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8.41 MB
- 文档页数:99
探讨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诊治方法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临床表现及原因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75例节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75例,回归性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5例患者节育手术的方式保持宫内放置节育器35例,人工流产22例,输卵管结扎18例。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9%(75/2275),妇女节育手术后并发症包括子宫穿孔、嵌顿感染、宫腔及宫颈管粘连、脏器损伤、输卵管系膜撕裂及血肿,节育器异位、放置节育器后出血。
所有患者经治愈后均康复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62±1.23)天,对患者随访半年,患者均无复发。
结论:对妇女行节育手术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操作方法,对于术后并发症应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预防及诊治【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90-01节育手术对落实我国计划生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已经广泛实行,目前我国实施节育手术已经超过近半个世纪,节育手术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1]。
但毕竟节育手术属于创伤性手术,会对妇女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感染、子宫破裂、子宫穿孔、月经不调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因此为了减少我国妇女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对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75例行节育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节育手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旨在为日后节育手术的施行方法提供指导。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节育手术行手术的22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5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平均年龄为(28.9±3.5)岁,平均孕次为(1.8±0.3)次,平均产次为(0.8±0.4)次。
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防治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35-02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及可逆性强、应用范围较广、理想的避孕方法,在我国,有1.4亿妇女正在使用iud,占采用各种避孕措施已婚育妇的49.79%[1],随着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全面推行,使用iud的人数还会继续增加,但术后仍存在着异常出血、疼痛、白带增多等副反应及感染、嵌顿、穿孔等并发症,下面就对上述副作用以及并发症做一讨论。
1 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异常出血是放置iud后的主要副反应。
临床上放置iud的妇女约有52.6%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副反应[2],其中最常见的是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
临床因出血而终止使用者占8.8-21.2%妇女.年[3]。
其表现为经量增多(正常妇女经量35-58ml)、经期延长(正常月经持续时间2-7天)、经期前后点滴出血或经间淋漓出血。
经量增多(≥80ml),一般发生于放置后一年内,尤其是最初3个月内。
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出血有下降趋势,但也有部分妇女放置数年后又出现异常出血。
出血的原因:一是节育器使子宫内膜的纤溶活性增强,破坏了正常凝血功能,使出血量增加;二是节育器促使子宫内膜释放过多的前列腺素,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并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从而增加出血量;三是手术操作不慎,损伤了子宫颈和子宫内膜,或节育器嵌顿在子宫壁内而导致出血;另外,手术前子宫已有病变(如子宫内膜炎)而没有被发现,手术后可诱发出血。
处理方法如下:1.1 针对病因治疗需补充铁剂(因经量超过80ml时,可使体内铁储备下降甚至贫血,影响健康),当血红蛋白<100g/l时应口服铁剂。
铁是红细胞成熟阶段所需的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
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形成减少,则发生缺铁性贫血。
硫酸亚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
常用药物有①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饭后服用。
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常规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服务,但是手术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预防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如果手术并发症发生了,我们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一、放取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处理常规1、子宫穿孔和节育器异位是常见的宫内节育器并发症。
如果确诊为节育器异位,应根据其所在部位,经腹或经将节育器取出。
必要时,可以留院观察和治疗。
如果感染发生,应该立即取出宫内节育器,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一旦诊断为节育器嵌顿,应及时取出,可以在B超下或子宫镜直视下取出IUD,以减少子宫穿孔的机会。
二、人工流产并发症处理常规1、子宫穿孔是人工流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诊断,应停止手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腹痛、流血及腹腔内出血征象。
如果患者情况稳定,胚胎组织尚未吸净,可以在B型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清宫,如果尚未进行吸宫操作,可以等待1周后再清除宫腔内容物。
如果发现内出血增多或疑有脏器损伤,应立即剖腹探查修补穿孔处。
2、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心率减慢,应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
3、吸宫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没有明显感染征象,应该进行刮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并术后预防感染。
4、漏吸可以再次行负压吸引术。
5、术中出血时,应该在扩张宫颈后,宫颈注射缩宫素促使子宫收缩,同时尽快钳取或吸取胎盘及胎体。
如果吸管过细或胶管过软,应及时更换。
6、术后感染时,应该卧床休息、支持疗法、及时应用抗生素。
如果宫腔内残留妊娠物,应按感染性流产处理。
7、栓塞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妊娠早中期羊水栓塞症状,处理方法同妊娠晚期栓塞。
三、引产并发症处理常规1、出血时,应根据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2、感染时,应该进行抗感染治疗。
3、软产道损伤时,应该进行缝合修补,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并发症预防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避孕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法,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
根据国家计生委200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使用IUD的妇女约占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的45%左右。
IUD的并发症及预防不容忽视。
1 出血和疼痛1.1 术时、术后出血IUD 放置术时及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 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等,后者多为局部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尤以哺乳期妇女多见,也可见于人工流产同时放置IUD者。
预防:提高术者操作技巧防止损伤引起出血,术时出血应首先使用止血药及宫缩剂,术后数天出血者给于止血、抗感染治疗。
1.2 不规则阴道流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不规则出血,常发生于放置IUD后1年内,出血多系IUD的机械压迫引起子宫内膜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大量前列腺素,纤溶酶激活因子,激肽等物质致血管渗透性增加,纤溶活性增加所致。
预防:正确选择IUD类型及大小,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熟练掌握放环技巧。
1.3 疼痛根据疼痛发生时间分为:①早期疼痛:放环后10天内发生,系IUD 机械性刺激或化学刺激引起子宫强烈收缩所致。
②延迟疼痛:疼痛持续10天以上,提示IUD大小与宫腔不匹配。
③晚期疼痛:前两种类型疼痛缓解后4周以上出现,多因感染、IUD变形、嵌顿等因素所致。
④性交痛:系IUD尾丝过硬、过短、过长或下移后刺激男性龟头所致。
2 子宫穿孔放置IUD过程中手术器械损伤子宫壁致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分为两种类型:①急性穿孔:IUD放置时不慎或技术不熟练,直接穿透子宫进入盆腔,如系单纯穿孔,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感觉腹痛,经休息后症状缓解,子宫创伤逐渐愈合,在取IUD时才发现,若损伤肠管、膀胱或伴有内出血,可出现急腹症。
浅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副作用小的避孕方法。
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
据统计,我国妇女避孕80%以上使用IUD,尽管此法避孕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也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昏厥术时扩张子宫内口或术中反复刺激,有时引起过强的血管——副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皮肤苍白、心律失常、以致昏厥或心脏停搏,应让该患者平卧,脚腿抬高防治。
不能立刻恢复者,可予阿托品注射并立即抢救。
2 出血2.1 术时、术后出血 IUD放置术时及术后24h出血量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后者多为局部子宫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1)止血药及宫缩剂,补充适当的铁剂、蛋白质和维生素,支持疗法,出血较多者应补充血容量,如疑有损伤应试行取出IUD。
(2)放置数天后的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
(3)如人流同时放置IUD后出血,应排除组织残留。
(4)提高术者操作技术。
2.2 不规则阴道流血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止血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比较一致发现为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增加,尚有子宫螺旋小动脉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素增加和激素受体量的变化,但也发现子宫或内膜的病理变化,如息肉、肌瘤。
预防措施:正确选择IUD类型及大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熟练掌握放置技巧以防发生月经失调,可适当选用抗纤溶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类固醇及抗生素等药物,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
2.3 疼痛和排出疼痛一般系子宫强烈收缩所致,宫内放置IUD经常刺激子宫的排异性收缩,IUD过大者,症状更严重,也有个别放置IUD时,宫颈内口过紧,不能准确放置到宫底部而嵌在子宫峡部,术者却误认为放到了宫底部。
以上一旦明确诊断后宜取出IUD或换置略小的或重新放置。
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副作用小且广泛使用的可逆性节育措施,目前国内使用的IUD有22种84个型号[1],IUD种类的不同避孕原理亦不同。
随着宫内节育器的普遍使用,有关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的发生也有所增加,不可忽视给妇女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遵守手术操作常规,掌握正确的放取环的方法,了解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有效率和续用率。
1 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和防治1.1子宫穿孔子宫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350~1/2500之间。
其中85%穿孔不影响其它器官的正常功能且无任何临床症状,15%的穿孔可能导致直肠狭窄、直肠穿孔、膀胱瘘、尿道瘘等严重的并发症,甚或造成死亡发生[2]。
IUD的放置技术以及IUD的类型,形状和放置时间,子宫手术史等都可以造成穿孔。
因手术器械造成的穿孔大多与手术者的操作不熟练,术前未查清子宫位置有关;子宫本身如哺乳期、产后,放置时操作粗暴容易造成。
所以,施术时医生应严格掌握放置IUD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子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IUD。
置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放置技巧和注意事项,轻柔操作。
成功置器后,应做好随访工作。
一旦发生,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治疗。
单纯穿孔患者多数无自觉症状,少数感觉腹痛,可保守治疗;若内脏损伤可出现急腹症,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腹部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促使穿孔处愈合;IUD放到子宫外,需在腹腔镜下取出IUD,同时修补穿孔部位;怀疑合并脏器损伤或内出血时,应立即行剖腹探查术,针对术中所见予以相应处理。
1.2宫颈损伤和粘连主要与手术中宫颈扩张时宫颈口较紧,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光疗及宫颈锥切术后,多次的人工流产,造成宫颈粘连有关。
术中扩张宫颈口时用力要均匀,避免使用暴力,造成损伤。
宫内节育器常见并发症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可逆性强、应用范围广的避孕方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
宫内节育器种类繁多,在其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性能的差异以及放(取)技术不规范引起的副反应及并发症时有发生,有些放(取)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穿孔、iud异位、嵌顿等,严重影响和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现就使用iud可能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 术中并发症1.1心脑综合反应:发病率低,偶见于放(取)iud时,或放置术后数小时内,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头晕、胸闷,严重者可发生昏厥、抽搐等类似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与术中刺激宫颈所致的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患者如术前隐瞒心脑血管的相关病史,术中可能出现晕厥、呼吸心跳骤停等心脑血管意外。
如术中抢救设备不完善,影响抢救时,易造成严重后果。
1.2子宫穿孔:iud最严重的潜在并发症是子宫穿孔,其中85%的穿孔不影响其它器官的正常功能且无任何临床症状,15%的穿孔可能导致直肠狭窄、直肠穿孔、膀胱瘘、尿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死亡发生[1]。
iud放置技术以及iud的类型、形状、放置时间及子宫本身因素等均可造成子宫穿孔。
常见的有累及浆膜层的完全性子宫穿孔,浆膜层保持完整的不完全性穿孔,累及邻近肠管、大网膜等复杂性子宫穿孔。
因手术器械(如宫腔探针、iud放置器、取环钩)造成的子宫穿孔多与术者操作技术不熟练、术前未查清子宫位置和大小,术者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操作或操作粗暴所致;子宫本身因素如子宫畸形、哺乳期、产后或流产后等;也有与iud 放置器的材料有关,开放式iud的尖端部位或断裂部位穿透子宫壁造成的子宫穿孔多与iud的类型、子宫敏感性和子宫质地有关。
1.3宫颈损伤及粘连:多与术中扩张宫颈时宫颈口较紧、子宫颈慢性炎症、严重的宫颈炎行宫颈光疗、宫颈锥切术后以及重复性人工流产,造成宫颈管或宫腔粘连有关。
子宫颈发育不良、子宫畸形或术者操作粗暴等致扩张宫颈困难易导致子宫颈机械性损伤。
浅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作为一种长效避孕方式,宫内节育器在女性中越来越受欢迎。
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放置方式和保养方法,宫内节育器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有关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什么是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长期、可逆的避孕方法,它是一种宫腔内放置的小型物体,通过它的存在来避免生育。
宫内节育器分为荷尔蒙宫内节育器和非荷尔蒙宫内节育器两种类型。
荷尔蒙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含有激素的小型物体,可以通过不断释放激素来避孕;而非荷尔蒙宫内节育器是纯粹的物理避孕器具,没有激素的分泌和作用。
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虽然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避孕方式,但它仍然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下所述:1.异位妊娠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异位妊娠,即有一部分子宫外的妊娠继续发展下去。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仍然需要重视。
如果宫内节育器在放置后长期存在,它可能会造成输卵管的堵塞以及子宫内膜薄弱和软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异位妊娠。
2.子宫穿孔子宫穿孔是指宫内节育器穿破了子宫壁,这可能会导致阴道出血以及需要外科手术来处理的问题。
3.行经紊乱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有些女性会出现行经紊乱的问题,包括月经的长期或短期暂停,或是经血量的增加或减少等。
4.疼痛和不适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一些女性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的情况,包括月经痛、腰背痛、下腹部不适等。
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虽然宫内节育器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
如果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放置和保养,宫内节育器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仍然是一种非常好的避孕方式。
以下是一些预防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方法:1.确保正确放置宫内节育器是由医生在诊所或医疗中心内放置的。
女性在进行放置之前,应该咨询医生了解有关宫内节育器的详细信息。
医生会为女性选择适当大小和类型的宫内节育器,并教授放置的方法。
2.定期检查和维护女性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确保宫内节育器没有发生移位或其他损伤。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评估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3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并罹患并发症的妇女,记录并评估并发症情况,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结果:113例患者总结所患的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共有5种情况,其中出血48例(42.48%)、疼痛43例(38.05%)、节育环异位12例(10.62%)、感染8例(7.08%)以及子宫穿孔2例(1.77%)。
主要采取提高放置宫内节育器技术水平、按期更换节育器、带环者避免劳累、严格注意卫生等防治措施,以此来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比例。
结论:在应用宫内节育器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女性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并发症防治【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71-02由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选择有效避孕方法是计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由于宫内节育器(iud)具有简便、有效、安全、经济等优点,因而目前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的避孕方法[1]。
在应用实践中发现放置iud虽然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但是由于应用iud的基数较大,因而出现宫内节育器相关并发症病例也较多。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单位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3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并罹患并发症的妇女,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1.1 出血。
临床应用iu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不规则阴道流血,据统计其发生率为6%~12%,本研究共计有48例患者出现出血不良反应,占研究人群总数的42.48%。
临床表现显示为月经量显著增多、经期明显延长,一般发生于iud放置后18个月内,其主要机理是由于iud的机械性压迫所导致的患者子宫内膜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前列腺素、缓激肽、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等血管活性物质大量生成及释放入循环,导致纤溶活性增加,血管渗透性提高,诱发出血。
放置宫内节育器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法,通过将可阻挡精子或改变子宫内膜环境的器械放置于子宫腔内,防止受精和妊娠的发生。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它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对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帮助。
一、感染宫内节育器的放置过程对子宫有一定的损伤,容易造成子宫颈和子宫体部位的感染。
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下腹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如果感染严重,还可能出现恶臭、腹部压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也是宫内节育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风险,特别是对于性伴侣存在感染的情况。
二、异常出血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破损,出现异常出血的情况。
这种异常出血可以是经期过长、经量过多,也可以是非经期性的阴道出血。
如果异常出血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子宫穿孔子宫穿孔是宫内节育器放置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穿孔指的是宫腔外到腔内的穿透,其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
子宫穿孔可能导致腹腔出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四、妊娠虽然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高效的避孕方法,但仍有可能发生妊娠。
主要原因包括宫内节育器脱落或下坠、放置不当等。
如果女性在使用宫内节育器的过程中怀孕,需要及时检查并考虑取出宫内节育器,以避免妊娠对母婴健康造成的风险。
五、宫内异物感某些女性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会出现宫内异物感,即觉得子宫内有不适或异物刺激感。
这种感觉可能是身体对异物的自然反应,多数情况下会随时间逐渐消失。
如果宫内异物感持续不退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其他并发症宫内节育器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月经周期改变、痛经加重、性交疼痛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与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环境的影响有关,需要与医生沟通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在实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告知,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史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监察。
131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 )具有安全、长效、简便、经济、不影响性生活等多种优势,是我国育龄期妇女最常用的可逆性节育控制手段[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免费提供IUD ,截至2010年,已有1.30亿已婚育龄妇女放置IUD [2]。
然而,随着IUD 的广泛使用,异位、嵌顿、断裂等IUD 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也逐年增多, IUD 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IUD 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3]。
1 一般资料2014年7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了253例IUD 并发症患者。
并发症包括阴道出血、下移、嵌顿、子宫外异位、断裂残留、感染、子宫穿孔等,以阴道出血、下腹疼痛为主,分别占30.83%、28.85%,其次为子宫外异位、断裂残留,见表1。
表1 253例IUD 并发症类型分布并发症类型例数(n )占比(%)阴道出血7830.83下腹疼痛7328.85脱落/下移197.51嵌顿11 4.35子宫外异位3513.83断裂残留2610.28感染9 3.56子宫穿孔20.79合计253100.00患者均经阴道超声、放射学及腹腔镜检查等方式明确IUD 并发症诊断[4]。
年龄22~46岁,平均(28.15±4.39)岁,IUD 放置时间6个月~19年,平均(8.33±1.25)年,孕次0~4次,平均(1.36±0.25)次,产次0~3次,平均(1.19±0.28)次。
2 结果患者IUD 并发症原因以未予定期随访、阴道分娩后放置为主,异位妊娠、带环宫内妊娠也是导致部分患者发生IUD 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见表2。
表2 253例IUD 并发症原因分布并发症原因例数(n )占比(%)异位妊娠13 5.14带环宫内妊娠11 4.35月经干净后放置3614.23人工流产术后放置6726.48阴道分娩后放置4718.58剖宫产术后放置10340.71未予定期随访21785.77多数患者成功取出IUD ,110例可经阴道取出, 宫腔镜取出47例、腹腔镜取出38例,开腹取出6例,部分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患者行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