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守精神家园 塑造完美人生——读《说古论今话修养》

坚守精神家园 塑造完美人生——读《说古论今话修养》

坚守精神家园 塑造完美人生——读《说古论今话修养》
坚守精神家园 塑造完美人生——读《说古论今话修养》

坚守精神家园塑造完美人生——读《说古论今话修养》

2014-07-08 12:42 来源:光明网

王舴

《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崇德尚贤的中国人而言,“修养”自然是永恒的话题。“修养”是一种隐秘而又强大的力量,它铸就我们的品格,影响我们的未来,它引领我们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努力塑造完美人生。修养既要“修”的功夫,更要“养”的功夫,需要我们一生用心体悟、以身践行。黄样兴先生撰著的《说古论今话修养》(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就是一部专门研究个体修养的力作。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实在太关键、太重要。作者以深刻的思想、深厚的学养、深沉的感情娓娓道来,让你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感性与理性的交汇中,体悟如何认识修养,如何提高修养,如何幸福生活。

该书围绕个人修养这个论题,聚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崇高风范,从理想、求真、自律、养心、信念五个方面谋篇布局,次第展开,层层推进,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辨理精微,自成一体。该书采用叙、论结合的方式,咀嚼经典作家关于修养论述的精华,叙述大小人物自身修养的义举,大道理、小道理,大故事、小故事,从古至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轻松中见严肃,熟知中有新解,对提高个人修养尤其是党员干部修养富有启发、富有教益。

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意。这正是该书给人的强烈感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思考是写作的灵魂。这部作品确是作者长期读书、思考

的结晶,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自然结果。倘若没有读过如此之广的书就难以驾轻就熟,没有思考过如此之深的问题也难以推陈出新。比如,关于对“理想是人的精神家园”的论述,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用文言的方式精确地表达了对建设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其依据是“里仁为美”这句话,“里”就是居住的意思,而“仁”是孔子人生理想的内核,“里仁为美”就是把理想当作精神家园。比如,关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作者作了这样的解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是理想得以实现的精神手段。……理想主要是面向未来,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信念则主要是面对现实,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还比如,关于赵括的失败,后人往往归结于他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而作者却从“人和”的角度道出了赵括骄傲自大、一心营私,没能与部下建立融洽的关系、官兵不愿卖力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些观点精辟深刻,论证有力,让人耳目一新。类似这种新见在书中有很多很多。

人物我的对话,文史哲的交响。梁漱溟老先生曾说过,“人生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内心的关系。”处理好这三种关系,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更需要智慧和修养。人的自我修养就是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内心的打交道中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而不断完善的。该书中的“理想”“求真”两部分内容更多地强调了人与物的关系,而“自律”“养心”“信念”则较多地突出了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关系。作者以其广博的知识让我们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看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提升修养。同时,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域、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厚涵养和辩证的社会历史观,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四书五经”的经典语录、《菜根谭》的谆谆教诲、历代先贤的诗词歌赋、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等运用得游刃有余,衔接得顺畅自然,真正将文、史、哲融会贯通于“修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正如作者在该书自序中所言,“笔者近年来常常思考如何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党风党纪来增益国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修养,这本小书就是思考的阶段性产物。”这是作者高度的责任担当和理性自觉。正是这种担当和自觉,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各级干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这一号召时,本书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愿读者能从《说古论今话修养》这本小书中重新发现自己、审视自己,坚定地追求真、善、美,努力做胸怀理想、追求真理、严格自律、身心和谐、坚定信念的人,不断增强修养、提升境界,迈向通往幸福完美人生的康庄大道。

附:黄样兴简介

黄样兴,男,1964年出生,江西贵溪人,198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当过教师、记者、编辑、机关干部,曾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主任,现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江西行政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杨帆]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上的演讲(上) (2008年3月22日) 贾陆英非常感谢,我讲的题目来自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有四项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四项任务之一。我讲三个问题: ! f& i& b+ h# a* ]! R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是从什

么是文化来说起,文化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含义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周易》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指人类在发展中走向文明的一种社会现象。把“人文”和“化成天下”联系在一起,就是“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通过传授圣人之教,使人们懂得道德礼仪,从而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了近代以来西方的研究成果。广义的文化,它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我们吃饭,叫食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饮茶,有茶文化。我们各式各样的建筑里面都有文化。从狭义来讲,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使用文化这个词,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 那么,我们中华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把中华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国学,这是不全面的,它包含两个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我们的前人把它概括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第二部分就是现、当代文化,它其中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形成的文化,再一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打造文化底蕴,构筑精神家园-精选资料

打造文化底蕴, 构筑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 说真话;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 特感受和体验。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文章没有自 己的见解,或是见解不深刻,呈现思维的幼稚、肤浅。人的灵魂 没有了精神的浸润,鲜活的文字没有了激情的流动。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作文教学的痛苦。 究其原因,学生缺乏阅读的滋养是主要因素。写作不仅仅是辞章的灵动和闪耀,更是学生思想的积聚与升华,因为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都需要有思想,而要拥有思想,学生必须构建自 己写作的精神家园。本人认为构筑精神家园可从学生文化底蕴的厚积方面入手。虽无良方妙法,愿得同仁指教。 、课外阅读――打造学生文化底蕴的金字塔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这种“不善于表达”,表面上看是语言匮乏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文学底气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因此,构建精神家园,首先要打造的是学生深厚文化底蕴的金字塔。 新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教师必须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能成为减少课外阅读量的借口。只要能正确引导,不少课外读物能贴近学生生活,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为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活提供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空间,他们可以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课前三分钟

新课程设计了很多活动课,我们可以将活动时间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比如介绍 本名著,开阔阅读视野并培养品位;背诵欣赏一首诗,陶冶,严操,体会诗歌的美;评价一种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生活,训练思想;听一段名家朗诵,欣赏声音情感美等。凡此种种,均可于有限三分钟中获得无限收获,使语言素质得到培养。 (二)开设课外阅读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 感悟。我利用每周 一节的读书活动课,为学生推荐《时文选粹》《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杂志,要求学生每周摘抄一篇美文并写读后感。我还 向学生推荐名著,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一本,并写好读 书笔记。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思维不断地积累必然使文章的立意迅速提高。 (三)注重情感的积累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还指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把对生活的思考和刹那间的情感及时地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021年度精神家园建设工作计划

年度精神家园建设工作计划 精神家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认真搞好此项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推进和搞好精神家园建设工作,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2x年度精神家园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继续坚持每周一次局(馆)干部职工的学习制度,局办公室和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一般职工均要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各股室和相关人员要按目标任务和要求撰写、上报学习和有关活动情况的简报或信息。 (二)、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深入调查研究 将宣传思想工作列入局、馆工作的议事日程,根据一些具体问题和开展档案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形势教育2—3次,深入乡(镇)、村围绕档案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要求和鼓励干部职工撰写调研报告、新闻稿件和学习、工作信息。 (三)、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利用局务会或办公会的机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专门的研究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局、馆干部职工宣传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分工和职责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全面开展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要切实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巩固县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州级文明单位; 二是要利用各类节假日,组织局、馆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是要做好馆藏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收集、保护和抢救工作; 四是要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地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五是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增强政治 意识、责任意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800字高中作文:坚守精神的家园

高中作文 1 / 1 800字高中作文:坚守精神的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 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文化泛娱乐化信奉娱乐至上,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弱化了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精神家园的侵蚀。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的主动担当主要指文化生产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坚持追求真善美,冲破以取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生产模式。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费者的能动省思主要是指文化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坚持主体思考的能动性,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不为哗众取宠的泛娱乐化作品买单,不在文化泛娱乐化中迷失自我。只要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篡改经典、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共有精神家园_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2009/4 96  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尹世尤 沈其新 摘 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决策,是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根本举措和现实选择。 关键词:精神家园;民族凝聚力;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9)4-096-02 作 者:尹世尤,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生;沈其新,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2 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地包涵着三个层次:民族整体对民 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和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在当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命题,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着力点。 一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民 族整体对民族成员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包括精神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进而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又集中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 等基础实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精神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凸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此,江泽民同志曾精辟地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 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中华民族凝 聚力作为我国综合国力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断发展、 增强的外在表现就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繁荣、昌盛。 雄厚的综合国力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现实基础。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来自于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国家由于其雄厚的国力而萌生的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多元”之所以能够聚合为“一体”,并且长盛不衰,归根结底,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威力。这种强大威力来自于中华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强大吸引力,来自于全体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长期雄踞亚洲东方乃至整个世界数千年。其超强的综合国力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可比拟的。超强的综合国力对内满足了国民的基本生存发展需求,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国内问题;对外使我们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从而激发了全体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了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使国内各民族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维护了国家和民族长期的独立、团结和统一。孙中山先生曾对此评述道:“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所处的地位比现在的列强象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还要高得多。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中的独强。我们祖宗从前已经达到了那个地位,说到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我从前已经讲过了,就是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所以国家便一天退步一天。我们今天要恢 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③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话,同样强调了民族精神之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也只有以这种精神唤起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进一步增强。 从现实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它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就越大。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对其成员和国民的吸引力就越大,民族的凝聚力自然越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与此同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空前释放。而这种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就像粘合剂一样,使中华民族整体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并使其成员将自己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精神力量作为一种渗透性因素,贯穿于综合国力的

创建绿色大学打造精神家园

创建绿色大学打造精神家园 活动主题:创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 时间:2012年11月8日 参与对象:外国语学院全体学生 地点:逸夫楼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与资源问题:酸雨污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垃圾成堆,水资源短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校园不是工厂,不是政府,不是大城市,但是,它也是个小社会,也能为绿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创建绿色校园,我们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建绿色校园“手抄报 比赛。 创建绿色大学有着非凡的意义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环境:它有利于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可以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校园美环境,创造和谐学习氛围。对于学校师生: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理

念,并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环保事业的长期发展。 对于学校可以提高整个学校的绿色氛围,提高学笑的声誉,在社会公众眼中树立起好的形象。但是事实上,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不少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此外,我们校园林木葱龙、绿草如茵、王阳明文化广场、明德路、明理路、香樟大道、九思楼、博雅楼、逸夫楼、图书馆、梨园水体等各种楼宇建筑错落其间,清澈幽深的鱼梁河从校园东隅蜿蜒而过,环境优美,清净,整洁,功能区划明确清晰。2008年获“贵州省高校优美校园”“贵阳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和创建优美校园一等奖。在环境育人上走贵州省高校前列,享有“林城学府、碧绿书苑”之美誉。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花了大气力,下了大功夫,相应地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几年来,我校环境教育成果显著。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绿色学校内涵无比丰富和深刻,越来越感觉到绿色学校的创建与素质教育的开展是殊途同归。创建绿色学校是开始,不是结束,开展绿色教育是过程,不是结果。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护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在学习中探索实践,在学习中创新发展,保证“创绿”活动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让绿色在我们学院永存。 我们都应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构建绿色校园,首先就是要有绿色意识,要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环保的意义,其次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节约用电,自然光充足时关闭室内灯。离开教室时关闭教室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构筑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幸福 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是物质文明层面的高速发展,依靠人们对美好生活锲而不舍追求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是,三十余年前后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反差和对比,既跨越了千年又走进了新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富裕程度,可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在三十年来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标杆。进而,生活中的人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样式上表现出单一化的模仿和追随,在巨大的物欲和信息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性。因此,还需构筑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为寻求精神寄托、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港湾。当人们在找寻不到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时候,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不到最终的方向,在这个时候,网络便填补了人们内心的空虚,这腐蚀着人们美好的前程和心灵。独居老人拾荒解闷、买菜散心、按抽水马桶、打110找警察陪聊……这些现实故事反映了老人内心世界的荒芜,让人心酸。而象鼻嘴村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出友好、孝爱的场景,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更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只有构筑了精神家园,人们才能够追求真正的幸福。 构建精神家园为改善党风政风、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石。一些官员争相结交所谓的“大师”,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十分恶劣。从工程开竣工要看黄道吉日,到三番五次改造广场喷泉和政府大门,再到由主政官员一手操持下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甚至用公款或让企业买单为自己建“寿墓”、迁祖坟等……精神空虚便是党员干部走向迷信之路的原因之一。不良的党风将会带坏社风民风,长此以往,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的威胁。因此,只有构筑精神家园,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后盾。 构建精神家园为发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土壤。有人说,“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隐喻,它意味着一个新富阶层的崛起,然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受到国外瞩目的同时,国人的形象却是“土豪”、“不讲文明”、“没有素质”,而这都源于国人精神的荒芜,得了“文化软骨病”。从“物质奴隶”到“精神贵族”,是中华民族需要的“变形记”。而象鼻嘴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补充文化钙片的表现,不仅能够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积极用传统文化武装国人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民族广博深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维系全体人民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更不能荒芜,更需要弘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计空格1187字)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需要凝聚核心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在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后,特别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理解,这样一个“新局面”就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构建的“精神家园”,这将是一个既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很温馨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很具传统文化意蕴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中,它还是一个“很生态”的概念。提起家园,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想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会想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会想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仔细想来,对家园的思念往往都是在离家出去之后;更进一步,还可能是在闯荡江湖并且失意江湖之后。在这个意义上,“家园”从来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精神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后,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种心境。 精神家园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也是精神的养生堂,应该还是精神的孵化器。当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当我们“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当我们“敢为丹心借一枝”之时,当我们“白浪如山寄豪壮”之时,我们意气风发的精神何曾留恋过家园!一旦我们回首家园的温馨、惬意与和美,我们其实是想为彷徨的精神注入定力,为粘滞的精神注入活力,为疲软的精神注入锐力……也就是说,精神家园不仅是我们精神寄放的圣地,还是滋润我们精神的清泉和引领我们精神的灵光! 构建精神家园,引发的第一个理念是结束精神的漂泊,结束精神的无所皈依。精神的漂泊,在许多情形中并非无所皈依,这个漂泊大多是精神自觉地从家园出走,是为着追逐精神之光而实施的自我放逐。也就是说,精神的漂泊其实往往是构建新的精神家园的先声,它的出走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开拓新的精神领地,构建新的精神支柱。需要指出的是,出走者并非都是自觉的,其中也不乏“盲流”——盲流者认为家园的回望是不合时宜,更认为家园的守望是不识时务;只是他们不思开拓也不想构建,他们把“神马都是浮云”视为终生漂泊的指南,把“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视为终结漂泊的自嘲…… 因此,构建精神家园引发出第二个理念,这便是梳理精神的取向,梳理精神的自觉求索。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出走”,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说明既往精神家园的亲和力有所淡化,凝聚力有所松散。面对自觉者的披荆斩棘和“不自觉者”的随波逐流,我们构建新的精神家园需要梳理精神的取向。一个时期“城市精神”的风起帆扬,便是梳理精神取向的舟驰潮涨。于是我们看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看到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价值取向,看到了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也是“包容”)的深圳“十大观念”……诸多“城市精神”作为“精神家园”的构建,似乎都格外关注“包容”。 包容,与其说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诉求,不如说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期许。“包

守候精神家园 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 李蔚兰 ①心只要在跳动,神经就跟着紧张,繁琐的事让我精神疲惫。这时我就想急切地回到我的精神家园那个无关物质也无关利益的宁静之所,那个会让日益浮躁的心灵舒展与洁静的地方。 ②我的精神家园就是我的书房。在那儿,云谲波诡的意识暴露无遗,精神之旅沉重而轻松。 ③我最初的书房,是乡下祖传老宅的耳房,不足十平方米。外墙因风雨侵蚀而斑斑驳驳,岁月的青苔印在砖缝。屋顶,风或鸟无意丢弃的草籽,在夏季疯长成草苫。房间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夜间天花板里会传出老鼠操练的脚步声。 ④房里没有时兴的摆设,却有一个气派的书橱,是父亲的。那时,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我便堂而皇之地成了房间的主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卡夫卡、鲁迅、巴金等很早就住了进来,弥散着异乎寻常的气味,像熏香一般。父亲童年时栽种的一棵椿树,笔直、茂盛地长在窗外。树叶婆娑,经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缕清风抛进窗来。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领略唐韵古风,缠绵于《一千零一夜》的惊险离奇,感觉大师们的存在。有时痴痴地呆坐,让灵魂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游荡,撞击四壁。 ⑤大师们穿行在我的成长中,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成就了我童年富足而温暖的记忆。 ⑥后来,有了一个家,依然在乡下,房子却比父亲的大了许多。我选择了阳光充足的一间作为书房。在满满一壁书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视下,奔波一天的疲惫都撂在了门外。手摩挲着书们或光洁或粗糙的肌肤,皱巴巴的心绪即被烫得平熨舒畅。我尽可以读想读的,思欲思的,写爱写的,信马由缰放飞自由。虽然青灯黄卷,寂寞清苦,却也散淡从容。白驹过隙,时光流转,尘世的浮嚣掩去了眼角眉梢的浓墨重彩,只有一湖纷乱的思绪慢慢沉淀,以文字的形式流成一条绵长曲折的河。书房,有我欲弃而不能的记忆,想回而不能的岁月。仿若一株恬淡的莲,用宽阔的襟怀护出了一片天空,可以把我冰凉的手轻轻拢在掌心,把一切喧嚣隔在门外,让我倦了累了,都可以依靠。 ⑦如今,家被搬进了城里的楼房。在钢筋水泥包裹着的城市中,我仍醉心于书的世界里。在熙攘的红尘中,我多么骄傲自己可以拥有一方宁静。我将书屋安置于阳台,把窗户开在向阳的花园里,让阳光恰巧注射到脚尖。有了书的点缀,阳台愈显得高雅,有了阳台的映衬,书房更显得明亮别致。加上护栏上数株兰花、几盆文竹,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风儿吹过来,带着淡淡的香。每每闲坐其中,一本书,一杯茶,这时你会感觉不到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只觉得这是一种便宜得很而又昂贵得无价的消受。一个人静静地写、默默地品,在文字中淡淡地握别,以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甚至每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像是经过了一场赤裸的洗礼,放下了金钱、权利、相貌以及被世俗熏陶了的思想,只剩下华丽的灵魂,洁净,暗自绽放着纯白。 ⑧我知道,终有一天,皱纹会像落叶般悄悄铺满我的面颊。我的眼睛,不再那么透澈明亮,只剩下眼尾疲倦的余音,告诉自己曾经的过往。我会始终安安静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双重考验下努力实现稳中求进,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才能在大风大浪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共产党人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黑格尔曾说过,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所谓家园,其实就是由文化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对一个政党来说,精神家园就是全体党员共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的凝结。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精神家园是我们党凝集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事业,

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地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共同构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克敌制胜、开拓前进的精神支柱。正是在这些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下,我们党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创业,从苦难走向辉煌。民主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重水复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风云变幻的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胜利地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我们党经受考验、保持先进性的动力源泉。近些年来,面对日益剧增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萎靡,信仰丧失,甚至腐化堕落。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之所以要有点精神,是因为精神能像灯塔一样引领我们前进,使我们在奋进中始终斗志昂扬、充满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取决于党章的崇高规定、党组织的有效工作,更取决于党员是否具有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来源于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即每个党员对党的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可以共同依托、愿意共同传承、乐于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价值目标所构成。 共同的文化根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必须依托其自身的既有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坚持和发展了尊道厚德、义利兼顾、乐群贵和、和而不同、勤俭自强、诚信敬业、经世致用、天下为公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供了共有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而且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气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弘扬中华文化。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而且表明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确立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根基。中华民族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依托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崇敬、自豪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以骄傲、乐观的态度展望它的发展前景,通过挖

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不断延续,始终保持其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共同的时代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是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形成的精神气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形成追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的局面,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昌盛。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的时代精神过程中,必须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成至关重要的创新工作来抓,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和观念成为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 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共同的价值目标。共同的价值目标犹如明亮的灯塔,它不仅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而且点燃中华民族奋斗的希望。共同的价值目标可以使中华民族摆脱发展的盲目性,可以使中华民族坚定不移地面向未来。中华民族

(终稿)打造特色社区文化,建设温暖精神家园()

打造特色社区文化建设温暖精神家园 一、活动为线,社企共建,打造快乐文化 先进文化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强大动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但为居民提供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能够促进人际和睦,引导居民健康生活,提高文明素质。 (一)挖能人挑头组建协会。社区以做强文化工作为切入点,挖能人汇聚民间力量。居民姜玉梅爱好太极拳,退休后参加了教师花园太极拳俱乐部,社区一方面鼓励她发挥自已特长,带动更多居民参加健康运动,另一方面竭力支持她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整合五湖社区太极拳协会,在她无私的奉献下协会被市太极拳协会连续评为“先进辅导站”,并在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社区的文艺舞台上更是少不了他们飒爽英姿的表演。 70多岁爱好文艺的阿姨在老年居民中很有威望,无论是合唱团、民乐队、还是秧歌队、舞蹈队,都愿与她交流,向她请教,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邀请她共同商议如何把社区文艺队伍有机整合的问题,最终请她牵头,成功将民乐队、合唱团等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凝聚在一起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就这样社区充分挖掘民间力量,先后组建了艺术团、版画协会、心理协会、太极拳协会、低碳协会、英语协会、摄影协会等20多个民间团体协会,以协会为纲,以文化活动为目,提纲携领,纲举目张,让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逐步覆盖整个社区。 (二)社企共建搭草根舞台。每到茶余饭后和节假日,各街心广场都有协会居民们活跃的身影,随之而来的场所有限、资金紧张、活动

用品缺乏等问题也接连出现,社区不等不靠,内挖外联,协调活动场所,吸引企业赞助,携手商户支持社区文化建设,为居民搭建了草根舞台,歌颂身边好事,展示居民风采,达到了宣传企业,互惠互利的效果。福利院是辖区较大的驻区单位,活动场所及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经协调沟通,排练及活动场所均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此外,特殊教育学院、湖滨学校也将运动场地与社区共享,有效缓解了社区活动场所紧张的问题。同时,精心策划每一项重要活动,对支持社区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及时冠名,加强宣传,激发这些爱心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如图标征集活动和荣誉居民评选活动得到了龙江银行的奖品赞助;仲夏夜文艺晚会得到了物业的赞助支持;迎国庆文艺演出得到了哈尔滨银行的赞助;舞蹈排练得到湖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等等。 (三)集民间力量活动蓬勃开展。设专人管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广泛征求居民建议,超前策划,推陈出新,抓住每一次活动机会,把尽可能多的信息含量传递给居民。如在五湖仲夏夜文艺演出中,将道德讲堂搬上舞台,让湖滨学校学生深情的诗朗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感动现场观众,达到教育效果;在每次广场演出活动开始前进行普法、计生、安全等宣传;荣誉居民评比表彰活动与文艺节目同步进行,有效传递了爱心奉献的正能量……同时通过争取,“大庆市应用心理学会”在挂牌,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减压等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等共建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义诊检查、科普文化宣传等服务;高新区司法局、公安局等专业人员应邀为社区居民授课,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低

2020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坚守精神的家园

2020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坚守精神的家园【作文题目】 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就以前说,他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能够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巴老正是在这种精神炼狱中最终完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历史选择. 请以"坚守精神的家园"为话题,写一篇很多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想点拨】 这个话题,能够说是所有德类话题的浓缩,一切美德都能够成为写作对象.也正是因为话题较大,容易出现空、大、全的问题.此类文章要吸引读者,得突出两点:一是透过现象体现精神光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越丰富,人们的心灵就越空虚."坚守精神的家园"这个话题们重于强调精神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透过字里行间展示我们对未来美好精神的赞美与追求.二是紧扣主题寻找典型素材,不管是议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都要有具体的实例和真切的感受,不能泛泛而谈.写记叙文要抓住具体的事例来写自己对某种美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的追求;写议论文既要有鲜明的观点,又要有典型充足的事例. 【范文1】 家园被毁了,是能够重建的;堤岸被毁了,也是能够重修的。但,一个人精神的家园如果被击垮了,那麽,这是永远也无法补充的。 这究竟是什麽呢? ——尊严。 何为尊严?对于“尊严”这个词,词典中给予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但我想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并不满足这个简单抽象的结论……

人们欣赏争芳吐艳的花,欣赏绿荫参天的树,欣赏破土而出的草,欣赏孕育生命的地,欣赏博大无边的天,欣赏包容万象的海,欣赏忠 心耿耿的狗,欣赏聪明伶俐的猫。可人生在世,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 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不,我认为人价值的 欣赏,在于对事物内在品格的肯定,坚定信念的赞赏,良好个性的认可,是其本身所体现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高雅。我想,这便是自尊, 这便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 尊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同时,这也使 我们中华名族传统的彰显和表现,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尊严都不能 坚守的话,那人生还有何意义与价值呢? 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也要灵活处理相关面子的问题,戒 急用忍,有时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暂时委曲求全,将以有为也。 当年韩信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怎么有后来名振天下的将兵多多 益善的淮阴侯呢?司马迁如果受不了宫刑之辱,怎么写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史纪》呢?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我们一定要大力提倡,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贵的尊严,这样,就会使我们社 会的道德风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民族幸矣,我 们的国家幸矣!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当代意义三人谈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文化当代意义三人谈 发布时间: 2007-11-15 08:33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演讲人:叶朗 叶朗,1938年10月生,浙江衢州 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 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 学专业,l993年至2001年曾任北京 大学哲学系主任,l995年至2001年 同时兼任宗教学系主任。现为北京大 学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评 议组)召集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中国美学 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 学体系》、《胸中之竹》等。 在当今世界,国际社会的一个崇高理想是推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推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面临着一个多元的文明带来的文化差异问题。无论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人类的文明都是多元共存的格局,而不是一元独存的格局。这种多元文明共存的格局必然带来文化的差异。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文化的差异,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这两方面的差异,往往纠结在一起,显出异常复杂的态势。这种文化的差异,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又往往引发地区矛盾和冲突,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解决这个多元文明的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从多方面做工作。 从一个方面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文化,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族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尊重文明和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提倡文明和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明和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要尊重他人,

经验交流材料:展示良好风貌 打造精神家园

xx校友会成立十余年,现有成员5000多人,在校友总会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为宗旨,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在增进校友交流,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络,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3年,江西校友会被母校评为“优秀地方校友会”,罗时贵秘书长荣获“优秀校友工作者”称号。近年来,我们江西校友会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工作: 我们始终致力于营造亲如一家的氛围。江西校友会旨在成为全体在赣校友的“家”,每位校友在校友会内都是平等交流、自主参与、自觉奉献,校友会不是一个层级分明的机构,而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一方面,我们通过开展走访优秀校友、慰问困难校友、看望生病校友等活动,让校友感受到亲如家人的温暖。我们还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帮助解决校友工作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另一方面,我们努力把江西校友会建设成为江西校友的共同精神家园,校友会通过及时传发母校最新动态、传达校友总会工作要求、组织校友回校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增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使校友会真正成为母校在江西的组织延伸,特别是一些外地来赣校友,加入了校友会就是找到了组织,来到校友会就如同回到母校一样,所有在赣校友都能找到一种“毕业不离校”的感觉。 我们始终致力于建设校友交流的平台。加强校友联谊交流是校友会重

要功能,也是我们校友会主要工作和服务校友的重要形式。丰富内部交流活动,通过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比如羽毛球比赛、登山运动、歌舞晚会等多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开拓外部交流渠道,我们还积极与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在赣高校加强互动,与民盟江西省委法制委员会、南昌之友联谊会等社会团体结成友好单位,与北京大学江西校友会、中国政法大学江西校友会等知名院校的校友会深入交流,与中磊审计评估集团、江西风雅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这些举措进一步拓展了在赣校友的交流平台。创新线上交流手段,我们不断加强校友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方便了校友网上交流,特别是我们还发挥校友专业特长,量身定制了一款校友通讯录手机客户端软件,有专人进行后台管理,操作更简单,沟通更便捷。 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提升校友的阵地。我们认为,校友会不仅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一个增长见识、提升自我的地方。基于这样的考虑,江西校友会非常注重校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有意识地打造了一批寓学于乐的活动项目,努力把校友会建设成为校友的“业余大学”。比如我们面向校友开展的读书会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期“天下纵横”读书会,邀请在高校、律所、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单位工作的校友,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结合校友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报告、评议、讨论的形式交流各自所学所感所悟,读书会已经成为一个深受校友欢迎的学习阵地。比如我们面向社会举办的

【共有家园】中华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共有家园】中华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building of a common spiritual home【作者简介】刘景录(1936-),男,吉林双辽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核心价值观应有本有源,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基之上。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精神文明建设应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应当弘扬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优秀传统,吸纳外域文明精华,创造灿烂的新文化。【关键词】核心价值;民族精神;传承命脉;精神家园 文明复兴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根本精神之所在,亦即这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在长期的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在无数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体验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群体意识,是整个民族共有的价值信念、思维模式、伦理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的总和。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其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民族大多数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壮大的精神原动力,对内可凝聚民族力量,对外可展示民族形象。在已经过去的20 世纪,在我们

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激励下,中华民族开始由衰转盛,由弱转强,但同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相比,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所在,忽略了这个中心,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导向和灵魂。仔细考察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文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下述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崇高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至高无上的信仰之上,具备神圣感和庄严感,对人有一种折服力。二是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其特定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积累而成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结晶。三是普适性。优秀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的概括。优秀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总是把全人类的文明积淀吸收进去,因而能够召唤和吸引更多的人去遵循和坚守。四是恒久性。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而是从深厚的民族精神中抽象出来的精神内核,经历了久远的历史检验,具有信仰上的长期存续性。具备上述基本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上还必须简洁、清晰、深刻,每个概念、范畴的思想容量必须大,其内涵应该与时俱进,在阐释上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及核心价值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育健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