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点

1.1希望你喜欢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与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3、在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4、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单位。为了便于各国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长度的其它单位还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

7、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是: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8、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有:米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精密的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9、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有: (1)“选”——根据测量实际,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量程决定了一次测量能测的长度,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 (2)“看”——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紧贴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齐,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零刻度线磨损

长度测量

时间测量

科学探究

测量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m ) 其它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选、看、放、读、记”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长度的特殊测量:累积法、以直代曲法、重叠法、滚轮法、辅助工具法等

测量工具:钟表 国际单位:秒(s ) 其它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 秒(停)表的使用规则:“小圈”对应分钟,“大圈”对应秒钟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走进物理世界

的,要用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起点

(4)“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刚好到整数刻度线的,估读部分用“0”代替(称为零估读)

(5)“记”——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0、例如:刻度尺的量程是:0~10cm,分度值是:0.1cm或1mm,表示能精确到1mm。

铅笔的长度是:5.25cm(5.23~5.27cm都行),其中准确值是:5.2cm,估计值是:0.05cm(正常估读)

物体的长度是:3.80cm,其中准确值是:3.8cm,估计值是:0.00cm(零估读)

1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可能消除。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其它方法还有: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等。

12、求平均值时,先要去掉错误的数据(包括与其它数据明显差异较大的数据,多估读或少估读的数据等),再将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无论是否除得尽,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都应该与原始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且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

1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的其它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这些单位与秒的换算关系是:

14、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序以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为:

15、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和秒表(也叫停表)。秒表的小表盘一般对应分(min),大表盘一般对应秒(s),读取时间时不用估读。以下停表的读数分别是:10s;250s(或4min10s);126s(或2min6s)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6、测长度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以直代曲法、滚轮法、重叠法、辅助工具法等。 (1)累积法举例1: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步骤:将课本中同样的纸压紧(封面和封底除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总的厚度为L ,再数出纸的张数为n 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n

L

。 累积法举例2: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用秒表测出1min 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为n 次,则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

n

60

s 。

累积法举例3:测细铜丝的直径

步骤: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 ,数出线圈的圈数为n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n

L 。 (2)以直代曲法举例: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将圆规张开,用刻度尺测量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 ,再用圆规在曲线上进行度量并记数,记下次数为n ,则曲线的长度为nL 。

(3)滚轮法举例: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用一枚壹分硬币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 ,用刻度尺测量硬币滚动一周的长为L ,则曲线的长度为nL 。

(4)重叠法举例:测量地图上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将一段没有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曲线重合,用笔在起点和终点作记号,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为L ,则地图上曲线的长度就是L 。

(5)辅助工具法举例:测硬币的直径

步骤: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夹住硬币,如右图所示,则

两块直角三角板所夹的长度为硬币的直径。图中硬币的直径为

2.50cm。

以下也属于辅助工具法的正确测法:

17、测量体积的常用工具是量筒或量杯,它们常用的单位是:毫升(ml),1ml=1cm3,1L(升)=1000ml (毫升)。观察量筒中的液面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底部相平,测固体的体积时,可以采用“排水法”测体积,如图小石头的体积为:V石=V2-V1=30ml-20ml=10ml=10cm3

1.4尝试科学探究

18、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9、进行探究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0、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角和摆的质量都无关,只跟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摆得越快。

三、重要公式——无

四、重要实验——无

五、难点

1、只要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就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钟表读数时,不用估读,采用就近读数的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使小数点的位数相同。

六、应用

1、用皮卷尺测长度时,如果用力拉皮卷尺,测量出来的结果将偏小,如果皮尺没有拉直,测量出来的结果将偏大。

2、由于热胀冷缩,温度高时测量结果偏小,温度低时测量结果偏大。

3、读数时如果视线发生倾斜,也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

4、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如果先读总体积,再取出固体后读水的体积,则计算出的固体体积偏大,因为固体上沾有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