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_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虽然在知识上难度并不高,但声音是人类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都有积极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物理探究活动不太熟悉,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主要由教师完成,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以及简单的实验现象学会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从而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方法及自信。

三、设计思想

主要设计思想是以问题驱动课堂,以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以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和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了解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知道声具有能量。

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可发出和可听到的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通过声的传播实验,培养学生初步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探究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正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音箱、乒乓球、锣、玻璃杯、土电话、水。

学习卡、水槽、门铃(学生用)。

七、教学活动:

八、板书设计:

§3.1认识声现象

声源声的传播声的介质固体最快

物体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液体次之→人听到声音

↓气体最慢声音传到人耳

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反思:

《认识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第一节,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怎样借助其它放大实验现象,从而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与“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让学生观察实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需要充

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既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

但是在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实验效果还有待提高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3、强化学生活动,初中生对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较为强烈,而逻辑思维较弱。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用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