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建设规范

实验室建设规范

实验室建设规范
实验室建设规范

实验室标准及规范汇总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检测实验室常见的仪器与耗材标准,实验室安全仪器标准,以及食品实验室标准。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与耗材标准

1.GB21549-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2.GB/T21784.2-2008实验室玻璃器皿通用型密度计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使用;

3.GB/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4.GB/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5.GB/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6.GB/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7.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8.GB/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9.GB/T28211-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过滤漏斗;

10.GB/T28212-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冷凝管;

11.GB/T28213-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培养皿;

12.GB/T22362-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瓶;

13.GB/T22067-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广口烧瓶;

14.GB/T11165-2005实验室pH计;

15.GB/T30431-2013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16.GB4793.7-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7部分: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

17.GB12803-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杯;

18.GB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19.GB12808-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20.GB21549-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21.GB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22.GB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23.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24.GB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25.GB/T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26GB/T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27.GBT12809-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设计和结构原则;

28.GBT12810-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29.GBT14149-1993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球形磨砂接头;

30.GBT15723-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

31.GBT15724-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杯;

32.GBT15725.4-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双口、三口球形圆底烧瓶;

33.GBT15725.6-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

34.GB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35.GB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理化仪器类

1.GBT1914-2007化学分析滤纸;

2.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GBT11007-2008电导率仪试验方法;

4.GBT11165-2005实验室pH计;

5.GBT12519-2010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6.GBT13743-1992直流磁电系检流计;

7.GBT13979-2008质谱检漏仪;

8.GBT16631-2008***液相色谱法通则;

9.GBT17764-2008密度计的结构和校准原则;

10.GBT18809-2002空气离子测量仪通用规范;

11.GBT21186-2007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2.GBT21187-200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3.GBT21191-2007原子荧光光谱仪;

14.GBT21388-2008游标、带表和数显深度卡尺;

15.GBT26792-2011***液相色谱仪;

16.GBT27500-2011pH值测定用复合玻璃电极;

17.GBT30099-2013实验室离心机通用技术条件;

18.GBT30430-2013气相色谱仪测试用标准色谱柱;

19.GBT30431-2013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20.GBT4946-2008气相色谱法术语;

21.GBT6040-2002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22.GBT6041-2002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23.GBT6315-2008游标、带表和数显***角度尺;

24.GBT8322-2008分子吸收光谱法:术语;

25.GBT9008-2007液相色谱法术语: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

26.QBT1676-1992手动脂肪测定仪;

微生物类

1.GBT22056-2008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标志;

2.GBT22058-2008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的标志;

3.GBT22059-2008显微镜,放大率;

4.GBT2609-2006显微镜,物镜;

5.GBT2985-2008生物显微镜;

6.GBT9246-2008显微镜,目镜;

7.GBT9247-2008显微镜,聚光镜;

8.QBT2296-1997培养皿;

天平

1.GBT25106-2010扭力天平;

2.GBT4167-2011砝码;

3.GBT4168-1992非自动天平杠杆式天平;

4.QBT2087-1995架盘天平;

实验室安全篇

GB/T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安全的通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是,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GB/T27476.2-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电气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以提高实验室的电气安全,将人员伤害降到***并防止财产损失。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

GB/T27476.3-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机械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是,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GB/T27476.4-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非电离辐射因素相关的安全要求。本部分给出了非电离辐射的限值要求并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以防止这些辐射引起的伤害或者由于使用这些辐射引起的其他伤害。

GB/T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中与化学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

实验室良好管理规范篇:

GB/T32146.3-2015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

食品实验室

GB/T32146的本部分规定了食品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总体规划、功能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食品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

GB15193.2-2014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本标准代替GB15193.2-2003《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本标准与GB15193.2-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收集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废弃***的术语和定义、实验室废弃***分类要求、一般要求、对实验室废弃***产生者的要求、实验室废弃***收集、贮存要求和安全。

GB/T 29471-2012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的分类与代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陆地使用的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移动实验室。

GB/T27411-2012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四种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GB/T27407-2010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统计质量控制(SQC)程序的设计和操作方案,用于持续监控被测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精密度和偏倚性能。

GB/T27410-2010消费类产品中******物质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消费类产品中******物质检测实验室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样品管理、样品拆分和制备、仪器设备、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等关键环节。

GB/T24777-2009***理化及其***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理化及其***性检测实验室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理化及其***性检测实验室。

GB/T23621-2009农业植物检疫实验室基础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农业植物检疫实验室在人员配备、检验用房、设施、环境条件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基础条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农业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GB/T 13868-2009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条件,实验室区域(检验区、准备区和办公室等)的布局,以及不同区域的建设要求和应达到的效果。本标准的规定不专门针对某种产品检验类型。

GB/T22272-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建议性文件建立和管理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档案

本标准旨在帮助试验机构,使其档案管理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要求。本标准不取代******和/或***中的相关要求,如,档案保存期限的要求。

GB/T22274.1-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第1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符合性监督程序指南

GB/T22274《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分为3个部分,本部分为GB/T22274的第1部分。GB/T22274的本部分规定了良好实验室规范中监督部门的行政管理、保密性、人员和培训、GLP符合性计划、试验机构检查和研究审核的后续工作、申诉程序,本部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GLP监督部门。

GB/T22274.2-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第2部分:执行实验室检查和研究审核的指南

GB/T22274《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分为3个部分,GB/T22274的本部分规定了的监督部门的试验机构检查、检查程序、研究审核、检查或研究审核的完成。本部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GLP监督部门。

GB/T22274.3-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第3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检查报告的编制指南

GB/T 22274《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分为3个部分,本部分为GB/T22274的第3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OECD)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原则和符合性监督系列文件No.9:《良好实验室规范检查报告的编制指南》[OCDE/GD(95)114]。GB/T22274的本部分规定了良好实验室规范下检查报告的要求、其他信息和批准,本部分适用于我国在境内设立的GLP监督部门。

GB/T22275.1-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1部分:质量保证与良好实验室规范

GB/T22275《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分为7个部分,GB/T22275的本部分规定了GLP原则下质量保证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责任、质量保证人员与管理者的联系、质量保证人员资质及参与标准操作程序和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的情况、质量保证检查、质量保证活动的计划和对质量保证活动及方法的论证、质量保证检查的报告、数据和最终报告的审核、质量保证声明、质量保证与非监管研究和小型试验机构中的质量保证,本部分适用于GLP原则下的质量保证活动。

GB/T22275.2-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2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研究中项目负责人的任务和职责

GB/T22275《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分为7个部分,GB/T22275的本部分规定了项目负责人的任务、任命、培训、职责、资质、***地位。除了***立法的明确豁免,本部分所规定的GLP原则适用于***所要求的所有非临床健康和环境安全研究,包括:***、***、食品添加剂与***、化妆品、兽药和类似产品的注册或申请许可证,以及工业***管理。

GB/T22275.3-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3部分:实验室供应商对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符合情况

GB/T22275《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分为7个部分,本部分为GB/T22275的第3部分。GB/T22275的本部分规定了GLP原则下的实验室供应商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标准和合格评定计划、试验系统、动物的饲料、垫料和水、带有***性标记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参照物质、仪器、无菌材料、常规***、清洁剂和***、微生物学检验需要的产品。本部分适用于GLP原则下对实验室供应商的要求。

GB/T22275.4-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4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现场研究中的应用

GB/T22275《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分为7个部分,本部分为GB/T22275的第4部分。GB/T22275的本部分规定了现场研究的试验机构的***和人员、质量保证计划、试验设施、仪器、原料、***、试验系统、试验样品和参照物、标准操作程序、研究结果的报告、记录和材料的存储和保留。除了***立法的明确豁免,本部分所规定的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以下简称GLP原则)适用于***所要求的所有非临床健康和环境安全研究,包括:***、***、食品添加剂与***、化妆品、兽药和类似产品的注册或申请许可证,以及工业***管理。

GB/T22275.5-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5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短期研究中的应用

GB/T22275《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分为7个部分,本部分为GB/T22275的第5部分。GB/T22275的本部分规定了短期研究的试验机构的***和人员、质量保证计划、设施、试验系统、试验样品和参照物、标准操作程序、研究的实施和研究结果的报告。除了***立法的明确豁免,本部分所规定的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以下简称GLP原则)适用于***所要求的所有非临床健康和环境安全研究,包括:***、***、食品添加剂与***、化妆品、兽药和类似产品的注册或申请许可证,以及工业***管理。

GB/T22275.6-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6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计算机化的系统中的应用

GB/T22275的本部分规定了GLP原则下计算机化的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包括:各部门的责任、相关的培训、设备和仪器的要求、计算机化的系统的维护与灾难***、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计算机化的系统的安全、计算机化的系统的确认程序、关于其开发、确认、操作和维护的文档要求。本部分适用于GLP原则下计算机化的系统的应用。

GB/T22275.7-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7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多场所研究的***和管理中的应用

本标准规定了多场所研究的管理和控制、质量保证、主进度表、研究计划、研究的实施、研究结果的报告、标准操作程序、记录和材料的存储和保管。除了***立法的明确豁免,本标准所规定的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以下简称GLP原则)适用于***所要求的所有非临床健康和环境安全研究,包括:***、***、食品添加剂与***、化妆品、兽药和类似产品的注册或申请许可证,以及工业***管理。

GB/T22278-2008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

本标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OECD)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原则和符合性监督系列文件No.1:《OECD GLP原则》[ENV/MC/CHEM(98)17]。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规格、取样及贮存、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GB/T19495转***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转***产品检测实验室总体技术要求和检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以核酸扩增技术和***学方法检测转***产品的实验室,也适用于***工程等其他相关领域的实验室。

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标准版)

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74

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标准版) 一、根据各专业、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提前三个月提出购买药品和消耗材料计划;提前半年提出仪器维修计划,以确保实验按期进行。 二、负责实验室一切财产、药品、仪器的管理及记帐。每学期末清帐一次,教师科研或毕业论文需要应办理借还手续,并按时归还。 三、负责实验室精密仪器的维护,保养及一般的检修。对每类仪器要订出切实可行又可以检查的维护制度。 四、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及安全,建立卫生安全制度。 五、作好实验项目的准备工作,实验前一周应准备好一切药品、溶液及仪器。

六、实验课期间不得离开实验室。 七、有权对违反实验室制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批评,并令其改正。 八、认真填写实验室工作日记,如实记录每日工作要点、成绩及实验室发生的问题。 九、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必要时可以辅导实验课,但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课指导教师规范》中的一切规定。 十、负责办理学生损坏仪器的赔款手续。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管理及经费使用效率评价,加强实验室建设的过程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建设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实验室建设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分年度进行。 第三条实验室应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做为职能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和组织建设的管理职能,各学院具体组织和实施本单位的实验室规划和建设项目。

第四条为保障实验室建设顺利进行,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行立项申报制度,各学院明确责任主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以保证按建设目标和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 第二章建设项目立项原则和审批程序 第五条立项建设原则: 1、申请立项项目必须符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2、注重实验室资源的整合,有较大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3、有相应的建设场地和必要的配套条件,无重复建设的情况。 4、具有稳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和实验技术队伍。 5、在学校具有正式建制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第六条立项审批程序 1、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学院为单位,由主管领导牵头对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建设水准和建设规模合理定位,确定建设目标和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建设内容。建设单位需对整

个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规划建设定位、经济效益、设备选型,人员配备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 2、学院审核通过后的方案以项目申报书(附件1)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项目中如有贵重仪器设备,需按照《北京理工大学仪器设备类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另行申报处理。 3、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项目评审组根据当年学校实验室建设投资计划,按照建设项目的效益和轻重缓急程度,视申报情况进行初步审查。 4、经初审通过的建设项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所申报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和排序。 5、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提出本年度建设项目立项意见。并上报学校领导审批。 第三章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通过审批并已经立项的建设项目列入学校实验室建设投资计划,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监督实施。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保障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制定本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促进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实现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实施资源整合、共享;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2、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使用管理、统一资源分配、统一保障、统一考核管理的原则。 3、实验实训室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在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学校要重视实验实训室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实验实训队伍。 5、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主要为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等实验实训教学服务的实验实训室。 二、管理体制 1、实行在校长领导下的主管校长负责制,教学校长分管,设立实训处、各专业教研室等负责具体实验实训的工作与日常管理。建立实训处和各实训室二级管理体制。总务处为实验实训提供后勤保障。

2、实训处与各实训室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实验实训工作规划;实验实训室有关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日常管理 1、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验室管理的文件。学校实验和实习管理规范,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实验实习场所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实验实习安全到位、管理到位。认真做好实验实训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实验实训室教学资料、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包括学生实习记录、学生实训报告、设备台帐等。 2、实验实训室应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实验实训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认真贯彻执行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加强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加强实训课卫生、纪律等环境保障,及时督促与管理,每周上报各专业实训室基础卫生、纪律考评分,细致到班、人,计入每周每班流动红旗考核。 5、每学期对各实训室的设备及资产进行核查。 四、教学管理 1、教学计划内实验、实习、实训项目的管理。

2017年最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2017年最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2017年8月13日) (1)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7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1997年3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实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实施)(2)主要规范、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盘柜及二次线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50214—2001); 《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 (GB50302-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05-201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实验室常用标准

1.GB21549-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2.GB/T21784.2-2008实验室玻璃器皿通用型密度计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使用; 3.GB/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4.GB/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5.GB/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6.GB/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7.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8.GB/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9.GB/T28211-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过滤漏斗; 10.GB/T28212-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冷凝管; 11.GB/T28213-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培养皿; 12.GB/T22362-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瓶; 13.GB/T22067-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广口烧瓶; 14.GB/T11165-2005实验室pH计; 15.GB/T30431-2013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16.GB4793.7-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7部分: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 17.GB12803-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杯; 18.GB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19.GB12808-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20.GB21549-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21.GB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22.GB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23.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24.GB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25.GB/T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26GB/T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27.GBT12809-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设计和结构原则; 28.GBT12810-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29.GBT14149-1993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球形磨砂接头; 30.GBT15723-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 31.GBT15724-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杯; 32.GBT15725.4-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双口、三口球形圆底烧瓶; 33.GBT15725.6-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 34.GB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35.GB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理化仪器类 1.GBT1914-2007化学分析滤纸; 2.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GBT11007-2008电导率仪试验方法;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印刷稿

实验室是学院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一流的实践教学师资、完备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是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实验室工作,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验室运行的绩效水平,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358”建设工程纲要》 一、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满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估指标要求为基本目标,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运行绩效水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要紧紧围绕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积极支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

良好条件。 二、实验室建设原则 实验室建设要遵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高绩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先建设量大面广的公共课实验室,优先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实验室建设要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有利于产学合作和实现社会服务。实验室建设要适度、够用,要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使用相结合,避免重建设、轻管理以及利用率低等情况的发生,防止闲置浪费。 三、实验室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院实验室的建设要与学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相适应,与重点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的要求相匹配,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实验室建设要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实验室数量、实验室面积、实验师资队伍、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要达到高职院校办学优秀水平的要求。 1、实验室建设要满足各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为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2014解析

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 规范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建设和认定,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联合实验室是指我国高等学校同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建设管理,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 培养和汇聚拔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联合实验室建设采取三种模式: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模式, 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 形成学科创新集群, 与国外有关单位开展宽领域合作;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模式, 以某一学科方向或主流研究方向为基础, 形成与国外对口领域实验室间的实质性合作; 省部共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模式, 面向地方高校和区域需求,强调联合实验室对区域社会经济的服务功能。 第四条联合实验室建设分为培育组建、立项建设、验收认定三个环节。培育组建以高校为主进行, 立项建设和验收认定环节由教育部组织进行。联合实验室建设遵循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以机构对机构的对等合作为培育前提; 二是坚持以国际化学术机制和环境为建设重点; 三是坚持以汇聚资源和创新机制为保障手段;四是坚持以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为认定标准。 第五条联合实验室应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五个一流” 的目标进行整体建设:一是支撑形成一流学科, 引领新兴、交叉发展方向; 二是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 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 三是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 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手段, 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五是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人才评聘、学术评价和支撑服务。 第二章组建培育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 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与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部其它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其它有关单位: 现将《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土资源部 12月22日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重点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国土资源系统和地质勘查单位、科研院所、相关高等院校和其它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法人单位(即依托单位)所建设的科研实体,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创新平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要根据国家和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国土资源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引领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依托单位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分工、稳定支持和动态调整的

原则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计划单列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有关科技项目、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国土资源部是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科技主管司局负责归口管理,相关业务司局对口进行业务指导和支持。依托有关单位现有机构设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承办和支撑有关工作事项。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编制和实施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 (二)组织重点实验室的遴选、验收、评估与考核,审定重点实验室建立、调整和撤消。 (三)组织推荐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申请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调建设期有关工作,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 (四)组织开展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人才、成果等的调查与统计工作,建立重点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第七条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承担其所属单位,以及本行政区域内相关科研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和有关企业重点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目录2016版

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目录2016版 序 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被代替编号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1 GB/T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2 GB/T50002-201 3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3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 GB50005-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J5-88 5 GB50006-2010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6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8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0 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11 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J14-87 12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 年版) GBJ15-88 13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GB5004 5-95 14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15 GB50018-200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16 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设计规范(2016-06-01实施) GB50019-2003 17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94 18 GB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19 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90 20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1 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J27-88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20200515193529)

圣氏化学有限公司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规定 1 总则 为规范实验室仪器、药品使用及储存管理,加强化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范各类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圣氏化学工程部实验室内部管理。 2 实验室6S管理 6S释义 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 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 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 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 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 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形成制度,贯彻到底;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 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安全(SECURITY)——安全操作,生命第一;重视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 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 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素养(SHITSUKE)——养成习惯,以人为本;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 6S管理实施措施 遵守和执行公司和部门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自觉自律。

文件、资料、记录应整齐摆放在文件框中,不得随意散放在实验台上。文件夹要有明确 的标识。归档的文件或实验记录要分类存放,并且有明确的目录和标识以便于查找。 文件、资料、记录或制度等要保持干净整洁,文件、记录需划改时应在划改位置备注划改 人姓名。 工作场所的门窗、台架应保持无灰尘、无油污的清洁状态。 试剂柜内、实验台抽屉内的物品要分类摆放整齐,并且要进行定期清理。 实验室外走廊要保持通畅,不得摆放影响美观或走路的纸箱、纸袋等。 设备仪器上的标识、铭牌要保存完好。 清洁用具保持干净,使用后要及时悬挂或摆放到指定位置。 下班时须先关闭或锁好门窗,关好水、电等并确保安全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内必须着工装或白大褂。 与其他部门进行工作对接时要有服务意识,态度要热忱。 不使用的化学试剂及其它物品要立即清理,归类放置。不可使其占用作业空间。 个人物品如工作服、手套等,要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丢放。 测量仪器设备要按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每月2次,并进行设备例行维护和保养,每月1次。仪器设备在盛装或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或有毒物质时,应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保持仪器设备清洁干净。要求仪器设备外观无污染、无灰尘、无油迹等。 所有的试验废液及其它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 做好定置图区域6S工作,保持区域整洁干净。 随手整理收拾实验用材料和用具,实验完毕立即整理和清洁台面及用具用品等,得到的 样品要密封好,然后按类别放到指定位置并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设备应定期维护,建立实验室设备仪器台帐,保证常用仪器取用方便,其他仪器保 存完好。(附:实验室设备仪器台帐) 3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安全技术规 程,了解设备性能,严禁违章作业。 现场取样应站在上风口,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取样和向容器内加入药品时,面部禁止正 对容器口,防止药品溅入眼内及其它部位。

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

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的重要办学条件之一。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效益,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和《淮北师范大学实验室工作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实验条件,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有一定数量的实验人员,为教学、科研、生产试验、技术开发和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实验和实践服务的实体单位。 第三条 实验室分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基础课实验教学任务;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生专业课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实验教学,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科研实验室主要承担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第四条 实验室实行学校统一领导、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归口管理。各学院由一名院领导分管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第二章 实验室设置的原则 第五条 实验室设置要根据人才培养和工作任务的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应有利于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效益,提倡跨学科、跨专业设置实验中心,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并举,避免小而全和分散重复设立。 第六条 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按一级学科设置,面向全校开课。专业实验室按一级学科或专业设置,可跨专业、跨学院院开课。 第三章 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 第七条 有完整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建设规划。 第八条 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每年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应≥64800人时数。专业实验室每年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应≥3000人时数或承担5 门以上实验课程,并承担一定的研究生培养任务或科研课题。科研实验室应具有明确和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同时承担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 第九条 具有完成实验任务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常规仪器总值应在30万

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A市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出台。《办法》提出新设“A实验室”,旨在培育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每年可获不低于2000万元的稳定支持经费。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现有207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包括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72家。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1人,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81项。 此次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市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支持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国家和我市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新设立A实验室类别 据悉,《办法》所指的实验室包括在渝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以及A实验室、A市重点实验室。 其中,A实验室是新设立的一个类别,旨在培育国家实验室,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基础好、实力强、水平高的在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相关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基础上进行建设,打造引领发展、学科交叉、人才汇聚、管理创新的国际一流实验室。 A市重点实验室分为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区域重点实验室三类。其中,区域重点实验室是新设立的类别,目的是通过市和区县(自治县)共建,解决有关区县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相对薄弱、创新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每年给予实验室稳定支持经费 《办法》明确,每年给予国家实验室不低于2000万元,学科、省部共建、军民共建三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600万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0 万元,A市重点实验室不低于20万元的稳定支持经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A市重点实验室在评估周期内每年给予100万元的稳定支持经费。A实验室稳定支持经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稳定支持经费主要用于科研人员绩效奖励、人才引进培育及自主研发等。

建筑工程施工应用规范标准

工程施工应用规范标准 规范名称编号 国家标准规范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11 6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50204-2002 8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9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16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7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1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0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 21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2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50640-2010 23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2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25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2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实验室管理规范

实验室管理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室管理规范 一.目的: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秩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达到“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目的,特制订本实验室管理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进入实验室内所有人员。 三.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 实验室属于家电公司厨电技术部,负责厨电烟机,消毒柜及灶具新产品研发实验、调试、验证和测试评价等工作,担负着产品研发测试、产品常规检验、市场退换货产品确认、OEM供应商送检产品评价、零部件形式实验及周期审查。 1.1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使测试任务顺利进行; 1.2仪器仪表,测试工具,测试辅料定期点检,维护,报废及申购; 1.3负责实验室标准建立、修订,实验记录、报告等归档; 1.4负责实验室日常5S; 1.5负责实验室物品的点检,每月至少点检一次。 四.实验室管理办法: 1.1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1.2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安排,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保证人身及仪器设备的安全。

1.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未经管理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使用和 移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实验室设备借用按程序向实验室管理人员 申请。 1.4不得将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由于产品技术又有保密性,进出实 验室要随手关门。 1.5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 五.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根据本实验室情况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防火、防电、防气体泄漏及防盗管理制度,实 验室内部人员要严格执行。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 有关的规章制度。 1.2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负责本室的安全技 术监督、检查工作;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危险物品,应由具有业务 能力的专人负责操作。 1.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 训与考核。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着整齐、不佩戴有损仪器仪表的 挂件。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外单位来访人 员如需要进入实验室,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同意后,才能进入实 验室。 1.4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娱乐,实验室操作用仪器仪表不能用来盛载食物 和饮料。 1.5实验室及走廊禁止吸烟,严禁烟火。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一、总 则 根据我校教学与科研发展方针,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科学技术的储备,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培养和稳定优秀的科技人才,本着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我校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和装备一批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创造较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和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 二、实验室设立的条件和范围 (一)范围。校级实验室建设项目主要安排在有关院、系和所,侧重教学和教学科研兼顾的实验室建设。鼓励院、系、所联合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实验室,并且鼓励产业部门和企业同我校联合实验室,以推动新思想、新原理不断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造就和培养适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条件。有关院、系和所申请资助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应属国家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或具有开创性的学科特色。根据科技战略发展的需要,学校在一定时期或阶段将发布优先资助的实验领域。所申请的实验室一般还应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 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特色,坚持在科学前沿上进 行探索和积累;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实验室要符合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战 略需要,在高层次上面向经济建设,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若干重大的科学技 术研究上提出比较明确的近、中、远期的研究目标,并且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 任务的能力,人均纵向项目经费不少于每年2万元,且总经费每年在10万元以 上; 2. 教学科研兼顾的实验室人均年经费在1万元以上,且年总经费不少于5万元;

3. 实验室要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以及结构比较 合理的研究、技术队伍,要有明确的学术思想及正派的学风; 4. 实验室应有培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能力,且正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5.实验室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实验条件和工作基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学术水平、人才培养、承担任务方面要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6.依托单位(院、系和所)能够保证实验室开展工作的基本需要,并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学术活动条件。 三、申报程序 1.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长远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有重点、分步骤在若干学科领域内建立校级实验室,并向有关院、系、所下达校级实验室的数目指标。 2.各二级学科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可向所在院、系、所提出申请,并呈交初步申请材料。 3.院、系、所根据学校下达的指标和各二级学科申请的情况,进行初审。 4.初审合格的实验室向学校科学技术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科技处汇总审核后,再填写《校级重点实验室申请书》,经院、系、所领导和学术委员会鉴署意见后,报学校科学技术处。 5.科学技术处组织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家组进行书面评审和实验室主任答辩,汇总后提交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复审,复审合格者,由主管副校长鉴 署意见后交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四、项目实施 (一)学校每年新建一批校级实验室。凡列入年度计划的实验室,学校根据这一进度要求安排资金。

工程施工标准规范

GB/T50001-20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含光碟) 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8-200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3-9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9-2003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7-96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限内部发行)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6-200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51-2002 烟囱设计规范 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3-2008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72-2001 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3-97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JGJ91-93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JGJ91-93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2.0.1条科学实验建筑: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建筑。一般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等用房。 第2.0.2条实验用房:直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用房。包括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 第2.0.3条辅助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用房。包括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动物房、温室、标本室、附属加工厂、器材库等。 第2.0.4条公用设施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所需环境及其它条件保证的用房。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给水、排水、软化水、煤气、特殊气体、压缩空气、真空、照明、供配电、电讯等设施的用房。 第2.0.5条通用实验室:适用于多学科的以实验台规模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实验室。 第2.0.6条专用实验室:有特定环境要求(如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或以精密、大型、特殊实验装置为主(如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天平、谱仪等)的实验室。 第2.0.7条研究工作室:用于科研实验人员从事理论研究、准备实验资料、查阅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编写成果报告等的用房。 第2.0.8条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为保证实验用房具有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即从当前和长远科学实验工作内容、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发展变化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实验用房的三维空间尺寸、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建筑结构选型、公用设施供应方式等。对于框架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系指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对于混合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相当于框架结构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 第2.0.9条生物培养室: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用房。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光照、空气、水分、酸碱度等及灭菌消毒等措施。常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摇床、培养箱等。 第2.0.10条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1~0.01mg天平的房间。天平可设置在较简单的防振天平台上。 第2.0.11条高精度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002~0.001mg的微量天平的房间,要求恒温、恒湿、防振、防风、防尘、防腐蚀性气体、防阳光直射等环境条件。 第2.0.12条前室:也称为缓冲间或过渡间,并可兼作更衣换鞋间。 第2.0.13条准备间:某些专用实验室的配套房间,供实验人员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2.0.14条防生物危害实验室:也称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从事有害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工作的房间,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是维持房间的负压。 第2.0.15条管道井: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立管的竖向井道。 第2.0.16条管道走廊: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立管及水平管道的空间。 第2.0.17条管道技术层: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水平管道的空间。 第2.0.18条应急喷淋:为保证实验人员在实验工作中受到化学及生物危害时的安全,多在靠近该类实验室的公共走道处设置带有自动或人控开关的喷淋设备,以备实验人员一旦被药品污染时,能及时进行喷淋救护。 第2.0.19条反应池:指排水系统排出的污(废)水中含某些有害物质时,在建筑物内或附近设置排出污水处理的构筑物,用物理、化学方法予以处理,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2.0.20条实验室工作接地:为保证要求接地的仪器设备稳定工作而设置的接地。 第2.0.21条供电电源工作接地:为交流和直流电源系统提供的接地。 第2.0.22条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doc

目录 摘要: (2) 一、指导思想 (2) 1、专业建设需要 (3) 2、课程特点需要 (3) 3、本科评估需要 (3)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4) 1、总目标 (4) 2、各专业实验室建设目标和思路 (5) (1)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5) (2)应用物理专业 (5) (3)材料物理专业 (5) (4)物理专业 (6) 3、总的建设思路 (6) 1、基础性实验 (7) 2、专业特色实验 (8) 3、创新与创业实验 (8) 三、建设规划 (8) 1、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8) 2、实验室管理体制 (11) 物品的管理 (11) 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12) 实验室高效使用措施 (14) 四、结语 (16) 参考文献: (16)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摘要: 阐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认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教学体系的改革。高校必须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教育,稳定实验教学队伍,使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化,从实验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迎接国家本科院校教育评估为契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能力”为落脚点,以满足未来各专业实际教学需要和实验教学评估合格为标准,遵循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在规律,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同类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我院特色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新路子。 本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方案优化;资源共享,讲求效益。

1、专业建设需要 根据近几年招生形势及我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拥有我院专业特色的实验室,符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特色的实验室,能够为光电工程专业,应用物理专业,物理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光信息专业提供实验场地。 2、课程特点需要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特点非常突出,很多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模拟实验操作来进行,离开了仿真实训练习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从利用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扩大校学院知名度的角度看,本专业也需要相应的实验条件作为支撑。 3、本科评估需要 按照教育部评估指标,生均实验设备要达到5000元。我院现有学生千余人,我院现在实验设备缺口很大。根据目前我院招生的良好形势,保守的估计,到2016年学生人数可上升到另一个档次,2017年预计会更多,实验设备差距将更是大的惊人,因此建设一个能够满足学生与老师需求的实验室势在必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