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

庄晓莉**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够满足他们教育需求的教育形式。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目的在于让特殊学生能够回归社会,立足社会。通过更多的与周围环境互动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本研究着眼于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同伴交往,运用同伴行为描述、同伴提名、观察以及访谈等方法,通过典型性案例研究,考察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过程中同伴交往的现状是否达到了全纳教育的目标,并探索影响其同伴交往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1. 在交往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常表现为交往意愿低、次数少、交往方式不妥当、主动性差和情绪干扰较严重等特点。2. 影响其同伴交往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智障学生的长相、性格特点、同伴印象以及家长支持等。基于此,研究提出提高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应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入手。教师应消除同伴间的歧视与误解,建立明确的班规并根据智障学生特点组建小团体以增进智障学生的同伴交往。智障学生可通过自我矫正同伴交往方式提高同伴交往的成功率。家长应该在此过程中予以智障学生全方位的协助。

关键字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同伴交往

一、研究背景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够满足他们教育需求的教育形式。随班就读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其中提到将“大多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这一意见稿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正式展开。1990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截止至2001年,我国特殊学生随班就读人数从1993年的6.88万人增加到25万人,随班就读对象的范围也从单纯的轻度智力障碍扩大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言语语言障碍等,其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二十年来,随班就读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安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家长和特殊学校老师所肯定。但

*本文为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版权所有。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2005级本科生(学号:10050520106),指导教师:贺荟中。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一些潜在矛盾逐渐突出。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学习时,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肢体性随班就读和社会性随班就读的现象日渐突出。研究表明,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孤独倾向与辅读学校智力障碍学生和智力正常学生有极其显著性差异[2]。相对正常学生而言,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问题具有更高的发生率[3]。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调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4]。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亦是如此。苏珊(Susan L.Mortweet.)等的研究证实,同伴指导能提高普通学生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接纳程度,同时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5]。安置轻度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同伴交往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义务教育过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但就现有的研究来看,这一目标完成的不尽如人意。在一项名为《随班就读学校氛围案例研究》的研究中,被访的96.55%的普通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和班级内的随班就读学生做朋友,并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但被问及是否经常和随班就读学生玩耍时,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表示肯定[6]。如何在现有的随班教育条件下有效的增强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次数与时间对于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上诸项赋予本研究以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着眼于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同伴交往,力求通过典型性案例的调查研究,考察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过程中同伴交往的现状是否达到了全纳教育的目标,并探索影响其同伴交往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推动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进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名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及其同班级同学。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同学W,性别为女,就读小学五年级,轻度智力落后。班级内共有28名同学,男女各半。(二)研究工具及过程

本研究是典型的因果型案例研究,探究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使用了同伴行为描述法、同伴交往观察法和同伴提名法,对被试

在同伴交往中的交往行为、性格特质等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安排对教师和同伴的访谈,力求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被试的同伴交往。

1. 同伴行为描述

采用陈欣银修订的Masten“班级戏剧”问卷。该量表在测量个体社会行为方面被认为是信效率较高的一项工具。问卷内设三个因维度:社交——领导行为、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三个维度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在中国样本中分别为0.97、0.92和0.80,初测——再测性度(间隔两周)分别为0.85、0.97和0.84[7]。问卷内设30个不同角色,每个角色都需要提名三位同学,如:是个好领导。在填写问卷时,要求学生一定要给主要被试安排角色,角色数不作要求。主要被试设定为一个关键人物和三个无关人物,以避免在填写问卷前对被试进行暗示,影响问卷结果。学生将提名同学按其相符程度依次填写在问卷后三列,没有就不必填写。

施测时指导语如下:这是一份演员列表,在做答前不用填写自己的姓名,请认真做答。现在我们班要排练一个小品,小品中有三十个角色,每个角色都需要一位同学扮演,请同学们根据角色的要求选出最适合这个角色的同学填在第一列。另外选出该角色的两个替补演员填在第二、三列。本次的主角为林同学、陈同学、胡同学和吴同学,请同学们给他们三人安排5个以上角色,可以是正式角色,也可以是替补的角色。剩余角色随同学们自己安排,如某一角色没有合适人选可以不做填写。

2. 同伴交往

在特定条件下对被试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录像观察。观察共进行四周,每周选取一天,一天录像一次,每次录像时长20分钟。观察安排在被试所在班级体育课的时间进行。交往对象定为被试与其同伴,被试与老师的交往仅作参考。观察的指标定为:交往性别(同性、异性)、交往主动性(主动、被动)、交往方式(语言、非语言)、交往性质(积极、中性、消极),交往控制性(控制、中性、顺从),每项指标均有其操作性定义[8]。五项指标的操作定义分别为:

(1)交往性别:交往的对象为相同性别(如女孩和女孩或者男孩和男孩)或不同性别(如女孩和男孩);

(2)交往主动性:交往由被试发起谈话视为主动;由同伴发起谈话视为被动;

(3)交往方式:交往过程中出现一次非语言形式的沟通(如肢体动作、异样的眼色,夸张的表情等)视为一次非言语交往;语言交往一个回合(一问一答)视为一次语言

交往;交往过程中同时伴随语言形式以及非语言形式时分开记录其次数;

(4)交往性质:记录交往过程中出现积极交往举动(如微笑,善意的肢体接触等)、消极交往举动(如生气,哭泣,恶意的肢体接触等)的次数;若无上述两种行为,则此次交往记为中性交往;

(5)交往控制性:交往时间中,某一方言语或非言语的交往时间/总交往时间,0.7~1.0之间视为交往主动,0.4~0.6之间视为交往中性,0~0.3之间视为交往顺从(计算过程中百分位及以后的数采取四舍五入)。

3. 同伴提名

采用同伴提名法评定被试的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被试完成一系列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每一项都可以提名三名同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给主要被试安排角色,角色数不作要求。学生将提名同学按其相符程度依次填写在横线之上,没有就不必填写。

施测时指导语如下:这是一份问卷,在做答前不用填写自己的姓名,请认真做答。在每一项后面写出三个符合条件的同班同学。本次问卷仍要求出现林同学、陈同学、胡同学和吴同学的名字至少一次。如某一项没有合适人选可以不做填写。

4. 访谈

在研究过程中,对三类人群进行了访谈,分别为教师、同伴和被试。其中教师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访谈采用非结构性访谈,列访谈提纲,围绕被试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现场记录访谈结果。

(三)数据分析

1. 同伴行为描述

“班级戏剧”问卷采用三级评分制(5、3、2分),根据被试在每个项目上被提名的次数,计算在该项目上的得分和每个维度上的得分,并将提名次数与得分分别与班级提名次数与个人总体得分加以量化计算得出结果?

2. 同伴交往

根据上文所述操作定义对录像所得被试同伴交往的5个指标进行交往次数的编码。其中被试与同伴之间每出现一个交往回合(被试与其同伴交往的发起开始到能够得到对方回应为一回合)就记1次。将各指标上的交往次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 同伴提名

提名问卷采用三级评分制(5、3、2分),根据被试在每个项目上被提名的次数,计算得分并予以量化。以积极提名分数作为同伴接纳的指标,以消极提名分数作为同伴拒绝的指标?

三、研究结果

(一)同伴行为描述

1. 同伴行为描述中提名次数与分数概述

采用陈欣银修订的Masten“班级戏剧”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28份,其中被试得到的有效提名共69项。提名涉及13个具体类别,分布于社交——领导行为、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等三个维度。表1是在同伴描述中被试各类别的提名次数与得分:

表1 被试同伴行为描述中提名次数与得分

维度具体类别提名

次数

提名

排名

得分%

社交领导行为别人都听她的话 1 9/12 2 0.69 有很多朋友 1 13/21 3 1.03 遵守规则 1 12/22 3 1.03 喜欢和别人玩,不喜欢一个人玩 1 13/20 5 1.72 和别人轮流玩一件东西时,能耐心等待7 2/20 26 8.93

攻击破坏行为经常炫耀自己 1 9/11 5 1.72 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 1 7/13 5 1.72 不会和别人交朋友11 1/10 51 17.53 不愿和别人一起玩,宁愿一个人玩20 1/7 72 24.74 被别人排除在外21 1/7 105 36.08

害羞敏感行为

非常害羞 1 5/10 3 1.03 平时总是很小心 1 9/17 3 1.03 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2 5/15 8 2.75 表1中,提名次数是被试在各具体类别上被同伴提名的次数总和。提名排名是该

项目被试提名名次/该项目总提名人数。得分是根据被试在各具体类别上被提名先后顺序采用三级评分制计算得出的结果。得分百分比是被试在各具体类别上的得分与总得分相比较所得结果

如表所示,被试在社交——领导行为维度上共得到11次提名,包括“有很多朋友”、“和别人轮流玩一件东西时,能耐心等待”、“别人都听她的话”、“遵守游戏规则”和“喜欢和别人玩,不喜欢一个人玩”。在11次提名中,获得提名次数最多的是“和别人轮流玩一件东西时,能耐心等待”,共7次提名,在所有获得提名的20名同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