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1-10-09T10:47:08.44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戎飞玲[导读] 痊愈:病人自觉症状消失,体征子宫触诊无压痛,未触及包快,B 超示盆腔无积液或包块。
戎飞玲(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210024)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虚,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
临床表现可有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
可导致输卵管堵塞性宫外孕或不孕症。
临床上治疗本病效果不是很好,病程长,疗效慢。
现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将从2007 年4 月至2009 年1 月共有96位盆腔炎患者,我们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 组,治疗组48 人,年龄32~48 岁,采用抗生素应用 +中药治疗。
对照组48 人,年龄29~49 岁,采用单纯的抗生素治疗。
出院后我们追踪随访2 年内复发的人数比较。
1.2 治疗方法首先根据患者的证型,采用中医的辩证论治,制订中药处方,煎成药液,分为中药口服和中药灌肠,中药口服一般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在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灌肠的中药要浓煎,每日一次,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宜选在挂完水2 小时后、睡前灌肠,灌肠前药液加温至38~41 ℃。
将药液抽至50 ml 空针内,我们选用的是一次性吸痰管,选用它的优点是管子端头圆润,旁边有侧孔,细而长,减少插管时的疼痛感,液面距肛门小于30 cm,插入15—20 cm,缓慢推入药液,灌完后将臀部抬高10~15 cm,卧床休息1 个小时。
插管深、推药慢、压力低,这样病人痛苦感减低有利于对药物的充分吸收。
注意行经期间停止灌肠。
抗生素:生理盐水500 ml+左氧氟沙星0.4 克,0.5%甲硝唑200 ml,静脉点滴。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之心得摘要】妇女慢性盆腔炎,以病程迁延、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为之特点,治疗难以得心应手。
文章总结了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123-02妇女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
常以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单一疗法效果较差为特点。
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还会造成家庭负担。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并经临床实践,多获佳效,总结如下。
1.痊愈标准[1]自觉症状消失,白带检查正常,双合诊检查子宫体及其附件无压痛,附件区无明显增厚或增粗及压痛,B超示盆腔积液及盆腔包块消失。
2.西医治疗2.1 妇女慢性盆腔炎涉及到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炎症。
其感染的病原体为葡萄糖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
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判断具体感染的病原体。
致病菌的相关检查、培养及药敏试验,临床难以做到。
多凭临床医生诊治经验。
笔者认为:妇女慢性盆腔炎因病程迁延时间长,绝大多数患者已接受过多种方法治疗,又因多种原因反复发作。
其侵入的病原体多非单一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几乎已产生耐药菌株。
有的菌株相对处于繁殖期;有的菌株相对处于静止期;厌氧菌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因此,选用抗生素应综合考虑:菌必治2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ml(0.4g)、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5~7d为一个疗程。
在发作期或每次月经期用一个疗程。
因月经期有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组织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利于药物到达盆腔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
253第17卷 第6期 2015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6 Jun .,2015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习称慢性盆腔炎。
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组织形成,常导致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1]。
是妇科常见病,主要表现是: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困扰女性的生活、学习及工作。
西医主要采用抗炎对症治疗,而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并配合灌肠及理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80例,得到了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80例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符合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5个月~4年;对照组40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7个月~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病程、病情、孕周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或排除标准符合以下其中3项者为入选病例:①低热、乏力、下腹痛或双侧下腹部坠胀感,腰骶部酸痛,病程3个月或者以上;②一侧或者双侧输卵管呈条索状增厚;③盆腔一侧或者双侧触及囊性肿物;④彩超提示盆腔积液或者输卵管积水。
有以下情况时除外:①宫外孕、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②高血压、糖尿病、盆腔静脉曲张等疾病;③不能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于月经净后第1天开始予头孢曲松钠、替硝唑治疗7 d,同时配合中药汤剂(红藤20 g,紫花地丁30 g,黄柏20 g,蒲公英30 g,莪术15 g,延胡索20 g,茯苓15 g,三棱15 g)保留灌肠10 d,1次/d,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微波治疗10 d,2次/d,每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慢性盆腔痛是指持续或间歇出现在盆腔区域的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由于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复杂,治疗起来也较为困难。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痛强调辨证施治,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盆腔痛可由因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腹部淤血或湿热等多种因素所致。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剂和外治法等。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盆腔循环,缓解和改善慢性盆腔痛的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可有效缓解盆腔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针对慢性盆腔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在疼痛强度、症状得分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中药煎剂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气血、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慢性盆腔痛。
例如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煎剂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药煎剂可以根据不同的慢性盆腔痛病因和证候来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更加能够提高疗效。
外治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外用药物来改善慢性盆腔痛。
例如临床研究表明,外用艾条灸法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痛的症状,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外治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外治手段,包括贴敷、灸疗等,以达到缓解盆腔疼痛的效果。
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和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和康复训练等,通过改善盆腔肌肉张力、增加血液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那些严重疼痛或伴有明确病因的患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囊肿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传统中医药在盆腔炎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单一中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逐渐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进行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基于慢性盆腔炎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西医的常规治疗手段,如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中医药治疗的核心理念是调整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西医治疗则主要通过药物的抗生素作用杀灭感染的病原体,减轻炎症反应和症状。
在12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中,60例患者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60例患者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3.3%,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中医药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盆腔疼痛和不适感减轻,病情恶化和复发率较低。
此外,经过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月经周期和经血量均有所改善,体温、体力和心理状况也有明显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满意度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药在改善盆腔微循环、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抗生素能够快速杀灭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中医药与抗生素相互配伍,可增强抗生素的疗效,防止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还应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综合利用中药和西医药物的疗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但由于本观察研究的局限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观察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并深入探讨其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156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以中药前列腺汤(丹参、桃仁、红花、川楝子、蒲公英、败酱草、车前子、木通、泽兰、牛膝、王不留行、小茴香、甘草)基本方并加减,联合应用普适泰和盐酸坦索罗辛分两组对比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156例,观察NIH-CPSI、前列腺按摩液WBC、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94.00%,西药组78.57%,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34-01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PS)是指临床上出现慢性盆腔、会阴部或耻骨上区不适或疼痛,伴尿频、尿急等症状,但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的一组综合征,是1995年提出并经国际前列腺协会网络会议(CPCRN)认可的前列腺炎NIH分类中的一个分类概念,临床上按EPS(前列腺液镜检)是否阳性分为a、b两型,中医属“精浊”范畴。
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共收治CPPS a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对比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CPPS患者156例,均来自门诊,年龄17~48岁,平均32.6±5.2岁,病程2个月~2.5年,主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滴白、会阴部、盆腔内、耻骨上区及阴囊不适、疼痛,EPS白细胞均>10个/HP,卵磷脂小体均在“++”以下,其中43例前列腺触诊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肿胀,全组病例前列腺液或尿液细菌培养均阴性。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症状评分(NIH-CPSI)标准分类(<9分为轻度,10~18分为中度,>19分为重度),156例中轻度19例,中度89例,重度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临床体会标签:中西医结合;剖宫产术;盆腔感染;体会剖宫产手术为Ⅱ类手术,尤其在临产后宫口开大,宫腔与外界相通,当羊膜破裂后,羊膜腔也与外界开放。
手术过程羊水、血液均可直接流至子宫外。
加上手术的时期在妊娠期,使剖宫产的感染机会增加。
即使在抗生素高度发展的今天,因其特殊的手术时机、手术部位和复杂的手术原因及术后因素,由感染引起的孕产科疾病和死亡仍是产科医生面对的重要问题。
自2007年10月~200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尝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27例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13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1.2入选标准参考美国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诊断标准:指发生在手术后30天内,除切口外,手术中操作过的任何组织的感染。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14例患者,年龄22~36岁,术前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口服。
给予足够量的广谱抗生素,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促子宫收缩、止血等治疗(以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药为首选药,联合甲硝唑),术后马上使用。
1.3.2治疗组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煎汤保留灌肠,药物:丹参25 g,赤芍15 g,丹皮15 g,知母10 g,黄柏10 g,桃仁15 g,莪术15 g,牛膝15 g,车前子15 g,败酱草25 g,薏苡仁25 g,蜈蚣2条,土鳖虫10 g,鸡血藤25 g,加水500 ml煎煮浓缩至150 ml左右。
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
药液温度以39 ℃~41 ℃为宜,每次保留20~30 min,每日2次。
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 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1.4治愈标准体温<37.5 ℃,B超探查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无硬结包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6-03-21T10:04:07.620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9期作者:周丹凤[导读] 慢性盆腔炎患者选择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可使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浙江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中心卫生院, 金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舟山 316033)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给予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选择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选择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可使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关键词:慢性噢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慢性盆腔炎为女性的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出现慢性炎症,经常由于急性炎症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或者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病情迁移导致。
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大、白带多、小腹坠痛、不孕等,该疾病较为顽固,病程少,一旦机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就会导致急性发作,且病情还会反复发作,这种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对患者的身心以及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般都选择常规的西药治疗,但疗效一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可使症状得到彻底消除,缓解身体不适,效果显著。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6例,年龄范围:25-51岁,平均年龄为:(37.1±5.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2.1±0.4)年,18例患者已生育,8例为患者未生育。
慢性盆腔炎十分常见,其发病与病原菌的侵入密切相关,患者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感、月经异常、疲乏等,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
该病具有迁延不愈、高复发率的特点,尚无根治方法,单纯的西医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易产生病原菌耐药性,不利于患者康复[2]。
近年来中医学在妇科诊疗中取得显著的成效,本院就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2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105例,年龄29~52岁,平均(39.9±9.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9±1.1)年。
观察组105例,年龄31~54岁,平均(40.3±9.5)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3.1±1.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抗生素治疗,选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g/次,1次/d;服用0.4g/次甲硝唑,3次/d。
连续用药7d 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自拟盆腔炎汤服用,基本方:败酱草、丹参各30g,薏苡仁、蒲公英、红藤各15g,葛根、元胡、牛膝、红花各12g,白花蛇舌草、鸭拓草各10g,桂枝、赤芍、香附各9g,木香、乌药、青木香各6g,1剂/d,煎汁300mL 后分成早晚2次饭后温服,连续用药7d 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子宫附件包块、盆腔包块消失,衣原体培养为阴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②有效:患者的子宫附件包块、盆腔包块明显缩小,腰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衣原体培养为阴性。
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总有效=显效+有效。
观察指标:①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包括IL-2、IL-10、TNF-α。
②不良反应发生率。
③随访观察6个月复发率。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数据的对比采用χ2/t 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引言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急性盆腔炎多发生在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之际,由于累及的范围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起病时以下腹部疼痛、发热为主症。
病情严重:面部潮红,高热寒战、头痛、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有移臭,有腹膜炎时可恶心呕吐,如有脓肿形成,下腹部可有包块或局部刺激症状。
急性盆腔炎的发生给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 整体评估患者入院时,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既往感染史等加以了解,要教育患者不要对诱因接触。
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认真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2 护理要点2.1 一般常规护理给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体位。
严密观察阴道流血者的外阴卫生情况。
对腹胀者按照操作要求实施胃肠减压,使患者的电解质反常和酸碱失调现象得到良好的改善,必要时可进行少量输血措施。
补充适量的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平衡。
2.2 心理护理增加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解释急性盆腔炎的相关知识,增加她们对疾病、治疗的正确认识。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她们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帮助她们解除心理顾虑,向她们介绍治疗效果明显的病例,增加她们的治疗信心,使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
2.3 灌肠护理实施灌肠操作前,耐心地将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等介绍清楚,增加患者对此的正确认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指导患者在实施灌肠操作前要排便,告诉患者这样做可以使药液和肠黏膜的接触面积扩大,对更好地吸收药液有积极的作用。
进行灌肠操作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使其处于舒适且不会对灌肠操作造成影响的体位。
灌肠时,合理控制液面到肛门的距离,一般要<30cm,插入肛管长约15-20cm,同时要注重合理控制药液的温度,一般把药液的温度控制在38~41℃。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优势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注重整体观念,强调疏导气血,调理阴阳平衡。
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注重抗炎、杀菌和调节免疫功能。
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2.个体化治疗策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复杂,症状差异较大。
中西医结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对于寒湿型的慢性盆腔炎,可以采用中药温阳祛寒的治疗方法;对于湿热型的慢性盆腔炎,可以采用中药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
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综合分析中西医检查结果: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妇科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分析中医的舌诊、脉诊和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温通经络、消炎利湿,对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益气活血的当归、熟地黄,清热解毒的黄连、黄芪,祛湿化痰的半夏、茯苓等。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理气活血、调理经络,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太冲等。
针灸治疗需要经过专业针灸师的操作,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3.西药治疗:西药主要用于抗炎、杀菌、止痛等方面的治疗。
常用的西药有抗生素、止痛药、消炎药等。
西药治疗需要遵医嘱使用,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讨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多样,症状较为复杂,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引起,初期可以选择清热泻火的方法,以后再针对病情进一步辨证施治。
西医则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以杀死感染病菌。
但抗生素治疗有时会导致抗药性增加,同时也有副作用。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
其中,中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分为化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元气药等不同种类,通过针对病因和病程,调整体内环境,消除体内湿热,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针灸、艾灸和推拿按摩疗法则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激活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达到缓解疼痛,以及促进身体康复的效果。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降低治疗成本,因为中草药价格低廉,并且使用这些草药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损害;二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中医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与调理身体同等重要”,能够从根本上减轻病痛;三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重视调理人体的脏腑平衡,以及人体的气血运行,能够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综合考虑。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对60例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治疗2~3个疗程,治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治疗全部有效。
结论盆腔炎发作时选用抗生素是必要的,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产生耐药性,导致机体菌群失调。
庆大霉素为静止期杀菌药,疗效稳定,行侧穹隆封闭和子宫腔注射可直达病灶,与中药汁协同增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盆腔炎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慢性盆腔炎较难根治,对妇女健康影响较大。
笔者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理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自2003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治疗盆腔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全部为已婚妇女,年龄21~48岁,平均32.8岁,病程2~39个月,平均6~8个月。
1.2临床诊断诊断依据: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且反复发作,下肢胀痛,劳累后加剧,月经不调,白带量增多。
妇科检查:B超检查局部粘连、压痛、增厚、积水。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确诊。
主要症状:有下腹胀痛,腰骶部酸胀痛,低热,白带量增多或脓性白带,小部分患者有肛门坠胀,里急后重,腹泻,排便困难。
如为急性盆腔炎,一周内发热,血象偏高,下腹部有压痛。
妇检:子宫大小正常,有压痛,活动度差;两侧附件增厚,有压痛,有不规则包块触及。
B超报告:子宫直肠陷凹积液。
1.3治疗方法中药:当归15g,赤芍12g,延胡索12g,红花15g,丹参30g,牛膝10g,夏枯草、皂角刺各10g,黄芪20g,炒杜仲10g,艾叶6g,桂枝6g;有包块者加三棱10g,莪术10g;输卵管不畅者加地龙10g,土鳖虫10g;气血亏虚者加党参15g,熟地黄15g。
上药水煮两遍,取汁400ml,早晚各服150ml;另取1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灌肠前排便,膝胸卧位,插管深度14~18cm,药温38℃~40℃,灌后俯卧;中药渣布包热敷小腹部,每日1次,每次30min。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观察体会发布时间:2021-07-07T15:56:18.3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导读]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后,采取怎样的护理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黄娟(烟台市蓬莱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烟台265612)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后,采取怎样的护理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方法:选取的数据人员为200名,其均在我院2018年度到2019年度在我院接受过盆腔炎的有关治疗,并且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数据研究人员。
在实验开始前,我院需要将该200名数据人员采取抽样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的时候,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实验中我院将该组命名为常规组。
另一组患者在被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是本次研究的优质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中我院将该组命名为实验组。
在实验结束后,我院需要对患者的被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优质护理方式展开相应的研究。
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于盆腔炎患者的护理,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其护理效果明显优越于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护理结果。
结论:现阶段患有盆腔炎的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疗体系的进步,其护理方式也要得到相应的发展。
因此,这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临床护理方式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了科学的实验结果,优质护理在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盆腔炎;效果观察现阶段的人们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不科学,生活规律也变得越来越不合理,这也就造成很多人在当今生活状况下患严重的不易根除的疾病,特别是广大女性朋友,由于身体体质的差异性,其患病的概率更大。
其中,盆腔炎就是现阶段中女性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病症之一。
据有关医疗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炎,其中生活不规律,不忌生冷等都是造成其患上盆腔炎的主要诱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体会
标签: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效果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性活跃妇女,其发病率高居不下,
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盆腔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盆腔炎未得到
彻底治愈既可以转为慢性盆腔炎。我站对临床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根据急慢性
炎症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站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盆腔炎患者69例,其中急性盆腔
炎26例38%,有5例是产褥感染:慢性盆腔炎43例62%,发病年龄24~48岁。
1.2 临床表现
(1)急性盆腔炎患者多为产后、流产后或宫腔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刮
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后,出现腹痛伴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严重时
有高热、寒战、头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查体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盆腔检查: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穹隆部有明显触痛,宫体及附件区压
痛,有时可扪及肿块。伴血象升高。
(2)慢性盆腔炎患者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疲劳,病程时
间较长,一部分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佳、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抵
抗力低下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多于
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有时盆腔淤血,病人可有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
及输卵管粘连造成不孕。查体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附件区增厚,
压痛阳性。
2 结 果
2.1 急性炎症期
患者卧床休息,半卧位。治疗方案:①大量抗生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甲
硝唑、抗感染,日两次静脉滴注,用药7天后改用口服抗菌素。也可根据药敏试
验选用抗生素。②中药方剂用于消炎化瘀,方剂如下:双花15 g、连翘15 g、生
地15 g、丹皮15 g、绫子15 g、板蓝根15 g、大青叶15 g、陈皮15 g、枳壳10 g、
郁金15 g、当归15 g、甘草10 g、生蒲黄10 g、五灵脂10 g、坤草20 g共5付
水煎服,以上病例除2例因盆腔积脓,手術引流后,均采用以上治疗,治愈出院。
2.2 慢性盆腔炎
注意休息,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方案:①抗生素:庆大霉素
24万单位、甲硝唑250 mL日一次静滴。②中药方剂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剂如下:丹参20 g、赤芍20 g、桃仁15 g、厚朴15 g、积实15 g、大黄10 g、
芒硝10 g、败酱20 g、甘草10 g。12付日一次灌肠,用药前将药液加热40度,
用14~18号导尿管滴入。还可以加用激素强地松口服,协助治疗。12天为一疗
程,中间间隔一周开始第二个疗程,一般慢性盆腔炎2~3个疗程可达到基本治
愈。以上43例患者按上述方法治疗,除有3例未达到疗程,其余均达到好转基
本治愈。
3 讨 论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以往急性盆腔炎多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虽然近期效
果良好,但患者往往由于症状好转中断治疗而未达到疗程,病程迁延至慢性炎症,
后因长期慢性炎症,机体抵抗力低下,月经前后等可引起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出
现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慢性炎症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而影
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带来痛苦。近年来本站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出结论是:中药治本,西药治表,表本兼治才能达到治愈
的目的,中药有西药抗菌素及手术治疗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抗生素使用时间长,
副作用多,易产生耐药性和拮抗作用。盆腔炎的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
活血化瘀,副作用少,可以较长期使用。再加上手术引流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
彻底治愈盆腔炎。体会粗浅,可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