期。
3. 推广良种选育成果。
加强茶叶良种选育的宣传和推广,向广大茶农普及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4. 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的合作。
建立茶叶良种选育的科研与产业联合体,整合科研资源,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总之,茶叶良种选育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供优质茶叶、增加茶叶产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茶树良种短穗扦插繁育技术规程贵州茶树良种短穗扦插繁育技术规程一、引言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茶树良种的培育对于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规程旨在介绍贵州茶树良种短穗扦插繁育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农民科学地进行茶树良种繁育工作。
二、材料准备1. 优质母株: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母株作为短穗扦插的供体。
2. 扦插基质:选用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基质,如腐叶土和河沙混合物。
3. 扦插容器:选择适宜大小的花盆或扦插盘作为扦插容器。
三、短穗采集和处理1. 选择时机:在茶树生长旺盛期(通常为春季或秋季)采集无病虫害的嫩枝,长度约为10-15厘米。
2. 剪取方式:使用锋利的修枝剪剪取短穗,注意避免损伤茶树枝条。
3. 处理方法:将采集到的短穗放入清水中浸泡约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四、扦插基质处理1. 消毒处理:将扦插基质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约30分钟,然后晾凉备用。
2. 调配基质:将消毒的扦插基质与适量的腐叶土和河沙混合均匀,以提高基质的肥力和透气性。
五、短穗扦插1. 扦插容器准备:在扦插容器底部铺一层碎石或陶粒做排水层,然后倒入一定量的调配好的扦插基质。
2. 扦插方式:将处理好的短穗插入扦插基质中,每个容器可扦插3-4个短穗,并确保穗眼朝上。
3. 管理环境:将扦插容器放置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避免暴晒和大风。
六、管理与养护1. 浇水管理:保持扦插基质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积水。
2. 温度控制:茶树短穗扦插适宜在15-25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3. 光照管理:茶树短穗扦插需要适宜的光照条件,每天4-6小时的阳光照射为宜。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扦插苗情况,如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七、移栽与培育1. 移栽时机:当茶树短穗生长到10-15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移栽工作。
2. 移栽方法:将茶树短穗连同基质一起小心地移植到花盆中,并用手轻轻压实基质以稳固苗木。
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有哪些作用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有哪些作用选用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增加茶叶产量。
在同等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良种可以比一般品种增产20-80%,甚至更大。
〔2〕提高茶叶品质。
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和采制技术,虽然在肯定程度上可提高茶叶的品质,但茶叶品质的好坏,主要还是由芽叶的内含物和外部形态特征所决定的。
如云南大叶种制的红茶,内质浓强鲜爽,香气高长,汤色红亮,品质优异,这主要是由于云南大叶种多酚类的含量高。
不同品种,芽叶的样子大小、叶片的厚薄、茸毛的多少、叶色的深浅、节间的长短、叶内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以及组成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3〕增添茶树的抗逆性。
随着茶叶生产的进展,茶区面积不断扩大,要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必需选用抗逆性强的茶树良种。
〔4〕调整劳动力和制茶设备的使用。
目前,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地区或国营茶场,由于茶树品种较单一,在茶季"洪峰期',往往出现劳力紧急的现象,该采的茶叶不能准时采下来,有的就是采下来了,也因加工机械缺乏而不能准时加工,造成鲜叶坏变质。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需留意早、中、晚生良种的搭配。
〔5〕提高采茶效率。
品种不同,发芽密度、整齐度以及芽叶大小也不同,选用发芽整齐、芽头密度大、物候期一致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采茶效率,实现茶园机械化,减轻采茶工的繁重劳动。
育种上,优良的茶树品种,可通过选择、引种、杂交和人工诱变等途径去获得,而选择法是作物育种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要选育出优良的品种,必需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要明确。
总的来说,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是茶树育种的主要目标。
但在目前条件下,任何一个良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多次采叶且商品性强的经济作物,因此,在照看到综合性状的基础上,重视品质方面的性状的选择是很必要的。
〔2〕选择材料要丰富。
在选择过程中,要征集和创造大量的变异类型,以便经过充分的讨论了解,从中选育出优良的品种。
茶树良种(较全面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
其中,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有76个,它们多数为新选育品种,少数为农家品种。
现将国家级良种分别简述如下。
(1) 祁门种祁门种,又名祁门槠叶种,原产安徽祁门县,现今各茶区均有栽培。
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所制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回味隽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红”的当家品种。
所制绿茶,滋味鲜醇,香气高爽。
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茶区种植。
(2) 黄山种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
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鲜。
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3) 安徽1号安徽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 中生种。
在江苏、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
制成红茶,香高味浓。
制成绿茶,滋味醇厚,香气清高。
适宜于长江南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
(4)安徽3号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 属灌木, 大叶, 中生种。
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
制工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
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
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
(5)安徽7号安徽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 中叶,中生种。
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
适合制绿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
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
(6)皖农95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
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
适合制红茶或绿茶,品质均优。
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引种。
(7)杨树林783杨树林78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
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种。
适合红、绿茶兼制。
所制绿茶,香高味爽;所制红茶,香郁味浓。
适宜在江南茶区推广引种。
(8)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
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
制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
若制成毛峰类名茶,品质更佳;制红茶,品质亦佳,有甜香;也可制白茶。
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或白茶产地推广种植。
(9)福鼎大毫茶福鼎大毫茶,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汪家洋村。
该品种在福建推广外,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所制红茶、绿茶和白茶,品质俱优。
适宜于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或白茶生产区推广种植。
(10)福安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县穆阳乡高岭村。
主要分布于福建的闽东产茶区。
现今,在广西、四川、湖南、浙江、贵州、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区均有种植。
适宜于制红茶、绿茶或白茶。
所制红茶,香高味浓,色泽乌润。
所制白毫银针,芽壮毫显,品质优异。
所制绿茶,品质亦属上乘。
适宜在长江以南茶区推广种植。
(11)政和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简称政大,原产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乡。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在福建闽北种植较多。
现今,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南、四川、广东等省亦有引种。
适合制红茶和白茶。
制成的红茶,品质与“滇红”相近,香气高,滋味浓,条索壮。
制成的白毫银针,色泽鲜白带黄,香气清鲜,滋味醇甜。
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和白茶产区推广种植。
(12)毛蟹毛蟹,又名茗花,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福美村。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在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适合制乌龙茶、红茶或绿茶。
适宜在长江以南的乌龙茶、红茶或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13)梅占梅占,又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卢田乡三洋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在广东、江西、安徽、浙江、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亦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
适合制红茶、绿茶,也可制乌龙茶。
适宜在长江以南产茶区推广种植。
(14)铁观音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松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广东省乌龙茶产区也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
适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香气高强,具有“观音韵味”。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5)黄棪黄棪,又名黄金桂,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罗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乌龙茶产茶区。
现今,在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有引种。
为小乔木,中叶,早生种。
适制乌龙茶,香气特高,滋味回甘,有“透天香”之称。
此外,也可制成绿茶或红茶。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16)福建水仙福建水仙,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
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
在福建茶区都有栽培。
此外,广东的饶平、台湾的新竹和台北、浙江的龙泉等地亦有栽培。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适制乌龙茶,是闽北乌龙的当家品种。
制红茶,香气高。
制白茶,亦佳。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红茶、白茶等产茶区推广种植。
(17)本山本山,有长叶本山和圆叶本山之分,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的西坪和尧阳一带,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的乌龙茶产区。
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
适合制乌龙茶,有铁观音香,滋味浓厚,色似香蕉,汤色金黄。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18)大叶乌龙大叶乌龙,又名大脚乌、大叶乌,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和兰田一带,在福建茶区均有栽培,广东、江西等省亦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所制乌龙茶,香高持久,滋味浓醇。
制绿茶,品质也较好。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种植推广。
(19)福云6号福云6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特早生种。
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
在福建产茶区有大面积种植,浙江、安徽、广西、湖南、湖北、江苏、贵州、江西等省、区亦有较多种植。
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红茶,条索细,显毫,色泽乌润,汤色红亮。
所制绿茶,有峰苗,汤色晶莹,香高味浓,是制毛峰类名茶的好原料。
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0)福云7号福云7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
目前,福建各茶区均有栽培,浙江、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亦有引种。
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工夫红茶,条索壮实,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有“滇红”风格;所制烘青绿茶,条索壮实显毫,汤色黄绿明亮。
适宜江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1)福云10号福云10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
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
已在福建产茶区大面积种植,湖南、四川、浙江、贵州、云南等省也有引种。
所制工夫红茶,色泽乌润显毫,滋味浓醇,汤色红亮;所制烘青绿茶,白毫显露,滋味甘醇,汤色绿中带黄,香气馥郁。
适宜在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红茶或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2)八仙茶八仙茶,原产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乡八仙村。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在福建省茶区种植较广。
适制乌龙茶,香气高锐,滋味浓郁,品质上乘。
所制红茶和绿茶,品质亦优良。
适宜南方乌龙茶、红茶和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3)凤凰水仙凤凰水仙,又名饶平水仙、广东水仙,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
现今,在湖南、浙江、江西等省亦有引种。
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所制乌龙茶,滋味浓郁,汤色金黄,香气高锐,品质上乘。
所制红茶,香高,味浓,色红艳,亦属上乘。
适宜在华南、华中地区的乌龙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4)乐昌白毛茶乐昌白毛茶,原产广东省乐昌县,目前在广东的不少产茶县均有种植。
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所制红茶,滋味浓厚,茶汤冷后呈“乳汤”,即“冷后浑”;制成绿茶,白毫密披,品质优良。
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5)英红1号英红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除广东产茶区种植外,在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
适宜制红碎茶,色泽褐红,香气高锐,滋味浓爽,汤色红艳。
但抗寒性不强,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6)凌云白毛茶凌云白毛茶,又名凌乐白毛茶,原产广西省凌云、乐业、田林、百色等县、市。
在广西分布较广,在滇东地区亦有引种。
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适制红茶和绿茶: 所制红碎茶,粒润显毫,滋味浓强,有花香味;所制毛尖绿茶,白毫满披,形似银针,滋味甘醇,有板栗香。
用它采制的“凌云白毫”,为广西名绿茶新秀。
适宜在桂西、滇东地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7)桂红3号桂红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除广西外,还在广东、福建等省有引种。
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香气。
适宜在华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8)桂红4号桂红4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除广西有种植外,广东、福建也有引种。
用它所制的红碎茶,滋味浓强,有花香。
亦可制乌龙茶。
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9)湄潭苔茶湄潭苔茶,又名苔子茶,原产贵州省湄潭县。
除贵州有种植外,四川、重庆、安徽、浙江、湖南陕西等省、市的产茶区亦有引种。
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适制绿茶,滋味醇爽。
适宜在贵州,以及江南茶区推广种植。
(30)黔湄419黔湄419,又名抗春迟,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适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滋味浓厚。
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种植推广。
(31)黔湄502黔湄502,又名南北红,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在四川茶区亦有少量种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所制红茶,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红浓;制成绿茶,芽毫显露,滋味浓厚,香气清新。
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2)黔湄601黔湄6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中生种。
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在四川、广西等省、区亦有引种。
所制红碎茶,外形显毫,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3)黔湄701黔湄7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广西、四川等省、区亦有引种。
适制红碎茶,嫩香持久,浓强鲜爽。
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4)海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原产海南省五指山一带。
主要分布在海南茶区。
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惟欠显毫。
适宜在海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5)信阳10号信阳10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除河南茶区种植外,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少量种植。
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尖类名绿茶,具有外形紧细,香气高锐,味鲜爽口的特点。
抗寒性强,适宜在长江以北,以及高海拔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6)宜昌大叶茶宜昌大叶茶,原产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西陵峡两侧,是湖北省西部茶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用其制作的“宜红工夫”,金黄多毫,滋味浓厚,汤色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