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波课后习题答案

超声波课后习题答案

超声波课后习题答案
超声波课后习题答案

超声检测公式及计算题

武玉林

二O一一年5月

*1.1 铝(Al )的纵波声速为6300m/s ,横波声速为3100m/s 。试计算2MHz 声波在铝中的纵、横波波长。

f

c

λλf c =

→=

解:

*1.2 甘油的密度为1270kg/m 3,纵波声速为1900m/s ,计算其声阻抗。

c z ρ=

解:

1.4 5P20×10K2探头,楔块中声速C L1=2700m/s ,钢中声速C L2=5900m/s ,C S2=3200m/s ,求探头入射角为多少度?

==

l1s2

sin αsin βK tg β C C

解:

1.8 已知钢中C S 钢=3200m/s ,某硬质合金中,C S 硬=4000m/s ,铝中C S 铝=3080m/s ,求用探测钢的K1.0横波斜探头探测硬质合金和铝时的实际K 值为多少?

()

(mm f C mm f C S S L L 55.110

210310015.310

21063006363

=??===??==λλs

m kg c Z ??≈?==26/104.219001270ρ0

12

112101149)4.63sin 3200

2700(sin sin sin sin sin 4.632≈?=?=→====----)(βαβαβS L S L C C

C C tg K tg

s 2l1C s inβ

C s inα=

解:

*1.10 示波屏上有A 、B 、C 三个波,其中A 波高为满刻度的80%,B 波为50%,C 波为20%。

①、设A 波为基准(0dB ),则B 、C 波各为多少dB ? ②、设B 波为基准(10dB ),则A 、C 波各为多少dB ? ③、设C 波为基准(-8dB ),则A 、B 波各为多少dB ?

硬硬钢钢有钢有在钢中,,楔块中声速为设入射角为S S 01-1-L sin C sin sin sin 451.0tg K C C C C tg S L βββαβα======0.9

42.442.4)45sin 32303080(sin sin C (sin sin C sin sin sin 8

.11.611.61)45sin 3230

4000

(

sin sin C (

sin 00

01S 1S S 00

01S 1====?=?========?=?=----tg tg K C C C C tg tg K C S S L S 铝铝钢钢铝铝铝

硬硬钢钢有硬硬钢钢

硬))ββββββαβββ2

1H H 20lg

Δ=

解:

*1.11 示波屏上有一波高为满刻度的100%,但不饱和。问衰减多少 dB 后,该波正好为10%? 解:

*1.12 示波屏上有一波高为80mm ,另一波比它低16dB ,问另一波高为多少?

解:

*1.13 示波屏上有一波高为40%,衰减12dB 后该波为多高?若增益6dB 后该波为多高?

(dB H H 2010

100

lg 20lg 2021===?)

(7.1210

801010lg 2020

162012201212m m H H H H H H =?=?==→=?-?

?

=→=+===-=+===-=+=+=+==+=+=+==-====-=1

2

B B A

C C A A A B C C B A A C C H Δ20lg

H H 50

①、[B]0Δ20lg 20lg 4dB H 80

H 20

[C]0Δ20lg

20lg 12dB H 80

H 80

②、[A]10Δ1020lg 1020lg 14dB H 50

H 20

[C]10Δ1020lg 1020lg 2dB H 50H 80

③、[A]Δ820lg -820lg -84dB H 20

[B]Δ820==B C H 50

lg

-820lg -80dB H 20

解:

1.15 不锈钢与碳钢的声阻抗差约为1%,试计算超声波由不锈钢进入碳钢时,复合界面的声压反射率。

1212Z Z Z Z r +-=

解:

1.17 某工件厚度T=240mm ,测得第一次底波为屏高90%,第二次底波为屏高15%,如果忽略反射损失,试计算该材料的衰减系数。 解:

(%)

80104010(%)10104010lg 202062012'2012

201

21

2

≈?=?==?=?=→

=??-?H H H H H H 0.5%

0.0050.99

10.99

-1Z Z Z -0.990.01-1Z 1Z ==+=+====不钢不

钢不钢,设Z r m m dB o o T B B /2.240

26

1590lg 2026

lg 202

1

=?-=-=

α2T

6]

)B [(B α21--=

*2.1 试计算5P14SJ 探头在水中的(C L =1500m/s )的指向角和近场区长度。

=≈2D λ

N θ70

4λD

解:

2.2 试计算频率f =5MHz ,边长a =13mm 的方形晶片,在钢中(Cl =5900m/s )的主声束半扩散角为多少度?

a

λ

57θ≈

解:

*2.3 已知钢中Cl =5900m/s ,水中Cl =1480m/s.求2.5MHz 、φ20mm 纵波直探头在钢中和水中辐射的纵波声场的近场区长度N 、半扩散角θ0和未扩散区长度b 各为多少?

=≈2

0D λN θ70 b =1.64N

4λD

mm

mm

f C L 1630.3

4144D N 1.5140.370D 703.010

0.51015002

20

63

≈?===?=≈=??==λλθλo

a mm f c 17.513

18.1575718.11051059006

3

=?=≈??=λθλ==

解:

m m N b D m m

D N m m

f c m m N b D m m

D N m m

f c 2779.16864.164.1007.220

592

.0707009.168592.0422042592.06105.23

1014805.694.4264.164.1026.820

36

.2707004.4236.242204236.2610

5.23

105900====水中:====钢中:?=?=≈=?===??=?=?=≈=?===??=λθλλλθλλ

2.4 用2.5MHz 、φ20mm 纵波直探头水浸探伤钢板,已知水层厚度为20mm ,钢中C L =5900m/s ,水中C L =1480m/s 。求钢中近声场长度。

2

1

1

2C C L N N'-=

解:

m m C C

L D C C L N N m m f C 4.375900

1480

2036.24204'36.210

5.210590022

1122

211

263

22=?-?=-=-==??==λλ

2.5 用2.5MHz 、φ20mm 纵波直探头水浸探伤铝板,已知铝中近场长度为20mm ,铝中C L =6260m/s ,水中C L =1480m/s 。求水层厚度。 解:

2.6 用2.5MHz 、φ20mm 纵波直探头探测厚度为150mm 的饼形锻件,已知示波屏上同时出现三次底波,其中B2=50%,衰减器读数为20dB ,若不考虑介质衰减,求B1和B3达到50%高时衰减器读数各为多少dB ?

1

2

12x x 20lg

Δ=

解:

2.7 已知x ≥3N ,200mm 处φ2平底孔回波高度为24dB ,求400mm 处φ4平底孔和800mm 处φ2平底孔回波高度各为多少dB ?

m m C C L N N m m f C 84.31480

6260

20-0.592420C C L

-4D 0.59210

2.510148022

122

21

12'6

3

22=??==-==??==λλdB

x x dB

x x 5.163.5-20150

3150

2lg 2020lg

202020][B 26620150

150

2lg 2020lg

202020][B 32

3231

2

121==??+=+=?+==+=?+=+=?+=

1

22

112x φx φ40lg

Δ=

解:

3.1 PZT--4的声速C L =4000m/s ,如制作频率为2.5MHz 的晶片,晶片厚度应为多少mm ?

L

0t L 0t 2f C t f N t 2C tf N =

→=→==

解:

3.3 某探头的频率常数Nt=200Hz ·m ,频率f=2.5MHz ,求该晶片厚度为多少? 解:

3.4 某探头晶片的波速C L =5740m/s ,晶片厚度t=0.574mm ,求该探头的标称频率为多少?

dB

x x dB

x x 0lg 4024lg

402424][24lg 4024lg

402424][8002200

23

1133134002200

42

11

2212=+=+=?+==+=+=?+=????φφφφφφmm

f C t L 8.010

5.22104000263

0=???==mm

f N t tf N t t 08.010

5.21020063

00=??===

解:

3.6 用IIW 试测定仪器的水平线性,当B 1和B 5分别对准2.0和10.0时,B 2、B 3和B 4分别对准3.98、5.92、7.96,求该仪器的水平线性误差为多少?

解:

3.7 用CSK-IA 试块测定斜探头和仪器的分辨力,现测得台阶孔φ50、φ44反射波等高的波峰高h 1=80%,波谷高h 2=25%,求分辨力为多少?

2

1

lg

20h h X =

解:

4.3 用K2探头在CSK--IA 试块上利用R50和R100反射面按水平1∶1调节时基线,两反射波应调在第几格?

2

221K

1100K l K 150K l +=

+=

36025740105105220.574

L L C t f C f Hz MHz

t =

?===?=?1%

100%10

0.80.08

100%8.008.092.56max max =??=?==-=b

a a δdB h h X 1025

80lg 20lg 202

1===100%

8.0m ax ?=

b

a δ

解:

4.6 用2.5P20Z 探头径向探测φ500mm 的圆柱形工件,C L =5900m/s ,如何利用工件底波调节500/φ2灵敏度?

2

f

f

πD 2λx 20lg Δ=

解:

4.7 用2.5P20Z 探头径向探测φ1000mm 的圆柱形钢工件,C L =5900m/s ,如何利用工件底波调节500/φ4灵敏度?

B

2

f 2

f

x πD 2λx 20lg Δ=

解:

4.8 用2.5P20Z 探头径向探测400mm 的工件,如何利用150mm 处φ4平底孔调节400/φ2灵敏度?

4

.892

1210011007.44212501502

2

1002250=+?=

+=

=+?=+=K

k l K k l .

45.55.452

14.3500

36.22lg 202lg 2036.2105.2105900226

3

dB dB

D x mm f C f L 再用衰减器将增益提高波调至荧光屏基准线,将工件完好处第一次底=???==?=??==πλλdB

x D x mm

f C B

f f L 4.271000

414.350036.22lg

202lg

2036.2105.21059002

22

2

63=????==?=??==πλλ

1

22

112x φx φ40lg

Δ=

解:

4.9 用2.5P20Z 探头探测500mm 的工件,C L =5900m/s ,探伤中在200mm 处发现一缺陷,其波高比B 1低12dB ,求此缺陷的当量大小为多少? 解:

5.1 用水浸法探测40mm 厚的钢板,要求钢板四次底波与第二次界面波重合,其水层距离应为多少?

4

nT

H =

解: dB

x x 29150

2400

4lg

40lg

401

22

112=??==?φφmm

x x D x D x mm

f C B f f B

f f L 5.510

5003.142002.36210

22lg

2036.2105.210590012/20

220

/2

2

2

63=????==

=?=??==?πλπλλmm n 404

40

44T H =?==

dB

294/150用衰减器将增益提高并调至荧光屏基准线,孔的最大反射波,移动探头,找到φ

5.2 用水浸二次波重合法探伤T=40mm 的钢板,仪器在钢试块上按1:2调节扫描速度,并校正“零点”。求: ①、水层厚度为多少?

②、钢板中距上表面12mm 的缺陷回波的水平刻度值为多少? ③、示波屏上τ

f

=50处缺陷在钢板中的位置?

解:

5.6 用充水探头采用三次重合法检测T=60mm 的钢板,水层厚度应调节为多少? 解: 5.9 对钛/钢复合板在复层一侧作接触法检验,已知钛与钢的声阻抗差约为40%,试计算复合层界面回波与底波相差多少dB?

r

r 120lg

r T 20lg Δr

1)Z (Z Z 4Z T Z Z Z Z r 2

B S

2

221211

21

2-==-=+=+-=

mm

mm

n 20210224

20-5046

6402

12

2420204

4024T H =?=??=+=+?=?==)③、(②、①、mm nT H 454

6034=?==

解:

5.11 从钢材一面探测钢/钛复合板,已知Z 钢=46×106kg/m 2·s , Z 钛=27.4×106kg/m 2·s ,不计扩散衰减和材质衰减,求: ①、复合界面声压反射率。

②、底波与复合界面回波的dB 差值。 解:

5.13 今有一批φ50×6mm 的无缝钢管,采用水浸聚焦横波探伤,若透镜曲率半径为40mm ,求应采用偏心距和水层距离。

2.2r

C C C r F F C C C r x R F H 2

0.458r

0.251R X 1211

212

2≈-=→-=--=--+=

解:

dB r T r Z r 5.1125

.0938

.0lg 201lg 20938.025.011T 0.25

0.610.6

-1Z Z Z -0.60.4-1Z 1Z 2

22==-=?=-=-==+=+====钛钢钛钢钛钢,设dB

r r Z r 5.1125

.0936

.0lg 20r -1lg 206

93.025.011T -0.25

4627.446

-27.4Z Z Z -222=-==?=-=-==+=+=钢钛钢钛mm

x mm

r x mm r F 648.23885.72588-R -F H 7.52190.458250.25120.4580.251R 88402.22.22222-

≈-=--==≈?+?=+==?==

5.18 直径300mm 、壁厚20mm 的钢管作周向斜角探伤,采用K=2的斜探头合适吗?

)

K

1K

(12D T )

K

1K

(121s inβ)(121D T 2O m 2O m +-=→+-=-≤ 解:

5.19 采用K=2的斜探头对外径为600mm 的钢管作接触法周向探伤,能扫查到的最大厚度为多少? 解:

5.21 用接触法周向横波探伤外圆直径D=300mm ,壁厚t=60 mm 的钢管,可使用的探头的K 值最大为多少?

R

r si n βR r si nβ1-=→=

解:

75

.087.3687.3615090sin sin sin 00

11======→=--tg tg K R r R r βββ不合适

<20mm

8.15)2121(2

300)

11(2

)sin 1(22

2

00=+-=

+-=-=K K D

D t m βm

7.31)2121(2

600)

11(2)sin 1(22

2

00m K K D D t m =+-=+-

=-=β

6.1 用2.5MHz 、φ20mm 直探头探测厚度300mm 的钢锻件。 ①、如何利用工件底面调节φ2mm 平底孔当量灵敏度?

②、探伤时发现距探测面200mm 处有一缺陷,波高为15dB ,求此缺陷的平底孔当量。

解:

6.3 用2P20Z 直探头对钢锻件探伤,发现距探测面240mm 处有一缺陷,波高比150/φ2试块平底孔回波高6dB ,求此缺陷平底孔当量。 解:

6.8 用2.5P14Z 直探头探测外径1100mm ,壁厚200mm 的筒形钢锻件(C=5900m/s ).

①、在外圆周作径向探测时,如何用内壁曲面回波调节探伤灵敏度(φ=2mm )?

②、在内圆周作径向探测时,如何用外壁曲面回波调节探伤灵敏度(φ

mm

x x x x dB

dB

D x f f 16.310300

200210lg

404141214.33005.29

.52lg 202lg 204015

40

1

2

122

11

2212221

=??=?=→=?=???

==??φφφφπλ②、增益基准高度,再用衰减器将一次底波调至荧光屏在工件无缺陷完好部位①、mm

x x

x x 52.410150

240210lg 40406

40

121221122121

=??=?=→=??φφφφ

=2mm )?

D

d

10lg πφ2λx 20lg Δ2

f ±=

解:

6.9 用2.5P20Z 直探头探测厚度350mm 的饼形钢锻件(C=5900m/s ),将底波调节为40dB 进行探伤。

①、此探伤灵敏度是否符合JB/T4730--2005标准要求?

②、探伤时发现一单个缺陷,深200mm ,波幅29dB ,求此缺陷当量。 解:

dB D d

D x dB D

d D x f f f f

5.3925.371100

700lg 10214.3200

5.29

.52lg 20lg 102lg 205.3525.371100

700lg 10214.3200

5.29.52lg 20lg

102lg

202

2

2

2

=+=-???

=-=?=-=+???=+=?πλπλ②、①、mm

D x x D x D x dB D x f B f f B

f f f f 74.484

.481035014.32005

.29

.521022lg

204.422

14.33505.29

.52lg 202lg 2020

29

40220

2

222

22≈==????=

=

→=?=???

==?-?

πλπλπλ②、(不符合)

①、

6.10 用2.5P20Z 直探头检测厚度380mm 的钢锻件(C=5900m/s ),材质衰减系数a=0.01dB/mm 。检验中在130mm 深发现一处缺陷,其波幅比底波低7dB 。求此缺陷当量。

)x 2α(x x πφ2λx 20lg ΔB f B

22

f

Bf -+=

解:

7.1 板厚20mm 的焊缝,外表面焊缝宽度30mm ,内表面焊缝宽度20mm ,用前沿距离18mm 的探头探伤,为保证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缝,探头K 值应如何选择?

T

L b a K 0++≥

解:

7.3 用斜探头探测RB--2试块上深度d 1=40mm 和深度d 2=80mm 的φ3横孔,分别测得简化水平距离L'1=45mm ,L'2= 105mm ,试计算探头K 值和前沿距离L 0。

mm

D x x D x x x D x f x x B f f B f B

f f Bf B f B f 4.116.77

.1610

38014.31305

.29

.5210

2)22lg

2020380-130201.07220

)

(22

22

2

≈==????

==→

-+=??---?)

((απλαπλ15.220

18

2202300=++=++≥T l b a K

解:

7.4 检验板厚T =22mm 的焊缝,上焊缝宽度为30mm ,下焊缝宽度为20mm ,选用K=2,前沿距离L 0=17mm 的探头,用一、二次波法能否扫查到整个焊缝截面?

解:为保证用一、二次波扫查到整个焊缝截面,要求:

7.5 用5P10×12K2.5探头检验板厚T=25mm 的钢板对接焊缝,扫描比例按深度2∶1调节。探伤时在水平刻度60mm 处发现一缺陷波,求此缺陷的深度和水平距离。

解:

7.6 用5P10×12K2.5探头检验板厚T=20mm 的钢板对接焊缝,扫描比例按水平1∶1调节。探伤时在水平刻度40mm 和70mm 处各发现缺陷波一,试分别求这两个缺陷的深度。

???==→???=+=+→???=+=+=15

5

.1801054045''000220110L K K L K L Kd l L Kd l L Kd

L 20mm 2

60

252d'2T d 75mm

260

2.5Kd'l 故缺陷在二次波位。 25,30>T 2

60

=-?=-==?====截面。

探头能扫查到整个焊缝故29.129.122

17

2/202/3000K K T L b a K >==++=++≥

Kd

L L L L '0=+='

'd 2T d Kd L -==

K

L

2T d K L d -

==

解:

7.7 采用钢焊缝探伤用的K=1斜探头(C L1=2700m/s ,钢C S =3200m/s ),检验某种硬质合金焊缝(C S =3800m/s ),其实际K 值多大?

S 2L1C s inβ

C s inα=

解:

mm

K l T d l mm

K l d l 125

.27020221002KT 50KT 70165.240

50,KT 402211=-?=-=========故在二次波位。

,而<>第二个缺陷,故在一次波位。<第一个缺陷,

110

S S S S 1

S 1

00

1145sin sin sin sin C C sin sin C C sin (sin 3800sin (sin 45)57.1

3200

l l S K tg K tg C C C C βββααββββ----=========?=钢硬

钢硬钢硬

钢硬

钢硬硬钢钢

,,,)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精心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 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 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 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 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 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

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7-8章

第七章 复习题 1.显性成本 2.她自己做其他事时会得到的最高收入 3.多用资本,少用工人 4.完全竞争价格给定,即斜率不变 5.不意味 6.意味着递增 7.AVC

第七章附录 练习题 1、我们考查规模报酬时可由F(aK,aL)与aF(K,L)之间的关系判断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递增;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不变; 当F(aK,aL)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平狄克第八版课后答案

平狄克第八版课后答案 【篇一: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7-8章】> 1.显性成本 2.她自己做其他事时会得到的最高收入 3.多用资本,少用工人 4.完全竞争价格给定,即斜率不变 5.不意味 6.意味着递增 7.avcac mc递增mc=avc最低点 mc=ac最低点 8.l形 9.长期扩展线为把等产量线簇上斜率相同点连起来,此时它改变了斜率 10.规模经济基础是内在经济,针对一种产品 范围经济基础是同时生产高度相关的产品. 练习题 1.avc=1000 ac=1000+1000/q 非常大,最后为1000 2.不对,除非工人只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 3.见书后 4.见书后 5.见书后 6.每个均衡点斜率更小 7不同意,应按不同时段定价,如不可,则同意 8.见书后 9.tc=120000+3000(q/40)+2000 ac=75+122000/q mc=75 ac随q减小 2个劳动组,1600元 1/4, 更大的生产能力 11.190万元 53元 53元 19元 第七章附录 练习题

1、我们考查规模报酬时可由f(ak,al)与af(k,l)之间的关系 判断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递增;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不变;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递减; (a)规模报酬递增;(b)规模报酬不变;(c)规模报酬递增。 2、根据已知条件,资本价格r=30,设劳动价格为w,则成本函数 c=30k+ wl 联立(1) ,(2), (3)可得k=(w/3) 1/2 ,l=(300/w) 1/2 , 此时成本最小,代入成本函数c=30k+ wl,得c=2(300w)1/2 联立(1) ,(2), (3)可得k/l=3/4 , 此时成本最小,即生产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化的资本和劳动的组合 为资本/劳动=3/4。 4、(a)已知q=10k0.8(l-40)0.2 , 得 mpl=2(k/ (l-40))0.8 , mpk=8( (l-40) / k)0.2 , 在最小成本点有: mpl/ mpk=w/r 即2(k/ (l-40))0.8/8( (l-40) / k)0.2=w/r, k/(l-40)=4 w/r ,l- 40=kr/4w, 0.80.20.2q=10k(l-40)=10 k(r/4w), 最小需求为:k=q/10(r/4w)0.2,l=40+ q (r/4w)0.8/10 总成本函数为:tc=10q+kr+lw=10q+ q/10((4w)0.2r0.8+(r/4)0.8w0.2)+40w (b)当r=64,w=32时tc=10q+ (2*20.2+0.50.8)32 q/10+1280 tc=1280+10q+91.84 q/10=1280+19.184q 该技术呈现规模递减。 (c)当q=2000时,l=40+ q (r/4w)0.8/10≈155,即需要劳动力为:155/40=3.875 0.2k= q/10(r/4w)≈230,即需要机器为:230/40=5.75 产出边际成本为:19.184美元/件;平均成本为:(1280+19.184q)/q=19.824 美元/件。 22 第八章 复习题 1.厂商关闭的条件是pac,但当avcpac,厂商虽亏损,但不仅能 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尚可弥补部分的固定成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ī”,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2课燕子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机械设计(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最新_参考答案)..

3-1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MPa 1801=-σ,取循环基数60105?=N ,9=m ,试求循环次数N 分别为7 000、25 000、620 000次时的有限寿命弯曲疲劳极限。 [解] MPa 6.37310710 5180936 9 10111=???==--N N σσN M P a 3.324105.210 518094 69 20112=???==--N N σσN M P a 0.22710 2.610518095 6 9 30113=???==--N N σσN 3-2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MPa 260=s σ,MPa 1701=-σ,2.0=σΦ,试绘制此材料的简化的等寿命寿命曲线。 [解] )170,0('A )0,260 (C 0 12σσσΦσ-= - σ Φσσ+= ∴-121 M P a 33.2832 .01170 21210=+?=+= ∴-σΦσσ 得)2 33.283,2 33.283(D ' ,即)67.141,67.141(D ' 根据点)170,0('A ,)0,260 (C ,)67.141,67.141(D '按比例绘制该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下图所示

3-4 圆轴轴肩处的尺寸为:D =72mm ,d =62mm ,r =3mm 。如用题3-2中的材料,设其强度极限σB =420MPa ,精车,弯曲,βq =1,试绘制此零件的简化等寿命疲劳曲线。 [解] 因 2.14554 ==d D ,067.045 3==d r ,查附表3-2,插值得88.1=ασ,查附图3-1得78.0≈σq ,将所查值代入公式,即 ()()69.1188.178.0111k =-?+=-α+=σσσq 查附图3-2,得75.0=σε;按精车加工工艺,查附图3-4,得91.0=σβ,已知1=q β,则 35.21 1191.0175.069.1111k =???? ??-+=???? ??-+=q σσσσββεK ()()() 35 .267.141,67.141,0,260,35.2170,0D C A ∴ 根据()()()29.60,67.141,0,260,34.72,0D C A 按比例绘出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如下图 3-5 如题3-4中危险截面上的平均应力MPa 20m =σ,应力幅MPa 20a =σ,试分别按①C r =②C σ=m ,求出该截面的计算安全系数ca S 。 [解] 由题3-4可知35.2,2.0MPa,260MPa,170s 1-====σσK Φσσ (1)C r = 工作应力点在疲劳强度区,根据变应力的循环特性不变公式,其计算安全系数 28.220 2.03035.2170 m a 1-=?+?=+= σΦσK σS σσca (2)C σ=m 工作应力点在疲劳强度区,根据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不变公式,其计算安全系数 ()()()() 81 .1203035.220 2.035.2170m a m 1-=+??-+=+-+= σσσσca σσK σΦK σS

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大家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第2课乡下人家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答案大家找〕 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大树也绿,小草也茂盛,花朵也艳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从高处往下看,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钟理版)

下册第一章蒸馏 1. 苯酚(C 6H 5OH)(A )和对甲酚(C 6H 4(CH 3)OH)(B )的饱和蒸气压数据为 解: 总压 P=75mmHg=10kp 。 由拉乌尔定律得出 0 A p x A +0 B p x B =P 所以 x A = 000B A B p p p p --;y A =p p A 00 00B A B p p p p --。 因此所求得的t-x-y 数据如下: t, ℃ x y 113.7 1 1 114.6 0.837 0.871 115.4 0.692 0.748 117.0 0.440 0.509 117.8 0.321 0.385 118.6 0.201 0.249 119.4 0.095 0.122 120.0 0 0. 2. 承接第一题,利用各组数据计算 (1)在x=0至x=1范围内各点的相对挥发度i α,取各i α的算术平均值为α,算出α对i α的最大相对误差。 (2)以平均α作为常数代入平衡方程式算出各点的“y-x ”关系,算出由此法得出的各组y i 值的最大相对误差。 解: (1)对理想物系,有 α=00B A p p 。所以可得出

t, ℃ 113.7 114.6 115.4 116.3 117.0 117.8 118.6 119.4 120.0 i α 1.299 1.310 1.317 1.316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算术平均值α= 9 ∑i α=1.318。α对i α的最大相对误差= %6.0%100)(max =?-α ααi 。 (2)由x x x x y 318.01318.1)1(1+=-+= αα得出如下数据: t, ℃ 113.7 114.6 115.4 116.3 117.0 117.8 118.6 119.4 120.0 x 1 0.837 0.692 0.558 0.440 0.321 0.201 0.095 0 y 1 0.871 0.748 0.625 0.509 0.384 0.249 0.122 0 各组y i 值的最大相对误差= =?i y y m ax )(0.3%。 3.已知乙苯(A )与苯乙烯(B )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95.5947 .32790195.16ln 0 -- =T p A 72 .6357.33280195.16ln 0 --=T p B 式中 0 p 的单位是mmHg,T 的单位是K 。 问:总压为60mmHg(绝压)时,A 与B 的沸点各为多少?在上述总压和65℃时,该物系可视为理想物系。此物系的平衡气、液相浓度各为多少摩尔分率? 解: 由题意知 T A ==-- 0195.1660ln 47 .327995.59334.95K =61.8℃ T B ==--0195 .1660ln 57 .332872.63342.84K=69.69℃ 65℃时,算得0 A p =68.81mmHg ;0 B p =48.93 mmHg 。由0 A p x A +0 B p (1-x A )=60得 x A =0.56, x B =0.44; y A =0 A p x A /60=0.64; y B =1-0.64=0.36。 4 无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P10页参考答案 1、⑵、⑷、⑸、⑹、⑺、⑻为物理变化,⑴、⑶、⑼、⑽为化学变化。 2、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讲清变化前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对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身边的物质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并罗列出用途。 例如:试一试物质在水中、油中的溶解性,比较硬度等。 4、颜色、气味等方面。例如:馒头如果变酸,则说明已经变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P16页参考答案 1、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石蜡放在水中浮于水面属于对物理性质的描述;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属于对化学性质的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P23页参考答案 1、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烧杯 2、B 3、按教科书要求利用家中的替代品进行固体药品取用、液体倾倒和排水集气等操作练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P32页参考答案 1、氮气氧气氮气氧气 2、①③⑤⑥,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成分(或其他合理答案) 3、(1)B (2)C (3)A 4、氮气,做保护气;氧气,抢救危重病人;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或其他合理答案)。 5、此题属于开放性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中,空气质量较好。 6、此题属于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例如,制取氧气用于钢铁工业、医疗等。 课题2 氧气 P36参考答案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篇导论:市场和价格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复习题详解 1.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2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2.1复习笔记 2.2课后复习题详解 2.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2篇生产者、消费者与竞争性市场 第3章消费者行为 3.1复习笔记 3.2课后复习题详解 3.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4章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4.1复习笔记 4.2课后复习题详解 4.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4章附录需求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 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5.1复习笔记 5.2课后复习题详解 5.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6章生产 6.1复习笔记 6.2课后复习题详解 6.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7章生产成本 7.1复习笔记 7.2课后复习题详解 7.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7章附录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 第8章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 8.1复习笔记

8.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9章竞争性市场分析 9.1复习笔记 9.2课后复习题详解 9.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3篇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第10章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复习题详解 10.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1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复习题详解 11.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1章附录纵向联合厂商 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复习题详解 12.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3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复习题详解 13.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4章投入要素市场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复习题详解 14.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5章投资、时间与资本市场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复习题详解 15.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4篇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的角色第16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复习题详解 16.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7章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复习题详解 17.3课后练习题详解 第18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复习题详解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配套题库(下册)-课后习题-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圣才出品】

第16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16.1课后复习题详解 1.为什么反馈效应能使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存在很大的不同? 答: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分析反馈效应能使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发生很大的差异的原因。考察录像带租赁和影剧院门票这两个竞争市场。这两个市场有紧密的联系,是因为录像机的普遍拥有使大多数顾客可以选择在家而不是去影剧院看电影。影响某一市场的价格政策变动也会影响另一个市场,而该市场的变化又会对第一个市场产生反馈效应。现在假定政府对购买每一张电影票征收1美元的税。这一税收的局部均衡效应就是使对电影的需求曲线向上提高1美元。电影税会影响录像市场是因为电影和录像是替代品。局部均衡分析会低估税收对电影票价格的影响。录像市场受到影响后,又通过反馈效应影响电影票价格,结果必然同时决定电影和录像两者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解释埃奇沃思盒形图中的一点是如何同时代表两个消费者所拥有的商品配置的。 答: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其既定数量为X′和Y′,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和B,如图16-1所示的埃奇沃思盒形图,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的第一种产品X的消费量X′,盒子的垂直长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的数量Y′,O A表示第一个消费者A的原点,O B 表示第二个消费者B的原点,从O A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 A,垂直向上测量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 A;从O B水平向左测量消费者B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X B,垂直向下测量消费者B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 B。现在考虑盒中的任意一点D,对应于消费者A的消费量(X a,Y a)和消费者B的消费量(X b,Y b),这样,X a+X b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 A、康有为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孙中山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C)。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8.前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在(D)的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A.贺龙叶挺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刘伯承 D.毛泽东朱德 9.“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C)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1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2.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 A )。 A.乡村工作B.城市工作C.调查工作D.土地革命 15.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