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完美文字版)
- 格式:pdf
- 大小:345.69 KB
- 文档页数:33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完整版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清代无名氏将“瞒天过海”收进其所编《三十六计》中,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指战国齐国用围攻魏的方法,迫使魏撤回攻赵国国都邯郸部队而使邯郸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三计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自孙子兵法,该计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
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而此计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
声言出东,其实击西。
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计篇作者:孙武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著作,深刻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交战的丰富经验,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历代卓越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战策;是对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理论概括和军事谋略提纲挈领式的汇集。
全文目录简介孙子传曹操版三十六计【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问,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交制以及,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娇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妙算胜者,得算多也;吾以此观之,胜负见也。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中国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三十六计》全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利用欺骗的手段,假装没有准备,让敌人怀疑不到,然后行动。
第二计:假道伐虢
使用虚假的道路来引诱敌军前来,当他们深入时,再发动突然袭击。
第三计:指桑骂槐
使用歹徒和乞丐,叫他们在士兵前面撒谎,让士兵动摇信心,从而失去战斗勇气。
第四计:调虎离山
将军队分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和力量,然后再集中火力突击,实现胜利。
第五计:反间计
采取反间计,使敌军互相怀疑,从而使他们分化,从而容易被击败。
第六计:抛砖引玉
向对手抛出一些虚假的提议,以引起其反应,从而明确其动机及意图,从而取得优势。
第七计:空城计
在城池里声称没有兵力,让敌人觉得没有抵抗力,吸引敌人进城,然后再发动袭击,取得胜利。
第八计:暗渡陈仓
假装撤退,吸引对方攻击,然后再转身反击,抓住机会,取胜。
第九计:火烧赤壁
用火焰来制造恐惧,以引诱敌人前来攻击,从而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第十计:负荆请罪
先尊重敌人,低头向他礼让,让他觉得得意,然后再采取暗中行动,以达到所需的目的。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三十六计》是一本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1.瞒天过海: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围魏救XXX: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借刀杀人: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以逸待劳: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趁火打劫: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声东击西: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7.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8.暗渡XXX: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隔岸观火: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10.笑里藏刀: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XXX僵: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利用微小的漏洞和利益,从敌人手中夺取胜利。
这是少阴、少阳的计策。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在怀疑时先侦察实情,掌握完全的情报后再行动。
反复侦察可以发现敌人隐藏的因素。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有用的东西不可轻易利用,不能利用的东西可以借来利用,但要确保自己能够控制它。
这不是让别人支配自己,而是自己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等待天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离开。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完整解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完整解释◎第一计-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
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NO.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NO.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完整版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释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原典】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
若徒知术之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编辑本段]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
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阳,太阴③。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胜战计第1计:瞒天过海;【注释】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第2计:围魏救赵;【注释】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3计:借刀杀人;【注释】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4计:以逸待劳;【注释】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第5计:趁火打劫;【注释】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6计:声东击西;【注释】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三十六计》敌战计第7计:无中生有;【注释】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第8计:暗渡陈仓;【注释】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9计:隔岸观火;【注释】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注释】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第11计:李代桃僵;【注释】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注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三十六计》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注释】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注释】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注释】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欲擒姑纵;【注释】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注释】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注释】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注释】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混水摸鱼;【注释】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注释】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注释】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注释】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 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NO.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 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NO.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第十五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 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NO.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兑下乾上的>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卦说: 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第二十四计假途代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卦说: 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NO.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译: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卦说: 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如果想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难题,请加小编微信FJS669541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卦说: 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NO.6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第三十二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第三十五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第三十六计走为上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全文《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
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始计第一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作战第二.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第三1.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军形第四1.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2.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1.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2.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虚实第六1.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2.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军争第七1.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2.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1.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2.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行军第九1.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2.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地形第十1.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