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2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2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2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2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作者:苏晓明, 钟宏, 余新阳, SU Xiao-ming, ZHONG Hong, YU Xin-yang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

刊名: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年,卷(期):2008,25(3)

参考文献(20条)

1.王绪荣有机硅卫生整理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 2000(01)

2.韩富;张高勇;王军有机硅柔软剂[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1(02)

3.幸松民;王一璐有机硅合成工艺及产品应用 2002

4.安秋风;黄良仙;李临生季铵化硅烷的合成与应用[期刊论文]-有机硅材料 2003(04)

5.蔡翔;刘侃;苏开第抗菌整理剂CL的合成与应用性能[期刊论文]-印染助剂 2000(06)

6.刘少杰;史晓华;李干佐有机硅季铵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1998(04)

7.倪宏志化妆品用有机硅材料的发展动向及趋势 1996(02)

8.陶莉茶皂素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4(02)

9.邓锋杰农药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进展 2002(06)

10.周梅素;钞建宾;张冲茂;粟红瑜含季胺基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1995(03)

11.周字鹏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 2000(20)

12.Ronald Sinclair Nohr,Roswell;John Gavin MacDonald,Decatur Non-woven web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siloxa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13.周昌然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1998(01)

14.周宇鹏;李宴平高档香波调理剂--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1999(02)

15.蒋波;詹晓力;陈丰秋r-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季饺化反应规律探讨[期刊论文]-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6(02)

16.彭忠利;吴小娟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季铵盐的合成[期刊论文]-精细化工 2006(09)

17.Westall Stephen;Barry,Wales Siloxane quaternary ammoniun salt preparation 1983

18.Heckert David C;Watt JR David M Organoeilane compounds 1977

19.Martin;Eugene R Quaternary ammonium-functional silicon compounds 1982

20.Mebes Bruno;Ludi,Christine Production of silyl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苏晓明.钟宏.余新阳.SU Xiao-ming.ZHONG Hong.YU Xin-yang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期刊论文]-河南化工2008,25(3)

2.苏晓明.钟宏.余新阳.SU Xiao-ming.ZHONG Hong.YU Xin-yang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化工2008,28(2)

3.苏晓明.钟宏.余新阳.SU Xiao-ming.ZHONG Hong.YU Xin-yang三甲氧基硅烷季铵盐的合成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36(11)

4.谢瑜.张昌辉.徐旋.XIE Yu.ZHANG Chang-hui.XU Xuan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37(4)

5.张昌辉.谢瑜.徐旋.赵霞.ZHANG Chang-hui.XIE Yu.XU Xuan.ZHAO Xia一种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合成和性能[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2008,38(2)

6.彭忠利.吴小娟.PENG Zhong-li.WU Xiao-juan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季铵盐的合成[期刊论文]-精细化工2006,23(9)

7.刘节根有机硅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8(5)

8.彭忠利.吴小娟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季铵盐的合成[会议论文]-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81305075.html,/Periodical_cdfzgdzkxxxb200803003.aspx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目前,脂肪酰胺丙基型胺盐阳离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日化产品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相关的研究报道却较少[1]。近年来,我国在胺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有长足发展,但是部分产品仍依赖进口。因此,研究开发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和具有性能特点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显得十分必要。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主要步骤为:以月桂酸为原料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反应,合成提纯出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再与3-氯-1,2-丙二醇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脂肪酰胺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图1)。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月桂酸,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95%),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N-二甲基-1,3-丙二胺,工业级,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3-氯-1,2-丙二醇,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FTLA2000-104红外光谱仪,加拿大ABB Bomem公司。1.2 实验方法 1.2.1 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的合成 在250mL四口烧瓶加入一定量的脂肪酸,通入氮气排净瓶内空气后,油浴加热溶解,在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远 李 丹1,徐 浩1,陈 雪2,许虎君1 (1. 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 宁波市乐嘉化工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摘 要】以月桂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3-氯-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及其季铵盐, 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条件优化。研究表明:在叔胺合成过程中,投料摩尔比为n(脂肪酸)∶n(N,N-二甲基-1,3-丙二胺)=1∶1.8,在无溶剂条件下,140℃密闭反应9h,脂肪酸的转化率可达到94.2%;季铵盐合成过程中,投料摩尔比为n(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n(3-氯-1,2-丙二醇)=1∶1.1,85℃下,持续反应5h,季铵盐产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脂肪酰胺型季铵盐;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合成 图1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路线 RCOOH + NH 2CH 2CH 2CH 2N(CH 3)2 RCONH(CH 2)3N + H 2O CH 3 CH 3 RCNH(CH 2)3N + ClCH 2CHCH 2OH RCNH(CH 2)3+N—CH 2—CHCH 2OH Cl -O CH 3 CH 3 OH O CH 3 CH 3 OH R=C 11H 23

有机硅材料

有机硅材料是一组功能独特、性能优异的化工新材料,具有耐低/高温、耐老化、耐化学腐蚀性、绝缘、不燃等性能,产品种类繁多,按其基本形态分为四大类,即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包括硅烷偶联剂和硅烷化试剂),应用非常广泛。有机硅材料被誉为“工业味精”,在军工等一些领域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需求的增加,国外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一直在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底,全球产能已达到319 万吨(以二甲基二氯硅烷计,以下同)。由于有机硅单体生产以及后加工均为技术密集型,因此长期以来有机硅为相对垄断性行业。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道康宁公司、美国迈图公司、德国瓦克公司、中国蓝星集团和日本信越公司,该五大公司产能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77%。 近年来,全球有机硅单体的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能在逐年增加,2000 年产量达到80 万吨(折合硅氧烷),2001 年增长到86 万吨,2004 年超过了100 万吨,2007 年达到140 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3%。国外近几年基本没有新建和扩建计划,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如道康宁公司和瓦克公司正在我国建设总规模为40 万吨/年的生产装置。 随着有机硅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全球有机硅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1999 年全球有机硅产品的消费量约67 万吨(折合硅氧烷),2000 年增加到75万吨,2004 年接近100 万吨,2005 年超过120 万吨,2006 年达到130 万吨。我国有机硅产品的研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到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20 世纪90 年代,蓝星星火化工厂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年产量万吨级的生产装置。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以甲基氯硅烷的合成能力计)已达到52.5万吨,其中蓝星星火化工厂20万吨,浙江新安集团10万吨,山东东岳6万吨,宁波合盛6万吨,吉林石化分公司5万吨,江苏宏达3万吨,江苏梅兰集团2.5万吨。我国作为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有机硅单体消费国,吸引了国外生产商直接参与我国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德国瓦克公司和美国道康宁公司联合投资的有机硅单体已于2006年开始在张家港建设,计划总生产规模为40万吨/年。预计2010年我国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国。 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内有机硅单体的产量逐年增加。

新型高分子材料有机硅

新型高分子材料有机硅 姓名:王伟坤 学院:化科院 专业:化学类 学号:08130203 老师:周宁琳 摘要 有机硅聚合物是特种高分子材料,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元素硅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系指聚硅氧烷而言。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四大门类几千个品种牌号。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飞机、火箭的特殊材料而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研究,现在不仅广泛用于各种现代工业、新兴技术和国防军工中,而且还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化工新材料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有机硅有机硅活化剂 有机硅发展简史 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其熔点为1420℃,其丰度仅次于氧(约含 49.5%)而占第二位,在地壳中约含25.8%;而碳仅占0.087%。自然界没有游离的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存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硅化合物有石英石、长石、云母、滑石粉等耐热难熔的硅酸盐材料。硅可以说是组成地壳的最主要元素之一。18世纪下叶,当化学家都在竞相研究有机化合物时,C.Friedel,J.M.Crafts, https://www.doczj.com/doc/d81305075.html,denberg,F.S.Kipping等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已注意到了硅和碳化合物的区别,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特别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F.S.Kipping的工作奠定了有机硅化学的基础。 科学家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广泛深入研究的结果促进了有机合成材料如酚醛、聚酯、环氧、聚氨酯等树脂及各种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开发、生产和应用,使人类社会步入了合成材料时代。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效率,可是电机的温度上升了,普通材料不能胜任,所以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耐热合成材料。美国康宁玻璃厂实验室的G.F.Hyde.通用电气公司的

季铵盐使用注意事项

季铵盐消毒液安全技术说明书(试行) 一、危险性概述: 人类健康危险 吸入:对呼吸系统有中度刺激性; 食入:食入有害,会对嘴巴、喉咙及胃部造成灼热感; 皮肤接触:对皮肤有腐蚀性; 眼睛接触:对眼睛有腐蚀性; 着火/爆炸危险:在燃烧或加热情况下,会发生压力增加与容器爆裂; 二、急救措施: 吸入:如吸入,移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漱口:饮用一或两大杯水,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意识者任何口服物。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如接触,请立即以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并脱去污染的衣物与鞋子。立即就医。衣物与鞋子在重新使用前均应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如有直接接触,请立即以大量冷水冲洗双眼,拿下隐形眼镜,并以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就医。 三、消防措施: 灭火介质:使用合适的扑灭周围火灾的灭火剂。 危险燃烧产物:分解产物可能包含下列物质:碳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消防人员特殊防护设备:消防人员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和带有保护整个面部的正压自给式呼吸装置。 四、泄漏应急处理: 个体防护措施:化学品泄漏地区请保持通风。如无适当防护设备请勿接触破损之容器或泄漏之化学品。禁止进入水沟或水道。 环境预防措施:避免溢出物扩散和流走,避免溢出物接触进入土壤、河流、下水道和污水管道。 消除方法:如紧急救援人员不能立即到达,应将溢出的物质限制住。对于小量的溢出物,使用吸收剂(若无其他可用物质,可用泥沙),舀取溢出物,并将其放置在密封、防渗漏的容器内待处理。对于大量溢出物,请筑堤挡住溢出物或以其

他形式容纳溢出物,确保溢出物不进入水道。溢出物质置于适当容器中处理。五、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禁止食入。避免进入眼睛、皮肤或衣物。避免吸入蒸气或烟雾。仅在充足的通风条件下使用。保持容器关闭。操作后,彻底冲洗。 储存注意事项:放在小孩伸手拿不到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将容器置于阴凉、通风处。在以下温度之间储存:—10和50℃。 六、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控制:仅在充足的通风条件下使用。如果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烟雾、气体、蒸气或雾气,请采用工艺隔离设备,局部通风系统或其它工程控制以确保工人工作环境的空气传播污染物含量低于建议的或法定的限值。 卫生措施:接触化学物质后,在饭前、入厕前和工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洗手、前臂和脸。采用适当的技术移除可能已遭污染的衣物。污染的衣物重新使用前需清洗。确保洗眼器和安全淋浴室靠近工作处。 个体防护 呼吸:避免吸入蒸气,喷溅或喷雾; 手:使用防化学物与不渗透的手套; 眼睛接触:请佩戴化学品防护护目镜,持续或严重暴露状态下请于护目镜外加载防护面罩; 皮肤接触:请穿戴橡胶围裙,或其他防护用具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七、理化特性: 物理形态:液体 颜色:无色到浅黄色 气味:甜 PH:7.5[浓度:100%] 沸点:>100℃ 闪点:>100℃产品不助燃 比重:0.995 溶解度:易溶于下列物质:冷水和热水 八、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有机硅的历史及发展

一、印染有机硅材料发展情况 第一代 甲基硅油 333 3 333 3CH O CH si sio si CH CH n CH CH CH CH --??????????--- 羟基硅油 H HO n CH CH sio -????? ?????-33 第二代 氨基硅油 31263333R R m NHR H C CH n CH CH sio sio -????? ?????-??????????-- 第三代 聚醚改性硅油 A 聚醚类(非离子)CGF 3)()(33 3633333 3CH CH si sio sio sio CH CH RO EO O H C CH n CH CH CH CH b a --???? ??????-??????????-- B 聚醚环氧类(非离子)CGF 改性 3)()(33333 3 63226333 3CH CH si sio sio sio sio CH CH PO EO O H C CH m CHOCH OCH H C CH n CH CH CH CH b a --??????????-??????????-??????????-- C 氨基聚醚改性类(非离子偏弱阳) 3)()(3333 316333 3CH CH si sio sio sio CH CH PO EO NHR H C CH n CH CH CH CH b a --???? ??????-??????????-- 第四代 多元共聚硅油 x CH CH b a CH CH n CH CH sio si sio NHR R PO EO NHR R ????? ---???????? ???????-3 333331221)()( 中国市场原油消耗量8万-10万吨/年,其中不包括涂层有机硅材料聚氨酯有机硅材料。联胜化学目前提供量约6000-7000吨/年。

季铵盐

1.1 季铵盐化合物 1.1.1 结构与性质 季铵盐(又称四级铵盐)是中的4个都被取代后形成的的[3]。季铵盐有4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直接与氮原子相连,阴离子在烃基化试剂作用下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其分子通式为: 结构中4个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取代的或非取代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可以有分支或没有分支,可以为环状结构或直链结构,可以包含醚、酯、酰胺,也可以是芳香族或芳香族取代物。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的多为阴 -、RCOO-等),以氯和溴最为常见[4]。离子(F-、Cl-、Br-、I-)或酸根(HSO 4 1.1.2 合成与分析方法 1.1.3 应用研究概况 季铵盐化合物特有的分子结构赋予其乳化、分散、增溶、洗涤、润湿、润滑、发泡、消泡、杀菌、柔软、凝聚、减摩、匀染、防腐和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8],这些独特性能使其在造纸、纺织、涂料、染色、医药、农药、道路建设、洗化与个人护理用品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均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季铵盐杀生剂研究进展 在季铵盐化合物的诸多独特性能及相应的实际应用中,优异的杀生性能是其中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的性能。目前,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长效稳定等优点的季铵盐杀生剂已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食品、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水处理[43]、造纸[44]、皮革[45]、纺织[46]、印染[47]、采油[48]、涂料[49]等行业的杀菌灭藻、防腐防霉、清洗消毒;农产品和农作物的防霉防病[50];养殖和畜牧的防病杀菌[51];木材和建材的防虫防腐[52];外科手术和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53];禽蛋肉类和食品加工的清洗个人家庭和公共卫生的洗涤消毒[55]等均要用到季铵盐杀生剂。 1.2.1 发展历程 人们对季铵盐化合物的认识是从其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上开始的,该类化合物在发展初期主要就是用作杀菌剂[13]。Jacobs W A等于1915年首次合成了季铵盐化合物,并指出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翻开了季铵盐杀生剂的历史篇章。然而,该研究成果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此后直到1935年,Domagk G[56]发现了烷

高效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与性能.

高效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与性能 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是节水的必然选择。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由于水的浓缩、物料的泄漏以及适宜的温度,使得细菌、真菌、藻类等迅速繁殖,且 生物黏泥的大量产生,对循环水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微生物进 行严格的控制。传统杀菌剂由于药效持续时间短、使用剂量大(100 mg·L~(-1)以上)及使用时泡沫多等缺点,促使人们开发新型、高效的杀菌剂。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因其良好的杀菌性能、缓蚀性能、使用时低泡等优点而 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以乙二醇与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中间体亚硫酸亚乙酯,再通过亚硫酸亚乙酯与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反应,得 到目标产物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为了提高中间体的收率与目标产物的活性物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单因素分析法对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折光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等技术对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进行结构表征与鉴 定。同时,对其杀菌性能与缓蚀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亚 硫酸亚乙酯在反应中的收率为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选出优化合 成条件为:乙二醇和亚硫酰氯的摩尔比为0.95:1,滴加速度为25滴·min~(-1), 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平均收率达89.49%。2)通过对反应溶剂的种类、摩尔比、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单因素的考察,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摩尔比,反应温度次之,然后是反应时间,滴加速度影 响最小。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和亚硫酸亚乙酯的摩尔比为1:1.15,反应溶剂为1, 4-二氧六环,滴加速度为30滴·min-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5 h,活性物含量为98.34%。3)以季铵盐型杀菌剂十二烷 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及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作为对比药剂,在相同药剂浓度不同杀菌时间和相同杀菌时间不同药剂浓度两种条件下,考察了三种药剂对异养菌、铁细菌及硫酸盐还原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的杀菌效果优于上述两种药剂。4)以上述三种药剂作为对比, 考察了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具有一定的缓蚀效果,其缓蚀性能要明显上述两种药剂,且其优化投药浓度为40 mg·L~(-1)。 同主题文章 [1]. 汤桂华. 关于所谓亚硫酸的露点' [J]. 硫酸工业. 1983.(02) [2]. 王聘仪. 亚硫酸及其盐在浮选过程中作用机理的探讨' [J]. 精细化工中间体. 1981.(02) [3]. 杨昭中. 用气相色谱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的微量定量法' [J]. 食品工业. 1981.(04) [4]. 杨威,胡万里,王鹏,甄卫东,潘广平. 新型油田注水杀菌剂的合成与应

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剂的应用工艺研究(1)

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剂的应用工艺研究 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班级:轻化工程12级03班 姓名:闫乐乐 学号: 41201030317 指导老师:习智华

摘要:本文介绍了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剂的理化性质,说明了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剂中的有效化学结构,阐述了纺织品多功能整理剂聚硅氧烷季铵盐使纺织品获得集柔软性、抗菌性、亲水性、抗静电性等优良性能于一体的抗菌整理功能的原理,通过对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剂工艺条件对织物应用性能的影响,确定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为:纺织品准备→浸轧整理液(20g/L,45℃,轧液率75%)→预烘(80℃,3min)→焙烘(120℃,120s)。 关键词:抗菌整理剂聚硅氧烷季铵盐性能工艺纯棉织物 1.背景: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织物的安全舒适性、以及抗菌抑菌环保性。众所周知,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上,或者是所接触到的纺织品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的微生物,虽然大多数微生物是非致病的,但是在人体皮肤的汗液、代谢细胞废屑以及皮脂的滋养下,会大量繁殖,从而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的刺激,再加上细菌代谢分解产生的臭味,更容易让人感到异常不适,甚至更严重的时候会引发皮肤病、传染病,从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纺织品的抗菌抑菌整理工艺技术的研究以及抗菌抑菌整理剂的研发 显得尤为重要,也迫在眉睫。无机型、双胍型、季铵盐型以及有机硅季铵盐类是我们常用在纺织品整理中的抗菌整理剂。一般的季铵盐型抗菌整理剂因为他的化学活性偏低,在抗菌整理过程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的,将其应用在纺织品上的时候也是溶出型的,整理剂容易被洗除,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较差,并且在穿着的过程中容易富集在人体表面,再加之它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如果长期使用,会产生病变。然而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却能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属于非溶出型的抗菌整理剂,它是有机硅通过改性后的产品,是集有机硅赋予织物柔软、滑顺、抗静电等的优良性能和季铵基团的杀菌特性于一体的新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凭借自己优良的抗菌效果及持久抗菌性,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同时它还有很广泛的应用范围,

有机硅单体及其应用

主要有机硅产品及应用 目前有机硅产品繁多,品种牌号多达万种,常用的就有4000余种,大致可分为原料、中间体、产品及制品三大类: ★有机硅单体:主要指有机氯硅烷等合成有机硅高聚物的单体,如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原料。 ★有机硅中间体:主要指线状或环状体的硅氧烷低聚物,如六甲基二硅氧烷(MM)、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等。 ★有机硅产品及制品:由中间体通过聚合反应,并添加各类无机填料或改性助剂制得有机硅产品。主要有硅橡胶(高温硫化硅橡胶和室温硫化硅橡胶)、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四大类。硅橡胶再通过模压、挤出等硫化成型工艺,制得导电按键、密封圈、泳帽等最终直接用品。 一、有机硅单体 尽管有机硅品种繁多,但其起始生产原料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种有机硅单体,其中占绝对量的是二甲基二氯硅烷,其次有苯基氯硅烷,前者用量占整个单体总量的90%以上。此外,三甲基氯硅烷、乙基及丙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等,也是生产某些品种不可或缺的原料。 有机氯硅烷(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是整个有机硅工业的基础,而甲基氯硅烷则是有机硅工业的支柱。大部分有机硅聚合物是通过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制得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础聚合物,再引入其他基团如苯基、乙烯基、氯苯基、氟烷基等,以适应特殊需要。甲基氯硅烷生产流程长、技术难度大,属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所以国外各大公司都是基础厂规模化集中建设,而后加工产品则按用途、市场情况分散布点。 二、有机硅中间体 有机硅单体通过水解(或醇解)以及裂解制得各种不同的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中间体是合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的直接原料,包括六甲基二硅氧烷(MM)、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等线状或环状硅氧烷系列低聚物。 三、硅橡胶 硅橡胶是有机硅聚合物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在所有橡胶中,硅橡胶具有最广的工作温度范围(–100~350℃),耐高低温性能优异。硅橡胶按其硫化机理可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自由基交联型(热硫化型)、缩聚反应型(室温硫化型)和加成反应型三大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的含量

Determin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 seawater by UV-spectrophotography Li Yahong *, Hou Chunyang, Wu Jie, Chen Chong The ins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SOA, Tianjin (300192) E-mail: flyllyh@https://www.doczj.com/doc/d81305075.html, Abstract: Water treatment agent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as an effective biocide in marine Red-Tide control and cooling seawater systems. 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reliability of determin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 seawater by UV-spectrophotography. The UV spectrum scanning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seawater is non-interference on the largest absorption peak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were linear(r=0.999) in distilled water and seawater. Thre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is consistent (SE =6.51%(1N), SE=12.61%(2.5N)). Therefore, the standard curve of D.W. solution is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 seawater.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reliable, which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monitor appliance and discharg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 marine environment and cooling seawater systems. Keywords: UV- spectrophotography, seawater,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1Introductio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QAS),a cationic surfactant, is an effective biocide in industrial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marine Red-Tide control, which can change the permeability of bacterial cytoplasm membrane, cause the cell material exosmosis, hinder its metabolism and kill bacterium fin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seawater utility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ater treatment agent QA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eawater utility. In order to protect marine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monitor of the content in seawater utility systems, and scientifically guide on applying and discharging,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QAS content in seawater. QAS has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 in the ultra-violet spectrograph area and shows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absorption at 263 nm wavelength. The method showed better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in analyzing medical disinfectants benzalkonium bromide [1-3].The paper studied on interference of seawater and the reliability of determin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 seawater by UV-spectrophotography. 2Instruments and Materials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UV2102,Unico(Shanghai) Instrument Co., Ltd);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standard comparison (purity≥99.0%, Fluka); TS-781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1227 (Tianjin Biaomian chemical auxiliary reagent factory); Seawater (Tangku purifies treatment plant), Distilled water. 3Methods and Results These instructions apply to everyone, regardless of the formatter being used. -1-

季铵盐类消毒剂企业标准2020版

14 Q/STSM 企业标准 Q/STSM08-2020 季铵盐类消毒剂 2020-02-17发布2020-02-17实施 发布

委铵盐类消毒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原料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季铵盐类消毒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74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阳离子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GB/T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季铵盐类消毒剂quaternary ammonium disinfectant 以季铵盐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消毒剂,本标准指以氯型季铵盐、溴型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包括单一季铵盐组分的消毒剂、由多种季铵盐复合的消毒剂以及与65%?75%乙醇或异丙醇复配的消毒剂。 3.2 氯型季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chloride 由C 6?C18的脂肪链(单链或双链)、甲基(或苄基、乙基苄基)组成的氯化季铵盐及由松宁基、二 甲基、苄基组成的氯化苄铵松宁。 3.3 溴型季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bromide 由C 6? C18的脂肪链(单链或双链)、甲基(或苄基、乙基苄基)组成的溴化季铵盐。 3.4 清洁对象clean object 经过清洗或者仅存在极少量有机物污染的被消毒对象。 3.5

酯基季铵盐的国内外合成研究及进展

酯基季铵盐的国内外合成研究及进展 据近年发表的资料,各国研究的新柔软剂品种主要为酯基胺类和酯基季铵盐类,这些被引入酯基、酰胺基、羟烷基等水溶性基团的化合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易于分解成脂肪酸和阳离子代谢物。国外有关酯基季铵盐类产品的合成及应用,专利文献报导很多,这类产品作为柔软剂比其它新品种使用时间更早,而国内这方面的报导极少。该类产品作为柔软剂DsDMAC的更新换代产品同样用于毛纺、棉纺、麻纺、合成纤维和造纸等工业,同DsDMAC相比,该类产品不仅工艺路线简便可行,原料易购,而且在设备投资、生产成本方面也有明显的竞争性。 2.1 酯基季铵盐国内外合成研究现状 酯基季铵盐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环境保护浪潮中脱颖而出的表面活性剂新秀,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各种不同结构的酯基季铵盐大多以专利的形式相继被报道。按化学结构分,酯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大致可分为:阳离子型、甜菜碱型和Gemi—ni型三大类。目前,对阳离子型酯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较多,且国外已有性能优异、生态和经济价值很好的商用产品。 酯基季铵盐生产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如下: 2.1.1 阳离子型酯基季铵盐… 2.1.2 甜菜碱两性型酯基季铵盐… 2.1.3 Gemini型酯基季铵盐 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抗菌性和良好的钙皂分散能力及耐温性等,被誉为新一代表面活性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和使用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表面活性剂已经是一种趋势。

据文献报道,与普通的长链烷烃表面活性剂相比,酯键的引入可大大促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2.2 酯基季铵盐的性能 2.2.1 生物降解性 双长链(含酯基)的季铵(EQ)和三羟乙基甲基阳离子铵(MTEA)的生物降解性好,EQ的酯键在污水中很快断开,生成脂肪酸和母体原料,而脂肪酸易降解。对EQ及MTEA的短期毒性、长期毒性、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基因突变性及毒性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证实,二者的毒性均比双十八烷基双甲基氯化铵的低,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 2.2.2 水解稳定性… 2.3 酯基季铵盐的质量指标 表2.1 酯基季铵盐的质量指标表 企业标准:Q/HYHE01-2004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https://www.doczj.com/doc/d81305075.html,)发布《酯基季铵盐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季铵碱的合成及分析

季铵碱的合成及分析 1、前言 季铵碱是一种有机强碱,其碱性与KOH,NaOH相当,在工业科研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可以作为有机硅合成方面的催化剂,作为沸石、分子筛合成的模板剂,作为气相色谱前处理剂,化学反应的相转移催化剂,有机酸的滴定剂,作为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以及微电子芯片制造中的清洗剂等,目前国内外对季按碱的研究多限于短链季铵碱,对长链季铵碱的研究鲜有报道,而长链季铵碱不仅保持了传统短链季铵碱的强碱性,而且具有表面活性,因此可同时作为有机强碱和表面活性剂来使用,其应用领域比传统短链季按碱更为广泛,所以研究长链季铵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长链脂肪叔胺季铵盐是由长链脂肪叔胺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制备而得。然而,传统的甲基化试剂,如氯甲烷、溴甲烷、硫酸二甲酯,均为有毒、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稍有泄露就不可避免的会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这些试剂也会对工艺设备有较严重的腐蚀,并且在反应结束后需加碱进行中和处理,从而产生大量废盐,也存在产物分离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合成路线

也使得其反离子种类主要集中为C1、Br和CH3S04,这些电解原料在后续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卤素气体和强酸性电解液,既污染环境又腐蚀电解设备。为了解决季铵盐发展这一瓶颈,一种新型的、绿色的甲基化试剂一碳酸二甲酯(DMC),开始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季铵盐一甲基碳酸酯季铵盐,已通过长链脂肪叔胺与DMC 反应而制得。较传统的季铵盐而言,甲基碳酸铵季铵盐具有许多特殊的应用前景。由于甲基碳酸酯根反离子的弱酸性,这种季铵盐不仅易与不同类型的酸反应以获得各种类型的反离子季铵盐,而且可通过水解和电解制备高纯度的季铵碱产品,采用这一方法在实现季铵盐产品原料绿色化的同时,也成功的得到了一种绿色的电解原料。 本文主要以不同的长链脂肪叔胺为原料、DMC为季铵化试剂,制备了甲基碳酸酯季铵盐,再通过水解得到四烷基碳酸氢铵,并利用带有阳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槽反应器对四烷基碳酸氢铵进行电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碳链长度的季铵碱表面活性剂,这一合成方法的反应方程式如图示1.

季铵盐类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C.14.2 使用方法 C.14.2.1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1000mg/L~2000mg/L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5min~30min。 C.14.2.2 皮肤消毒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min。 C.14.2.3 黏膜消毒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消毒液,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 C.14.3 注意事项 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使用。 C.15 酸性氧化电位水 C.1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后不锈钢和其他非金属材质器械、器具和物品灭菌有的消毒、物体表面、内镜等的消毒。 C.15.2 使用方法 C.15.2.1 主要有效成分指标要求:有效氯含量60mg/L ±10mg/L,pH 值范围2.0~3.0,氧化还原电位(ORP)≥1 100mV,残留氯离子<1000mg/L。 C.15.2.2 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器械灭菌前的消毒

手工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2min,净水冲洗30s,取出干燥,具体方法应遵循WS310.2的要求。 C.15.2.3 物体表面的消毒洗净待消毒物体,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作用3min~5min;或反复擦洗消毒5min. C.15.2.4 内镜的消毒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C.15.2.5 其他方面的消毒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及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使用说明。 C.15.3 注意事项 C.15.3.1 应彻底清除待消毒物品上的有机物,再进行消毒处理。 C.15.3.2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光敏感,有效氯浓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生成后原则上应尽早使用,最好现制备现用。 C.15.3.3 储存应选用避光、密闭、硬质聚氯乙烯材质制成的容器。室温下贮存不超过3d。 C.15.3.4 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检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检测数值应符合指标要求。 C.15.3.5 对铜、铝等非不锈钢的金属器械、器具和物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慎用。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摘要:通过N。甲基氨基乙醇,1,3.二溴丙烷和溴代十二烷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并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对其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值(0.237 1 mmoL/L)和低 c 值(25.2 mN/m),与文献报道的表面活性剂12—3—12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 关键词: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通过一个联接基将21个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其亲水头基或接近亲水头基处联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通常表示为m寸m·2x,其中:m表示2个疏水尾基的碳原子数;s表示联接基团;X代表反离子。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临界胶束浓度(CMC)低、表面活性高、杀菌性能好、增粘能力强、润湿性能好等优点,并且通过各种亲水基、疏水基和联接基的不同组合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结构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因此Gemini表面活性剂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N一甲基氨基乙醇,1,3一二溴丙烷和溴代十二烷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并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对其表面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表面活性 实验 1.1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表面张力仪BZY一1,上海衡平仪器厂出品;DDS一11A电导率仪,成都方舟科技开发公司 出品;Bruker 3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进口,CDCI3为溶剂,TMS为内标)。二甲基氨基乙醇及甲基氨基乙醇,江苏张家港飞翔化工出品;n一溴代十二烷,江苏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出品;1,3一二溴代戊烷,购自国药集团;三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DTAB),购自国药集团,使用前重结晶处理。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经纯化处理。 1.2 方法 1.2.1 Gemini表面活性剂I的合成中间体甲基羟乙基十二胺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计量的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N一甲基氨基乙醇与溴代十二烷,在78~83℃条件下磁力搅拌反应12 h,然后加入摩尔比为1:1的固体NaOH回流2~3 h,趁热分液,取上层清液即得化合物——甲基羟乙基十二胺。Gemini表面活性剂I的合成(图1):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计量的乙酸乙酯,同时按一定的比例加入N.甲基一N.羟乙基十二胺与1,3.二溴丙烷,在回流条件下磁力搅拌反应l5—18 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微黄色胶状物质,加入丙酮,在低温下沉淀,过滤并再次用丙酮洗涤数次,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即Gemini表面活性剂I,以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为了比较Gemini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优劣,也同时合成了其单子型表面活性剂II,并按文献[5]的报道合成另一不同分子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12-3—12。1.2.2 表面张力测量 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采用Wilhelmy挂片法在25.0±0.1 oC下,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作浓度一张力曲线,求得相应浓度表面活性剂的CMC和 cMc值。1.2.3 电导率测量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控制温度在25.0±0.1℃,直接采用DDS.11A电导率仪测量溶液电导率,作表浓度一电导率变化曲线,求得其相应的CMC。

有机硅材料介绍

有机硅材料介绍 有机硅又称硅酮,是一种合成聚合物,是由较小的重复化学单元(称为单体)制成的材料,它们以长链键合在一起。有机硅由硅氧主链组成,“侧链”由与硅原子相连的氢或烃基组成。由于有机硅的主链不含碳,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无机聚合物,不同于许多有机聚合物,其主链由碳制成。 有机硅骨架中的硅-氧键是高度稳定的,比许多其他聚合物中存在的碳-碳键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有机硅往往比传统的有机聚合物更耐热。 有机硅的侧链使聚合物具有疏水性,使其可用于防水方面的应用。通常由甲基组成的侧链也使有机硅难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并防止其粘附在许多表面上。这些性质可以通过改变与硅氧主链相连的化学基团来调节。 发现历史 化学家弗雷德里克·基平(Frederic Kipping)首先创造了“有机硅”一词来描述他正在实验室中研究和合成的化合物。他认为硅和碳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能够制造类似于碳氢结构的化合物。他将这些化合物称为“硅酮”(Silicone)。 20世纪30年代,康宁玻璃工厂公司的一位科学家试图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用在电气部件的绝缘材料中。硅树脂因其在热条件下固化的能力强而适用于此项应用,首次商业开发使有机硅随后得到广泛生产。

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硅 有机硅具有耐用和易于制造的特点,在多种化学条件和温度范围内都比较稳定。鉴于这些优势,有机硅开始高度商业化,并用于许多行业,包括:汽车、建筑、能源、电子、化学、涂料、纺织品和个人护理。该聚合物还具有多种其他应用,从添加剂到印刷油墨再到除臭剂,都有它的影子。 有机硅的种类及其用途 有几种不同形式的有机硅,它们的交联度各不相同。交联度描述了硅氧烷链的相互连接程度,交联度越高,硅氧烷材料越硬。这个变量与聚合物的强度及其熔点等特性有直接关系。有机硅的常见形式及其一些应用包括: 硅油,由不交联的硅酮聚合物的直链组成。已发现这些流体可用作润滑剂、油漆添加剂和化妆品中的成分。 硅凝胶,其聚合物链之间几乎没有交联。硅凝胶用于化妆品中,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有助于皮肤保持水分。硅凝胶还可用作丰胸假体和某些鞋垫的柔软部分的材料。 有机硅弹性体,也称为硅橡胶,其聚合物链之间包含更多的交联键,因此具有类似橡胶的性质。硅橡胶被用作电子行业的绝缘体,航空航天器的密封件以及用于烘烤的烤箱手套。 硅氧烷树脂,是硅氧烷的刚性形式,具有高交联密度。这些树脂常用于建筑材料中,例如耐热涂料和耐候材料。 有机硅毒性

季铵盐的离子色谱分析

季铵盐的离子色谱分析 田青平1,2,李文英1,谢克昌1 (1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为研究季铵盐第三相形成的原因,需建立季铵盐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IonPac CG12+CS12色谱柱,以乙腈和甲烷磺酸混合液为流动相,用Dionex DX-500 型离子色谱仪建立了四乙基溴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乙腈含量由10%增加到30%的过程中,乙腈浓度越高,四丁基溴化铵的峰形越好;甲烷磺酸的浓度越低,季铵盐的保留时间越短;季铵盐的保留时间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用30%乙腈+40mmol/L甲烷磺酸做淋洗液,四乙基溴化铵浓度和峰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99916;线性范围为40~300mg/L;检测下限为0.32mg/L。用30%乙腈+20mmol/L甲烷磺酸做淋洗液,四丁基溴化铵浓度和峰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99956;线性范围为100~300mg/L;检测下限为0.84mg/ L。 关键词:离子色谱;季铵盐含量;乙腈;甲烷磺酸 1引言 季铵盐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被用做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季铵盐可形成界于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第三液相。该三相体系可大大提高某些相转移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第三相的形成与水相中碱或盐的浓度、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有机溶剂的极性等有关,要研究这些因素对第三相的形成和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测定季铵盐的浓度,分析季铵盐在各相的分配,进而才能揭示各种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实质,研究催化反应的机理。 目前,常用的季铵盐的测定方法为萃取滴定法[1],[2]、电势滴定法[3]以及β修正光度法[4]。在研究三液相体系时,Wang D.H.[1]以过苯甲酸钠叔丁酯为滴定液,溴芬兰为指示剂,在电磁搅拌的作用下,用萃取滴定法来分析季铵盐的浓度。这种方法能测定各相中季铵盐的含量,不受溶剂、其它离子的干扰,但取样困难、操作繁琐、工作量大。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季铵盐的结构特点,采用离子色谱法来分析季铵盐。该法操作简便、数据可靠、能大大地节约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2实验部分 2.1仪器和试剂 Dionex DX-500 型离子色谱仪 四丁基溴化铵(分析纯)、四乙基溴化铵(分析纯);离子色谱专用水。 2.2实验条件 色谱柱:Ionpac CG12+CS12(4mm);检测器:电导检测器;抑制器采用外接水模式,电流100mA;淋洗液:甲烷磺酸+乙腈,流量1.00ml/min;进样量:25μL。 3结果与讨论 3.1实验条件的优化 季铵盐与铵盐相似,是离子型化合物,可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但季铵盐的碳链较长,保留值较大,不易检测。本实验选用甲烷磺酸为淋洗液,乙腈为有机改进剂来测定季铵盐的含量。甲烷磺酸浓度为40mmol/L时,检测不到四乙基溴化铵;降低到20mmol/L时,在7.4min 左右可检测出四乙基溴化铵,浓度低到10 mmol/L时,在5min左右可检测到四乙基溴化铵;但只用甲烷磺酸做淋洗液时,检测不到四丁基溴化铵。在40mmol/L的甲烷磺酸中加入乙腈,直至乙腈浓度增加到30%时,都检测不到四丁基溴化铵;在20mmol/L的甲烷磺酸中加入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