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
- 格式:doc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6
65辽宁丹东蓝莓产业现状及栽培技术●李 华(宽甸满族自治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 丹东 118200)摘要: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阐述丹东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对土壤改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详细总结,以期为蓝莓栽培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丹东;蓝莓;产业发展;栽培技术
作者简介:李华(1981.11- ),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执法工作。蓝莓,学名越橘,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果实富含维生素、SOD及钙、铁、锌、钾等矿物质[1], 含有其他水果中少有的熊果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强心功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2]。蓝莓喜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3],需水量大,但耐涝性不强,对生长环境的严格要求限制了蓝莓的引种栽培。丹东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表植被资源丰富,土壤中含有大量草炭土和松针等适合蓝莓生长的有机营养物质,具备蓝莓生产的优势条件。1丹东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丹东市旱田微酸性棕壤土地面积为13.3万公顷,其中有5.3万公顷土壤pH值小于5.0,草炭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截至2016年底,丹东市蓝莓种植面积为1900 hm2,约占全国蓝莓总面积的7%,总产量达750万千克,占全国总产量的25%,果实总产值在1.5亿元左右,其中设施蓝莓面积67 hm2,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栽培蓝莓生产基地。丹东降雨充沛,无霜期长,苗木生长期较长,年生产苗木5000万株以上,品种类型以北高丛、半高丛和矮丛为主,以营养钵育苗为主,近年来开展了部分地栽大苗的繁育工作,主要供应保护地生产栽培使用,苗木供应区覆盖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全部省份,部分出口韩国、朝鲜等国家。目前种植者以种植大户和小型企业为主,种植规模多在66 700~200 100 m2,优势是管理精细,管理水平较高,可实现优质高产目标;劣势是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利于形成品牌优势。蓝莓产业的投入基本以种植者为主,缺少政策支持,优势是种植者投资谨慎,建园成功率高;劣势是不利于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优质蓝莓产区的时间较长。2栽培技术2.1建园建园要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园址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无污染地区。对于地势不平的地块,建园时要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沙化较重的地块,要掺拌壤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对于黏重的土壤,要掺拌沙土,提高土壤孔隙度。同时配备作业道路、灌溉设备、排水设施和配套的贮藏加工设备。2.2改良土壤大多数蓝莓品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适宜的pH值为4.0~5.2。当土壤pH值过高时,蓝莓容易发生缺铁黄化;反之,则有可能导致锰等元素中毒。如果土壤pH>5.5,可在土壤中施加硫黄粉或硫酸铝;如果土壤pH<4.0,可在土壤中加入石灰。蓝莓为浅系根群,不耐干旱,板结的土壤不利于根系的伸长生长,应采用施加有机物料或生物覆盖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以上,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有机物料掺入土壤,可在定植前挖定植沟或定植穴,将取出的泥土掺入苔藓、草炭、秸秆、磨碎的松树皮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穴内。另一种是地面覆盖,在蓝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S66莓定植后,将秸秆、锯末、松针、树叶等覆盖于树盘周围。2.3品种选择自我国蓝莓产业化以来,丹东地区便对“瑞卡”“北陆”“蓝丰”“美登”“北青”“蓝金”“瑞卡”“达柔”等共二十余个蓝莓品种进行了试验栽培,截止到2013年,丹东地区种植的品种约80%是“北陆”,10%是“蓝丰”,“北青”“蓝金”“瑞卡”“达柔”“美登”等其他品种约占10%。至2018年底,丹东地区的“北陆”“北青”“美登”“蓝金”等品种大幅度减少,“蓝丰”“瑞卡”“杜克”等品种已成为主栽品种。鲜食品种以“蓝丰”“公爵”为主,加工果实以“瑞卡”为主,设施栽培以北高丛“公爵”为主。只有科学选育优良品种,合理布局,才能使蓝莓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4定植蓝莓栽培以春栽为宜,株行距因品种而定,高丛蓝莓1.5 m×2 m,半高丛蓝莓1 m×1.5 m,矮丛蓝莓0.5 m×1 m。定植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挖宽、深分别50 cm的方形定植穴,定植穴内施入2 kg有机肥+100 g复合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蓝莓苗定植深度15 cm左右。培土,轻提苗,踏实,浇透水。2.5栽后管理2.5.1肥水管理 蓝莓施肥主要使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果实采收后或春季萌芽前施入,施肥深度约20 cm,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每株施肥量为有机肥2 kg,春季萌芽前再施入氮磷钾复合肥 200 g/株。水分管理以土壤保持湿润为宜,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可采用喷灌或膜下滴灌结合水肥一体化进行。2.5.2除草 为保证绿色生产,田间除草主要采用铺设底布和人工除草的方式。2.5.3虫害防治2.5.3.1尺蛾、天幕毛虫和金龟子 花期虫害发生于5月上旬,果期虫害发生于6月中旬,常见于幼果期。主要防治方法为诱杀法,利用黑光灯、性激素等进行诱杀。也可使用化学防治法,开花前全树和地面喷施45%石硫合剂结晶粉20~30倍液,幼果期和落叶后树体喷施阿维灭幼脲+70%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阿维灭幼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500倍液+ 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2.5.3.2蛴螬蛴螬是蓝莓生产中常见的地下害虫,春秋两季危害较重,主要为害根部和嫩茎。可于建园旋耕前用3%毒死蜱颗粒剂或2%辛硫磷乳油撒施或喷施,移栽时用毒死蜱或辛硫磷混土撒施。老果园于4月下旬、5月上旬和8月中旬随滴灌施入毒死蜱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3.3蓟马 蓟马以温室危害较多,温室2~4月、冷棚8月上旬为危害高峰期,露地7~8月发生较重,暴风雨天气加重危害。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修剪并清理枯枝落叶。发病后喷施3%啶虫脒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
蓝莓市场调查报告蓝莓市场调查报告蓝莓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和抗氧化剂等多种营养物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蓝莓市场逐渐兴起。
本篇文章将对蓝莓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一、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蓝莓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数据显示,蓝莓的消费量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约30%,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对营养水果的需求增加。
二、市场消费者特征蓝莓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中年人群体中。
年轻人对于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较高的追求,而中年人则更注重保健养生。
这两个群体对蓝莓的需求量较大,对蓝莓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有一定的要求。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蓝莓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
除了传统的水果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蓝莓市场,推出各类蓝莓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新鲜蓝莓、蓝莓果酱、蓝莓饮料等。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宣传和市场渠道等方面都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四、市场发展机遇尽管蓝莓市场竞争激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蓝莓这种富含营养的水果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食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蓝莓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蓝莓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烘焙、调味料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的发展空间。
五、市场挑战与对策蓝莓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市场前景展望总体来说,蓝莓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蓝莓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专题综述2010.5树莓属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浆果成熟时色泽宜人,柔嫩多汁,风味独特。
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浆果呈蓝色或深紫色,果实甜酸适度,风味佳。
树莓、蓝莓浆果中除含有糖、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富含过氧化物歧化酶、鞣花酸、花青素、类黄酮等保健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保护视力等功能。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二者向世界推荐为“第三代黄金水果”,蓝莓被列为世界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种植树莓,面积约300万亩,进出口总量约40万吨;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蓝莓产业化生产,总面积180万亩,产量24万吨,北美洲是蓝莓主要生产国,栽培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85.5%,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9.9%。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辽宁树莓、蓝莓生产与发展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陶承光初开始进行树莓、蓝莓引种栽培,形成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等蓝莓种植区域;辽宁、黑龙江、吉林、北京 、河南、新疆等省区建立了树莓产业基地。
先后有吉林农业大学、江苏南京植物研究所、山东果树研究所、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从美国、日本、加大拿、丹麦等国引进蓝莓、树莓品种,同时开展栽培技术研究,为树莓、蓝莓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辽宁省树莓、蓝莓生产现状1.生产现状 至2008年,辽宁省蓝莓栽培面积1.8万亩,产量0.15万吨,主要集中在丹东市、大连市;其中丹东市栽培面积0.9万亩,大连市0.8万亩,其他0.1万亩。
树莓栽培面积5.9万亩,预计产量2.0万吨,主要集中在沈阳市东陵区、法库县、凤城市、庄河市、阜新县等市县区,其中沈阳栽培面积近4.0万亩,丹东0.6万亩,大连0.5万亩,阜新0.4万亩,其他0.4万亩。
蓝莓栽培主要以北陆、北村、北蓝、蓝丰等品种为主,栽培形式主要有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露地栽培面积占94.3%,设施栽培占5.7%。
蓝莓生产与加工利用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等。
目前,蓝莓的种植与加工利用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蓝莓的生产与加工利用,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蓝莓的生产主要包括种植和管理两个方面。
蓝莓属于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在酸性土壤上进行种植,并确保足够的水分和日照。
种植者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选择合适的土壤和地理位置,进行适当的施肥和浇水。
管理方面,包括定期修剪和除草、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和贮藏等。
蓝莓生产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作为一种水果,蓝莓的加工利用非常广泛。
首先,蓝莓可以鲜食。
新鲜蓝莓口感酸甜可口,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用于制作水果沙拉、果汁和酸奶。
其次,蓝莓可以制作成果酱、果脯和果冻等。
蓝莓果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可以作为面包、饼干和酸奶的配料,也可以作为甜点的调料。
此外,还可以将蓝莓进行经过干燥的处理,制作成蓝莓干,便于保存和携带。
最后,蓝莓还可以用于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等酒类和调味品。
蓝莓的生产与加工利用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蓝莓的种植和加工可以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种植蓝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加工蓝莓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这些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蓝莓的生产和加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蓝莓是一种高价值的水果,它的销售价格较高,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润。
种植和加工蓝莓可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蓝莓的生产和加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蓝莓的种植需要购买种苗和农业机械设备,加工需要购买加工设备和原材料等,这些都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总之,蓝莓的生产与加工利用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种植和加工蓝莓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民参与蓝莓的种植和加工,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Z a i p e i j i s h u蓝莓是我国的珍贵水果品种之一,具有产量少和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对蓝莓的研究中表明,蓝莓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并能够促进视力的保护,对于老年人还有较强的抗神经衰老的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在逢年过节和日常生活中,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通过蓝莓饮品和食品的摄入,丰富了人体的营养物质需求。
蓝莓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在近几年的栽培技术中有了部分的进展,提高了蓝莓水果的产值,并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中。
一、我国蓝莓栽培利用现状在我国北方,蓝莓引种试栽地点主要包括吉林省的长春、通化、安图、靖宇、松河、长白县和白河,辽宁省的丹东、庄河、大连,黑龙江的尚志、五常,山东省的青岛、威海等地。
引种结果表明,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的一些品种能适应长白山地区冬季低温,而北方高丛蓝莓易受冻害。
因此,蓝莓产业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必须既积极又慎重,必须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广泛推广。
在我国南方,蓝莓引种试栽地点主要包括江苏省的南京、漂水、句容、漂阳、苏州,浙江省的绍兴、杭州、安吉、临海、温州,湖北省的宜昌,福建省的龙岩、武夷山,重庆的永洲,贵州省的麻江、贵阳,云南的丽江、澄江以及我们江西的南昌等地。
其中,在江苏苏南地区的引种历史最长,已有近20年,到2006年春,我国南方种植面积约有167hm2,均处于无特殊栽培技术措施的管理状态。
近几年的调查表明,在南方各地兔眼蓝莓品种基本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植株生长强健,开花结果良好。
目前,我国栽植的矮丛蓝莓品种主要有美登和芬蒂,半高丛品种主要有北陆、北蓝和圣云,北高丛品种主要有都克、蓝丰、埃利奥特、达柔和伯克利,南高丛品种主要有夏普兰、奥尼尔和米斯梯,兔眼蓝莓品种主要有粉蓝、园蓝、梯芙蓝和顶峰。
在长江以北地区,蓝丰、北陆和美登已成为三大主栽品种。
但在南方地区,兔眼蓝莓的种植比例最大。
二、蓝莓关键栽培管理技术1、园地选择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先确定适栽区域,即气候条件适宜区,然后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
蓝莓调研报告
《蓝莓调研报告》
背景介绍:
蓝莓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因其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蓝莓的消费量逐渐增加,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整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研内容:
我们首先对蓝莓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了调查。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蓝莓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一些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蓝莓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我们还对蓝莓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发现蓝莓产品的种类和品牌在市场上多样化和丰富。
在了解了蓝莓的生产与销售情况后,我们还对蓝莓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蓝莓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不仅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还在一些特定的消费群体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蓝莓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逐渐提高,对蓝莓产品的品牌和质量抱有更高的期望。
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还对蓝莓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根据调研数
据显示,蓝莓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蓝莓产品的加工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提高。
在未来,蓝莓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结论:
通过本次蓝莓调研报告,我们对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蓝莓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努力,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蓝莓作为新兴树种,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成为果树的新兴产业。
全国蓝莓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4745hm 2增长至2015年的31210hm 2,年平均增长率为92.96%;产量从2009年的1773t 增长至2015年的30000t 左右,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65.34%。
2015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的前三大省份是贵州、山东和辽宁,产量的前三大省份是山东、辽宁和贵州[1]。
2010年前后河北省开始引进蓝莓,经过多年的种植发展,逐步形成了蓝莓新兴产业基础。
1基于蓝莓生长发育相关的河北省自然生态条件1.1土壤类型与pH 值河北省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盐碱土、棕壤土、栗钙土、风沙土和灰色森林土7个[2]。
其中,褐土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的山前平原,面积50.8万hm 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0.8%,土壤pH 值为6.5~7.0;潮土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京山线以南的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山区沟谷低阶地也有零星分布,面积425.0万hm 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5.8%,土壤偏碱性(pH 值8或以上);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冲积平原以及坝上地区,面积20.3万hm 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3.0%,土壤偏碱性(pH 值8.5);棕壤分布在燕山海拔600m 以上、太行山海拔1000m 以上和冀东滨海低山丘陵海拔500m 地区,面积230.9万hm 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4.0%,土壤pH 值为5.3~7.0;栗钙土分布在西北部的坝上高原,面积127.7万hm 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7.8%,土壤pH 值为7.7~8.4;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下游沿岸、古河道、坝上高原以及沙化严重的农田附近,面积0.4万hm 2,土壤pH 值为7.5~8.5;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土壤反应呈微酸性,pH 值为5.5~6.5。
1.2浅层地下水pH 值河北省农业用水多为地下浅层水,大多符合三类水水质要求,pH 值为6.5~8.5[3]。
■工作研究■1丹东蓝莓发展历程我国蓝莓栽培历史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吉林农业大学从美国等国际引入部分质优、耐寒蓝莓品种,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的酸性沼泽地区试种,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1]。
近年来蓝莓在国内市场越来越走俏,目前全国的蓝莓种植面积约1万公顷。
丹东地区蓝莓引种栽培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1998年起开始引种蓝莓,种植面积逐年攀升,截止2012年,丹东地区蓝莓种植面积已达0.14万公顷,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之势,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2006年初丹东已栽植蓝莓面积达26.7公顷,丰产园鲜果单产高达18吨/公顷。
近年面积稳步增加,到2012年丹东蓝莓种植面积达到0.14万公顷,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达0.015万公顷,产量为800吨,露地栽培面积达到0.12万公顷,产量达2000吨。
2丹东蓝莓在全国所占地位在丹东市科技局、丹东农委积极倡导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丹东地区蓝莓种植技术、品种选择、贮藏加工等方面正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技术体系,已成为全国蓝莓种苗基地。
目前已筛选出了15个适合丹东栽培的蓝莓品种,建立了10余个蓝莓科技试验示范园。
相关加工企业开发出了蓝莓酒、罐头、蓝莓汁、蓝莓酱、蓝莓干、速冻蓝莓等蓝莓加工品种十几个,使目前丹东蓝莓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
3丹东蓝莓发展优势3.1自然条件优势丹东地区属于南温带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全市20.8万公顷耕地中的15万公顷旱田是微酸性棕壤土,其中有5.7万公顷是酸性土壤(pH 值<5.0),同时拥有丰富的草炭土资源,土壤比较肥沃,自然生态条件适合于蓝莓的生长发育。
同时由于丹东地区夏季雨量充沛,低湿寡照,对蓝莓资源圃建立,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选择抗性优良的蓝莓新种质。
3.2深加工优势丹东市从2007年开始就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创汇农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涌现出一批具有加工能力的深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
区域治理LIVELIHOOD国内蓝莓产业的发展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陈涛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群众开始了解蓝莓所具有的保健功能,蓝莓行业在新时期遇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
无论是蓝莓果实鲜食加工,还是蓝莓保健品化妆品,新时期在我国都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在对近几年我国蓝莓种植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后,研究了近几年我国蓝莓行业的加工情况,最后分析了蓝莓行业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蓝莓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5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278-0001蓝莓最早产于北美,早期北美定居者将蓝莓视为日常食品。
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21世纪,更多的欧美国家将蓝莓视作功能性食品。
与此同时,伴随着世界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印度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蓝莓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
经过不断的发展研究,世界各国蓝莓的栽种面积、栽种产量都不断增加。
蓝莓也由最初的蓝莓鲜果等初加工产品逐步发展为蓝莓营养液等高附加值的保健产品,各国蓝莓需求量不断上升。
伴随着越来越多群众深入了解蓝莓的保健作用,更多人员参与到了蓝莓产品加工中,蓝莓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国内蓝莓种植情况我国地域广阔,野生蓝莓资源分布广泛,无论是东北地区还是西南、华北地区均有野生的蓝莓资源分布。
在我国几大蓝莓分布的主要产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作为产量最高的地区,成为了我国蓝莓生产主产地。
就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吉林长白山两处野生蓝莓产地所生产出的野生蓝莓,就已经占据了我国野生蓝莓总量的90%及以上。
但是由于东北环境影响,东北野生蓝莓采摘困难,所以东北地区蓝莓产量不够稳定。
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1991年才开始产业化地生产蓝莓资源。
在1991年,吉林农业大学和日本的环球贸易公司进行了合作,开启了我国首次产业化生产蓝莓。
蓝莓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快产品研发,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产品产值突破性增长,破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
到2020年,以“中国北极蓝莓”为重点,努力打造出4个至5个国际知名品牌、5个至8个国内知名品牌。
蓝莓产业迅速完成导入期至成长期至成熟期的良性发展过程。
(一)近期目标(2015年)。
1.生产基地。
建设蓝莓原料基地125.5万亩,其中,人工管护恢复野生基地100万亩,集约化抚育野生基地20万亩,人工露地栽培基地5万亩,设施基地0.5万亩。
鲜果采摘量从现在的0.7万吨增加到4万吨。
2.加工产业。
建成和培育2个至3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
分别建立专一度较高的专业生产企业,培育和打造有机蓝莓产品国际知名品牌2个至3个,国内知名品牌3个至4个。
加工业产值达到87.5亿元。
3.经济效益。
蓝莓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
其中,果实及苗木销售产值10.5亿元(果实产值7.3亿元,苗木产值3.2亿元),企业加工产值87.5亿元,蓝莓产品批发零售毛利及带动的旅游产业等其它产值10亿元。
产区人均增收460元。
(二)远期目标(2020年)。
1.生产基地。
建设蓝莓原料基地171万亩,其中,人工管护恢复野生基地120万亩,集约化抚育野生基地30万亩,人工露地栽培基地20万亩,设施基地1万亩。
鲜果采摘量达到20万吨。
2.加工产业。
建成和培育8个至10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
重点开发蓝莓生物保健用品和高级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
培育和打造有机蓝莓产品国际知名品牌4个至5个,国内知名品牌5个至8个。
加工业产值达到572亿元。
3.经济效益。
蓝莓产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
其中,果实及苗木销售产值55亿元(果实产值46亿元,苗木产值9亿元),企业加工产值572亿元,蓝莓产品批发零售毛利及带动的旅游产业等其它产值60亿元。
产区人均增收3000元。
三、主要建设任务及重点工程根据蓝莓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我省蓝莓产业存在的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大、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点抓好蓝莓基地建设、产业化带动、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五项工程。
蓝莓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其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蓝莓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因此,开展蓝莓种植项目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一)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蓝莓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
蓝莓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保健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二)政策环境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蓝莓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技术发展蓝莓种植技术不断成熟,包括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蓝莓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项目概况(一)种植地点选择气候适宜、土壤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作为种植基地。
例如,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酸碱度适中,有利于蓝莓的生长。
(二)种植规模初步规划种植面积为_____亩,根据市场需求和资金情况,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三)种植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南高丛蓝莓、北高丛蓝莓等。
四、市场分析(一)市场现状目前,蓝莓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相对较高。
国内蓝莓主要依赖进口,国产蓝莓的市场份额有待提高。
(二)市场预测随着消费者对蓝莓认知度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养成,未来蓝莓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国内蓝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市场竞争虽然蓝莓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进口蓝莓和国内其他蓝莓种植企业。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注重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
五、技术方案(一)种苗培育选择优质的种苗供应商,确保种苗的品质和纯度。
同时,建立自己的种苗培育基地,为后续种植提供保障。
(二)栽培管理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施肥浇水、修剪整形等。
注重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栽培技术・果园北方园艺2008(3):120~121作者简介:黄国辉(19642),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果树栽培。
E 2mail :hgh0123@ 。
收稿日期:2007-09-10我国蓝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黄国辉(辽东学院农学院园艺系,辽宁丹东118003) 摘 要: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1983年开始引入并进行栽培和研究工作,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产业化栽培。
在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引育种和品种筛选工作滞后,缺乏适宜的主栽品种;土壤改良工作缺乏或不达标;栽培方式混乱;北方栽培区防寒效果不理想等。
只有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蓝莓产业迅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蓝莓;栽培技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S 6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3-0120-02 蓝莓为杜鹃花科(Eri 2caceae )、越桔属(V accinium )多年生落叶灌木果树,其果实中含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物质,因此,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1 蓝莓生产现状与趋势1.1 北美蓝莓的生产蓝莓原产北美,美国培育出第一个高灌蓝莓品种考卫尔(C oville )。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蓝莓就已经成为了仅次于草莓的第二大小浆果类果树。
美国有36个州、加拿大有6个省生产蓝莓。
在美国,高灌蓝莓栽培面积超过450hm 2的州有7个,依次为密歇根、新泽西、北卡罗来纳、俄勒冈、堪萨斯、华盛顿和纽约州;在加拿大,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新斯科舍省栽培面积超过450hm 2。
近10多年来美国的蓝莓生产变化很大,南方地区的南高灌蓝莓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采用了杂交育成的抗寒、半高灌蓝莓品种北卫、北空(Northsky )、蓝线(Blueray )。
高灌蓝莓品种蓝丰(Bluecrop )、公爵(Duke )和艾丽特(Elliott )取代了老品种考林斯(C ollins )和考卫尔(C oville )。
新兴果树蓝莓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摘要:概述了国内外蓝莓的发展概况,展望了蓝莓产品及其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阐明了我国发展蓝莓的优势。
从苗木繁育、建园和整形修剪等方面介绍了蓝莓的栽培技术关键词:蓝莓;发展前景;栽培技术蓝莓是多年生常绿或落叶小灌木果树,属杜鹃花科越桔属(Ericaceae vaccinium spp.),国外称为越桔。
栽培历史不到百年,最早始于美国,我国长白山及长江流域都有野生分布。
近年来,蓝莓风靡欧美及日本,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水果和水果中的皇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我国栽培蓝莓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种栽培与加工的研究工作。
蓝莓做为一种新兴果树,可做为我国第三代果树发展。
1蓝莓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1.1蓝莓的营养保健价值蓝莓果实鲜果中含丰富的营养与保健物质,蛋白质、糖、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3、粗纤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青素(VMA)、黄酮和鞣化酸等,矿质元素钙、磷和铁的含量是苹果的3~10倍。
蓝莓果实中的花青素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具有明显减缓和恢复青少年假性近视的功能,鞣化酸具有抗癌作用。
1.2国内外蓝莓发展概况全球约有30多个国家栽培蓝莓,目前总面积约12万多hm2,北美洲在过去的10年内栽培面积以平均30%的速度递增,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发展蓝莓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中国蓝莓栽培业发展较慢,目前栽培面积约200多hm2,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
其中以日本企业在山东的种植基地面积最大,约70多hm2。
,其产品全部销往日本。
2004年鲜果在日本市场销售价合人民币每吨20万元,冷冻果为5万元。
2010年烟台地区种植面积约30hm2,平均666.7m2。
产量500kg左右,产值6万元左右。
1.3蓝莓加工产品及市场前景蓝莓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蓝莓果酱、果冻、糖果、蜜饯、果汁和冰琪淋等,加工保健品有眼保健品、老年保健品和蓝莓花青素等。
烟台果树2021-1(总153)专题论坛日照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曹秋华1曹跃文2许家彬3秦绪君4任兴旺5时玉娟1**收稿日期:2020-11-18作者简介:曹秋华,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 :c 138********@ *通信作者:时玉娟,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 :shiyujuan041*********('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日照276800;2 EJ 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日照276800;3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办事处,日照276803;4 EJ 照市岚山区巨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日照276812;5日照莓美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日照276800)日照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翼,东经118。
25'~ 119。
39',北纬35°04'~36。
04',东临黄海,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7咒,年降水量874 mm ,年日照时数2 533 h,无霜期223 d o 总面积5 310 kn?,总人口 306.6万人。
域内地貌类型多样,风景秀丽, 生态环境优良。
2006年,日照市东港区陈瞳镇西尚沟村与大连科技大学农科所、沃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蓝莓产业园,成为全国栽植蓝莓较 早的地区之一,2016年建成国家级蓝莓栽培示范区。
近3年来,日照蓝莓持续快速发展,全市 蓝莓种植面积2 866.7 hn?,拥有绿色蓝莓生产基地56个,产量达8 600 t,实现产值3.7亿元。
蓝莓成为日照当地调整优化果树树种结构、提 升果品产业层级的首选,蓝莓产业也成为工商资本下乡投资的热点农业产业,是日照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本文综合分析 日照蓝莓产业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明晰未来发展的趋势方向,引导日照蓝莓产业保持优势和特色, 保障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重点】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
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此外针对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
【报告摘要】根据研究团队调研统计,2023年全球蓝莓市场销售额达到了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024-2030)。
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为亿元,约占全球的%,预计2030年将达到亿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来看,主要厂商有Hortifrut、Joyvio Group、Arctic Bilberry、Michigan Blueberry Growers 和Naturipe Berry Growers等,2023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国际市场大约%的份额。
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来看,在中国市场主要厂商有Hortifrut、Joyvio Group、Arctic Bilberry、Michigan Blueberry Growers和Naturipe Berry Growers等等,2023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国内市场大约%的份额。
生产端来看,北美和欧洲是两个重要的生产地区,2023年分别占有%和%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2030年份额将达到%。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矮丛蓝莓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30年份额将达到%。
同时就应用来看,直接食用在2023年份额大约是%,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
本文侧重研究全球蓝莓总体规模及主要厂商占有率和排名,主要统计指标包括蓝莓产能、销量、销售收入、价格、市场份额及排名等,企业数据主要侧重近三年行业内主要厂商的市场销售情况。
地区层面,主要分析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行业内主要生产地区和主要消费地区的规模及趋势。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
蓝莓以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被称为“世界水果之王”。
蓝莓抗氧化能力在水果和蔬菜中最强,抗氧化值(ORAC)高达
2400/100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
之一。我国地域广大,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区,并有湿
润海洋性和干旱大陆性气候,更有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山区多、
林草茂盛,并有多种野生蓝莓原生态分布。试验表明,现已引进的半
高灌、北高灌、南高灌和兔眼4种蓝莓在我国都有理想的适栽区。蓝
莓栽培需要有酸性土壤,据统计我国酸性土总量达到30亿亩,其中
适合蓝莓生产的酸性土壤至少有1.5亿亩,仅辽宁就有200万亩强酸
性(pH值4.5~5.5)耕地,而酸性土壤(pH值5.5~6.5)多达1340
万亩。目前我国栽培蓝莓总面积已超过5万亩,重点分布在辽宁(现
为国内最大的栽培蓝莓区)贵州、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区。利用有
利的生态条件积极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不仅填补我国市场空白、促
进果业产品结构调整,而且能够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
目前栽培水平下,蓝莓亩产可达800~1200公斤,效益2万~3万元。
一、我国蓝莓生产现存主要问题
1.基础研究缺乏和滞后
目前我国尚无国家级的专职蓝莓科研机构,分散在各地的试验起
点低、项目重复、产业基础研究缺项,科研滞后的现状与全国的“蓝
莓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重要的是未来我国蓝莓产业靠什么与欧
美竞争,如何保障蓝莓产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产业发展缺少科学规划
蓝莓作为多年生果树,必须遵从适地适栽(引种→示范→推广)
的发展规则,目前许多新区不了解蓝莓树种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主
栽品种(组合)未经鉴定便大规模种植,且生产技术不配套,导致栽
培失败和经济损失。
3.生产定向错位
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效益最大化,世界各蓝莓生产国都以鲜食
生产为主,加工生产为辅。而目前国内确在盲目地扩大加工蓝莓生产,
并已造成三方面失误:一是加工蓝莓栽培区规划违背科学规律,二是
加工蓝莓主栽品种选择不当,种植技术不可行,三是加工蓝莓生产效
益与投资者的期望值差距大。
4.品种选择背离产业发展规律
由于高灌蓝莓果实品质、性状与效益明显好于矮灌、半高灌和兔
眼蓝莓,已成为世界各蓝莓生产国第一选择,但目前我国北方冬季少
雪地区扩种矮灌和半高灌蓝莓,已影响我国蓝莓产业的稳健发展。
5.种苗生产和供应混乱
优质种苗是蓝莓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目前哪个品种繁苗容易就繁
殖哪种,生产者则是有什么苗就种什么品种,无法科学选择。更为严
重的是炒苗者的暴利诱导了一批效仿者,更加重了蓝莓种苗供应的混
乱,给蓝莓生产埋下了隐患。
6.栽培管理技术不配套
良种和配套技术才能保证蓝莓优质、丰产和高效,而目前一些蓝
莓种苗供应者未见过所繁育的蓝莓品种开花和结果,便开始繁育种苗,
自然也不能给引种者提供配套技术。蓝莓的生产周期长达18~22年,
种苗栽下后随之而来的生产和管理,涉及调酸、施肥、供水、防病、
治虫、驱鸟、修剪、防寒、避霜、采收、贮藏、加工、周年生产与均
衡供应、无公害生产等诸多技术,成熟配套技术的缺乏将使蓝莓生产
面临风险。
7.浆果集中成熟,降低生产效益
目前我国南北蓝莓浆果成熟期多集中于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与
北美、欧洲和日本蓝莓同期上市,这会给未来我国蓝莓出口造成压力,
而且国内市场的销售也会竞争加剧,将给生产和经营者造成损失;另
外,蓝莓采收期正置雨季,高湿环境造成蓝莓果实品质下降和产量损
失,降低生产效益。
8.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滞后
中国蓝莓产业将有百年的辉煌,而目前却是“三新产业”——新树种、
新产区和新生产者。其生产示范、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则是政府职能
部门的职责,也是新兴产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借鉴我国近年草莓和黑
莓生产经验和教训,提早进行“蓝莓产业预警机制研究”十分必要。我
国蓝莓发展现未进行生产区划,缺乏“三定”(产业定位,主栽品种定
向,栽培技术定型)和产业配套,避免“朝阳产业”变成风险投资。
9.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蓝莓新兴国家,争夺销售市场面对诸多困难:
多年来香港鲜食蓝莓主要由美国供应,根据美中贸易协定(2006年5
月1日签订),当年美国蓝莓加工品已抢滩上海,进入我国酒店配餐
市场,2007年夏季加拿大蓝莓鲜果首先进入昆明的法国麦德龙超市,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美国蓝莓鲜果打入国内高档市场。智利蓝莓
鲜果已进入中国。近期新西兰、澳大利亚现正在寻找蓝莓进入中国的
供销渠道。由此可见,中国蓝莓产品将在国内市场承受强劲的国际竞
争。
二、加快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建议
1.育种和主栽品种定向
蓝莓育种对于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急迫性。借
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蓝莓育种的成果和经验,眼下应
继续扩大引种,加大区试和系统研究,选择高抗性专用品种,以满足
生产对品种多样性和特色生产的要求。蓝莓品种定向研究永远是产业
先决,必须坚持品种先审定再推广的合法步骤。同时我们必须开展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选育,实现蓝莓生产可持续发展。
2.制定良种快繁技术和优质种苗标准
蓝莓良种苗木供应现已成为我国蓝莓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根据
国际蓝莓育苗经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三无种苗”实现工厂化生
产是最佳的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是蓝莓产业化开发的必备
基础设施,而且应比生产提前3年实施。产能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蓝
莓发展规模对种苗的实际需求。蓝莓种苗商业化生产企业应有政府的
资质认证(颁证),并制定苗木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