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

一、留园建筑设计立意与选址

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仲淹的后代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所以民间俗称为“园”。咸丰年间,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到了同治年间,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赏赐的钓鱼岛等三个海峡中的小岛用以种植草药。盛氏从此发迹,于是购得此园,并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袭“园”其音易其字,将园名改成了留园。尔后,经过盛康之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了吴中著名的私家园林。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容。

【六扇花窗处】

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绿荫轩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近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

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平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近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可亭】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平添了一份动感。堪称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小蓬莱】

通过平栏曲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曲西楼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

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白“庐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五峰仙馆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

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

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近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近观。阁前有青石花

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二、留园的布局

留园被列入了四大名园的榜单,又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气如此之大的留园,竟在一堵不起眼的粉墙下开着一个小小的院门。

进门是一条狭窄而幽暗的过廊。走进这条过廊,整个人瞬间被一种古旧、神秘的气息所包围。有点紧,有点好奇,有点惶恐,同时也有一点压抑。长廊依旧在曲曲折折地向前延伸着,廊道里的光线却开始变得越来越明亮,原来这光亮有的是来自走廊间恰到好处的一方天井,有的是来自廊墙上数扇图案各异的花窗。借着这光亮,我仔细欣赏着镶嵌在廊墙上的书法刻石。这些刻石一方接着一方,真草隶篆应有尽有,名家荟萃蔚为大观。

明瑟楼连着涵碧山房,前者恰似船头,后者宛若船尾,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留园清池旁一条生动的画舫。而这一泓清池便是偌大一个留园的中心了。池东轩馆相连,池西山林郁郁,池北长廊蜿蜒,蜿蜒的长廊背后是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

池水的西面是一座由掘池而出的泥土和嶙峋万状的湖石堆垒而成的丘岗。丘岗之上,古木繁荫,轩亭高峙。从这峰林参差的西部山岗到轩馆栉比的东部景区,

要经过一段曲尽其妙、颇富变化的长廊。这些长廊有的爬山而上,有的依坡而下,有的因墙为壁,有的自成一体,高下错落,明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可憩,既是园中的一景,又是景点之间相衔相连的一条固定的旅游路线。据统计,园象这样的长廊约有700多米,无论就其长度来说,还是就其变化而言,都堪是留园的一绝。

在留园东部众多的建筑中,有两处尤为引人注目:一处是“五峰仙馆”,一处是“林泉耆硕之馆”。五峰仙馆因庭前叠有酷似庐山五老峰的湖石假山而得名,又因厅梁柱均为楠木而被称为楠木厅。楠木厅高大开敞,轩丽明亮,装修精美,设考究,在富贵雍容之中透露出浓浓的书香之气。林泉耆硕之馆与五峰仙馆形制大体相当。林泉,是山水自然的别名;耆硕,是年高望重之人的尊称,二者结合在一起就表明这里是一处隐士高人聚会游憩的所在。林泉耆硕之馆的北廊正对着留园三宝之一的太湖名石冠云峰。从西部到东部,从山石花木到亭台楼阁,一路徜徉在惊艳中。

三、留园的比例与尺度

留园是另一个规模较私家园林地典型,主要园区可分为中部和东部两部分。园共有4

栋楼阁建筑,全都布局在园区地边界上,多采用长方形平面或其组合,成线性布局。中部园区南边地楼阁由明瑟楼和涵碧山房组合而成,中部与东部园区地分界有曲溪楼和西楼组合地楼阁建筑,中部园区地北边上则是平面近似方形地远翠阁,中部园区西墙上略为居中地位置仅设一单层建筑——闻木樨香轩,东部园区北墙上有冠云楼,平面窄长。留园中部园区东南掘池西北岸堆山叠石,池东岸是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等,南岸是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等,形成建筑与山石相对环抱水池地构园格局,池中有一岛曰小蓬莱,是中部园景中心,小蓬莱地定位与上述中部园区4栋(组)楼阁建筑密切相关,中部园区南边地主要建

筑明瑟楼、涵碧山房组合平面地重心与北边远翠阁平面地重心连线,东边地主要建筑西楼、曲溪楼组合平面地重心与西边闻木樨香轩平面地重心连线,两条连线交点即是小蓬莱地中心。

通过以上地园林建筑析表明,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地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地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60o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地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o水平视角落地视野围,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地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地景观。

四、留园的形式与风格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室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

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留园设计风格

苏州留园设计风格 经典的中国春天,还在苏州园林的墙边,是花窗里探 出的那一缕绿色。 在苏州的园林中,很多人都去过留园和艺圃。踏 入一扇黑漆大门,就是留园,正中屏门上镶嵌的缀玉留园 全景图、花岗岩的“世界遗产”标识,都是后人的造作,它 以前的主人盛宣怀断断不会如此布置。 顺着一段晦暗而曲折的长廊步行,先看到一扇长 方形空窗,中间是一丛绿叶。穿过门洞,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花窗,若隐若现,透出园内的青竹、太湖石、樱花、柳条、海棠、楼阁和人声来,恰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留园的好,在峰轩北墙的三扇窗外,一堵粉墙,数竿青竹,几点湖石,投在墙上淡蓝色的影子,组成一幅写意画。从曲溪楼看出去,窗户框出的景色满是浓浓的绿色,映得可亭、池水、经幢都没有清幽的感觉了。北方的春还没展开,南方的绿已经有点过度了。 文人的心之七窍 贝聿铭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在留园中,无法不去注意窗。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葫芦形、半月形,雕花、素白、描金、彩色,既让人印象深刻,又繁复得失去了重点。等到看惯了清淡的瓦窗粉窗,在狮子林燕誉堂乍见彩色玻璃窗,更觉新鲜,那粉红、嫩绿、天蓝、橙黄的玻璃在晚清时进入这古老的庭院,足见前人一样喜欢摩登。 狮子林的最后主人贝仁元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儿子贝聿铭日后会成为建筑设计师。 喜欢使用玻璃,对新材料敏感,正是贝的 长处之一。 贝聿铭说过,“在西方,窗户就 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 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

它外头。”当年他在北京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把白墙灰砖引入以红墙黄瓦闻名的北京,他的设计中习见的月亮门,光影交错下那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分明来自他对苏州园林的记忆。 窗最早的功能也是透光,可是一旦人文发展起来,雕琢就无法避免。苏州的窗的式样之多,号称世界之最,光窗框有矩形、菱形、多边形、圆形、月芽形、宝瓶形、桃形……中间的窗芯更是成百上千,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套方、冰裂、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就算在外围墙上也做作成假漏窗模样,仅仅装饰而已。 窗简直可以说是苏州文人的心之七窍,要包孕映衬、虚实,曲直、开合、动静、隐显,要取舍朝晖斜阳、日光月影、雾雪霜露、芭蕉夜雨。为了开窍,费心费力费钱,据说沧浪亭全园有108种花窗样式,在游廊中间还要隔以粉墙,成蜿蜒曲折的复廊,中间分隔墙上嵌设漏窗,一字排开,连绵不断,这样对视成景,在园中可以透过漏窗看悠悠碧水,看对岸的杨柳依依;在园外则可透过漏窗望见枝头春意闹,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 暧昧的视觉距离 窗和门不同,门能够进出,无论 是大门、偏门、前门、后门,总是要千人 踩万人过的。 苏州园林不是“开轩面场圃,把 酒话桑麻”,也不是“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而是在张生和莺莺私订终身的地点,是“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是“支窗独树春光锁,环砌微波晚涨生”,虚虚实实,似断非断,影影绰绰,男女、世情、风景,如此才有遐想。 窗可借景,也可漏景、框景,本身也是景。平直的墙面有了它如同有了眉眼,顾盼有致。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形成多姿多彩的落影,为粉墙打上古典的涂鸦艺术,添几分活泼的生气。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透过漏窗,竹树摇曳、楼阁隐现,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更有旭日夕晖,春华秋实都可应时而借,“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窗和门不同,门能够进出,无论是大门、偏门,前门、后门,总是要千人踩万人过的。而窗户只允许眼睛的穿越、光线的投射、风景的呈现。

留园分析

留园分析 ——2011级园林四班朱雯雯 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 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

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 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 留园东北中西分区 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 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对比留园和拙政园

对比留园和拙政园 留园和拙政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二者都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也 具有独特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无论是园林设计、建筑风格、景观布局还是文化内涵,留园 和拙政园都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将对比留园和拙政园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园林风格 留园是江南私家花园的代表,以主次分明的点景为特色,设计精妙。此外,留园有很 多仿造自然景观的构筑物,如瀑布、石峰等,增强了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拙政园则是 典型的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奇、秀、俊、丽"为设计风格,凭借各种精致、神奇的景 观和舞台剧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瑰丽的景观效果。 二、建筑形式 留园中的建筑大多为仿古建筑,可以看到南宋的风格元素,其建筑独具特色,布局合理,具有南方建筑特有的柔美曲线,表现出江南园林的精致和雅致。而拙政园中的建筑多 为清代官署式建筑,建筑更加规整,色彩也更加鲜艳,反应出清代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 三、文化内涵 留园和拙政园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留园是南宋文化的代表,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留园中除了有丰富的园林构筑物,还有戏曲舞台,茶楼以及文化长廊等,表现出江南文化 的内涵。而拙政园是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园林,凭借各种建筑、山水、园林、雕塑等,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景观布局 留园和拙政园的景观布局都是精妙绝伦。留园特注重水的运用,更多的是古意比较浓,让人感觉融合了东南沿海的海洋与江南的内陆园林;拙政园则善于利用景观间的空间,构 造出美妙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燕墩与沧浪亭一带的景观演绎,表现出皇家园林所独具的 气派和震撼力。 五、艺术价值 留园和拙政园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留园的点景方式、水面的利用等设计风格,展 示了江南园林的特色;拙政园则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遗产,展现了"秀丽清雅、宜人宜胜"的园林空间效果,丰富了整个园林艺术的内涵。 综上所述,留园和拙政园虽然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但是在园林风格、建筑形式、文化内涵、景观布局和艺术价值等方面,二者存在一定差异。这不仅体现在南北不同的文 化背景上,也展示出中国园林艺术的多元化和发展变化的历程。

幼儿园建筑设计调研报告416宿舍

幼儿园调研报告 姓名:416宿舍 王磊吴闯魏克兵仝贺全海龙沈传清 日期:2011.3.6 地点:信息工程幼儿园、金贝贝幼儿园 简介:1.信息工程幼儿园位于信息学院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此幼儿园占地约5000平米,建筑面积近1700平米,共六个教学班。2金贝贝幼儿园位于某小区内部,基地环境好。园区内配备各种适宜儿童的活动器具,是一所精致高雅、童趣盎然的幼儿成长的乐园。调研内容:建筑的基本要求、幼儿园建筑组成部分、园内环境分析、功能结构分析、建筑造型及个人意见。 心得体会:幼儿园,区别于我们做过的别墅设计,茶室设计和小区活动中心设计的最主要一点在于设计的服务对象。因为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如何把我设计的标准和尺度使这些婴幼儿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感受到家庭版的温馨和舒适就成为了此次设计的重点。 我们作为20多岁的青年,对幼儿是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因此,此次设计要求我们在掌握设计规范,学习儿童心理,了解儿童需求的基础之上,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 幼儿园虽然也属于教育性质的建筑,但与中小学校设计甚至大学城的规划设计都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其主要原因还是服务对象年龄的限制。

首先,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为方便接送,缩短幼儿在来回路程中的时间,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500米,因此幼儿园的规模远小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性建筑。 其次,幼儿园的形式有别于其他的教学楼性质的建筑。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极速发育的阶段,教育和环境起到了极大地影响,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空间的营造颜色的选择,安全的防护都必须做到合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最后,幼儿园必须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通常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会占到建筑用地的50%甚至更多,而活动空间的布置也必须选取适合幼儿的娱乐设施。 幼儿不同于我们但又与我们拥有共同的特点,他们也有一些我们不具有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建筑必须以幼儿为中心,以其它功能性服务为辅的,其总体功能都是为了使儿童拥有一个舒适、安静、安全的自我空间,让儿童从中找到乐趣、知识,使他们在无意识中认识世界,使其在幼儿园时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次调研让我了解了幼儿园的布局,一些设施功能及用途,让我对幼儿园有了新的看法。 报告内容: 1.建筑基本要求 幼儿园的使用对象是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因而在使用功能、空间构成、建筑组合、造型及细部处理等方面需满足自身的特征及要求,应结合儿童教养和保教工作的需要,精心设计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场所。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 一、留园建筑设计立意与选址 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仲淹的后代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所以民间俗称为“园”。咸丰年间,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到了同治年间,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赏赐的钓鱼岛等三个海峡中的小岛用以种植草药。盛氏从此发迹,于是购得此园,并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袭“园”其音易其字,将园名改成了留园。尔后,经过盛康之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了吴中著名的私家园林。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容。 【六扇花窗处】 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绿荫轩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近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

留园平面分析

苏州留园是另一个规模较大的私家园林的典型,主要园区可分为中部和东部两部分。园内共有4栋楼阁建筑,全都布局在园区的边界上,多采用长方形平面或其组合,成线性布局。中部园区南边的楼阁由明瑟楼(M)和涵碧山房(H)组合而成,中部与东部园区的分界有曲溪楼(C)和西楼(S)组合的楼阁建筑,中部园区的北边上则是平面近似方形的远翠阁(Y),中部园区西墙上略为居中的位置仅设一单层建筑——闻木樨香轩,东部园区北墙上有冠云楼,平面窄长。留园中部园区东南掘池西北岸堆山叠石,池东岸是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等,南岸是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等,形成建筑与山石相对环抱水池的构园格局,池中有一岛曰小蓬莱,是中部园景中心,小蓬莱的定位与上述中部园区4栋(组)楼阁建筑密切相关,中部园区南边的主要建筑明瑟楼、涵碧山房组合平面的重心与北边远翠阁平面的重心连线,东边的主要建筑西楼、曲溪楼组合平面的重心与西边闻木樨香轩平面的重心连线,两条连线交点即是小蓬莱的中心(图6)。 图6 留园视觉控制分析之一——小蓬莱定位 留园内的楼阁建筑由于是靠边界布置,因此,在这些楼阁上观景就带有方向性而并非是全方位观景,明瑟楼主要朝东北开放,在此方向的60o水平视角(∠M1MM1′=60o)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

山房主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H1HH1′=60o)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图7)。 图7 留园视觉控制分析之二——明瑟楼、涵碧山房观景分析 西楼、曲溪楼主要向中部园区西南、西北开放,自西楼以60o水平视角(∠S1SS1′=60 o)望西南方,避开曲溪楼的遮挡,恰恰相反好能近观濠濮涧、小蓬莱,远望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以60o水平视角(∠S2SS2′=60o)望西北,恰好收进小蓬莱及西北岸山景,曲溪楼的西南、西北方向观景视觉控制特点与西楼的相同。自西楼60o水平视角东看(∠S3 SS3′=60o),视角以还我读书轩与鹤所为界,收进东部园区主要景观(图8)。

留园给现代人的设计理念

留园给现代人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 留园给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留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留园的设计理念不仅在于其美丽的景观,更在于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留园的设计理念强调“虚实结合、虚静相生”。这种理念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即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平衡和谐。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衡和谐,过分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留园的设计理念提醒着现代人,要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其次,留园的设计理念注重“山水相连、建筑相融”。这种理念强调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往往感受不到自然的气息,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也显得越来越少。留园的设计理念提醒着现代人,要在城市中寻找自然的美好,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合,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最后,留园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心为主”。这种理念强调了人的主 体地位和内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功利所迷惑,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情感的交流。留园的设计理念提醒着现代人,要重视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留园给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不仅是一种美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念的体现。它提醒着现代人,要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要在城市中寻找自然的美好,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合;要重视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留园的设计理念给现代人以启示,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衡和谐,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留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之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留园在中国古 典园林建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和经典之一。而留园建 筑设计的魅力在于其几何比例美、行进路线的从容与安排等。 留园的建筑设计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其整体设计呈现出一种朴素、淳朴、细致的美感。留园建筑设计充分利用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手法和理念,将古代风格融入 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为人们展现出一个别具魅力的古典园林。 留园建筑设计的主题是“山水胜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不断吸取各种建筑风格, 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风格。留园建筑设计采用了复合式的建筑模式,即由多个建筑单元组 成的整体,使得园林景观和单体建筑之间相互衔接,为人们带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感受。 留园注重细节的设计,其花园、建筑、摆设的设计都细腻而巧妙。留园的建筑设计充 分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比如庭院式建筑、独立式建筑、善于利用水池、假山、拱桥、廊亭和柱廊等。这些特点在留园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为留园的建筑设计增添 了无穷的魅力。 留园的建筑设计对于行进路线的规划也十分注重。在留园中,人们可以发现各种大小 不等的景点和建筑单元,这些景点和建筑单元通过严谨的行进路线相互连接,使得人们在 游览的过程中不感到单调乏味。留园的行进路线从始至终都是连续的,使得游客在全面感 受留园美景的同时,更能够领略到这里的建筑文化和思想精髓。 留园的建筑设计凭借着几何比例的美感和行进路线的从容与安排等特点,成为了中国 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着后来园林建筑的发展。留园建筑设计向后世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激励了当代设计师们创新、发展中国 古典园林建筑。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园门后,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前面有景。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 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却看不清楚,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处处恪守着我国传统园林

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1. 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过程,涉及到建筑结构、功能需求、材料选择等 多个方面。本报告旨在分析建筑设计的过程,并提供一种逐步思考的方法,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 2. 确定设计目标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这包括了建筑的功能需求、使 用者的需求、环境要求等。通过与客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设计师可以确保设计目标明确。 3. 收集信息 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这包括了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情况、气候条件等。通过充分了解建筑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设计。 4. 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设计师可以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这包括了建筑的整 体布局、空间规划等。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环境因素等。 5. 进行详细设计 在制定了初步设计方案之后,设计师需要进行详细设计。这包括了建筑的结构 设计、材料选择、设备布置等。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强度、耐久性、使用效果等。 6. 完善施工图纸 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后,设计师需要完善施工图纸。这包括了建筑各个部分的详 细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说明书。设计师需要确保施工图纸准确无误,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7. 施工监督与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进行施工监督与管理。设计师需要检查施工 质量,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沟通。

8. 完成建筑交付 在建筑竣工后,设计师需要进行最终的验收和交付工作。设计师需要确保建筑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9. 结论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逐步思考的方法,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并确保最终的建筑符合客户需求和环境要求。建筑设计的成功需要设计师具备全面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同时还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 以上是建筑设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希望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建筑设计,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1] •[引用文献2]

留园造园手法

留园造园手法 留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留园的建造始于明代,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典园林。留园的建造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本文将从留园的建造手法、景观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园建造手法 留园建造手法以“四大特点”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致宜人”。 1.小巧玲珑 留园的建筑物和景观都非常小巧玲珑,没有太多的繁琐和复杂的细节,但却非常精致。这种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感。 2.错落有致 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都非常错落有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对称。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曲径通幽 留园的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4.景致宜人

留园的景致非常宜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精致的建筑物和艺术品。这种景致宜人的设计手法,使得留园成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二、留园景观设计 留园的景观设计,以“四大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即“水、石、植物、建筑”。 1.水 留园中的水系非常完备,包括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道和喷泉等。这种水系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和气温,使得园林更加宜人。 2.石 留园中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还可以用来制造山水景观。这种石头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3.植物 留园中的植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等。这种植物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4.建筑 留园中的建筑物非常精致,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这种建筑物的使用,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使得游览更加舒适。 三、留园文化

幼儿园设计基地分析报告

幼儿园设计基地分析报告 # 幼儿园设计基地分析报告 ## 摘要 本报告对幼儿园设计基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通过对基地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基地位置优越,地理环境宜人;规划布局合理,能满足幼儿园日常教育需求;建筑设计符合教育要求,儿童安全得到保障;教育资源丰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1. 介绍 幼儿园设计基地是一个为幼儿园搭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它将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教育资源相结合,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告将对幼儿园设计基地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期为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 2. 地理环境分析 幼儿园设计基地位于城市的南郊,周围环境美丽宜人。基地附近有一片绿地和公

园,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有多个大型商业中心和医疗机构,方便幼儿园获取日常生活和教育资源。 ## 3. 规划布局分析 幼儿园设计基地规划布局合理,从总体上满足了幼儿园的日常教育需求。 基地占地面积广阔,布局包括室内和室外区域。室内区域包括教室、多功能厅、图书角、美术室和音乐室等;室外区域包括操场、游乐区和花园等。 规划布局考虑到了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需求,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功能区域,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 4. 建筑设计分析 幼儿园设计基地的建筑设计符合教育要求,注重孩子的安全和舒适感。 建筑外观色彩明亮,采用环保材料,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室内教室宽敞明亮,设有大窗户和空调系统,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室内设置了适合幼儿学习和休息的家具和设备。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城市规划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名:** 学号: ***********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 2011年11月

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 ——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 正文: (1)前言 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 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 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 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

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 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三 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 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 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 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 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 游区。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 展的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 休闲区,环太湖休闲度假区,水箱 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以留园为例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为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观点审视,必然会有新的结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独创与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和一味照搬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同时缺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批判性吸收和继承,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根脉。人无足不走,树无根不活,因此,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眼光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方法。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区分两者的优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找回中国景观中国景观设计繁荣兴旺之根,使每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景观设计比较研究文化传承 引言:留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指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留园是在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所以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留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

的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因此,本文将留园作为论述对象。 1,留园的概况 留园位于江苏闾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上。占地五十余亩,有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部分组成。中部和东部为全园之精华。中部掘池东南,堆山西北,以水为主,环以置石,布置亭、台、楼、阁,四周环以回廊;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轩层参列,间以叠石小品;西部构筑简朴;北部遍植桃杏,布置花圃。刘原本是一处私家宅园,是由李渔主持修建,建筑密度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一伙的空间的开合变化和层次,尤其在局部小空间和园中园的处理上,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2,留园的空间处理。 留园是一处私家宅园,“泉石之胜留以待君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攀玩也,亭台之幽留以待君游息也。其所留着多矣,岂止如唐

苏州留园考察报告doc

苏州留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园林调查报告 园林建筑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育对自然风光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增强对园林的了解,对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长,活着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XX年)已有500连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并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利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一路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组成风光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光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光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那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

的艺术处置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讲,就显得分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类似,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转变。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衡宇之间常常利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线路。各类建筑除知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过失落,虚实相间,富有转变。 (一)院落 院落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种建筑组合形式。由于本地园林面积不大,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许多幽静的环境,因此以院落来划分空间与景区,成为常常利用的手法。 按组合形式的不同,院落大致可分三种类型,即: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 (1)庭院多位于厅堂前后,以墙垣,衡宇组成规则的或不规则 的平面。如拙政园玉兰堂、狮子林燕誉堂,留园五峰仙馆的前院等。 (2)小院多布置在衡宇左右或走廊一侧,面积较小,构图形式灵活多样。它的作用可使个体建筑或持续的衡宇走廊取得通风、采光和美化,也可减少走廊的单调,同时并可作为次要部位的对景或衬托。如留园的古木交柯、华步小筑,网

苏州留园调研报告

苏州及上海园林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景观、规划与建筑综合实习是将官学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参加园林景观及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可以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了解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关系,以及景观规划形式、内容与功能的多样性;了解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与差异;从比较中发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与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在景观环境上的特征与差异。借鉴、吸收成功作品中的经验,并且培养起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较大程度的充实和提高。 这学期的实习我们来到了苏州、上海和杭州。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苏州的园林,这次实习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苏州,我们主要的活动地也在苏州,所以对与苏州我们有着深刻的印象。实习内容: 我们的第一站就来到苏州的金鸡湖。金鸡湖苏州工业园区的美丽风景是环绕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三湖展开的。秀美的金鸡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一幅现代水天堂的美丽蓝图已蔚然成型。漫步金鸡湖,蓝天依着碧水,绿地映连荫、高楼倩影波动在水面。它是梦想的温馨家园,更是现代桃花源般的休闲乐土。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年纪的人在这里流连忘返,让我们感觉世界就走在园区的湖滨大道上。如果说传统苏州的元素是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现代苏州工业园区的元素就是湖水、雕塑、广场。 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观前街附近,苏州有很多有名的食品,观前街的很多老字号食品店,比如卤汁豆干、粽子糖、麻饼等等。 苏州园林最著名的有拙政园和留园。首先我们来到了留园,初入园时低矮幽暗的回廊给人一种稍稍压抑的感觉,顺着这一回一转的回廊,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的不赞叹造园主人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苏州之行—留园 五月三日上午十点左右我们班级全体抵达苏州留园。初入园时低矮幽暗的回廊给人一种稍稍压抑的感觉,顺着这一回一转的回廊,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感叹原主人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 整个园子也是以这块开阔的水面为中心。池的北面有错落堆叠的假山,年代久远的古树默默的陪伴在耸立在假山上的亭子,向我们诉说着这园子的每一个故事,池的西面有一轩,坐落在高处,站在上面能俯视全园,并有有才子佳人在选中唱着悠扬婉约的昆曲。走在这曲径通幽的回廊安静的气氛,我想多少年前这廊中是不是也有官家小姐摇曳的身姿。园中东部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冠云峰,它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有度,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拙政园是我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它占地51950平方米,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