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阳城,从历史的大幕中走来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河南地理历史的作文800字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从南召县云阳镇发现的古人类臼齿化石,连同渑池、许昌、安阳等地出土的各种旧石器,证明距今四五千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
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县境),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渑池县境),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迄今已发现千处之多。
说明河南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自有史以来,夏王朝在河南建都的地方有阳城(登封)、阳翟(禹县)、帝丘(濮阳)等地。
商朝7次迁都,4次都在河南境内,安阳殷墟是著名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西周以洛阳为东都,营造为王城和成周城,在河南境内分封的诸侯国有数十。
春秋时期,境内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诸国。
战国时属韩、魏、赵、楚之疆。
秦统一中国后,设郡、县。
河南分属三川、颍川、南阳、河内、陈郡、东郡和砀郡7郡。
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并实行分封诸侯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交错分布。
为了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又将全国分为司隶校尉部及13州刺史部,实际是监察区。
河南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4州管辖,设有弘农、河内、河南、颍川、汝南、陈留、南阳和魏郡及淮阳和梁国2个诸侯王国。
公元前8 至前3 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公元前8 至前3 世纪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标志着春秋的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则是战国时期的结束。
中间以公元前476 年划线,以前为春秋时期,以后为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变化,导致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不了解这个时期的变化就无法了解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因此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1.铁器的普遍使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1)冶铁技术的进步与铁器的普遍使用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是陨铁,陨铁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铁、铬、镍的混事物)经锻打制成的。
中国在商代和西周初年已使用陨铁。
人类使用铁的第二个阶段是用" 块炼法" 炼铁。
这种方法是把铁矿石放在炉中加热,出炉时呈海绵状的固体块,经反复锻打制成铁器。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铁数量少、质量差,中国最迟在西周晚期,已使用此法炼铁。
《诗经.秦风.驷铁》载" 驷驖孔阜" 一语,注家解释说马色如铁故名驖。
" 驷驖孔阜" 意为四匹铁颜色的肥大的马。
用铁的颜色来形容马,说明铁已成为常见的物品。
这首诗时间上应为西周末年的诗,所以说明了西周末铁已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
另外,河南三门峡虢国贵族墓中出土了西周晚期的铜柄铁剑。
人类使用铁的第三个阶段是用" 生铁冶铸法" 冶炼铸铁(生铁)。
这种方法是把铁矿石放在炉内熔炼,使铁矿石熔化成液体,而后铸造器物。
中国在春秋时期已能冶炼铸铁。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 年)载:" 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 要把有不少法律条文的刑书铸在铁鼎上,说明当时已能铸造有铭文的大型铁器。
考古已发现了春秋晚期铸造的铁鼎,如:1976年4 月湖南长沙杨家山65号墓出土了春秋晚期的铁鼎,1977年7 月长沙窑岭15号墓又出土了春秋战国之际的铁鼎。
荥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1.荥阳城东楼,作为历史沧桑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流转。
2.当站在城楼上,一种莫名的敬畏感涌上心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呼喊声。
3.曾经,这里是古荥阳城的战略要地,纵横交错的街道见证了无数战争的残酷。
4.城楼上的石砖已被岁月雕刻得斑驳,每块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5.凝视远方,曲折的河流穿过平原,仿佛在述说着岁月沧桑的故事。
6.城楼前的广场,曾是各路将士战马踏过的地方,每个角落都隐藏着英雄的传说。
7.这里的瓦片见证了荥阳城的兴衰,时光洗刷不去的记忆在每一处痕迹中演绎。
8.城东楼中的檐角,承载着岁月的印记,隐约可见过往的辉煌和沧桑。
9.凭栏远眺,故乡的山河在心头交织,历史的厚重感让人顿生敬畏。
10.荥阳城东楼,仿佛是一个触动灵魂的地方,无言地述说着历史的传奇。
11.每一块楼砖都像一本故事书,可以让人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和往昔的悲壮。
12.城楼前的护城河,见证了风雨飘摇的岁月,也保护着这片土地的尊严。
13.曾经的战火已熄灭,如今的城东楼安静而祥和,但历史留下的印记永存不忘。
14.站在城楼的高处,可以嗅到历史的味道,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血脉与底蕴。
15.城东楼中孕育着无数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历史归属。
16.漫步在城楼上,仿佛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感受那些绚烂而又悲壮的岁月。
17.城墙上的红墙砖剥落了一层又一层,却依旧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18.荥阳城东楼,是一座让人沉醉的城市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9.站在城楼上,回望那段辉煌的历史,心中充满了对先人的敬仰和感慨。
20.城东楼上的风儿,吹拂着脸颊,似乎在述说着历史的故事,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想。
21.在这个城东楼中,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呼吸。
22.从这里俯瞰荥阳城,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盛世。
23.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24.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一间房子都有着不同的设计与布局。
25.那些历史沧桑感叹的年轮,藏在每一寸土地之中。
我是小小讲解员作文400字(优选3篇)【我是小小讲解员作文400字第1篇】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
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
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
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
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
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
那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专家说,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
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
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太原:一座城的蝶变文/夏晓雅 编辑/吕天骄太原,一座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城,4700余年文明史、2500余年建城史是她的年轮;“三山环抱,一水中分”是她的身姿,“唐风晋韵,锦绣太原”是她的名片……值得每一位来到这座城市的你,品读、深读。
每当夜幕降临,太原市汾河景区及其两岸灯光璀璨,成为市民和游人休闲的好去处提起太原,人们的记忆似乎总被火热的铁水、漆黑的煤球、重型制造填满。
一个城市品牌形象的更新,总会通过一系列城市“新地标”展现出来。
太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情诉说过往;新崛起的城市新地标,正舒展开更美的画卷。
近年来,太原市的新地标一个个涌现出来,如同一颗颗珍珠,彰显着太原城市品牌的独特魅力!晋阳湖、长风商业区以及二青会场馆等新地标的出现,让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积淀的古老城市焕发活力。
二青会的青春活力从遥远的英国回到家乡太原,19岁的留学生王瑷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二青志愿梦”。
在太原土生土长的王瑷华对志愿者工作一直充满期待,得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自己的家乡举办时,远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书的她决定利用暑假去当志愿者。
7月初,翘首以盼的她接到了被录用的好消息,如愿成为二青会“青圪蛋”中的一员。
8月12日晚上,在太原工作的平遥人黄晓升,特意开车带着女儿黄蓓琦来到山西体育中心观看二青会火炬塔。
开幕式后,每晚和黄先生一样专程来看火炬塔的太原市民有很多,有情侣、有老人小孩、也有摄影爱好者,大家纷纷在火炬塔前拍照打卡留念。
在太原夜晚的习习凉风中,在熊熊燃烧的火炬塔下,在巨大LED屏的光影变幻中,在吉祥的红灯笼体育场背景中,大人们惬意地聊天散步,孩子们开心地追逐嬉戏,尽情享受着美好的二青会之夜。
60年前,因为考古专家的一句话“保护好这里的文物”,西侯度遗址文物保护员薛俊虎就一直守候在西侯度遗址边,从未离开。
自从二青会圣火3月28日在西侯度点燃,80岁高龄的薛俊虎就一直在关注。
提起二青会圣火在西侯度采集,薛俊虎激动地说:“二青会在这里点火,我心里很满足。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术胜地”之称。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遂命名为“少林寺”后因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于五乳峰山洞面壁九年,创立禅宗,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
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
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
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
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
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
少林寺和尚惠场、昙宗、志坚等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
高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
由于朝迁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
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
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
嵩山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
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
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总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
门额上有清康熙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风景。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西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
据史书记载:少林寺的第一位住持是一个叫跋陀的小乘教和尚,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年(496),他从古印度跋涉来到中国,得到虔信佛教的孝文帝的崇拜。
因跋陀喜欢隐居幽静之处,孝文帝就让人在少室山下密林深处为他建了一座寺院,因其坐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山西导游词篇一:【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晋商文化游太原—晋中—平遥—灵石行程介绍(与领队协商后介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晋商文化之旅是一条集中展示以晋商为主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商业文化的旅游线路。
其中的山西博物院是目前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大型博物馆之一,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式祠庙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日昇昌票号是现代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乔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等晋商大院,都是一部部鲜活的明清晋商建筑、民俗、经贸、生产、生活方面的史书,一处处不可不去的旅游胜地。
整个行程约200多公里,北可与五台山佛教圣地相连,南可与临汾、运城的寻根觅祖之旅相接,东西可与太行山之旅和黄河文明之旅左右呼应,有着完善配套的接待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一条颇具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第一节太原市(机场路至龙城大街途中)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太原武宿机场因为东边有武宿村而得名。
武宿村位于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中间,地处交通要冲,宋代曾经是兵马教场,有驻军巡守而得名。
像武宿这样因为设置军营而得名的地方,附近还有许多,它们都曾经是宋代设置平晋县时的兵营(简介新营村、北营村、马练营村)。
经过南环高速桥下,我们来到的这段108国道,也叫“太榆路”,连接着太原市区与晋中市榆次区。
太原的环城高速公路长86公里,机场右侧的高速公路通往北京,全长560公里。
它在山西境内分别形成两段。
第一段叫“太旧路”,是指太原到晋冀两省交界处的旧关,长144公里。
第二段叫“太阳路”,是指太原到阳泉市,长124公里(选介太旧路、太旧精神、太阳路、平遥至和顺高速公路、太原都市圈、太榆同城化)。
这一条龙城大街宽110米,长7.8公里,东西横贯太原市的城南区域,既是一条分别通向太原市区中心、机场、晋中市榆次区的快速主干道,又是一条古城新区建设的中心带。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六大古都指: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二、近代代史通史介绍一,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1、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2、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3、夏朝开始“家天下"制度开始4、周武王率兵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5、周朝实行分封制(对象、权利和义务、意义、代表性诸侯国:燕、鲁、宋、齐)6、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特点)7、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结束长年战乱8、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9、水利:大禹治水、战国时期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10、纺织:新石器时代,发现了陶纺轮、骨针等,纺织原料是麻和葛、丝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周礼》记载,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动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11、冶金: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铜器,商周青铜器发达,春秋时期出现人工冶铁,战国推广,出现锻铁、铸铁、炼钢、淬火技术12、陶瓷:原始时代有彩陶,龙山文化有蛋壳黑陶,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13、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14、春秋时期文化:孔子(思想、教育、文化)、老子(辩证法)15、战国时期文化: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庄子、韩非子、墨子16、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17、商周时期,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是用木炭,春秋战国已经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18、《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西周——春秋)19、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楚辞(《离骚》)20秦代李斯是著名篆书家秦汉时期1、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概况、特点)2、前220年派屠睢征岭南(开凿灵渠、设置郡县)3、前215年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攻阴山、修直道、筑长城)4、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5、前213-前212年,焚书坑儒6、汉武帝削落相权措施:频繁换相、提拔身份低微人士形成中朝(内朝)7、前106年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8、西汉时期选官实行察举制9、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东汉时出现耦犁(二牛抬杠)10、水利:汉代关中的水利取得显著成效,东汉王景治理黄河11、西汉崔寔《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的生产,四民是指士、农、工、商12、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工官”制度13、汉代时期,中国被称为“丝国"(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禅衣)14、冶金: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鼓风15、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有青瓷器16、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中央设置亭楼。
古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古城。
古城,位于
我国的某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令人向往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城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古城建城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城曾是一座繁华的商贸中心,也是一座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看到古老的城墙、古迹、古街、古巷,处处都弥漫着古城的独特魅力。
其次,古城的自然风光也是令人心驰神往。
古城周边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山
清水秀,风景如画。
特别是古城的夜景,灯火辉煌,星罗棋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古城的民俗风情。
古城的人民勤劳善良,他们传承着古老
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欣赏到传统的民间艺术,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氛围。
古城的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会用最真诚的笑容迎接您的到来,让您感受到家的温暖。
总的来说,古城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
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我相信,只要您来到古城,就一定会被它深深地吸引。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城,感受古城的魅力,探寻古城的奥秘。
感谢大家!。
古阳城,从历史的大幕中走来
张景辉
古阳城,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城之一;古阳城,中国历史上群
贤毕至的风水宝地。当我们翻阅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时,古阳城博大
精深的古文化遗产就犹如一首脍炙人口精神诗史,让我们的每一位读
者手不释卷、朗朗上口„„
阳城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而为世人所瞩目是从“禹时代”开
始的。禹,名曰文命,中国历史中威名显赫的君王,以治水而成名。
因受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夏禹。为拯救民众于水火,肩负治水重任
的他,于婚后的第四天就从家里出发了。他走遍黄河上下,风餐露宿,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他采用“开”、“通”、
“疏”、“凿”、“引”等方法,终于战胜洪水,大禹也因此成为公而废
私的典范。
治理好泛滥的洪水之后,禹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为了表彰他的不
世之功,上了年纪的舜便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他。大禹因谦让
帝位而避居于家乡阳城,但天下诸侯都觉得禹之英明更理应成为继舜
之后的君主,于是便一起离开商均而来阳城朝拜大禹,禹只得继了天
子位,在王城岗(今天的八方村地域)接受了诸侯的朝拜。大禹受禅
为帝之后,善政养民,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人可亲,其人
可信”,继续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作风,也因此博得了人们更
为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大禹王,可谓古阳城历史上最响亮的一张王牌。近代发掘的古阳
城遗址,也有力地见证了当年的禹都古阳城作为“华夏第一都”的城
市规模与繁华景象。
古阳城的第二个显赫人物,当属陈胜。这第一个敢大着胆子“吃
螃蟹”的农民,以一腔热血,点燃了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虽然他领
导的农民起义军最终没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但他留下的火种迅速燎
原,引出的楚汉之争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天空映了个通红。他那“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的惊世诘问,不仅使封建秦王朝的统治秩序荡然无存,
并最终使始皇帝梦幻中的万世基业化为乌有。当指鹿为马的奸相赵高
发动宫廷政变杀死秦二世、后又被子婴铲除时,陈胜王的悲跄一问得
到了最完美的验证。
说古阳城,怎么也避不开风光无限的大周女皇武则天,避不开距
古阳城只有二、三里的风景秀美的石淙河。这位相当敬业且政绩颇佳
的女皇在嵩山登顶告成之后,与公元700年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有“小
桂林”之称的石淙河。石淙河流的潺潺水音和沿着河岸一路走来的秀
美风光更激发起了这位女皇的兴致,她诗兴大发,写下了《夏日游石
淙》这首华美的诗篇;她乐不思蜀,简直有点不想走了,且看她诗文
的最后两句:“且驻欢宴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说古阳城,还少不了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他创建于700多年
前的古观星台,是我国科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历史上天文
科学发展高峰的有力佐证。他通过在古阳城地域观星台的实地观测,
掌握了地球运转的规律,并准确地测出了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夏至、
冬至、春分、秋分的准确时间,并以此编制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授时历》。《授时历》使用时间长达364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
施行时间最长的历法。它比西方三、四百年后用最精密的天文仪器观
测的结果还要精确。它的建成和创造出的成果就是今天的天文学家们
也无不叹服。
„„
古阳城,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吸引了众多中国先哲们前来求索
与实践的脚步!古阳城,这片充满魅力的富膏之地,也同样凝聚着他
们勇于尝试后的丰硕成果!他们群贤毕至,使这片土地熠熠生辉;他
们高朋满座,使这片土地大放异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每一
寸土地都寸土寸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有一个典故或历史遗存。
虽然今天的古阳城早已远离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她曾有
的辉煌史谁也不会否认。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仍然
在昭示着这片神奇土地所具有的诱人魅力;她自然而美丽的旖旎风
光,依然吸引着众多的时代名人与海内外宾客前来拜偈。
古阳城,你这华夏的第一城,你就似华夏文明史上的一部鲜活的
百科全书,你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生生不息的历史,你更
聆听着今日中国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铿锵足音;古阳城,你这华夏
的第一城,你虽然历尽了岁月的沧桑,饱受了世间的风雨,但今天的
你,仍巍然矗立于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今天,你就似一部马力强
劲、动力无比的发动机,牵引着华夏民族的这部硕大的列车,烘烘隆
隆——驶向明日最伟大的复兴!
2007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