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472.82 KB
- 文档页数:3
堂墅堡学杂志2010年第2o卷第6期 J Med Imaging Vo1.20 No.6 2010
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bJL肠套叠的探讨
黄世林 ,詹利永 ,章功年 ,洪志华 ,许川一。,杨
(1.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嘉兴市市立三一医院超声科浙江 江嘉兴314OOO) 静 ,陈冬冬 嘉兴314000;2.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嘉兴市市立三一医院儿外科浙
【摘要】 目的: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治疗,'bJL肠套叠。方法:通过对216例小儿肠套叠不同年龄采用 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其中有27例采用2次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d,JL肠套叠成功 率95.8%(2or7/216)。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d,JL肠套叠取得较好复位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超声引导;不同年龄;不同水压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3;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O)o6—0863—03
Discussion on the peffusion treatment ofintrosuscepfion in children’vitll different pre ̄ures through ultrasound guide HUANG Shi-lin ,ZHANG U-yo, ̄-,ZHANG Gong-rdan ,HONG Zhbhua ,XU Chun- ̄ ,M^ .1ing ,CHEN Dong-dong 1.Depattn ̄nt of Ultrasound Maternity&c Health(MCH)Hospital ofJiaxing City,Zhejiang Provincej ̄ing Hospital,J&x— ing 314000,P.R.China 2.Department ofPediatric Surgery Maternity&C Health(MCH)Hospital ofJiaxing City, 赠Prov&ce触 - i Hospital, -, 314000,P.R.Chim ̄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figat the perfusion treatment of introsusception in children at diferent ages with diferent pressures thro, ̄h ultrasound de.Methods:216 eases were subjucted tO this treatment,of which 27 succeeded untill tIIe second colon peffusion.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perfusion treatment on child with introsusceptiO11 t ̄oush ultrasound de was 95%(207/216).Condu- sion:The research Oil the perfusion treatment of introsuseeption in children at diferent ages with diferem pressures山r0ugll ultrasound gLlide shows a high successful rate. 【Key words】Child introsuseeption;Ultrasound de;Diferem ages;Diferent water pressures
/bJL肠套叠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见
于1岁以内婴儿,尤以出生后5—9个月婴儿最多
见,约有6o% 65%病例小于1岁,2岁以内者占 85%,2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减少It]。研究发现
婴幼儿不同发育时期肠道内的阻力情况不同,以及
承受的压力也不同。我院通过对2I6例不同年龄小
儿肠套叠患者采用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 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lO月本院门诊和住
院患儿,经超声检查诊断肠套叠216例,其中男123
例,女93例,年龄59天一5岁,平均9个月,其中3
个月以内6例,3 6个月98例,6个月~5岁112
例。发病时间3~72h,其中3~12h 109例,12~24h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编号:2008B一181) 作者简介:黄世林(1954一),男,浙江省嘉兴市人,毕业于嘉兴医 学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 96例,72h以上ll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189
例,果酱样大便136例,腹部扪及包块96例。
1.2方法 使用Philips HD1 1型及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
断仪,采用线阵高频探头8 12MHz。超声检查短轴
切面发现“同心圆”征,长轴切面发现“套筒”征即可
诊断为肠套叠【 。自制简易水压灌肠器,采用三通
管,上接灌肠器,侧管一端接水压表,另一端接注水
管。将小儿肠套叠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三个年龄 段,使用3种不同水压治疗肠套叠;3个月以内60~
80mmHg(1mmHg=0.1333Kpa),3~6个月6o~
90mmHg,6个月 5岁60 100mmHg。将灌肠器置
于距诊疗床高120—130cm之间,将37℃一40℃
0.9%Nacl溶液放在灌肠器内,灌水量在350—850ml
之间,利用水压治疗肠套叠。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不同分型
复位成功率问比较采用x 检验。
863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2o卷第6期 J M。d l№ g Vo1.20 No.6 2010
肠内残余大便后,降低了肠道内的阻力;②第2次复
位时有利于水柱紧贴肠套叠套头从而有利于复位。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216例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治
疗率为95.79%(207/216),无1例发生结肠穿孔。
复发率6.92%(15/216)。现结合本文研究将超声诊
断肠套叠及水压灌肠治疗时声像图特征总结如下。
回结型(71例),肿块大部分位于右上腹,大小
约3.0cm,内部回声均匀,形态较圆整。水压灌肠 后,随着进水量的增加,水压增高,进入套鞘与套入
部的液体逐渐增多套头逐渐缩小,在水压的推动下
套叠块影退至回盲部,呈“半岛征”,随着复位的进
展,“半岛征”由大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包块消失,生
理盐水经回盲瓣进入回肠,见回盲瓣呈“蟹爪”样运
动,水肿十分明显,小肠充水呈类“葡萄征”。
回盲型(109例),肿块大部分位于右上腹,大小
约3cm,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内可见椭圆形低回声淋 巴结,形态欠圆整。水压灌肠时肠套叠的套头在水
压推动下逆向移动,套叠包块向回盲部移动由大变
小,套头及包块逐渐缩小退至回盲部呈“半岛征”,在
水压的继续推动下,“半岛征”逐渐消失(包块不经过 回盲瓣消失),此时见小肠充水后,不必继续注水。
复位后见被套入肠壁明显水肿,周围见肿大淋巴结,
回盲瓣则轻微水肿(结肠型复位成功后亦可见回盲
瓣轻微水肿)。
回回结型(7例),肿块大部分位于右侧脐旁或
右上腹,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一个鲜明高回声团块
致密影,肿块约4.5~5.0cm,形态不规则。水压灌
肠复位开始后当灌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仔细观
察可见到“同心圆”包块通过回盲部有明显的“跳跃”
征象 j,此时可见回盲瓣呈“蟹爪”样运动,但高密度
圆形中的回声复合块仍然存在,此时仍应继续缓慢
灌水至团块消失,生理盐水通过回盲瓣,小肠充水出
现类“葡萄征”,说明复位成功。 结肠型(10例),肿块往往位于左上腹或上腹
部,内部回声较均匀,肿块大小约3.5~4.0cm之间,
形态较圆整。当水压灌肠时可见套鞘部套头之问出
现液性暗区,呈现“杯口”状图像,随着进水量的增
多,水压增高,进入套鞘与套入部的液体增多,套叠
块影向回盲部移动,随着复位的进展,包块由大变小
而突然消失(包块不经回盲瓣消失),见生理盐水通 过回盲瓣进入小肠,此时应停止注水。左上腹短轴
切面见水肿的结肠呈“铜钱征”,(其它类型肠套复位 成功后同样可出现“铜钱征”,但部位在右下腹或脐
周出现),见回盲瓣轻微水肿。 小肠型(9例),即小肠套人小肠,肿块位于脐
周,内部回声较均匀,肿块相对较小约2.0cm,肿块
形态圆整。根据套入部位不同可分为回肠套人回
肠、空肠套入空肠、空肠套入回肠3种类型。本文遇 到9例小肠套叠,经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61.66%
(6/9),3例复位未成功。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bJL肠套叠时应掌握
适应征及禁忌征,当,'SJL急性肠套叠诊断一经确立,
患儿病程不超过48h,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
定,无中毒症状者均可采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
位治疗。禁忌征:①病程超过48h以上或全身一般
情况较差,有高热,严重脱水,精神萎靡及休克等中
毒情况等;②腹胀且透视下腹腔内见多个巨大液平
或超声下见腹腔积液较多者;③腹膜刺激症明显疑
有腹膜炎或肠坏死者;④肠套叠多次复发疑有器质
性病变者;⑤肠出血早且量多疑肠壁血管损害严重
者;⑥超声考虑小肠套叠者;⑦先患痢疾或肠道原发
性肠壁损害性疾病而合并肠套叠者。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水压灌肠的适应征和
压力,并对各型肠套叠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各型图
像变化有充分认识,对4,JI,急性肠套叠采用超声引
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全部过程在超
声监视下进行,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又能客观地评
估治疗效果,操作方法简单,可反复施行,安全性好,
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云福,邹声泉,詹文华,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OO7.329—330. [2]黄世林,詹利永。章功年,等.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 水压灌肠治疗4'JL肠套叠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6:462—463. [3]黄世林,詹利永,章功年,等.超声分型诊断并引导下不同水压 治疗小儿肠套叠[J].浙江医学,2008,12:1352—1354. [4]刘玉风,石海亚,左中义,等.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和水压灌肠 治疗的声像图特点[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456—466. [5]傅忠,钟斌,刘辉,等.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婴儿急性肠套 叠[J].赣南医学院学报,2OO5,25:639—64O, [6]赵丹曦,孙平,郭艳霞,等.B超在诊断和治疗d,JL/l ̄套叠中的 应用[J].中华实用医学。2804,6:20—21. (收稿日期:2OO9—10—31修回日期:2010—02—11) (本文编辑:郭道芳)
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