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执行系统综述

制造执行系统综述

制造执行系统综述
制造执行系统综述

制造执行系统综述

本文提出遵照S95标准,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特点,深入研究车间生产控制中各具休活动对象,用UML建立活动对象模型,将活动对象下的常用功能模块开发为组件,开发二层架构下的管控系统集成框架和平台,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上向下得到延伸。

3 S95标准

3.1 S95标准概述

应用OAGIS可以实现MES与上层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但并不能用于MES与车间底层控制系统之间的集成,而S95标准的目标就是实现MES与上层管理信息系统、下层车间控制系统之间的集成。S95是ISA(美国仪器、系统、自动化协会)制定的“企业-控制系统集成”标准的简称。包括以下六个部分:模型和术语、对象模型属性、制造业务管理活动模型、制造业务管理对象模型和属性、商务到制造的事务处理、制造业务管理的事务处理其中第一、二部分已成为ANSI(美国国家标准局)和IEC/ISO(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第三、四、五部分正在制定过程中,第六部分尚处于构思阶段。S95的最大贡献在于统一了管控系统集成的术语、信息对象模型及其数据结构、活动对象模型。

参加S95起草和讨论的工作组成员共有190人,其中独立专家、应用机构和开发机构各占约1/3。在应用机构和开发机构名单中,大部分是国际土著名的制造业、过程业和自动控制系统公司代表,如DoPont, HP,IB,ABB,Siemens,Honeywell,SAP,Rockwell,Ernerson,Invensys,GE,UC,Microsoft,Nestle,Shell,Yokogawa等等,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国际上众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公司参加了S95工作组,说明了当前控制界对企业信息化和系统集成的关注程度。

3.2 S95标准的基础

S95以美国普度大学的企业参考结构(PERA)为基础,将企业功能结构分为五层,即:第4层的商业计划和后勤系统,第3层的制造操作和控制系统,第2、1、0层的控制系统,S95主要是解决第4层与第3层的接口和第3层中的制造业务活动,它包括对信息系统任务、制造任务、人的任务以及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建模。S95采用了普度大学CIM数据流模型,以PERA中的功能模型作为研究起点。

ISA在1988年为批量生产制定了术语、模型和数据结构标准,即S88标准。S95标准参考了S88标准中的物理结构模型和产品定义、生产能力、生产计划、生产能力四种信息流。将物理结构模型分级为:企业、地点、区域、生产线/设备单元(或过程单元/零部件,或生产单位)。其中企业、地点级对应第4层的活动范围,区域、生产设备对应第3层的活动范围。

S95标准中的第二部分,即制造业务管理活动模型,是MESA的制造功能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3.3 S95标准中的信息流和对象模型

S95将企业和控制系统所需交换的31种信息流归为4类:产品定义信息,描述如何制造一个产品;生产能力信息,说明需要的和可获得的生产资源的容量和能力;生产计划信息,说明何时何地生产何物以及需要何种资源;生产性能信息,说明生产了什么,消耗了什么资源,也包括了所有商业系统所需要的生产产品的反馈信息。

S95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立了4类9大对象模型,分别是:资源信息中的人员模型、设备模型、材料模型、过程段模型;能力信息巾的生产能力模型、过程段能力模型;产品定义信息的产品定义模型;生产信息中的生产调度模型和实绩模型。

S95的第三、四部分定义了制造车间(第3层)中的8类活动模型:定义管理、资源管理、详细计划、调度、执行、数据收集、分析与追踪,以及这些活动模型之间的数据流。这些活动模型主要用于生产控制、设备维护、质最保证、库存管理等业务管理。从原材料、能源和信息到产品的转换过程中,这些活动对成本、数量、安全和时间等参数进行协调、指导和追踪。图1是生产控制业务的管理活动模型。

图1生产业务管理活动模型

S95的第五部分定义了从商务到制造的信息交换,包括请求/应答式和发布/订阅式两种数据传输模型;确定了数据传输模型中的信息内容,如图2所示;定义了各名词对象与动词的对应关系。

图2 典型的交换数据设置

3.4 S95标准的应用

目前S95标准面临的困难是它必须满足多种制造企业管控系统集成的需要,它必须是一个可用于食品工业、化学工业,以及电子工业等不同类型的工业的跨行业的定义集合,保证S95成为覆盖离散型制造业、连续流程制造业和批处理流程制造业的MES的标准。

S95系列标准目前尚未完成,国外应用工具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World Batch Forum (WBF)应用XML为流程企业开发了基于S95标准的Business To Manufacturing Markup Language(B2MML)。

西门子公司遵照S95标准,为MES的实施开发了核心产品——SIMATIC IT Production Suite。由于该产品符合S95标准,从根本卜能满足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集成的需要,又由于它能够动态组织以满足企业变化的需求,因此它成为MES的主角。

SIMATIC IT Production Suite由SIMATIC IT Framework和SIMATIC IT Components组成SIMATIC IT Components提供可以满足业务墓本需要的功能组件,预置了大量只要经过初始化就可以使用的对象,这些对象都是针对具体的制造问题而设计的(例如订单管理、物料管理等)。SIMATIC IT Framework是一个建模环境,可以在图形化的环境中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将制造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化;通过图形方式将小同的SIMATIC IT Components功能组合在一起来定义执行逻辑,根据物理对象(实际的装置和设备)和逻辑对象(软件包及应用程序)来创建工厂模型。对生产执行逻辑的显式定义,以及对工厂模型中不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定义,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作业来确定。SIMATIC IT Production Suite提供了第二方组件和已有应用程序集成的功能,用户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技术封装就可以拿来使用,并按照SIM ATIC IT Framework中定义的逻辑进行协调和调用。

通用电气公司所开发的MES应用工具GE Proficy,从架构设计到应用模块均参照S95标准。其主要模块(包括质量、生产、设备总体效率、消耗跟踪和生产统计)均与S95标准一致。Proficy的各个模块中贯穿了生产计划、设备、生产过程、资源等S95对象模型,通过各种标准的事件实现S95的标准功能,S95中的各种对象、信息流和功能描述在Proficy 中得到了统一和完整的体现。在与ERP系统的连接上,Proficy采取了S95标准的XML接口,从而直接连接符合标准的各大ERP厂家,如与SAP的连接,以前的做祛是各应用程序编写各自的SAP接口且需要SAP的认证,而Proficy的做法则是遵循S95标准与SAP 相连,从而无需认证而达到比认证程序更为有效的连接功能和效率。

4 MES的其它标准

为了进一步规范MES,许多团体、政府机构、组织也正在参与研究和制定制造执行系统的标准和模型。这些研究涉及制造、控制、管理等技术和分布式对象技术、集成技术、平台技术、互操作技术和即插即用等技术。这些工作主要包括:欧洲技术委员会CEN TC310WG1正在为制造业制订高级信息集成解决方案;Aachen Information Systems在为化学工业开发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信息集成;ISO开发了生产数据交换标准STEP(Standard for Exchange of Product Data);标准化组织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的制造分会(MfgDTF,Manufacturing Domain T ask Force)发布了RFI(Reques for Information)文件;NIIIP-SMART(National Industr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otocols-Solution for MES Adaptable Replicable T echnology)信息结构标准;半导体制造技术协会(SEMATECH,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发表了SEMATECHISEMI CIM平台标准;NIST-SIMA(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System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s)用IDEFO描述了通用业务活动模型(Activity Models);霍尼韦尔公司的工厂信息化的基础结构Uniformance(一个用于生产管理的统一的信息化数据库);日木标准化与制造科技中心发布了Open MES,Open MES涉及面向对象、平台、功能模块、计算机网络、CORBA等。

5 结语

上述各标准都倡导MES功能和接口的标准化,以及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性。但是人多针对一种特定的工业门类或类似的几种工业门类,或是针对管控系统集成中的不同应用层次,创门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性。为了发挥各自优势,减少各组织之间的重复工作和冲突,切实推进MES的更好发展,各组织的广泛联盟和合作势在必行。目前ISA. OPC基金会、WBF、OAG、OMAC(Open Modular Architecture Control Group,开放模型体系控制组)和MIMOSA(制造企业运行和维护开放信息标准协会)等著名的制造业标准组织正在联盟组成虚拟的OpenO&M(Open for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组织,来领导和协调发展制造业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

相对来说,S95是最全面、最基本、影响最厂泛的制造执行系统的技术标准。应此遵照S95标准,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特点,深入研究车间生产控制中各具休活动对象,用UML建立活动对象模型(例如生产调度管理),将活动对象下的常用功能模块开发为组件,开发二层架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下的管控系统集成框架和平台,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上向下得到延伸。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目录 ? ? ? ? ? ? ? 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从两种角度解释其结构特征和关系,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展望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及其趋势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Manufacturing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许还会催生新的先进制造制造技术,特别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五、发展。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包括众多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包括CAD、CAE、CAPP、CAT、PDM、模块化设计、DFX、优化设计、三次设计与健壮设计、创新设计、反向工程、协同产品商务、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并行工程等。 (1)产品(投放市场的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工艺装备(夹具、刀具、量检具等))设计现代化。以CAD为基础(造型,工程分析计算、自动绘图并提供产品数字化信息等),全面应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虚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美学设计、绿色设计等等; (2)先进的工艺规程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准备手段。在信息集成环境下,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即CAPP,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等各种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设备的计算机辅助工作程序设计即CAM等。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1)高效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超精密磨削、车削,细微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超高速切削。精密加工一般指加工精度在10~μm(相当于IT5级精度和IT5级以上精度),表面粗糙度Ra值在μm以下的加工方法,如金刚车、金刚镗、研磨、珩磨、超精研、砂带磨、镜面磨削和冷压加工等。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制造业中的关键零件加工,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蜗轮、精密导轨、精密滚动轴承等,在当前制造工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超精密加工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为~μm数量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μm 数量级的加工方法。此外,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一般都是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加工。 (2)精密成型制造技术,包括高效、精密、洁净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及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 (3)现代特种加工技术,包括高能束流(主要是激光束、以及电子束、离子束等)加工,电解加工与电火花(成型与线切割)加工、超声波加工、高压水加工等。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dischargemachining(EDM)电火花加工electricsparkmachining)是指在一定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件进行的加工。能对任何导电材料加工而不受被加工材料强度和硬度的限制。可分为电火花成型加工(EDM)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electricaldischargewire–cutting--EDW) 两大类。一般都采用CNC控制。 (4)快速成型制造(RPM).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型与制造的技术。从成型角度看,零件可视为“点”或“面”的叠加而成。从CAD电子模型中离散得到点、面的几何信息,再与成型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堆积零件。 (5)先进制造工艺发展趋势 1)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 3)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 5)采用新型能源及复合加工,解决新型材料的加工和表面改性难题; 6)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Linux基础综述论文

Linux的发行版本以及与Windows的比较 摘要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 年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时间),而在当代,Linux已经发展成为继Windows之后的又一大操作系统霸主。所以笔者将在本文中对Linux历史上的一些较好的Linux系统分类别进行讨论,并从整体层面上对Linux优于Windows之处进行简要的描述。 关键字:Linux;发行版本;与Windows的比较 Linux的一些发行版本 最好的桌面分布 以Canonical公司和 Ubuntu社区花费了很多时间及资源,使得该版本有着好用的工具,特别是在安装Ubuntu系统以及安装软件方面上。并且因为它面对的大多是Linux的菜鸟,所以不管是正版还是非正版的文档都很稳定且易于搜索。此外,Ubuntu(乌班图)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其名称来自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是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类似华人社会的"仁爱"思想。Ubuntu基于Debian发行版和GNOME桌面环境,而从11.04版起,Ubuntu发行版放弃了Gnome桌面环境,改为Unity,与Debian的不同在于它每6个月会发布一个新版本。Ubuntu的目标在于为一般用户提供一个最新的、同时又相当稳定的主要由自由软件构建而成的操作系统。Ubuntu具有庞大的社区力量,用户可以方便地从社区获得帮助。2013年1月3日,Ubuntu正式发布面向智能手机的移动操作系统。Ubuntu基于Linux的免费开源桌面PC操作系统,十分契合英特尔的超极本定位,支持x86、64位和PPC架构。 最好的Linux企业服务 在企业Server上,有两个最主要的版本,RHEL和SLES。然后,当我们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后,RHEL再次获得桂冠。Redhat略胜Novell公司的服务,因为RHEL用户获得的版本比较成熟,同时Redhat公司的服务体系在企业界是绝无仅有的。Red Hat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厂家,其产品Red Hat Linux也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Linux。2010年11月10日发布了RHEL 6的正式版(红帽官方已经不用RHEL这个简称了,其全称叫做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红帽产品和技术部总裁Paul Cormier曾在发布会现场说:"红帽RHEL 6是10年研发和合作的结晶"。Cormier将这个操作系统看作是云部署的基础单元,以及Windows Server的潜在替代品。总的来说,RHEL 6包含了超过2000个包,相对之前的版本而言增加了85%的代码量,一共增添了1800个新特性,解决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考核论文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考核论文 vmWare 上 运 行 VxWorks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1嵌入式301班 教学老师:李列文

摘要:VMWare 是被广泛应用虚拟PC系统软件,他可以提供基于Inetl CPU的虚拟PC系统环境,包括CPU、BIOS、硬盘和其他外围硬件设备,使您可以在一台PC机上同时运行两个操作系统。VMWare对外围硬件设备的模拟,屏蔽了不同设备型号的差异,在硬件环境发生改变时(硬件型号变化),对于运行于VMWare上的操作系统影响很小(无须安装新的驱动程序)。 关键词:VMWare、VxWorks、虚拟软件、驱动、安装。 引言:VxWorks是风河公司(Windriver)开发的实时操作系统之一,以其优秀的可靠性、实时性及内核的可裁减性,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航天、航空等关键行业领域。VxWorks可以适用于多种硬件体系结构,其中也包括大家日常都可以接触到的PC体系结构。 VMWare 是被广泛应用虚拟PC系统软件,他可以提供基于Inetl CPU的虚拟PC 系统环境,包括CPU、BIOS、硬盘和其他外围硬件设备,使您可以在一台PC机上同时运行两个操作系统。VMWare对外围硬件设备的模拟,屏蔽了不同设备型号的差异,在硬件环境发生改变时(硬件型号变化),对于运行于VMWare上的操作系统影响很小(无须安装新的驱动程序)。 本文以下部分将介绍如何在VMWare软件提供的虚拟环境上安装VxWorks操作系统。由于可以在同一台PC机上建立完整VxWorks开发环境,所以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初期的开发成本,也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的模拟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VMWare本身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之上的,而VxWorks 运行于VMWare之上,所以这个模拟环境无法保证VxWorks的实时特性。 1.涉及的软件资源 1.1.Tornado 2.2/VxWorks5.5 安装一个Tornado2.2/VxWorks5.5 1.2.vmWare虚拟软件 vmWare为一个虚拟软件,可以虚拟出一个逻辑的电脑,提供基于Intel CPU的虚拟PC系统环境,包括CPU、内存、BIOS、硬盘和其他外围硬件设备。再进行安装。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开始注重文化的学习。这样一来,图书馆对人们来说就越来越重要。随着图书馆书籍类别以及数量的大大增加,光靠人力进行管理的效果不佳,所以就出现了新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但仍有些不足。本论文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预测出将来的发展情况。 标签: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现在所保留的古籍是古人智慧和辛勤劳作的象征,对现代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这些古籍保存和学习的地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由于旧的管理方式是仅靠人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下,图书馆人工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1世纪,各地的图书馆逐渐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进步来进行一些改革,以此来实现图书馆新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跟随时代改革,才能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服务的优质感。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现象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图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图书馆存在的独立性业务体系,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使读者不能方便地查找信息资源,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不到位。例如,大学生在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提交操作时,还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这样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论文的提交,而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图书馆也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获得。 2.集成思路不明显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把重点放在了对纸质图书和文献的管理上,不关注对数字信息的管理,难以将网络信息服务集中化处理,无法顾及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集成化思路不明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电子文章、资金管理等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更加需要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善。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小 因为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不了全部的需求,若要体现图书馆的集成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需要与其它应用进行完美关联和互操作。例如,现在电子书更符合读者的要求,以高效快捷的优点成为人们的首选。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第二章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设计与评价

第二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基本概念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质是现代制造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通信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制造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曾一度成为人们研究的核心,并期望建立一种全盘自动化的无人工厂。 所谓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就是人与具有适度自动化水平的制造装备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各自执行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人与机器共同决策、共同作业,从而突破传统自动化制造系统将人排除在外的旧格局,形成新一代人机有机结合的适度自动化制造系统。 该定义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人在制造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人机功能的最优匹配,以实现制造系统经济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使整个制作系统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总体结构 在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定义下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应该在三个层面上实现一体化,即感知和信息交互层面、控制层面(对输入制造系统的加工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推理、决策和维护)和执行层面。 1.感知层面上的人机联合作用 2.控制层面上的人机共同决策 3.执行层面上人机交互协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第二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总体设计 为了更好地设计出人机一体化的自动化制造系统,有必要对人和机器系统

在感知、控制和执行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的目的,就是在总体上、系统级的最高层次上正确解决好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关系协调、人机界面匹配三个基本问题,以求得令人满意的人机系统方案,获得安全、舒适、高效的综合效益。 人机系统设计要求 人机系统设计的内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综自系统,是二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智能站的推广,综自系统和保护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近几期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些综自方面的相关知识。本期介绍一些总体的概念。 1.综自的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保护装置、信号系统、自动装置和远东装置等)的功能综合于一体,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的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自动化功能。 综自系统包括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微机自动装置、微机五防等 子系统。它通过微机化保护、测控单元采集变电站的各种信息(如 母线电压、线路电流、断路器位置、各种遥信等)。并对采集到 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借助通信手段,相互交换和上传相关信

综自所谓的综合,既包括横向综合,即讲不同间隔、不同厂家的 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也包括纵向综合,即通过纵向通信,将变 电站与控制中心、调度之间紧密集合。 2.综自的布局 综自系统按照设备的布局来划分,可以分为集中式、局部分散式、 分散式三种。 (1)集中式 通过集中组屏的方式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并同时完成保护、控制、通信等功能。这种布局形式早期应用的比较多,因为早期综自设备技术不成熟,对运行现场的条件要求比较高,所以只能在环境比较良好的主控室中安装。 集中式布局的主要缺点是,所有与综自系统相连的设备都需要拉 电缆连接进入主控室,电缆的安装敷设工作量很大,周期长,成 本高,也增加了CT的二次负载。随着综自设备技术的成熟,已经用的很少。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Web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1年6月5日

Web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Web概述 1.1Web及其工作模式 Web即万维网,就是通过使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操作上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再配置一定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这些计算机上实现软硬件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由此而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是由全球众多的计算机局域网互相连接组成的一个超大规模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运行着多种应用系统,如上网使用的网页浏览系统——WWW、上传与下载用的文件传输系统——FTP、收发电子邮件所使用的电子邮件系统——E-Mail等。互联网中运行的每一种应用系统都是由互联网中相应的服务器系统、客户机系统构成,也就是说互联网从物理连接来看是由众多的计算机组成,而从逻辑上看是由多个功能子网组成。 1.2Web中存储信息的方式 传统网站存储信息的方式是采用基于文件的,即每个Web文档存储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 目前流行的Web存储信息的方式则是基于数据库的,即允许Web直接访问数据库,从而管理动态Web内容。 1.3基于HTML文件的Web服务器 在基于HTML文件的Web服务器中文本和其他多媒体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来进行存储和管理,客户端直接下载HTML文件。 1.4基于数据库的Web服务器 在基于数据库的Web服务器文本和其他多媒体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客户

端请求服务器执行一个CGI程序或Script语言码。 2Web数据库概述 2.1Web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据此将网络数据库定义为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的,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处理与存储数据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技术,而计算机网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徐振兴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的信息管理越来越复杂。以前 的管理模式很快就适应不了现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基于此,开发一个针对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有必要,此系统可以让所有的管理学校信息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 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校信息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易于出错且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业务。特别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全由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却很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信息信息管理更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以尽可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宗旨,还要尽可能的实用。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数据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现已开发设计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些系统仍需较多的人工干预及用户操作,有些系统的人机界面不是很好,有些系统则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而子系统之间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性差的情况。另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界面风格上也相差甚远。这样,给软件系统的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述复习资料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述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述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柔性制造系统的管理软件有、、、 、等功能。 2、作业规划软件中,、、、是作业计划制订的四个步骤。 3、按柔性制造系统承担的制造任务,可以把柔性制造系统分成、 、。 4、、、、、 是影响柔性制造系统布局的技术因素。 5、精良生产的特征是、、 、、、。 6、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开放的目的是突出子系统的特点、长期应付市场的急剧变化。 二、简答题: 1、简要指出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功能、适用范围。 2、以机器人为核心设备的柔性装配系统,其控制系统有什么特色?试阐述其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 3、试说明人机协调的柔性装配系统的特点。 答:(1)由人和机器组成:装配系统有两个不可缺一的两个结构要素,即自动化机械设备和使该设备发挥作用的人;(2)人机互相学习:装配系统运行时,人和机器处于相互学习的状态。机器不断地把自身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的变化告诉人,而人根据各种信息和自己的经验想出一些处理方法,在向机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寻找处理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不断地传授给机器。(3)人机协调工作:在通信技术支持下,人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协调一致地完成装配作业。

4、在柔性装配系统中,人与机器有何互补性? 答:(1)生产效率:作业速度、工作持久性、故障,是影响装配效率的主要因素。机器能够以较高的作业速度持久地运行,但是会发生突发性的故障,从而使装配系统停止工作。与机器人完全不同,人不能保持恒定的工作速度,为了恢复体能需要工间休息,但是一般不会出现突发性的差错。(2)装配质量:能否专注工作,能否分析判断出有哪些因素决定装配的质量,这直接关系到装配的质量。机器能“专心致志”地工作,但是机器只能按照人们给出的模式来分析装配质量。与机器完全不同,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但是人有能力对突发的质量事故进行综合判断。(3)对新产品的支持:柔性、智力、运算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机器只具备有限的柔性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具有高速准确的运算处理能力。与机器完全不同,人具有很高的柔性和卓越的思维预测能力,但是运算处理速度慢,并且容易产生差错。 5、普通加工中心为什么不能满足柔性制造系统的要求? 答:作为单机使用的普通加工中心是在操作人员的管理下运行的,操作人员不仅要装夹和校正工件、输入数控程序、配备切削刀具,还要密切注视加工过程中的机床运行状态、刀具状态、加工质量状态。普通加工中心要求操作人员进行这类干预,因此,不适应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的需要。 6、试简述车削中心的主要工艺特点。 答:(1)多轴数控加工。普通数控机床只有一个主轴、一个刀架,只有X轴和Z轴两个数控轴,只能完成X轴与Z轴联动的数控加工。对车削中心来说,它最少有X轴、Z轴、C轴三个数控轴,可以完成X轴、Z轴、C轴三轴联动的数控加工,以及X轴、Z轴、C轴任意两轴联动的数控加工。(2)加工综合化。除具备普通车床的车削功能外,车削中心还有很强的综合加工能力。车削中心的Z轴与C轴联动,可以铣削螺旋槽;X轴与C轴联动,可以铣削端面凸台;控制C轴,可以加工端面沟槽。此外,车削中心还能加工横孔、侧平面、偏心孔、横偏心孔等特殊表面。(3)加工节奏快。要加快制造节奏,只能使工序集中,尽量减少上下工件的次数。车削中心有很强的综合加工能力,能够以工序高度集中的特长来完成回转体零件的切削加工,因此,它拥有很快的加工节奏。 7、试说明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各级控制系统的主要职能。 答:可以把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成四个控制级,即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设备级。公司级职能:位于公司级的中央计算机管理着整个公司的运营状态。在综合数据库的支持下,它收集并处理市场和销售的信息,制定中长期生产计划,收集并积累产品制造数据。工厂级的职能:位于工厂级的主计算机承担着一个工厂的计划管理工作,即(1)根据中央计算机制订的生产计划,制订制造资源计划,管理生产进度和交货日期;(2)向单元计算机下达日作业指令,从单元计算机采集制造进度和完成状态的数据;(3)保存CAD/CAM系统生成的数控程序,或者把数控数据传送给单元计算机;(4)定期向中央计算机传送每日作业进度数据。车间级的职能:(1)接纳并管理制造命令;(2)编制作业调度计划;(3)统计设备的运行业绩;(4)与单元控制器一道监视并控制各设备的运行状态;(5)制造完成后向主计算机传送有关数据。设备级的职能:设备级被称为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底层”,在各自控制装置的操纵下,位于底层的设备最终把产品制造计划变成现实的产品。 8、刀具预调采用什么设备?试简述刀具预调的步骤。 答:采用的设备:测量头、测量架、刀架。预调的步骤:(1)把刀具装夹在刀架主轴上;(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基本功能,进一步叙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 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现代通讯技术等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等 ,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实行自动监控,测量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他完全取代了常规的监控仪表,中央信息系统,变送器及常规远动装置。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而且由于采用了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更有效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最大程度提高了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 变电站 变电站 (Substation改变电压的场所。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 2.1 变电站组成 变电站主要是有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土建、其他项目工程等。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两部分 :既一次部分(设备、二次部分(设备。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的设备有变压器、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 2.2 变电站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 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即高、低压每相共用一个绕组,从高压绕组中间抽出一个头作为低压绕组的出线的变压器。电压高低与绕组匝数成正比,电流则与绕组匝数成反比。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它们把高电压设备和母线的运行电压、大电流即设备和母线的负荷或短路电流按规定比例变成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控制设备的低电压和小电流。在额定运行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为 l00V , 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为 5A 或 1A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经常与负荷相连近于短路 , 请注意 :绝不能让其开路, 否则将因高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或使电流互感器烧毁。开关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等都是断开和合上电路的设备。断路器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用来合上和断开电路;故障时在继电保护装置控制下自动把故障设备和线路断开,还可以有自动重合闸功能。在我国, 220kV 以 上变电站使用较多的是空气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 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在设备或线路检修时隔离电压,以保证安全。它不能断开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应与断路器配合使用。在停电时应先拉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 送电时应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如果误操作将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 负荷开关能在正常运行时断开负荷电流没有断开故障电流的能力, 一般与高压熔断丝配合用于 10kV 及以上电压且不经常操作的变压器或出线上。 2.3 变电站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综述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Why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来,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的“虚拟现实”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规划领域中来。本文着重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范围、应用的意义及其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虚拟现实、范围、发展、迫切性、城市规划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90年代为科学界和工程界所关注的技术。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的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的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使用、相互影响,从而产正亲临其境的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技术的应用,改进了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工程数据处理的方式,尤其在需要对大量抽象数据进行处理时;同时,它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述 1965年,Sutherland在篇名为《终极的显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具有交互图形显示、力反馈设备以及声音提示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思想,从此,人们正式开始了对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探索历程。 随后的1966年,美国MIT的林肯实验室正式开始了头盔式显示器的研制工作。在这第一个HMD的样机完成不久,研制者又把能模拟力量和触觉的力反馈装置加入到这个系统中。1970年,出现了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HMD系统。基于从6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美国的JaronLanier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VirtualReality”一词。 8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及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关注。1984年,NASAAmes研究中心虚拟行星探测实验室的M.McGreevy和J.Humphries博士组织开发了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将火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为地面研究人员构造了火星表面的三维虚拟环境。在随后的虚拟交互环境工作站(VIEW)项目中,他们又开发了通用多传感个人仿真器和遥现设备。 进入90年代,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与不断改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匹配,使得基于大型数据集合的声音和图象的实时动画制作成为可能;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不断创新,新颖、实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不断地进入市常而这些都为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例如1993年的11月,宇航员利用虚拟现实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航天飞机的运输舱内取出新的望远镜面板的工作,而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波音777获得成功,是近年来引起科技界瞩目的又一件工作。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虚拟现实系统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娱乐、军事、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建筑、医疗保险、危险及恶劣环境下的遥操作、教育与培训、信息可视化以及远程通讯等,人们对迅速发展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充满了憧憬与兴趣。 2、虚拟现实在规划领域的应用范围 虚拟现实在规划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例如土质数据库系统,地域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政策信息系统等。这一类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