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

------武威六中高一(15)班物理学课题研究结题总结

课题研究指导教师:严世康

课题研究组成员:杨继祥冯金海赵浩东杨子轩张国旭王聚庭

郭峰魏晗玉赵全胜贺悟生

课题研究组长:杨昌荣

【典型例题】

2008年北京奥运在即,与体育竞技有关的物理试题,必将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而这些与体育竞技相关的问题多数又属于力学问题,所以,我们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深入思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彻底学会,学懂,学透力学知识。下面我们举一些典型例题来分析一下:

例1、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超重、失重。

答案:B

例2、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图1所示照片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现测得轮子在照片中的直径为1.0cm。已知运动员所举杠铃的直径是45cm,质量为150kg,运动员从发力到支撑历时0.8s,试估测该过程中杠铃被举起的高度,估算这个过程中杠铃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若将运动员发力时的作用力简化成恒力,则该恒力有多大?

分析:题目描述的举重的实际情景,要把它理想化为典型的物理情景。抓举中,举起杠铃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从发力到支撑是第一阶段,举起一部分高度。该过程中,先对杠铃施加一个力(发力),使杠铃作加速运动,当杠铃有一定速度后,人下蹲、翻腕,实现支撑,在人下蹲、翻腕时,可以认为运动员对杠铃没有提升的作用力,这段时间杠铃是凭借这已经获得的速度在减速上升,最好的动作配合是,杠铃减速上升,人下蹲,当杠铃的速度减为零时,人的相关部位恰好到达杠铃的下方完成支撑的动作。因此从发力到支撑的0.8s 内,杠铃先作加速运动(当作匀加速),然后作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视为匀减速),这就是杠铃运动的物理模型。

解析:根据轮子的实际直径0.45m 和它在照片中的直径1.0cm ,可以推算出照片缩小的比例,在照片上用尺量出从发力到支撑,杠铃上升的距离h ′=1.3cm ,按此比例可算得实际上升的高度为h =0.59m 。

设杠铃在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m v ,有t v h m 2=,得s m t h v m /48.12== 减速运动的时间应为

s g v t m 15.02== 加速运动的位移:

m t t v s m 48.0)(221=-= 又 122as v m = 解得 2/28.2s m a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mg F =- 解得 N F 1842=

评注:该题中,将举重的实际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这种抽象也是解所有实际问题的关键。这里,首先应细致分析实际过程,有了大致认识后,再做出某些简化,这样就能转化成典型的物理问题。比如该题中,认为发力时运动员提升的力是恒力,认为运动员下蹲、翻腕时,对杠铃无任何作用,认为杠铃速度减为零时,恰好完全支撑,而且认为杠铃的整个运动是直线运动。

例3、(2007年宁夏高考试题23题)倾斜雪道的长为25 m ,顶端高为15 m ,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 0=8 m/s 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 =10 m/s 2)

解析: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

3t a n 4y x x θ== ①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0x v

t = ②

212y g t =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飞行时间

t =1.2 s

落点的x 坐标:x 1=v 0t =9.6 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112 m cos x s θ==

落点距地面的高度:11()sin 7.8 m h L s θ=-=

接触斜面前的x 分速度:8 m/s x v =

y 分速度:12 m/s y v gt ==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cos sin 13.6 m/s B x y v v v θθ=+=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s 2,由功能关系得:

2121cos ()2B mgh mv mg L s mgs μθμ+=-+ 解得:s 2=74.8 m

例4、(1999年高考全国卷)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m/s 2,结果保留二位数)

分析: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竖直方向的上下运

动,但也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更有运动员做的各种动作。构建物理模型,应抓主要因素。现在要讨论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从根本上讲与运动员所作的各种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应由竖直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当然,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

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解析: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可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即题中的0.45m ;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 ,由图中H 、h 、10m 三者的关系可知H =10.45m 。

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 3.01045.0221=⨯==g h t 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 4.11045.10222=⨯==

g H t s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21t t t +==1.7s

点评: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例5、(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23,16分)

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它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是M 、半径为R ,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万有引力常量为G 。那么,

(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星等于多少?

(2)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v 0,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解析:(1)设人的质量为m ,在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

mg 星=2R GMm

解得g 星=2R GM

(2)设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功能关系得

h mg 星=21

20mv ③

解得h =GM v R 220

2 ④

知识扩展

扩展一: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解析: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