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314.50 KB
- 文档页数:6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研究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及反电势负载时的工作。
3.熟悉mcL—05锯齿波触发电路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参见图4-7。
三.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负载。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反电势负载。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cL—05组件或mcL—05A组件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
7.双踪示波器8.万用表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触发可控硅的脉冲来自mcL-05挂箱,故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内部脉冲需断x1插座相连的扁平带需拆除,以免造成误触发。
2.电阻Rp的调节需注意。
若电阻过小,会出现电流过大造成过流保护动作(熔断丝烧断,或仪表告警);若电阻过大,则可能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小于其维持电流,造成可控硅时断时续。
3.电感的值可根据需要选择,需防止过大的电感造成可控硅不能导通。
4.mcL-05面板的锯齿波触发脉冲需导线连到mcL-33面板,应注意连线不可接错,否则易造成损坏可控硅。
同时,需要注意同步电压的相位,若出现可控硅移相范围太小(正常范围约30°~180°),可尝试改变同步电压极性。
5.逆变(: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变压器采用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原边为220V,中压绕组为110V,低压绕组不用。
6.示波器的两根地线由于同外壳相连,必须注意需接等电位,否则易造成短路事故。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触发方式。
2. 掌握晶闸管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及驱动信号的生成。
3. 通过实验验证晶闸管的触发、导通和关断特性。
二、实验原理1. 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可控硅整流器的特性,是一种四层三端器件。
晶闸管在正向电压作用下,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PNPN结构,导通电流;在反向电压作用下,阻断电流。
2. 晶闸管的触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正触发: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并在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
(2)负触发: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反向电压,并在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施加负向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
(3)双极触发: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同时在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
3. 晶闸管驱动电路主要作用是产生触发信号,驱动晶闸管导通和关断。
驱动电路一般由脉冲发生器、驱动放大器、隔离电路和缓冲电路组成。
三、实验器材1. 晶闸管:2只2. 驱动电路:1套3. 脉冲发生器:1台4. 测量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电源等5. 电路板、导线、连接器等四、实验步骤1. 晶闸管基本特性测试(1)将晶闸管安装在电路板上,连接好电路。
(2)打开脉冲发生器,设置触发方式为正触发。
(3)使用示波器观察晶闸管的触发、导通和关断波形。
(4)调整脉冲发生器的脉冲宽度,观察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特性。
2. 晶闸管驱动电路设计(1)设计驱动电路,包括脉冲发生器、驱动放大器、隔离电路和缓冲电路。
(2)连接好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3)打开脉冲发生器,设置触发方式为正触发。
(4)使用示波器观察驱动电路的输出波形,确保触发信号正确。
3. 驱动电路性能测试(1)在晶闸管驱动电路的基础上,连接晶闸管。
(2)打开脉冲发生器,设置触发方式为正触发。
(3)使用示波器观察晶闸管的触发、导通和关断波形,验证驱动电路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晶闸管基本特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晶闸管在正触发方式下,触发电压为20V,导通电流为5A。
单元十三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注:表格内黑体字格式为(黑体,小四号,1.25倍行距,居中)13.2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教学过程】组织教学:1.检查出勤情况。
2.检查学生教材,习题册是否符合要求。
3.宣布上课。
引入新课:1.可控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大小可以调节的直流电,以供给直流用电设备,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镀和电解电源等,它主要利用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和可控性构成。
2.通过实物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13.2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13.2.1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大小可以调节的直流电,以供给直流用电设备,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镀和电解电源等,它主要利用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和可控性构成。
13.2.1整流电路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虽然具有电路简单、调整方便、使用元件少的优点,但却有整流电压脉动大、输出整流电流小的缺点。
比较常用的是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简称半控桥,其电路如图13-2-1所示。
在变压器副边电压u的正半周(a端为正)时,T1和D2承受正向电压。
这时如对晶闸管T1引入触发信号,则T1和D2导通,电流的通路为a→T1→R L→D2→b图13-2-1 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这时T2和D1都因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
同样,在电压u的负半周时,T2和D1(讲解)(讲解)观看PPT:整流电路)承受正向电压。
这时,如对晶闸管T 2引入触发信号,则T 2和D 1导通,电流的通路为: b→T 2→R L →D 1→a图13-2-2 电阻性负载时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波形这时T 1和D 2处于截止状态。
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如图13-2-2所示。
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2cos 219.00a U U +⋅= (13-2-1)输出电流的平均值为2cos 19.000aR U R U I L L +⋅==(13-2-2) 13.2.2晶闸管的过电流、过电压保护1.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由于晶闸管的热容量很小,一旦发生过电流时,温度就会急剧上升而可能把PN 结烧坏,造成元件内部短路或开路。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步骤一、将实验台左侧面大旋钮逆时针(向“小”指示方向)转到头。
二、将PAC09A单元中“给定电压指示”中的“RP1”可调旋钮逆时针转到头,“S1”开关打到正给定,“S2”开关打到停止。
“直流稳压电源”中电源开关打到关。
三、将MEC42单元中的“R3”、“R4”两个可调电阻旋钮逆时针(向“增大”方向)转到头。
四、按图接线。
五、打开实验台左侧MEC01单元中的“电源总开关”。
打开PAC09A单元中“直流稳压电路”部分中的“电源开关”。
六、将MEC01单元中的“电压指示切换”开关拨到“三相电网输入”档,然后旋“三相电压指示切换”旋钮分别到Uuv、Uvw、Uwu档,分别观察“电压指示”中三相的电压是否基本相等(每打到一档应待“电压指示”指针稳定后再旋至下一档)。
若基本相等,再将“电压指示切换”开关拨到“三相调压输出”档,调节实验台左侧面大旋钮,使“电压指示”指针大概指到30左右。
七、将示波器探头接到电阻负载两端,此时开始将PAC09A单元中“给定电压指示”中的“S2”开关打到运行,再将“RP1”可调旋钮向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过程中可观察到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负载两端电压波形的变化。
(观察过程中可由负载两端电压波形推断触发角大小)八、若观察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观察到正确波形,应按MEC01单元红色“停止”按钮。
关闭PAC09A单元中“直流稳压电路”部分中的“电源开关”,然后查找原因。
排除问题后,重新返回第一步开始向下进行。
若观察过程正确无误,则向下第九步进行。
九、观察完负载两端波形后,按MEC01单元红色“停止”按钮。
关闭PAC09A单元中“直流稳压电路”部分中的“电源开关”。
然后将示波器探头改接到晶闸管两端,再将PAC09A 单元中“给定电压指示”中的“RP1”可调旋钮逆时针转到头。
十、按MEC01单元绿色“启动”按钮重新给电路通电,打开PAC09A单元中“直流稳压电路”部分中的“电源开关”,此时开始将PAC09A单元中“给定电压指示”中的“RP1”可调旋钮向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过程中可观察到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两端电压波形的变化。
实验三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一、实验目的1.分析晶闸管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机负载(反电动势负载)时的电压、电流波形。
2.熟悉典型小功率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整定与调试。
3.测定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二、实验设备高自EAD —I 型电力电子与自控系统实验装置 万用表 双踪示波器 滑动变阻器直流电机机组,带涡流制动和机械制动负载,并有光电数字测速计及转速反馈模拟量输出。
机组的直流电机为SZD01型稀土高性能永磁直流电动机,电机的额定值为P nom =100W ,U nom =90V ,I nom =1.5A ,n nom =1000,T nom =1Nm ,Ω=11a R 。
三、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具体接线如图3-1所示 四、实验原理此调速系统是小容量晶闸管直流调速装置,适用于4kW 以下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
装置的主回路采用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触发电路采用电压控制的单结晶体管移相触发电路。
具有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及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电路均为分离元件,用于要求不太高的小功率传动调速场合。
1.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虽然采用转速负反馈可以有效地保持转速的近似恒定,但安装测速发电机比较麻烦,费用也多。
所以在要求不太高的场合,往往以电压负反馈加电流正反馈来代替转速负反馈。
这是由于当负载转矩变化(设转矩增加)而使转速降低时,电动机的电枢电流将增加,而电流的增加,整流装置的内阻和平波电抗器上的电压降落也成正比地增加,这样,电动机电枢两端的电压将减小,转速也因此要下降,因而可考虑引入电压负反馈,使电压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电枢电流(d I )的大小也间接地反映了负载转矩l T (扰动量)的大小(d T m l I K T T Φ=≈),因此可考虑采用扰动顺馈补偿,引入电流正反馈,以补偿因负载转矩l T (扰动)增加而形成的转速降。
电压负反馈不能弥补电枢压降所造成的转速降落,调速性能不太理想。
一.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 仿真软件和Simulink 模块库。
2. 掌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情况和工作波形。
二.实验器材:电子计算机及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如图所示,电路由交流电源u1、整流变压器T 、晶闸管VT1-4、负载R 以及触发电路组成。
在变压器二次电压u2的正半周触发晶闸管VT1和VT4,在u2的负半周触发晶闸管VT2和VT3,由于晶闸管的单向可控导电性,在负载上可以得到方向不变的直流电,改变晶闸管的控制角,可以调节输出直流电压和电流大小。
晶闸管触发电路输出脉冲与电源同步是电路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电路:四.实验步骤1、建立仿真模型(1)打开Simulink 仿真平台 (2)提取电路元件模块(3)将电路元件模块按单项整流电路的原理连接成仿真电路 2.、设置模块参数(1)交流电压源AC ,电压为220V (有效值),频率为50Hz ,初始相位为0° (2)变压器参数,一次电压为220V (有效值),二次电压为100V (有效值) (3)晶闸管VT1-4直接使用模型默认参数(4)负载RCL 设置为纯电阻R=500Ω;与阻感R=500Ω,L=10H (5)脉冲发生器同步频率为50Hz ,脉冲宽度取10° 3、设置仿真参数 4、启动仿真ud1udContinuous powerguiidiVTuVTcolsev +-Voltage Measurement1v +-Voltage MeasurementgmakVT4gmakVT3gmakVT2gmak VT1alpha_deg AB BC CABlockpulsesSynchronized 6-Pulse Generator+RLMeanMean Value12++Linear Transformeri +-120Constant20Constant1AC220v5、查看波形,检查无误后保存波形五.实验数据:一、纯电阻负载(1)α=0°负载电压ud波形负载电流id波形晶闸管VT1、4电流电压波形(2)α=60°负载电压ud波形负载电流id波形晶闸管VT1、4电流电压波形(3)α=120°负载电压ud波形负载电流id波形晶闸管VT1、4电流电压波形二、阻感负载(1)α=30°负载电压ud波形负载电流id波形(2)α=60°负载电压ud波形负载电流id波形六.数据处理及分析各试验数据、波形处理过程由仿真软件自动完成,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实验成功。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及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研究单相桥式变流电路整流的全过程。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 PE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励磁电源”等几个模块。
2 PE-11三相可控整流电路该挂件包含“晶闸管”3 PE-12 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模块。
4 PE-25实验元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5 PE-43变压器、可调电阻模块6 双踪示波器自备7 万用表自备三、实验线路及原理本实验线路如图所示,两组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均在PE-12挂件上,它们由同一个同步变压器保持与输入的电压同步,锯齿波触发脉冲G1,K1加到VT1的控制极和阴极,锯齿波触发脉冲G4,K4加到VT6控制极和阴极。
锯齿波触发脉冲G2,K2加到VT4的控制极和阴极,锯齿波触发脉冲G3,K3加到VT3控制极和阴极。
,晶闸管主电路的“触发脉冲输入”端的扁平电缆不要接,并将相应的触发脉冲的钮子开关关闭(防止误触发),图为单相桥式整流带电阻电感性负载,其输出负载R用电源控制屏三相可调电阻器,将两个900Ω接成并联形式,电抗L d用电源控制屏面板上的700mH,直流电压、电流表均在电源控制屏面板上。
触发电路采用PE-12组件挂箱上的“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Ⅰ”和“Ⅱ”。
图2-7 单相桥式整流实验原理图四、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负载。
五、实验方法1.触发电路的调试将PE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使输出线电压为220V,用两根导线将220V交流电压接到PE-12的“外接220V”端(电源控制屏的“A”用导线接到PE-12挂件的“外接220V”端的下端,电源控制屏的“B”用导线接到PE-12挂件的“外接220V”端的上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PE-12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3.MCL—05组件4.双踪示波器5.万用表五.实验方法1.将MCL-05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MCL—18的U、V端(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则同步电压输入直接与主控制屏的U、V输出端相连),“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uv=220v,并打开MCL—05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
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
以下均同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将MCL—18的“G”输出电压调至0V,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2电压(即“2”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使=180O,其波形如图4-4所示。
调节MCL—18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180O,Uct=Umax时,=30O,以满足移相范围=30O~180O的要求。
4.调节Uct,使=60O,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G1K1,U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幅值与宽度。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输出特性。
3、学会使用示波器等仪器观测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波形。
二、实验原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四个晶闸管组成,其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插入电路图在电源电压的正半周,晶闸管 VT1 和 VT4 承受正向电压,在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导通,电流从电源的正端经 VT1、负载、VT4 流回电源的负端,负载上得到正电压;在电源电压的负半周,晶闸管 VT2 和VT3 承受正向电压,在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导通,电流从电源的正端经VT2、负载、VT3 流回电源的负端,负载上得到负电压。
通过控制触发角α的大小,可以改变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三、实验设备1、电力电子实验台2、示波器3、万用表4、电阻负载、电感负载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电阻负载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将触发角α调至 0°。
2、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输出直流电压 Ud 和交流输入电压 U2 的数值。
3、逐渐增大触发角α,分别测量α=30°、60°、90°、120°、150°时的 Ud 和 U2,并记录相应的电压波形。
(二)电感负载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将触发角α调至 0°。
2、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输出直流电压 Ud 和交流输入电压 U2 的数值。
3、逐渐增大触发角α,分别测量α=30°、60°、90°、120°、150°时的 Ud 和 U2,并记录相应的电压波形。
(三)反电动势负载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将触发角α调至 0°。
2、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输出直流电压 Ud 和交流输入电压 U2 的数值。
学号:13061113 姓名:陈益锐专业:自动化实验五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用三只晶闸管,与单相电路比较,输出电压脉动小,输出功率大,三相负载平衡。
实验线路见图1-5。
三.实验内容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NMCL—33B组件3.NMEL—03组件4.NMCL—18D组件5.双踪示波器(自备)6.万用表(自备)五.注意事项1.整流电路与三相电源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序。
2.整流电路的负载电阻不宜过小,应使I d不超过0.8A,同时负载电阻不宜过大,保证I d超过0.1A,避免晶闸管时断时续。
3.正确使用示波器,避免示波器的两根地线接在非等电位的端点上,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方法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用示波器观察NMCL—33B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2)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 脉冲超前“2” 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合上主电源,接上电阻性负载,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U vw 、U wv ,从0V 调至110V :(a ) 改变控制电压U ct ,观察在不同触发移相角α时,记录相应的U d 、I d 、U ct 值。
1. α=0°时, Ud=77V Id=0.07AUd 波形 Uvt 波形2. α=30°时, Ud=67V Id=0.06图1-5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Ud波形Uvt波形3. α=60°时,Ud=44V Id=0.03Ud波形Uvt波形4. α=90°时,Ud=21V Id=0.01Ud波形Uvt波形5. α=120°时,Ud=4V Id=-0.01AUd波形Uvt波形3.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接入NMCL—331的电抗器L=700mH,,可把原负载电阻Rd调小,监视电流,不宜超过0.8A(若超过0.8A,可用导线把负载电阻短路),操作方法同上。
实验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实验要求:测出点I,W.E,B1,的电压,并绘出波形。
实验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实验要求:测出点I,W.E,B1,的电压,并绘出波形。
实验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实验要求:测出点I,W.E,B1,的电压,并绘出波形
可控硅触发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电路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1.整流电路: 将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为触发电路和主电路提供直流电源,由4只二极管V1~
V4组成
2.触发电路: 为可控硅提供触发脉冲
BT33 单结晶体管 控制输出脉冲的有无,起开关作用。
C 电容 为单结晶体管提供导通电压
DW 稳压管 与R1组成稳压电路,将脉动电流转变成平坦的电流。
R1 限流电阻 起限流和调压作用
R2 (2K) 限流电阻 防止Rp损坏时,电流直通单结晶体管而损坏。
R3 温度补偿电阻 取200 — 600欧姆
R4 输出电阻 其大小影响输出脉动电压的幅度与宽度。
RL 限流电阻 起限流和调压作用
RW 电位器 移相作用,改变RW的大小,可以改变C充电的速度,也就改变了第一个脉冲
出现的时间,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
注意:RW过大,单结晶体管达不到峰值电压,不能导通;RW过小,单结晶体管电压大于谷点
电压,不能截止。所以RW过大或过小时,电路均不振荡,无脉冲电压输出。
3.可控硅电路:为主电路,RL、T1、组成,RL起限流作用
(三)工作原理
交流电压经过桥式整流得到全波脉动电压,再经过稳压管削波得到梯形波电压。梯形波电压通
过RW、R2(2K)对C充电,当UC↑→ UP(峰点)→T2导通,电容C → e → b → R4放电。放电电流
在电阻R4上产生一组尖顶脉冲电压,由R4输出一组触发脉冲。其中第一个脉冲使晶体管触发导通,后面
的脉冲对晶体管的工作没有影响。随着C的放电,当Uc↓→ Uv(谷点)→ T2截止,电容C又重新充电,
重复上述过程。当梯形电压过零点时,UC也为零,因此电容每次连续冲放电的起点,就是电源电压过零
点,这样就保证输出脉冲电压的频率与电源电压频率的同步。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的简易测试方法。
2、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3、 熟悉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控制晶闸管调压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可控整流电路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值可以调节的直流电。图20-1 所示为单相半控桥式整
流实验电路。主电路由负载RL(灯炮)和晶闸管T1组成,触发电路为单结晶体管T2及一些阻容元件构成
的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改变晶闸管T1的导通角,便可调节主电路的可控输出整流电压(或电流)的数
值,这点可由灯炮负载的亮度变化看出。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决定于触发脉冲的频率f ,由公式
)η11ln(RC1f
图20-1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实验电路
可知,当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η(一般在0.5~0.8之间)及电容C 值固定时,则频率f 大小由R 决
定,因此,通过调节电位器Rw,使可以改变触发脉冲频率,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也随之改变,从而达到可
控调压的目的。
用万用电表的电阻档(或用数字万用表二极管档)可以对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进行简易测试。
图20-2 为单结晶体管BT33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好的单结晶体管PN结正向电阻REB1、
REB2均较小,且REB1稍大于REB2,PN结的反向电阻RB1E、RB2E均应很大,根据所测阻值,即可判断出各管脚
及管子的质量优劣。
(a) (b) (c)
图 20-2 单结晶体管BT33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
图20-3 为晶闸管3CT3A 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晶闸管阳极(A)— 阴极(K) 及阳极(A) —
门极(G) 之间的正、反向电阻RAK、RKA、RAG、RGA均应很大,而G — K之间为一个PN结,PN结正向电阻
应较小,反向电阻应很大。
(a) (b) (c)
图20-3 晶闸管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
1、±5V、±12V 直流电源 2、 可调工频电源
3、 万用电表 4、 双踪示波器
5、 交流毫伏表 6、 直流电压表
7、 晶闸管 3CT3A 单结晶体管 BT33
二极管 IN4007×4 稳压管 IN4735
灯炮 12V/0.1A
四、实验内容
1、 单结晶体管的简易测试
用万用电表R×10Ω档分别测量EB1、EB2间正、反向电阻,记入表20-1。
表20-1
REB1(Ω) REB2(Ω) RB1E(KΩ) RB2E(KΩ) 结 论
2、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
用万用电表 R×1K档分别测量A — K、A — G间正、反向电阻;用R×10Ω 档测量G — K间正、反向电
阻,记入表20-2。
表20-2
RAK(KΩ) RKA(KΩ) RAG(KΩ) RGA(KΩ) RGK(KΩ) RKG(KΩ) 结论
3、 晶闸管导通,关断条件测试
断开±12V、±5V直流电源,按图20-4 连接实验电路
图20-4 晶闸管导通、关断条件测试
1) 晶闸管阳极加12V 正向电压,门极a)开路b)加5V正向电压, 观察管子是否导通(导通时灯炮
亮,关断时灯炮熄灭),管子导通后,c)去掉+5V门极电压、d)反接门极电压(接-5V),观察管子是否
继续导通。
2) 晶闸管导通后,a) 去掉+12V阳极电压、b) 反接阳极电压(接-12V ),观察管子是否关断。
记录之。
4、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按图20-1连接实验电路。取可调工频电源14V电压作为整流电路输入电压u2,电位器RW置中间位
置。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a) 断开主电路(把灯炮取下),接通工频电源,测量U2值。 用示波器依次观察并记录交流电压u2、
整流输出电压uI(I-0)、削波电压uW(W-0)、锯齿波电压uE(E-0)、触发输出电压uB1(B1-0)。记录波
形时,注意各波形间对应关系,并标出电压幅度及时间。记入表20-3。
b) 改变移相电位器RW阻值,观察uE及uB1 波形的变化及uB1的移相范围,记入表20-3 。
表20-3
u2 uI uW uE uB1 移相范围
2) 可控整流电路
断开工频电源,接入负载灯泡RL,再接通工频电源,调节电位器RW,使电灯由暗到中等亮,再到最
亮,用示波器观察晶闸管两端电压uT1 、负载两端电压uL,并测量负载直流电压UL及工频电源电压U2有
效值,记入表20-4。
表20-4
暗 较亮 最亮
uL波形
uT波形
导通角θ
UL(V)
U2(V)
五、实验总结
1、 总结晶闸管导通、关断的基本条件。
2、 画出实验中记录的波形(注意各波形间对应关系),并进行讨论。
3、 对实验数据UL与理论计算数据2COSα10.9UU2L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原因。
4、 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六、预习要求
1、 复习晶闸管可控整流部分内容
2、 可否用万用电表R×10K欧姆档测试管子,为什么?
3、 为什么可控整流电路必须保证触发电路与主电路同步? 本实验是如何实现同步的?
4、 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改变触发信号的幅度和移相范围。
5、 能否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u2和uL或uL和uT1波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