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4.24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工程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有哪些分类?二、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 介绍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三、性能及应用(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各类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选择原则(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如满足设计要求、经济性、可靠性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列举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并简要介绍其性能及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PPT课件3. 实际工程案例素材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 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何测试?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不仅传授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同时融入思政教育,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匠人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思政结合点1. 中国古代机械发明介绍指南车、记里鼓车、地动仪等古代机械,展现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思政元素:文化自信、匠人精神。
通过这些古代机械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传承匠人精神。
2. 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发展历程讲述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思政元素:文明之光、科学精神。
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3.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深入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机构、运动副、自由度等。
思政元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的观点。
通过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
4. 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成就展示我国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成就,如高铁、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突破。
思政元素:复兴之路、责任担当。
通过这部分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复兴大业中的使命和担当。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机械原理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思考思政问题。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和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与机械原理和思政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出反馈。
3. 测试与考试评价:通过测试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机械原理》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机械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1. 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
本文以《机械工程原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 思政方案目标《机械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的家国情怀。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思政方案内容3.1 课程理念将思政教育与《机械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工程基本原理,具备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3 教学内容- 机械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体现科学精神。
- 机械工程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趋势,体现家国情怀。
- 机械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 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实践教学:结合实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施案例4.1 案例一:家国情怀的培养在讲解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战略需求时,引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4.2 案例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讲述机械工程伦理部分时,引入一些典型的职业道德失范案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职业压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2007年第7期论坛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而S olidWorks 是美国S olidWor ks 公司开发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呆板、内容抽象、枯燥的缺陷,通过教师精选案例、课堂案例教学实践、学生案例讨论、学生自选实例演练等环节,使学生在SolidWorks 课程学习中不仅牢固地掌握细节特征、零件设计、工程图和装配设计等知识点并能在实例中灵活运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三维机械设计学科统整建模过程在国内,最流行的CAD 软件莫过于AutoCAD 。
但在整个CAD 工程应用领域,AutoCA D 等二维CAD 软件只能被称作低端应用,而面向汽车和飞机等复杂产品设计应用的CAT IA 、UG 、Pro/ENG INEER 等被称作高端CAD软件。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S olidWorks 、S olidEdge 等被称为中端CAD 软件。
本文介绍的S olidWorks 这种中端CAD 软件在功能方面稍逊于高端CAD 软件,但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产品设计的所有要求,命令执行过程更为简单直观,拥有较高的建模效率,S olidWor ks 还拥有丰富的第三方软件支持,可以实现加工、分析、逆向工程等工程应用。
因而S olidWorks 特别适合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最佳途径。
SolidWorks 也已经成为机械行业从业人员步入三维CAD 的首选。
现在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中学已经开始在机械类的模具专业开设了S olidWorks 这门课程。
该课程由于直接针对三维实体进行产品设计,因此不仅涉及草图绘制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针对工程图生成和装配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演练。
案例教学法作为解决理论与实际间落差的利器,S olidWorks 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案例法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方向专业课,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运用企业实际生产情境做为课堂典型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该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深入分析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因而案例教学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论文介绍了如何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其教学目的。
关键词:案例法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观能动性《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方向专业课,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在无形中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而案例教学法透过真实案例的呈现,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很好的融为一体,因此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着我校培养“宽基础、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我们将生产实习工厂及周边企业制造过程、教师科研产品加工对象凝练为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毕业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有机的联系起来,探索出一种结合案例法教学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协调、与科研相结合、与职业技能相适应、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加以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全方位培养了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大中专院校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课堂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与后续的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脱节,而且与制造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脱节,学生生产实习和在制造企业中看到的产品并不是老师课堂中阐述的对象,课程设计的内容也不是生产实习中见到的或课堂中讲到的产品,造成整个工艺体系不连贯、不完整,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义务或敷衍了事之态度学习,不想深入的了解,只是知识背诵,无法将学到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最后形成学习与生产严重脱节的情况。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第一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涉及到机械制造及其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机械制造领域,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工程技术也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确保产品质量、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进而提高整个机械工程行业的水平和声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精确的测量和检验。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各种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其他特性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来自于图纸和规范要求。
因此,需要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千分尺、量具和坐标测量机等,来进行精确测量和检验。
此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还包括机械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通常涉及到机械强度、刚度、耐久性和疲劳等方面。
机械性能测试可以使用各种测试工具,如材料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和振动试验机等来进行测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还包括模拟测试,如有限元分析等。
在机械设计的早期阶段,通过模拟测试可以预测机械部件或系统的性能和响应。
这样可以在机械制造之前评估设计的可行性,避免制造出低品质的产品。
总的来说,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还可以为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机械工程师打开了更加广阔、具有挑战性的道路。
第二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确保生产流程的质量,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在机械设备、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方面,测试技术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种测量和检验技术对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我们可以及时检测和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产品达到最高的标准。
促进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了工艺水平。
在研发和制造机械零部件方面,测试技术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试验来确认设计的可行性,并确定材料的性能,以保证生产出满足需求的产品。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研究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方法、设备和技术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熟悉测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具备测试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测试基本概念、测试设备与仪器、测试方法和技术、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测试标准与规范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机械测试技术在我国工程领域的重要性,熟悉各类测试设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方法,掌握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并能正确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将讲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将亲手操作测试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自学能力;实验报告则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期末考试侧重于测试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和行业专家讲座。
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网络资源和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行业专家讲座则有助于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
为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还将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与改进。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评价和建议,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通过不断改进,旨在提高课程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总之,本教学大纲为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胡东唐川林来源:《教学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针对教学知识点,结合工程题目设计实验案例,激励学生自行设计和集成测试系统,增强其工程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科研课题为契机,增强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求知欲及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工程案例;产学研;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29-030 引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特点在于涉及数学、物理、机械、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1],因而较多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吃力,使得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课堂效率偏低。
同时,由于传统教学过多集中于信号与测试系统分析等基础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感性认识不足,闻其声但未见其形。
加之传统课程内容远远滞后于其发展,尤其近年来,测试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深度及广度大幅度提升,使得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文献[2,3]对该课程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想法,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模式。
另外,引入虚拟仪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
但其教学方式鲜有工程案例相佐证,且缺乏科研与教学互为促进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测试的了解及认识仍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其创造性思维基本还源于被动激励。
鉴于此,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工程案例和生产实践为主线的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模式”,利用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除了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外,还针对教学知识点,结合工程题目设计实验案例,让学生自己设计和集成测试系统,重点培养创造意识,增强工程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旨在探索一条产学研结合,促进测试技术课程建设的新路子。
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班级:2011机械卓越1班姓名:邹仁志学号:20110310010123我们凡是考察事物的状态、变化和特征等进行定量的描述时,都离不开测试工作。
测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定律是定量的定律,科学探索需要测试技术,检验科学理论和规律的正确性需要测试技术,可以认为精确的测试是科学的根基。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数控加工、流水线生产、生产加工过程监测、航空航天、质量控制和性能试验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
特别是近代自动控制技术已越来越多的运用测试技术,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举几个例子详细介绍一下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一、机械手装配车门。
机械手装配车门时要用到转动、移动位置传感器来确定相对位置;用力传感器来确定力的大小;用热觉传感器感受工作温度;用触觉传感器来确定是否接触到零件等等。
二、深孔加工。
机械加工深孔时由于工况较差,需要进行监测。
监测的工况信息如下:(1)振动加速度:振动信号是对刀具磨破损较为敏感的信号,它与切削力及加工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密切相关。
深孔加工过程中发生刀具严重磨损和破损时,振动信号的幅值和能量会急剧增大。
(2)切削力:在深孔钻削过程中,切削力实现主进给运动,是与刀具磨破损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切削过程中,刀具正常磨损阶段时,切削力是逐渐增加的;急剧磨损时,切削力会先有一段降低,然后急剧上升。
加工过程中遇到材质不均或硬质点时,切削力会产生一个阶跃性的变化。
(3)切削功率:正常切削过程,功率曲线变化很小;刀具表面产生小面积破损时,功率曲线会有小的起伏;严重磨损时,电机功率会明显增大并且产生波动。
(4)润滑冷却系统油压:油路系统在深孔加工过程中起到冷却、润滑、排屑的作用,而油路系统工作的重要参数就是压力和流量。
一方面,正常工作过程中,油路系统压力是平稳变化的;当回油管道发生切屑堵塞时,油压会缓慢增加;随着堵塞程度的加重,油压会产生突变并急剧上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机械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它涉及到各种测试方法、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指导。
一、引言机械测试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能为设计、制造、维修等环节提供依据,还能为产品质量、性能评估提供重要保障。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将系统地介绍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设备及实际应用,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机械测试基本概念:介绍测试的定义、目的、分类及测试过程中的基本参数。
2.测试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3.测试设备及其应用:介绍常见的测试设备(如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仪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4.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讲解测试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分析等方法。
5.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测试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测试的基本原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熟悉测试方法的选用和实施流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测试方法的能力。
3.了解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学生实际操作测试设备提供指导。
4.提高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对测试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5.培养实际测试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测试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主讲,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演示与操作: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试设备,加深对测试技术的理解。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测试案例,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