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学知识点审批稿

地图学知识点审批稿

地图学知识点审批稿
地图学知识点审批稿

地图学知识点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2.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3.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

4.坐标系分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

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4.我国的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地图投影

1.地图投影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的地球曲面运用特定的数学方法展示到平面上,最终在地表面点与地图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书48

2.地图投影变形:(类型)书51

(1)长度(距离)变形:

(2)面积变形:

(3)角度(形状)变形

3.地图投影的分类

(一)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

(1)几何投影:源于透视几何原理,以几何特征为依据,将地球面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可以展成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等几何面上从而有

(1)方位投影

(2)圆柱投影

(3)圆锥投影

(2)非几何投影:通过数学解析方法,不借助辅助投影面,根据制图的特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投影条件,求出投影公式,来确定平面与球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1)伪方位投影

(2)伪圆柱投影

(3)伪圆锥投影

(4)多圆锥投影

(二)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

(1)等角投影(球面上小范围的地物轮廓投影后,仍保持形状不变,角度想等)

(2)等积投影(面积相同)

(3)任意投影(长度,面积,角度变形同时存在)

4.地图投影的选择(64)

(一)投影选择的依据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2.比例尺

3.地图的内容

4.出版方式

(二)世界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

1.多圆锥投影

2.圆柱投影

三、地图的比例尺与分幅计算

1.主比例尺: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

2.复式比例尺:每一条纬线(或经线)单独设计一个直线比例尺,将各直线比例尺组合起来就成为复式比例尺。

3.分幅及其计算:

(1)分幅的方法:矩形分幅与经纬线分幅

(2)分幅的具体过程与计算

分幅:

编号:

1:100万图的编号

列号:从经线1800算起,自西半球向东半球每60为一列,全球3600,共分60列,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4、5……60表示。我国位于东半球,因此其列号总是大于30。

行号:从赤道算起,向两极每40为一行,用大写字母A、B、C……V表示,南北半球各分22行。

1:100 图幅编号是

如我国首都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

纬度60-760为双幅, 如某图号为P3、4;

纬度 76-880为四幅,如某图号为T25、26、27、28;

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

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法

将1:100万地形图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图的经差和纬差划分成若干行和列, 横行从上到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纵列从左到右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均采用三位数表示(不足三位时前面补0)

取行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加在1:100万图幅的图号之后。

具体计算:

第三章地图概括

一、地图概括概述

1.概括的含义:采用分类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的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2.影响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比例尺、地理区域特征、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

3.目的: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

4.基本原则:表示主要的、舍弃次要的-----相对的

5.基本步骤:

(1)分类-----减少性质和数量差异

(2)化简——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

(3)夸张——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4)符号化——视觉化

二、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1.选取:

(1)资格法:

数量指标——按选取最小尺寸选取

质量指标——按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2)定额法:按新编地图上单位面积选取对象的个数或密度确定

(3)资格与定额联合

2.简化: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质量特征、数量特征、图形特征与内部结构)

3.夸张:突出重要的信息,减少冗余的信息。主要包括:不依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

4.分类:层次分类、数量分级、等级归并

5.符号化

三、数量分析(要考计算) 1.图解计算法:

(1)居民地面积载负量的构成:居民地符号的面积、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面积 (2)一般计算公式 S = n*(r+p)

n:每cm2居民点的个数 r:居民点符号面积

p: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面积 p =

(3)已知实地密度q (个/100km2)的计算公式 S = n*(r+p) n = k*q

K = (M/106)2

(4)按居民地等级分级计算面积载负量 ∑Si = S1+ S2+ …+ Sn Si = ni*(ri+qi)

(5)求出每一级居民地的个数:ni = Si /(ri+qi) 2.开方根规律法: (1)基本公式:

新编地图与原始地图的比例尺之比的开方根即为两种比例尺选择地物的数量之比。即:

NB = NA?

B A

M M NB 新编图地物数量 NA 原始图地物数量 MB 新编图比例尺分母 MA 原始图比例尺分母 (2)公式特点:

直观显示了地图概括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 公式是线性方程,比例尺固定,地物选取比例一致 缺憾:没有考地理差异,特别是密度变化 公式的x 确定不很严格,协调了上述缺憾 (3)应用范围:

对解决系列比例尺地图和相同比例尺但用途不同的地图的制图物体选取数量问题

对于解决独立地物、小湖泊群、群岛、密集河网、独立房屋符号群的选取 面状地物(居民地、湖泊、岛屿)等的轮廓图形等形状化简 线状地物(河流、等高线)等的轮廓图形等形状化简 3.等比数列法 第四章 地图符号 一、地图符号概述

1.符号的含义:一种事物的对象、属性与过程,用它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2、地图符号的特点: 有表示成分和被表示成分

有一定的约定性

地图记号可等价变换

地图符号构成地图

3.地图符号的分类:

(1)根据空间分布特征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

(2)据视觉:形象符号、抽象符号

(3)按视点位置:侧视符号、正形符号

(4)据按比例关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4.地图符号的定位:

面状符号:其轮廓本身的中心线代表物体的真实位置

线状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的真实位置

点状符号:以定位点代表相应物体的真实位置

5.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图案化、精确性、逻辑性、对比性、统一性、色彩的象征性、符号尺寸应适应人的视力、印刷的能力

6.6.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

二、色彩

1.物体的颜色:由它选择性地反射与吸收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决定的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之间的区别特征

亮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彩度:反射光或透射光最接近光谱色的程度

3.色彩的混合:

(1)加色法混合: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的混合,构成新的色光的方法。1)色光三原色(基色)

红光—700nm 绿光—蓝光—

2)加色法混合的原理

a、色光相加,两种色光组成另一种色光。

红光+绿光=黄光,红光+兰光=品红光

绿光+兰光=青光,红光+绿光+兰光=白光

b、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被混合色光亮度之和,相混合色光越多,则亮度越大。

3)间色、互补色

A.间色光

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得三种标准间色光:黄、品红、青光

改变三原色比例可得到各种间色:

红光3+绿光1=红橙光红光2+绿光1=橙黄光

B.互补色光:如红光与青光,绿光与品红光,兰光与黄光。任一原色光与其补色光相混合均成白光

(2)减色法的混合(色料的混合)

1)原理:从投射光中减去某些色光后,将剩余色光进行混合。

2)三原色、间色、互补色、复色

a、三原色(三减原色)黄、品红、青

品红=白光-绿光,黄=白光-兰光,青=白光-红光

b、间色

等量混合;品红+黄=橙,黄+青=绿,青+品红=紫

不等量混合:品红2+黄1=红橙,黄2+青1=黄绿,青1+品红2=紫红

c、互补色:如品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任一原色与其补色相混合均成黑色。

d.复色

3)应用

直接混合:将两种颜料均匀调配,成为新的混合色。颜料、油墨

简接混合:将两种以上的颜色重叠在一起

4.颜色空间

加色法:

(1)混色的基本规律

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

(2)颜色的表示

任何颜色都用RGB三个变量来描述,每个变量用计算机中八位二进制数表示,共描述28=256种状态,取值范围为0-255,取值越大,颜色越亮。若三个变量取值都为255,则为白色;若三个变量取值都为0,则为黑色。RGB颜色空间总共可以表示256*256*256=*106个颜色。

减色法:

(1) 混色的基本规律

黄⊥品红=橙,黄⊥青=绿,

品红⊥青=紫,黄⊥品红⊥青=黑

⊥:表示两种颜色油墨叠印。

(2) RGB与CMYK之间经常需要进行转换,转换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屏幕上看到的颜色是否与印刷结果一致,即所见是否是所得。

RGB与CMYK的换算:

由于RGB与CMYK是互补色,因此,它们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换算关系:

当K= 0时,R=255-C ,G=255-M ,B=255-Y

当K≠0时,R=255-(C+K) ,G=255-(M+K) ,B=255-(Y+K)

5.结论:

色彩的配合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是对比与协调规律,即对比中有协调,协调中有对比。

色彩的对比:扩大色彩三属性各要素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色彩的调和:缩小色彩间的差异和对立,注意相关性,增加统一性。

三、地图注记

1.定义: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

2.功能:标识各种现象、指示对象的属性

3.注记类型: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或文字注记、数字注记

4.地图注记的要素

字体——反映地物级别

字色——指注记所用的颜色

字大(字号)——反映重要程度

字隔——注记中字与字的间隔距离

字位——影响空间信息的表达及地图的阅读,指注记说明对象所安放的位置5.布置:

(1)按注记文字的分布特点

·联列式:字隔较小,一般采用接近字隔或普通字隔。

·散列式:字隔较大,常采用隔离字隔。

(2)按注记文字排列走向分为: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第五章地图的编辑

一、普通地图及其编辑

1.普通地图的含义:表示地球表面的水系、地势、土质、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2.普通地图的分类:地理图和地形图

3.地图内容:

4.具体内容的表示:

(1)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海岸线:在地形图上通常都是以兰色实线来表示。

低潮线:一般用黑色点线概略地绘出。

沿海地带:重点表示该区域范围内的岛礁和海底地形。

沿岸地带:主要通过等高线或地貌符号显示。

海底地貌:可以用水深注记、等深线、和地貌晕渲等方法来表示。

井、泉及贮水池兰色点状符号

常年有水河

季节性有水河

干河床

运河及沟渠的表示平行双线(水部浅兰)或等粗的实线表示

湖泊、水库及池塘:湖泊、水库及池塘都属于面状分布的水系物体。地图上都用兰色水涯线配合浅兰色水部来表示。

土质、植被的表示:地图上常用地类界、底色、说明符号和说明注记相配合来表示。

(2)地貌的表示

①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带,逐“带”设置不同颜色,称为地貌分层设色法。

②晕渲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相应浓淡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这种方法称为晕渲法。

晕渲法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综合光照晕渲

③等高线法: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1)基本特点:

2) a、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3) b、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

4) c、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

5) d、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越陡,等高线愈稀,坡度越缓。

6)种类:

首曲线 h

计曲线 5h

间曲线 1/2h

助曲线 1/4h

3)等高线高低判读原则

a、若是山头等高线闭合相套,愈向内的高程愈高;若是凹地等高线闭合相套,则愈向内的高程愈低;

b、两山头等高线相邻,或两凹地等高线相邻,则两相邻等高线的高程都是相等的;

c、山头等高线与凹地等高线相邻,相差一个等高距。即凹地的等高线低于山头等高线的一个等高距;

d、山头等高线与凹地等高线相套(或者一个凹地等高线与一个山头等高线相套),则相套的两条等高线同高。

4)等高线起伏的判读

a.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读:“山高坡陡”,故一般情况下,高处坡陡等高线密,低处坡缓等高线稀;

b.根据高程注记判读:高程点高程渐增的为上坡方向,渐减的为下坡方向,或高程注记的字头所朝方向判读为上坡方向;

c.根据示坡线判读:示坡线与等高线连接的一端为高,是上坡方向,另一端为低,指向下坡方向。

d.根据河流符号判读:由于水往低处流,故地图上河流由细变粗的

符号或流向符号,都能指明倾斜向下的方向。

水流上游—上坡方向,水流下游—下坡方向。

e.根据山的各部形态综合判读:山顶高,鞍部低;山脊高、山谷低;山地高、平原洼地低等。

④地貌符号:地表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表面。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仍有许多微小地貌无法表示,需要用地貌符号予以补充表示。

(3)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1)独立地物:指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历史文化、地形等方面的标志。对地图定向、判定方位意义较大。

2)居民地的表示

居民地的形状(轮廓、结构)的表示:尽可能的按比例尺描绘出居民地的真实形状。

居民地的人口数的表示:地图上通常是通过注记字体、字大或圈形符号的变化来表示的。

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居民地的行政等级是国家规定的,是一种“法定”标志。3)交通网:参考书中的相关符号表示

4)境界:国界需要审批

5)图外要素

外图廓以外的内容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接图表及行政区划略图等。

文字说明:包括编图与出版单位、航摄与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平面与高程坐标系、资料说明及资料略图。

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1)特点:

国家基本地形图包括1:5千、1:1万、1: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8种比例尺地形图。

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根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测量与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图式》完成(2)国家基本地形图投影分带

大中比例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1万 3°分带

1:万—1:50万 6°分带

(3)工程用的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没有严格统一的大地坐标系和高程系

没有严格统一的地形图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可以结合工程规划、施工的特殊要求,对国家测绘部门的测图规范和图式作一些补充规定。

二、专题地图及其编辑

1.专题地图的定义:专题地图是指突出并尽可能详尽、完善地表示制图区内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人文要素的地图。

2.专题地图的特点

(1)表现主题内容广泛

(2)具有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双重内容的层面

(3)表示方法多样,图面配置灵活

3.专题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环境地图、其他地图

《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 实 验 报 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矿业工程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地图投影的认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与掌握常用的地图投影; 2.掌握各类投影经纬线形状、变形规律及应用; 3.针对不同用途的地图投影进行比较分析; 4.熟悉GIS软件中地图投影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地图投影的认识与判别; 2、熟悉GIS软件中地图投影功能,掌握地图投影定义及变换方法。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定义投影:

2、地图投影转换:设置方格网;投影变换

四、实验成果 投影名称(中文) 投影名称(英 文) 标准 纬线 中央 经线 经纬网形状变形特点 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投影) Lambert conformal conic projection 40oN 56oN 10oE 纬线就是以圆锥顶点 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经 线为由圆锥顶点向外 放射直线束。 两条标准纬线 无变形,等变 形线与纬线平 行。 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投影) Lambert conformal conic projection 24oN 46oN 110oE 纬线就是以圆锥顶点 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经 线为由圆锥顶点向外 放射直线束。 两条标准纬线 无变形,等变 形线与纬线平 行。 伪圆柱投影(罗宾逊投影) Robinson projection 38oN 38oS 0o纬线为平行直线,中央 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 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 的曲线。 赤道为无变形 线,离赤道越 远变形越大。 横轴等积方位投影Azimuthal Equai-Area Projection 0o20oE 中央经线与赤道为直 线,其她经纬线都就是 对称于中央经线与赤 道的曲线, 面积没有变 形,距投影中 心越远,变形 越大。 实验二墨卡托投影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墨卡托投影的经纬网形状与变形性质。 2.使学生掌握墨卡托投影的绘制方法。 3.理解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按主比例尺为1:15000万,经纬线网密度为10°,绘制墨卡托投影经纬线网格。 2.转绘大洲轮廓。 3.绘制大圆航线与等角航线。

地图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 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 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 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 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地图学实验报告

测绘工程专业 地图学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地图投影变换班级:测绘工程2班 学号:631201040205姓名:付博 指导老师:李华蓉 时间: 2014-10-7

地图投影变换 一、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GIS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GIS软件都会涉及到这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只有MAPGIS软件中才有,MAPGIS 软件中的投影变换相比国外的软件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比如标准框等。我这里只是给大家说说我对投影变换的一个理解,讲很多的知识点串起来,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那么什么是投影呢?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梨型的不规则椭球体,而GIS 软件所处理的都是二维平面上的地物要素的信息。所以首先要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如何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物展到平面去。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或者说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将地球表面沿着某个经线剪开,然后展成平面,即采用这种物理的方法来实现。可采用物理的方法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地图平面必然产生裂隙或褶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足球展成平面的,会是什么结果。所以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和变形,是不行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就是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地图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利用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网表示到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变形和

误差。凡是地理信息系统就必然要考虑到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使用保证了空间信息在地域上的联系和完整性,在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系统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一句话,投影:就是建立地球表面上点(Q,λ)和平面上的点(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过程。 在MAPGIS中的“投影变换”的定义如下:将当前地图投影坐标转换为另一种投影坐标,它包括坐标系的转换、不同投影系之间的变换以及同一投影系下不同坐标的变换等多种变换。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投影变换的原理及其应用。 2、熟悉使用ARCMAP做地图投影变换的方法。 3、增加对地图学的地图投影变换方便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 将老师发的矢量化地图用ARCMAP软件进行投影变换,具体包括边界线的绘制、各省份直辖市的颜色填充等,最后将绘制的地图进行投影变换。 四、实验步骤 1、启动ARCMAP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地图学实验报告

栅格图像矢量化 一.实习目的 熟练使用MapGis的快捷键,掌握将栅格图转换成矢量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习内容 利用软件中自带的tif栅格图像,装入并进行手动线性矢量。 三.实习要求 在矢量化时,将不同的地物放入不同的层。 四.实习步骤 1.首先打开软件所需的狗,然后打开MapGis软件。 2.指到图像处理,点击输入编辑,选择新建文件并点击确定。 3.点击工作窗口将菜单栏激活,选择矢量化,点击装入光栅文件, 选择一个tif的栅格图像确定。 4.选择设置,修改目录环境,可以选择默认,也可以把临时目录改 成自己想把文件放到的文件。 5.开始准备矢量化,将十字光标放在左上角,按F5放大图像到显 示比例大于40. 6.选择输入线,修改线型,线颜色以及图层,确定。 7.稍微超出图一点,按F8加点,然后用鼠标找方向,顺着目标加 点,画完一条线后按鼠标右键断开。 8.一直重复6,7步骤。

9.当画完一个图层时,选择图层,存当前层,保存线。 三.补充说明 MapGis主要绘图工具和使用方法 F5键:放大 F6键:找方向 F7键:缩小 F8键:加点 F9键:退点 输入线工具,输入点工具,输入区工具等等。 四.实习心得 Mapgis我们是第一次接触,以前也自学了点,但是觉得好麻烦,不知道怎么做。当老师这么一步步的指导,才发现实际操作也并不是这么难,慢慢也有了点信心和兴趣。主要的问题还是对操作步骤不太熟悉,一些快捷键运用的不太熟练,对地图的分层,每层要求什么颜色线条的粗细也不了解,只能按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对的。另外,对地图也没有那种熟能生巧的感觉,矢量化的很慢,而且出错很频繁。但是我知道以后多练练就会好了。 附图: 1.原光栅图像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 (2)表达灵活: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地图投影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 现代地图学A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专题地图制作 班级:测绘122 姓名:苏红飞 实验地点:测绘楼307 实验时间: 2013-12-02 实验成绩: 测绘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实验一地图投影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会MapInfo的最基本操作,如表、工作空间、图层等的操作。 2.掌握有关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知识。 3.学会根据地图上不同经纬网形态识别不同的投影类型。 二、实验步骤 (一)掌握MapInfo中地图投影的操作过程。

(二)绘制武汉市所在地区的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带经纬网和方里网,绘图范围:东西范围由武汉市所在投影带决定,南北范围:北纬25o—35o。经线线距1,纬线线距1o。 1、打开MapInfo,出现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点击ok键。 图 1

2、如图2-1所示,在File选项中选中open点击,打开“实验素材”(图2-2)。 图2-1 图2-2 3、再依次打开CHINA.TAB、CHINCAP.TAB、PROVINCE.TAB,打开后如图3所示。

图3 4、点击Layer Control,如图4-1所示。在Tools选项中单击Tool Manger...出现下图4-3中所示的对话框,选中Coordinate Extractor,将它后面的两个 小框打钩。 图4-1 图4-2 图4-3

5、在Tools菜单中单击Coordinate Extractor中的Extract Coordinates...选项出现如图5-2所示的对话框,在table name一栏中选择CHINCAPS,然后点击ok出现如图5-3所示的对话框,选择continue,即可看见如图5-4所示的窗口,在上面找到并记下武汉的地理坐标。 图5-1 图5-2 图5-3

地图学复习资料76570

第一章 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 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 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 (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 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 (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 表示 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差是多少? 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比例尺代码是“D” 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 9 地图学的定义 (1)地图学是研究空间信息表达,存储和传递的科学(2)是以地理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3)是用特殊的形象符号模型来表示和研究自然及社会现象分布、组合、相互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科学

《测量学与地图学》复习题集

地图学导论 1、概念:地图地图学 ①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②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2、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数学要素图形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3、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地图的成图方式有哪些?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5、实测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编绘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 ①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②传统编绘成图过程: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原图编绘地图出版准备地图制印 遥感制图法编制专题地图的流程如下: 遥感图像资料获取 遥感图像处理 专题要素信息识别与提取 地理底图编绘与专题要素转绘 6、地图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7、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8、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测量与地图的用途有哪些。 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第六章、地形图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普通地图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势、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3. 地理图相对概括地表示制图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通地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2021年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顿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定义与基本特性 1.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数学法则,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达在一定载体上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数量、质量特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基本特性: 地理信息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构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过程,图形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运用——(地理信息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模型) 二、地图功能与分类 1.地图功能: (1).地图信息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构成, (2).地图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传递过程中 (3).地图模仿功能所需表达对象,在众多特性中抽取内在,本质联系,进行实物模仿 (4).地图认知功能用图者依照自己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不不大于比例尺1:10万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不大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普通特性,不偏重哪一种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项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重要内容) (4)按地图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她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用法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学科体系(理解)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地图设计与编绘联合实验报告

班 级:测绘002班 姓 名:郭 提 山 学 号:54 指导教师:马 锐 MapGIS 概述: MapGIS 是中地数码集团的产品名称,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全球唯一的搭建式GIS 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实现遥感处理与GIS 完全融合,支持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间真三维一体化的GIS 开发平台。 系统介绍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多层体系结构,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具有TB 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局域和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支持分布式空间信息分发与共享、网络化空间信息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MAPGIS 简介 综合介绍: MAPGIS 除了包含MAPCAD 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如下功能: 海量无缝图库管理 ★ 图库操作:提供建立图库、修改、删除及图库漫游等一系列操作。 ★ 图幅操作:提供图幅输入、显示、修改、删除等功能,用户可随时调用、存取、显示、查询任一图幅。 ★ 图幅剪取:用户任意构造剪取框,系统自动剪取框内的各幅图件,并生成新图件。 ★ 小比例尺图库及非矩形图幅建库管理:提供图幅拼接、建库及跨带拼接等功能。 ★ 图 幅配准:提 供平 移变换,比 地图设计与编绘联合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测绘技术与科学系

例变换,旋转变换和控制点变换。 ★图幅接边:可对图幅帧进行分幅、合幅并进行图幅的自动、半自动及手动接边操作,自动清除接合误差。 ★图幅提取:对分层、分类存放的图形数据,按照不同的层号或类别,根据用户相应的图幅信息,合并生成新的图件。 数据库管理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使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在标准关系数据库环境中实现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支持多硬件网络服务器平台,支持超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支持分布式级服务器网络体系结构。 ★动态外挂数据库的联接:可实现一图对多库,多图对一库应用要求。 ★多媒体属性库管理:可将图像、录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数据作为图元的属性存放,以适应各种应用需要。 ★开放式系统标准:支持运用TCP/IP协议的LAN和WAN环境的访问,支持LNUIX和PC平台混合配置。 ★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在单个图元记录及空间范围层面上支持共享和独占的锁定机制。 完备的空间分析工具 ★空间叠加分析:提供区对区叠加分析、线对区叠加分析、点对区叠加分析、区对点叠加分析、点对线叠加分析、BUFFER分析等。 ★属性数据分析:单属性累计频率直方图和分类统计,双属性累计直方图,累计频率直方图和四则运算等操作。 ★地表模型和地形分析:能进行坡度,坡向分析,分水岭分析,流域分析,土方填挖计算,地表长度计算,剖面图制作及根据地形提取水系,自动确定山脊线,等高线等。 ★网格化功能:对离散的,随机采样的高程数据点进行网格化,对规则网高程数据加密内插处理。 ★ TIN模型分析:可对平面任意域内离散点构建三角网,并提供三角网的约束边界,特征约束线优化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