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

教材与学情简析:

力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力的概念抽象,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它,进而概括、归纳出力的概念。

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较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应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然后,从力的三要素入手,使学生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

练习并使学生能在各种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通过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特点,明确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课程资源:

小铁球、磁铁、铁钉、磁针、弹簧、小车和橡皮泥。

足球运动的图片(短传与开大脚、头球摆度、守门员扑住飞向球门的球、回传等)

设计思路:

以实例为基础,通过实验体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要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并让学生练习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靠的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识:

1.提供素材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弄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素材:马拉车②推土机推土③人提水④杯子压桌子

⑵问题:①上述素材中是否在力的作用?②上述各事例中谁对谁施加了力?换言之谁是施力者,谁是受力者?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多了行不行?少了行不行?”试举例说明。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回答:是否只要有两个物体就有力?⑤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探究

你能给力下怎样的定义?

2.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归纳得出: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也可多于1个)③物体之间必须发生“推、拉、担、压…”等作用,才会有力的作用。

4.提供素材:①从高处跌落在水泥地面上的茶杯给地施加了力,为什么茶杯却碎了?②人用力提水,人对桶施加了力,为什么过段时间会觉得胳膊酸痛?③鸡蛋碰石头,鸡蛋对石头施加了力,为什么鸡蛋却碎了?

5.学生分析探究上述现象。

6.交流、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初步认识。

7.提出问题:“磁铁吸引铁钉,那么铁钉是否吸磁铁呢?”让学生猜想后演示铁钉吸引磁针,让学生观察并体会两者的关系是“同时”,还是“先后”的。

8.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同时它也受到后者施加的力;反之,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同时,它也对另一个物体(后者)施加了力。

9.指导如何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

10.学生练习:①鸡蛋碰石头,鸡蛋对石头施加了力,为什么鸡蛋却碎了?②划船为什么桨用力向后划水船就前进了?③游泳时,为什么双臂用力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了?

11.提出问题:既然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呢?

12.学生试举例探究。

13.演示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展示图片)。

14.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也可以细分为:①由静止变为运动②由运动变为静止③运动快慢的改变。”

15.学生质疑。

三.小结并强调指出要说施力或受力物体必须明确是哪个力的。

四.反馈练习:教材第6页2、3、4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物体作用物体

推土机推土

马拉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人提水

杯子压桌子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同时,它也受到后者施加的力;

反之,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同时,它也对另一个物体(后者)施加了力。

形状

运由静止变为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

态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快慢的改变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难点: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哪些地方你用到力?你能举几个用过力的例子吗?效果都如何?

学生答:如:手拿笔;手提水桶;手拉桌子;手推小车等

从而引出课题:板:力及其作用效果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1、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演示:1)用磁铁靠近小铁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答:磁铁吸住铁球。

2)小铁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观察小铁球运动的变化。

学生答: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答;伸长或缩短

4)在电视中我们看足球比赛时,看到各分工的运动员对足球的运动状态是怎样改变的?

(让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1)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运动方向的改变及速度大小的改变。2)力还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演示:1)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拉弹簧观察如何变化?

学生答:用力大深的长;用力小深的短。

2)用扳手上螺丝,手作用在柄的末端和中间哪种用力小?

学生答:作用在柄的末端。

3)结合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又名叫力的三要素。

3、力的单位是什么呢?学生看课本回答:牛顿(牛)N

4、物体受到了力,那么怎样在书本上表示出来呢?引出力的示意图

学生看课本回答: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例1:我用20N的力拉桌子,方向向右,用力的示意图示出来。

5、通过以上实验及同学所举的例子,那么什么是力呢?

学生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强调: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力。即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6、同学们前面我们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演示实验是将磁铁靠近小铁球时,我们观察到了小铁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下面同学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小铁球,小铁球是否能吸引磁铁呢?

[同学们猜想]磁铁有磁性,因此它能吸引小铁球,而小铁球没有磁性,因此小铁球不能吸引磁铁。

[探究过程]选用器材:两个玩具小车、一个小磁铁和一个铁钉,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甲图乙图

1)先按住甲时,观察到乙靠近甲。

2)再按住乙时,观察到甲靠近乙。

3)最后,既不按住甲也不按住乙时,观察到甲乙相互靠近。

[探究点拨]实验中小车应尽量放在光滑的桌面上。

[发现规律]磁铁能吸引小铁钉,同时小铁钉也能吸引磁铁。

(三)巩固练习:

1、你用手提水桶,说明————与————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水桶为研究对象,————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2、你用脚踢球,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请列举力的作用效果的事例:

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

2)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

3)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快慢发生改变——————————。

4)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5)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四)梳理反思:

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困惑。

在小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作业:

A组的同学做:课本1、2、3、4、5。

B组的同学做:课本1、2、3、4。

C组的同学做:课本1、2、3。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020春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力及作用效果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4.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重难点 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引入并认识力的概念,并能根据力的概念辨析相关题目。 三、学习用具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铅笔、尺子、橡皮泥、弹簧、磁铁、铁球、气球等。 四、预习检测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5.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旁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五、自学指导及典型例题 (一)力的概念和单位 【活动一】:什么是力? 请同学们边观看微课一,边思考: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什么力的作用?并通过归类总结出力的概念。 1.人对车施加了推力。 2.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

3.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提力。 4.压路机对路面施加了压力。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二】:认识力的概念 请同学们根据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事例,边看微课一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有关吗? 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引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两物体无相互作用时)。 【活动三】:了解力的符号和单位 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及观看微课一将以下内容填全,并完成例题1。 1.力的符号是 F 。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 1 N。 【例题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一个物体就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四】: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同学们边观看微课二中的两个小实验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总结出什么结论?【现象】:两块磁铁靠近时相互排斥;人推墙时,墙也给人一个力,使人向后运动。【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巩固辅导第三十七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巩固辅导第三十 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人用100N的力沿着水平方向推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推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0N D、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100N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 力 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动能最大,速度最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成熟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说明地球和苹果间的作用力不是相互的 B、由于有风,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斜向下匀速降落时受力不平衡 C、沿草皮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它不受力作用 D、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足球离脚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公开课_3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理解,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力的作用效果的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总结概括水平还不够;没有建立力和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认知关系。 【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准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单位。 【教学难点】 1、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相关现象。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资源】磁铁,磁力棒,钢球,弹簧,气球,钢尺,橡皮泥,海绵,多媒体软件,智能手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观察体验;利用智能手机和教学软件,既能够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也能够将学生的实验实行实时记录,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两位同学分别拉动拉力器,同学们判断谁的力气大,并说明理由。 2、再请其中力气较大的同学抱起另一位同学,请同学们说出谁施加了力?谁受到了力? 3、再请其中力气较大的同学抱起自己。思考抱不起来的原因。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力及其作用效果 活动一: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活动并完成表格:用手捏橡皮泥或海绵,挤压气球,拉伸弹簧,用手压钢板尺,朝不同方向推或拉笔袋,磁铁吸引静止的小铁球,在滚动的小铁球旁边放置磁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 6.1力的作用效果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试题

6.1 力的作用效果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答案】B。 【解析】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故选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两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判定各个说法是否正确,进而判定选项。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分前后,故C错误。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用相互接触,故D正确。故选C。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答案】D。 【解析】A、由力的概念可知,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A错。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和磁体间的磁力,故B错。 C、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C 错。 D、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故D正确。故选 D。 4.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C。 【解析】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需要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分析。 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选C。 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答案】A。 【解析】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

2020-2021八年级下册物理鲁科版(五四制)随堂小测 6.1力及其作用效果(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鲁科版(五四制)随堂小测 6.1力及其作用效果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2.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B.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C.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3.以下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用力揉面团,面团的形状发生变化 B.用力拉弓,弓变弯曲 C.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D.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4.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二、多选题 5.下列事实中,属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 A.拉长的弹簧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进站的火车 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行 三、填空题 6.顶拐是北方人民群众喜欢的娱乐活动。比赛通常在两人之间进行,赛前先在地面上画一圆圈,然后两人进入圈内,每个人各提起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使抬起的那条腿的膝盖压、拾或顶对方,先被顶出圈者为负。如图6-1-2所示,有时候顶拐的两人抬起的腿的膝盖撞在一起,两人都会向后退出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7.跳水比赛是大家最喜爱观看的项目之一,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由于力的作用是 _______的,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运动员使跳板发生了 _______,跳板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 8.足球比赛时,球与球网接触的情景,其中,足球运动速度变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__;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 9.请你将“力”的概念图(图6-1-8)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C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不能有力的作用,故A不正确; B.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B不正确; C.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D不正确。故选C。

2021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单元分析》教案 鲁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单元分析》教案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常见的事例或课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 (2)会测量力的大小。 (3)初步认识重力是如何产生的;了解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4)初步认识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5)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样利用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 (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的惯性 (7)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的实验过程,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研究物理现象; (4)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探究环节,同时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5)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过程中,渗透以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将自己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增强学生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物理学原理,有将力学知识、杠杆原理等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 1、力的概念、三种常见的力的特点、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的重点是: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力平衡的条件。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 1、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力的本质不理解 2、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 教材与学情简析: 力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力的概念抽象,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它,进而概括、归纳出力的概念。 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较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应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然后,从力的三要素入手,使学生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 练习并使学生能在各种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通过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特点,明确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课程资源: 小铁球、磁铁、铁钉、磁针、弹簧、小车和橡皮泥。 足球运动的图片(短传与开大脚、头球摆度、守门员扑住飞向球门的球、回传等) 设计思路: 以实例为基础,通过实验体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要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并让学生练习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靠的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识: 1.提供素材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弄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素材:马拉车②推土机推土③人提水④杯子压桌子 ⑵问题:①上述素材中是否在力的作用?②上述各事例中谁对谁施加了力?换言之谁是施力者,谁是受力者?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多了行不行?少了行不行?”试举例说明。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回答:是否只要有两个物体就有力?⑤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探究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 学案

6.1 力及其作用效果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生成】 1.叫做力。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 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 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 符号是。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体验1N的力的大小。)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 【新知探究】 探究一 一、力是什么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 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 说。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力及其作用效果课时检测

6.1 力及其作用效果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在①划船;②举重;③游泳;④篮球这些体育项目中,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 A.①和②B.②和③C.只有①和③D.①、③和④2.绳子系住水桶,手拉绳子另一端从井口向上提水,那么人的手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人B.水桶C.绳子D.地球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2)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3)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2)(4)B.(3)(4)C.(2)(3)D.(1)(2) 4.下列哪个因素不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A.力的大小B.力的单位C.力的方向D.力的作用点5.比较图所示两个力的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 A.F1>F2B.F1<F2 C.F1=F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磁铁吸引大头针时,大头针对磁铁() A.不发生力的作用,因为是磁铁吸引大头针,而不是大头针吸引磁铁 B.不发生力的作用,因为大头针不是磁铁,不能吸引别的物体 C.不发生力的作用,因为大头针质量很小 D.发生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7.大人甲和小孩乙两个人滑冰,甲对准乙推了一下,其结果是()A.甲给乙一个推力,乙不给甲推力

B.甲给乙一个推力,同时乙也给甲一个推力,但是甲给乙的推力更大 C.甲给乙的推力和乙给甲的推力大小相等 D.甲给乙一个推力,同时乙也给甲一个推力,但是乙给甲的推力更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是正方辩手之一,请你替小明提出两个有关力的正确观点:、。 9.如图,当电风扇工作时,就会向前吹出风,即就会使空气会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 同时小车将向运动,原因是。 10.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员推铅球,铅球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11.小亮参加学校跳远比赛,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三是利用了。12.对一些自不量力的人我们经常会说“别拿鸡蛋碰石头”,这句话中含的力学知识有和。 三.作图题(共1小题) 13.如图所示是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站在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上,与扶梯一起以1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请你画出该同学所受力的示意图。(点O为人体重心)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王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上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则: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1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1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1、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资源】磁铁,钢球,弹簧,气球,桌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观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使用力,也经常看到力的现象,我们知道到有力存在,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力及其作用效果。 二、力 (1)力的概念

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力,车受了力;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对土施力;拖拉机犁地时,拖拉机对犁施力;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力。由此得知: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想想议议:当你用手拉和压弹簧时,双手分别有什么感觉? 当你鼓掌时,双手有什么感觉?再用力一些,体验一下感觉。 师引导:此时,右手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左手施加了力,是施力物体。左手也感到疼表明在左手拍右手的同时,右手也拍了左手,力是两只手间的相互作用。 ①生集体体验:伸出右手,用你的左手去你拍你的右手,说出你两手的感觉。 思考:哪只手受到了力?谁施加的?左手为什么也感到疼呢? ②生活经验:向上提水桶,你对水桶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水桶也在拉你? ③观察实验:用红气球去压绿气球,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即体间力的作用 是 .力是 . 知识应用:划船为什么桨用力向后划水船就前进了? 师概括: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力的作用效果 观察与实验: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 演示探究:师用图6.1-3所示的器材演示实验 1、将磁铁靠近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 2、将磁铁放在小钢球运动方向上. 3、将磁铁放在小钢球运动反方向上。 4、将磁铁放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师概括总结: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改变运动方向,都属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问:同学们知道力还有什么作用效果吗?用你手头的东西演示给大家看或举例说明。

2019-2020学年(春季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春季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 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二.达标检测 1.力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为:(1),(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力的、、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习惯上把这三者称为力的。 5.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6.手拍击桌子,手是___________,桌子是___________(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也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时,手受到了桌子给手的______________。说明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7. 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 8.下列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手拉长弹簧的力 B. 人站在跳板上的压力 C. 手对弓的拉力 D. 踢足球的力9.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 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 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10.关于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下面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12.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2023五四制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练习--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力 1.(2022山东泰安树人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2.【跨学科·语文】(2022山东枣庄期末)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咏鹅》中写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如图所示,白鹅的脚掌向后拨水即可向前运动,使白鹅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水 B.鹅掌 C.荷花 D.空气 3.【跨学科·体育】【新独家原创】2021年9月26日,“光大银行杯”某市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组射箭比赛在体育公园射箭场圆满落幕!该届射箭比赛共有5支队伍,69人参赛。如图所示是射箭运动员正在比赛,弓被拉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4.(2022山东泰安博文中学开学考)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用力把铅球推出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减慢 C.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造型 5.【跨学科·体育】【新独家原创】2021年7月18日淄博市第十七届中学生运动会暨2021淄博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排球比赛在淄博第十中学老排球馆拉开帷幕。如图是排球比赛垫球时的情景,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改变排球的。垫球时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手会感觉到轻微疼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 6.【跨学科·物理与生活】(2022山东鄄城期中)修理汽车的工人师傅使用短套筒的六角扳手拧螺母时,发现很难拧开,于是换用长套筒的六角扳手来拧(如图所示),这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拧开螺母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1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掌握力的三要素 掌握力的图示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 演示:两根弹簧、磁铁、小钢球、斜面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人推车……(学生举例)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详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鲁教版)

物理初三下册知识点 课本目录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力和运动 第二章压强 第三章浮力 第四章简单机械功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 a.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b.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没有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a.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不同,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第二节弹力F 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如:橡皮筋,撑杆);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如:橡皮泥,面团)。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来的形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b.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相同); 二、弹簧测力计: 1、用途: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伸长的越长。 3、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馈】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初中物理_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2. 通过【跟踪练习二】,检测目标3的达成 3.通过【跟踪练习三】,检测目标4的达成 课前准备 学生用:每组一个水槽、一个气球、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小车、一个木块、一个钢尺、一块 教师用:两个鸡蛋、手机、两个哑铃、拉力器、两个条形磁铁、一个小铁球、两个小车、气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水比赛视频 这两项惊险又好看的运动项目中包含着丰富的力学知识,引领学生进入物理学的一个新的篇章——力学。 引出课题:力及其作用效果 一、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概念 展示生活中用到力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力的概念。 教师总结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学生归纳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问题1】产生力的作用要有几个物体?不接触的物体间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条形磁铁靠近大磁针,观察现象。 2、感知力的大小 每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符号和单位,你能说出力的符号和单位吗? 学生了解“力学之父”——牛顿

、穿着溜冰鞋的小孩用力推墙,会感到墙在推地,这表明;同时他由静止向后运动,这又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当人坐在沙发上时,发现沙发陷了下去,这一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画出电灯受电线10N拉力的示意图。 2、小明用200N的水平拉力,小芳用 150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做出力的示意图。 四、回归目标、盘点收获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交流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你明白了吗? 播放课前导入视频: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再观看这段视频,说出其中包含哪些力学知识? 六、达标检测 针对本节课进行检测,检验本节课学习成果 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它们一定相互接触 B.孤立的一个物体不存在力的作用 C.手推车时,手推车的力大于车推手的力 D.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在下面图(a)、(b)、(c)所示的三个情景中,其中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选填“(a)”、或“(b)”];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而图(c)则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有关。 3、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发生改变。 4、如图所示,用150N的力在A点拉小车,拉力方向与地面成30°向左上方,请作出拉力的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