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禽行业标准

家禽行业标准

家禽行业标准

一、概述

家禽行业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也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家禽繁殖和养殖的特殊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家禽的饲养管理、饲料标准、疾病控制等方面,详细探讨家禽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饲养管理

1. 养殖环境控制

家禽饲养应选择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湿度合理的环境条件。养殖场的建筑物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并配备消防设备。养殖场的通风设备应正常运行,保证禽舍内空气的新鲜度。此外,饲养场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禽舍内无病菌滋生。

2. 饮水和饲料管理

为了确保家禽的饮水和饲料安全,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饲养场应配备专业的饮水设备,保证家禽饮水的清洁卫生。同时,饲养场应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中无有害物质。在饲喂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使用量,确保家禽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三、饲料标准

1. 饲料成分

饲料成分应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需要进行科学搭配。主要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成分。饲料中应避免添加激素、抗生素

等有害物质。

2. 饲料管理

饲料的保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饲料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无

害物污染的仓库中。饲料的使用量和时间应按照家禽的生长规律进行

合理控制。

四、疾病控制

1. 防疫管理

家禽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于常见的家禽疫病,应制定相应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情调查。同时,

禁止使用未经合法检验检疫的禽类产品。

2. 疫病处理

家禽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病情较重的家禽,应隔离治疗,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病死家禽应及时安全处理,防止

对环境和其他家禽的污染。

五、质量检测

1. 安全生产

家禽饲养场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事

故应急演练。饲养场内的设施设备应定期维修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2. 产品质量检测

家禽产品的质量检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于重金属、农药

残留、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应定期进行。同时,对家禽产品的

包装标识、营养成分等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市场监管

家禽产品的销售和经营应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建立健全

的市场监管体系,对家禽产品的质量、价格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等行为,应严厉查处,并公示相关

信息。

七、人员素质和培训

家禽饲养场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定

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同时,加强从业人员

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健康保护,确保其身体和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家禽行业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饲养管理、饲料标准、疾

病控制、质量检测、市场监管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只有通过制定和实

施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才能提升家禽行业的发展水平,确保家禽产品

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编制

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编制说明(征 求意见稿) 1 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1 标准制定背景 家禽生产性能测定,是指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下对家禽目标性状进行度量的过程。性状度量是获取测定对象某一时间段、某一性状的外在表型值,而表型值则是环境与遗传互作的结果,是透过表相评估家禽可遗传能力的客观依据。因此,生产性能测定是家禽育种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测定、评估、选种的流程开展育种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遗传改良效果。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和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中都把性能测定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提出要完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与管理规范,保证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准确性、规范性和可重复性。 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的判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首先一些家禽质量与数量性状的划定和度量非常复杂;其次不同禽类生理习性差异也较大,如鹅是季节性繁殖的,鸡鸭一般都能全年产蛋,再者即使同种禽类生产性能差异也较大,如生长速度较快的白羽肉鸡,42天可达2.8 kg以上,而达到相同重量的黄羽肉鸡优质型则要饲养到100天以上。因此要有一套统一的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才能保证测定数据的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现有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的制定为我国家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家禽资源保护与评估、新品种培育、生产性能测定以及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了较为科学、客观的依据。然而标准制定已经有12年的时间,如今家禽品种培育技术较12年前已有较大进步,各种测定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原标准主要技术内容需要做较大修改才能适应当前家禽遗传资源保护、遗传育种、生产、质量监测和推广的需要。 现有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够全面,如原标准中只涉及到鸡、鸭、鹅等禽种,对于近几年发展迅猛的肉鸽、鹌鹑等特禽未列入其中; 2、不够科学,如标准中快大型肉鸡、蛋鸭的育雏育成阶段的划分与实际生产中出入

《鸡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

《鸡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农业部关于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 二、编制的意义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饲养标准。如美国的NRC、英国的ARC、日本饲养标准等。其中,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制订的《家禽营养需要》(Poultry Nutrition Requirement)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需要量标准。该标准自1944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分别在1954、1960、1962、1966、1971、1977和1984年修订和再版,至1994年已为第九版。屡次再版正是家禽业从家庭副业发展成现代化养禽工业的需要,也是营养科学在40年间不断深入研究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我国《鸡的饲养标准》所列各项数据是“鸡的营养需要研究协作组”在国家“六五”攻关期间,对我国1978至1984年试验结果的综合。“标准”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大部分氨基酸营养水平引自NRC《家禽营养需要》第八版(1984)。从“标准”问世到今天的十多年时间里, 随着品系选育和饲料营养科学的发展,肉鸡的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期缩短,肉仔鸡上市日龄已由十年前的56日龄缩短到42~49日龄。蛋鸡的生产性能也得到极大提高,76周龄的产蛋量已由15.5~17.0kg提高到17.5~19.5kg。在这种情况下,肉鸡和蛋鸡的新陈代谢强度在不断提高,其基础代谢、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也随着品种选育不断进步而变化,原有的需要量数据已不能适应现代高产品系鸡的生产水平。因此,不断研究鸡的营养需要量,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我国《鸡的饲养标准》,对科学配制日粮,充分发挥鸡的遗传潜力和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家禽生产和饲料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和高效益的发展阶段,因而迫切需要代表最新营养研究水平和成果的《鸡的营养需要》的指导。“七五”~“九五”攻关期间,我国动物营养学者以鸡的营养参数课题为核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试验资料。本标准在修改和完善过程中,总结和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先进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量,并充分结合我国鸡品种、饲料原料和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因此比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饲养标准都更适合我国国情。 三、编制依据 1、中国《鸡的饲养标准》(1986)、美国NRC《家禽营养需要》(1994)、法国RPLC鸡饲养标准(1993)、日本1997年版鸡饲养标准,以及部分家禽公司饲养管理手册。 2、以我国1986以来在各营养素需要量方面的研究结果为主,并适当参考国外有关研究成果。 3、同时考虑我国肉鸡和蛋鸡饲养业的生产实践。 4、“需要量”中的氨基酸数据确定时使用了理想氨基酸模型。 四、编制过程 自1999年农业部标准项目被批准以后,《鸡的饲养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当年12月在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三个主要参加单位修订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主要讨论了此次修订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定在整体结构和内容上对1986年版的标准进行彻底修改。在整体结构上,要增加营养原理和参考文献等内容,从内容上补充肉种鸡和黄羽肉鸡的营养需要标准,并附加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会上对修订内容进行了具体分工,此后将山东农科院和广州江丰实业集团公司纳入修订组承担部分修订后标准的验证试验工作,将中国饲料数据库成员纳入负责饲料成分表的修订。

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

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 随着家禽产业发展在广东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保障其良好发展,必须加强相关的法治保障,以利于广东省家禽产业长期稳健发展。为此,广东省政府在针对家禽产业的《广东省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中单独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家禽养殖管理体系,提高家禽质量安全”的指导方针。基于此,《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 被编制,以确保广东省家禽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宗旨 本办法的宗旨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根据《广东省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的要求,结合家禽养殖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范家禽养殖行业的经营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家禽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家禽消费者的权益。 三、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境内家禽经营活动。 四、定义 家禽经营是指对家禽(鸡、鸭、鹅、鹌鹑等)进行培育、饲养、出售等活动。 五、家禽产品品质管理 1.行种养场认证制度。种养场认证是指经相关部门认可的种养场,它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并确保家禽的健康、洁净和安全。 2.强物品安全追溯。对家禽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全程追溯家禽产品的输入和出售记录,以确保家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强兽药检测和家禽产品检疫。必须加强兽药检测,确保家禽服用的兽药安全有效,并定期开展家禽检疫,加强对家禽产品的检测和检疫,以确保家禽产品质量的安全。 六、家禽饲养管理 1.实行水平许可制度。家禽养殖场除经过种养场认证外,还应当经过水平许可,以确保家禽养殖场的洁净卫生,确保家禽健康和安全。 2.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家禽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药品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批准的药物的使用范围,以保证家禽不会受到药物的毒害。 3.化家禽饲养环境监测。家禽养殖场应当实行家禽养殖环境的监测,包括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以确保家禽养殖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七、家禽出售管理 1.实行安全标签制度。在家禽出售前,需要对家禽产品进行标签,标注家禽饲养环境、药物使用情况、营养成分等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获取家禽产品的信息。 2.实行安全检测制度。家禽出售前,家禽养殖场应当进行安全检测,以确保家禽产品的安全。 3.健全市场管理制度。家禽出售后,商家应当及时向家禽消费者提供家禽的质量信息,以确保家禽消费者的权益。 八、监督和检查 广东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农村厅有权对家禽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

芷江鸭农业规范地方标准

备案号:芷备字( 2013 )01号 芷江鸭养殖技术规程 芷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芷江鸭生产的实际情况,为规范芷江鸭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参照国家和农业行业的有关畜禽标准而制订。 本标准由芷江侗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芷江侗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舒海荣、易朝晖、杨世常、冯宗云、李金海、向辉、吴昌成。

芷江鸭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芷江鸭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要求、饲养要求、兽药使用、卫生消毒、日常管理和生产记录各关键环节的管理技术指标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芷江鸭养殖的大型饲养企业和中、小型芷江鸭饲养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339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放养 将舍内育雏结束后的鸭,白天散养在经隔离的河流、水溪、山塘、农田等生态自然环境中,任其自由觅食,不足部分给予人工补食,晚归舍室的养殖方式。 3.2 鸭场 经隔离的河流、水溪、山塘、农田等适宜饲养鸭群的天然场所。 3.3 全进全出 同一鸭场(或同一鸭舍)同一段时间内饲养的同一批次的放养鸭,同时进场、同时出场的管理制度。 3.4 育雏日龄 从雏鸭孵化出壳开始到育雏结束所经历的天数。 3.5 放养日龄 从开始放养第一天起到成品鸭出栏所经历的天数。 3.6 生长日龄 从鸭出壳到出栏所经历的全部天数(育雏日龄加放养日龄)。

家禽饲料的质量评估标准

家禽饲料的质量评估标准 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家禽饲料的质量评估标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评估饲料的质量,我们能够确保家禽在生长过程中得到足够 的营养,并且能够健康地发展。本文将探讨家禽饲料的质量评估标准,以及其对家禽养殖业的重要性。 第一章:家禽饲料的基本要求 家禽饲料作为家禽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直接 影响着家禽的生长和发展。良好的家禽饲料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 营养均衡:家禽饲料应具备适当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成分需要以适当的比例存在 于饲料中,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家禽对营养的需求。 2. 消化率高:家禽饲料应具备高消化率,确保家禽能够充分吸收其 中的营养成分。高消化率的饲料可以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3. 安全性:家禽饲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保证家禽养殖过程中 的食品安全。饲料中不应含有对家禽有害的毒素或有害物质。 4. 可获得性:良好的家禽饲料应易于获得,并且在价格上具备合理性。饲料的可获取性可以确保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质量评估标准的重要性 家禽饲料的质量评估标准对于家禽养殖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以 下是质量评估标准的重要性:

1. 提高家禽生产效益:通过质量评估标准,生产者可以选择高质量 的饲料,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产蛋率,从而增加生产 效益。 2. 促进家禽健康:优质的饲料可以满足家禽对营养的需求,增强家 禽的免疫力,并预防营养缺乏症等疾病的发生。 3. 保证食品安全:质量评估标准可以确保饲料不含有对家禽有害的 毒素或有害物质,从而防止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类食物链,保证食品 安全。 4. 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质量评估标准可以推动家禽饲料行业的规 范化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第三章:家禽饲料质量评估方法 为了评估家禽饲料的质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化学分析:通过对饲料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包括测定饲料中的营 养成分、抗生素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以评估饲料的质量。 2. 动物试验:通过饲喂不同质量饲料的家禽,并观察其生长速度、 饲料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饲料的质量。 3. 用户反馈:与使用该饲料的家禽养殖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饲 料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判断饲料的质量优劣。 4. 质量认证:通过饲料质量认证机构的评估和认证,对饲料进行质 量认证,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家禽行业标准

家禽行业标准 一、概述 家禽行业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也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家禽繁殖和养殖的特殊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家禽的饲养管理、饲料标准、疾病控制等方面,详细探讨家禽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饲养管理 1. 养殖环境控制 家禽饲养应选择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湿度合理的环境条件。养殖场的建筑物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并配备消防设备。养殖场的通风设备应正常运行,保证禽舍内空气的新鲜度。此外,饲养场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禽舍内无病菌滋生。 2. 饮水和饲料管理 为了确保家禽的饮水和饲料安全,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饲养场应配备专业的饮水设备,保证家禽饮水的清洁卫生。同时,饲养场应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中无有害物质。在饲喂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使用量,确保家禽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三、饲料标准 1. 饲料成分

饲料成分应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需要进行科学搭配。主要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成分。饲料中应避免添加激素、抗生素 等有害物质。 2. 饲料管理 饲料的保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饲料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无 害物污染的仓库中。饲料的使用量和时间应按照家禽的生长规律进行 合理控制。 四、疾病控制 1. 防疫管理 家禽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于常见的家禽疫病,应制定相应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情调查。同时, 禁止使用未经合法检验检疫的禽类产品。 2. 疫病处理 家禽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病情较重的家禽,应隔离治疗,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病死家禽应及时安全处理,防止 对环境和其他家禽的污染。 五、质量检测 1. 安全生产

大中小型养殖场标准

大中小型养殖场标准 随着人们对肉类、蛋类等动物制品需求的增加,养殖业也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由于养殖业的特殊性,若不执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地修复难、水体污染、气体排放等。因此,为了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养殖场标准。 一、大型养殖场标准 大型养殖场是指拥有大规模饲养动物的养殖场,通常涉及的动物有猪、牛、羊等。大型养殖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地利用标准:大型养殖场需有充足、适宜的土地资源,且必须保证周边环境不受到污染。 2. 动物饲养标准:大型养殖场需按照动物数量、品种、饲料等要求合理配置饲养场所,且必须保证动物的健康、营养需求。 3. 污染防治标准:大型养殖场需严格执行污染防治措施,如粪污处理、废水处理、气体净化等,以减少环境污染。 4. 生产标准:大型养殖场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如疫病防控、检疫检测、饲料添加剂使用等。 二、中型养殖场标准 中型养殖场是指规模较小的养殖场,通常涉及的动物有鸡、鸭、鹅等。中型养殖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地利用标准:中型养殖场需有适宜的土地资源,且必须保证周边环境不受到污染。

2. 动物饲养标准:中型养殖场需按照动物数量、品种、饲料等要求合理配置饲养场所,且必须保证动物的健康、营养需求。 3. 污染防治标准:中型养殖场需执行污染防治措施,如粪污处理、废水处理、气体净化等,以减少环境污染。 4. 生产标准:中型养殖场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如疫病防控、检疫检测、饲料添加剂使用等。 三、小型养殖场标准 小型养殖场是指个体户或农户规模较小的养殖场,通常涉及的动物有家禽、家畜等。小型养殖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地利用标准:小型养殖场需有适宜的土地资源,且必须保证周边环境不受到污染。 2. 动物饲养标准:小型养殖场需按照动物数量、品种、饲料等要求合理配置饲养场所,且必须保证动物的健康、营养需求。 3. 污染防治标准:小型养殖场需执行污染防治措施,如粪污处理、废水处理、气体净化等,以减少环境污染。 4. 生产标准:小型养殖场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如疫病防控、检疫检测、饲料添加剂使用等。 总之,不管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养殖场,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和运营,以保证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肉鸡出栏标准

肉鸡出栏标准 Raising broilers for meat production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However, ensuring that the broilers me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for market readiness is crucial. The industry standard for broiler chicken production includes specific guidelines for the housing conditions, feeding regimen, and overall health of the birds. This is to ensure that the final product meets the nutritional and quality standards expected by consumers. 养殖肉鸡以生产肉制品是世界各地许多地方的常见做法。然而,确保肉鸡达到市场准备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肉鸡生产的行业标准包括对房舍条件、喂养方案和鸟类的整体健康的具体指导。这是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消费者所期待的营养和质量标准。 First and foremost, the housing conditions of broiler chicken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overall health and well-being.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adequate space for the birds to move around freely and exhibit natural behaviors such as perching and dust bathing. Proper ventila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are also crucial to prevent heat stress and respiratory issues in the flock. Additionally, ensuring good

家禽行业标准

家禽行业标准 家禽行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家禽养殖与加工环节的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制定家禽行业的规范、规程、标准 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保护和 食品安全四个方面,阐述家禽行业标准。 一、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家禽养殖的基础,对饲养环境、饮水、饲料等方面进行 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家禽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在家禽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饲养环境: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和灭菌消毒 设备,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饮水管理:提供干净、无污染的饮水,定期清洗饮水设施,确保 家禽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3. 饲料管理:合理安排饲料的配比和喂养时间,防止饲料的浪费和 过量喂养,避免家禽因饮食不良导致的生长发育问题。 4. 养殖密度:根据不同种类和年龄的家禽,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密度,防止过度养殖导致的环境恶化和疾病传播。 二、疫病防控

疫病是影响家禽养殖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避 免疫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家禽的免疫力和生产能力。 1. 预防接种:按照兽医部门的要求,定期对家禽进行常规疫苗接种,确保家禽的免疫力达到规定标准。 2. 病害监测:建立家禽疾病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家禽群体进行病原 学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3. 隔离和消毒:对于发生疫情的家禽,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同时 对养殖场的设施、器具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4.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科学用药,减少因饮食不 良和过度用药引发的疾病。 三、环境保护 家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合理的养殖环保措 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 粪便处理:严格执行粪便处理措施,合理规划和使用粪便处理设施,减少氮、磷等养分的排放。 2. 水质管理:监测养殖废水的水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减少有 害物质的排放,保护水生态环境。 3. 噪音控制:采取有效的噪音防护措施,减少养殖场对周边居民和 动物的噪音干扰。 4. 用药安全:合理使用兽药,减少药物残留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畜禽屠宰行业相关法规及标准一览

畜禽屠宰行业相关法规及标准一览 畜禽屠宰行业相关法规及标准一览 畜禽屠宰相关法规一览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二、行政法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三、部门规章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辽宁省动物防疫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五、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六、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节选)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调整生猪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标准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发布在食品动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的决定)

禽类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禽类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禽类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定义 禽类屠宰行业是指将禽类(主要是鸡、鸭、鹅、火鸡等)从养殖场运输到屠宰厂,进行宰杀、去毛、去内脏、分割、包装等过程,最后将处理好的禽肉产品运输到市场或加工企业的产业链。 分类特点 禽类屠宰行业根据不同禽类的特点,可以分为鸡类屠宰、鸭类屠宰、鹅类屠宰、火鸡类屠宰等子行业。这些子行业主要的特点是产业链短、劳动力密集、资金投入较低、市场需求旺盛等。 产业链 禽类屠宰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禽养殖、禽屠宰、禽肉加工、禽肉销售和禽肉食品安全检测等环节。其中禽屠宰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禽肉加工则是向上扩展的产业。 发展历程 禽类屠宰行业在中国发展起来较晚,主要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禽肉消费量迅速增加,禽肉加工企业的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行业政策文件 我国对禽类屠宰行业的监管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卫生法》、《禽类屠宰加工过程卫生规范》、《禽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 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禽肉食品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禽类屠宰行业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同时也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环境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对禽肉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禽类屠宰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 技术环境 禽类屠宰行业主要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驱动因素 禽类屠宰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需求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行业现状 禽类屠宰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规范标准不统一、无序竞争等因素,行业存在“三无”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等痛点。 行业痛点

家禽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

家禽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家禽饲养工。 1.2职业定义 从事家禽和特种禽类日常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感和实际操作能力,动作协调。视觉、听觉、嗅觉正常。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8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与设备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具备常规教学用具和设备的实验室和场地。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1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一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5)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1.8.3鉴定方式 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还须经进行综合评审。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种畜禽管理条例

种畜禽管理条例 种畜禽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畜禽生产管理,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保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饲养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政府对农业畜禽生产实施指导和监督,指导种畜禽的科学养殖技术并保障种畜禽健康。 第四条农民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的要求,管理好自己饲养的种畜禽。 第五条饲养单位和个人必须保证种畜禽的健康,并按照本条例的要求管理。 第二章饲养基本要求 第六条种畜禽的饲养环境必须保持干净、卫生,不得有果皮、食品残渣等垃圾堆积。 第七条种畜禽的饮用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第八条种畜禽的饲料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严禁使用禁用饲料。 第九条种畜禽的饲养密度要适合种类和规模,禁止过度饲养。 第十条饲养单位和个人应清理饲养密度过大的种畜禽,防止疾病传播。 第三章种畜禽养殖管理

第十一条饲养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备和聘请专业方法人员,了解种畜禽健康管理知识,掌握种畜禽的疾病防治技术。 第十二条饲养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健全的种畜禽疾病监 测和报告制度。 第十三条饲养单位和个人必须对种畜禽进行定期的兽医 保健和检疫。 第十四条种畜禽发生疫情,饲养单位和个人应及时报告 有关部门和进行隔离治疗。 第十五条饲养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对病死种畜禽的处理进行规范和科学化。 第十六条种畜禽养殖场、家禽养殖场等必须具备相应的 饲养场地和设施,保障种畜禽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章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十七条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改变养殖场面积,以 及未经检疫擅自运输种畜禽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或暂扣营业执照。 第十八条对于擅自使用禁用饲料、饲料添加剂、药品等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理有关产品,实行关闭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或暂扣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未按照标准饲养种畜禽,造成饲养密度过大、 环境脏乱等情况,责令采取措施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罚款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责令停止饲养或关闭整顿。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条例规定贩售、储存病死种畜禽或 者其制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款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于其他危及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等违

最全家禽生产性能计算公式及其解释

最全家禽生产性能计算公式及其解释随着家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生产数据指导一线管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采食、饮水、生长性能等关键数据信号可准确判定家禽健康水平,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做到“数据在握、游刃有余”。那么,家禽有哪些生产性能指标呢,它们的度量方法又分别是什么?这里我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最全的家禽生产性能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823-2004)。 本标准规定了鸡、鸭、鹅等家禽的生产性能的规范名词和度量统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家禽的生产、育种和科学研究。 一、肉用禽生产 (1)速生型肉禽:以生长速度快、体型大为特征。 (2)优质型肉禽:体型、毛色、肤色等符合市场要求;肉质佳或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等特征。 A. 育雏期 0~5周龄; B. 育成期 6周龄至上市。 二、蛋用禽及种禽生产 1. 种蛋合格率:指种禽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 【种蛋合格率 = 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2. 受精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数,散黄蛋按未受精蛋计数。)

【受精率 = 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3. 孵化率(出雏率) (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 【受精蛋孵化率 = 出雏数/受精蛋数×100%】 (2)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 【入孵蛋孵化率 = 出雏数/入孵蛋数×100%】 4. 健雏率:指健康雏禽数占出雏数的百分比。(健雏指适时出雏,绒毛正常,脐部愈合良好,精神活泼,无畸形者。) 【健雏率 = 健雏数/出雏数×100%】 5. 种母禽产种蛋数:指每只种母禽在规定的生产周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 6. 种母禽提供健雏数:每只入舍种母禽在规定生产周期内提供的健雏数。 7. 体重 (1)初生重:雏禽出生后24小时内的重量,以克为单位;随机抽取50只以上,个体称重后计算平均值。 (2)活重:鸡禁食12小时后,鸭、鹅禁食6小时后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测定的次数和时间根据家禽品种、类型和其他要求而定。育雏和育成期至少称体重2次,即育雏期末和育成期末;成年体重按蛋鸡和蛋鸭、肉种鸡和肉种鸭44周龄、鹅56周龄测量。每次至少随机抽取公、母各30只进行称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