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1、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技术探索及规划效用反思——以云南省弥勒市村庄规划为例

031、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技术探索及规划效用反思——以云南省弥勒市村庄规划为例

031、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技术探索及规划效用反思——以云南省弥勒市村庄规划为例
031、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技术探索及规划效用反思——以云南省弥勒市村庄规划为例

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技术探索及规划效用反思

——以云南省弥勒市村庄规划为例

王丽娜淳涛黄士秀

摘要:在党中央新型城镇化及城乡统筹的战略部署下,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发展,多个省、市均提出了村庄规划全覆盖的目标。云南省至2012年底已基本完成全省村庄规划全覆盖,笔者所在项目组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完成了对云南省弥勒市(原弥勒县)123个行政村,1034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本文通过对实践的总结,首先探索了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技术路线,其次用辩证的角度反思这种全覆盖式的村庄规划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全覆盖式村庄规划技术路线规划效用

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国长期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农村的发展问题变得更加复杂。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在党中央“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的战略部署下,各级政府对农村规划的重视也日益加强。2009年,宁夏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了《宁夏“塞上农民新居”建设五年规划》和《宁夏农村危房改造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域范围内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2010年,云南省提出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省13.3万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2012年,福建省提出全省将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4178个尚未编制规划的村庄将全面实现规划编制,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批宜居村庄。除了省级层面提出的村庄全覆盖规划之外,还有更多地级市也展开了全市范围的村庄规划全覆盖行动(如,南昌、济南、武汉等)。

村庄规划的全覆盖,犹如一场“特殊的运动”正在迅速的蔓延,这是对国家政策一种积极响应,也是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主动探索。但是,这种全覆盖式的村庄规划是一场对财力及人力成本要求极高的任务,也是对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实施都有高要求的任务。笔者所在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3月承接了云南省弥勒市(原弥勒县)全市村庄规划的任务,共涉及123个行政村,1034个自然村,至今已完成编制任务。在长达两年半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了这种“风暴式”的全覆盖村庄规划犹如一把双刃剑,对规划管理部门及编制单位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在完成了本次规模庞大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后,笔者进行了技术路线的总结及规划实际效用反思,辩证的看待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利弊。

1.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背景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欠发达省份,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全省村庄规划工作稍显滞后。首先体现在规划编制工作滞后,截止到2010年底,云南省行政村总体规划完成率仅为16%,自然村建设规划完成率仅为6.12%。其次体现在村庄规划管理滞后,到2010年底,全省仍有44%的乡镇既无规划管理机构、也无专职工作人员,失管严重、建设无序,乱占滥用耕地、超标准占用宅基地等现象突出。即使有工作人员也基本上是兼职的,规划相关知识比较薄弱,造成虽有管理机构但是管理却很难到位。[1]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云南省社会农村建设迈入正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0年10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43号文),把加快和推进村庄规划作为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0年底,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了《关于下达

2010-2012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云建村〔2010〕584号文)和《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云建村〔2010〕702号文),红河州建设局下发了《关于下达红河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红建发〔2010〕265号文),明确要求各县、市于2012年12月底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2.村庄规划的编制技术探索

2.1云南省村庄规划技术标准

为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质量,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结合云南省实际,云南省建设厅于2007年9月1日颁布了《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全省村庄规划的技术纲领。根据《办法》要求村庄规划分为行政村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两个层次。

2.1.1行政村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行政村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涉及产业布局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人口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及其他规划。

2.1.2自然村建设与整治规划

自然村建设规划是对居民点的各项建设的具体安排,是对行政村总体规划对自然村规划的空间落实规划。主要涉及确定自然村的人口发展规模、确定道路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宅基地标准及住宅户型、改善村庄景观环境风貌、提出自然村重点建设项目。

2.2村庄规划编制技术优化

2.2.1村庄规划技术体系

《办法》从编制体系上将村庄规划分为行政村及自然村两个层级进行技术引导,并对每个层面的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编制内容。但由于云南省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相对缓慢,地方对规划编制的认识不够,笔者所编制了弥勒市共辖12个乡镇,仅有2个镇完成了镇总体规划,其余10个乡镇一直出于无任何规划指导的状态。由于缺乏镇这一层面的总体规划的指导,直接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使得人口规模、村庄布点、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缺乏统筹性。

因此,项目组在《办法》确定的编制体系基础上创新规划思路,跳出就村庄论村庄的局限,从镇域角度配置人口规模、统筹产业布局、优化空间布点和指引村庄合理建设,促进镇域村庄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在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之前增加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层次。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以镇为单位,统筹解决村庄布点及撤并问题、行政村及自然村规划人口及户数、产业布局、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行政村总体规划是对镇域村庄布点规划的内容深化,以行政村为单位,对用地布局、人口及户数规模,产业发展战略,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项目组在行政村总体规划之前增加了镇域村庄布点的内容,实际是将《办法》中要求的在行政村层面大部分规划内容在镇域层面解决,因此相应的简化了行政村总体规划的内容。

自然村建设规划是对建筑整治、各类设施、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空间落实。根据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户数及用地规模,对宅基地及村庄包络线进行整理,以此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并完善村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条件。

优化后规划编制体系示意图

2.2.2村庄规划成果构成

根据上文确定的技术体系,村庄规划的成果也由镇域村庄布点规划、行政村总体规划、自然村建设规划三部分组成。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由“一书九图”构成。一书为村庄布点总报告;九图为村庄分布现状、人口规模分布现状、人口密度分布现状、安全性分析、发展空间指引、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等级规模及职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图。

行政村总体规划由“一书三图”构成。一书为行政村总体规划说明书;三图为行政村综合现状图、行政村总体布局规划图、行政村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图。

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花溪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节调整的目的和任务 (2) 第二节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3) 第三节调整的范围和期限 (6) 第四节规划调整的数据来源 (7) 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9) 第一节区域概况 (9) 第二节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0) 第三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1) 第四节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及要点 (16) 第五节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7) 第三章规划调整完善方案 (19)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调整 (20) 第三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 第四节土地布局优化调整 (23) 第五节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 (26) 第六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31) 第四章“三线”划定与“多规合一” (33)

第一节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 (33) 第二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34) 第三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 (35) 第四节“多规合一” (36) 第五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7) 第一节规划任务和保护目标 (37) 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37) 第六章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9) 第一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39) 第二节节约集约用地的规划管理措施 (39) 第七章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2)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2) 第二节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管控措施 (42)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4) 第一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 (44) 第二节充分利用经济调控手段 (45)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46)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47) 附表: (48) 表1 花溪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2014年) (48) 表2 花溪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50) 表3 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表 (52)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2014-05-07 09:01:3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邢云鹏王建伟 4月1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计划到2020年前,在全省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20.15%,未来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未来规划为: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占全省国土面积14.2%。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将构建汾河平原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优质杂粮和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将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将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

弥勒游记

弥勒原是滇南红河州一个小县城,盛产蔗糖。记得十多年前去开远办事,从弥勒寺山下路过,很远就看见刚刚落成的弥勒大佛,端坐在山巅,金光闪闪,气势雄伟。弥勒佛常怀慈悲之心,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一尊佛,无论天南海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总能看到袒胸露腹、喜笑颜开、席地而坐的弥勒佛。同时,那幅妇孺皆知的对联也会同时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座城与佛同名,我却不知道弥勒城为什么会叫“弥勒”,和弥勒佛又有什么渊源!于是认真的去查询了一番。据清乾隆《弥勒州志》载:“弥勒汉属牂牁郡。唐昔些么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育四千户,属广西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称弥勒县,相沿至今。”又据《新纂云南通志》载:“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弥勒寺因专门供奉弥勒佛而成“弥勒道场”之大寺而得名,这座城居然与佛同名,因此被誉为“佛城”。 弥勒是红河州的“北大门”,向南直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由于红河卷烟厂和“云南红”酒业集团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弥勒县经济的腾飞,于2013年撤县设市。弥勒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远近闻名的生态湖和温泉,更是为弥勒市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形成了集自然、人文、民俗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格局。 感受了弥勒的湖园风光,今天我要去拜谒弥勒大佛!有妻女陪着,从弥勒城坐车,出市区北行10公里左右,就来到山下。然而我心中很纳闷:仰首探望,怎么看不见我十多年前路过远远就能看到的弥勒大佛?只见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雄奇俊伟,倒是蓊郁苍翠。在山脚处立一座琉璃山门,上书“锦屏山”三个大字。顺势看去,在山顶处还有一座楼,隐在树丛中,只看得见金色的琉璃楼顶,毫无一些特别之处,隐隐感到些许失望。 入得“锦屏山”山门,心中携着那幅对联,拾阶而上,一口气爬到山顶,原来这里才是大门。见得大门上书“弥勒寺”三个鎏金大字,格外引人瞩目,乃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题。两旁一幅对联道: 佛坐锦屏山看花口禹门白马三河向南海奔流去, 客游弥勒寺揽蓝天绿树彩云七色喜东风迎面来。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方案样本

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方案 一、规划的总体要求 编制《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20年) 》( 以下简称《省规划》) 是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纲要( —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的重要环节, 是统筹我省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要明确全省林地发展空间, 对未来林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做出战略性和政策性决策, 并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省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落实《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功能布局; 统筹林地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 解决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重大林地保护问题; 建立健全科学的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 指导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落实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 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 分解到乡镇, 并落实到山头地块, 确定林地保护等级和质量等级; 明确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加强对县级行政区域内林地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 推进县域林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 指导县域林地保护利用的协调和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的林地保护利用体制机制。 1.1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省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 确定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用地, 优化林地结构、布局, 统筹林地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科学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 促进林地科学管理, 为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县级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 全面落实《纲要》和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 划定林地边界范围, 进行保护利用区划, 将分类、分级管理林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2 -

- 3 -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4 -

目 录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1)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 1、自然状况 (1) 2、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1) 3、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2) ?(二)水资源量与水质状况 (2) 1、供水量和用水量 (2) 2、河湖水质现状 (3) 二、水功能区划体系 (4) ?(一)区划依据与目的 (4) 1、区划依据 (4) 2、区划目的 (4) ?(二)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指导思想 (5) 2、区划原则 (5) ?(三)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6) ?(四)一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7) 1、保护区 (7) 2、保留区 (8) 3、开发利用区 (8) 4、缓冲区 (8) ?(五)二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9) - 1 -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1、饮用水源区 (9) 2、工业用水区 (9) 3、农业用水区 (10) 4、渔业用水区 (10) 5、景观娱乐用水区 (11) 6、过渡区 (11) 7、排污控制区 (11) 三、水功能区划成果 (13) ?(一)一级水功能区 (13) 1、保护区 (14) 2、保留区 (14) 3、开发利用区 (14) 4、缓冲区 (15) ?(二)二级水功能区 (15) 四、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17) 附表1 :贵州省水功能一级区划登记表 (19) 附表2 :贵州省水功能二级区划登记表 (48) - 2 -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 胜区 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 区 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

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 30.23 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第一节基本状况 ——区位。陕西地处我国内陆中心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与晋、蒙、宁、甘、川、渝、鄂、豫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接壤(见附图1),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说弥勒形象的演变

说弥勒形象的演变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最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痕迹。伴随着弥勒信仰的流行,甘肃石窟的早期佛教艺术中出现了一些弥勒形象,或为壁画,或为石雕,或为泥塑。 国内最早的弥勒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的壁画,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旁边墨书"弥勒菩萨"字样。该窟北壁第六龛有墨书题记:西秦"建弘元年(420)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十来年后,在北凉沮渠蒙逊时,甘肃酒泉又雕出了经幢型石塔,其中马德惠所造塔,第三层为覆钵,钵下部雕造八个圆拱龛,龛中有交脚弥勒菩萨。同时期的作品还有原存甘肃敦煌岷州庙的石塔,浮雕佛龛中也有交脚弥勒菩萨的形象。北凉时弥勒菩萨的造型,当以敦煌275窟的泥塑为典型:弥勒头戴五佛冠,长发披垂于肩部,慈眉善目,作低头静思状,上身袒露,饰以璎珞,下身穿羊肠大裙,曲肱于胸前,右手在上,其大指与中指、无名指捏在一起,左手在下虚承,相距一掌之遥,作抱物状,赤脚相交,坐于方形狮子座上。其它如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庆阳北石窟寺,都有交脚弥勒菩萨的泥塑或石雕。 此外,甘肃石窟还出现了着佛装的弥勒形象,如张掖金塔寺石窟的泥塑,庆阳南石窟寺的石雕,等等。弥勒以佛的形象出现,比菩萨要晚一些。现在所知的最早实物,是北魏太和二年(478)河北和山东造的金铜像,弥勒面部柔和含笑,如童子模样,着通肩衣,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高方座上。而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大和二十二年(49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高楚造弥勒佛像和景明四年(503)北壁比丘慧乐为北海王元详造弥勒佛像的题记。此后,弥勒佛像多为双腿下垂的倚坐式。 然而现在遍布全国各地佛寺天王殿的弥勒佛塑像,却是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形象,和上述造型全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人之知道弥勒,是在东汉时期,当时译出的佛经《道行般若经》、《放光般若经》,都有弥勒的内容。西晋以来,随着弥勒专经的译出,这位佛教虚构的神话人物便家喻户晓,备受崇拜。弥勒是Maitreya的音译,音译还作弥帝隶、梅怛丽药,意译作慈氏。这是姓氏,名字是阿夷多。早期小乘经典对他已有描述。《中阿含经》卷13说:释迦牟尼佛向弟子们说法时,弥勒在场,释迦牟尼宣布:"弥勒,汝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佛,名弥勒如来。"《增一阿含经》卷19说弥勒是释迦牟尼身边的菩萨;卷38说释迦牟尼预言弥勒在30劫后成佛,从兜率天降生人间。弥勒专经演其意,做了更加具体细微的描绘,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描绘出一个美妙无比的兜率天天堂。《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说:弥勒出生于波罗柰国劫波利村一个名叫波婆利的大婆罗门家庭,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后,受佛预记,12年后命终,往生兜率天上。兜率天虽然还属于欲界,但完全没有人间的种种痛苦烦恼。这里生活着500亿个修行净业转生而来的兜率天子。他们躯体高大,寿命极长,享尽种种快乐。有500亿个金银珠宝装饰而成的宝帐供他们居住。朵朵宝花,争奇斗艳,花上有姣美多姿的天女。天女手中自然化出宝器,左肩佩戴无数璎珞,右肩负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对全国定位 第一层次:【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1、——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首都经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强化创新功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2、——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功能,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的能力。 3、——增强广州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第二层次:【大区域中心】天津、重庆、深圳、成都、西安 1、——提升天津的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2、——增强深圳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功能,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3、——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教育中心。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划 目录 序言 (5) 第一章规划背景 (3) 第一节基本状况 (3) 第二节综合评价 (5) 第三节面临趋势 (7) 第二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9) 第一节划分类型 (9) 第二节重大关系 (11) 第三节划分结果 (13) 第三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 (15) 第一节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开发原则 (17) 第三节主要目标 (18) 第四节战略格局 (20) 第四章重点开发区域 (23)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3)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4) I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7) 第五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32)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2) 第二节区域分布 (33) 第三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36) 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7)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38)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8)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0)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3) 第四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45)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46)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布 (46) 第二节管制原则 (47) 第三节近期任务 (53) 第八章能源与资源 (55) 第一节主要原则 (55)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 (56)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58)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58) 第九章区域政策 (60) 第一节财政政策 (60)

第二节投资政策 (60) 第三节产业政策 (61) 第四节土地政策 (62) 第五节农业政策 (62) 第六节人口政策 (63) 第七节环境政策 (64) 第八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65) 第九节绩效评价政策 (66) 第十章规划实施 (68) 第一节规划实施 (68) 第二节监测评估 (70) 附表1:重点开发区域名录 (72) 附表2: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名录 (73) 附表3: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74) 附表4:点状开发的城镇 (75) 附表5:全省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76) 附表6: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77) 附图1:陕西省行政区划图 (109) 附图2:陕西省地形图 (110) 附图3: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11)

弥勒最新公交路线(高铁站)

1路公交车 (塘子心—租舍)往返里程26公里 票价:1元、2元(分段计费) 运行时间:6:30—21:00 塘子心、佛城商都农贸市场、弥勒大旅社、金方超市、锦绣大酒店、城隍庙、圣洁医院、市环保局、温泉小区、市法院、水上公园、梅花温泉、弥勒一中路口、弥勒市新中医院、租舍 2路公交车 (南桥—西山民族中学)往返里程18公里 票价:1元 运行时间:6:30—19:00 南桥、东客运站、白龙酒楼、新民街、弥勒五中、佛城市场、小石桥、锦绣大酒店、弥勒四中、铝泊厂、弥阳一小、地山井、雄风公司、红河烟厂、保平村、复烤厂、市人社局、西山民族中学 3路公交车 (东客运站—弥勒市新中医院)往返里程23公里 票价:1元、2元(分段计费) 运行时间:6:30—21:00 东客运站、白龙酒楼、新民街、十字街、弥勒大旅社、金方超市、财富中心、花园宾馆、西客运站、信用联社、电信大楼、林业大厦、行政中心、一心小区、万象小区、依云时光、弥勒一中路口、弥勒市新中医院 4路公交车 (塘子心—西三花口)往返里程30公里 票价:1元、2元、3元(分段计费) 运行时间:6:30—18:40 塘子心、佛城商都农贸市场、市医院、弥阳二小、邮政大楼、花好月圆小区、大石桥、水碓、弥勒车管所、牛背、禄丰寨、西三花口 5路公交车 (三家村—小太平)往返里程42公里 票价: 1元、2元、3元、5元(分段计费)运行时间:6:40—18:00

三家村、牛莫勒、汉排、地山井、雄风公司、红河烟厂、储运公司、政务中心、喷泉、锦绣大酒店、小石桥、佛城市场、弥阳二小、十字街、白龙酒楼、大庄、观音寺、盘龙寺、丫普龙、法碑沟、丫吉、小太平 6路公交车 (喷泉—东风氮肥厂)往返里程33公里 票价: 1元、2元、3元、4元(分段、分时计费) 运行时间:6:30—23:00 喷泉、锦绣大酒店、小石桥、佛城市场、市医院、佛城商都农贸市场、市计生局、种子公司、南桥、菜花小学、弥东中学、军校、麻纺厂、清水塘、东风路口、东风氮肥厂 7路公交车 (市财政局—中以则)往返里程27公里 票价:南桥以内上车1元,南桥以外上车2元 运行时间: 6:40—18:00(三趟加班喷泉发车,第一趟19时10分发,第二趟20时30分,第三22时00分发车) 新财政局、湖泉小区、文体中心、市公安局、市工商局、西客运站、老市人大、喷泉、金方超市、新华书店、西门饭店、弥阳二小、弥勒五中、东客运站、南桥、菜花庄、菜子哨、第二培训站、军校、储运公司、东红、麻纺厂、星翔驾校、清水塘、中以则 8路公交车 (大树村—小雨补)往返里程24公里 票价:拖白煤矿内上车1元、以外上车2元 运行时间: 6:40—18:00 大树村、小新寨、地山井、大新寨、保平村、红河实业公司、老市人大、喷泉、金方超市、新华书店、西门饭店、弥阳二小、市医院、佛城商都农贸市场、塘子心路口、福达加油站、二炮部队、松园小区、弥西哨、拖白煤矿、黑桥哨、小雨补。 10路公交车 (南桥—小河边)往返里程24公里 票价:西客站以内上车1元、以外上车2元 运行时间:6:40—18:00

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2017-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100分)

试卷总题量: 25,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2425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根据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展望到()年。 A.2020 B.2025 C.2030 D.2035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4.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5.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 A.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绿色经济 D.生态经济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8.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总体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哪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A.上级 B.本级 C.上级和本级 D.上级或本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中贵州9县的生态分析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中贵州9县的生态分 析 摘要:贵州是典型的西部民族地区,是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省份。国家级的限制开发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包括贵 州省的9个县区。9县由于先天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区域内山高坡陡,生态脆弱性极高,同时更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不适当的土地利用和生活方式等后天多重因素叠加,加剧了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进程。要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增长的趋势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必须发挥主体功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限制开发;石漠化;喀斯特;贵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66-04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民族地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战略。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西部民族地区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落后,迫切需要实现跨越发展。限制开发区如何发挥主体功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域是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并被划归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类型中。目前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不适当的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

利用,已使这一地区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选择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中的贵州省的9个县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对西部民族地区水土保持型限制开发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思路和方向。 贵州是典型的西部民族地区。贵州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30%,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6个,占全省的52.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喀斯特是贵州的最基本的省情,特殊的喀斯特人地系统,使得石漠化问题在中国乃至于世界喀斯特地区都具有显著性和典型性。因此贵州省的9个县存在的生态问题,不光在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西部民族地区限制开发区中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中贵州9县生态现状 贵州省划为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域面积76 286.3平方公里,人口1 064.6万,该区域属于以岩溶环境为主的特殊生态系统,生态脆弱性极高。贵州省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分布于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共包括19 个县。其中,国家级的限制开发区9个,即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包括贵州省的9个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