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安机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平安机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平安机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平安机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平安机场高清视频监控系

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6)

1.1 引言 (6)

1.2 项目背景 (7)

1.3 建设原则 (7)

1.4 建设目标 (8)

1.5 需求分析 (8)

1.5.1 视频监控数字化全覆盖 (8)

1.5.2 智能化手段提升事件防范能力 (9)

1.5.3 集中指挥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9)

1.5.4 技术融合提高运营效率 (9)

1.5.5 视频监控数据的稳定存储 (10)

1.5.6 系统智能运维管理 (10)

1.6 设计标准和依据 (10)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13)

2.1 体系设计 (13)

2.1.1 整体思路 (13)

2.1.2 防控策略 (13)

2.2 系统整体架构 (14)

2.3 系统建设内容 (16)

2.3.1 视频监控系统 (16)

2.3.2 智能分析系统 (17)

2.3.3 门禁管理系统 (17)

2.3.4 停车场监控系统 (17)

2.3.5 高清卡口监控系统 (17)

2.3.6 视频存储系统 (17)

2.3.7 智能运维系统 (18)

第三章.系统建设方案 (19)

3.1 视频监控系统 (19)

3.1.1 前端监控系统 (19)

3.1.2 视频存储系统 (22)

3.1.3 智能分析系统 (26)

3.1.4 大屏显示系统 (32)

3.2 高清卡口监控系统 (40)

3.2.1 系统概述 (40)

3.2.2 系统结构 (40)

3.2.3 设备构成 (41)

3.2.4 系统功能 (43)

3.2.5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46)

3.3 门禁管理系统 (50)

3.3.1 门禁系统 (50)

3.3.2 门禁网络结构 (50)

3.3.3 系统功能 (51)

3.4 智能停车场系统 (54)

3.4.1 系统概述 (54)

3.4.2 出入口系统 (55)

3.4.3 场内引导系统 (58)

3.4.4 智能停车场应用功能 (61)

3.5 智能运维系统 (70)

3.5.1 网络管理系统 (70)

3.5.2 运行维护系统 (70)

3.5.3 系统核心功能 (71)

3.5.4 系统功能模块 (72)

第四章.综合管理平台 (74)

4.1 总体思路 (74)

4.2 技术路线 (74)

4.2.1 模块化设计 (74)

4.2.2 系统通信协议结构 (75)

4.2.3 设备接入设计 (75)

4.2.4 软件平台技术 (75)

4.2.5 安全性设计 (76)

4.2.6 可扩展性的设计 (76)

4.2.7可维护性及易用性的设计 (76)

4.3 平台架构 (77)

4.4 系统运行环境 (78)

4.4.1 系统环境 (78)

4.4.2 网络环境 (79)

4.5 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功能 (79)

4.5.1 视频应用模块 (79)

4.5.2 系统管理模块 (107)

第五章.重点产品推荐 (111)

5.1 前端监控产品 (111)

5.1.1 3寸高清(200万像素)网络智能球机 (111)

5.1.2 6寸高清(200万像素)雨刷红外网络高速智能跟踪球 (113)

5.1.3 高清(300万像素)超宽动态红外防暴半球网络摄像机 (117)

5.1.4 高清(200万像素)双灯红外防水枪型网络摄像机 (119)

5.1.5 200万高清卡口摄像机 (120)

5.1.6 100万出入口高清摄像机 (122)

5.1.7 130万视频车位检测摄像机 (124)

5.2 存储产品 (125)

5.2.1 视频网络存储ESS (125)

5.2.2 视频网络存储服务器EVS (127)

5.3 智能分析产品 (129)

5.3.1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 (129)

5.4 中心显控产品 (131)

5.4.1 视频综合平台M30 (131)

5.5 平台产品 (133)

5.5.1 大华监控平台一体机 (133)

5.5.2 智能运维管理服务器 (135)

第一章.概述

1.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防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机场作为大量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需要站在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空防安全和社会治安形势的角度,强化运行监控体系,持续夯实治安防控的基础。

为全面提升机场治安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确保旅客的安全出行,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全国民用机场开展为期1年的“平安机场建设”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要求机场要加强和完善机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实现航站楼公共区域和其他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无盲区,并加强机场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完善机场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制。

通过开展“平安机场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机场治安防控和空防安全基础,力争实现机场管控区域“六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即:不发生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不发生空防安全责任事件、事故;不发生内部员工严重违法犯罪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性事件。

民用机场存在区域范围广、人流分散、集散较快的特性,这些为机场视频监控建设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近几年以来,接连几起航空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只是给事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机场安防建设再次敲响了警钟。安防建设一直是机场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道重要闸门,当人们对这个快节奏交通方式充满期待之时,也在无形中赋予了机场安防更多的压力。

从目前机场行业的建设经验来看,机场监控系统建设的重点不仅在于技术路线的发展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对于建设模式及建设思路的创新。鉴于机场空防及运行监管的需要,在“平安机场”安全管理领域与视频监控系统深度结合,使机场监控系统在资源统一接入、设备统一管理、业务高效处理等方面发挥技术优势,使联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能够基于统一基础架构并能够紧密配合,以形成深度融合、更加贴近业务需求的机场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1.2项目背景

根据项目实际来描述项目背景情况。增加实际建设需求情况

1.3建设原则

本项目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对机场的旅客行为和机场的生产服务情况进行监视和记录,有效地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原则:采用成熟、主流的技术构建系统,集中管理,充分兼顾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功能完善,工作稳定可靠,使整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连接,建设可扩展的系统平台。

?可靠性原则:中心集中管理系统采用国际流行技术和架构进行设计,采用诸多故障处理机制、容错机制、备份机制、以及结构化、分布式的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灵活性原则:系统组网方式灵活,系统功能配置灵活,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视频监控子系统网络资源。系统将其他子系统都融入其中,能满足不同监控单元的业务需求,软件功能全面,配置方便。

?可扩展性原则: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布式架构,保证新功能、模块添加的方便。

系统采用标准化接口、协议及流媒体技术,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将来系统扩充的可行性,系统中预留了为后期进行扩展的大量接口。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用户需求,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先进、可靠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的远程控制管理功能,尽量降低系统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易用性原则:系统功能强大、界面友好。软件设计人性化,易于被普通用户掌握、操作和使用。

?易维护性原则:系统基本上可以处于免维护工作状态,且人工维护可在远程操作。维护简单,易于管理。

1.4建设目标

为确保能够提供持续高效的航空服务,现代化机场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及通信管理系统,主动预防非法及特殊事件的发生。当有突发情况时,安全防范系统能够具有智能判断、应急指挥功能,降低事件对航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

机场对安全和通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一站式安防通信解决方案,包含安防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控制等)和通信扩声系统(公共广播、会议系统、专业音响、内部通话系统等)诸多产品在内,同时不断采用一系列技术领先的安防通信产品及应用方案,以达到在保护机场用户当前和未来的投资利益时,最大化发挥技术投资的效用。

安全、容量、效率为机场管理核心领域的三个方面,如何尽可能结合人、技、物三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强安全防范,提高管理和运行的效率成为机场对安防系统的新期待。具体手段为:系统数字化、监控智能化和业务集成化。一套强大的综合管理系统能将各种安防系统集中控制与管理,将会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取长补短,才能做到安全防范系统的效益最大化,效益大大超过他们单一功能的总和。

1.5需求分析

机场地域大、飞行区大、候机楼大、客货流动量大、飞机起降量大,尤其对于一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来说,如果仅仅只靠人来管理,其空防安全和地面安全运行会因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而顾此失彼大受影响,也包括非法入侵者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高的因素,这样会因重复管理而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还防不胜防。因此,今天的机场安全防范只能走人机结合的唯一道路,充分发挥技术防范的优势,努力把不安全因素尽可能早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弥补人的不足。

1.5.1视频监控数字化全覆盖

机场是国家重点安全防范单位,根据MH-7008-200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够对每位旅客、行李、证件及检查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监控设备的设置上做到全方位全现场、无死角监控。

在旅客迎送大厅、售票处、值机柜台、行李传送装置区、旅客候机隔离区、重要出入通道及其他重要区域,设置视频监控实时记录监控区域的情况。安检区域应能观察到旅客通过

安全门的正面图像,开包检查的全过程,并对全部的画面进行重点录像。

在行李传送提取区域应能观察到行李的去向,并通过使用彩色摄像机的手段来分辨旅客的衣着相貌,所提行李的颜色等,以确保旅客及行李的安全。同时对其它的重要区域,如手续柜台、海关、边检、登机及候机楼内所有的主要通道进行重点监视。

在机场控制区、飞行区、围界及出入口,货运库、停车场、塔台等区域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记录机场的生产运行情况。

1.5.2智能化手段提升事件防范能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正朝着智能化、高清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检测、预警、跟踪、排查等,以为机场筑牢安全防护墙。

由于机场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动辄几百上千个监控点,单靠人员监控往往无法满足安全监控需要,必须借助更为先进的智能监控手段。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源自计算机视觉技术,视频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入侵探测",它能够对视频监控画面进行实时跟踪分析,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自动探测在某些特定场所或特定时间内进入或离开某一区域的可疑物体和人的反常行为,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监控工作站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发出警示音。

智能视频监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监控区域进行监控和图像分析,使安保人员从"死盯"监视器的单调工作中解脱出来。相对于人员监看图像画面,智能监控可靠性更高,能够有效提高监控和报警精确度,大大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的发生。

1.5.3集中指挥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现阶段机场的管理,普遍以AOC(机场运行中心)/TOC(航站楼运行中心)为中心,机场安防的管理主要由运营方负责,在AOC/TOC中设置安防管理的座席,统一调度管理。

以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为基础构建高效的安防指挥中心,将机场各总要部位和区域纳入指挥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在突发事件产生时,能够充分发挥整个安防系统的效益,做到各部门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提升应急处理的效率。

1.5.4技术融合提高运营效率

随着机场安防要求的提高,航站楼内外分布了各类管理部门与控制中心,如AOC、TOC、安全管理中心、飞行区围界控制中心等,各类各级管理部门都对安防系统有更高的要求。一

个性能完善的机场安防系统,不仅要保证系统功能先进,而且必须切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适应机场方的管理流程,为此就需要将多个系统关联集成起来,最大程度优化及配置系统资源。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与门禁、报警、广播系统进一步融合,同时和机场业务系统更紧密配合,将一些机场安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业务流程形成预案,在达到触发条件时,启用预案,调动各相关系统各司其职,如和航班信息系统、内通系统的集成。

最终,通过各方面技术的融汇整合,形成更为智能的安防业务系统,为机场的各项生产服务,如客运服务、联检服务等提供安全保障,并提升机场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1.5.5视频监控数据的稳定存储

机场是一个高敏感、出不起事故的领域,一旦有事件发生时,视频录像的事件回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机场各监控点位的录像存储必须非常稳定,不能有丢失、漏存等情况发生。因此,视频存储系统在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1.5.6系统智能运维管理

由于机场的安全性要求高,当有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够及时侦测并发现,并给出故障的定位信息。因此需要部署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对系统内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检测,有效地提高视频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效率,降低系统故障率和运维成本,保障维修的及时到位。

1.6设计标准和依据

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标准及依据,具体如下:

1.民用航空安全防范设计方面:

(1)《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MH-7008-2002)

(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MH-T7010-2003)

(3)《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MH-7003-2008)

(4)《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2.城市联网监控系统设计方面:

(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2)《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 629-2007)

(3)《安全防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 3.安防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5)《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

(6)《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

(7)《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

(8)《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9)《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GB/T16572—1996

(10)《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15211—1994

(11)《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2) 公安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

4.视频监控图像质量方面:

(1)《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

(2)《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

5.监控专用网络信息系统及平台设计方面:

(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

(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

(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

(4)《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

(5)《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6.视频系统工程建设方面:

(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7.视频系统工程验收方面:

(1)《公安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验收规范》(GA/T509)

(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3)《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体系设计

2.1.1整体思路

在机场的建设和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建设历来是重中之重,应能覆盖到机场的各功能区域,因此需要从机场的整体上考虑安全防范体系的设计,并切实提升机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

首先,机场的安全管理应从人防、物防的防范向技防的防范转变,并将三者紧密结合,构件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防范体系,同时主动识别并改进安全中的不足,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机率。

其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需要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指挥、事后追溯”的事件处理体系,从而使得机场的安全管理形成从防范到处理的有机整体。

2.1.2防控策略

机场从区域构成来说,一般由陆侧和空侧两大部分构成。陆侧部分,主要包括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系统、停车场、航站楼等;空侧部分,主要包括停机坪、跑道、滑行道、登机门、机库、塔台等。因此,机场安全防范系统的防控策略上需要综合考虑机场的室外和室内的监控需求,采取“由外到内,多层防控”的整体策略。

2.1.2.1周界、外围道路防控

在机场的周界区域设置监控点位,形成视频监控防护网,同时可以与周界防护系统对接联动,当有周界报警出发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进行联动动作,触发报警区域摄像机的图片抓拍和录像录像等,同时可以调动相关的云台监控设备将监控区域对准报警区域供安保人员查看实际情况。另外,配合智能分析系统,构建基于视频分析的智能化虚拟周界防控,作为传统周界系统的有效补充。

在进出机场的交通道路上,可以设置高清网络卡口摄像机对过往车辆进行自动监测和数据处理,通过视频侦测,记录车辆照片、前排司乘人员面目特征、识别车牌号码和车身颜色等信息,同时,每个卡口摄像机除输出高清图片流外,还可输出高清视频流实时传回监控中

心。机场的相关部门,可以在监控中心了解机场外围的道路交通情况,当车辆出现拥堵或有交通异常时,可以安排人员进行疏导。

2.1.2.2陆侧地面区域防控

航站楼的楼前广场、露天停车场等室外公共场所是车辆和旅客活动的区域,按照区域情况合理设置视频监控点,对重要的位置和出入口等设置监控点。系统从公安实战应用角度出发,结合网络高清监控系统、非压缩高清监控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多种成熟、先进的技术,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出系统的实战效能。同时结合停车场收费系统及交通控制系统进行周边及车辆停放的监控事故处理,并与航空公安警察单位进行图像联动。其安装原则也要注意安装位置,但必需考虑耐候性及维修便利性。

2.1.2.3航站楼、空侧区域防控

航站楼是机场安全防范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航站旅客大厅、安检大厅、候机大厅、行李区、货运区、地下停车场、停机坪等区域的监控。设计上需综合考虑人员流动、人员密集度、物品监控等因素,按照各单位管辖区、重点位置,对航站楼内部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划分,做到对每位旅客、手提行李、证件及检查过程及其登机离机过程,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服务情况,对商业区的运营情况等诸多事件的全程记录。

机场的内部运营、消防控制、旅客服务、航空控制、安检、检验检疫、海关、公安、国安等多个机构分别设置集中主控与分控中心,以责任区分不同层级及区域画面监控,构成严密安全体系,确保整个机场内外旅客与设施的安全。

2.2系统整体架构

根据机场内部的运营管理机制,整个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上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在机场建设监控中心实现对所有监控资源的集中管理,通过建设机场指挥中心和分控中心,分别满足AOC(机场运行中心)/TOC(航站楼运行中心)和海关、边检等部门的指挥调度和监控管理需求。

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系统由控制中心、机场指挥中心、分控中心和各功能区域监控构成。

控制中心,负责完成系统内所有监控资源的接入和管理,构成上包括监控管理平台、设备接入、智能分析系统、视频存储系统、视频显控系统等。

机场指挥中心,负责机场生产运行的总体监控,协调指挥机场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在本方案中,指挥中心负责完成关键视频资源的调取和显控,协助机场的业务系统完成指挥调度和生产实时监视的功能。

分控中心,主要供机场各业务部门,如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部门,进行相关业务的实时视频监控和安全防范管理。

机场周界监控,通过视频的全区域覆盖,实现视频虚拟围界的功能,并与机场围界设备系统进行报警联动。

飞行区监控,主要是对机场停机坪、跑道区、维修机棚等位置,进行机场生产服务情况的监控,监控点位大多部署在室外,需要能够耐天候变化,具备夜视、透雾等功能。另外,

在飞行区符合净空要求的合适位置,可以部署一体化云台设备,以高清晰的图像掌握宽阔区域的现场情况,配合机场FOD系统发现、跟踪和锁定外来入侵物,排除飞行区的飞行安全隐患。

航站楼监控,是机场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场安全服务的核心。主要以旅客大厅、安检大厅、候机大厅等楼内监控为主,重点关注旅客、行李、物品的监控,按照民航的标准做到无死角全覆盖监控。在航站楼的重要区域和旅客隔离区,需要设置门禁系统,防止除机场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闯入,避免机场的运营受到影响。在一些特殊位置,可以使用智能视频分析以进行人员流量及行为异常检测。在长廊、机场玻璃幕墙等高采光条件下,以摄像机的宽动态、背光补偿、设备安装的角度位置为考虑重点。

陆侧交通监控,作为航站楼外围道路的监控补充,可以设置高清卡口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和抓拍进出航站楼的车辆情况,同时可以供给管理后台进行车流量的统计和车辆事件的报警联动管理。

工作区监控,对机场内部的各办公区域进行视频监控,保障机场的内部安全,同时可以防止内部工作人员的违章违规行为。

停车场监控,主要针对航站楼内的地下停车场进行监控和车位管理。

机场视频监控整体架构,具有既分散又统一的特点,各区域的监控系统相对独立,但需要集成融合,才能有效发挥视频防控的整体作用,实现机场的安全生产和服务运营。

2.3系统建设内容

2.3.1视频监控系统

整个机场的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视频图像采集部分、图像数据传输系统、监控中心系统(视频综合管理平台)、显示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前端设备主要实现视频信号采集。监控中心系统主要实现对来自前端的视频流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回放。

视频监控系统在提供基础视频应用业务构建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的同时,将各个业务子系统进行统一融合,形成视频监控的综合应用框架,提供视频资源的智能分析,电子地图、卡口监控等业务应用。

通过部署智能分析系统,实现机场关键区域内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分类,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提高报警处理的及时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监控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2.3.3门禁管理系统

负责接入系统内各门禁设备,并支持相关控制,包括开关门、门禁报警接收、信息记录、视频联动等功能。

2.3.4停车场监控系统

大华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是一套以非接触式智能卡或车牌作为车辆出入停车场凭证,通过读IC卡或识别车牌来识别车辆进出场的权限,同时融合了图像对比管理、字符叠加、语音提示、万能查询打印等多种先进技术为一身的多媒体综合车辆收费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C/S体系结构,既可以应用于小型的一进一出停车场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大型的多进多出车场系统,其数据存储于后台服务器,并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在具备了该网络数据库本身所特有的强大数据管理功能的同时又给用户提供了较为人性化的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台终端快捷方便地查询车辆的进出资料、收费资料以及各种统计报表等,可以按照任意范围、任意顺序、任意规格进行打印输出。

2.3.5高清卡口监控系统

负责机场陆侧交通道路部署的高清卡口设备接入和管理,实现进出机场车辆的抓拍数据管理和车辆流量的统计,同时向视频监控中心提供实时监控数据。

2.3.6视频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要求,特别是对于机场安防监控系统来说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易扩展的存储系统是整个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点之一,本期方案建设思路是遵循录看相辅的原则,通过采用高可靠的IP-SAN存储系统,实现不间断录像存储,同时满足机场安保人员日常实时图像监控的需要。

在监控中心架设运维服务器以及视频质量诊断服务器,构建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可以对设备、平台等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对设备图像质量进行监控管理,对设备资源进行网络管理包括查询和配置等,对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和信息归档,建立运维管理流程,从而实现设备资源的综合管理与运维和全网自维护的一体化管理。

第三章.系统建设方案

3.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作为机场安防的重要一环,具有前端点数多、分布广等特点。机场内部几乎处处都在视频监控覆盖之下,主要关注如出发厅、到达厅、值机岛、安检通道、登机桥、行李厅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直观监视,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配人员和设备。

视频监控系统的最大特点是直观高效。机场面积往往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范围广、楼宇众多。视频系统作为机场的眼睛,监视机场范围内的一切情况,“要保证旅客从进入机场到登机,必须始终处于被监控的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前端监视点必须非常密集,保证没有死角。

在机场安防监控系统中,不同的场所可以合理采用不同类型的摄像机。如在飞机跑道等环境恶劣的区域选用带红外照明摄像机及防抖动的一体化球机,实现对跑道从白天到夜晚、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监视;在航站楼进出口,最好配备宽动态摄像机,不但能在光线强弱对比明显的场景下获得清晰稳定的图像,而且能保证色彩还原度;在广阔区域,如机场围界,则使用智能球机,不但实现大面积监控,还能跟踪移动目标。

考虑到机场的特殊性,监控系统还可以设计最高操作级别的应急指挥监视控制中心和按不同机构日常运营需要的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对机场日常运营的管控。按照职能的不同,机场运营、旅客服务、航空控制、安检、检验检疫、海关、公安、国安等监控中心负责对自己所属区域人、物品、建筑物实时监视和管控,并保存较长时间(1个月以上)的连续录像,以便事后取证。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发生航空器紧急事件(如飞机故障、劫持、爆炸物威胁等)和非航空器紧急事件(如爆炸物威胁、火灾、自然灾害等)的指挥调度。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最高操作级别,结合多个安防通信系统,使得指挥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现场的状况,进行统一指挥,快速调动不同系统、不同机构的人员,响应突发事件。

3.1.1前端监控系统

3.1.1.1系统介绍

前端视频系统采用全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由监控摄像机、出入口摄像机等组成。系统兼

容原有的模拟监控点,改造后加入编码器,建成以后是一套综合性的集模拟和数字高清于一体的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使用电子围栏、振动光缆等,同时报警信号传给前端摄像机,上传到平台,做视频联动等动作。

3.1.1.2前端系统结构

前端系统结构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对于IP网络摄像机,前端摄像机采集的图像通过光电转换器把相关信号传回机房;前端摄像机采集到视频图像信号后,接入光电转换器通过光纤传输回中心机房接入交换机设备,连接至管理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并通过IP-SAN设备进行图像数据存储。图像信号在监控中心通过视频解码设备以及大屏控制器等控制、显示设备输出前端图像在显示大屏上进行显示。

对于HDCVI高清摄像机,前端摄像机采集的图像不经压缩地通过HDCVI远端光接入模块直接传回监控中心机房,未压缩的HDCVI图像通过光传输平台一方面直接上墙显示,一方面进行编码后存储在IP-SAN内。

3.1.1.3前端摄像机一般要求

防水防尘、日夜监控

由于摄像机实行24小时监控,并用在室外,所以适合采用高清晰度、低照度或红外摄像机。

高性能和高清晰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