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脑出血是指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发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好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在大脑半球者占80%,在脑干和小脑者占20%。
多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致使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液从血管壁渗出或动脉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1]。
出血多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周围。
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
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并发症多。
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系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同时对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踊跃的作用。
现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搜集的脑出血医治患者12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搜集脑出血医治患者127例,男79例,女48例,年龄42~76岁,平均59岁。
入院时嗜睡、昏睡38例,昏迷43例,神志清楚31例,15例无语言及肢体障碍,112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均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
临床症状:头痛,呕吐,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失语,意识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等。
结果本组127例脑出血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后,55例恢复良好,瘫痪肢体能行主动运动,生活部份自理,能用简单的口语表达自己的需要。
26例医治痊愈,29例意识障碍减轻,9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脑疝6例。
归并消化道出血23例,肺部感染18例。
2 护理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因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和时有效的系统护理对患者相当重要。
密切观察病情转变密切观察并按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转变,应遵医嘱及时给予脱水药物,做好抢救准备,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
对高热患者应物理降温。
(1)意识的转变,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可用简单的语言,肢体活动,针刺皮肤或压眶上神经等反映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如:呼之不该,压眶无反映,呼吸深而大,有鼾声,处于深昏迷状态,提示病情超级严重。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护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46例,均为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6.7岁。
脑出血量均>30ml。
入院时深昏迷6例;中度昏迷8例;浅昏迷12例;嗜睡20例。
4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Glasgow评分:4~5分8例,6~8分22例,9~12分16例。
入选标准为基底节、丘脑、小脑或脑干区出血患者。
排除标准:(1)全身衰竭状态、体温过低或并发低血压者;(2)伴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随机分为亚底温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2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亚低温组:全组患者均于入院或开颅手术后6h 内行亚低温治疗。
行床旁心电监护和颅内压监测,q12h抽血测定血气、血糖及电解质。
降温方法采用冰毯降温,同时输液泵控制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剂(NS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哌替啶100mg),冬眠合剂用量和滴速根据患者体温、心率、血压、肌张力等进行调节。
肛温均在8h内降至33℃~35.5℃研究表明此低温区间对脑出血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本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1~7d。
对6分以上非手术治疗者维持48~72h,4~5分病情危重者维持3~7d。
采用控制性复温方法逐渐减少冬眠药物剂量,调整冰毯的温度,平均每4h复温1℃。
在12~16h之后将患者肛温缓慢恢复至36.5℃~37.5℃左右,在24h内停用冬眠肌松合剂。
(2)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监测项目与亚低温组相同。
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等方法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6.5℃~38.5℃。
1.3疗效评定2组患者均于3个月后根据GLS评估法判定疗效。
结果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脑出血疾病的护理体会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急,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昏迷,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头晕,头痛,多有呕吐及偏瘫,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
轻者可恢复工作,重者死亡率高,需积极治疗,但护理也非常重要。
1 整体护理护理人员有责任使用护理程序去帮助和引导病人及其家属,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树立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坚强信心。
首先,根据疾病将要发生的病情变化,进行仔细观察,抓住各种信号,评价病人病情,从中选取与疾病有关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通过护理程序达到护理目的。
2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头部抬高15—20°,放置冰袋,持续低流量吸氧。
昏迷患者加床挡,取下假牙,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高热病人的护理。
神志不清或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
3 并发症的护理3.1口腔炎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嘴唇干燥可涂石蜡油或植物油3.2肺部感染是常见及严重并发症,脑出血有的患者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痰液粘稠积聚在气管内不易咳出,易引起肺内感染和窒息。
因此,加强呼吸道和管理并保持通畅,在整个病程中极为重要。
鼓励清醒患者咳嗽,咳痰,定时翻身叩背,痰液粘稠可用生理盐水2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氟美松5mg 雾化吸入。
1次/6h,或用生理盐水20ml+沐舒坦30mg静推2次/ 天。
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对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
3.3褥疮的护理对瘫痪病人的护理重要是皮肤护理。
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易发生褥疮。
应用气圈,海棉垫保护,每2-3h翻身一次,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或用碘伏消毒保持干燥通风,以免再次受压。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床铺清洁干燥,平整,用温水擦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属于危重病例,如能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挽救生命。
本文探讨了脑出血过程中护理方面的体会,意在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生活质量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溢血。
据国内的几个城市统计,脑血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20%~48%,死亡率约50%,现将治疗过程中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加强责任心,预防再出血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出血属于危重病例,医护紧密配合,应安排特护。
脑出血死亡原因多为脑疝,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如能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挽救生命。
再出血的严重性在于能并发严重脑梗塞及脑水肿,发展至脑疝,甚至死亡,其中以小脑幕切迹疝最多见。
早期脑疝的表现为头痛,喷射状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视乳头水肿,昏迷,抽搐,去大脑强直等。
少数死于合并症。
主要为肺部感染,本病例入院如果出现体温上升、咳嗽、吐痰周围血象升高,应考虑支气管及肺部感染,立即使用两种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和祛痰剂。
1.2 预防再出血,预防再出血是降低脑出血死亡率重要的一环。
1.2.1 国内外学者报道,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左右,对复发患者应卧床休息2个月,过早活动可引起再出血。
护理入院应耐心向病人及陪护人做解释工作,必须让病人养成卧床大小便的习惯,严禁下床大便,以免造成再出血。
1.2.2 静脉输液的管理,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体液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及时地输入治疗药物。
静脉输液的选择以上肢较易固定的较大静脉为主,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易发生血栓和炎症。
一般情况下不应在瘫痪的肢体静脉穿刺和输液,偏瘫肢体较长时间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较正常肢体静脉炎发生率高3-4倍。
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亦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药。
脑出血护理体会我的邻居张大爷今年67岁,原本是一个身体健康的老人家,却在前不久突然摔倒而入院,检查结果为脑出血,这让张大爷一家都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其实脑出血在老年群体中是极为常见的,像张大爷这个年龄,正好处于脑出血的高发阶段。
脑出血可以说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病症,其对患者生命健康所造成的的威胁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护理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和意义。
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其重中之重在于有效控制和预防再次出血。
介绍脑出血临床护理相关内容之前,我们得先知道啥是脑出血,脑出血应该如何进行预防等相关知识。
1什么是脑出血?脑出血实质上指的是在没有任何外伤性因素的前提下,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通常情况下会有呕吐、嗜睡、昏迷、头痛等症状表现出来,会导致言语功能、肢体功能发生障碍,还会导致认知功能、精神障碍,甚至有的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直接危及到生命安全。
颅腔出血具体可以分为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隙出血两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后者,且脑动脉瘤破裂是主因。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主要有:①脑膜动静脉畸形、脑血管急性等各类畸形导致的脑出血;②高血压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这种病因的脑出血在老年人中最为多年;③存在吸烟、酗酒、大量摄盐、体重超标等不良嗜好,自然气候骤然改变、用力过猛、情绪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劳累过度等,都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2脑出血的预防对策有什么?(一)定期进行体检:这也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通过体检可快速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及其他身体上的隐形疾病,间隔一段时间进行1次体检是很有必要的,一般6个月体检1次或者1年体检1次正好,无需太频繁的进行体检,因为医院的各种扫描仪器,实际上对人体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辐射的,如果接受太多次检查,会有损身体健康的,大约一年进行1次体检是最理想的了。
可以将体检看成预防性的措施,其可以杜绝各种轻微病症,以免在病入膏肓或者无药可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生病了。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关键词]脑出血; 护理[中图分类号] r722.1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33-01急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于2008年1月-12月收治了55例脑出血患者。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预防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本组病例共55人。
男性35人,女性20人。
年龄28-87岁,平匀年龄56岁。
由活动时起病50例,明显的诱因主要是用力、饮酒、情绪激动。
1.2 临床主要症状昏迷1例,嗜睡20例,肢体瘫痪50例,呕吐20例,大小便失禁41例,血压升高50例,头痛30例,头晕8例。
1.3 辅助检查 55例都做ct扫描,诊断为脑卒中。
1.4 方法对新入院的患者要稳定情绪,绝对卧床休息。
密切六连观察,防止感染,控制并发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1.5 结果治愈40例(72.7%),好转15例(27.3%).2.1 稳定患者情绪,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入院后受医院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情绪不稳定。
另外,家属的紧张情绪和医护人员的操作也会加重患者负担。
所以,护士必须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脑卒中的卫生知识。
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降低颅内压。
解释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避免刺激性语言,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使病人心情舒畅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昏迷患者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2.2 密切观察,建立重症记录: 每15~30分钟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体温、脉搏。
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多有意识障碍,注意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等。
一般发热在24小时后出现可由继发感染引起,但如果持续高热不退,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则提示中枢性高热。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主要是脑内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出血一旦发生,除了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还要有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现将我院从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的8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男52例,女29例,发病年龄在40-83岁之间,其中首次脑出血63例,第二次出血1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偏瘫、失语、双侧瞳孔不等大等。
2 治疗结果基本治愈59例,部分恢复11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5例。
3 护理体会3.1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有效防止脑出血加剧。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烦躁患者可给予镇静剂;躁动者应加查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昏迷患者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可有效减轻脑水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以及胃肠道症状等病情变化。
3.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应每30-60分钟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
当体温超过38.5℃时,应给与物理或药物降温。
降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以防出现虚脱或低血容量性休克。
观察呼吸时,应特别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如呼吸突然变慢或停止,为呼吸中枢受压所致,应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血压应维持在为宜,不宜降得太低,以免影响脑部血供。
3.2.2 瞳孔的观察护士在观察瞳孔时,应注意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
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则提示脑出血加重导致脑疝形成;如瞳孔大小不定,则提示波及到脑干,应急偶是报告医生抢救治疗。
3.2.3 神志的观察如果患者神志由清醒转入朦胧或昏迷状态,均提示患者出血加重或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应及时配合医生,追查变化原因,并遵医嘱给予调整治疗。
脑出血护理个案护理范文一、病例介绍。
张大爷,65岁,平常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血压有点高,一直吃着降压药。
可那天早上起来,突然就感觉头疼得厉害,还头晕、恶心,一侧的胳膊和腿也使不上劲儿。
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脑出血,出血量大概有[X]毫升。
这可把全家人都吓坏了,大爷就这么住进了我们科室。
二、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
刚入院的时候,体温有点高,达到了38.5℃,可能是脑出血后的应激反应。
血压也高得吓人,高压都到了180mmHg,低压110mmHg。
脉搏倒是还算正常,每分钟85次,呼吸有点急促,每分钟25次左右。
2. 意识状态。
大爷刚送来的时候意识模糊,喊他名字反应不太灵敏,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不能准确回答问题。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10分。
3. 肢体功能。
左侧肢体肌力只有2级,就是只能在床上平移,抬不起来;右侧肢体肌力正常。
这对大爷的日常活动影响可大了,他心里肯定也特别着急。
4. 心理状态。
等大爷意识稍微清醒点,能感觉到他情绪很低落。
他一直担心自己以后就瘫在床上起不来了,也给家人添负担。
每次和他聊天,他都唉声叹气的。
三、护理问题及措施。
# (一)生命体征不稳定。
1. 问题阐述。
脑出血后的血压波动、发热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
像张大爷这种血压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随时可能再次引发脑出血。
2. 护理措施。
我们护士每隔15 30分钟就去给大爷量一次血压,把血压数值详细地记录下来。
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他调整降压药的剂量,确保血压慢慢降下来,但是又不能降得太快,就像慢慢给气球放气一样,得有个度。
对于发热的情况,我们先是采取了物理降温,用湿毛巾给他擦身子,特别是额头、腋窝、腹股沟这些地方,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降温一样。
如果体温超过39℃,就按照医嘱给他用点退烧药。
# (二)意识障碍。
1. 问题阐述。
意识模糊让大爷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还容易发生误吸、坠床等意外情况。
30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本科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30例中,选取进行精密护理的15例患者为研究组,随机选取进行常规护理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是86.66%,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预后ⅰ级生活质量是57.14%,高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进行精密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24-02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长期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导致脑内的小动脉因为病理性改变,而出现破裂出血。
非损伤性的脑出血的病因里,高血压是60%,脑出血成为高血压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个,且属于常见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是36-76岁,平均年龄(52±5.23)岁,平均发病时间2h,均经ct的确诊,与高血压
脑出血诊断标准相符合,并排除颅内动静畸形、颅内动脉瘤等疾病。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取进行精密护理的15例患者为研究组,选取进行常规护理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及发病时间,无明显差异。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脑出血常规护理,保持病室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控制血压以及做好生活护理,肢体康复锻炼等。
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精密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急性期的病情观察、血压控制、感染的预防、褥疮的预防,恢复期的护理、专业的肢体康复锻炼、并发症的预防、饮食结构调整和心理护理,包括定期复查等。
1.2.3其他方法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治疗恢复出院后,术后6个月的电话随访,进行患者预后生活能力的评定。
1.3评判标准
将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疗效分四个标准,即基本痊愈,有效,无效和死亡。
基本痊愈即患者已基本具备日常独立的生活能力;有效,患者血压基本恢复,肢体活动略有不便;无效,肢体严重障碍,需要人照顾;死亡。
2 结果
2.1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是86.66%,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的ⅰ级生活质量是57.14%,高于对照组的
21.4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患者早期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视力模糊,,意识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
出血量少的患者就诊时意识清醒,严重者迅速出现昏迷,并进行性加重。
常规护理的具体方法,病房紫外线消毒和适当通风,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能够进食的患者,饮食主要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为主,进行鼻饲的患者进食的量不易太多,进食前后鼻饲管必须清洁干净,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期的护理,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的变化,随时注意患者的血压,并进行有效的药物控制;注意预防再次出血,防止肺部感染,应急性的溃疡及褥疮的发生。
恢复期的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引流管的护理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包括坚持不懈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降压药的按时服用,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再出血的预防、饮食结构和定期检查等。
心理护理,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都会有恐惧和焦虑情绪,护士必须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法,保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治疗。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是86.66%,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预后ⅰ级生活质量是57.14%,高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精密护理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精密护理的患者预后的ⅰ级生活质量,也是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
精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辅助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双凤.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19):56-57.
[2] 张亚珍.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8(36):78-79.
[3] 邵艳,曾艳,杨霞,李云霞.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