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歌谣集

先秦歌谣集

先秦歌谣集

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彼何人哉。

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采葛妇歌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叹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采芑歌

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成人歌

蚕则绩而蟹有匡。

范则冠而蝉有绥。

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也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吾行却曲。

无伤吾足。

楚聘歌

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楚人诵子文歌

子文之族。犯国法程。

延理释之。子文不听。

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楚人为诸御己歌

薪乎菜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

菜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大唐歌

舟张辟雍。鶬鶬相从。

八风囘囘。凤皇喈喈。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铗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冻水歌

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糜散我若之何。段干木歌

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

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丰歌

凤皇下丰。

讽赋歌

岁将暮兮日已寒。中心乱兮勿多言。内怵惕兮徂玉床。横自陈兮君之傍。甘泉歌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

千人唱。万人讴。

金陵余石大如塸。

鼓琴歌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命乎命乎。逢天时而生。

曾无我赢。

河激歌

升彼河兮而观清。水扬波兮冒冥冥。

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

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擑兮操其维。

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櫂兮行勿疑。

河梁歌

度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

陈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

河上歌

同病相怜。同忧相捄。

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狐裘歌

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鹄歌

悲夫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

蟪蛄歌

违山十里。

蟪蛄之声。

犹尚在耳。

获麟歌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荆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慷慨歌

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为可为。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

而可为者。子孙以家成。

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而不可为者。

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贪吏常苦富。

廉吏常苦贫。独不见楚相孙叔敖。

廉洁不受钱。

莱人歌

景公死乎不与埋。

三军之士不与谋。

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离别相去辞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

所离不降兮泄我王气苏。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

道祐有德兮吴卒自屠。

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于乎于乎。

龙蛇歌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龙蛇歌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雨露。

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

龙蛇歌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梦歌

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

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蒯歌

我有圃。生之杞乎。

从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

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鸟鹊歌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性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帆帆独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

泪泫泫兮双悬。彼飞鸟兮鸢鸟。

已回翔兮翕苏。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徊复翔兮游颺。

去复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

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辜。

离我国兮去吴。妻衣褐兮为婢。

夫去冕兮为奴。岁遥遥兮难极。

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鸟。

身翱翔兮矫翼。去我国兮心摇。

情愤惋兮谁识。

齐民歌

公胡不复遗其冠乎。

齐人歌

鲁人之皋。数年不觉。

使我高蹈。唯其儒书。

以为二国忧。

齐庄公歌

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来为。秦始皇时民歌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琴歌

百里奚。五羊皮。

忆别时。烹伏雌。

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琴歌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

临当相别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琴歌

百里奚。百里奚。

母已死。葬南溪。

坟以瓦。覆以柴。

舂黄藜。搤伏鸡。

西入秦。五羖皮。

今日富贵忘我为。

琴女歌

罗縠单衣。可裂而绝。

三尺屏风。可超而越。

鹿虑之剑。可负而拔。

卿云歌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穷劫曲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

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丘陵歌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虑。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兹蔓延。

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去鲁歌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申包胥歌

吴为无道。封豕长蛇。

以食上国。欲有天下。

政从楚起。寡君出自草泽。

使来告急。

申叔仪乞粮歌

佩玉蕊兮余无所击之。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

松柏歌

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

宋城者讴

睅其目。皤其腹。

弃甲而复。于思于思。

弃甲复来。从其有皮。

丹漆若何。

岁莫歌

岁已莫矣。而禾不穫。

忽忽兮若之何。岁已寒矣。

而役不罢。惙惙兮如之何。

穗歌

穗乎不得穫。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弗杀也。太上之靡弊也。涂山歌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

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涂山女歌

候人猗兮。

五子歌

皇祖有训。民可近。

不可下。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怨岂在明。

不见是图。予临兆民。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训有之。内作色荒。

外作禽荒。甘酒嗜音。

峻宇雕墙。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惟彼陶唐。

有此冀方。今失厥道。

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明明我祖。万邦之君。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万姓仇予。予将畴依。

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暇豫歌

暇豫之吾吾不如鸟鸟。人皆集于菀。已独集于枯。夏人歌

江水沛兮。舟楫败兮。

我王废兮。趣归于薄。

薄亦大兮。四牡跷兮。

六辔沃兮。去不善而从善。

何不乐兮。

相和歌

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徐人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带丘墓。

杨朱歌

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匪佑自天。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其弗知呼。

医乎巫乎。其知之乎。

野人歌

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猳。

曳杖歌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邺民歌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

决漳水兮灌邺旁。

终古舄兮生稻梁。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优孟歌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

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

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

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

渔父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

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原壤歌

貍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泽门之皙讴

泽门之皙。实兴我役。

邑中之黔。实慰我心。

周秦民歌

讴乎其已乎。苞乎其往归田成子乎。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白水诗

浩浩白水。鯈鯈之鱼。

君来召我。我将安居。

国家未立。从我焉如。

白水诗

浩浩者水。育育者鱼。

未有家室。而召我安居。

白云谣

白云在天。山(添氵换阝二换山)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包山谣

禹得金简玉字书。藏洞庭包山湖。

长水童谣

城门当有血。城没陷为湖。

成王冠辞

使王近于民。远于佞。

近于义。啬于时。

惠于财。亲贤使能。

成王冠辞

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

去王幼志服袞职。

钦若昊天。六合是式。

率尔祖考。永永无极。

成相杂辞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四海宾。主之孽。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武王怒。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世之祸。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凡成相。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天乙汤。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请成相。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楚人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童谣

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

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祠田辞

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祷雨辞

政不节与。使民疾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崇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攻狄谣

大冠若修剑拄颐。

攻狄不能下。垒于梧丘。

恭世子诵

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

而有斯臭也。贞为不听。

信为不诚。国斯无刑。

媮居幸生。不更厥贞。

大命其倾。威兮怀兮。

各聚尔有。以待所归兮。

猗兮违兮。心之哀兮。

岁之二七。其靡有徵兮。

若翟公子。吾是之依兮。

镇抚国家。为王妃兮。

嘏辞

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

于女孝孙。来女孝孙。

使女受禄于天。宜稼于田。

眉寿万年。笏替引之。

管子引古言

墙有耳。伏寇在侧。

管子引逸诗

鸿鸿将将。

佹诗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陨坠。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志爱公利。得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二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失世英龟龙为蝘蜓。

鸱枭为凤凰。比干见刳。

孔子拘匡。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

忧无疆也。千秋必反。

古之常也。弟子勉学。

天不忘也。圣人共手。

时几将矣。念彼远方。

何其塞矣。仁人绌约。

暴人衍矣。忠臣危殆。

谗人般矣。琁玉瑶珠。

不知佩也。杂布与锦。

不知异也。闾娵子奢。

莫之媒也。嫫母力父。

是之喜也。以盲为明。

以聋为聪。以危为安。

以吉为凶。呜呼上天。

曷维其同。

鬼谷子引古语

女爱不蔽席。男欢不尽轮。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一、诗经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最早出现诗经二字,至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一共305篇,另有《小雅》中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成书于6世纪,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诗经》多为抒情言志之作,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带有民歌色彩来自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指周朝王畿之地的雅正之乐,出自各级贵族之手,主要内容是怨刺和颂赞;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种,大多数颂赞之作,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和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周颂《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前三部是周人建国三部曲。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1)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包括在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变换来加以表现。《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2)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新台》等整首都拟物作比,多数篇章都是具体的比喻,如《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女子的美丽。诗经的比喻拥有广泛,形式多样 (3)兴即触物兴词,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是作为开头,但多数有与下文具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常表现为综合运用,使诗歌情景交融、物我两协,对后世诗歌意境创作也有影响。 4、《诗经》的流传版本——四家诗 是“鲁诗”、“韩诗”“齐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三家诗均为今文诗学。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处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韩婴。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盛极一时。毛诗晚出,属于古文诗学,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毛诗虽未在西汉被立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最终压倒了三家诗在东汉时盛行于世,当时大学者郑众、郑玄等都治毛诗。四家诗在诗义说明、文字解说方面都有所不同,三家诗先后无传,毛诗独胜,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诗经》的作用——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是孔子的美学观点,是孔子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经社会作用的看法。《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能够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以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互相感染,从而保持社会和谐;怨是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中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和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 6、风雅精神

先秦诗歌概述

先秦诗歌概述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六义”《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2)《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民间歌谣的形式上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 先秦 上古歌谣 自编

《伊耆氏蜡辞》是一首先秦时期的歌谣,出自《礼记·郊特牲》,这首歌谣原是蜡祭的祝辞,实际上却表现了中国远古时代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要求控制自然灾害的愿望,也表现了他们要求改变劳动条件的理想。全歌都是祈使语气,表现了古人要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气魄。 伊耆氏蜡辞⑴ 土反其宅⑵,水归其壑⑶。 昆虫毋作⑷,草木归其泽⑸! 词句注释 ⑴伊耆(qí)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古注有说是神农氏,有说是尧。蜡:岁末祭百神祈求来年丰收的祭典。“蜡辞”即“腊辞”。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 ⑵反:同“返”。宅:居住的地方。 ⑶壑(hè):山沟,坑谷。 ⑷昆虫:指危害庄稼的小虫。作:兴起。 ⑸泽:低湿的沼泽地。 《弹歌》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选自《吴越春秋》。 这首诗描写古人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歌谣句短调促,节奏明 快,两字一音步的短促节奏,与弹射迫促的音响相关联;语言朴素有力, 八个字组成四个动宾结构,概括出制造和使用弹弓的过程,又表现出与自 然斗争的豪迈气概。 弹歌⑴ 断竹,续竹; 飞土⑵,逐宍⑶。 词语注释 ⑴弹(dàn)歌:一作“作弹歌”。弹:一种利用弹力发射的古老武 器。 ⑵飞:发出。土:这里指泥制的弹丸。 ⑶逐:追赶,猎取。宍(ròu):“肉”的古字。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 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 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歌谣般的风貌, 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 这是他们怡然于简朴生活的自足的歌声,展现出了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 福生活场景,诠释出原始的自由安闲和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自然中见淳 美,朴拙中见太平。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古,文字流畅。四 言的写作形式,为诗歌增添了一种长短抑扬的韵致。最后一句点明题旨, 这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其乐自得的生活,又何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 理指导。 击壤歌1 日出而作2,日入而息3。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4! 词句注释 1.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 尺多,形如鞋。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 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2.作:劳动。 3.息:休息。 4.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 惠)。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汉族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中国汉族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先秦诗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特别是那些表现男女青年的热烈追求和真挚爱恋的诗歌民谣更是成为千古佳作。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先秦文学史

文学史 先秦文学 时期: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前 体裁: 1.远古歌谣和神话 2.《诗经》 3.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4.楚辞 (一)远古歌谣和神话 产生于文字产生以前。 通过代代口头流传(口头文学)。大部分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小部分保留在古书里。 歌谣记录狩猎生活、记录祭祀的祝愿辞 歌谣例子:《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砍竹,制弹弓,射出弹弓,射中鸟兽。) 《伊耆qi2氏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he4)!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土神、水神、昆虫神、草木神都回到各自的“领地”)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古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解释,寄寓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例子: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神话为后代的诗赋、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 神话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初源头。 (二)诗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305篇作品。 可能由周王朝的乐官编辑成的。 诗经的编排:风(各个地区的乐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的舞曲) 诗经的主要内容: 1.反映婚姻爱情 2.反映战争徭(yao2)役 3.针砭时政(讽刺诗) 4.反映祭祀活动和农业生产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1.以抒情诗为主流 2.以现实生活为写作素材 3.赋、比、兴的写法 赋(平铺直叙)、比(比喻)、兴(借其它事物开一个头,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 4.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

(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诸侯国为了加强统治、扩充势力,广泛招募人才。知识分子为了宣传学问见解,纷纷著书立说,并到处游说讲学。 历史散文 例子1:《左传》 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按年份记载历史事件)。 记录了整个春秋时代的共200多年的历史。 特色:善于安排结构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精练生动。 例子2:《国语》 是一部国别史(按国记载重要史事) 所记之事,都自成片断,而且较多地记叙了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论。 例子3:《战国策》 记述了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240年间的历史。 记载了诸国军事、外交等政治大事,主要是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 特色:语言流畅富形象性 描写人物具体细致 策士说词常引用寓言式的小故事 诸子散文 例子1《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特色: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则立 例子2《孟子》 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完成。 内容:主张君王行仁政而王天下 特色: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充沛、词锋犀利、滔滔善变 例子3《庄子》 由庄子和他的弟子共同完成。 特色:以想象和虚构的艺术形象来阐明深奥玄妙的哲学道理。 (四)楚辞 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以五六言为基础,长短灵活,错落有致,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大量运用语气词“兮”来变换节奏、协调音律和表情达意。 屈原的作品: 1.《离骚》: 全诗长370多句,2400多字,是古代最宏伟的抒情长诗。 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被流放时写成的。 主要是回顾以往的经历,及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先秦歌谣集

先秦歌谣集 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彼何人哉。 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采葛妇歌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叹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采芑歌 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成人歌 蚕则绩而蟹有匡。 范则冠而蝉有绥。 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也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吾行却曲。 无伤吾足。 楚聘歌 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楚人诵子文歌 子文之族。犯国法程。 延理释之。子文不听。 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楚人为诸御己歌 薪乎菜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

菜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大唐歌 舟张辟雍。鶬鶬相从。 八风囘囘。凤皇喈喈。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铗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冻水歌 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糜散我若之何。段干木歌 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 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丰歌 凤皇下丰。 讽赋歌 岁将暮兮日已寒。中心乱兮勿多言。内怵惕兮徂玉床。横自陈兮君之傍。甘泉歌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 千人唱。万人讴。 金陵余石大如塸。 鼓琴歌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命乎命乎。逢天时而生。 曾无我赢。 河激歌 升彼河兮而观清。水扬波兮冒冥冥。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综合运用: ①中国神话的特征

古代文学史(先秦)

古代文学(先秦)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

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中国上古歌谣简介

中国上古歌谣简介 上古歌谣的保存 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 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 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 人的伪托。 上古歌谣的内容 1、再现劳动过程的: 《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创造是人 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 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 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创造很早,有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 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创造不是个 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 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2、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 归其泽! 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 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

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 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 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 《周易》中《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这是一首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缭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为了婚事。反映了古代确实存在 过的抢婚制度。诗短,但写得曲折形象,音韵和谐。 4、与战争相关的: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寥寥 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5、愉快的劳动生活: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 筐装羊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6、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中国上古歌谣【珍贵资料】

中国上古歌谣【珍贵资料】 中国上古歌谣【珍贵资料】 【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上古歌谣的保存: 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

【上古歌谣的内容】 1、再现劳动过程的: 《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所谓: “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2、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 先秦文学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文学,它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呢,就已经有了口头创作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他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所以先秦文学最早可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先秦文学的下限是公元前221年,正是在那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先秦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经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先秦文学也大致经历了夏商文学(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巫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西周春秋文学(西周开始,中国进入到礼乐为标志的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和婉而多讽的特征)和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三个时期。 与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发展变化相应,先秦时期没有出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 先秦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丰富多样,有些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史学作品或哲学作品。 先秦文学经历了一个从远古时期的口头创作到后来的书面文学的创作阶段。创作主体的身份、地位不断发展变化,既有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有原始宗教文化的承担与传播者——女巫男觋的创作,还有后来的贵族、史官和春秋战国时新兴的士阶层进行的创作。(春秋时期,史官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鲁国的春秋就是代表作。它把散文推向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西周学在官府,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成为西周春秋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西周也有很多民间歌谣创作者大多是平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解体,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士阶层。士阶层聚众讲学影响巨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因为年代久远,先秦时期有些作品或仅有存目,或早已经过后人篡改加工,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而有些作品的创作时代、创作者的身份、地位等情况今天已难以确定。 从文体来看,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体。 就诗歌而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非常密切,大约到春秋以后诗歌才渐渐脱离音乐文学而面向着书面文学方向发展。 先秦时期出现了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期在中国南方出现了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创作的楚辞与《诗经》一起被以后的人们并称为“风骚”。楚辞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就散文而言,说理散文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叙事敢文如《春秋》、《左传》、《战国策》等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界和思想界的繁荣而蓬勃发展。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二、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原始歌谣中孕育了后世的诗歌,而神话传说里也萌生了后世的散文、小说等文体。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关《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作品年代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作品体裁 《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9]

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先秦文学作品很多,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先秦文学作品介绍一、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选自《毛诗大序》 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选自《尚书?尧典》 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选自《吕氏?春秋?古乐》 四、帝令雨足年?帝令弗其足年?(《卜辞通篡》三六三) 五、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篡》三七五) 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归妹》上六) 七、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 八、断竹,续竹,飞土,逐步(肉)。《弹歌》录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九、《礼记?效特牲》所载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十、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

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十一、神话与传说的关系: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十二、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十三、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十四、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1)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先秦文学作品介绍二、《诗经》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40篇。 二、《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是指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和乐为歌,徒歌为谣,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远古人民的一种集体的口头文学创作,作为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乃最早出现的文字样式换。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产物,是远古人民的一种集体的口头的文学创作,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和解释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是最早产生的故事性作品。诗经六义:《毛诗序》谓:‚诗有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是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类,风土之音曰风,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15国风,160篇;朝廷之音曰雅,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小雅,共105篇;宗庙之音曰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即铺叙,比喻,起兴。《春秋》三传:由于《春秋》微言大义、简约难懂,所以后世学者仿照其编年体例,对之进行阐释说明的著作共有三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史称‚春秋三传‛。前两者注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属经学;后者则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属史学,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巨著。楚辞:1,是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出国文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体诗。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样式。较之《诗经》,篇幅扩大,句式增长,现实主义色彩减淡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乐府:本是秦汉时期音乐机关的名称,后来演变成诗歌体裁的名称。狭义上只指两汉以来采用自民间或文人仿作的能够合乐歌唱的诗歌:广义上则包括那些未入乐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体裁或继承乐府传统的诗歌。此外也包括宋元以后合乐能唱的词与曲。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昭明文选〃杂诗》中,把汉代无名氏所作的《行行重行行》等十九首无言抒情诗编选在一起,题名为《古诗十九首》,以后便成为专名。以游子思妇,矢志伤时为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也是最集中的表现,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歌的最高成就。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世的桓帝、灵帝之时,作者多属于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是一时一人之作。上古神话的分类情况、主要内容以及代表篇目:一,试图解释自然:神话是原始人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经验,以幻想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是生产力低下、意识原始,思维幼稚的产物,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二,渴望征服自然:原始人在神话中以幻想的形式渴望征服阻燃,战胜灾难的种种意志与愿望,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三,崇拜英雄人物:原始人在神话中改

先秦文学(最新整理)

先秦文学(最新整理) 先秦文学概述 一、先秦文学界定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 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 2、诗歌:《诗经》、《楚辞》 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三、先秦文学的特征 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 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 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

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 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 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上古神话 第一节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神话产生的原因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 三、上古神话的记录和保存 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现存先秦及汉代古籍中,除《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墨子》、《庄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书各有少量片断记载以外,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较多,但它们都不是神话的专书。

先秦文学相关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识记: 1.原始歌谣:原始歌谣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为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原始歌谣,源于先民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口号,后随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节奏呼喊渐为有意义的、富于韵调和节奏感的语言所代替,真正的诗歌(即原始歌谣)产生。因为口头集体创作,没有文字记录,绝大部分原始歌谣失传,古籍中偶有记载,也多为后人伪托。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 2.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内容包括(1)主人公:自然神;神化了的人类英雄(2)情节: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是维系社会习俗与制度的意义,寻求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维系个人与族群的强力纽带,求取生存及发展;释放对于生、老、病、死等种种强烈的不安情绪。 3、上古著名的神话片断: 4、《山海经》:是先秦古籍,大致成书于战国初年至汉初,多人编撰;作者有夏禹、伯益等说法,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18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账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二、理解: 1、文学艺术的起源: (1)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而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是和他们的集体生活劳动分不开的。原始人不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认为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主观的意志随便改变。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企图用它来“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甚至企图用它去影响神,以达到某种愿望;于是常常把诗歌当作“咒语”来使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现实的要求,而方法则是把人们的能力加以理想化。这是属于艺术的创作。 2、原始歌谣的特点: (1)在内容上,原始歌谣是以劳动为主题,反映原始社会的生活,对劳动生活进行描绘和歌颂,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是表现原始人类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愿望,带有一定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 (2)在艺术上,具有节奏韵律,常常与原始的音乐、舞蹈同时出现。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的结合,说明原始诗歌具有综合艺术形式的特点。 (3)上古歌谣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又是通过口耳相传、世代传播而保存下来。因此,上古歌谣除了它的集体属性之外,还有口头性特点。 3、上古神话内容的分类(P35): (1)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2)始祖神话,如女娲抟土造人 (3)洪水神话,如鲧、禹父子治水 (4)战争神话,如炎、黄之战;黄帝、蚩尤之战 (5)发明创造神话,人类英雄取代自然神,如仓颉发明文字,后羿发明弓箭等 (6)传奇神话,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三、掌握 1、上古神话的历史化: 所谓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是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天神——祖神神话故事——史实动物形——半人半兽形——人形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