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算盘》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算盘的了解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见过算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理解算盘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算盘。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算盘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算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构造,包括算盘的名称、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算盘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算盘的操作练习。
教师可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算盘操作演示,并让学生尝试用算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万以内数的认识—算盘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算盘的认识和使用,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 通过算盘的认识和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组成,特别是千位和百位之间的关系。
2. 算盘的使用,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1. 算盘:每人一台。
2. 数字卡片:一套。
3. 教学PPT:一套。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万以内数的例子,如人数、物品数量等,引发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 讲解数的组成,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理解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关系。
2. 讲解算盘的结构和用法,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每一位代表的数值。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算盘,进行算盘的基本操作练习。
2. 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四、课堂练习1. 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讲解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算盘。
板书设计1. 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 算盘的结构和用法:每一位代表的数值,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算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算盘的认识和使用,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算盘》参考教案认识算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初步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一、介绍算盘的历史1.引入教师: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拔,噼里啪啦连声响。
猜猜这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没错,这就是算盘!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记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记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记数。
摆珠子时,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
像这样就表示563.后来这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教师用课件出示算盘并播放如下配音: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
所以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算盘还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等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欧洲等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引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初步感受算盘的特点。
再通过介绍算盘的历史,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认识算盘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算盘背后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吧。
1)教师介绍名称。
教师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呈现如下画面,由小精灵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教师出示大算盘: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着算盘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算盘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七单元总(12 )课时课题算盘的认识第( 4 )课时教学内容78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
2.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算盘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1.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
2.三指分工协作的拨珠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算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复习旧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下面各数。
38 380000 380 3800000 308 30800003.看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
4.猜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霹雳啪啦连声向。
(板书课题)(二)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数数和记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2.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还比较广泛。
3.你想认识算盘吗?你想了解有关算盘的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算盘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和定位。
(1)让学生仔细观察算盘并用手摸一摸算盘的各部分,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个记号,定作个位。
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教师边说边在算盘上贴出“个”、“十”、“百”,同时让学生也在自己的算盘上写上“个”、“十”、“百”。
(3)教师接着说明: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
记数时要拨珠靠梁。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空档表示0。
(4)教学在算盘上记数时,注意结合1至9各数的特点,说明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①、在算盘上拨上1~9各数。
拨上1、2、3、4时,用拇指拨下珠靠梁;拨上5时,一般不用五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用中指拨一个上珠靠梁;拨上6、7、8、9时,用拇指和中指同时拨珠靠梁。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算盘》教学设计认识算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学生能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2.学生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计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3.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拨法。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特别有智慧,在古代有过许多闻名世界的发明。
谁知道我们的古代发明都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知道的真多!真是见多识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下算盘!(板书:认识算盘)二、汇报交流,探索新知老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与算盘有关的知识?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算盘的知识。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简单分类:算盘的历史、算盘的种类、算盘的结构、算盘的使用……)1.算盘的历史学生:汇报算盘的历史。
老师:是的,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一种简单的记数和计算工具,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用石子记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记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记数。
最终,这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2.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学生:讲解算盘各部分的组成。
(拿着教具)老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还知道了算盘的结构。
(板书)谢谢你,请回。
现在请大家从桌洞里拿出你的算盘,摆放在桌面上。
老师说,你来摸一摸。
老师:大家都认识算盘的结构了吗?还有谁能像他这样上台来介绍算盘?请另一名学生上台介绍。
3.在算盘上表示1--9各数学生:分享算盘使用的方法。
老师:我们知道,算盘是用来计数和计算的。
那同学们,你们能用算盘表示1--9各数吗?好,看大家都跃跃欲试了,不过拨珠之前,老师还有些拨珠时的小窍门要转告你们呢!1)坐姿:脚要正,胸要挺,头稍低,手放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认识算盘》一课。
本课主要讲解的是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通过学习算盘,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概念和运算的认识。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算盘的结构,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算盘进行运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内容安排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算盘的结构:讲解算盘的珠子和木槽的组成。
- 算盘的使用方法:介绍算盘的读法和操作技巧。
- 加法和减法运算:演示如何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策略•图片示范: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展示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示范操作:老师示范使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学生跟随操作。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使用算盘进行运算。
3. 教学时长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包括导入、讲解、示范和练习等环节。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问题导入:“你们知道算盘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
2. 讲解环节•第一步:介绍算盘的结构,包括珠子和木槽的作用。
•第二步:讲解算盘的读法,示范如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第三步:引导学生跟随操作,练习使用算盘进行运算。
3. 练习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使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老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4. 总结和反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使用算盘的体会和收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算盘,避免出现操作错误。
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七单元《认识算盘》教案认识算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教学过程: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1、引入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
像这样就表示563.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
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2)通过游戏巩固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石子结绳 算筹 5 6 3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 3 课时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记数教学目标:1. 认识算盘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
2. 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3. 使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加深对算盘的认识。
4. 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学会用算盘拨数,会识数、读数、写数。
教学难点:理解算盘上上珠和下珠的区别及作用,会选择数位。
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数器学生准备:计数器、算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数数时,当数量很大时,你们会选择什么工具帮助记录数据呢?生:算盘,计数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记数。
[板书: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记数]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通过预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探索新知1. 介绍算盘的结构。
课件出示:你们看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吗?[板书:算盘是由框、梁、档、上珠和下珠构成的。
]2. 初步认识算盘的记数法。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用计数器表示数吗?生:在计数器每个数位上拨数,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拨几个珠子。
师:算盘和计数器有点相似,都是通过拨珠的方法来表示数,但是记数的方法不一样。
教师讲解:1 个下珠表示1,1 个上珠表示5。
[板书:1 个下珠表示1,1 个上珠表示5.] 比如9,在计数器的个位上要拨9 个珠子。
在算盘上的个位拨1 个上珠表示5,再拨4 个下珠。
(2)教师示范在算盘上拨出1~9。
师强调:珠子要往梁上靠。
5 一般不用5 个下珠表示,而用1 个上珠表示;10 一般不用个位上1 个上珠和5 个下珠表示。
师:那么,10 应该怎么拨呢? 100 呢?强调:10 一般不用个位上1 个上珠和5 个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 个下珠表示。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作用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算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算盘的使用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算盘的各个部分,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构造,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构造和基本用法。
2.难点: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算盘的各个部分,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PPT。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各个部分,如梁、框、档、珠等,并讲解算盘的计算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算盘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如加、减、乘、除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算盘进行解答,检查学生对算盘用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算盘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如多位数的加减乘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二年级数学教案——《算盘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算盘是一种计算工具,并能正确使用算盘。
2.能够通过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使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2.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演示用的算盘。
2.每位学生准备一台算盘。
3.准备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它的外观和结构。
引导学生发现算盘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算盘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3.引导学生讨论算盘的使用场景,例如超市收银台、银行柜台等。
二、新知讲解1.教师讲解算盘的使用方法,介绍算盘上的珠子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算盘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示范与实践1.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如2+3=5,引导学生跟随示范操作算盘完成相同的运算。
2.让学生互相配对,使用算盘进行加法运算练习。
3.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演示算盘的加法运算过程,并进行点评。
四、巩固与提高1.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算盘上的珠子,了解算盘上每一根棍代表的数字。
2.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一个数字。
让学生手持数字卡片,用算盘配对完成相应的运算。
3.引导学生分别使用算盘进行减法运算,如5-2=3,并进行小组练习。
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算盘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现代计算器讨论两者的差异。
2.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更复杂的加减运算,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比赛谁能用算盘更快地完成一些运算。
六、小结与评价1.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好的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册上与算盘相关的练习题。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使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算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算盘的认识。
数学二年级下册《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数学二年级下册《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了解算盘的悠久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2.认识算盘各部分的组成,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
3.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教具:大算盘一面,每人一面小算盘。
教学过程:1.介绍算盘的历史和构造。
出示大算盘。
(1)教师: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
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2)介绍算盘的构造。
算盘形状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
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
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
运算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初步认识算盘的记数法。
(1)教师: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
拨珠靠梁,表示记数。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
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人19。
(2)教师介绍拨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人下珠。
(学生试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
(学生试拨)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人、拨去上珠。
(学生试拨)(3)学生练习拨珠动作,在小算盘上拨入拨去19各数。
(4)练习拨数。
教师: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小算盘的档上写好)问:10应该怎么拨?100呢?试拨:从9拨到20,从80拨到100。
特别提醒:遇到满5、满10时,应怎么拨珠?3.结合算盘说明数位意义和顺序,学会数的读写。
(1)教师拨人数二百六十三,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怎么读?怎样写出这个数呢?(2)学生先尝试写,然后指名汇报写法。
认识算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
1.引入
教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叙述下面的谜面)。
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拔,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之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
教师(呈现第78页“你知道吗”中的图文):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记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记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记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
像这样就表示563。
后来这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教师用课件出示算盘并播放如下配音: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
所以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算盘还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等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欧洲等地区。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猜谜语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算盘的特点。
再通过介绍算盘的历史,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看来小小的算盘背后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吧。
(1)教师介绍名称。
教师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呈现如下画面,由小精灵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教师(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着算盘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教师用手指出框、梁、档、算珠,要求学生迅速说出其名称。
教师:很好,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也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3)认识上珠和下珠。
教师:仔细观察算盘上的算珠,你能发现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精灵是怎么回答的。
由小精灵介绍上珠和下珠的名称,并介绍其作用,最后出示如下图。
教师:很好,现在谁来说说,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_颗上珠表示多少?
学生:梁上面的算珠叫上珠。
一颗上珠表示5。
教师: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学生:下珠。
一颗下珠表示1。
教师:大家都记住了吗?如果忘记了,我们可以听听“算盘歌”(播放如下算盘歌)。
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
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
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教师: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
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各数
教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上珠和下珠表示的意思了。
那下面你能用它们来表示1~9各数吗?
教师:看来大家很有信心,我们就来试一试。
师:怎样表示1、2?
师:怎样表示5?
师:怎样表示9?
学生随教师说进行活动,必要时可进行讨论,汇报时应说清为什么。
最后教师应在大算盘上依次拨出1~9各数(拨珠时注意指法),使学生明确:1、2、3、4可以用相应个数的下珠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
6、7、8、9依次在5的基础上,即1颗上珠的基础上添上1、2、3、4个下珠。
教师:很好,那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我想在算盘上表示10,应该怎么办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试着拨一拨。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重点说明:10一般不用个位上1个上珠和5个下珠(或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
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的形式帮助学认识算盘的上、下珠,初步了解用算盘表示1~10各数的方法。
同时加深了对算盘结构特点的认识。
)
3.了解如何定位
教师:现在明确了怎么在算盘上表示10,那该怎样拨珠呢?
教师:怎样在算盘上确定哪个是十位呢?同学们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选择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预设2:选择从右数第三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
预设3:可以选择任意一档作个位,然后依次往左分别为十位、百位、千位等。
教师(小结):在算盘上计数,首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并做上记号,再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而我们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作个位。
教师:下面请你想想,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学生:方便,不用特别说明就知道哪个档是个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但需要作上记号;只要个位确定下来,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但一般选最右面一档作为个位。
)
4.用算珠表示数
教师:知道了算珠的意义,也知道了怎样确定数位,你们会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下面的数吗(呈现如下几个数)?
6 513 808
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算盘分别表示数,并请3名学生到讲台上的大算盘上拨出上面3个数。
之后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数时要先确定个位,个位上拨上几表示几个,十位上拨上几表示几十……某个数位上是O,则不拨珠以空档表示。
5.拨珠的指法
教师:刚才老师注意了同学们拨珠时手指的用法,发现大家怎样拨珠的都有。
你们知道吗?用手指拨珠时还有小窍门呢。
(1)坐姿。
教师:打算盘时,同学们脚要放正,还要挺起胸膛。
头稍低手放平,双手拨更聪明。
(注,意:教师应边说边示范。
)
(2)手指。
教师:拨入下珠时用大拇指,拨去下珠时用食指,拨入上珠和拨去上珠都用中指。
(注意:教师应边说边示范。
)
教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人拨,5个数后再交换。
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具体指导:端身正坐,两脚放平,头微前倾,胸离桌一拳,算盘应放在离课桌边10~15厘米处。
拨珠要用手指的指尖,用力适当,避免算珠反弹或落子。
(设计意图:通过小精灵的介绍和听儿歌等不同方式,使学生逐步了解算盘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动手操作拔珠学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
还可以细致指导学生打算盘的坐姿,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
(框。
)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
(上珠。
)
(3)猜猜我是谁,它是二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
(梁。
)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
(档。
)
2.练一练
教币: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254 180 309 600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把相同的数连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算盘的结构特点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读写算盘上的多位数。
)
4.欣赏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为工具、工艺品、装饰用品和具有收藏价值的算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喜爱之情,感受算盘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算盘。
知道了它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一直作为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而存在。
而且啊,它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能表示数,用它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呢!熟练的珠算计算并不逊于计算器,尤其在加减法方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一些资料,发现更多的关于算盘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