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概述

某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概述

某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概述
某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概述

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概述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的指示,2004年省发改委、经贸委会同信息产业厅开展了我省工业九大产业(以下简称九大产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机械、家电)、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产业共10个行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一、编制规划把握的原则

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编制九大产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工作着眼点放在明确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基地和推进重大项目上。

(一)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编制工业各行业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出发统筹工业发展战略;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

围绕社会活动中人这个主体的需求层次的升级规律,来探索和认识新时期产业演变升级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工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与

国际产业转移及消费需求热点转换密切相关的。支撑各个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行业:

80年代,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轻工业;

90年代初,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工业;

90年中后期至今,电子信息、房地产等;

当前,汽车、装备工业是重点,石油化工、钢铁等原材料工业面临发展机遇。

纵观的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走的是一条由轻型工业──重化工业──高加工度工业的“追赶型”经济增长路子。本规划体现了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策略,规划预期

2005-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5%,九大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机械工业产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1%、20%和20%,到2010年它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均在10%以上。

(二)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一直保持了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拉动,但工业增长主要依赖量的扩,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要继续支撑工业高速增长,必须推进集约型增长方式。

根据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突出集约型的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核心区的规划,强化产业集聚辐射效应。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

环、可持续”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园区。重点建设7大电子信息制造基地、3大机械装备工业核心区、5大石油化工园区、3大家电制造基地、4大纺织工业基地(市)和15个特色城(镇)、9大食品基地、2大瓷工业核心区和3大水泥熟料基地、3大造纸基地、5大医药产业基地以及以轿车整车为龙头的环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核心区。

(三)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2003年,土地和人口仅占全省23%和31%的珠三角,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75%和87%。珠三角人均GDP达4500美元,分别是东西两翼和山区的4.1倍和6.1倍,进入世界中等以上收入地区水平;东西两翼人均GDP是1100美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区仅770美元,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西两翼和山区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水平低。本规划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促进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协调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容,并与区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

在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上,既注重促进珠三角产业加快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又充分考虑东西两翼和山区的特点、资源优势,提高区域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产业转移。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医药等资金技术密集、增长快、收益较高同时风险也较高的产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石油化工、制浆造纸产业基地要依托港口,主要分布沿海(或江河下游);家电、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逐步往东西两翼和山区市转移。

注重发挥沿海优势,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西两翼沿海,规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化基地。我省陆域面积只占全国2%,但海岸线绵长3368公里,占全国19%,珠江水系河网密布,海河航运优势显著,全省现有生产性泊位320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9个,港口年吞吐能力5.1亿吨。规划了汕潮揭沿海化工基地、大亚湾石化区、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西区、江门新会东区)、茂湛沿海重化产业带(依托港、博贺港,正在筹建的2000万吨级沿海钢铁项目选址在)。

(四)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我省属于资源缺乏地区,工业化引致的资源约束、环境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7公顷(0.4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未开发土地资源仅135.3万公顷(按目前3万公顷/年的建设用地需求计,45年后将全部用完);人均水资源量2117立方米/年,但区域性水资源紧缺明显,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自给率低,90%左右的一次能源资源需由外省购进或进口解决;珠江三角洲环境容量已被过度占用,酸雨频率高达42%,预测2010年和2020年珠江三角洲废水产生量将分别比2002年增加60%、100%。

重视协调资源和环境约束与工业高速增长的矛盾。发挥国和国外两种资源的作用,建设沿海重化工业基地。布局时充分考虑我省港口、土地、水、能源和环境容量等因素,以及利于进口国际原油、矿石等资源。

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规划石化、造纸等工业园区,统筹

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区上下游企业间物料互供,排放废物集中处理,努力将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将对环境的影响和压力减少到最小。

重视节约能源。加快发展综合能耗较低的电子信息(0.09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机械(0.09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汽车(0.06吨标准煤/万元产值)、医药(0.2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能耗水平远低于全部工业0.9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的能耗水平,规划预期这些行业产值年均增速均大于工业平均增速。

(五)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工作的重点是研究发展思路,布局重要产业基地以及推进重大项目。九大产业共10个行业的规划均提出了行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以及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的规划布局,并围绕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措施意见。

二、九大产业发展总体预期目标

2005-2010年期间,我省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通过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支柱产业基地,建设一大批重要产业项目,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竞争力提高,促进全省不同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2010年全省建立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成

为引领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龙头,在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和合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为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预期2005-2010年我省工业九大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到2010年九大产业总产值合计51600亿元(按2003年价),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77.6%。产业部比例关系进一步调整,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九大产业2010年产值预期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