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__《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28 KB
- 文档页数:22
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A.甲骨B.金C.小篆D.隶书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DA.毛苌B.荀子C.董仲舒D.许慎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鲍姆嘉通B.克罗齐 C.柏拉图D.维科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A.毕达哥拉斯B.莎夫C.笠原仲二D.苏格拉底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着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C《怎么办》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第二章测试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A高尔吉亚B苏格拉底C芝诺D毕达哥拉斯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着作是BA《法哲学》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私有制的起源》D《共产党宣言》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C事物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着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A《克拉底鲁篇》B《大希庇阿斯篇》C《小希庇阿斯篇》D《曼诺篇》第三章测试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A屈原B王维C辛弃疾D杜甫4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CA梁启超B蔡元培C李泽厚D王国维5提出充实之为美的是庄子X6提出七窍成而混沌死,追求自然美的是孟子X7老子提出了“忘年忘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W16102600660000姓名:00000层次:专升本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 2016年05月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A6.D7.C8.C9.A 10.B11.A 12.D 13.D 14.C 15.C 16.C 17.C 18.B 19.B 20.B二、论述题1.怎样理解美学上“崇高”的内涵?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崇高”这个概念早在古罗马时就出现了,但真正把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应推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他把“崇高”作为与美对立的审美范畴,从外在形式与内在心理情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了崇高特点。
凡是能引起人的恐惧的东西,如晦暗与朦胧,空虚与孤独,黑河与沉寂等,都是构成崇高的因素。
崇高的对象往往是无法驾驭的力量,具有庞大的体积,粗犷的形式,强硬的直线,坚实笨重的形式特征。
这些对象使主题感到痛苦、危险与恐惧,对主体的生命造成威胁,引起人的“自我保全”的本能反应,当人从心里发出这危险与痛苦不能加害自己时,就是崇高感。
康德在其《判断力的批判》中专章分析崇高,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大、无比有力和无法把握,这些丢人有巨大威胁的对象是人难以抗拒的。
人的感官与想象都不能把这样的对象作为整体来把握,因此是对象否定主体。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也常用“大”来表述。
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
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
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B1.A. 亚里士多德2.B. 克罗齐3.C. 柏拉图4.D. 康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 ) C1.A. 形象性2.B. 时代性3.C. 非功利性4.D. 民族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D1.A. 《宋元戏曲考》2.B. 《红楼梦评论》3.C. 《人间词话》4.D. 《诗品》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C1.A. 朱光潜2.B. 蔡仪3.C. 吕荧4.D. 李泽厚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 B1.A. 荒诞2.B. 崇高3.C. 优美4.D. 悲剧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A1.A. 蔡仪2.B. 李泽厚3.C. 康德4.D. 高尔泰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C1.A. 智者乐水2.B. 柔弱胜坚强3.C. 天地有大美不言4.D. 上善若水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 B1.A. 杜威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孔子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B1.A. 席勒2.B. 海德格尔3.C. 朱光潜4.D. 荣格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 B )1.A. 逻辑思维2.B. 形象思维3.C. 辩证思维4.D. 抽象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D )1.A. 柔美2.B. 婉约3.C. 适宜4.D. 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D )1.A. 黑格尔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哈奇生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A )1.A. 柏拉图2.B. 费希纳3.C. 立普斯4.D. 丹纳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B )1.A. 康德2.B. 闵斯特堡3.C. 谷鲁斯4.D. 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 A )1.A. 对比想象2.B. 接近想象3.C. 创造性想象4.D. 相似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B )的现象。
1、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1.康德2.斯宾塞3.亚里士多德4.黑格尔2、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1.工具的制造和使用2.审美意识的确立3.审美学科的确立4.巫术活动3、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1.相互替代2.相互包容3.相互补充4.相互对立4、西方美学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1.康德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叔本华5、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1.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2.物质—精神的重要形式3.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4.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6、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在理念”的是()1.亚里士多德2.柏拉图3.黑格尔4.普罗提诺7、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1.感悟力2.表现力3.理解力4.想象力8、从联想的类型来看,“瑞雪兆丰年”属于()1.接近联想2.相似联想3.创造性想象4.对比联想9、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3.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4.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10、《诗品》的作者是()1.亚里士多德2.钟嵘3.严羽4.刘勰11、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1.柳宗元2.孔子3.韩愈4.陆机12、相当于崇高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1.韵味2.阴柔3.雄浑4.意境13、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和谐、整一”再加“鲜明的颜色”的是()1.奥古斯丁2.阿奎那3.普洛丁4.朗吉弩斯14、提出“美是生活”的俄国理论家是()1.托尔斯泰2.别林斯基3.车尔尼雪夫斯基4.杜博罗留波夫15、汉语里“美”字出现在()1.夏朝2.商朝3.周朝4.秦朝16、康德主要美学著作是()。
1.《美学》2.《判断力批判》3.《纯粹理性批判》4.《拉奥孔》17、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西方学者是()1.贺拉斯2.柏拉图3.尼采4.亚里士多德18、不属于从美的主观感受来定义美的美学家是()1.席勒2.立普斯3.毕达哥拉斯4.谷鲁斯19、《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1.优美2.崇高3.悲剧4.喜剧20、“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审美理解具有()1.普遍性2.多义性3.直观性4.无目的性21、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1.理念2.力比多3.模仿4.集体无意识22、“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说明了美的()1.主观性2.时代性3.个人性4.民族性23、以下提倡符号说的美学家是()1.黑格尔2.苏珊.朗格3.雷纳克4.亚里士多德24、萧兵先生在解释美的字源意义时,极力主张羊的本意应是()1.羊等价交换物为美2.羊大为美3.羊人为美4.羊综合感觉为美25、将艺术划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的思想家是()1.叔本华2.康德3.黑格尔4.柏拉图26、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有我之境的()1.“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7、以下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1.黑格尔2.亚里士多德3.柏拉图4.夏夫兹别里28、蔡元培提出的学说是()1.“以美育代宗教”2.“以科学代宗教”3.“以艺术代宗教”4.“以艺术代宗教”29、以下是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的是()1.狄德罗2.奥古斯丁3.亚里士多德4.休谟30、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1.亚里士多德2.弗洛伊德3.康德4.柏拉图判断题3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
28、文艺”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 4 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亮激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绚烂壮观的美。
这样的崇敬观点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观点对比,重视点不同,但假如把这类品行同相关的遭受联系起来观察,所波及的对象世界中相同包含惹起忧患困苦的要素,与西方美学所议论的崇敬特色还是邻近的。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敬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崇敬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峙和超越。
人在自然中体验到的崇敬,是那些体积大,力度强的事物所拥有的一种审美属性。
它经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进入人的审美视线,并因为人的超越之感而获取审盛情义,进而对人类有一种激励性和激励性。
如高峰大川、大海广阔、雄风惊雷、狂风暴雨等,还有像动物中的雄狮、猛虎、海燕、西南大学网络与持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W6600 姓名: 000 层次:专升本类型:网教专业:公共课2016 年 05 月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 1145】A 卷题号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雄鹰等,它们都因为人们传递它们上边感悟到力量,进而认可了自己的超越而获取美感。
其次,崇敬表现为人与社会的对峙与超越。
这主要表此刻人的创建物和人的精神品行两个方面。
在人的社会创建中,人经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人的精神品行中,人因为战胜社会,自我的有限性,进而获取精神的解放,也就体验到一种崇敬感。
第三,艺术作品的崇敬风格。
人的崇敬体验经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应,是自然和社会中崇敬的集中表现形式。
崇敬艺术在内容上都反应了自然和社会中宏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江流昼夜”,“中天悬明镜”,“长河夕阳圆”此种境地堪称“千古奇景”。
这里他从外在形式所以,崇敬作为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峙和矛盾的审美体验。
崇敬是一个相对微小却代表正义与和蔼的主体与强盛的敌对权力奋斗抗争的过程,经过这类奋斗与抗争显现人的精神与力量,崇敬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向显现。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答:①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莎士比亚)。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2.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答: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包含很多类别,包括建筑,绘画,写作,书法,电影,音乐等等。
各种艺术有它让人沉醉的魅力。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
艺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产生。
关于对艺术的理解,东西方有所差别。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就成了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
单项选择题1、以下著作中哪一部是朱光潜先生的著作?()1. 《美的历程》2. 《文艺心理学》3. 《美学散步》4. 《审美教育书简》2、朱自清认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的是()1. 诗缘情2. 比德3. 虚静4. 诗言志3、“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 高尔泰2. 朱光潜3. 吕荧4. 李泽厚4、认为文艺是对真理“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的是()1. 亚里士多德2. 席勒3. 黑格尔4. 柏拉图5、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1. 对比想象2. 创造想象3. 相似想象4. 接近想象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1. B. 霍布斯2. 柏格森3. 弗洛伊德4. 康德7、以下关于20世纪50 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1. 这次美学讨论形成了对美的一致看法和完整体系2.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3. 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4. 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是什么”8、“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提出的。
1. 康德2. 克罗齐3. 亚里士多德4. 柏拉图9、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1.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2.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4. 心外无物10、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1. 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2. 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3. 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4. 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1、“纯粹主体”对于“纯粹客体”的观审就是美是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 亚里士多德2. 康德3. 叔本华4. 尼采1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1. 《诗学》2. 《大希庇阿斯篇》3. 《判断力批判》4. 《诗艺》13、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1. 柏拉图2. 哈奇生3. 黑格尔4. 康德14、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所述的风格特征是()1. 崇高2. 优美3. 喜剧4. 悲剧15、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 墨家2. 法家3. 道家4. 儒家1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45美学与人生 单项选择题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
1.社会干预功能2.心理平衡功能3.道德教育功能4. 娱乐消遣功能2、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 1.外在的自然界2. 人所改造的自然界3. 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4.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1.精神产品2. 物质产品3.自然物4. 人工制品4、“粗绢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 ) 1.形式符号层2. 物质实在层3.意象世界层4. 意境超验层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1.亚里土多德3.柏拉图4.尼采6、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了()。
1.审美的非功利性2.审美的具象性3.审美的非自觉性4.审美的个性7、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不是鲍姆嘉通,应该是()。
1.康德2.席勒3.鲍桑葵4.维柯8、()是德育主要依据。
1.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2.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3.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4.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9、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1.格式塔美学2.实验美学3.接受美学4.分析美学10、古代文论家()提出了“隐秀”说。
1.钟嵘3.陆机4.司空图11、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1.生活方式的变革2.思想观念的自由3.创造性的发挥4.社会关系的解放12、朱光潜认为“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
1.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2.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3.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4.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定义美,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七章章节测验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七章章节测验1、艺术的存在方式是(A)A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C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D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2、艺术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A)A意象的重建B艺术感受C审美理解D审美想象3、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4、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5、“粗娟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B)A形式符号层B物质实在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6、“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D)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自然物D人工制品7、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说明了美是(B)A愉快的B感性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8、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9、(A)是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A艺术的功能B艺术的起源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10、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A)A克罗齐B弗洛伊德C荣格D海德格尔11、古希腊最早提出模仿说的人是(B)A巴门尼德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柏拉图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D)A审美的人B个体的人C拥有自由意志的人D集体的人1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C)A形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14、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A)A陆机B柳宗元C孔子D韩愈15、“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B)A主体必定要达到的层次B主体感知的升华C意象的复制环节D 活动的起始环节16、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D)A模仿B理念C力比多D集体无意识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属于(D)A有我之境B物境C意境D无我之境18、以下提倡符号说的美学家是(A)A苏珊朗格B雷纳克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19、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突出“兴、观、群、怨”的是(D)A 道家美学B禅宗美学C法家美学D儒家美学20、认为艺术是创造家的“白日梦”的是(C)A亚里士多德B荣格C弗洛伊德D海德格尔(95分)。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欢迎您! %E5%BC%A0%E6%B6%A6%E5%8D%8E 同学 学号:W16105570353002单项选择题1、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 1. 美感的一般特点 2. 美感的感觉特征3. 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4. 美感的主体差异2、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 1. C. 精神分析学派 2. 伊壁鸠鲁派 3. 英国经验派4. 毕达哥拉斯学派3、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 1. 艺术技巧 2. 艺术想象 3.艺术敏感4. 艺术灵感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1. 斐多篇2. 大希庇阿斯篇3. 会饮篇4. 伊安篇5、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 1. 培养审美能力2. 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3. 规范社会文化4. 提高艺术鉴赏水平6、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 1. 悲壮 2. 滑稽 3. 优美 4. 崇高7、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 1.D. 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2. 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3. 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4. 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8、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1. 美在生活 2. 美在形式 3. 美在距离 4. 美在关系9、“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 1. .民族性 2. 地域性 3. 历史性4. 阶级性1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 1.1755年2. 1775年3.1757年 4.1750年11、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七章章节测验1、艺术的存在方式是(A)A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C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D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2、艺术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A)A意象的重建B艺术感受C审美理解D审美想象3、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4、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5、“粗娟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B)A形式符号层B物质实在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6、“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D)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自然物D人工制品7、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说明了美是(B)A愉快的B感性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8、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9、(A)是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A艺术的功能B艺术的起源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10、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A)A克罗齐B弗洛伊德C荣格D海德格尔11、古希腊最早提出模仿说的人是(B)A巴门尼德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柏拉图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D)A审美的人B个体的人C拥有自由意志的人D集体的人1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C)A形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14、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A)A陆机B柳宗元C孔子D韩愈15、“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B)A主体必定要达到的层次B主体感知的升华C意象的复制环节D活动的起始环节16、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D)A模仿B理念C力比多D集体无意识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属于(D)A有我之境B物境C意境D无我之境18、以下提倡符号说的美学家是(A)A苏珊朗格B雷纳克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19、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突出“兴、观、群、怨”的是(D)A道家美学B禅宗美学C法家美学D儒家美学20、认为艺术是创造家的“白日梦”的是(C)A亚里士多德B荣格C弗洛伊德D海德格尔(95分)。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六章章节测验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美感现象属于(C)A起兴B理解C移情D通感2、“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B)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3、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B)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4、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A)A康德B黑格尔C歌德D席勒5、俗话说“对牛弹琴”,表明了(A)影响美感的形成A审美能力B灵性C想象D感官6、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7、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B)A呼吸器官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思维器官8、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C)A核对法B内省法C思辨法D观察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B)A通感B理解C想象D情感10、认为美是人的“心理同构”的是(A)A格式塔心理学派B叔本华C尼采D立普斯11、“目之于色也,又同美焉”体现了美的(A)A社会性B时代性C非功利性D个性12、陆机《文赋》里强调“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强调了(C)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A言志B起兴C虚静D缘情13、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好无意义”,这说明美感的产生取决于(D)A审美态度B社会环境C审美需要D审美能力14、认为羊能挽回更多的东西,因而在人们心理唤起了一种美滋滋的感觉,产生的最初的美感,是(C)A羊生殖崇拜为美B羊大为美C羊作为等价交换物为美D羊人为美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属于(C)A对比想象B创造性想象C相似想象D接近想象16、“情人眼里出西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明了美具有(D)A时代性B地域性C民族性D主观性17、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C)A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B心外无物C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D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18、事物美的形象引起人们的社会历史道德的情感而感到的社会历史性的道德的美,属于美的(B)A哲学超验层B形式符号层C物质实在层D历史意蕴层19、“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C)A想象B表象C通感D直觉20、从联想的类型来看,“瑞雪兆丰年”属于(D)A相似想象B创造性想象C对比想象D接近想象(95分)。
A:《纯B:《判C:《实D:《反
A:美是B:美是C:美D:美
A:马克B:恩格C:列D:斯
A:哈奇B:夏夫C:休D:博
A:别林B:车尔C:马D:列
A:《诗B:《尚C:《庄D:《论
A:苏格
B:德谟C:柏D:亚
A:柏拉B:亚里C:鲍D:莱
A:毕达
B:德谟C:苏D:柏
A:亚里B:伊壁C:巴D:朗
A:君子B:天地
C:充D:美
A:康德B:黑格C:费D:叔
A:羊人B:羊综C:羊
D:羊
A:杜甫
B:李白
C:汤
D:屈
A:阳刚之美
B:雄浑
C:大
D:阴柔之美
A:费希特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黑格尔
D:狄德罗
A:夏夫
B:柏克
C:培
D:洛
A:黑格
B:康德
C:柏D:贝
A:B:C:D:
A:诗言B:文载C:诗
D:诗
A:荀子B:孔子C:庄D:孟
A:朗吉B:毕达C:苏D:泰
A:巫术B:符号C:表D:表
A:《美B:《汉C:《判D:《拉
A:美本B:秩C:数D:和
A:庄子B:孟子C:荀D:孔
A:康德B:贺拉C:布D:雪
A:弗洛B:阿德C:达D:亚
A:伊安
B:斐多C:大D:会
A:物质B:意象C:形D:意
A:通感B:理解C:想
D:情
A:朱光B:李泽C:蔡D:宗
A:雨果B:马拉C:庞D:梅
A:社会B:心理C:道D:娱
A:康德B:王国C:蔡D:柏
A:精神B:认识C:信D:物
A:王国B:吕荧C:严D:蔡
A:钟嵘B:陆机C:司D:刘
A:自然B:心理C:知D:社
A:虚拟B:客观C:精D:物
A:意象B:意境C:表D:内
A:自律
B:他律C:形D:开
A:“审B:“通C:“我D:“因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
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
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
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答:①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
②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
③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
④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5、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答:崇高的内涵是: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
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
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