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 重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3.1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研究范围和特点?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和实证社会学科。

1、宗教社会学以宗教学发展为前提。宗教学: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不同于一般宗教观的特点是:其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及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解释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宗教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戴康生:研究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宗教的特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变化状况。

孙尚扬:宗教社会学研究围绕秩序与意义主题进行,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如何构建神圣的秩序,如何与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价值)以及体现这些秩序的社会实在发生互动关系,如何为行为主体提供关于其行为的意义资源。

☆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围:1.研究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行为。2.研究宗教组织及其制度。3.研究社会的宗教功能。4.研究宗教与现代社会变迁的关系。4.研究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宗教的特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变化状况。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 1、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

究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坚持研究能够观察到的宗教现象,拒绝非经验性问题; 4、比较分析法是重要特点

二、简述宗教社会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观点?

(一)关于宗教与社会关系的思想渊源

1.传统的社会思想遗产(中世纪以前)

柏拉图的理念论

奥古斯丁的宗教论

2.怀疑主义与思辨理性时期(17、18C)

3.浪漫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反动作用

18世纪末,浪漫主义者反对把宗教完全归为一种粗俗的迷信,认为在自然界后边有某种精神或生命力在起作用,人成了具有宗教性的人

4.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直接贡献

孔德人类社会三阶段和人道教;斯宾塞把祖先崇拜作为宗教的起源,进化论成为比较宗教研究的首要方法。关于宗教社会的思想和观念:孔德斯宾塞对宗教的研究,但宗教是为建立起社会学体系服务的,还不是独立的真正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二)宗教形成时期的理论

1.迪尔凯姆的贡献

1899《宗教现象的界说》宗教是社会性特别突出的东西

191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2.韦伯的贡献

宗教对社会发展变化过程的作用

宗教观念对世俗伦理和经济的影响

3.齐美尔的贡献

区分宗教与宗教性的概念,宗教性是宗教产生的先决条件,宗教性是宗教灵魂的基本存在,产生于人与人的交互关系中。

开启个体宗教研究视角

宗教功能分析,宗教整合有利于社会整合

4.马克思的贡献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三)发展阶段

1920——1950 处于休眠阶段

苏醒后重心转到美国:美国兴起宗教热潮;欧洲学者到美国呈多元特征:理论多元、研究内容多元、研究方法多元、倾向微观研究

主要理论:

进化论:宗教与生物有机体一样和社会一样经历了由低到高发展阶段。泰勒万物有灵论。

灵魂观:人活着灵魂寄居于人身体之中,人死后,灵魂就可以离开人身体而单独互动,便产生了灵魂不死观念。

万物有灵观念:人们把这种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的万物产生了万物都有灵魂观念。

功能论:正负功能分析

冲突论:宗教是社会分裂的源泉

补偿论:宗教是以超自然的假设为基础,主要致力于提供一般性补偿的人类组织。

宗教市场论:斯达克——宗教新范式,用经济学的供需关系来解释宗教

三、什么是宗教市场理论?该理论对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有何启示?

宗教市场理论:斯达克——宗教新范式,用经济学的供需关系来解释宗教,主要观点有:1、一个社会的所有宗教活动构成宗教市场,包括信徒、宗教组织、宗教文化; 2、宗教选择是理性的; 3、宗教市场无管制则自由竞争,形成宗教超市; 4、如管制则导致宗教参与总程度降低启示:

四、社会学如何界定宗教的含义?宗教有哪些特征?

宗教的含义:宗教是一种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圣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社会体系。

宗教的特征:1、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 2、是有一套崇奉超自然、超人间力量或神灵为核心的信仰体系; 3、具有一套特定的实验活动; 4、具有特定的情感与体验;5、是一种文化现象

五、如何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宗教?

1、宗教与人类文化同时形成,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2、宗教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

3、宗教是各种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4、宗教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六、如何测量宗教性?

宗教性的测定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信教者及其虔诚度的标准,有三个方法:

1、一维测定法:只用一个单一的标准,以参加宗教仪式的频率为标准;

2、主观态度测量法:根据被询问者自己的陈述表明是否为某一宗教群体的成员或表示个人对宗教的态度来判断宗教性;

3、多维测量法:八个维度:体验,仪式,虔敬,信念,知识,伦理,社会关系,个人得救信念。

七、什么是宗教认同及宗教皈依?

宗教认同:对宗教的接纳和认可,宗教信仰是宗教认同的必然结果。

宗教皈依:个人信仰的变化过程,在某个宗教观点上发生的体验转变过程,对自我的重新定位,宗教皈依的实质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认同。

是否正式皈依是判断是否是宗教徒的标志。

宗教皈依有两种形式:

由不信仰某种宗教转变为积极的宗教信仰;

从一种宗教信仰改信另一种信仰(改宗)

八、结合实例说明宗教皈依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皈依时间的长短与皈依类型

2.更多体现为渐进型和内生型。没有剧烈的情感波动而逐渐产生的皈依,皈依者通过内在心理的体悟而产生的皈依,多数宗教皈依者属于渐进型

宗教皈依的过程:约翰.罗弗兰德——皈依模型

第一阶段:个体内在的精神紧张与情感困扰及宗教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