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种的灭绝与演化

物种的灭绝与演化

物种的灭绝与演化
物种的灭绝与演化

物种的灭绝与演化

地球生命历程中的物种灭绝可以分为两类:常规灭绝和集群灭绝。常规灭绝(normal extinction)也称为背景灭绝,指在各个时期不断发生的灭绝。集群灭绝(mass extinction),指的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甚至更高级别的生物灭绝,此外,生态上和分类上无关的类群往往近乎同时灭绝。集群灭绝之后往往伴随有适应辐射,因此在生物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大约在38亿年前,一个原始的地壳形成,其上布满了湖泊、水池和水洼,混合着火山灰。当时火山活动频繁,大气主要由氮气、一氧化碳、水蒸气和氢气等构成。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闪电、宇宙射线等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地球上的各种气体成分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了简单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这些简单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与地表水体相互作用,形成了含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这些含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孕育出原始的原核生物。这些原核生物可能是厌氧化学异养型原核生物,也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的,以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的碳源进行硫呼吸(氢被硫氧化产生硫化物)获得能量。随着光合细菌和蓝藻这一类光合自养生物的产生,大气中开始出现氧气。氧气含量的增加,为真核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大约在19亿年前,单细胞真核生物诞生。大约12亿年前,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诞生。大约10亿年前,高级藻类出现。在距今约5.8亿年前,埃迪卡拉动物群出现。在距今约5.6亿年前,埃迪卡拉动物群集群灭绝。在距今约5.44亿年前,突然出现大量多样性很高的多细胞动物,其面貌与埃迪卡拉动物群迥然不同。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寒武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硬壳的不同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古杯动物以及笔石、牙形刺等。它们的飞速涌现,形成了生物大爆炸的壮观局面,带来了生物从无壳到有壳这一进化历程中的重大飞跃。试想,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一遍荒寂,海洋中的生物寥寥无几,那时的世界与寒武纪有多么巨大的差异啊。只有到了寒武纪,地球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而改变地球面貌的恰恰是这些众多的生物。生物从无壳到有壳,给我们带来了两方面的信息,首先是生存环境向更有利的方面变化,寒武纪时浅海面积扩大,海水温暖,含有正常盐分和大量溶解了的碳酸钙,满足了无脊椎动物分泌硬体骨骼的需要;其次,生物具备硬壳后通过变革改变了栖息条件同时增强了自我保护功能,在生存竞争中向有利于自身方面发展。但寒武纪(5.44亿年前至5.05亿年前)时期的动植物只生活在海洋里,陆地上只有少量原核生物。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是三叶虫和鹦鹉螺。三叶虫出现后,在整个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都可作为众多生物的代表,它们和许多其它生物一起共同揭开了地球走进生物多样化的序幕,从此,一个欣欣向荣的生物世界才真正出现。晚古生代时三叶虫数量随着门类众多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大量涌现而减少,中生代到来时终于绝灭。寒武纪末,无颌类在海洋中诞生,成为最早的脊椎动物。4.7亿年前,绿藻开始移居到陆地的气生环境中;紧接着,真菌类也开始移居到陆地的气生环境中。绿藻与真菌的共生体即为地衣。4.38亿年前,苔藓植物在陆地上诞生。4亿年前,蠕虫和节肢动物在陆地上生存下来。3.6亿年前,蕨类植物在陆地上诞生。奥陶纪是早古生代海侵最广泛的时期,这为无脊椎动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不仅门类和属种大量丰富,在生态习性上也有重要的分异。主要生物种类除三叶虫外,还有笔石、鹦鹉螺、牙形刺动物、腕足类、腹足类等,奥陶纪还出现了原始的鱼形动物——无颌类。当时的海洋中,各式各样的笔石随处漂荡,各种鹦鹉螺在四处觅食,三叶虫及腕足类在海百合组成的“丛林”中缓缓爬行,还有许多蠕虫类和节肢动物藏匿在藻丛和泥沙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谈到奥陶纪就不能不涉及鹦鹉螺,因为这种动物在奥陶纪的海洋中非常繁盛。鹦鹉螺属于头足类动物,而头足类全部生活在海洋中,从浅海到大洋深处,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它们的踪迹。如果我们把无脊椎

动物称作低等动物,脊椎动物(包括人类)为高等动物,那么头足类就是低等动物中最高极的种类。在生物分类位置上,头足类被称作头足纲,包括乌贼、章鱼和鹦鹉螺等。它们的身体两侧对称,头部极其发达,具有一对锐利的眼睛。之所以称它们为头足类,是因为它们的头和足部全都发育在身体的同一侧,足在头部的口周围分裂成8-10条腕或触手,能够捕抓猎物、抵御敌害。头足纲属于软体动物门,因此也具有壳,只不过有的种类壳在体外,有的种类壳在体内或者退化消失。头足类具有由头部神经节组成的脑,雌雄异体,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头足类都是在无脊椎动物中与众不同、非常进步的生物,它们从寒武纪时就已出现,迅速在奥陶纪发展成为海洋中的一霸。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是角石。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顾名思义,角石外壳的形状象牛或羊的角,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角石从开始发育到最终长成,壳的直径逐渐变大,肉体生长时不断前移并分泌钙质的壳,最后着生在壳体最前部,形成住室。住室后面向壳的尖端一方则形成一系列的气室,气室对角石的升降和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角石死亡以后,肉体通常很难保存,只有硬壳才能够保存成为化石。角石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是光滑的,许多种类壳的表面发育有不同的纹饰,如结节、瘤、各种横纹、竖纹等,体内隔壁、体管等构造也很不相同,它们都是重要的鉴定依据。志留纪(4.39亿年前至4.09亿年前)末,棘鱼类、盾皮鱼类和软骨硬鳞鱼类产生。4亿年前,软骨鱼(最原始的鲨鱼——裂口鲨)诞生。泥盆纪(4.09亿年前至3.63亿年前)晚期,肉鳍鱼类进化出早期的两栖动物——鱼石螈,标志着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转变。

3.5亿年前,蕨类植物已相当繁茂,两栖动物也得到长足发展。石炭纪(3.63亿年前至2.9亿年前)也因此成为两栖动物和蕨类植物的时代。晚石炭纪,两栖纲进化出爬行纲。石炭纪末期,裸子植物产生。二叠纪(2.9亿年前至2.45亿年前)末,全骨鱼类诞生。三叠纪(2.45亿年前至2.08亿年前)早期,爬行纲发展迅速,并开始重返大洋,鱼龙类、幻龙类和蛇颈龙类在这一时期出现。在三叠纪晚期,恐龙和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出现。侏罗纪(2.08亿年前至1.46亿年前)和白垩纪(1.46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时期,恐龙发展迅速,演化出多个门类。中生代(2.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也因此成为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侏罗纪晚期,被子植物和最早的鸟类诞生。大约在300万年前,南方古猿从哺乳纲灵长目的一支进化而来,并最终进化到今天的人类。

其中,奥陶纪末、晚泥盆纪、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均发生过物种的集群灭绝。

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当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3.65亿年前的晚泥盆纪,海洋生物大量灭绝,如无颌类的莫氏鱼、缺甲类甲胄鱼、骨甲类甲胄鱼、异甲类甲胄鱼、花鳞鱼类、盔甲鱼类、盾皮鱼类和切颈鱼类均在这一时期灭绝。这次物种灭绝的原因可能也是全球气温下降和海洋退却。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

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这次大灭绝可能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海水。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为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海洋中的菊石类、鱼龙、幻龙、蛇颈龙也一同消失,同时空中还有翼龙和部分鸟类的灭绝。这一次灾难可能来自于地外空间的小行星撞击和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大量藻类和陆地上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这次物种大灭绝最大的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以下是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中国被子植物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许多人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不断攀升的数字敲响了世纪末的警钟,人类改造世界的美梦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答案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二二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自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在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灭绝”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材料补充: 物种灭绝概念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 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 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 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美媒称,新研究发现,人类杀死物种的速度是自然创造它们的速度的数千倍。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 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也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杜克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物种灭绝 的速度有多快。”皮姆也是非营利性生物保护组织“拯救物种”的总裁。 皮姆对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说,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 有150种鸟类灭绝。 皮姆说,目前这项研究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项研究,这个五年计划旨 在了解世界现存多少物种,有多少是人类未知的,以及它们灭绝的速度有多快。 他说:“现在,获得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容易。基本上只要看看物种灭绝的 报告就行了。” 灭绝速度: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 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 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 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 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物种灭绝阅读题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题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原文: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 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 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 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 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椎测当前物种灭 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 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莽范围内, 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孙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 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 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时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 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迭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 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 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 荆和其他碳氢化舍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苹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致癌污染物、污水、 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 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 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 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2月,有删改

《物种灭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推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 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刊、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达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遇到猎杀。

物种灭绝

《环境科学导论》物种灭绝 哈尔滨学院 软件学院 10级软件工程专业 柳帅 10031217 14

物种灭绝 摘要:主要以内容分析法介绍物种灭绝的定义。从各方面介绍物种灭绝的原因。介绍地球六次物种大灭绝,突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了解各界争对此问题而作出的反应,行动保护方法等,尤其是我国的应对解决方法。最后强调一下物种灭绝给于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定义,原因,六次物种大灭绝,保护方法。 正文: 一、物种灭绝的定义 1、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2、物种灭绝范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物 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3、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二、物种灭绝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 1681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麋鹿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物种不复存在的想法由于与神学相悖,致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早在十八世纪末以前, 博物学家们开始一致同意,在地球历史上,物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灭绝的走兽,特别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处游荡的恐龙和其它庞大的野兽。它们遗留的化石使人们目瞪口呆。达尔文在南美洲发掘出几个“灭绝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种起源》写道:“我想恐怕再也也没有人比我对物种灭绝更加惊奇了。”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 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三、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前5 次灭绝自然而为。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一)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世界物种保护联盟公布的“2000濒临灭绝物种红色名单”称:地球上大约有11046种动植物面临永久性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包括1/4的哺乳类、1/8的鸟类、1/4的爬行类、1/5的两栖类和近1/3的鱼类。而这种危机几乎全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们的估算是: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最触目惊心的警告是: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是的!一个小时 人类对珍稀物种的第一种毁灭来得比较残酷,那就是屠杀。鹿因茸死;獐以麝亡,它们都苦于人的贪婪。 第二种毁灭则来得缓慢、连绵,不留缝隙、漫无际涯,那就是毫不节制的人类活动。已经工业化的国家时时刻刻排放着巨量的废水废气;尚未工业化的国家则频繁地出卖他们的生态精华。 公共设施的谜语 连山倒影月如钩(公共设施)——WC 三只眼睛一条腿,用的时候睁着一只眼——红绿灯 若想万岁休兵,还需献上巧计(猜交通用语一,底5字)——主要停靠点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人行天桥 2.有门有窗不是房,脚儿圆圆走四方,在人送客不疲倦,他的工作特别忙。是?谜底:公共汽车 3.吊绳栓两头,船在空中悠,荡来游荡去,乐坏小朋友。谜底:秋千 4.谁都知他最热心,不欺老少不嫌贫,不怕风雨和雨打,夜夜照亮到天明。谜底:路灯 5.穿上速度之靴的丛林守护者。谜底:高速公路 蓝鲸背脊呈浅蓝色,肚皮布满褶皱,带有赭石色黄斑。它的尾巴宽阔平扁,能在水中自由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方向舵的作用,时数可达27公里。蓝鲸捕食方式属“吞食型”,主要食物是小虾、水母、硅藻等浮游生物。它常在水面张开血盆大口,把虾和海水一起吞入口中,接着闭嘴滤出海水,把小虾吞进腹内。一头蓝鲸每天要吃约4吨重的小磷虾。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物种灭绝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推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 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刊、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达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遇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苯)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致癌污染物、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阅读题: 1.根椐文章内容,概括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4分) 2.文章第①段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一句中的将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3.第④段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述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1)农业的开发 (2)狩猎、捕捞 (3)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4)环境污染 2.不能。因为将是表示推测,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就变为:到2025年,则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一定会与我们永别,这与实际不符。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举例子、作比较。作用:通过举例和比较,更具体地突出了农业的开发是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生物灭绝是一件令人无比痛心的事情,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地球本身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有一个说法:“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造成这次灭绝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进行了过多的干预。想要分析生物灭绝的原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物进化史上五次比较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吧。 第一次生物大绝灭是著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这次生物大灭绝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终结,同时也为哺乳动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次灭绝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行星冲撞地球。颗粒进入了大气层中,导致大气变得更加稠密,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地面上,地球的温度迅速降低,植物无法生长,素食动物没有了能量来源,逐渐消亡,大型肉食动物也随之逐渐灭绝。第二次生物大绝灭事件是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这次灭绝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海洋生物,海平面下降之后又再次上升,并且出现了大面积的缺氧海水。第三次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这次灭绝的可能原因包括大量可燃冰的泄漏、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的改变等等。第四次是泥盆纪后期生物大灭绝,这次灭绝的主要是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不受太多的影响。此次灭绝持续时间较长,原因难以辨识,可能的原因是泥盆纪时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地球进入了卡鲁冰河时期。第五次是奥陶纪——志留纪生物

大灭绝,地球上部分科、属灭绝。其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了南极地区,全球环流发生改变,地球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天灾、人类干预、生物本身、环境变化等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远古时期一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体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而对于生物的灭绝这个问题,恐怕背后的原因也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很难说是每个纯粹的或者单一的原因导致了某一个物种的绝灭。 天灾方面的原因比如行星冲撞地球、火山爆发、地震......这些都是无法预知的,人类干预、环境变化包括生物本身这些因素可能是相互影响的。例如:人类为了牟取经济上的利益而大量捕杀濒危动物,导致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生物种群最后真的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老师上课时讲过一个袋狼(塔斯马尼亚虎)的真实案例,人们为了获取它们的皮毛而大开杀戒。当我看到最后一只袋狼在动物园里觅食的场景时,忍不住扼腕长叹,这样一个曾经活生生的物种就灭绝与人类手中,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反思,反思一下我们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对待那些无辜的小动物。类似的濒危物种还有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东北虎、蓝鲸等等,不胜枚举,但是其主要的灭绝原因都是人为。 环境变化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人类间接干预所造成的,例如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土壤耕地化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精品)

生 物 技 能 训 练 分 析 报 告姓名__ 班级_ 学号__ 指导老师__

中国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摘要:地球上被人类记录过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其中包括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实际上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5000万个;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可能曾经存活过40亿种生物,只不过在地球和生物圈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绝大多数物种都被灭绝并出局了,尤以五次生命大灭绝为甚。本文重点讲述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关键词:古生物大灭绝物种生物演化 一.关于灭绝的定义:背景灭绝与集群灭绝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的稳定期与短期的剧变期相互交替。灭绝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总是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这种低水平绝灭被称作背景灭绝(background extinction);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绝灭叫作集群灭绝或大绝灭 (mass extinction)。 二.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A.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 ①时间:4.39亿年 ②简介: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

19.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9、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学习目标】 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生殖隔离;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知识建构 (二)课堂典型题例 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三)课堂训练题 1、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羊和绵羊都是羊,是同一物种 (B)分布在一个自然区域的蜻蜓就是一个物种 (C)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 (D)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 3、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个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 23个种,这说明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 4、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已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如果达到 彼此相遇已不能杂交,也就产生了() (A)隔离(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变异

(说明文阅读题)谢小军《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谢小军《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 ____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物种灭绝 谢小军 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____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度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到____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

千头。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____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1.(2分)第①段中加点的又一次具体指第几次? 1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 ) ( ) 13.(4分)人类的哪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人类与物种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因为人类 我们美丽的星球上生活着很多不同的物种。根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上报道的最新研究结果,地球上已经被定义、命名的生物约有1000万种左右。包括我们人类在内,这些物种还算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通过相互制约来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开始锐减。近日美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上刊登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只知道人类史破坏自然界的最大凶手,却可能不知道,对于物种灭绝,人类的的效率是自然的1000倍。 物种灭绝,人类的效率是自然的1000倍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北卡罗莱纳州杜汉姆市的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图尔特?皮姆早已致力于研究物种多样性科学20多年。此次关于全球物种灭绝速率的新的估计数据依然是来自斯图尔特?皮姆和他的同事们。这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又一次给人类敲响警钟。 其实早在1995年,皮姆就曾估计,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率是环境背景绝灭速率的100到1000倍。然而事实上,皮姆当年的研究既低估了物种目前消失的速率,也同时高估了在过去1000万年到2000万年中环境因素造成物种灭绝的“背景速率”。他们近日公布的研究成果将这个数字定在了当年的最高上限。 有人可能会好奇,科学家是怎样得知大自然对于物种的灭绝效率。其实计算自然对于物种的灭绝效率是个巨大的工程,主要通过化石记录和遗传数据。其中的各项步骤繁琐而复杂,需要很多科学家研究团队来共同协作完成。皮姆称:“物种灭绝的自然速率很难衡量,但还是有办法的。在我们开始破坏栖息地之前,新物种出现的速率似乎比原有物种消失的速率要快。换言之,自然灭绝的速率不会超过自然形成新物种的速率。” 来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瑞士格兰德团队的成员托马斯?布鲁克简单地向《新科学家》杂志记者解释了物种起源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动物的DNA,动物学家们可以得出很多动物种群的家谱,这样就让他们可以计算新物种要花多久才会出现。平均来说,每种脊椎动物每1000万年就会衍生出一个新的物种。” 没有保育工作,面临灭绝的物种还会提高20% 对于物种灭绝速率戏剧性的上升,来自濒危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主任诺亚·格林沃尔德认为,物种丧失的首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栖息地丧失和资源的过度消费,此外,物种入侵、疾病和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物种灭绝速率的上升也有一定影响。 《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上还刊登出了一份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绘制的地图。地图上显示出了全球各个区域物种灭绝速率的高低。从地图上我们看出,哺乳动物类遭受威胁最严重的区域是非洲中部的热带草原地区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西部地区同样也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物种灭绝速率较高的地区。此外,亚洲恒河流域的鸟类也面较高物种灭绝速率的威胁。 皮姆博士等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如果不是动物保护工作者进行了保育工作,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的数量还会提高20%。研究进一步指出,某些群体的物种灭绝速率还会进一步上升。例如北美洲的一些淡水鱼,由于河流和湖泊的堤坝建设、水域污染、外来物种的传播,这些淡水鱼的物种正在锐减。此外还有非洲大陆的蛞蝓和蜗牛,它们目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近10000倍。 “这项重要的研究证实,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灭绝,这么快的速度在地球上几十万年都从未有过,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我们人类,”格林沃尔德称:“物种的丧失,对于我们来说后果真的是太严重了。我们通过微生物的生态降解得到干净的水和空气,我们

生物进化和物种变化

生物进化与物种变化 1 关键词:生物起源,多四季,生物进化,量变与质变 2 摘要:基因变生物起源异、劳动与物竞天择,对物种有进化作用,3 不就是物种起源得根本原因。地球上得植物种子与动物第一次生命,4 有各自得起源方式。生物进化与物种变化就是两个过程,地球、生物5 与量子生命成长,高级新元素逐步生成,组合更多、更复杂得生命单6 元。地球有多四季规律,山体得母体就是地球,地球得生理组织,决7 定了山体得体征。山体得体征,决定了孕育得生物品种。不同时期,8 不同位置,地球孕育了不同得生物。地球在许多位置,陆续孕育了人9 类,这就是物种与人类得起源,生物进化就是量变与质变得过程。 10 (一)相关理论 11 生物组成不单就是物质元素,出现得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12 级到高级,具有周期性,与地球得成长相关。地球得物质元素、大气13 圈、水得形成,就是生物起源得必要条件。 14 世界元素由物质、能量、意识等元素组成,世界存在许多人类永15 远无法感知得暗元素,她们与人体得感官之间,相互没有产生作用,16 即使借助于仪器,也无法感知。对于人体得感官而言,物质元素为形17 状、质量特征,能量元素为波动性、放射性特征,意识元素为通讯、18 感应特征,具有思维、记忆能力。 19 物质星系,人类能够感知她们释放得能量,如太阳得光与热,地20 球由于与不同强度得光源与热源距离,辐射角得变化,围绕太阳公转,21 形成小四季,周期为一年。参与太阳系,围绕太阳系与近星系得质心22 公转,乃至围绕银河系得银心及更大星系公转时,形成多种不同周期,23

不同程度得大、中、小四季变化。有得星系,没有质量与形状,现代24 人无法感知,同样释放如光、电、磁等能量,对地球同样形成四季规25 律。有得星系,就是物质与能量元素得组合体,其中有些能量元素,26 现代人无法感知。 27 现在我们瞧到得火星、火卫一、火卫二、地球、月球、金星、水28 星,处于小行星带与太阳之间,我们称之为太阳系得外核行星,并不29 就是与太阳系一起出生,就是太阳系生命得过客而已,火星处于少年,30 所以很小,地球朝气蓬勃,就是孕育万物得最佳时期,金星步入晚年,31 水星已经就是一个步履蹒跚得老星。即地球就是由小行星带孕育生32 成,历经火星年代,将变为金星、水星。 33 地球得物质元素就是逐步生成得,原子结构记载了地球得年轮。 34 元素具有7个周期,表明地球已经处于某个星系年轮得第7个春秋,35 每个春秋电子层数增加一个。第1周期只有2种元素,说明地球诞生36 得简单结构,第2、3周期各有8种元素,地球正在小行星带发育阶37 段,其中4、5周期各有18种元素,地球正在发育到火星现在得位置,38 第6周期有32种元素,地球得一颗卫星已经与地球一体化。第7周39 期现有26种元素,元素正在进一步生成。 40 地球与生物所需得营养,不单就是物质元素,还有能量、意识元41 素。地球得地核与地幔, 并不就是简单得熔融物质,包含了复杂得营42 养吸收、合成系统,生成、制作了地球得许多物质元素。地球上得生43 物与山体,就是地球生命运动得组成过程,吸收太阳得光能,进行光44 合作用,吸收太阳得量子辐射,进行物质合成,不但有光合作用,还45 吸收其她能量体,进行电合作用,磁合作用等。 46 太阳系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得星系,吸收、转化物质营养得方式有47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班李烁 一、教学课题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二、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种”的辨别方法,让学生能够说明物种的概念,区分不同的 物种,正确率90%。 2、通过学习骡子的生殖,让学生能够说明生殖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3、通过对比生殖隔离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4、通过对13种地雀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说出物种形成的过程和隔 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正确率80%。 5、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进化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 容,正确率90%。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入并学习掌握。 前面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组合处理,学生现阶段是无法对生物进化的全过

程有清晰的思路的;同时也会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产生混淆,所以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内容更为清晰,并要注意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和对比,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完全掌握生物进化论理,对物种的形成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生物进化论理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六、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在本章节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本节课是对进化理论的总结,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必要性,并对现在一些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有全新的认识;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能主动收集相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资料,了解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为后面《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学习打好基础。 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与之前了解到的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法混淆,从而否定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这一观点。 3、如何处理问题 教师在这里一定要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两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和不同之处,强调一般规律的概念和特殊情况的概念。

GRE作文关于物种灭绝原因的话题

In the argument, the author recommends that society should make efforts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 only if the potential extinction of those species is the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However, this argument is logically flawed in several critical respects. To begin with, the argument depend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the potential exctinction of those potential species is due to the human activities rather than for some other reasons. Yet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hat Habitat Loss, Exotic Species Introduction, Global Warming, overexploitation or some other factors lead to the extincetion. Without ruling out all other reasons why the extinction is the result of human activites. Firstly, the author provides no evidence that the survey is statistically reliable. Perhaps the survey’s sample is not sufficient in size 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quality of the reason of extinction of species. For that matter, this survey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establish causation between human activites and other factors. As a result, without the evidence that the survey is statistically reliable the author cannot justifiably draw any conclusion by relying on this survey. Thirdly, the argument assumes the society should make efforts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 only if it is the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However, the letter provides no evidence to substantiate this assumption. In fact, the letter suggests that this might be the case. By admitting that the extinction of endanged species is not the only true reason of human activites, the statement should include so many other reasons. To begin with,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may not a reliable date of that rate would be no The first is essentially the Darwinian argument that extinction results from the inexorable process of so-called “natural selection” in which stronger species survive while weaker ones do not. Secondly, many animal extinctions are due to natural forces which are far beyond our ability. The more money and jobs it would cost to save a certain species, the lower priority we should place on doing so. In short, without ruling out other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can not be proved. Thirdly, Deforest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mbine to create two reasons why plants and animals become extinct. Deforestation is leveling forests to harvest the wood or create space for building or agriculture, while urbanization is the turning of once-rural areas into cities. As the human population grows, more and more land has to be cleared and urbanized for living space. This shrinks habitat for animals and plants. Each year, 36 million acres of natural forest is levele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The forest provides habitat for 80 percent of the world's species, the group reports. Fourthly, Global warming is the ongoing increase in the Earth's atmospheric and ocean temperatures created by the greenhouse effect; a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even 1 degree can affect plant and animal life. The report cite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looked at 25 biodiverse areas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the Caribbean Basin and the Cape Floristic Region in South Africa, and concluded that current carbon dioxide amounts eventually will double in the areas studied. This could lead to the extinction of 56,000 plant species and 3,700 animal species in those areas alone, the study found. Then, when animals and plants that are not native to a region are introduced to the ecosystem, they can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the local plants and animals, and potentially contribute to their extinction. Native species must compete with the exotic species for basic needs such as food and water. If the exotic species is more aggressive than the native species, the native species then runs

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篇一: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篇一:地球动物灭绝速度比2000年前快千倍 地球动物灭绝速度比2000年前快千倍 据专家测算,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1月8日在瑞士格朗士召开的年会上宣布,亚洲羚羊、亚洲野骆驼和利比里亚猞猁等100多种野生动物都不幸被加添至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的“最紧急状况”类别之中。 据报道,两年前,该联盟曾发表过世界稀有动物的“红色名单”。而两年后,全世界总共又增加了121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目前的资料仅统计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种类的4%,但即便根据不完整的资料,也有多达5714种植物已经灭绝,另有1046种正处于危急状态,最近连生存能力极强的墨西哥仙人掌也不幸登上了“红色名单”。

选自林静《科技日报》20XX年12月13日篇二:物种灭绝(2) 可持续发展论课程论文 论人类的发展和物种的灭绝 在网上看了孤独乔治事件很是感触,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的一个平塔岛象龟—“孤独乔治”于20XX年6 月24日去世,享年约100岁,无子嗣,无妻,无同类。“孤独乔治”死了,意味着加拉帕戈斯群岛平塔岛亚种陆龟或已绝迹。我们惋惜,甚至恐慌,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物种的灭绝,却又无能为力。老光棍死了,这一脉香火断了。那些曾经可以活生生看到,现在却只能在书本中出现的动植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的警醒,物种灭绝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这里结合课程中的一些观点以及自己在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一些看法,浅谈一下人类的发展和物种的灭绝问题。 一.全球及我国物种现状 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鸟类有1/8濒临灭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也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据统计。我国在占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同时,面临的物种保护压力也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国际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