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项生理指标.

各项生理指标.

各项生理指标.
各项生理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 2周岁后逐渐下降。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感染、肝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胃切除术后等所致的贫血。有的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也可能产生中度贫血。

增多:①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④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2.血红蛋白(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1)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1)

新生儿170~200g/L(17~20g/d1)

临床意义:

减少:①Hb减少的程度比RBC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致,如溃疡病、钩虫病、痔疮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

②Hb减少的程度与RBC相同,见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

③RBC减少的程度比Hb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失水、严重烧伤、休克、高原病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

6个月至2岁(11~12)×109/L(11000~12000/mm3)

临床意义:

减少:

①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以及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

③使用抗癌药物、放疗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以及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等。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增多:

①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肾盂肾炎、输卵管炎、肝脓肿、疖肿、脓胸、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②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③某些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④急、慢性白血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a、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 50%~70%

b、嗜酸性粒细胞(E或Eos) 0.5%~5%

c、嗜碱性粒细胞(B或Bas) 0%~1%

d、淋巴细胞(L或LY) 20%~40%

e、单核细胞(Mon) 3%~8%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增多:一般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毒、急性出血或溶血等。

减少:某些病毒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提示机体抵抗力差。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央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天疱疮等,以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减少:较严重的疾病进行期,待到恢复期时可转为正常。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亦可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

增多: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结核病、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以及传染病或中毒后的恢复期、淋巴肉瘤等。减少:传染病的初期、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后和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单核细胞: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病、疟疾、黑热病等。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血小板PLT

[

100--300X109/L(10--30万/mm3)

[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沉ESR

正常参考值:

男:0--15mm/60分钟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2.病理性加快: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3)炎症:肺炎,乳突炎,化脓性胆囊炎和输卵管炎,动脉炎等。

(4)血液和心血管疾病:各类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阻,胶原病等。

(5)其他:如严重酒精中毒,恶性肿瘤,黑热病,疟疾,注射异性蛋白和手术等。

另外血沉加快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如风湿热和结核病时,可作为疾病的预后及治疗观察的指标。

3.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网织红细胞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增生,故可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情况。

[参考值]

成人:0.5%--2.0%

新生儿:2%一6%

[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旺盛。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当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可出现短时间的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加,以后即降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2.网织红细胞减少:多见于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有再障危象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网织红细胞有所减少,但有些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并不明显减低。

3.可以作为贫血治疗疗效的判断监察指标,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病情变化。

附:常见的为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英文名称:

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血小板RLT

血小板压积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3【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01~0.05(1%~5%)【0.01】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0.005~0.05(0.05%~5%)【0.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0~0.01(0%~1%)【0.01】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0.25~0.35(25%~35%)【0.01】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6)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0.03~0.08(3%~8%)【0.01】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00~300)×103/mm3)【1.0】

临床意义: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及进行体外循环时、化学药物中毒。

增高:某些化疗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他的疾病引起则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大全_百度文库.

1、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13--17sec 复钙时间: 1.5--3min 2、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标本与基质血浆混合后的最短时间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0--15sec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 正常人在24--48h内不发生溶解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正常>120min,可疑70--90min,阳性<70min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0--15% 纤维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阴性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毛细管法)3--7min(玻片法)2--8min(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sec 凝血酶时间:13--17sec 复钙时间: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人体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 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 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 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 --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 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13--17sec 复钙时间: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整理版).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 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 60-100次 /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 140/90mmHg,不低于 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 1.054--1.062 女 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 (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 男 (4.0--5.5×10^12/L(4.0--5.5×10^6/ul 女 (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 男 120--160g/L(12--16g/dl女 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 男 0.4--0.5(40--50vo% 女 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 (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 (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 在 0.44--0.47%(平均 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 0.31--0.34(平均 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 /u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min(lvy法 0.5--6min 凝血时间 : (毛细管法 3--7min (玻片法 2--8min (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 30--60min开始回缩, 18h 后明显收缩, 24h 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 13--17sec 复钙时间 :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宝宝生理和发育指标 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宝宝生理和发育指标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心里生理都在成长,这时候爸爸妈妈们有担心宝宝的和其他的宝宝不一样,那到底怎样的成长才是健康的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成大指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月生理指标: 满月时,男婴体重3.09-6.33千克,身长48.7-61.2厘米;女婴体重2.98-6.05千克,身长47.9-59.9厘米。 1月发育指标: 满月时,俯卧抬头,下巴离床三秒钟;能注视眼前活动的物体:啼哭时听到声音会安静;除哭以外能发出叫声;双手能紧握笔杆;会张嘴模仿说话。 2月生理指标: 满两个月时,男婴体重3.94-7.97千克,身长52.2-65.7厘米;女婴体重3.72-7.46千克,身长51.1-64.1厘米。 2月发育指标: 逗引时会微笑;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转动头部;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会吸吮拇指。 3月生理指标: 满三个月时,男婴体重4.69-9.37千克,身长55.3-69.0厘米;女婴4.40-8.71厘米,身长54.2-67.5厘米。 3月发育指标: 俯卧时,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撑上身;头部能够挺直;眼看双手、手能互握,会抓衣服,抓头发、脸;眼睛能随物体180度;见人会笑;会出声答话,尖叫,会发长元音。 4月生理指标: 满四个月时,男婴体重5.25-10.39千克,身长57.9-71.7厘米,女婴体重4.93-9.66千克,身长56.7-70.0厘米。 4月发育指标: 俯卧时宝宝上身完全抬起,与床垂直;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视线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开始咿呀学语,用声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欢吃辅食。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奶牛正常生理指标

奶牛的正常生理指标 (一)体温 38~39.2℃,小犊牛、兴奋状态的牛或暴露在高温环境的牛体温可达39.5℃或更高,若超出这个范围均视为异常。发热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稽留热是一旦体温升高即高温维持数天或更长时间,弛张热是温度忽高忽低,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化(变化中幅度在1.0℃—2.0℃以上),但不会低至正常范围;间歇热是在一天之内有时恢复到正常温度范围,第二天会重复前一天的温度模式,回归热的特点是发热几天隔1天或数天体温正常,以后又重新升温。发热是机体一种破坏微生物和激发保护性防御机制的手段,不应被抗炎或退热药物所掩盖。 (二)脉搏率 成牛的正常脉搏率为60~80次/分,犊牛为72—100次/分。 多种环境因素和牛的状态(运动,采食等)均可影响脉搏率。热性、代谢性、心脏器质性、呼吸系统、疼痛性疾病及毒血症都引起心动过速,饥饿、垂体肿瘤,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可以引起心动徐缓,脉搏率、心音、心动节律及其强度变化也可以提示心脏代谢性疾病。 (三)呼吸频率 成牛安静时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8—28次/分,犊牛为20~40次/分。正常呼吸的次数、深度受多种环境因素(气温等)和牛的状态(运动等)影响,呼吸的次数、深度、特性可作为多种疾病的依据,兴奋、运动、缺氧时呼吸的深度增加;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胸、膈、前腹疼痛时,呼吸变得浅表;牛的正常呼吸应该是胸腹式,腹膜炎和腹部膨胀、腹部疼痛等妨碍腹部参与呼吸运动,引发胸式呼吸,同样胸部及肺部疾患则发生腹式呼吸。 (四)消化系统生理指标 健康牛瘤胃蠕动每分钟约1~3次,瘤胃内容物pH5.0~8.1,一般为6~6.8,每昼夜反刍6~8次,每次约4~50分钟,每口咀嚼20多次,每分钟嗳气17~20次。 1/ 1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一章 水孔蛋白:是指细胞膜或液泡膜上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通道蛋白。活性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 水势: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ψw )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 )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μ0 w )之差(△μ w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的商。 水势ψw 可用下式表示:ψw= (μw –μ0w )/ = △μw / 水粉临界期 : 是指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需水量不一定多。 大题: 一细胞吸水过程中,体积和水势各组分的变化 1、强烈蒸腾下的细胞Ψp为负值 2、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p=0, Ψw=Ψs 3、细胞吸水Ψw=Ψp+Ψs;Ψp ,Ψs ,Ψw 4、充分吸水细胞Ψw=0,Ψp=-Ψs 二蒸腾作用的影响 A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光照:光照↑,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气孔阻力↓;气温和叶温↑,叶内外的蒸汽压差↑。 (2)温度:一定范围,温度↑,蒸腾↑。温度过低过高,蒸腾↓。 (3)湿度(RH):RH↓,蒸腾↑;RH太低,气孔关闭,蒸腾反而又下降。 (4)风速:微风促进蒸腾。强风可能会引起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内部阻力加大,蒸腾减弱。 (5)昼夜变化 B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气孔频度 (2)气孔大小(3)气孔下腔(4)气孔开度 (5)气孔构造 三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主动吸水;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土壤可利用水是指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水。与土粒粗细和胶体数量有关。砂质土壤大于粘重土壤。 2.土壤通气状况 CO2浓度过高、缺乏O2 ,吸水量降低;供O2 ,吸水量增加 3.土壤温度低温:水和原生质粘度增加,水扩散速率下降;呼吸作用减弱,影响吸水;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表面的增加。“午不浇园”高温:根易木质化,导水性下降。 4.土壤溶液浓度根系细胞水势必须低于土壤溶液的水势,才能从土壤中吸水化肥施用过量或过于集中时,产生"烧苗"现象 五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六气孔张开机理: 五.气孔运动调节蒸腾:

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讲义.

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 一、测量脉博 测量工具:秒表、带秒针的手表或钟表。 测量方法: 由于脉搏受体力活动和情绪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 1. 受测者取坐位,右前臂平放在桌面,手心向上。 2. 测量者坐在对面或右侧,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触压受测者手腕部的桡动脉。 3. 测量前要先确定受测者为安静状态。即以10秒钟为单位,连续测量三个10秒钟的脉搏,若其中两次测量值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时,即可认为受测者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直至符合要求。 4. 测1分钟的脉搏数。记录以次/分为单位。 注意事项: 1. 测量前1~2小时内,受测者不要进行剧烈的身体活动。 2. 测量前,受测者要静坐10分钟以上,互相不要打闹,保持情绪安定。 3. 触诊时,应特别注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与心跳的一致性。 二、测量血压 测量工具:台式水银血压计、听诊器,电子血压计(分臂式和腕式两种)。 测量方法: 由于血压受活动、体位变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通常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臂血压。 1. 校验 (1)打开血压计之后,扳开水银阀门,看看水银柱是否处于“0”刻度,如果不是,则应当进行校准,否则会影响测出的数值。还要观察水银柱有无气泡,如有气泡应予以排除。 (2)将球囊的开关关闭,一手压住袖带,另一手捏球囊向袖带内充气,看看水银柱是否会随

之升高,或者是否有水银中断的现象。如果不能上升或是有裂隙,就说明该血压计有漏气的情况,或者是水银量有所减少,这样的血压计就不能再用来测量了。 2. 测量 (1)受测者取坐位,右臂自然前伸,平放在桌面,掌心向上,使上臂与血压计、心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测量者将袖带内的空气排尽后,平整地缠在受测者的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适度,以能伸进两个手指为宜。 (3)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将听诊器的探头放在肱动脉上,使其与皮肤密切接触。切不可贪图方便省事而将其塞到袖带里面,这样会使测出的血压值比实际要高。 (4)戴好听诊器,关闭球囊开关,打气入带,使水银柱上升至肱动脉的搏动音消失,接着再往里充气,使水银柱继续上升20~30毫米汞柱。双眼保持与水银柱刻度平视。 (5)打开球囊开关,使水银柱缓缓下降,同时仔细听诊,当听到第一次脉跳声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便是收缩压;继续边放气边听,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所指刻度就是舒张压。 (6)放松球囊阀门,使水银柱回到零位。2分钟后,进行重测,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3. 整理 测量结束后,取下袖带,挤压排尽空气,关闭球囊的开关,折叠好之后放入盒子里。一定不要忘记将血压计的盒盖向右倾斜45度,使水银完全回流槽内,再关闭水银槽的开关,阖上盒盖。如果不将水银回流,就会导致下一次使用时水银柱出现断裂,水银的挥发也会变得很快。 注意事项: 1. 测前1~2小时内,受测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 2. 测前让受测者静坐10~15分钟,稳定情绪,接受测试。 3. 测试前应检查和校正血压计的水银柱。 4. 必须选择宽度合适的袖带,以覆盖受测者上臂长的1/2~2/3为宜。袖带过宽测出血压偏低,过窄则偏高。7岁以下儿童常用8cm宽的袖带。 5. 测量时受测者需裸露手臂或只穿贴身薄衣。袖口太紧或衣服太多会导致血压值偏高。 三、测量肺活量 测量工具:浮筒式(湿式)肺活量计,电子肺活量仪。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院)讲课教案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 院)

皮肤生理学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就像一件严实的天然“衣服”,把整个身体包裹得天衣无缝,防止外界对人体的侵害。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1.5—2.0平方米,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来源于外胚叶,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表皮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这 两类细胞所组成,表皮一般分为5层: 1、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含NMF (天然保湿因子)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外界的灰尘、细菌 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防止化学物质内侵的作用。2、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底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 质的透过,又称为屏障带。(手掌在阳光下是透明的) 3、颗粒层:有核的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郎格罕氏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 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 极易被盐、碱所破坏。防止体内电解质流失;此层能阻止体表内外水份通 过,致使角质层水份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表皮内最厚的一层,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 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同时启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5、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具有分裂繁殖功 能,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也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基底层 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黑色素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 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人的肤色深浅。每天人类皮 肤大约有1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细胞大约以10个为 一组,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产生所谓的“表皮增殖单位”。 ★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细胞,当细胞渐渐失去了水分之后,最后死亡,就在表皮层最外部形成角质层,而成为角质细胞,进而脱落,完成代谢周期,而这个过程称为角化过程。从医学角度来讲为皮肤的新陈代谢。(如果受到日晒刺激产生的黑色素,也会跟随代谢而排出,但是代谢能力不好的人,就不容易将黑色素排出,会使得肤色不均、黝黑!)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通常有新陈代谢周期28天一说,而实际上只有18岁的健康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才是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周期渐渐缓慢,一般可以用实际年龄+10天的简单计算方法测得实际新陈代谢周期。新陈代谢的快慢决定了皮肤的好坏。因为细胞是吸收人体每天所摄取的营养和氧气的,无论哪一层的细胞功能下降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楼下有十箱苹果,我一个人去搬要十次才能全部搬到楼上来,如果是十个人一起去搬,那就只要一次就可以全搬到楼上来,干活的人多了,营养的输送过程微小循环也就畅通了。 反之,新陈代谢缓慢,就是说细胞分裂的速度慢,干活的人少了,供不上养分,皮肤就会形成不同的病态。 ★新陈代谢过程: 细胞生成====> 移动====> 移动====> 形成角质====> 坏死 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剥离、脱落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指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 农业生产实践原理:“多粪肥田”、“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施肥与灌溉 “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种子安全贮藏的基本原则 “曝使极燥”——降低种子含水量 “日曝令干,及热埋之”——热进仓窑麦法 “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驳椎之”——嫁接技术/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有机物质向下 运输减少,地上枝条有机营养相应增多,促使花 芽分化,有利于开花结实。 第一章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束缚水(bound water):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free water):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植物代谢强度大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植物抗逆性强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理解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 渗透作用(osmosis):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细胞吸水情况取决于细胞水势:典型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衬质势 相邻两细胞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取决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流动。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根压(root pressure):因根部细胞生理活动导致皮层细胞和中柱细胞之间产生水势梯度,从而引起水分进入中柱产生的压力,称为根压。 根压的证明;伤流、吐水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 pull):因叶片蒸腾作用导致叶片和根部之间的组织、细胞产生水势梯度而引起根部吸水的动力称为蒸腾拉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态形式通过植物体表(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植物对矿物质盐类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3.降低叶片温度

人体各项正常的生理指标_百度文库.

人体各项正常的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 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 60-100次 /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 140/90mmHg,不低于 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 1.054--1.062 女 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 (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 男 (4.0--5.5×10^12/L(4.0--5.5×10^6/ul 女 (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 男 120--160g/L(12--16g/dl女 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 男 0.4--0.5(40--50vo% 女 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 (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 (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 在 0.44--0.47%(平均 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 0.31--0.34(平均 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 /u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min(lvy法 0.5--6min 凝血时间 : (毛细管法 3--7min (玻片法 2--8min (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 30--60min开始回缩, 18h 后明显收缩, 24h 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 13--17sec 复钙时间 : 1.5--3min

人体正常生理健康指标一览(完全版

人体正常生理健康指标一览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血液 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 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 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 ):准确称取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 1.0 g (或干样粉末 5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 μ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加蒽酮试剂 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重复 3 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