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
- 格式:docx
- 大小:347.49 KB
- 文档页数:15
美学与人生
———————————————————————————————— 作者:
———————————————————————————————— 日期:
《美学与人生》
1、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
.
美学学科阶段
.
审美意识的萌芽阶段
. 审美思想阶段
. 审美哲学阶段
2、认为“美是各部分适当的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的是( )
. 海德格尔
. 奥古斯丁
. 黑格尔
. 柏拉图
3、荷加兹认为蛇形线最美,这属于( )
.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定义美
.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
. 理念论
. 唯心论
. 绝对精神论
. 实践存在论
5、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 ) .
柏拉图
.
尼采
. 叔本华
. 亚里士多德
6、以下不是现实主义作家的是( )
. 杜甫
. 托尔斯泰
. 巴尔扎克
. 李白
7、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
. 纤细
. 宏大
. 小巧
. 和谐
8、相当于“优美”范畴的概念是( )
. 雄浑
. 婉约
. 阳刚
. 豪放
9、《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 )
. 柏拉图
. 黑格尔 .
康德
.
杜威
10、
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
. 形式符号层
. 物质实在层
. 意象世界层
. 意境超验层
11、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
. 形式说
. 娱乐说
. 模仿说
. 表现说
12、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
.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 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13、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
. 审美关系
. 知、情、意
. 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14、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活动的是( )
.
黑格尔
.
海德格尔
. 叔本华
. 雷纳克
15、诗与画在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
. 形式符号层
. 意境超验层
. 意象世界层
. 物质材料层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属于( )
. D. 对比想象
. 相似想象
. 创造性想象
. 接近想象
17、指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 )
. 康德
. 鲁迅
. 柏拉图
. 黑格尔
18、以下属于孔子提出的观点的是( )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充实之为美”
. “无害曰美”
. “离形去智”
19、以下不是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
.
巴尔扎克
.
华兹华斯
. 李白
. 雨果
20、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
. 黑格尔
. 柏拉图
. 康德
. 朗吉努斯
21、《美学散步》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美学家( )
. 宗白华
. 李泽厚
. 朱光潜
. 高尔泰
2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
. 尼采
. 黑格尔
. 亚里士多德 . 康德
23、“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属于美感活动中的( )
.
想象
.
理解
. 感受
. 知觉
2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属于( )
. 对比想象
. 接近想象
. 相似想象
. 创造性想象
25、19世纪,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流派是( )
. 分析美学
. 实验美学
. 结构主义美学
. 现象学美学
26、柏格森提出的关于喜剧的理论是( )
. “生命的机械化说”
. “对立因素倒置说”
. “鄙夷说”
. “乖讹说”
27、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是( ) .
康德
.
黑格尔
.
尼采
. 克罗齐
28、强调“美善结合”的是( )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29、康德主要美学著作是( )。
. 《美学》
. 《判断力批判》ﻫ
. 《纯粹理性批判》
. 《拉奥孔》
30、“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审美理解具有( )
. 普遍性
. 多义性
. 直观性
. 无目的性
31、中国古代相当于崇高这一概念的是( )
. 阳刚之美
. 婉约 . 空灵
. 阴柔
32、 “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
.
意象
.
形式
. 物象
. 审美快感
33、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 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 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 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 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34、郑板桥的“手中之竹”相当于艺术创作中的( )
. 积累阶段
. 感受阶段
. 构思阶段
. 物化阶段
35、 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
. 鲍姆嘉通
. 康德
. 黑格尔
. 费希纳 36、王国维认为中国的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除《桃花扇》外,另一部作品是( )
.
《牡丹亭》
.
《红楼梦》
. 《琵琶记》
. 《水浒传》
37、 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 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 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38、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
. 艺术符号说
. 艺术模仿说
. 艺术游戏说
. 艺术直觉性
39、以下不是从人的主观感受界定美的是( )
. C. 博克
. 亚里士多德
. 休谟
. 弗洛依德
40、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
. 艺术的起源 .
艺术的内容
.
艺术的功能
. 艺术的本质
41、审美活动发生的前提是( )
.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 大脑的发育完备
. 社会交往的发展
. 自然环境的变化
4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
.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43、“音实难知,知实难逢”说明了美感的产生取决于( )
. 审美能力
. 审美需要
. 审美环境
. 审美心理
44、 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 )
. 喻象
. 仿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