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
思南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浅谈摘要:我县油菜生产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育苗移栽方式生产,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成本高,导致油菜生产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生产的发展和规模化种植。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是我县乃至全国发展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研究重点,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关键词: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思南县农机中心通过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建设项目,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县生产条件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将经验浅谈如下:一、思南县油菜生产现况1.地理条件。
我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段,属山区丘陵地带,为油菜主要种植区域,其中有连片大坝适合机械化种植,能够实施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2 .栽种品种特点。
全境属于冬油菜种植区域,2012年种植面积1.16万h?O ,平均亩产100kg左右,目前人工育苗移栽主要种植品种有油研50、油研817、油研599、翔油1号等甘蓝型杂交油菜,该类油菜具有株型大、分枝多、枝杈交叉多,上下层成熟度不均匀等特性。
3 .生产方式。
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育苗移栽生产方式,利用冬闲谷地、烟地种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劳作,劳动强度高,投入大,劳动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二、思南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现状及技术1.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2011年思南县农机中心与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携手在塘头镇芭蕉村建立500亩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项目示范地,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方式和品种,通过选用宝油517、油科1号、油研50、油研9号等品种进行油菜免耕直播、机联防、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全程机械化生产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第一手数据,确定以具有抗寒、抗倒、高产、双低特性适合本地种植且满足全程机械化生产要求的油研9号作为下一年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选用品种。
2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1)机械化种植技术。
选用湖南农大2BYD-6型油菜直播机配80马力四轮拖拉机为动力,实现土壤表层浅耕除草、灭茬、播种、施肥、开沟、覆土六项工序一次性完成。
江苏兴化市油菜生产情况分析作者:孙东海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20期油菜是江苏省兴化市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前后以种植兴化地方品种“菜油”兼用型“兴化油菜”为主,单产在80公斤左右。
从2004年以来种植的都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单产在160公斤上下。
近年来随着兴化市“千岛菜花”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油菜已成休闲观光观赏作物之一。
一、兴化市油菜生产特点近年来,兴化市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单产在160公斤上下,总产3.2万吨左右。
2012年油菜面积18.06万亩,受今年2月、3月阴雨寡照和低温的影响,生长进程推迟,目前比上年迟5天左右,比常年迟10天左右,但由于冬前和越冬期油菜生长较好,冻害轻,苗情基础好,油菜菌核病、蚜虫发生轻,如果后期天气正常,预计今年油菜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是油菜种植方式从传统移栽向轻简栽培发展。
兴化市菜油种植方式从传统的移栽种植,发展到今天主要以“直播油菜”和“一穴双本”栽植两种轻简种植方式,两种轻简种植方式虽然有差异,但都具有既省工节本,又能获得高产,因而近年来在全市油菜种植应用推广的面积大幅增加,成为兴化市油菜种植的主要方式。
据统计2012年全市油菜直播面积达8.62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47.7%。
移栽油菜9.44万亩,多采用“一穴双本”栽植方式。
二是油菜单产提高,但年度间差异大。
近年来,由于油菜优良品种的不断引进推广以及“双高创建”辐射带动,油菜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单产在165公斤上下。
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影响,年度间单产差异大,如 2008年全市平均亩产达196公斤,而2011年由于(2010-2011年)冬季长时间干冻的影响,油菜亩产只有145公斤,比2008年减产51公斤,减幅达26%。
三是本地加工作坊多,油菜籽商品销售量小。
兴化市大型菜油加工厂很少,以小榨油作坊为主。
2003年兴化市在缸顾乡成立了中裕油脂有限公司,其占地面积10亩,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210万元,日加工能力100吨菜籽,年加工油菜籽为1.5万吨,产成油品5000吨。
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油菜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油菜播种机械化技术播种是油菜种植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播种效率低下,耗时耗力。
而现在,随着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各种油菜播种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种植机械化技术具有播种均匀、用量节约、效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油菜的播种效率和质量。
油菜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喷药等环节,传统的人工管理不仅效率低,而且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机械化的田间管理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
油菜的收获是农民工作的收官之时,而传统的收获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牛力,效率低下。
随着收割机械化技术的成熟,各种类型的收获机如联合收割机、轮式联合收割机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油菜的收割效率。
1. 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的播种机、田间管理机和收获机可以实现自动导航、智能控制等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力的需求,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2. 多功能化机械设备的发展未来,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单一功能的机械设备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将播种和施肥合二为一的机械设备、收割和打包合二为一的机械设备等,这样不仅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农民的投入成本。
精细化种植技术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精细化的种植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产品的需求,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可调节播种深度的播种机、可按需施肥的施肥机等都是精细化种植技术的代表。
三、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1. 技术创新需求亟待解决尽管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冬油菜生产情况专项调研报告简介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支持的推动,冬油菜生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冬油菜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对其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种植技术与管理1.土壤要求–冬油菜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但较适宜的土壤为壤土和土壤疏松、含水保持能力较好的土壤。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应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以保证作物的良好生长。
2.播种时间–冬油菜的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在这个时间段,气温适宜、降雨量适中,有利于冬油菜的生长和发育。
3.高效灌溉–冬油菜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开花和结果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
因此,在灌溉上要注重科学施灌,合理掌握水分供应。
–可采用地下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市场需求与前景1.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冬油菜作为一种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保护视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2.生物质能源的需求增加–冬油菜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冬油菜生产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前景广阔。
3.农田生态建设的需求增加–冬油菜作为一种绿肥作物,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影响。
–在农田轮作中广泛种植冬油菜,有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经济效益与推广前景1.市场价格较高–由于冬油菜的种植面积较小,市场供应相对紧张,导致冬油菜的市场价格较高。
–冬油菜的高价格为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产量稳定且高效利用–冬油菜的生长周期短,产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业方面的生产效益。
–富含油脂的冬油菜籽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油菜发展调研报告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了解油菜的发展状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油菜的种植情况1. 油菜的种植面积: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达到数百万公顷。
2. 主要种植区域:油菜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东北地区品质最好。
二、油菜的市场需求1. 食用油需求:由于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因此食用油市场对油菜的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
2. 其他用途需求:油菜籽还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饲料、制种等方面,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油脂加工等方面。
因此,油菜在其他领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三、油菜的生产技术1. 种植技术:油菜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目前,优质抗病虫害的油菜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 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油菜种植中的种植、收获等环节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3. 生产环保:油菜种植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油菜产业的发展问题与挑战1. 品质不稳定:油菜的品质受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因此,如何提高油菜的品质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病虫害防治:油菜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油菜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 油菜价格波动:由于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国际油价等因素的影响,油菜价格存在较大波动,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五、油菜产业的发展前景1. 农产品市场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对油菜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2. 技术进步与研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油菜品种的改良与培育工作将得到加强,种植技术也将逐步提升,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38卷第1期 2017年1月 中国农机化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Vo1.38 NO.1
Jan. 2017
油菜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吴崇友 ,王积军。,廖庆喜。,王再虎 ,吴文科 (1.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210014;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市,100125; 3.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430070;4.湖北省农机局,武汉市,430070; 5.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长沙市,410018)
摘要:针对冬油菜和春油菜主产区生产方式低下的现状,分析我国油菜种植、分布以及油菜生产机械化情况,总结油菜生 产机械化存在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农机农艺不融合、品种栽培技术有待改进;生产规模小、制约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 应用;关键技术和装备不成熟、科研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策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最后提 出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和建议,以期指导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23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2017)O0—0124—08
吴崇友,王积军,廖庆喜,王再虎,吴文科.油菜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E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1):124 ̄131 Wu Chongyou,Wang J un,Liao Qingxi,Wang Zaihu,Wu Wenke.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rapeseed produe— tion I-J].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7,38(1):124 ̄131
1 我国油菜种植和分布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菜种植面积大致经历了四 个阶段:1949~1980年的低速增长阶段;1981~1995 年的高速增长阶段;1996~2005年的相对稳定阶段; 2006 ̄2012年的明显波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2000 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7 494.20khm ,2012年的播种面 积为7 431.86 khm ,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口]。油 菜总产量与当年油菜种植面积成正比,即种植面积增 加,其总产量也相应增加,如图1所示。 售
旧 1600留
1400 1200 1000也 800 600 400 200 0 赛 8 g苫兽答2 宝2 0 昌 昌 年份
图1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趋势 Fig.1 Area and yield changing of rapeseed planting in China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油菜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按生态可划分为冬油 菜区和春油菜区两大区。我国的油菜生产以冬油菜为
主,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O%左右。冬油菜 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各省份,具体包括长江 上游优势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五省(市)), 长江中游优势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四省及河南 信阳地区),长江下游优势区(江苏、浙江两省)。春油 菜种植区主要包括青海、内蒙、甘肃3省(区)。从 2005年和2012年各省(市、区)油菜播种面积和油菜 籽产量的比例中可以看出,湖南、四川、江西、陕西、云 南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所占比例有一定上升,湖北、重 庆、贵州基本持平,而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省所占 比例有所下降,如表1所示。
2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 2005年油菜种植面积和油菜产量开始下滑,到 2007年达到低谷(图1),国家意识到油菜生产问题的 严峻性,于2008年出台了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等一系列 扶持政策,这期间我国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 提高,如图2所示。由2008年的23.O0%提高到2012 年的35.44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据国 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到2012年,油菜种植面积和总 产量分别为7 430khm。和1 400.73万吨,达到历史最 高值。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油菜
收稿日期:2016年12月28日 *基金项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一13—1OB 第一作者:吴崇友,男,1959年生,辽宁鞍山人,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耕作与收获机械。E—mail:542681935@qq.corn 篁 塑 墨 垄竺! 竺兰 兰 望坌塑 羹 籽播种面积为7 510khm。,同比增长1.1 ;油菜籽总 产量为1 440万吨,同比增长2.86 。 针对冬油菜和春油菜主产区生产方式现状,选择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开展调研:春油菜区,如甘肃张 掖、青海西宁、西藏拉萨等地;冬油菜区,重点围绕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油菜主产区,如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 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油菜生产方式主要以家 庭为生产单位,采用以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方式为主, 对耕种收等环节,主要生产方式包括:(1)人工整地开 沟与撒播相结合;(2)机械化耕整地,再人工撒播; (3)传统播种机(如小麦播种机)等改装后的机械化直 播;(4)人工育苗、人工移栽或机械移栽。而收获方式 以先人工收割,再人工喂入机械脱粒为主。 表1油菜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情况 Tab.1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of different rapeseed producing regions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70 60 萎so
茬40 30 震20
l0 0 年份 图2 2008 ̄2012年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Fig.2 Mechanization level of rapeseed production in China(2008~2O12)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
3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
3.1 油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据国家统计局和中 国农业机械化年鉴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2012年全国主要省份油菜机械化水平 Tab.2 Mechanization level of rapeseed production in main provinces(2012)
注:数据来源于农业邵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2013年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
39.18 ,其中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16.20%和 2o.29 ,北方春油菜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其中内 蒙古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近90%,基本实现全 程机械化。而南方冬油菜区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在 12个主产省市中仅有湖北油菜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50 以上,其余都在4O 以下。油菜机械化水平的低 下已成为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瓶颈。 3.2原因分析 探寻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方面。 !里奎 兰 3.2.1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 目前,油菜生产的低效益严重制约着油菜产业的 +油菜每公顷机械作业费用
—・一三大粮食作物每公顷机械作业费用 +油菜每公顷人T成本 发展,将油菜与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费用进行比较, 750
两者的机械和人工费用均呈现上涨的趋势,如图3、 墓 表3所示。由于三大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在政策 诱导和农民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375 机械作业费用显著增加。而油菜机械化水平的低下 :uu 使其要花掉更多的人工成本,两者人工成本的差距 150 已由2007年的每公顷12O元上升到2012年的1 080 元。可以预期,将来随着种植和作业规模的扩大,单 位面积的机械作业费用会降低,而劳动力的价格依 一. 然会增加,所以如果油菜不实现机械化生产,其种植 效益会进一步降低。 for rapeseed and three main grain crops 表3不同作物生产的费用情况 Tab.3 Production cost of different crops 元
作物 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油菜
三大粮食作物 一、
每公顷物质与服务费用
其中:机械作业费 二、每公顷人工成本
一、
每公顷物质与服务费用
其中:机械作业费 二、每公顷人工成本 注:数据采源于国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3》。 在冬油菜种植区,油菜和小麦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三熟制地区的油菜种植,劳动力紧缺现象更为突出,加
作物,如果种植油菜的效益持续低下,农民会选择改种 上缺乏“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种植的特早熟“双低”油菜 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从表4可以看出,油菜种 品种,茬口矛盾十分突出;(2)出油率低,目前优质的 植成本增加的幅度要高于产值增加的幅度,将家庭用 “双低”油菜籽品种出油率只有35 左右,而进口油料 工折价到人工成本中进行计算,2012年种植油菜的净 价低且出油率高,近年来我国菜籽油压榨企业大都进 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已成负值,即将农民自己的劳动也 口油料做加工,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油料价格的提升; 算到成本中,农民种植油菜是亏本的。而另一种可以 (3)油菜生长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灾害和病虫害威胁, 替代油菜的冬季作物小麦,近年来的经济效益要远好 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往往是秋旱春雨,尤其是播种育 于油菜,这是很多农民不愿意种植油菜的重要原因。 苗时期容易遇上干旱的天气,影响出苗,开花、结实期 小麦和油菜分别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又常遇阴雨低温影响,花期推迟或授粉不良,造成油菜 两者的生产均关系到我国的食物安全,所以依靠机械 减产 ]。 化的发展来降低人工成本,依靠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实 现规模种植,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是稳定油菜种植的重 要途径。 据调查,我国油菜生产每公顷田耗工150~180 个,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油菜生产均 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每公顷用工9个左右[2]。以 加拿大为例,其油菜生产成本只有0.90元/kg,劳动力 成本低,生产效益高。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造成种植油菜低效益的主要因素:(1)油菜生产 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不高,费工费时,特别是“稻稻油” 3.2.2农机农艺不融合、品种栽培技术有待改进 1)适应于机械化作业的品种缺乏。为解决食用 油短缺和提高菜籽油品质,长期以来我国油菜育种主 要围绕优质和高产开展研究,而忽略了油菜品种对机 械化生产的适应性,导致油菜机械化生产效果较差,尤 其是在油菜移栽方面。采用移栽方式种植的油菜,其 株型大、分枝多、分枝交叉、果荚易开裂,给联合收获带 来很大困难r4]。其原因在于油菜的果荚成熟期不一 致,损失率高。如果从较早结角果荚完熟期来确定收 获,处于青熟期的较晚结角果荚很难被脱粒,产量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