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空气消毒方式的区别
- 格式:pdf
- 大小:157.52 KB
- 文档页数:5
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做防腐剂。
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空气消毒:室内环境受到悬浮颗粒上沾染的病原,如细菌、病毒等;装潢装修后挥发性气态污染物,如氡、甲醛、苯系物、氨等;可吸入颗粒,如粉尘、烟雾、花粉等;生活异味,如人自身新城代谢、霉味、垃圾气味等;室外污染空气入侵,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土囊灰尘等;以上也可总称为空气污染,降低或排除这种空气污染的方式为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分为:动态消毒、静态消毒。
空气消毒概述:室内环境受到悬浮颗粒上沾染的病原,如细菌、病毒等;装潢装修后挥发性气态污染物,如氡、甲醛、苯系物、氨等;可吸入颗粒,如粉尘、烟雾、花粉等;生活异味,如人自身新城代谢、霉味、垃圾气味等;室外污染空气入侵,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土囊灰尘等;以上也可总称为空气污染,降低或排除这种空气污染的方式为空气消毒。
分类与流程:分类空气消毒分为:动态消毒、静态消毒静态消毒:所选择的消毒产品对人体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在针对空气消毒时,操作人员需要配备防护措施,其他人不能留在正在消毒的空间,此种消毒方式称之为静态消毒。
动态消毒:所选择的消毒产品对人体无任何危害,针对空气消毒时人员无需离开消毒场所,不存在任何的副作用,此种消毒方式称之为动态消毒。
空气消毒操作流程(一)有人情况下可选用的方法1、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4、空气洁净技术。
5、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防控疫情常见消毒方式为了防控疫情,各单位、社区都纷纷加强了环境消毒工作,但消毒可是个技术活,如果错误的使用消毒方法,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还会因过度消毒、错误消毒和滥用消毒剂,对人畜及环境产生危害和污染。
怎么才能做到“科学防控、科学消毒、精准消毒”呢?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布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见消毒方式及消毒器械使用指引(第一版)》整理。
一、基本原则1、环境消毒工作要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和(或)病原学监测、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及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来确定开展消毒处理的范围和方式。
2、医疗机构内消毒应遵循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规范。
二、常用消毒方式1、浸泡消毒应用产品: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应用场景:对小件不惧水的物品首选浸泡消毒。
2、擦拭、局部小面积喷洒消毒应用产品:醇类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等。
应用场景:对电梯间、门把手、洁具、地面、家具等光滑表面,可采用擦(拖)拭消毒;对皮肤、粘膜、伤口可采用冲洗、擦拭等方式消毒。
3、喷洒消毒应用产品: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应用场景:对土墙及粉刷的粗糙表面,以喷洒或喷雾消毒。
4、气溶胶喷雾、气化及熏蒸消毒应用产品: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应用场景:对空气可采用气溶胶喷雾、气化、熏蒸等方式消毒。
三、几种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四、常见消毒器械的使用方法1、高压静电循环风、紫外线循环风等方式的空气消毒机应用场景:一般可以在有人条件下使用。
注意事项:依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和保养。
2、臭氧发生器消毒机应用场景:可用于空气、水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注意事项:使用时不能有人在场,关闭门窗。
3、紫外线消毒设备应用场景:对空气和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均有消毒效果。
注意事项:使用时不能有人在场,并注意避光(包括太阳光和照明光),紫外线光管需定时用无水乙醇擦拭,保持光管表面干净。
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当辐照度低于70µW/cm2 时需更换。
组培实验室常见消毒方法优劣比拟组培实验室是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必备的实验室。
组培实验室的消毒是实验室一般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组培实验的成功与否和组培幼苗的质量上下。
组培实验室的消毒一般又可分为环境消毒、培养基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
培养基的消毒主要是在高压灭菌锅中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环境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则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使用不当时还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为此,笔者特对这些典型方法进行分析比拟,为组培实验室的科学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1 组培实验室的环境消毒保持组培实验室的空气清洁度是减少组培污染的重要条件,用于实验室消毒的常规消毒方法包含紫外线照耀法、甲醛熏蒸法、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溶液)法等,比拟新的方法有中草药消毒法。
1.1 紫外线照耀法紫外线是波长在10-400 nm之间辐射光的总称,能引起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导致病菌或病毒死亡。
此外,紫外线辐射所产生的臭氧和各种自由基可损伤蛋白质和酶分子,导致功能改变。
紫外线消毒具有广谱性,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
紫外消毒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且由于未使用化学药剂,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副产物。
该技术运行维护简单,费用较低。
采纳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消毒灯的数量为每平方不少于1. 5 W,照耀时间不少于30 min。
但需要指出的是,过量的紫外线照耀对人体有肯定的危害乃至致癌作用。
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病症。
过量辐射会诱发皮肤癌。
紫外辐射对眼睛的损伤特别明显,严峻时可能诱发白内障。
因此,当组培实验室在用紫外消毒期间,工作人员不要呆在正消毒的空间内,切忌用眼睛凝视紫外灯。
特别的,如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翻开消毒时,应预防将手长时间暴漏于紫外灯下。
一般在接种室用紫外线消毒后,不要马上进入接种室,此时室内充满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两种不同空气净化方式对NICU病房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空气净化方式对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探讨更适合NICU病房空气质量的管理办法。
方法在同个季度的不同月份采用两种不同的空气净化方式,平板自然沉降法检测病房内空气净化后的细菌总数,监测各个月份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
结果采用自然通风换气与空气消毒机消毒后病房的细菌总数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而发生医院感染率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空气消毒机净化室内空气方式比,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病房患儿平均住院日数更短,平均少0.93d。
结论在自然通风良好的状态下,做好通风时间对患儿的保暖,在NICU病房采用合理的自然通风可能对患儿的康复更有利。
标签:NICU;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医院感染目前,NICU的消毒方式一般采用移动式臭氧消毒机消毒、紫外灯消毒(包括悬吊式和挂壁式消毒机)、等离子体消毒机消毒和自然通风等方式,这样消毒后全国各地报告的发生医院感染结果大致相同。
据陈红武[1]等报告,早产、低体重、非母乳喂养、严重原发疾病、长期住院、侵袭性操作及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很明显,因为病房中气溶胶携带致病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不再是N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同医疗机构在NICU的空气消毒方面的差异却很大。
笔者通过采用不同病房空气消毒方式比较跟踪某院NICU 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发现自然通风方式不仅没有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而且也许对患儿的康复更有好处。
这结果希望能给部分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及消毒方式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泉州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NICU病房。
该病房朝南,南北通透,通风可。
室内面积约50m2,14张床位,大厅前后各配备一台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每台规格120m3适用)。
1.2方法基于笔者对该院自2009年~2012年的监测表明,该三级综合性医院NICU病房在每个季度的3个月份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在同个季度里的3个月采用不同的空氣净化方式对研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有可比性。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一、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辐射灭菌。
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
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
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y。
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
灭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
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
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
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干热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测定。
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
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在医院就诊或者看护病人时,常常会出现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这是由于医院是患者集聚的地方,为了避免出现病菌的二次污染或者交叉感染,医院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那么,你知道医院具体会使用哪些消毒灭菌方法吗?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医院消毒和灭菌傻傻分不清消毒和灭菌是医院中常见的两个卫生概念,虽然它们都与杀灭病菌有关,但它们的方法和目的是不同的。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液体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过滤消毒等。
灭菌则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低温灭菌等。
在医院中,消毒常用于清洁医疗设备、病房和公共区域等表面。
而灭菌常用于手术器械等需要非常严格无菌条件的物品。
因此对于医院消毒和灭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保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杀灭。
消毒的方法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具体的选择取决于需要消毒的物体、杀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实施的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毒方法:液体化学消毒剂:可以通过接触到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来杀灭它们。
注意使用时需要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液体化学消毒剂包含很多种,是最常见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乙醇、碘伏、氯己定等。
1、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具有广谱、速效、低毒或无毒的特点,属于高效消毒剂的一种。
可适用于大多非金属日常用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常用的消毒形式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
2、乙醇乙醇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属于一种中效消毒剂。
其多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等。
3、碘伏碘伏具有中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稳定性好等特点,属于一种中效消毒剂,更加适用于皮肤、粘膜等部位的消毒。
4、氯己定氯己定也叫洗必泰,具有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其属低效消毒剂。
灭菌方法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用于杀灭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保证环境的卫生和人体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灭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物理灭菌物理灭菌是通过热力、辐射或过滤等物理手段杀灭病菌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和过滤灭菌。
高温灭菌是最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温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进而杀死病菌。
常见的高温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箱等。
在医疗卫生领域,高压蒸汽灭菌器被广泛应用于灭菌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品。
紫外线灭菌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病菌,其原理是紫外线破坏病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
紫外线灭菌常用于空气、水和表面的消毒,如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空间的空气消毒。
过滤灭菌是通过过滤器将病菌截留下来,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常见的过滤灭菌方法包括微孔过滤和纤维过滤。
微孔过滤主要适用于液体的灭菌,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纤维过滤主要适用于空气的灭菌,可以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截留下来。
二、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物质对病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化学灭菌常用于表面的消毒和器械的消毒。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酒精消毒、氧化剂消毒和酶消毒。
酒精消毒是一种常见而简便的化学灭菌方法,常用的酒精消毒剂包括乙醇和异丙醇。
酒精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大部分病菌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
然而,酒精对芽孢和病毒的杀灭作用较差,因此不能替代高温灭菌。
氧化剂消毒利用氧化剂对病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
常用的氧化剂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氧化剂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病菌。
酶消毒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化学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对病菌的细胞壁进行降解。
酶消毒常用于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去除附着在表面的病菌。
三、生物灭菌生物灭菌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病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灭菌方法包括发酵灭菌和放线菌灭菌。
•紫外线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1。
紫外线消毒1。
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1。
2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1.2。
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1。
2.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1。
1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1.2。
4 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
7nm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
)1。
2.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1.2。
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1。
2.7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1)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为40W、30W、20W、15w等。
要求出厂新灯辐射253。
7nm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不加反光罩)为:功率>30W灯,≥90uW/cm;功率>20W灯,≥60uW/cm2 ;功率150W 灯,≥20uW/cm2。
由于这种灯在辐射253.7nm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184.9nm紫外线。
故可产生臭氧.(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要求辐射253。
7nm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为:功率30W 灯,>180uW/cm2;11w灯,>30 uW/cm2。
学校消毒方法标题:学校消毒方法引言概述: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学校的消毒工作变得尤其重要。
有效的消毒方法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也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学校常用的消毒方法,以确保校园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一、物理消毒方法1.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可以通过紫外线灯对教室、办公室等空间进行消毒。
1.2 高温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者高温烘烤设备对桌椅、地面等物体进行消毒,有效杀灭病毒。
1.3 空气消毒:通过空气净化器或者空气消毒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二、化学消毒方法2.1 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学校中可以使用酒精喷雾对桌椅、门把手等进行消毒。
2.2 漂白粉消毒:漂白粉具有强力的消毒作用,可以用来对地面、厕所等进行消毒清洁。
2.3 消毒湿巾:消毒湿巾方便携带和使用,可以用来擦拭学生和教职员工时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手机等。
三、生物消毒方法3.1 乳酸菌消毒:乳酸菌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可以用来清洁和消毒厨房、食堂等地方。
3.2 酶消毒剂:酶消毒剂可以有效分解细菌和病毒,适合于对环境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
3.3 盐酸消毒液:盐酸消毒液是一种强力消毒剂,可以用来对厕所、下水道等进行消毒。
四、预防性消毒方法4.1 定期消毒:学校应建立定期消毒的制度,对教室、办公室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
4.2 教育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师生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增强防疫意识。
4.3 个人卫生:教育师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等,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五、专业消毒服务5.1 外聘专业公司:学校可以考虑外聘专业的消毒公司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消毒效果和质量。
5.2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5.3 建立消毒档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消毒档案,记录消毒时间、地点、方法等信息,以备查证和监管。
各种灭菌法详细介绍灭菌是指将物体或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确保产品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有许多不同的灭菌方法可供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灭菌方法的详细介绍。
1.物理灭菌方法1.1高温杀菌高温杀菌是利用高温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高温杀菌方法包括热空气灭菌和湿热灭菌。
热空气灭菌适用于干燥物体的灭菌,例如玻璃器皿、器械等。
湿热灭菌是通过蒸汽进行灭菌,适用于耐热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器皿等。
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时间和温度来确保微生物完全被杀灭。
1.2辐射灭菌辐射灭菌是利用辐射能,如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紫外线辐射灭菌常用于空气和表面的灭菌,X射线和γ射线则适用于物体和容器的灭菌。
辐射灭菌不会产生化学残留物,但需要注意辐射对人体和材料的潜在危害。
2.化学灭菌方法2.1醛类灭菌剂醛类灭菌剂,如福尔马林和戊二醛,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
它们能够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达到杀菌的效果。
醛类灭菌剂广泛用于医疗器械、实验室试剂和血液制品的灭菌。
2.2氧化剂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能通过氧化反应杀灭微生物。
它们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核酸,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氧化剂常用于表面的消毒和灭菌,如手术器械、工作台等。
2.3高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如氯化物和酒精等,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氯化物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核酸,酒精则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蛋白。
它们常用于表面消毒、手消毒和小型器械的灭菌。
3.生物灭菌方法3.1过滤灭菌过滤灭菌是利用微孔过滤器将微生物过滤掉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的灭菌,例如药品、培养基和洁净室空气等。
过滤灭菌可以用来除去大部分微生物,但无法除去溶解在液体中的溶解菌和毒素。
3.2灭菌酶灭菌酶是一种能够降解微生物细胞壁的酶。
当细菌或真菌接触到灭菌酶时,其细胞壁会发生破坏,导致细胞死亡。
常用手术用物的消毒灭菌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成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成功,医疗工作者需要对手术用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本文将介绍常用手术用物的消毒灭菌方法,希望能对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一、手术刀具的消毒灭菌1. 热水消毒法:将手术刀具放入100°C的沸水中煮沸2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2. 紫外线消毒法:将手术刀具放入紫外线消毒柜中,进行紫外线照射30分钟。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达到消毒的目的。
3. 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手术刀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121°C 的高温高压灭菌处理15-20分钟。
这是一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能够灭杀细菌孢子、真菌和病毒。
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1. 化学消毒法:将手术器械放入含有有效氯成分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次性使用的手术器械。
2. 硝酸乙酯蒸气灭菌法:将手术器械放入硝酸乙酯蒸气灭菌器中,进行60-80°C的蒸气灭菌处理120分钟。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灭杀各类致病菌。
3. 灭菌过滤法:将手术器械放入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灭菌器中,进行高温高压的蒸汽灭菌处理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器械材质要求较高的情况。
三、手术橡胶制品的消毒灭菌1. 热氧灭菌法:将手术橡胶制品放入高温高压的热氧灭菌器中,进行134°C的灭菌处理30分钟。
这是一种常用的橡胶制品消毒灭菌方法,能够有效灭杀各类致病菌。
2. 过氧乙酸灭菌法:将手术橡胶制品放入含有过氧乙酸的消毒柜中,进行60°C的低温灭菌处理4-6小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橡胶制品要求较高的情况。
3. 超声波清洗灭菌法:将手术橡胶制品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超声波清洗和灭菌处理15-30分钟。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清洁和消毒橡胶制品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消毒灭菌是手术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有效预防手术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有人状态下用什么空气消毒器
有人状态下用什么空气消毒器:很多人以为医院使用的消毒机就是好的,要是放在办公室或者家里使用,会有大麻烦的。
根据WS/648-2019P 空气消毒机通用卫生要求,常见的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臭氧等消毒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在无人场所,消毒后要进行通风,并且过30分钟后人才可以进入,所以这类消毒技术并不适合无专业人员管理的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所使用。
可用于有人情况下的室内空气消毒机,有高效过滤器(HEPA)、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等,但是单一技术受温度湿度影响比较大,紫外线消毒机也必须严格密封设计,确保消毒的同时紫外光不能泄出,需要GB28235的要求,否则同样对人体有伤害。
有人状态下用什么空气消毒器:空气消毒机除了生产企业要有消毒资质之外,还需要通过严格的菌株测试消毒效率。
经过消毒前采样、消毒机启动处理、消毒后采样,再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空气中含菌量计算出杀灭率,而且同一试验需要重复三次,杀灭率均≧99.9%,才可以判为消毒合格。
所以,不是空气净化器就可以称为空气消毒机,也不是所有的空气消毒机都能在家庭使用的。
帝源空气消毒机完全符合有人场所使用的标准,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1。
医院常用的几种消毒灭菌方式有哪些?在医院中,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那么,医院常用的几种消毒灭菌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之一,它利用高压蒸汽对器械进行加热,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压力蒸汽灭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两种类型,其中,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最先进的灭菌技术,具有更高的灭菌效果和更低的能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某些耐高温的微生物效果不佳,且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1.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干燥环境对器械进行灭菌的方法。
在高温环境下,微生物的蛋白质会发生凝固,主要用于对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耐高温物品的消毒,一般情况,温度通常在160℃-180℃之间,持续2小时以上。
(1)焚烧焚烧是一种高温氧化分解的方法,通过将医疗废物放入专用的焚烧炉中,利用高温将其燃烧成灰烬,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处理各种医疗废物,如废弃的器械、敷料、药品等。
(2)烧灼烧灼主要用火焰燃烧产生高温来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通常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3)干烤干烤灭菌是利用高温热空气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其优点操作简单,灭菌效果好,但缺点是不适合对塑料、橡胶等不耐高温的物品进行消毒。
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使其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无化学残留、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1.医用微波灭菌医用微波灭菌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微波能穿透到微生物细胞内部,使细胞内的水分子产生剧烈运动,从而产生热量,使细胞内的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杀菌的目的。
同时,微波还能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失去活性。
1.甲醛气体消毒剂甲醛气体消毒剂是一种化学消毒剂,通过与微生物中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3消毒基本知识消毒方法介绍常见化学消毒剂优缺点消毒剂使用存在误区消毒的基本知识消毒基本概念消毒杀灭和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的制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消毒的基本知识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的制剂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的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高水平消毒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的消毒处理。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处理。
低水平消毒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性病毒的消毒处理。
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朊病毒细菌芽孢分支杆菌(结核)亲水病毒(甲肝、脊灰)真菌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有脂质膜)流感消毒的基本知识高度危险物品:进入无菌组织和器官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粘膜和皮肤接触的用品和器材(灭菌处理)中度危险物品: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物品和器材(中水平或高水平)低度危险物品: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低水平)消毒的基本知识消毒的基本知识 影响消毒的因素1、处理剂量:强度:何谓强度?温度热力消毒照射强度紫外线消毒浓度化学消毒剂消毒的基本知识强度增强,杀菌能力强酒精:75%酒精和95%酒精的区别95%的酒精: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保护膜,影响杀菌效果强度增强,杀菌能力强时间?消毒的基本知识2、微生物污染程度规定的剂量都能使污染比较严重的物品(每毫升洗液10万个左右细菌)得到有效处理3、温度、湿度紫外线灯的使用条件(20度—40度,相对湿度≤60%)使用的相关记录要求常用的消毒方法介绍1•物理消毒法2•化学消毒法3•生物消毒法常用消毒方法介绍物理消毒法紫外线灯:1、物体表面消毒使用要求:强度≥70μw/cm22、空气消毒使用要求强度≥1.5w/m33、使用要求:酒精擦拭,减少灰尘常用消毒方法介绍高压蒸汽灭菌器1、下排气式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2、预真空式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
消毒
臭氧消毒
臭氧
一、杀菌原理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和单个氧原子;单个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
综观无菌技术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三种。
1、臭氧的灭菌机制及过程类属于生物化学过程,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
2、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产和繁殖过程到破坏。
3、渗透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
并且将死亡菌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枝原体及热原(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内毒素)等溶解变性灭亡。
二、杀菌能力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地杀灭作用,采用3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分钟,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
三、注意事项
1、臭氧对人体呼吸道粘膜有刺激,空气中臭氧浓度达1mg/L时,即可嗅出,达2.5-5mg/L时,可引起脉膊加速、疲倦、头痛,人若停留1小时以上,可发生肺气肿,以致死亡。
故消毒用臭氧消毒空气,必须是在人不在的条件下,消毒后至少过30分钟才能进入。
2、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坏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减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
紫外线消毒
一、杀菌原理
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二、杀菌能力
紫外线杀菌的广谱性是最高的,一般达到足够辐照强度和时间,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的杀菌率可达到95%以上。
三、注意事项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的影响最为明显。
人体受到短时间照射即会产生皮肤泛红、搔痒、起过敏性的丘疹;长时间照射会使皮肤组织受到严重的伤害,足够剂量的照射甚至会造成皮肤的癌变。
紫外线照射到人眼也非
常有害,短时较大剂量照射会使眼睛红肿、流泪、睁不开眼,长期受到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白内障甚至致盲。
2、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遇到物品阻挡时,就会产生反射、穿透或吸收。
紫外线消毒要求每立方米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照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并规定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否则杀菌效果不佳或无效,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3、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4、另外,紫外灯光衰较大,寿命不长。
一般厂家生产的紫外线杀菌灯点燃数百小时后,它的紫外光强度衰减很快,最高达到30%,杀菌效果大大减弱。
另外,加工中造成的阴极损伤也影响了紫外线杀菌灯的寿命。
由于紫外线杀菌灯的光衰与荧光灯光衰在机理上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一问题还有待各方努力解决。
5、应用中还应注意灯管的擦拭与保洁。
新灯使用时,可先用75%的酒精纱布擦拭灯管,清除灰尘与油迹对灯管的污染。
使用过程中,定期擦拭,做好灯管的保洁工作,以免影响透紫率及辐射强度。
等离子体动态消毒
一、杀菌原理
采用双极等离子体静电场对带负电细菌分解与击破,将尘埃极化并吸附,再组合药物浸渍型活性炭、静电网、光触媒催化装置等组件进行二次杀菌过滤,经过处理的洁净空气大量快速循环流动,使受控环境保持在“无菌无尘室”标准。
二、杀菌效果
杀菌快速彻底,对空气中自然菌杀菌率30分钟达到10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40分钟内达到99%以上。
开机45分钟空气沉降菌≤15CFU/皿•30MIN、空气中浮游菌≤800个/m ³,空气洁净度达到30万等级(ISO9级标准)以上,最高可达到百级。
杀菌消毒效果理想,可应用在食品企业冷却、灌装、包装车间,医疗系统,无菌实验室等。
三、注意事项
1、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完全在有人的情况下使用,持续对车间空气进行动态消毒净化,实现“边工作边消毒”,又可以有效防止空气中的细菌繁殖再生。
2、能消除和净化车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及异臭味,具有自动调增氧气功能,可自动将室内的空气质量调到最佳状态。
3、价格及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直接插上电源即可使用,无需停产停工,无需车间装修改造,可移动,输入指令均为一键通,电机功率低,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