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会学142

城市社会学142

城市社会学142
城市社会学142

《城市社会学》模拟试卷(B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注:各题答案都做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人文生态学模型最为关注的是(选择最好的答案)__________.

A. 政府官员的决策

B. 城市的空间形式和结构

C. 城市居民的财产

D. 城市居民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t

2. 芝加哥学派人文生态学理论家认为城市的变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

A.联邦政府的经济决策

B.本地官员的发展计划

C.随机和不确定的事件

D.“入侵”和“替代”的过程

3. 传统的人文生态学强调__________.

A. 社会因素 B 城市规划 C 竞争 D 政治权力

4、农业革命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

A 对于城市人口的数量影响有限

B 推动了劳动分工

C 创造了比游牧社会更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

D 发生在公元前7,000年

5、城市人口的年龄特征会影响______

A 城市的大小

B 城市中酒吧的数量

C 城市政府的特点

D 城市的形态

6、下列哪项出现在戈登.纪尔德的城市革命的要素中?

A 永久而相对密集的居住地

B 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C 民主的政府

D 城市排污系统

7、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A 马克斯. 韦伯

B 罗伯特. 帕克

C 罗伯特. 默顿

D 埃米尔. 涂尔干

8. 政治经济学派对于人文生态学派的批判是因为后者__________.

a. 忽略了在城市发展中掌握权力的主体所发挥的影响

b. 单纯倚赖于经验的考察

c. 过分重视城市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国家和世界总体趋势

d. 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过于密切

9. 下面哪个理论认为不同的土地使用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中心__________.

a. 区域分隔理论

b. 伯杰斯的同心圆理论

c. 多核心理论

d. 扇形理论

10. 伯杰斯的理论对__________ 解释力最强

a. 前工业时期的欧洲城市

b. 美国的老的大城市

c. 第三世界的新兴城市

d. 郊区化时代的美国城市

11. 最早的郊区通常是__________.

a. 在交通线附近的上层阶级居住区

b. 下层阶级居住的厂矿城镇

c. 中产阶级在城市中心居住地的延伸

d. 工人阶级住宅区

12. 下列哪项不是戴维.戈登描述的关于工业城市的特征

a 不同阶级的居民彼此杂居

b 制造业取代商业成为城市的经济命脉

c 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d 靠近原材料和交通中心

13. 在新中国城市发展的前三十年中__________

A 1949-1957 城市发展迅速,但布局偏重于城市基础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

B 1958-1967 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

C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全面倒退

D 以上三项都是正确的

14. 下面哪项不是对于后工业城市的正确描述?__________

A 城市延续了工业城市时代的群体隔离特征

B 城市是围绕符号组织起来的

C 城市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地带

D 生产部门和管理部分在空间上聚合

15联合国对于超级城市的定义是什么?

A 具有500,000以上的人口

B 具有1,000,000以上的人口

C 人口超过5,000,000的地区

D 人口超过10,000,000的地区

16. 按照课程对社区的分类,“新疆村”接近哪个类型的社区?________

A 完整的社区

B 狭隘的社区

C 过渡的社区

D 松散的社区

17.早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城市管理对于城市的影响是_______.

A 城市环境遭到破坏,公共事业发展缓慢

B 贫富阶层在居住空间上的融合

C 自由资本主义提升了城市的地方自治

C 人口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贫民区

18.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政府的角色转变为________。

A. 管理者

B. 企业家

C. 协调者

D. 仲裁者

19.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城市是________。

A 巴黎

B 里约热内卢

C 巴西利亚

D 巴尔的摩

20. 关于城市更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城市更新减少了住房,而不是增加了住房

B 城市更新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发展

C. 城市更新完全消灭了城市中的贫民区。

D. 城市更新增加了贫民的住房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区域分析

2、集体性消费

3、沃思的初级群体破坏理论

4、新城市主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怎样的关系?

2.邻里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3.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具有怎样的特点?

4.霍华德花园城的六个要素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20分)

阅读下列报道,从当代中国城市问题(比如住房问题、城市开发、都市社会运动等)的角度,对下列现象出现的展开讨论(字数600-800)。

重庆“最牛钉子户”是怎样练成的

杨武的幸福却似乎在这栋破败的楼房里。作为家中8兄妹中最小的男丁,他继承了祖房,迎娶了漂亮的女子吴苹,在这里结婚生子,经营酒楼。但旧城改造的一纸公告却勒令他和家人离开,当众邻舍纷纷外迁时,他没有走;当轰鸣的机器把他家变成一座孤岛时,他没有走;当法院最终出面,命令他必须在3月22日之前离开时,他把食品、水、折叠床、煤气罐搬进早已空荡荡的房子里,另带上一根双截棍,决心与制度对抗。他的妻子吴苹则一直站在楼下的工地上,面对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重复着她说过无数遍的话语。谈到强拆,她说,“这是拿刀子在胁迫我”,“我们绝对不搬,要用生命捍卫我们的合法私有财产!”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鹤兴路是杨家坪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著名的“好吃街”,可居民房子大多建于20世纪40年代,年久失修,火灾不断。2004年8月,再次传来拆迁的消息时,“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已经加入,将和南隆公司一起开发项目,二者都取得了九龙坡区房管局于2004年8月31日核发的拆迁许可证。同天,区房管局在鹤兴路张贴拆迁公告,并公示了当地一家评估公司对居民房屋的评估价格。正是这个价格,引发了一些居民的不满。

吴苹也没有去,当得知她的楼房一楼的评估价是18841元/平方米,二楼是3785元/平方米,她觉得这与刚建成一年的杨家坪步行街的店面与住宅售价相差悬殊。方兆鸣说,那年杨家坪临街的店面售价是5万-10万元/平米,为此而与开发商交涉,“对方说人家是新房,我的是旧房,我说,我卖的不是房子,而是地皮。”开发商则称,评估公司的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一个事实是,随着杨家坪步行街这个重庆五大商圈之一的建成,附近楼价正在飞涨。当地居民说,政府把这里规划为怎样的地区,他们并不知道,更没有进行听证。九龙坡区房管局称,目前尚无法律法规要求政府规划之前必须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2006年5月,开发商的挖土机开进鹤兴路,这时,还有3栋房子屹立不倒,中间的是杨武的房子,另

两家在项目区边缘。4个月后,这两栋楼在屋主签字后先后推倒,而杨家依旧岿然不动。开发商称,断水断电是这年10月起才开始的,为的是工程安全的需要,而杨家早在2004年动迁不久就停止了营业,坑越挖越深,杨家越来越成孤岛。随着好事者将照片和“索要2000万元”的消息传上互联网,已有越来越多记者赶来探究真相。

重庆直辖10年,这座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摧枯拉朽的大拆迁,摩天大楼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在网上,可以鲜明看到当地人对高楼和商圈的热捧和对陈旧建筑的唾弃。近几年,重庆对江北城和化龙桥进行了相当于两个县城规模的拆迁,但因为安置补偿上的博弈,一些纠纷随之出现,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004年9月5日至10月4日,是区房管局规定的拆迁期限。至10月8日,281户居民中,已有250多户搬迁。开发商雄心勃勃,以为最长即在半年之内把剩余的近30户摆平。

开发商委托了区房管局下属的拆迁工程处进行这个项目区的拆迁。“他们很有策略,逐个击破,先公房,再私房,再门面,把居民分成一片散沙,破坏凝聚力。”吴苹说。

这一年,“钉子户”张继韵的木房两次被烧,他怀疑是因为与开发商对抗而被人为纵火,但开发商称,火灾是因为流浪汉烤火取暖所致,当地消防部门均有调查。大约2002年,杨家坪步行街的西头,有人因对抗强拆,被拖出房屋,围观者众。这个说法得到了居民黄绍樵的印证。据说,在拆迁过程中,有居民激烈表示要跳楼、自焚,但被及时制止和化解。

2006年5月,开发商的挖土机开进鹤兴路,这时,还有3栋房子屹立不倒,中间的是杨武的房子,另两家在项目区边缘。4个月后,这两栋楼在屋主签字后先后推倒,而杨家依旧岿然不动。开发商称,断水断电是这年10月起才开始的,为的是工程安全的需要,而杨家早在2004年动迁不久就停止了营业,坑越挖越深,杨家越来越成孤岛。随着好事者将照片和“索要2000万元”的消息传上互联网,已有越来越多记者赶来探究真相。

重庆直辖10年,这座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摧枯拉朽的大拆迁,摩天大楼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在网上,可以鲜明看到当地人对高楼和商圈的热捧和对陈旧建筑的唾弃。近几年,重庆对江北城和化龙桥进行了相当于两个县城规模的拆迁,但因为安置补偿上的博弈,一些纠纷随之出现,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新城市社会学主要理论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夏建中 【内容提要】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的反动。新学派主要由三个流派组成,其中,法国的卡斯泰尔和美国的哈维是该学派的奠基者和中坚人物。他们借鉴马克思的知识传统,以集体消费为基石,解说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城市并非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城市本身和城市生活方式都是更广泛的经济结构的产物。 二 曼努尔·卡斯泰尔不但是法国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旗手。他1942年生于西班牙,196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70-1979年在巴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任教;1979年起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在国际社会学协会中领导城市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有《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1972)、《城市、阶级与权力》(1978)、《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1980)、《城市与百姓》(1983)、《高技术、空间与社会》(1988)和《信息城市》(1989)等。 卡斯泰尔的思想深受法国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的影响,1968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存在‘城市社会学’吗?”的论文,质疑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科学性。他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对象”和“真实对象”都不确定,“城市”无确切定义,故缺乏特定的真实对象;“城市性”、“生态系统”不具有理论上的明辨性特征,故没有特定的理论对象。他还认为,沃思在城市空间与城市性之间制造了一种“伪相关”,因为被沃思看作“城市生活方式”的那种东西并不是由城市环境造成,而是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工业化的文化表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理性化进程的产物”(M.Castells,1976)。所以在卡斯泰尔看来,传统城市社会学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更干脆讲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其代表作,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城市问题》中,卡斯泰尔明确地表示他力图用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他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社会结构是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经济系统的发展不是被思想,而是被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系统所决定;经济系统本身由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资本家三要素构成。 在卡斯泰尔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集体消费。他认为,劳动者起初主要是通过个人提供的私人消费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力(如休息、休养、生殖、学习等);在农业社会中,农民个人为自己提供食品、衣物、房屋、出行手段以及其他所需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已日益

城市社会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城市生态系统 B、城市社会问题 C、城市化 D、城市社会关系 2、( C )开创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的先河。 A、沃思 B、默顿 C、涂尔干 D、帕克 3、在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占主导地位的流派是( A ),20世纪40年代后合流被几个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取而代之。 A、人类生态学与社区学派 B、芝加哥学派与马克思学派 C、城市化学派与亚社会学派 D、经济学派与环境学派 4、下列学派中着重研究城市对人文生态及社会结构的影响,探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和形态的是( B )。 A、亚社会学派 B、城市化学派 C、生存学派 D、经济学派 5、下列学派中主张把人视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认为人在城市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是由城市中的各种亚文化因素决定的是( C )。 A、生存学派 B、经济学派 C、亚社会学派 D、技术学派 6、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客观的社会事实的是( B )。 A、人本主义学派 B、实证主义学派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7、在城市的起源上,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导致城市出现的是(B )。 A、防御说 B、集市说 C、私有制说 D、地利说 8、城市产生的经济原因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 B、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 C、自然条件 D、社会条件 9、城市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人的发展”上,以人为中心、全面满足人的需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高准则,体现了城市( C )的发展趋势。

城市社会学部分章节课后问题答案

前八章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群体发展规律,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城市社会学:侧重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 ·社会控制:利用社会或文化工具,对个人或集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协调和发展。 ·社会变迁: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发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能创造和扩展经济机会,社会所有成员均等获得这些机会,参与并受惠于经济增长模式 ·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的发展评价方法,是用来对各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进行比较排序的统计指标 ·社会学特点:1整体性2综合性3科学性 ·马洛斯需求层级理论五层级及关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爱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积极和消极。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奖状奖金奖章,死刑坐牢流放,习惯风俗,道德法律,艺术,社会制度,军队,法庭,监狱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构成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城市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及其发展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7城市社会问题 ·社会结构:(齐美尔)社会关系形式。(韦伯)各种文化要素形成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结构。 ·社会角色差距:由于个人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理想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 ·邻里:地缘相邻并构成互动关系的基本社会群体,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社会组织:城市中人们为了合理有效的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能共同活动的群体 ·城市社区: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活动的社区。 ·城市群:特定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家庭的功能: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基本群体,可以满足个人多方面的需求,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网络的主要类型:1亲缘社会网络2地缘社会网络3业缘社会网络4泛缘社会网络 ·邻里的社会功能:1相互支持的功能2社会化3社会控制4交流 ·社区的构成要素:1地域2人口3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4地缘感 ·社会问题:社会的正常运转出现了问题,即社会中发生了被多数人认为是不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这些事件或情况影响了多数人的生活,而且必须通过社会群体的力量才能改进 ·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从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从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工业人口需要集聚,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半城市化: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只实现由乡到城的地域转移和由农到非农的职业转换,但还没实现身份变换,并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城市化。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按照自然演化规律,在城市化早期发展阶段,首先出现收入不均问题。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优越,会进一步导致这样的趋势加剧,最终导致空间不均衡。 ·巨型城市区域: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由物质形态上相互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10-50的城镇聚集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城市中心周围,通过新的功能性劳动分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功能性城市区域,再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信电缆的“流动空间”联结起来。 ·就业:劳动者处在有职业状态,即劳动者能够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某种社会活动 ·非正规部门:一种组织形式,即一批“有工作的穷人”,他们的经济活动没有得到政府承认、保护和管理。主要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以及独立个体劳动者等。·贫困的循环:现时的贫困将带来健康恶化、失业、不良居住环境等恶劣状况,导致贫困者未来处境的进一步恶化。贫困会孕育贫困,不但会在社会个体身上发生积累循环,而且会通过家庭、文化、制度和空间等更为广泛的途径实现自我延续,从而形成贫困的循环。

关于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理论

Park,Robert Ezra (1864~1944) 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64年2月14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鲁泽恩郡一个商人家庭。就学于密执安大学,1887年获哲学学士学位。随后投身新闻界,热衷于城市社会问题和贫民阶层的调查报道。自1898年起,先后到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深造,师从W.詹姆斯、J.罗伊斯、G.齐美尔等。1904~1905年任哈佛大学哲学助理教授,曾协助黑人领袖B.T.华盛顿研究种族问题。1914~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25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导论》(与E.W.伯吉斯合著,1921)、《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与伯吉斯和R.D.麦肯齐合著,1925)、《人种与文化》(1950)、《人类社区,城市和人类生态学》(1952)。 帕克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他在社会学研究上有两大兴趣,即种族和城市。在种族研究中,提出了表示个人间、团体间的密切程度的“社会距离”概念,并探讨“种族偏见”与“种族冲突”的关系。他认为,美国社会较其他社会种族偏见小但冲突大,这是因为美国社会开放、进步,黑人不满意、不顺从传统的不平等秩序。帕克从新闻媒介、商业活动、行政管理三个方面为城市下定义,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他对城市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口、邻里关系、职业三个方面。他根据社会成员行为上相互作用的方式,把社会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竞争、冲突、调节、同化。帕克对社会学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方面,如E.W.伯吉斯、L.沃思等著名社会学家曾是他的学生。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早年就学于密歇根大学,1887年获哲学学士学位。自1898年起,先后到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深造。1904~1905年任哈佛大学哲学助理教授,1914~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25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帕克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他主要研究种族和城市问题,在种族研究中,提出了表示个人间、团体间的密切程度的“社会距离”概念,并探讨“种族偏见”与“种族冲突”的关系。他认为美国社会较其他社会种族偏见小但冲突大。帕克从新闻媒介、商业活动、行政管理3个方面为城市下定义,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从城市的人口、邻里关系、职业3个方面着手研究。他根据社会成员行为上相互作用的方式,把社会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竞争、冲突、调节、同化。帕克对社会学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方面,E.W.伯吉斯、L.沃克等社会学家曾是他的学生。著有《社会学导论》(合著)、《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合著)、《人种与文化》、《人类社区,城市和人类生态学》。 R.E.帕克认为,社区的本质特征是:①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②这里的人口或多或少扎根于它所占用的土地上;③这里的人口的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帕克关于社区本质特征的观点,对社区的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与社会分析 芝加哥学派在二十世纪初兴起,主要由芝加哥大学的R·E·帕克(Robert Ezra Park)、E·伯吉斯(Ernest Burgess)及其它城市社会学家所建立。二十年代帕克和伯吉斯指出五种经常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同心圆区域,当中包括被视为最易爆发危机或分崩离析的“转变中区域”。在四十年代,亨利·麦凯(Henry McKay)和Clifford R. Shaw 聚焦于少年越轨行为(Juvenile Delinqency),发现他们都

社会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社会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第三,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调一致。 2、社会学如何为社会服务 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主要通过其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为社会服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一)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县城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觉、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长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是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饿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度正确的饿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外国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要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答:社会运行条件是为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注意创造的内外主要条件: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城市社会学142答案

《城市社会学》模拟试卷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人文生态学模型最为关注的是(选择最好的答案)__________. A. 政府官员的决策 B. 城市的空间形式和结构 C. 城市居民的财产 D. 城市居民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t 2. 芝加哥学派人文生态学理论家认为城市的变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 A.联邦政府的经济决策 B.本地官员的发展计划 C.随机和不确定的事件 D.“入侵”和“替代”的过程 3. 传统的人文生态学强调__________. A. 社会因素 B 城市规划 C 竞争 D 政治权力 4、农业革命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 A 对于城市人口的数量影响有限 B 推动了劳动分工 C 创造了比游牧社会更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 D 发生在公元前7,000年 5、城市人口的年龄特征会影响______ A 城市的大小 B 城市中酒吧的数量 C 城市政府的特点 D 城市的形态 6、下列哪项出现在戈登.纪尔德的城市革命的要素中? A 永久而相对密集的居住地 B 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C 民主的政府 D 城市排污系统 7、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A 马克斯. 韦伯 B 罗伯特. 帕克 C 罗伯特. 默顿 D 埃米尔. 涂尔干 8. 政治经济学派对于人文生态学派的批判是因为后者__________. a. 忽略了在城市发展中掌握权力的主体所发挥的影响 b. 单纯倚赖于经验的考察 c. 过分重视城市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国家和世界总体趋势 d. 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过于密切 9. 下面哪个理论认为不同的土地使用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中心__________. a. 区域分隔理论 b. 伯杰斯的同心圆理论 c. 多核心理论 d. 扇形理论 10. 伯杰斯的理论对__________ 解释力最强 a. 前工业时期的欧洲城市 b. 美国的老的大城市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重点

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于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2、城市就业问题包括哪些类型?其原因和特点分别是什么?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失业:(1)资源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摩擦性失业。(4)供不应求失业;不充分就业:(1)非对口就业。(2)半就业 3、城市社会学:作为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社会学基础,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以及社会学在城市系统中的延伸和分支。 4、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主要方面?你认为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应重点发展哪些方面?注意参与城市规划的调查、构想、决策、实施和评议等;(1)建立公众参与的组织。(2)根据规划的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参与形式。(3)规划师职能的转变。 5、公众参与:在公众和利益集团需求多元化的情况下,努力寻求共识的规划过程。 6、韦伯学派的主要观点:①强调个人行为②社会行为理论③阶级理论 7、社区五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结构、社会心理 8、社区的动态系统:是指社区的基本结构因素相互作用、促进社区变迁的过程 9、现代社区研究的三个方面:①针对社区结构和社区动态的本质内容展开研究②把社区作为自变量或因变量,研究相关影响③选择社区生活的某些侧面进行研究 10、社区规划与住区规划:在城市住宅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住区规划作为社区规划的一个阶段和内容构成,是社区规划在物质空间层次上的表现形势与载体,而社区规划则是住区规划的依托与归宿。但另一方面,与原有住区规划的理念相比,社区规划在地域界定、规划工作方式、核心内容、规划目标、关注层面、社区成员参与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 11、阶级与阶层:一个经济范畴,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指在同一个阶级中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或者由不同阶级出身,因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12、社会阶层的划分方式:①划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几大阶级②划分为特征逐渐过渡与连续变化的若干阶层③功能划分法 13、社会流动:指一个自然人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 14、就业: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任,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是经营收入的行为。 15、低标准住宅:指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或是在结构、材料等方面存在破损、不适于居住的住宅。;原因:①后天性②先天性 16、住房供给不足手段:①面向中上收入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主要供应中高档商品住宅②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方式降低楼面地价,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开发节约型、户型适中的中低端产品③构建健全的住宅租赁市场,鼓励部分居民以租代购地解决居住问题④面向贫苦群体和低收入阶层,由政府在有限的范围内供应保障型住宅。 17、老龄化:60,10%;65,7% 18、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出现了哪些特点?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方向是什么?①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②老年人口数量巨大③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④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老龄化⑤传统大家庭向“核心家庭”模式演变;①将实施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②通过“老有所依”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③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④

城市社会学期末复习修订新版本

城市社会学课程题库 考试说明: 考试卷型:(1)多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判断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考试形式:机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 1 1、在韦伯看来,完全城市应该具有()的功能。 A B C D E A.贸易 B.军事 C.法律 D.社交 E.政治 12、关于芝加哥学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成为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C.以帕克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所创立的城市人类生态学理论才真正 代表了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理论 D.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出现以前,人类生态学基本上统治着城市社会学研究,是主 流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范式 E.由美国社会学家J.沃顿所提出 1 3、下列关于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A.在伯吉斯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态布局,这个布局是按照同心圆的格局组织 起来的 B.中心商业区是最内核的地带 C.过渡带带是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 D.过渡区的外围是中层郊区,也成为高级住宅区 E.第四圈居住的是内层郊区,是蓝领中产姐姐居住区或成为工人住宅区 F.第五圈成为往返区,是外层郊区和城乡结合部 1 4、问卷的结构往往包括: A B C D E A.封面信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E.编码 1 5、实地研究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 A B D E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问询法 E.跟踪法 2 6、郊区化是指由大城市中心区(),促使人口、产业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的现象。 A B C D A.地租昂贵 B.人口稠密 C.交通拥堵 D.环境恶劣 E.就业难 2 7、边缘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 A B C D A.建筑低层 B.低密度 C.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专业化产业结构 D.人口的多样化、隔离化 E.行政上有主体、空间上有界限 2 8、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 B C D E A.人口增长过快对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B.城市人口素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C.城市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D.城市人口流动加速 E.城乡就业矛盾突出 4 9、农村社区主要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B C D E A.传统主义 B.仪式主义 C.持续教育 D.单一的标准化和可预期性的社会角色 E.民俗和民德是行为依据 4 10、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描述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包括: A B C D A.礼治秩序 B.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C.无为而治 D.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 E.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F.家族和血缘体作用不明显 4 11、关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差序格局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后激起的同心圆扩散圈 B.在乡土中国,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圆心,以差序的方式来建构与他人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判断)修订ABC排序(简化)版本

二、判断题(每题1分) 错误的 A按照社区的空间特征我们可以将社区华为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两大类型。F A按照社区的部组织形式可以将社区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和专能社区三大类型。F A按照危机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分类,可以将城市公共危机分为外生型危机和生型危机。F B、补缺型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是一种常态性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制度结构中常规化和永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F B边缘城市是西欧城市发展的新形式,是位于原中心城市周郊区新发展起来的商业、就业与居住中心。F B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中所说得过渡区是指蓝领中产阶级或工人居住区。F B补缺型的社会福利也称之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是指为全体公民提供福利。F C、城市社区的异质性要低于农村社区。F C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联合国界定,5万人口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是农村。F C城市的起源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和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国家和文明的概念可以等同。F C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城市文化的表层文化。F C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差别主要在于管理的主体不同。F C城市化的历史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F C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人类学。F C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关注权力、冲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由北美的政治学者最先提出。F C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唯一容。 F C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处置。F C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处置。F C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理论系统的形成产生于14世纪时候的意大利。 C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的英国。F C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将各种应急资源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信方案中,其核心作用在于实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F C城镇的本质特征包括:F C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总是相同的。F C从本质上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F C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美国和西欧基本相同。F C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自然社区作为操作单位。F D当今的社会流动就是精英流动的过程。F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F D定序测量时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F D多核心模式是法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F E2008年汶川地毡暴露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缺位,同时也催生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学科领域的出现。F F F、粉领群体是指拥有一定的知识资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的那部分人。F G概括性差是定量研究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F G概率抽样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F G根据流动的原因,我们将社会流动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流动。F G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F G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相协调。F

社会学 第一章

社会学讲义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时安排:每周3学时,1-18周,共计54学时。 学分:3 参考教材: 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乔尔·M·卡伦/李·加思·维吉伦特:《社会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 6.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5年。 7.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 考核方式:闭卷 教学目的: 第一章 第一节社会学的想象力(略) 第二节社会学及研究领域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在西方社会学研究中 (1)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为法国社会学家孔德、迪尔凯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 ①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科学 ②斯宾塞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般的社会现象 ③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 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具体解释就是“对个体意识施加强制影响的行为或思维方式。”社会事实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其特点有三方面: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除了这三方面主要特点,涂尔干还将社会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性社会事实,指外在社会世界的具体物质;另一种是非物质性社会事实,比如思维方式、价值模式、社会潮流。 (2)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与韦伯同期的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也认为,“个人之间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之中的,由于个人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网络就是社会,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苏联部分学者和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一些学者认为,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揭示的是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形成了多种看法。 二、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严复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费孝通《社会学概论》的观点3.“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和《社会学概论新修》的观点 4.“社会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行动以揭示社会结构和过程的规律性的科学”。——陆学艺《社会学》的观点 此外,一些对社会学定义的看法:如“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以研究社会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科群;“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等等。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研究领域大体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大块: 第三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1838年10月,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出版。他在书中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一概念,并提出要建立“社会学”这样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社会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5号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 课程简介: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推荐教材: [1]《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2]《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1] 城市社会学,帕克等,华夏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2] 城市社会学,康少邦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 [3] 城市社会学,章友德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 城市社会学,许英,齐鲁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5] 城市社会学,向德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6] 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7]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蔡禾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8] 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9] 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对世界各国城市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课时)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