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单片机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单片机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单片机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课程设计要求:本温度控制系统为以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对温度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了控制的智能化。设计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配有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C数字温度传感器,无需数模拟/数字转换,可直接与单片机进行数字传输,采用了PID控制技术,可以使温度保持在要求的一个恒定范围内,配有键盘,用于输入设定温度;配有数码管LED用来显示温度。

技术参数和设计任务:

1、利用单片机AT89C2051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实现保持恒温箱在最高温度为110C。

2、可预置恒温箱温度,烘干过程恒温控制,温度控制误差小于i2C。

3、预置时显示设定温度,恒温时显示实时温度,采用PID控制算法显示精确到0.1 C。

4、温度超出预置温度±C时发出声音报警。

5、对升、降温过程没有线性要求。

6温度检测部分采用DS18B2C数字温度传感器,无需数模拟/数字转换,可直接与单片机进行数字传输

7、人机对话部分由键盘、显示和报警三部分组成,实现对温度的显示、报警。

一、本课程设计系统概述

1、系统原理

选用AT89C2051单片机为中央处理器,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寸恒温箱进行温度采集,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在由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显示器,并比较采集温度与设定温度是否一致,然后驱动恒温箱的加热或制冷。

2、系统总结构图

总体设计应该是全面考虑系统的总体目标,进行硬件初步选型,然后确定一个系统的草案,同时考虑软硬件实现的可行性。总体方案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了以美国Atmel公司推出的51系列单片机为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并选择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存储器、数码显示器等元件,总体方案如下图:

图1系统总体框图

二、硬件各单元设计

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单片机选用Atmel公司的单片机芯片AT89C2051,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中要求的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的需要。单片机的选择在整个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该单片机与MCS-51系列单片机高度兼容、低功耗、可以在接近零频率下工作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类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消费类产品中。

AT89C2051是AT89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精简产品。它是将AT89C51的P0 口、P2 口、EA/Vpp ALE/PROG PSENH线省去后,形成的一种仅20引脚的单片机,相当于早期Intel8031的最小应用系统。这对于一些不太复杂的控制场合,仅有一片AT89C2051就足够了,是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 。AT89C2051为很多规模

不太大的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极佳的选择方案,使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

的体积、功耗大、可选模式少等诸多弱点不复存在。该型号单片机包括 :

(1) 一个8位的微处理器(CPU )。

(2) 片内有2K 字节的程序存储器(ROM 和128/256字节RAM (3) 15条可编程双向I/O 口线。

(4)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都可以设置成计数方式,用以对外部事件进行计 数,也可设置成定时方式,并可以根据计数或定时的结果实现计算机控制。 (5) 五个中断源的中断控制系统。

(6) —个全双工UATR 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串行I/O 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之 间或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7) 片内含模拟比较器。 (8)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图2最小系统电路

AT89C205是一个20脚的双列直插封装(DIP )芯片。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晶体振 荡电路和手动复位电路,如图2。

本设计使用一片AT89C205就代替了原来的8031、EPROM2732地址锁存器 74LS373,因为AT89C205内部的2KBEPRO 和 128B 的RAM 对智能化温度传感器测

33pF

R2 10K

* RST Vcc (RXD)P3.0 P1.7 (TXD)P3.1 P1.6 XTAL2 P1.5 XTAL1

P1.4

(INT0)P3.2 P1.3 (INT1)P3.3 P1.2 (T0)P3.4 P1.1(AIN1 (T1)P3.5 P1.0(AIN0

GND

P3.7

+5V

1Ou F

R1 1K

2 3

4 1

1

19 18 17 16 6 15 7

8 9 10

AT89C2051

+5V 20 [

二 丫1

12MHz

5 14

11

试系统已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降低了成本,结构设计也较精巧 2、温度传感器

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他能够直接读出被 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

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可

以分别在93.75ms 和750m 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并且从DS18B2读出的信 息或写入DS18B2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 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因而 使用DS18B2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 ?+125C 。C,在一 10C ?+85C 。C 范围内,精度为土 0.5 C 。DS182的精度 较差为土 2C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 的抗干扰性。其引脚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DS18B20引脚图

(1)引脚功能如下:

NC (1、2、6、7、8脚):空引脚,悬空不使用。 VDD (3脚):可选电源脚,电源电压范围3?5.5V 。 DQ (4脚):数据输入/输出脚,漏极开路,常态下高电平。

⑵DS18B20测温原理

DS18B2的测温原理如图4所示,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 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

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

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 器被预置在-55 C 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 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 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 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 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

□□

mE

c C o'

DS1IB2Q

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DS18B2在正常使用时的测温分辨率为

0.5 C,如果要更高的精度,则在对DS18B2测温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直接读取DS18B2内部暂存寄存器的方法,将DS18B2的测温分辨率提高到

0.1 ?0.01C。

图4测温原理图

⑶DS18B20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P1.3 口和DSI8B20的引脚DQS接,作为单一数据线。U2即为温度传感芯片DS18B20,本设计虽然只使用了一片DSI8B20,但由于不存在远程温度测量的考虑所以为了简单起见,采用外部供电的方式,如图2.6所示。测温电缆采用屏蔽4芯双绞线,其中一对线接地线与信号线,另一对接VC(和地线,屏蔽层在电源源端单点接地。

8

图5 DS18B20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3、键盘显示电路

LED^控制器的连接有并行和串行方式。由于串行方式占用较少接口,因此 得到广泛应用。显示电路中选用MAX721作为LEE3区动芯片。MAX721是一个高集 成化的串行输入/输出的共阴极LE 耶动显示器。每片可驱动8位7段加小数点的共 阴极数码管。片内包括BCD?码器、多路扫描控制器、字和位驱动器和 8X 8静态 RAM 外部只需要一个电阻设置所有LEE 显示器字段电流。MAX721和控制器只需 要三根导线连接,每位显示数字有一个地址由控制器写入。 允许使用者选择每位 是BC 译码或不译码。使用者还可以选择停机模式、数字亮度控制、从 1?8位选

择扫描位数和对所有LED 显示器的测试模式。 (1)引脚功能

MAX7219是24引脚芯片,它的引脚排列如图2.7所示。各引脚功能如下: 1) DIN (1脚):串行数据输入端,当CLI 为上升沿时数据被载入16位内部移位寄

+5V

1 ” RST VCC

2 .(RXD)P3.0 P1.7

3 (TXD)P3.1 P1.6

4 .XTAL2 P1.

5 5

XTAL1 P1.4 6

~^0

(INT0)P3.2 P1.3

(INT1)P3.3

P1.2

8 ■仃

0)P3.4

P1.1(AIN1)

9 仃 1)P3.5 P1.0(AIN0)

10

? GND P3.7

GND

R15 4.7K U2

NC NC NC NC VDD NC DQ GND

U 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

2

7 3 4

DS18B20

6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