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耐药
- 格式:ppt
- 大小:842.50 KB
- 文档页数:24
浅谈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护理体会【摘要】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耐药结核的一种特定形式。
在结核细菌对至少两种最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性,不仅治疗上困难,还有可能持续传播耐多药结核,增强原发病情发展,菌群埋伏与体内,成为严重的公共隐患,因此,提醒人们要重视此病,特别是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对了解m/xdr-tb 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流行病历资料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在临床配合医生治疗,积极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蔓延,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肺结核;耐多药;预防1mdr—tb的定义1.1原发性mdr—tb是指核病史,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受此感染mdr—tb菌株而发生的mdr—tb,多发生在hiv感染的患者。
1.2获得性mdr—tb是指感染敏感菌株的结合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由于不适应治疗而出现的耐药性,多发生在空洞型或双肺肺结核患者身上。
患者至少接受一个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而出现的mdr —tb为获得性。
2xdr—tb的定义广泛耐药结核病对几乎所有的有效药物都产生耐药性。
3产生的原因3.1医务人员缺乏正规业务训练,缺少治疗监管机制,临床指导方针不健全,患者治疗的从医意识性差。
3.2医疗方案不合理,用药不规则,治疗剂量不足,药物装量中断治疗,疗程不足等多发原因。
4流行病学资料4.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平均每个耐多药结核病人在其一生中都会传染近二十个人。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mdr—tb连续三个月,三次痰菌阴性方失去传染性。
结核病是一个古老性的疾病,至今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
从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开始,就出现有关结核病耐药的报道。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没有提升,忽视了对结核菌的耐药现象。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结核病在全球范围的“死灰复燃”,人们才开始对结核病的耐药现象引起警觉。
认识到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已成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三大挑战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成为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面临的紧迫工作。
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技术规范(2014年版)耐多药肺结核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具有痰菌阴转慢、传染期长、诊断治疗和管理复杂、治疗费用较高和不良反应多等特点,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规范我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和《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制订本技术规范。
一、患者筛查(一)筛查对象耐多药肺结核的筛查对象主要是涂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新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
重点关注以下5类高危人群:1、慢性排菌患者或复治失败患者;2、密切接触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涂阳肺结核患者;3、初治失败患者;4、复发与返回的患者;5、治疗3个月末,痰涂片仍阳性的初治涂阳患者。
(二)筛查方式1、肺结核患者筛查方式肺结核患者到具备痰培养能力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结防机构)就诊,由上述机构对其进行痰培养检测,一周内将阳性培养物运输至设区市疾控中心(结防机构)/耐多药肺结核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
不具备痰培养能力者,将阳性痰标本七天内运输至设区市疾控中心(结防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2、密切接触者筛查方式定点医疗机构和/或县级疾控中心(结防机构)应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同学和同事等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痰涂片检查,如果确诊为涂阳肺结核患者,再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
(三)考核指标以设区市为单位,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60%。
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痰培养的人数/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数*100%。
二、患者诊断(一)可疑者登记痰标本和阳性培养物的送检单位,将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可疑者的相关信息填写在“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痰标本/菌株送检表”(见附表1)上,并将送检表于3日内交至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单位。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是指痰结核菌阳性病人,对异烟肼、利福平以及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患者常会心理改变,使病人的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对控制结核病极为不利。
因此,做好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一、心理特点1、共同点耐多药结核病病人心理,表现为恐惧、焦虑、悲观、抑郁、失眠多梦、不配合治疗等。
2、个体差异由于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年龄、经济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
①年龄因素:由于体质差、并发症多、不良反应高等特点,加上家人害怕传染而渐渐疏远,因此感到寂寞、孤独、不配合治疗等。
中年人多为家庭顶梁柱,但肺结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感到前途迷茫,且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害怕家人及朋友被传染,继而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悲观、焦虑、恐惧,甚至厌世。
②病因素:耐藥种类越多,治疗效果越差,躯体症状越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也越重。
③经济状况:疗费用是病人最关心、提到最多的问题之一。
二、护理对策1、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针对病人的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进行护理,运用沟通和倾听技术,以耐心、热情的服务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防止治疗失败引起更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利用病人互助护理让同病房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交流谈心,让其倾诉内心的感受,相互倾诉宣泄,这样病人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扶持,了解彼此的感受及体会,缓解因社交孤立而造成的不良情绪,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3、感及社会支持的心理护理让病人家属、亲戚、朋友明白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尽可能在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病人,定时探望,使病人感到亲情和温暖。
国家机构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每次复查给以一定的交通补助,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解决其后顾之忧。
4、养病人自我心理调整向讲解病人,要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如看书听音乐、病人之间互相交流,放松训练和内心意念引导等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与安全性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氟喹诺酮类。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症,包括肺结核。
耐多药肺结核是指对两种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结核菌株引起的肺结核。
最近的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项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治疗方案的疗效较好。
在治疗期间,患者体内的结核菌数量明显减少,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的治疗时间也明显缩短,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好处。
左氧氟沙星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研究发现,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不适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不齐、肝脏损伤等较为罕见。
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左氧氟沙星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也没有明显的干扰。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机制是通过干扰DNA拓扑异构酶,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在细菌细胞内引起DNA损伤,从而杀灭结核菌。
这种机制使得左氧氟沙星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方式不同,从而对某些耐药菌株产生较好的疗效。
左氧氟沙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广谱抗菌作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时,容易导致其他细菌感染。
长期使用左氧氟沙星也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耐药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左氧氟沙星作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选择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由于该领域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医生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意大利指南)抗菌素耐药性(AMR)是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多重耐药微生物(MDRO)感染的临床管理充满挑战,通常需要采用多学科的管理方法。
近期,5个意大利科学协会共同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和管理意见书,主要针对MDRO感染的诊断和最佳管理提供指导建议,重点涉及靶向抗生素治疗。
问题1:快速微生物学诊断是否会影响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管理以及临床结局?对于危重症患者,应进行快速微生物学诊断(RDT),因其可能会改善起始治疗的时机及患者预后。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血液培养中的微生物快速分子鉴定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应整合到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方案中。
这些检测可能是每天24h监测护理的有用工具。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中等)对于ESBL和/或CRE定植或潜在感染者,应采用分子检测,因其有助于更快速地进行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且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问题2:快速微生物学诊断是否有助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调整以及向靶向抗生素治疗过渡?对于住院患者,推荐使用RDT,以缩短开始适当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推荐RDT用于改善耐药微生物引起的血行感染(BSIs)的有效治疗时间,特别是特别是VRE、MRS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RDT的实施应包括启动一个抗菌药物管理计划(包含一个确保正确解释、实时报告和指导最佳治疗的行动计划)。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中等)推荐使用RDT,因其有助于促进更加明智的抗生素应用,应成为BSI患者标准护理的一部分。
(推荐强度: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低)问题3:快速微生物诊断是否会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在住院患者中,建议使用快速诊断方法以减少住院时间(LOS)并改善需要改变治疗方法的患者的结局。
(推荐强度: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低)实施具有抗菌药物管理计划(ASP)的分子RDT可以减少MDR 菌引起的BSIs患者的有效治疗时间和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