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浙江省十里丰监狱方勇成摘要:女性犯罪即女性实施的犯罪,它作为一种犯罪类型,并不是毫无原因而突发犯罪的。
是同其他类型的犯罪一样,受着社会客观环境和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女性基本素质,加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净化社会空气,注意分别教育、特别是已犯罪的女性以及加强女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增强女性本身的免疫力。
以此减少女性犯罪现象,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女性犯罪原因预防对策一、女性犯罪的原因(一)社会客观环境原因1. 经济体制改革对女性犯罪的影响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率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在转换体制过程中,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给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女性经济犯罪也正是因为处于财务和经济管理位置上,利用这一可乘之机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建立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克服以前政府与企业所存在的人浮于事的现象,这样,必然因政府机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而导致大批下岗职工与工人失业。
同时,负债累累的企业必须破产,破产企业的工人安置则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支下岗职工和失业大军中,女性由于在就业中受歧视和限制,不能和男性平等竞争造成重新安置的困难,亦造成女性生活无着,很难避免一部分人会为谋生而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烈。
在某些领域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风气。
同时,某些政府高级官员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共产党的形象,而且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和腐败现象的影响下,某些女性也物欲恶性膨胀,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财富的积累,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除了进行传统型的财产犯罪外,某些女性竟把从事卖淫活动作为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
3. 封建思想的残余的存在和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中国妇女在“三纲五常”制度的束缚下,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桎梏下,颤着三寸金莲过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生活。
浅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在任何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现今女性的犯罪率节节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女性犯罪有其特殊原因,我们应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对策,以遏制其发展。
关键词:女性犯罪;原因;防治对策自古以来,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中的一大顽疾。
女性,历来被视为弱势群体。
但近年女性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并在性质上从非暴力犯罪为主渐渐出现如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
为何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会毅然走上犯罪道路?研究并解决该问题有助于探索女性犯罪的预防措施,这对国家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女性犯罪的原因(一)内在原因 1. 生理因素一方面,女性基于自身的生理结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度与同龄男性相比较快,这使得女性较早地社会产生一定的认知。
在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失衡下,往往部分女性偏离合法途径,走上犯罪道路。
另一方面,研究认为女性在月经期间因内分泌的平衡受到破坏,往往产生不快、冲动、感情易受刺激、易怒、神经质、不安等等情绪上的不协调问题,因而可能易于犯罪。
2. 心理因素从性格来看,女性天生具有忍耐和被动的特点,遇事不易发怒,遭到不公平对待宁愿息事宁人,而不愿奋起反抗。
但是忍耐总有限度,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
况且女性的思维细腻,对周遭事物敏感,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经过长此以往的容忍与挣扎,女性采取的发泄方式往往更容易走向极端,触犯法律。
从女性犯罪者的文化程度来看,普遍比男性犯罪者低,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缺乏法律意识,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她们往往被束缚在家庭,眼界狭隘,长期的封闭生活状况和曲折的情感经历容易使她们人格扭曲,继而导致犯罪。
(二)外在原因1. 社会环境影响首先,在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屈居男性之下长达数千年之久。
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也未完全摒弃。
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涌入,女性群体逐渐知悉自己所应有的权利,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
>>> 安徽法院网 -理论研讨 - 刑事审判[ 关闭 ]当前女性犯罪增长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不仅在数量上日趋上升,犯罪的类型及实施暴力犯罪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对社会危害性和危害程度日趋增强。
凤阳县人民法院2009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15件20人,占受理案件数5.3%。
2010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20件26人,占受理案件数7.5%。
2011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39件45人,占受理案件数11.9%。
一是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责任和道德问题的认识模糊。
甚至一些国家公务人员,对其法律上的职权和职责也认识不清,对法律的认识不足。
三年来该院受理的女性犯罪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66人,占女性犯罪总数的72.5%,高中文化程度的25人,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犯罪人,大多数女性对其犯罪行为存在模糊认识。
二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该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大,导致部分人员的金钱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不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钱财,而是想不劳而获,一些农村女性以及生活比较贫穷的女性为钱财而铤而走险。
女性犯罪类型中,涉及财产的案件占大多数,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三年共受理25件,占女性犯罪的33.8%。
另外,部分女性好逸恶劳,心存一夜暴富心理,一部分犯罪分子也正是看中了其暴富心理,从而拉拢女性加入犯罪组织。
此类情况,2009年有1件、2010年2件、2011年有4件。
三是家庭原因和感情纠葛。
在面对家庭变故,特别是第三者插足破坏家庭时,许多女性往往不惜以牺牲他人的生命来捍卫家庭,从而引发血案、命案。
该院受理的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中,因感情纠葛而引发的女性犯罪2009年有2起、2010年2起、2011年有5起,分别占同类案件的3.3%、4%和8.2%。
另外,在两性恋爱关系中,许多女性往往把感情看得比男性重,很容易受到不良男性朋友的唆使、诱导而单独或共同实施作案,甚至为了所谓的爱情不惜搭上性命。
88SHE HUI YU FA社会与法教或者传销组织。
由于女性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她们会利用情感攻势不断引诱和教唆其他女性加入她们的组织,如贩卖妇女儿童和卖淫犯罪。
腐蚀人数不断增加,犯罪性质也就越来越严重。
同时,一个犯罪行为往往伴随着其他多种形式的犯罪,如聚众淫乱的同时常伴有吸毒贩毒的行为。
三、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家庭成因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不良家庭环境及父母的不合理教育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溺爱型。
古人云:宠子必骄,骄子必败。
大多数家庭受“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观念的影响,独生女通常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家长对于孩子有求必应,毫无原则地迁就让孩子从小养成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好吃懒做的坏毛病。
一旦其所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难以被实现和满足时,便会为了达到的目的不择手段,达不到目的便会衍生出由心理不平衡、嫉妒到极端报复的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
2、放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双双外出工作,将孩子托付其他亲属或托管机构。
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教育会使孩子缺乏基本的辨认能力和道德观念,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感染。
而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而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认知能力,极易轻信于他人被假象所迷惑。
例如最近兴起的主播热潮,一部分女性青少年纷纷如飞蛾扑火般辍学以直播为业,甚至有女性青少年为了金钱从事色情直播行业,成为哗众取宠的玩物。
3、高压型。
有父母认为社会上危险因素太多,女儿自我保护能力又差,于是限制女儿的人际交往范围,并且监视孩子的行动窥探孩子的隐私。
父母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让孩子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前进能够避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防和控制女性青少年犯罪,对家庭的幸福美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有利于充实学科研究,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各种犯罪学学说的区别点,往往是以怎样回答犯罪原因作为主要标志的,而各种犯罪学学说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也往往是以它的犯罪原因论作为依据的。
第1篇一、引言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需要保护的群体,而犯罪则与男性形象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犯罪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分析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女性犯罪案件涉及的犯罪类型广泛,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等。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更倾向于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的犯罪。
2. 犯罪动机复杂女性犯罪的动机相对复杂,既有为了生存而犯罪,也有为了报复、情感等原因而犯罪。
此外,一些女性犯罪还与心理问题、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
3. 犯罪手段隐蔽女性在犯罪过程中往往采用隐蔽手段,如假装求助、利用人际关系等,使得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
4. 犯罪后果严重女性犯罪往往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如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破坏家庭和谐等。
三、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导致一些女性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就业压力: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一些女性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
(3)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
2. 个人因素(1)心理问题:一些女性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导致她们在情绪失控时产生犯罪行为。
(2)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女性对法律的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道德观念缺失:一些女性道德观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陷入犯罪泥潭。
四、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制度探讨1. 完善立法(1)针对女性犯罪特点,制定专门的女性犯罪法,明确女性犯罪的法律责任。
(2)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女性犯罪的法律门槛,使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制止。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第一篇: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作者:襄城县人民法院海淑娟王洪亮发布时间:2011-09-23 11:38:5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
以襄城县法院一审刑事案件统计为例,2009年女性犯罪的全年收案数为21件,2010 年为30件,上升42.8%,2011年猛增至49件,又上升了63%。
由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且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所以对女性犯罪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从襄城县法院统计资料可以看出:2009年女性犯罪高峰期为31--40岁,犯罪人数为33人,占犯罪总人数的33.6%,其次是26岁--30岁,犯罪人数为29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9.5%;而2010年,女性犯罪高峰期虽未改变,但是18—25岁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上升至第二篇: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刘青 2002 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 16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01 人的 7.9%。
2003 年起诉的女性犯罪 31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 人的 12.8%。
比 2002 年增加 15 人,增长 48%。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1、被动性犯罪。
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属于弱势团体,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
小议女性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女性暴力犯罪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女性整体发展水平。
剖析女性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对策,我们深深地感到关注女性犯罪,尤其是防治女性暴力犯罪是当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标签:女性暴力犯罪原因对策一、女性暴力犯罪的成因(1)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心理障碍,偏执自私,处事极端。
女性暴力犯罪大多存在某些心理障碍,性格上自私,因而在遇到冲突时,易采取极端的方式。
如在某一案例中,本来是姐妹关系的两人,姐姐由于妒忌妹妹,便残忍地将硫酸泼向妹妹,导致妹妹毁容,给妹妹及其妹妹的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痛苦,自己也受到了应有的刑事处罚。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得知,作为姐姐的犯罪嫌疑人,从小和妹妹一起长大,形影不离,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但妹妹几乎事事都比姐姐优秀,这让姐姐接受不了,妹妹在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后又找到称心的工作,获得了美满的婚姻,姐姐在这几方面一无所有,加之母亲常常以此来刺激姐姐,在妒忌的心里和不良的刺激的影响下,姐姐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手段,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同时,很多女性由于缺乏法律知识,经常感性地分析事物,即使在犯了罪之后也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如在上述案件中,姐姐服刑期间接受当地电视台法制频道采访时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和妹妹是一母同胞,时候妹妹出于同胞之情可能会原谅自己,而妹妹原谅自己就没事了。
(2)家庭和环境原因1.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于女人,很多男人都存在大男子主义,同时由于一些女性文化水平低,在经济能力方面不独立,过度依赖于男人,造成其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处于附属地位,在遭受到家庭暴力之后也缺乏相应的救济意识和救济途径。
在一些案件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很多女性在遭遇到丈夫的家庭暴力后,大多忍气吞声,基于“家丑不能外扬”的心里,羞于向别人提起,更不用说向居委会反映或向司法部门起诉,顶多向娘家人进行哭诉。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女性的容忍态度也纵容了丈夫的暴力行为。
从完善刑诉程序方面浅谈女性犯罪及其法律保护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女性逐渐和男性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分工但目前女性在社会上多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人权保护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预防女性犯罪以及犯罪后的人权保护问题也尤为重要,应从完善刑事诉讼方面加以保护。
关键词:女性犯罪;人权保护;犯罪预防;对策近年来,某网约车司机杀人案、泰国杀妻骗保案等涉及女性刑事热点案件频出,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在保护女性人权、预防女性犯罪等方面提出个人建议。
一、女性相关刑事案件成因及特点分析(一)女性作为被害者身份1.女性被害人刑事案件特点(1)从年龄分布来看,有关性犯罪的案件如性骚扰、强迫卖淫等,被害人多为三十岁以下年轻女性;涉及财产刑事案件中,诈骗型案件受害人多为中老年女性,其他侵财型案件,女性被害人的年龄层则比较广泛。
(2)从时空分布看,智力型诈骗案如电信诈骗中奖型诈骗等,一般发生在网络和社交平台上;而暴力型案件如抢劫、强奸等一般发生在夜间且较偏僻的地方。
2.选择女性作为犯罪对象的原因分析女性较于男性来说对抗性差,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
此外,一般女性的警觉性较差,极易对他人产生信任感,而在受害后会受世俗观念影响,往往会选择隐忍而不敢声。
[1](二)女性作为加害者身份1.女性加害者刑事案件特点(1)选择时间、地点的隐蔽性。
女性体力小,所以多选择在被害人熟睡、昏迷、醉酒、病重等不戒备或不能抵抗的情况下进行犯罪,犯罪地点往往选择难以被发现的地方。
(2)犯罪手段的欺骗性。
很多女性加害者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并无犯罪征兆,多利用自身特点如美色、文弱的外表、推心置腹的话语来麻痹对方,让对方放下警戒而上当受骗。
2.女性犯罪原因分析(1)心理原因:一是女性容易因情绪激动而冲动犯罪。
二是部分女性有攀比心理,当她们不能用符合正常人价值观的方式满足自己虚荣心时,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
[2][3](2)家庭原因:青少年女性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良的家庭教育,过于溺爱会导致其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缺失,从而加大了她们犯罪的可能性,但是过于严苛的家庭教育会使青少年女性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最终自甘堕落,走向极端。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女性犯罪是指妇女犯罪行为,包括经济、性质和暴力犯罪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性犯罪率持续上升,使得更多的女性被卷入刑事活动,这趋势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增加。
据警方报告,自197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率增长了约200%。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女性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犯罪类型上来说,女性犯罪涉及到性质、经济和暴力等领域。
在经济领域,女性最大的犯罪行为是诈骗和偷盗;性质领域主要是卖淫和吸毒;在暴力行为方面,女性犯罪主要涉及到伤害和谋杀。
女性犯罪行为也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
据研究表明,失业或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婚姻不幸福或家庭气氛不稳定、身体有残疾和经济贫困的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
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女性在犯罪行为中有许多特征,这也是理解女性为什么会卷入犯罪活动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1. 性别与女性职业女性犯罪率总体上比男性低,但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和职业选择的增多,女性卷入犯罪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白领职业中,犯罪率占比较高。
2. 青春期女性犯罪青春期女性相对于已婚女性或中年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活动。
研究显示,青春期女性更容易受到痛苦和困难的影响,缺乏成熟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沉溺于自我的生存世界中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3. 婚姻不幸福的女性犯罪婚姻不幸福、经济困难、教育水平不高的女性容易沉溺于消极情绪的世界中,易受负面影响,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4. 性压抑女性犯罪女性在性方面的需求相对男性仍然很低,但女性内心压抑的性需求导致了一些女性沦为性工具,也容易被利用和操纵。
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犯罪问题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下面是几点对策建议,以使女性不易卷入犯罪。
1. 改善社会经济状态尤其是针对一些贫困家庭、贫困地区的女性,改善其社会经济状态是减少女性犯罪的基本途径。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社会,参与到各个领域中。
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女性犯罪的特点与男性犯罪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女性犯罪的特点的探讨与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类型、动机、心理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预防女性犯罪的建议和措施。
一、女性犯罪的类型女性犯罪的类型与男性犯罪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包括:1、经济犯罪女性犯罪者在经济犯罪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信用卡盗窃、保险欺诈、电信诈骗、账户垫支等。
经济犯罪有时与女性的职业生涯有关,女性群体的就业机会增加,但往往由于性别差异,职业晋升所需要的策略、修养与能力等方面不如男性,使得她们对金钱利益的渴望具有相对的突出性。
而在家庭环境中,女性往往要担负起经济承担能力,所以她们更容易利用自身的位置、身份和掌控的机会进行经济犯罪。
2、非法占有女性犯罪者太多,潜在的原因往往与方舆、婚姻、家庭、经济、心理等因素有关,而非法占有就是一种受到这些因素驱动下的犯罪类型,包括了偷窃、盗抢、贩卖不法物品等。
这些犯罪往往起因于个人利益的需要,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需要通过非法的手段来解决。
3、暴力犯罪虽然女性犯罪的暴力行为比男性少,但女性犯罪者在家庭暴力、杀人、人身攻击等行为方面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多数事件的原因在于女性遭受了旧有家庭、婚姻关系的压迫、剥削利用或感情上的压力,为了保护自身权益,或者为了露出态度,有时候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进行抵抗。
二、女性犯罪的动机女性犯罪动机的产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存利益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中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所以她们容易在面对经济压力时,选择某些非法手段来迅速获取利益,从而得到生存保障。
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比过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相应地,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犯罪数量增加,而且涉及的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行为后果具有日益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本文从女性犯罪的数量、犯罪结构分析入手详尽概括了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更从社会、家庭、女性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据此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财产犯罪;犯罪现状;犯罪多样化;犯罪所谓女性犯罪,是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旧制度逐渐被取缔,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了建设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
在我们看到女性在建设社会所起进步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女性犯罪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女性犯罪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犯罪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而且犯罪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
这就需要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以此来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一)女性犯罪的数量变化建国以来女性犯罪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犯罪数量上。
在所有刑事犯罪中,新中国成立后,50 - 70年代,女性犯罪一直占罪犯总数的2%左右;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女性犯罪显著增加,在犯罪总数增加的同时,女性罪犯所占比例由70年代以前的2%上升到80年代的3%、90年代的5%左右,现在则高达10 - 20 %。
2002年以后,全国女犯收押数上升一倍多。
可见,女性犯罪成上升趋势,而且增长迅速。
(二)女性犯罪类型结构特点1、女性犯罪以财产犯罪为首位目前,财产犯罪在我国女性犯罪中居首位。
女性犯罪人为了满足其享乐欲望以及对物质生活的畸形需要,抛弃了法律伦理道德观念,利用各种非法的、不道德的手段获取财物。
浅谈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女性犯罪原因,寻求强有力的预防对策,已成为减少女性犯罪,稳定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措施。
女性犯罪原因对策
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相比,具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因为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我们。
过去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剥夺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现在依然是男人可以在社会上广为结交,游走四方,而女性的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8小时之外大多限制在家庭圈子里。
因而当女人在面对诱惑或压力,便难以再现出足够的承受能力和挑战的勇气。
要想找到扼制女性犯罪的对策,必须找准女性犯罪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分析女性犯罪原因,寻求强有力的预防对策,已成为减少女性犯罪,稳定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引发女性犯罪的原因
1.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是女性走向犯罪的一个首要原因。
两千多年以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仍然很低,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由于女性犯罪人缺乏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盲比例较大。
这样势必影响她们的观察力、判断力,使她们在认识事物时受到限制,缺乏科学的分析能力,面对别人的教唆、诱惑,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人胁迫。
女性在处理问题时,由于缺乏知识,不懂法律,往
往感情用事,同时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
自己的利益,而是采取愚昧的、粗暴的方法来进行反抗,使得自己走上了犯罪道路
2.家庭暴力,无止境地忍让,是女性犯罪的又一重要诱因。
俗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一对男女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成家,肯定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丈夫成了家庭中的虐待狂,使受虐待妇女不堪忍受。
多起案件表明,一开始受虐待的妻子并不是立即行动,“以暴制暴”。
大部分女性,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为了能够让儿女在良好的环境成长,于是许多妇女都把“家庭”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她们宁愿自己吃苦受虐待。
对于离婚二字,她们更是不愿轻意提出。
而当丈夫的虐待不断升级时,她们就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采用极端手段,直至以暴制暴,走上犯罪道路。
3.无度的追求,过分地贪图享受,使她们在罪恶的泥潭中愈陷愈深。
无限膨胀的私欲,使她们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对金钱的追逐中。
有人形容现代社会是被鲜花覆盖的陷井,一不小心你的欲望便被挑逗起来,从而使你在盲目的追逐中成为这陷井中的俘虏。
4.毫无感情的畸形婚姻是女性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贫困地区转亲、换亲、娃娃亲、买卖婚姻等陈规陋俗仍有一定的市场。
这种婚姻无感情基础,婚后生活一波三折。
有些妇女困圄其中不能自拔,却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冲出围城,往往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的甚至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
玉在19岁时被人犯
子拐卖到了偏僻的山区,买主是一个40多岁的老光棍。
3年来,玉在“丈夫”的蹂躏下过着非人的生活,屈辱与苦痛时时刻刻压榨着她的神经,终于一天夜里,当“丈夫”又强暴了玉以后,已是愤恨至极的玉用剪刀朝着他的心脏狠狠地刺去。
5.生活的寂寞与空虚扭曲着她们的心灵,在她们涉足了他人的家庭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到了罪恶的边缘。
如今有许多女性由于择偶条件过高,“高不成低不就”,渐渐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
婚恋的不如意与生活的空虚,使她们心中的天平发生倾斜,插足他人家庭的事例就时有发生。
茹是调查的女犯中唯一的一位大学生。
她有着较好的面容和丰厚的收入。
但由于眼光过高,至今未能成婚,后与一有妇之夫苑某通奸,多次逼苑与妻子离婚未成,遂花巨款请杀手将苑妻杀死。
6.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女性犯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女性犯罪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她们从家庭获得的暗示更大,如果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经济条件差以及父母的不良言行都对青少年女性犯罪起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是因感情纠纷引发。
绝大多数女性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是因婚外情、第三者插足等情感纠纷引起。
二、预防女性犯罪的措施
据以上对女性犯罪原因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做好女性犯罪的预防工作:
1.切实加强对妇女的文化教育,提高女性自身的素质,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应当从小抓起,提高女童的入学率,从根本上改变妇女文化素质低的状况。
同时大力倡导开办各类夜校,进行文化、劳动技能教育,使广大妇女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成为生活的强者。
2.在普法活动中,应根据妇女的特点特别注意抓好对她们的法律教育,使她们真正懂得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尤其应加强婚姻法的宣传,逐步消除婚姻和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陈规陋俗,使广大妇女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有关单位应改变“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旧观念,积极介入调解,帮助受虐待妇女选择合法渠道和手段有效地保护自己。
同时,各级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对那些屡教不改,严重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法律制裁,有效遏制女性犯罪案件的发生。
4.是完善社会最低保障系统,切实做好再就业工程。
女性作为家庭的管理者,当发生家庭成员的自下而上难以维持的情况,强烈的母性和妻性便可能趋使她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因此,社会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接纳,政府应想尽办法降低失业率,开展经常性的送温暖活动,加强对失业救济金的管理保证用得其所,加强对下岗妇女的岗前培训,搞好再就业。
5.新闻媒体、妇联和社区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达到寓教于乐,引导女性知法守法,
确立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的生活方式,使其具备现代文明精神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生活节奏。
近年来,女性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女性犯罪涉及伦理道德、婚姻家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有效预防和遏制女性犯罪,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6.加强对有劣迹、吸毒史女性的管理。
要避免重新犯罪,防止高危人群危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