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集整理

卫生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集整理

卫生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集整理
卫生经济学名词解释全集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卫生经济学:是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发、配置和使

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卫生事业的性质: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3.卫生服务要求:是指居民希望获得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

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4.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的卫生服

务及其数量。

5.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

学专业人士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6.卫生服务利用:指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可以直接反应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

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应卫生服务系统通过卫生服务队局面健康状况的影响

7.卫生服务供给: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

数量。

8.卫生服务市场: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

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9.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给的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自己写的)

10.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

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11.卫生筹资:就是研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环境下卫生领域的资金筹集、合理分配和

有效使用。

12.卫生总费用TEH:即卫生保健总支出,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

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13.卫生总费用核算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采用国名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

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14.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

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

15.卫生总费用使用总额:是指全社会卫生服务消费者接受卫生机构提供的各类卫生服务

过程中所消耗的卫生资源总量的货币表现。

16.卫生费用筹资总额: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为开展卫生服务活动

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总额,它是从筹资角度分析和评价卫生资源活动。

17.卫生发展费用:卫生总费用中用于发展医疗技术和培养医务人员的费用(自己编的)

18.通用名药品:是指没有申请专利或专利保护已过期的药品

19.疾病负担:将早亡造成的损失和发病伤残导致的健康损失结合起来考虑的疾病给社会

造成的总损失。

20.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以及过早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的总和。

21.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由于疾病使有效劳动时间减少和劳动能力降低,从而引起社会和

家庭目前价值和未来价值的损失。

22.质量调整生命年(QAL Y):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

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映。

23.伤残调整生命年(DAL Y):由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的综合测量。

24.供给者诱导需求(sid):是指卫生保健提供者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拥有和使用它们的知

识优势来影响需求。

25.效用:是指人们通过消费商品而获得满足程度,其大小取决于消费品在大多数程度上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6.效益:是有用效果的货币表示,即用货币表示卫生服务的有用效果。

27.效果:即有用的效果,是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属性。

28.效用: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29.贴现: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成本和效益,分别按相同的利率换算成同一“时间点上的

成本和效益过程。

30.成本-效果分析CEA:主要评价使用一定量的卫生资源(成本)后的个人健康产出,这

些产出表现为健康的结果,用非货币单位表示。

31.成本-效益分析CBA: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来评价备

选方案,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即研究方案的效益是否超过它的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只有效益不低于机会成本的方案才是可行的方案。

32.成本-效用分析CUA:是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衡量

卫生项目或治疗措施效率的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

33.成本最小化分析CMA:是指在项目的产出或效果、效益和效果没有差别的情况下来比

较不同措施的成本,选择成本最小的措施为优先考虑。

34.基数效用分析法:假设消费者有能力判断商品消费的效用值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中,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满足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此现象称为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当所有消费的多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该商品组合的消费达到效用的最大化。35.序数效用分析法:消费者虽然不能判断商品效用值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

消费商品中,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满足程度的增加,即边际效用,呈现逐渐减少的状态,此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所消费的多种商品边际效用相等时,该商品组合的消费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36.效用:指人们通过消费商品获得满足程度,其大小取决于消费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

费者需要。

37.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a卫生服务的替代品获得的难易程度b卫生服务的费用水

平在消费者收人或者总预算支出所占比例c卫生服务需求的紧迫性和必须性d卫生服务持续的时间长短和疾病的迁延性

38.市场机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是商品经

济的普遍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形式。包括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两种

39.直接成本:能够明确追踪到某一既定成本对象的成本,或直接用于生产某产品或提供

某服务的成本。

40.间接成本:为生产或提供服务发生消耗、但不能直接追踪到某一既定成本对象的成本

41.医疗成本测算的内容:劳务、公务、卫生业务、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折旧及大

修理基金提成

42.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卫生服务成本、卫生服务供求关系、价格政策、财政补贴、

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43.卫生服务定价原则:分级定价原则、差别、比价合理、因地制宜、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44.卫生服务定价形式:政府定价、同行评价、单位作价、按需变价、特需特价、医患议

45.卫生服务定价方法:成本加成、目标收益、利润最大化、理解价值、差别、随行就市、

盈亏平衡、变动成本

46.直接经济负担:为寻求救治和治疗疾病所产生的直接费用或资源消耗

二.简答题

1.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消费者信息缺乏,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卫生服

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2.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

素:卫生服务价格,需求者收入,互补品和替代品,对未来物品供给情况的预期,货币的储蓄,主观偏好(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起付线对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封顶线对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按比例补偿对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3.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垄断性,不确定性,公益性,利益外在性,即时性,主导性,

技术性,无误性,高质量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4.卫生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成本、卫生服

务需求水平、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医疗保障制度

5.卫生服务产品的特点:(1)公共产品: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

排他性(2)准公共产品:消费上有排他性,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一定的外部效应(3)个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缺乏外部效应。

6.卫生服务供给的条件: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

能力。

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在卫

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小,卫生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提供者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8.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1)信息有限性(2)公共决策的局限性(3)决策实施过程

的不确定性。

9.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

力、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0.卫生筹资的目标:创收能力、公平、风险共担、效率、质量、持续性、可及性;终极

目标包括改善健康状况,筹资的风险保障和患者满意度。

11.卫生总费用的基本特点:卫生总费用是一种信息工具,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全社会的概

念,在动态中了解和把握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础性研究之一。

12.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基本原则:应用性、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制度性、政策敏感

性。

13.卫生总费用的研究意义:为制定和实现卫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为调整

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服务、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为区域卫生发展和引进外资提供卫生费用信息支持、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次国家级的卫生经济信息、满足国际比较的需求

14.卫生总费用核算框架:卫生总费用核算采用的是国民经济的核算方法,它以国民经济

核算理论为基础,根据卫生领域经济活动特点,制定一套反应卫生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Ps:我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内容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来源、机构流向和使用消耗三个层次,形成三套指标体系及相应方法:筹资来源法、流向法、实际使用法。

15.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的指标分类:第一层次,是按照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与筹集形

式收集整理卫生总费用数据,测算卫生费用筹资总额的方法。Ps:分为:政府预算

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16.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的指标分类:第二层次,是按照卫生机构类别进行分类,对卫

生费用进行测算的方法。Ps:将卫生费用分配总额测算指标为医院费用、门诊机构费用、药品零售机构费用、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卫生行政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费用以及其他卫生费用。

17.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的指标分类:是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的第三层次,它是按照卫

生服务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卫生服务消费者接受各种卫生服务时所消耗和使用的卫生资源测算卫生费用实际使用总额的一种方法。Ps:可分为:个人医疗费用,公共卫生费用,卫生发展费用和其他卫生费用。

18.制定卫生服务价格的原则:(1)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准则: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

益定价法,利润最大化定价法(2)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准则:理解价值定价法,差别定价法(3)以竞争为中心的定价准则:随行就市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

19.药品价格的管制方式:定价控制,价格冻结或消减,保险药品参考定价,利润控制

20.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现值法,人力资源法,支付意愿法,磨合成本法等等。

21.卫生经济学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的目的和分析的角度(2)确定各

种备选方案,对各个方案有全面的了解(3)排除不可行的方案(4)卫生计划方案的效益与效果的测量(5)为生计划方案的成本的估计(6)贴现和贴现率(7)敏感性分析(8)分析和评价

三.论述题

1.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当需求都是满足居民健康合理需要,那么将没有资源浪费,但是现实中存在几种状态,分成1,2,3区,画图说明不错。。然后说说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2.在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方面,卫生服务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卫生服务市场的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使之趋于合理和优化。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威,具有多种功能,有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确保稳定的功能。当卫生服务市场失灵(局限性),政府必须加强干预,作用主要表现为:规范卫生服务市场,提高卫生资源的效率,促进公平和稳定,主要手段有:直接管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筹集资金,通过税收和补贴解决公平问题。

3.筹资的公平与供给的公平

卫生筹资的公平主要反映在进行卫生筹资时,是否考虑了不同收入人群的支付能力。目前卫生筹资公平可用3种方法来检验,垂直公平提出了累进问题即依据支付能力来进行筹资,水平公平提出相同收入水平的人筹资水平相同,强调分担或风险的等分,代际公平则不但研究成本,而且研究不同年龄组的收益。

卫生服务供给的公平:依据需要而不是依据意愿或支付能力进行分配的。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二张 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在流通中发挥的各项货币职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发行机构的信用作基础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货币层次——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流动性”作为依据和标准。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币——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 限制铸造——是指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 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各国也随后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第三章 外汇——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含义:广义上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例如外国政府的债券、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外币支付凭证一切可用于国际结算的债权;狭义上(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又称汇价。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l个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因此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则本国货币价值越低;汇率越低,则本国货币价值越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称为应收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的升值、贬值方向与汇率的数值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方向一致,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2014.11.20) 一、选择题 1、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 2、区域卫生规划应优先发展和保证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主要有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低;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评价指标: 1)卫生费用评价指标(5个):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2)其它评价指标(3个):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5、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单元有(成本构成要素):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材料成本、公务业务费、药品、其他费用。 6、以竞争为定价中心的定价方法: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价格定价法、投标竞争法、直觉定价法、组合定价策略。 7、医疗卫生服务中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的成本,如医疗器械。 8、医院总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 9、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福利性和公益性。 10、卫生服务的主体有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机构。 11、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健制度投入、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国际贷款及援助。 12、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按投入产出原则配置资源。 13、(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政府限制垄断的困难;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14、卫生服务供给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服务价格。 15、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6、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供需平衡。 17、影响卫生服务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卫生服务的价值;医疗需求因素;医院的供给;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医疗保障制度。 18、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分级定价原则、差别定价原则、比价合理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 19、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首先,许多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行为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医生的职业资格对职业许可设置了一个障碍,减少了医生的竞争;最后,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乏价格和技术方面的信息。 20、如何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建立规划的组织保障,推进区域卫生规划顺利实施;强化行业管理;规划卫生资源总量,调整资源布局和结构;完善规划实施的有关配套政策。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货币是M0, M1,M2…… 2.纸币:纸制的货币 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 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6.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 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 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 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 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0.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 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 (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 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 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29.购买力平价: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基本思想是货币价值在于购买力,汇率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30.利率平价:关于短期汇率波动的理论,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他条件不变,国内利率提高导致本币升值,外国利率提高导致本币贬值;国内利率下降导致本币贬值,国外利率下降导致本币升值。 31.即期汇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 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 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 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 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 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 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 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 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 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 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 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 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 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是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描述分析:说明“是什么”解释分析:说明“为什么” 评价分析:说明“孰优孰劣”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 2017.1.7 一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二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卫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卫生服务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2.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数量。 3.卫生服务供给: 经济学理论中的供给是在一定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必须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第一,生产者必须有生产和出售的愿望;第二,生产者必须有供应能力卫生服务供给也应具备前面所提到的一般商品或服务供给的两个条件:其一是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其二是提工作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例如掌握提供卫生服务的技术、具有相应的辅助人员和提供卫生服务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条件等。 4.卫生服务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卫生服务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表示价格变动与数量变动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不是绝对关系。 6.供给者诱导需求:是指卫生保健提供者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使用他们拥有的知识优势来影响需求。 7.外部效应:是指一部分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可以对不消费这种产品的人发生间接的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是有益的就称作是正外部效应,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作是负外部效应,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叫做准公共产品。 8.卫生服务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以及带来分配不公平的情况。

9.政府失灵:指政府在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局限性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无法到达资源配置的有效、公平的状况。 10.卫生筹资:是指提供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卫生筹资是研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环境下卫生领域资金的筹集、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11.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为提供卫生服务所消耗经济资源的经济价值,卫生总费用由可以进一步分为经常性卫生费用和固定资本形成费用。 12.因病致贫:是指居民因疾病而发生的现金医疗卫生支出直接导致家庭陷入贫困,或加剧其贫困的程度。 13.灾难性卫生支出:内涵是由于家庭成员患病产生的大量医疗费用到时家庭食品、服装、住房、交通、教育、文化等其他消费性支出收到灾难性的影响,从而对家庭生活水平造成不可预见的沉重打击。 14.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而引起的参保者或者医疗机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 15.医疗保险的逆向选择:是指由于消费者个人比保险机构更了解自己的疾病风险情况,他们在健康是,往往参加医疗保险的医院不强;而有病时,则更愿意参加保险。 16.机会成本:就是将同一卫生资源用于另一最佳替代方案的效益。由于卫生资源是有限的,党决定选择某一方案时,必然要放弃其他一些方案,被放弃的方案中最好的一个方案的效益被看作是选择某一方案时所付出的代价。 17.效果:广义的效果是指卫生服务产出的一切结果。这里主要指狭义的效果,即有用的效果,是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属性。 18.效益:是有用效果的货币表现,即用货币表示卫生服务的有用效果。效益一般可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 19.效用: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二、简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Balance of payments The set of accounts recording all flows of the value between a nation’s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2.Current account The current account includes all debit and credit items that are exports and im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come receipts and income payments, and gifts. 3.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 The net value of flows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similar claims(excludes official international serve asset)is the private 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 4.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s a statement of the stocks of a nation’s investment assets and foreign liabilities at a point in time, usually at the end of the year. 5.Foreign exchange Foreign exchange is the act of trading different nation’s moneys. 6.Exchange rate An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of one nation’s money in terms of another nation’s money. 7.Spot exchange rate The spot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for “immediate” exchange. 8.Forward exchange rate The forward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set now for an exchange that will take place sometime in the future. 9.Foreign exchange swap A foreign exchange swap is a package trade that includes both a spot exchange of two currencies and an agreement to the reverse forward exchange of the two currencies. 10.Arbitrage Arbitrage is the process of buying and selling to make a riskless pure profit. 11.Exchange rate risk A person(or an organization like a firm)is exposed to exchange rate risk if the value of the person’s income, wealth, or net worth changes 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s unpredictably in the future.

卫生经济学相关概念

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 ?卫生事业性质: 福利性政府纳入规划、保持必要投入、保证公正性、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举办盈利性医疗机构 生产性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 经济性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要、通过维护健康来提高生产力、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公益性不收取投资回报、承担公共卫生义务、受政府政策干预和法制管理、受公众监督和制约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服务市场 概念: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分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我国卫生系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子系统。 特征:信息不对称、存在竞争也存在垄断、存在产品具有外部性特征、存在大量公共产品 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同性:市场构成要素相同;市场机制作用相同;医疗机构具有独立性、一定的经济关联性、相互依赖的供求关系 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差异性:地理位置限制、市场经济主体特征、垄断性、服务低效率、市场价格形成的特点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亦称公共物品、公共财产,与私人品相对应的概念。即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公共卫生产品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公平性 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市场失灵 原因:市场机制的功能具有局限性、现实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自身不完善 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如果在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再增进必然使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减少,那么,这时候的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的,称为“帕累托最优”。(有前提)?政府宏观调控失灵 概念:政府克服市场缺陷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超过市场缺陷所导致的效率损失。 类型:运行型政府缺陷、制度型政府缺陷 解决方法:提高人员素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公共财政,使政府与营利性生产经营分开?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Demand):居民对卫生保健服务实际发生的有支付能力的卫生保健接触。 卫生服务需要(Need):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 认识到的需要(Perceived Need):患者对自己是否健康、是否患病、是否需要就医或接受卫生保健服务做出主观判断。 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的交集代表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从专业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这部分构成了卫生服务利用的主体。 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理论 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动而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总体上是缺乏弹性的。 需求弹性与供给者总收益的关系:如某服务富有弹性,价格下降,则总收益增加;反之,价格上升,则总收益将减少。 如某服务缺乏弹性,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总收入的下降,反之总收入将增加。 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健康状况、社会人口文化因素、一般经济因素、时间价值、卫生服务供给者、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费用支付(Payment):需方(如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在获得医疗服务后,向服务供方支付医疗费用的行为。 费用支付方式(Payment Methods):用于进行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 费用支付制度(Medical Payment System):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费用支付方式,是整个健康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支付模式:传统支付模式、现代支付模式、未来支付模式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完整版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 卫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金融学名词解释汇总

金融学名词解释汇总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 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 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 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 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 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 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 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 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 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 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 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 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 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 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外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卫生总费用研究、健康保险制度研究、卫生服务内部市场研究、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研究、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熟悉: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①E大于1为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奢侈品②E小于1为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③E=1为单一弹性,现实中极端情况④E=0为完全无弹性,现实中罕见情况,棺材、火葬、特效药⑤E无穷大为完全弾性,罕见的极端情况。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为低档产品或劣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在0-1之间的产品为正常品,大于1的为高档品。 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许多服务的需求量会受到相关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值为正值说明两种服务具有替代功能,负值说明具有互补功能,为零说明互不相关。 了解: 卫生服务需求的应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和卫生机构决策

卫生经济学名解问答

名词解释 1.卫生经济学 它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经济学和医学) 它是应用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方法阐明和揭示卫生及卫生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 推动卫生系统改革,促使最优化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2.卫生服务需要 狭义的卫生服务需要是指在不考虑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消费者的健康状况提出的该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数量。 广义的卫生服务需要是指在不考虑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消费者自己认识到的需要和医务人员对消费者判断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3.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患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实现卫生服务需求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消费者(患者)有购买的愿望; 二是消费者(患者)有支付的能力。 4.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5.卫生服务供给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卫生服务提供者愿意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提供愿望;②提供能力。 6.卫生服务市场 卫生服务市场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7.医疗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者其他自然事件造成的收入损失和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8.国家医疗保险 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障事业,通过税收形势等筹措医疗保障基金,并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给国立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向本国居民直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制度,又称免费医疗保障或者国家医疗保障。 9.社会医疗保险 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形势实施的强制性全面医疗保险,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并由非盈利性的保险机构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劳动者个人和家庭成员看病就医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10.商业医疗保险 是指医疗保险的筹资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都以市场运作为准则,私立医疗保险机构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险种的医疗保险业务,供求关系主要由市场进行调节的医疗保险制度。 11.储蓄医疗保险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 稀缺性产生了选择2. 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3. 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 生产什么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 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

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2. 卫生保健制度3. 市场理论4. 健康效益的衡量 5. 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 好。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资金从那些拥有闲置货币的人手中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人的手中 证券又称金融工具是对収行人未来收入与资产的索取券 债券债务证券,它承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短中迚行定期支付 利率借款成本或借入资金支付的价格 资产金融索取权或隶属于所有权的财产权 普通股代表持有者对公司的所有权 股票对公司收益和资产的索取权 金融中介从资金盈余者吸收资金幵向社会上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的机构 银行吸收存款収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迚和电子金融 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幵伴随资产价格的暴跌以及众多金融机构和非金 融机构的破产 货币在商品或者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 失业率可雇用的劳动力中未就业的人所占的比率 经济周期经济总产出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货币理论将货币数量的变动与经济周期还有物价水平的变动联系起来 经济衰退总产出下降的时期 物价水平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率是货币超収部分与实际需要货币量乊比) 货币政策对货币和利率的管理 中央银行负责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管理(美国联邦储备体美联储) 财政政策有关政府支出跟收入的决策

预算赤字某一年中政府支出超过税收入的差额(仸何赤字都要用借款来弥补) 外汇市场将资金以一国货币换成另外一国货币的场所 汇率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表示一国货币的价格(外汇市场是决定汇率的 场所) GDP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最终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 价值 总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的金融业务 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 总和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资本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财富,它可以是金融财富,也可以是物质财 富 期限该项工具最终偿还日的时间 短期期限一年以下的债务工具 中期处于1~10年的期限 长期期限在10年或者十年以上 股利股权工具的持有者可以得到定期支付 一级市场筹集资金的公司或者政府将其新収行的股票或者证券等销售给最初购 买者的市场 二级市场交易已经収行的证券的市场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协助证券首次収售的一级市场的重要机构 承销确保公司能够以一种价格销售证券,乊后再向公众推销这些证券经纪人投资的代理人,确保匹配证券的买方和卖方 交易商按照报价买卖证券,从而将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 交易所证券的买卖双方集中在一个区域迚行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与芝加哥(小卖玉米白银)商品交易所) 场外市场分处各地的有证券存货的交易商与跟他们联系幵且接受他们的报价的 人在柜台上买卖证券 (外汇交易所联邦基金市场国债市场) 货币市场交易短期债务工具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交易长期债务工具和股票工具的债务市场 股票是对公司净收入和资产的索取权

案例版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个人物品:1。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