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妇女服饰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16
唐代女子穿搭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和富饶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女性生活中最为自由和多样化的时代之一。
唐代女子的穿搭不仅注重美观与舒适,更体现了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和个人品味。
下面将针对唐代女子穿搭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生动、具有指导意义的介绍。
首先,唐代女子的服饰非常丰富多样。
常见的上衣有襦裙、罗裳和束腰。
襦裙常由丝绸或绫罗制成,长及膝盖,饰以精致的刺绣或金银丝;罗裳则是一种束腰长袍,用于重要场合,通常由丝绸编织而成,上面还装饰着绣花、云纹等图案;束腰则是唐代女性常见的一种服饰,用以通过束紧腰部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配以丝绸裙裾和丝带,整体效果既优雅又大方。
其次,唐代女子注重头饰的搭配和装饰。
著名的“双髻”发饰是唐代女子的标志之一,将头发分为两股盘在两侧,再用丝带扎紧,垂下时形如蝴蝶翅膀般绚丽;另外,还有花环、发钗、发簪等多种发饰,能够增添女性的妩媚和美感,其中尤以珠宝饰物为高级品质的象征。
再次,唐代女子重视服饰与身份的匹配。
根据社会地位和职业身份的不同,女子的服饰会有所不同。
宫廷妃嫔们通常穿着华丽、色彩丰富的衣裳,装饰着贵重的玉器和珠宝;贵族和达官贵人则着装典雅,追求精致而不张扬的服饰;平民百姓的女子则带有朴素和节俭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再者,唐代女子也重视季节的搭配与变化。
夏季时,女子多穿薄纱、绸缎等透气的衣料,以轻盈清凉为主;冬季时,女子穿上厚重的丝绸袍褂和兔皮衣物,以保暖为主。
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场合和活动选择不同风格的服饰,如曲艺演出时穿着绚丽而夸张的表演服,婚礼上穿着婚纱等。
最后,唐代女子穿搭也注重修饰身材和展示个人品味。
女子常常以宽松或束腰的上衣搭配长裙,以突出纤细的腰身和优美的身姿。
同时,还可以通过腰带、项链、耳坠等配饰来凸显装扮的个性与风格。
综上所述,唐代女子穿搭以丰富多样、注重舒适与美观为特点,反映了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季节和个人品味等因素的考量。
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唐代女子时尚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现代女性在穿衣搭配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意义。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一、本文概述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不仅以其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著称,更以其丰富多彩的女性服饰而独步一时。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也展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和个性的解放。
本文旨在探讨唐朝女性服饰的多样性、创新性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深入剖析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风尚与潮流,感受那个辉煌时代的魅力。
唐朝女性服饰以其华丽、多样和富有创意的设计而著称。
从华丽的宫廷服饰到简约的民间装束,从雍容华贵的丝绸锦缎到清新自然的棉麻布料,唐朝女性的服饰既体现了高度的工艺水平,又展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品味。
同时,唐朝女性服饰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和包容,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女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份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
唐朝女性服饰的创新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唐朝女性服饰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变革,如开创了襦裙装、齐胸襦裙等新型款式,同时也在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这些创新不仅使唐朝女性服饰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后世的服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服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女性服饰的魅力所在,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辉煌时代的独特魅力。
二、唐朝女性服饰的种类与风格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其女性服饰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既体现了女性的婀娜多姿,又展现了唐朝的开放与包容。
在服饰的种类上,唐朝女性服饰主要包括裙裳、襦裙、齐胸襦裙、半臂等。
裙裳多为长裙,飘逸而优雅,颜色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红色、绿色、蓝色等。
襦裙则是以短上衣搭配长裙,上衣多为紧身设计,展现出女性的曼妙身姿。
齐胸襦裙则是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饰,裙摆宽松,给人一种端庄之感。
浅谈唐朝女子服饰的风貌及其特征摘要:唐朝时期,中国重新呈现统一的局面。
社会安定和谐,边疆领土广阔,促使对外交流密切,社会文化经济呈现鼎盛时期,致使中国的服饰发展处于盛期。
这时的服饰不仅保留继承前代的优点,而且交融异国服饰的特点,在服饰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服饰样式多样。
本篇论文首先介绍唐代的服饰,其次介绍唐代服饰的特点以及文化特征,最后谈谈影响唐代服饰文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字:唐代;服饰;胡服;女着男装一、介绍唐朝服饰的风貌(一)襦裙初唐女子穿小袖襦裙和拖地长裙。
小袖襦裙的袖口是窄的,袖口的长度到手腕,下身穿长裙,绸带系在腰上,裙腰在腋下收紧。
唐朝襦裙领口的款式有很多,有斜领、圆领、方领、鸡心领等等。
盛唐出现新的领口款式——袒领,也就是袒胸装。
但是穿这种款式襦裙的女子一般不穿内衣,袒露前胸,胸间的性感也展现出来。
这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以来服饰的革新与突破。
打破女子服饰传统保守的风格。
上身穿襦,下身穿裙。
下身长裙的种类也很多,色彩艳丽奢华以及精美的图纹都展现了唐朝时期女性追求华服丽衣。
襦裙的长裙按颜色分为单色长裙和间色长裙或裥裙。
单色长裙中红色最为流行,其次青色、黄色、绿色、紫色和白色。
裥裙的颜色鲜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拼接而成的长裙,最常见的是朱黄相间色和朱绿相间色。
(二)百鸟裙盛唐时期还流行过百鸟裙,也叫花笼裙,价值连城,也极为奢华。
百鸟裙是安乐公主命人特制的。
《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一色,影中为一色。
而百鸟之状皆见”。
百鸟裙是将百种飞鸟的羽毛杂糅在一起,捻成丝线,与蚕丝织成面料,做成裙子。
百鸟裙的颜色多样,反看、正看、测看、在阳光下看到的颜色都不一样。
而且裙子是白鸟的形态。
从百鸟裙精湛的制作技术来看,准确来说百鸟裙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安乐公主穿百鸟裙后,名门望族的女子也纷纷效仿,由此可见,当时服饰文化的影响力很大。
(三)宽袖大袍中唐之后,渐渐胡化,唐朝的襦裙也受到了影响。
武则天的时尚史最近的热播剧《武媚娘传奇》重新引起了大家对于唐代时尚的关注,剧中华丽的服饰、高耸复杂的发饰,以及性感的坦胸装,都成为热议甚至争论的话题。
到底这些元素是否反映了唐代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回答。
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脸谱式概念,简单地认为唐代以肥为美、宋代清雅纤细。
但其实古时流行变化的速度并不输今日,甚至三五年便会有所改变。
自入宫到退位,武则天一生历经初唐至盛唐近七十年,这一段时间的宫廷服饰,随着整体国力、经济、风气,甚至气候各种因素的变化,不管是从审美、妆发、服装到面料、纹样,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武后的一生其实本是一个挺好展现流行变迁的题材。
另外,作为一位最终登上帝国政治顶端的女性,武后不仅对当时各种有政治意味的服装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她自身对于改变当世时尚也有强大的能量。
撇开影视剧不谈,不妨来看看武后一生所跨越和影响的唐朝流行史。
纤细保守的旧朝遗韵贞观时女装风格接近北朝末、隋,崇尚纤细的身材,着装相对保守?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时入宫,在当了十二年才人之后,随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
贞观距唐代开国不远,女装风格尚与北朝后期、隋类似,崇尚纤细的身形,并相对保守。
此时武才人眼中的宫中嫔妃,大约多梳着高髻,身穿大袖襦衫,束着裙腰极高的长裙;而作为身份较一般的女性,则可能更多穿着窄袖衫子和间裙,发型则以鬟髻为主。
不论大袖窄袖,裙腰均束得极高?“红衫窄裹小撷臂”,上衣多为交领或圆领襦衫,日常一般穿着窄袖短衫子,不管窄袖广袖,领口相交的位置都很高。
此时裙腰位置也极高,甚至束至胸上腋下,几近领口。
有时会在腰间加束一条腰裙,并大量使用北朝以来即已流行的肩带裙,裙摆宽阔拖地,所以宫女、婢女在室外行走或劳作时,还会在腰胯部束带,将裙摆收拢高便于行事,露出裙内所穿的条纹袴。
裙色则以红绿、红蓝、红白、红黄的宽长条间色为多,可称为“间裙”或“间彩裙”。
云想衣裳花想容――醉谈唐代女性服饰――醉谈唐代女性服饰如果说中国古代男子服饰的主题是实用与庄重,那么女子服饰的风格则是浪漫多姿,而唐代女子服饰则是其中最为绚丽的篇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
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
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
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
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
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
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
裙子长而多幅。
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
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
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
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
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此外,"时世妆",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
"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
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
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盛唐女子服饰特点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盛唐女子服饰中,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衣着丰富多彩
盛唐时期,女子的衣着非常丰富多彩。
除了基本的上衣和裙子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配饰、头饰等。
例如,女子可以佩戴金银首饰、珠宝项链、耳环等;头上可以戴花环、发钗、发带等。
这些配饰不仅能够装扮出女性的美丽和高贵,还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二、注重色彩搭配
盛唐女子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在颜色选择上非常讲究。
在当时的社会中,红色被认为是最吉祥、最喜庆的颜色,因此红色成为了盛唐女子服饰中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颜色之一。
此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等颜色被广泛使用。
三、注重细节
盛唐女子服饰注重细节,讲究精致。
例如,衣服上的花纹、图案都非常精美,有些甚至是手工绣制的。
此外,衣服上的扣子、纽扣等配件也非常考究,能够体现出女性的品位和气质。
四、注重流线型
盛唐女子服饰注重流线型,在设计上非常讲究。
裙子的下摆通常呈现出流动感和优美的弧度,能够很好地展现女性的曼妙身姿。
同时,上衣也会采用一些特殊的设计,如V领、U领等,以凸显女性的优美曲线。
总之,在盛唐时期,女子服饰是一个极其繁荣和多彩的时期。
无论是在色彩搭配、细节处理还是设计风格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也为后来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从唐代女性的两种基本形制入手,分别介绍了唐代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特点,其中包括襦裙和胡服。
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不同形制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唐代时期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可谓是为我国灿烂的服饰文明画上浓墨重彩的一个时期。
此文就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进行分析,讨论其形制的特点和成因。
唐王朝的服饰不仅种类丰富多变,而且风格非常开放。
唐代刘昫的《旧唐书》中曾有过记载:“既不在宫廷,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其好尚。
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
可以看出唐朝服饰文化发展之蓬勃,尤其是在女性服饰方面。
关于唐代女性服饰的形制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以襦裙服式为主不论是初唐,或是盛唐、晚唐,女性服饰都以襦裙为主要的形制特点。
襦裙,最早诞生于先秦时期,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1.上身以襦为主《辞源》将“襦”解释为:“短衣、短袄。
服于单衫之外。
”《中国衣冠大辞典》则为襦的长度增加了具体的定义,即为“长不过膝的短衣”。
唐初女子襦衫的袖子有窄有宽,但当时妇女为了便于活动,多着小袖,后又由于胡服的影响,小袖的形制逐渐流行开来。
当时的小袖又细又窄,没有缘边。
进入盛唐时期,袖子的宽度慢慢变大,贵族女性的衣袖宽度竟然超过4尺,为此朝廷只能颁布相关的法令来限制女装中的“奢靡之风”。
唐朝末年,这种宽大的袖子更是发展到极致,达到唐朝初期衣袖的十倍以上。
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描绘的两位仕女所着服饰的衣袖不但都很宽还特别长,长到拖地,不免让人区分不出到底哪个是裙摆,哪个是衣袖了。
上述特点都能反映出晚唐时期女服,特别是贵族、官宦人家女性的衣着特点——奢靡夸张的大袖款式十分盛行,风靡一时。
至于襦服的领口款式也是变化多端的。
有圆领、直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
总的来说,初唐襦服的领口较小,衣领较高,盛唐时逐渐变大降低,此外还流行袒领,反映出唐代开放、大胆的社会风尚。
唐朝的服饰特点及特色唐朝的服饰特点及特色如下:唐代的男人多穿圆领大袍,裹幞头,穿长靴,衣服上多有动植物绣图,佩戴华丽的物饰。
唐代妇女服饰极其复杂。
其上身为襦、袄、衫,下身缠裙,绸带系腰。
襦、袄上多有绣纹或织纹。
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尤以红色最流行。
据研究者考证,在中唐以前,服装形制是上身穿小袖短襦,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中用绸带系扎。
在天宝年间,妇女还以着男装为时尚。
中唐以后,妇女服装日趋肥大,普通妇女的衣领常见的是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富家女子中还流行一种祖领,里面不着内衣,使胸脯袒露于外。
当时妇女的下裳主要是裙,其质料、色彩、式样与纹饰具有轻盈飘逸之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妇女对发型和面部装饰尤为重视。
当时有半翻髻、高低髻、倭堕髻。
河西走廊的女子还流行归顺髻、平番辔、抛家髻、回鹘髻。
发髻之上还有金玉簪钗、犀角梳篦等饰物。
脸面除了施用铅粉外,还绘饰不常见的翠眉、胭脂。
从敦煌壁画来看,唐代服饰远比这些情况丰富,仅民间服饰就有以下数种:1、幞头靴袍唐代壁画中出现了大量戴幞头、穿窄袖长袍、穿乌皮靴的人物,这是吸收了西域各族“窄袖长身袍”与幞头结合而成的一种新装,是唐代初期最流行的男式“胡服”,到了盛唐时期逐渐为“襕衫”所代替。
幞头是隋唐时期最普通的“首服”,它是从汉晋幅巾、燕巾演变而来。
“后周以三尺皂绢向后幞发已形成定制,隋代幞头多为平顶,二角系额前,二角系脑后。
唐初做了一番改进,“以罗代绢,又令重系前后以象二仪,两边各为三撮取法三才”(《新唐书•舆服志》),成为农民、圉人、奴婢、官吏、贵族通用之服。
幞头两角形式不一,有垂角、长脚、牛耳、翘脚等形式,随形定名,无一定之规,形式不同,却有时代先后之别。
2、笠帼半臂壁画中的舵师、纤夫大半戴笠帽,穿窄袖衫,外套半臂,白布裤,芒履。
半臂就是短袖衣,“其式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宋•高承《事物记原》),是适合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服装,也是唐代男女通用的服装。
晚唐女子服饰特点
晚唐时期,女子服饰特点充满了绚丽多彩的风情,表达了当时社会的
繁荣和开放。
以下是晚唐女子服饰的特点:
1.服饰颜色丰富多样:晚唐女子服饰的颜色非常鲜艳,以红、绿、黄
等亮丽的颜色为主,体现了盛世的喜庆和活力。
同时,服饰上还常见到大
面积的金银线绣以及繁复的图案,使整个服装更加豪华华丽。
2.裙摆丰富华丽:晚唐女子的裙摆设计较为宽松,多采用分为前后两
片的设计,前后两片裙摆可以轻松晃动,增添了服饰的灵动感。
同时,裙
摆的褶皱也很多样化,有纵向的平纹褙、斜褙,以及横向的鱼鳞褙等,让
整个裙摆更具层次感。
3.衣袖繁复华丽:晚唐女子的袖口设计也非常繁复华丽,袖口通常装
饰有花纹绣花,且袖口长度可以延伸至地面,增添了视觉上的华丽感。
在
贵族女子的服饰中,还会加上袖灯、袖钏等饰品,使袖子更加华丽夺目。
4.上衣款式多样化:晚唐女子的上衣款式也非常丰富多样,常见的有
长袖上衣、袖口开叉的上衣、露腰的上衣等。
上衣的设计注重展现女性的
曲线美,腰部采用束腰的设计,以突出女性的纤细身材。
5.饰品装饰华丽:晚唐女子的服饰中,饰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有发饰、耳环、项链、手镯、腰带等。
发饰多采用金银丝编制而成,上面还镶嵌着宝石、珍珠等,梳在发髻上,使整个头部更加华丽。
总的来说,晚唐女子的服饰非常豪华华丽,充满了宫廷气息和时代特色。
不仅颜色鲜艳多彩,而且图案繁复精美,体现了当时独特的审美观念
和时尚潮流。
晚唐女子的服饰通过细腻的制作工艺和精致的饰品,展现了
女性的妩媚和柔美,凸显了当时社会盛世的繁荣和开放。
简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概述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
女子服饰在这两个朝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差异。
本文旨在简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出这两个时期女子服饰演变的规律与趋势。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说明研究目的以及结构。
其次,将具体介绍唐朝女子服饰和宋朝女子服饰的基本情况,并分别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随后,在对比分析部分,将总结并归纳出主要的异同点。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回顾全文内容并展望后续研究方向。
1.3 目的研究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历史时期女性生活状态以及社会文化特征。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服饰演变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地概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并尽可能详细地呈现其特点和变化,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视角。
2. 唐朝女子服饰:2.1 简述唐朝女子服饰:唐朝时期,女子的服饰注重显示阶层和身份。
贵妇人的服装通常由多层衣物组成,包括内衣、对襟袍、外袍和裙子。
其中,对襟袍是贵妇人的主要上衣,它的颜色和款式经常表明着其社会地位。
在唐朝,丹霞红、玛瑙绿等深红色、浅红色以及青白色是贵族女性最喜欢的颜色。
而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颜色和花纹开始出现在女子服饰中。
贵妇人经常佩戴各种首饰来装点自己,如金银首饰、宝石挂件和绣花针线盒。
2.2 异同点一:与宋朝不同,唐朝女子的长袖衫裙主要采用直筒式剪裁,并且没有褶皱或流苏装饰。
这种简约的设计突显了唐代女性追求清新端庄和高雅气质的审美观念。
此外,在唐朝,女性的长袖衫裙通常有较短的下摆和前襟,展现了更多的身体曲线。
2.3 异同点二:唐朝女子喜欢将头发盘起,并用类似玉簪、金钗等首饰来固定。
浅析中国唐朝女性服饰文化一、隋唐时代历史背景不同时代的审美眼光不同:秦服紧窄,妇人深衣曲裾行不露足;汉服主张宽大对襟,融合阴阳五行道家的和谐思想;南北朝女服上俭下丰,潇洒俊逸;元清两朝均为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服风格融合之杰作,但女装发展甚少,思想较为封闭,女性地位得不到重视。
而作为开放程度深、范围广的隋唐时代,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汉服风格,也兼收了中国少数民族和异域的风格特色。
公元xxxx年间,唐朝作为当时的世界强国,文化方面兼收并蓄,接纳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宗教,进行交流融合,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同时,隋唐时期的服装文化也因此到达全盛时代,服饰交流由原来的南北方向,部分短时期交流变为东西方向,全面深刻交流,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上第三次重大变革。
衣料种类丰富,纹饰饱满华丽,款式新颖多样,也成为唐朝时期的服饰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
二、纹饰唐代在发展的过程中,纹饰的风格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唐代开始逐渐将花鸟鱼虫等自然元素加入绣花纹样中,并融合以龙凤等传统纹样,以重复连续的手法形成了唐代最为流行的缠枝纹。
此时的服装纹样饱满丰盈,结构自由,改变了以往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更加偏向于关注身边的自然生活,也意味着作为生产绣品主力的女性思维得到了解放和充分的发散。
三、款式初唐到中唐是整个唐朝社会的上升期,经济文化发达,域外少数民族风气也融入女子日常生活装束中,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越来越少。
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气氛中,唐代的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裙裙装上为束胸,下长至地数米有余,最能体现女子的窈窕身姿。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时裙裾扫落梅,清明时节千山绿,轻盈仕女腰如束,正是这种装束的形象描绘。
领口低,袒露胸部,是唐代女性服饰的独特之处。
袒露装与裙腰束得极高相关。
袒胸装的流行,表现了唐朝女子对美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抗争,表现出她们对男女不平等观念的意识开始萌芽,发展壮大。
唐朝小女孩的服饰
在古代,尤其是唐朝这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小女孩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观,还彰显出小女孩们的天真可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唐朝小女孩的服饰特点及其演变。
一、唐朝小女孩的服饰特点
1.色彩丰富:唐朝小女孩的服饰颜色鲜艳,有红、绿、蓝、黄等,这些颜色象征着活力与生机。
2.款式多样:唐朝小女孩的服饰款式丰富,有襦裙、衫裙、袄裙等,既有讲究实用的,也有展示美观的。
3.装饰繁复:唐朝小女孩的服饰装饰华丽,如花边、绣花、珍珠、玉器等,既展现出家庭的富足,也彰显了小女孩的娇贵。
4.头饰独特:唐朝小女孩的头饰独具特色,如发簪、发冠、发带等,造型各异,充满童趣。
二、唐朝小女孩服饰的演变
唐朝时期,小女孩的服饰随着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和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小女孩出生后,家长会为其准备色彩鲜艳的衣物,以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和关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服饰的颜色和款式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更加讲究实用和美观。
三、唐朝小女孩服饰的寓意
唐朝小女孩的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鲜艳的色彩象征着活力和希望,华丽的装饰代表着富足和幸福,独特的头饰则体现出对小女
孩成长的祝福。
四、现代小女孩服饰与唐朝的对比
与现代小女孩的服饰相比,唐朝小女孩的服饰更显华丽和繁复。
现代小女孩服饰更注重简约、时尚和个性,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五、总结
唐朝小女孩的服饰是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既展现了家庭的富足,又体现了对孩子的关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的服饰也在不断演变,成为现代小女孩追求时尚、个性的象征。
唐代服饰的风格特点1、女着男装,开放时尚时髦成风,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女性更是时髦成风,政治’法律道德’礼仪都不能约束这种强烈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逐。
贵贱、女、夷夏的界限都被冲毁了。
与今天世界范围时尚现状相似的是"唐代的时尚主要由宫中(今天是王室)、贵妇(今天是富商太太和社交名媛、部分白领)、以色技艺娱人行业的从业女性来|领风骚。
男装"铟胡服之启发"因胡人本就男女同装,而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则离不开大唐经济富足,国家极度昌盛而衍生出的宽厚与开放。
2、女性服装颜色唐代女性崇尚红色,喜用红、绿两种色彩来装扮自己:或衣衫用红色,裙子用绿色;或裙子用红色,衣衫用绿色。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及《调琴啜茗图》中都可以看到这种装扮的习好。
然而就布帛的颜色而论,是绝不止于这两种的单红色类。
就有大红、正红、粉红、水红、红、桃红、梅红、石榴红、银红、红、红红、猩红、退红、红绛红等十几种,绿色类也分官绿、碧绿、明绿、柳北紫、油紫、大紫、墨紫等艳类,品蓝、宝蓝、深蓝、湖蓝、天蓝等色类以及蟹青、蛋清、粉青、天青等青类也都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3、图案回归自然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镇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
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
花鹤服饰图、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题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
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仕女服饰特点
唐代仕女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款式多样:唐代仕女的服饰款式丰富多样,包括长衫、束腰、三袍、袍袄和罗裙等。
这些服饰在设计和剪裁上注重修身和突显身材曲线,尤其是长衫,通常系在腰部以下两侧,顺着身体裸露的部位收缩袖子,既宽松舒适又展现出高贵的气质。
2.色彩艳丽:唐代仕女的服饰色彩十分丰富,多以暖色调为主,如黄色、紫色和红色等。
这些鲜艳的色彩不仅展现出华美的风格,也体现了唐代开放的审美观念。
3.图案精美:唐代仕女的服饰图案非常精美,多选用花卉、动物和自然景观等元素进行构图。
这些图案的运用不仅使服饰更加美观,也反映了唐代的文化艺术特色。
4.装饰华丽:唐代仕女的服饰注重细节装饰,如镶边、绣花和宝石镶嵌等。
这些华丽的装饰不仅增添了服饰的艺术价值,也彰显了穿着者的身份地位。
5.材质高档:唐代仕女的服饰材质高档,多采用丝绸、锦缎和纱绸等面料。
这些面料质地细腻,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同时也展现出高贵的气质。
总的来说,唐代仕女的服饰特点是以高贵、华美、多彩和富丽堂皇为主,展现了唐代开放、繁荣和艺术的文化氛围。
同时,这些特点也是唐代仕女追求美的一种体现。
唐朝服饰颜色特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代,其服饰演变也呈现出多种风格。
唐朝的服饰颜色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多彩斑斓唐朝的服饰色彩丰富多彩,多采用鲜艳、明亮和柔和的颜色,鲜红、草绿、琥珀、珊瑚红、黄、紫、白、黑等,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唐代流行反差鲜明的搭配方式,黑白、红绿、黄蓝等冷暖色的对比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同时,唐代的花鸟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运用也非常地突出,多彩的图案和色彩为唐代的服饰增添了许多色彩。
2.紫色的地位唐代的紫色被誉为“万紫千红”,是皇帝和高层官员专用的色彩,代表着尊贵、权力和荣耀。
唐代民间出现了以紫色为主的民间服饰,被称之为“紫衣四行”,由女子的衫、裤、披、裳组成。
因而在唐代,紫色服饰也开始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标志。
3.白色的特别含义白色在唐代的服饰颜色中有着特别的含义。
在唐代,白色代表着纯洁、无瑕疵、清朗和青春等意义,有时也被用来表达哀思。
唐代民间女性的服装中,白色的袍子和大袖极为常见。
丽娅黄荷花在《扬州慢·豆蔻词》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里的“朱颜”指的是青春美丽、面庞红润,而“只是朱颜改”则显出了白色服饰的特别含义。
4.黄色的表达黄色是唐代服饰中的一种重要色素,被视为春季气氛、愉悦情绪和草地的颜色。
唐代女子的黄衣也被称作“黄衫婆子”,在汉武时代开始就是少女的装束之一,唐代则发展为成年女子的常用色。
唐代女性喜用的黄色有杏黄、葵黄、豆黄等,黄色的花朵或饰边更是常常使用在服装上。
5.深色和浅色并存唐代的服饰颜色中,深色和浅色并存,是唐朝服饰中一大特色。
不同场合,不同人物服饰的颜色深浅也不同,皇亲贵族需装扮得相当醒目考究,而妇女少年则以清爽素雅为主。
总之,唐朝服饰的颜色特征多彩斑斓,强调色彩的对比和鲜明,特别是紫色和白色的特殊含义在唐朝服饰中有着显著表现。
唐朝模式的引入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展现了中国文化对服装艺术的深刻思考和独特造诣。
分 类 号:K12 单位代码:10452
本科毕业论文
唐朝妇女服饰的变化
姓 名 刘晓碧
学 号 200803410107
年 级 2008
专 业 历史学
系 (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 高 梅
2012年4月7日
2012届
摘 要
唐代妇女服饰同前后朝服饰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首服及妆饰的变化,袒露装的亮相,女着男装的流行,胡服的盛行等几方面,总体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唐朝妇女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有诸多,其中政策的开明,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对外交流的频繁是主要方面。唐代妇女服饰文化对后世中国妇女服饰及周边国家妇女服饰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唐朝;妇女服饰;变化;原因;影响
Abstract The tang dynasty with women' s clothing and compared in dress the biggest changes in its development primarily serve in the first and the change of ornaments, naked outfit appearance, men' s clothing of female outfit pop, hu and the prevalence of service in such aspects as revealed a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n. Women' s clothing in the tang dynasty chang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among which the liberal policy, economic developed,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ain aspects of frequent. Women' s dress culture on the later tang dynasty china women' s clothing and other countries women' s clothing to have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Keywords: Tang dynasty;Women' s clothing;change;cause;influence
目 录
一、唐朝妇女服饰的变化....................................................................................1 (一)首服及妆饰变化.....................................................................................1 (二)盛行袒露装...........................................................................................1 (三)女着男装..............................................................................................1 (四)胡服盛行..............................................................................................2 (五)服饰用色丰富大胆.................................................................................2 (六)服饰图案回归自然.................................................................................3 二、唐朝妇女服饰变化的原因..............................................................................3
(一)国富民强..............................................................................................3 (二)对外交流频繁........................................................................................4 (三)宗教文化的多元性.................................................................................4 (四)纺织印染业飞速发展..............................................................................4 (五)国人心态开放 ........................................................................................4 (六)女子地位提高........................................................................................4 三、唐代妇女服饰文化的影响..............................................................................5 (一)对后世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5 (二)对东亚国家传统服饰的影响.....................................................................5 四、参考文献....................................................................................................7 五、谢 辞.........................................................................................................7 唐朝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尤其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与前后朝女子服饰相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妆饰、款式,还是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本文就从“变化”着手来谈谈唐朝妇女服饰的开放性特点。
一、唐朝妇女服饰的变化 (一)首服及妆饰变化 在唐以前的封建王朝里女子的面容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唐则为“皆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效仿,帷帽之制决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1](P321)。幂离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主要用来遮蔽风沙侵袭,传到内地,与“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封建意识相结合,幂离就变成唐女子出行时遮蔽脸容,防范路人窥视的工具。高宗时,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至开元盛世,干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有的还仿效男子和胡人,戴形状奇特且艳丽的胡帽。至此,帽子就完全失去了封建意识的遮蔽功能,成为妇女妆饰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发髻、面部化妆、装饰品也发生了变化,发髻一改前朝的平顶式,转向高髻、双髻发展,面部化妆较前朝则更加讲究,光方法就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多种,深受唐朝女性的追捧。装饰品更是琳琅满目,有项链、项圈、璎珞、臂钏、手镯、玉佩、香囊等,真是奇异纷繁,应有尽有。首服文化的千变万化及妆饰的形形色色无一不象征着大唐王朝的一片繁盛。 (二)盛行袒露装 无论是周朝的深衣,秦汉宽博的襦裙,还是宋朝的窄袖衣,一般都是衣领深掩, 不会露肌,相对比较保守。可唐朝却一改这种保守之风,流行起袒领式的服装,此装衣领阔而低,几乎裸露半胸,古诗中“粉胸半掩疑暗雪”、“慢束裙腰半露胸”、“胸前瑞雪斜灯照”及“二八花锢、胸前如雪脸如花”[2] (P9-11)等的吟咏,就是对这种装束审美观的精湛写照。除袒领装外,在服装史上更具突破性的女装当推薄纱式露装,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形象,她们身穿透明纱衣,纱衣里面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使女性妖娆之美尽展无余[3](P39)。可见,唐朝妇女服饰整体上趋向于开放,这也充分反映了当时妇女思想的解放。 (三)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极为罕见。《礼记·内侧》早就规定:“男女不通衣服 ”。女子着男装被视为不守妇道。但唐代女性却喜穿男装,尤其是生活在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环境中的贵族女性,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自由。女着男装首先盛行于宫中,其特点为头戴幞头, 身穿窄袖圆领缺胯衫, 腰系蹀躞带, 足着乌皮靴,此风气的盛行可能是受了胡人男女同装的启发,但更为重要的是受大唐经济富足的影响,使得唐人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宽厚,尤其戏剧性的是武则天称帝,唤起了女性想要与男子一样有所作为及平等的观念。女着男装塑造了唐代贵族女性们开放刚强,敢于向传统道德挑战的性格。她们正是以此装束作为与男权社会相抗衡的有力武器,以此直抒胸怀,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想,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 (四)胡服盛行 相较于宋人的反对“胡化”政策,唐人却喜穿胡服,根据唐书《舆服志》中“开元中女衣胡服”以及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中“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胡服……妇人则瞥步摇,衣服之制度,襟袖窄小”的记载,可见胡服在当时已是相当普遍的。胡服的盛行与胡舞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唐代实行的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唐代对待异域文化上的政治策略一直表现为交融吸收,这使得当时的长安城到处充满了新奇和异样,五花八门的语言、各具特色的服饰、民风、民俗交相涌现,令人目不暇接。政府不仅不反对人们效仿反而加以大力倡导,一时间异域文化在此大放光彩、互相融会,并最终汇集成盛唐绚丽多姿、雍容大度的文化艺术洪流。胡服的流行,标志着原来称为胡人的匈奴、鲜卑等族与汉族融合的大致完成,也使域外胡人的审美特征与华夏服装固有的审美趣味相融合,达到新的突破,同时也表明唐代服饰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既是自信的,又是外向的、开放的、进取的。 (五)服饰用色丰富大胆 色彩是构成服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服装色彩上,其它各朝强调本色,尤其是宋朝妇女服饰追求整体和谐及色彩的典雅,而唐朝妇女服装则普遍重视衣裙色彩的美化功能,流行红、紫、黄、绿,尤以红为时尚。唐代服制中就曾明确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其中的“绯”即红色,是当时高官显贵的标志。而在唐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妇女早已将官方服色规定弃置一旁,大胆追求个性美。如当时有一种石榴裙,很受年轻妇女的喜爱。唐人万楚《五日观妓》诗中就曾写道:“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4](P16)。又比如黄色,在古代是帝王专用色,因此臣下或庶民百姓服用黄色往往被视为一种僭越行为而遭时忌,但盛唐时期,出身微贱的杨贵妃却最喜着黄裙,此后宫中妃嫔及仕宦人家的女子竞相效仿。随即穿黄裙在民间社会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