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课件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课件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课件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课件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1-2 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

过程控制的特点是与其它自动控制系统相比较而言的。

一、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连续控制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如采用控制系统等),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归入过程控制。

二、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过程控制是通过各种检测仪表、控制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技术工具,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检测、自动监督和自动控制。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过程和检测控制仪表两部分组成。

三、被控过程是多种多样的、非电量的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过程日趋复杂,工艺要求各异,产品多种多样;动态特性具有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特性。有些过程的机理(如发酵等)复杂,很难用目前过程辨识方法建立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因此设计能适应各种过程的控制系统并非易事。

四、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而且多半为参量控制

因为大惯性、大滞后等特性,决定了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在一些特殊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一些物理量和化学量来表征其生产过程状况,故需要对过程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所以过程控制多半为参量控制。

五、过程控制方案十分丰富

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被控过程的特性为依据的。

过程特性:多变量、分布参数、大惯性、大滞后和非线性等。

单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满足特定要求的控制系统。

六、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常用方式

过程控制的目的:消除或减小外界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使被控量能稳定控制在给定值上,使工业生产能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能的目标。

1-3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些?

过程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粘度、湿度和pH等这样一些过程变量的系统。

1、按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分

1)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系统被控量的偏差进行工作,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最后达到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

2)前馈控制系统:直接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工作,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充分结合两者的有点,大大提高控制质量。

2、按给定值信号的特点来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是指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值不变,或在小范围附近不变。

2、程序控制系统:是被控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工作,目的是使系统被控量按工艺要求规定的程序自动变化。加热升温或逐次降温等。

3、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克服一切扰动,使控量快速跟随给定值而变化。空气量与燃料量的关系。

1-5 试说明图1-2b供氧量控制系统框图中被控“过程”包含哪些管道设备以及图中各符号的含义。

过程:节流装置到氧气流量调节阀之间的管道设备。

x(t)代表设定值;e(t)表示偏差信号;u(t)表示控制器控制作用信号;q(t)表示调节阀的流量信号;f(t)表示过程受到的干扰信号;y(t)表示过程的输出信号;z(t)表示测量信号。

1-6 在过程控制中,为什么要由系统控制流程图画出其框图。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组成、特性和相互间的信号联系,这样也便于其他人的理解。

2-1 何为被控过程及其数学模型,模型一般可分为哪几类,它与过程控制有何关系?

被控过程是指正在运行中的多种多样的被控制的生产工艺设备。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作用下,其相应的输出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过程数学模型的两种描述形式:

非参量形式:即用曲线或数据表格来表示(形象、直观,但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综合不方便)。参量形式:即用数学方程来表示(方便,描述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差分方程、脉冲响应函数、状态方程等)。

2-2 什么是过程通道?什么是过程的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它们的数学模型是否相同?为什么?

过程通道: 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 扰动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控制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不同,因为同一个系统,通道不同,输入输出关系不同,其数学模型亦不一样。

2-3 从阶跃响应曲线看,大多数被控过程有何特点?

绝大部分工业过程的动态特性具有自衡能力,因此其模型可以近似为以下几类:近似地以一阶、二阶、一阶加滞后、二阶加滞后特性之一来描述。

2-4 试述研究过程建模的主要目的及其建模方法?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2.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3.指导生产工艺设备的设计。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机理法:又称数学分析法或者理论建模法,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通过静态与动态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等关系用数学推导的方法求取过程的数学模型。

试验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根据过程的输入、输出的实验数据来获得过程的数学模型。

2-5 什么是机理分析法建模?该方法有何特点?它一般可应用在何种场合?什么是自衡过程和非自衡过程?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机理建模:是根据过程的内部机理(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已知的定律、原理,如生物学定律、化学动力学原理、物料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传热传质原理等,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特点:机理分析法建模的最大特点是当生产设备还处于设计阶段就能建立其数学模型。另外,对于不允许进行试验的场合,该方法是唯一可取的。

应用场合:简单的被控过程建模。

具有自衡平衡力的过程称为自衡过程。反之,不存在固有反馈作用且自身无法恢复平衡的过程称为非自衡过程。

所谓自衡单容过程,是指只有一个贮量的又具有自平衡能力的过程。在工业生产中,被控过程往往由多个容积和阻力构成,这种过程称为多容过程。

2-6图示液位控制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 ,液位h 为被控变量,C 为容量系数,并设R 1、R 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 1) 列出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 画出液位控制过程框图; 3) 求取液位过程的传递函数。

q1

12 3 d q d h q q C

t --=,123d d h q q q C t ??-?-?=22

h q R ??=,33

h q R ??= Q 123

()1

()H s Q s Cs R R =

++

2-13 已知某液位过程的阶跃相应数值

t/s 0 10 20 40 60 80 100 140 180 250 300 400 500 600 h/mm 0 0 0.2 0.8 2.0 3.6 5.4 8.8 11.8 14.4 16.6 18.4 19.2 19.6 当其阶跃扰动量为20%时要求: 画出液位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 用一阶加滞后环节近似描述

020

=

=1000.2

K , t=[0 10 20 40 60 80 100 140 180 250 300 400 500 600]; h=[0 0 0.2 0.8 2.0 3.6 5.4 8.8 11.8 14.4 16.6 18.4 19.2 19.6]; hstar=h/20;

spline(hstar(2:14),t(2:14),0.39) 得1128.9t = spline(hstar(2:14),t(2:14),0.63) 得2200.5t = 021=2()T t t -=143.2 12=2t t τ-=57.3

spline(t,hstar, 57.3) 得0.09 较小接近0;

当400.8171.9t T τ=+= spline(t,hstar,171.9) 得0.564 与0.55较接近; 当502343.7t T τ=+= spline(t,hstar,343.7) 得0.889 与0.865较接近;

该过程可用一阶加滞后环节近似描述。

3-3 请归纳一下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控制方案的设计:系统设计的核心,包括合理选择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信息的获取和变送、调节阀的选择、调节器控制规律及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等。

工程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仪表选型、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仪表供电供气系统设计、信号及联锁保护系统设计等。

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安装完毕后要对每台仪表进行单校和对各个回路联校等。

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3-4 通常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应包括哪些?结合控制原理请说明静态、动态特性分析计算时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步骤:<1>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2>选择控制方案;<3>控制设备选型;<4>实验(和仿真); 静态特性分析:扰动通道静态放大系数Kf;控制通道静态放大系数K0;调节参数Kc;注意K0和Kc 要远远大于Kf 。

动态特性分析:扰动通道时间常数Tf 、时延Cf 以及扰动作用点;控制通道的时间滞后Cf 以及时间常数分配的影响。

3-5什么叫单回路系统?其方案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理解方案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只有一个闭环回路的简单控制系统叫单回路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调节器参数整定四个主要内容;控制方案是系统设计得核心,若控制方案不正确,则无论如何选用何种先进的过程控制仪表或计算机系统,无论其安装如何细心,都不可能是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控制作用,甚至系统不能运行。

3-6 什么是直接参数与间接参数?这两者有何关系?选择被控参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直接参数:直接反应生产过程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安全运行的参数。

间接参数: 能间接反应产品质量和产量又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的、易于测量的参数作为被控参数。

直接参数与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

归纳起来:

1)选择对产品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2)当不能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时,应该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

3)被控参数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

4)被控参数的选取考虑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所用仪表的性能。

3-7 选择控制参数时,为什么要从分析过程特性入手?为什么选过程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K0要适当大一些,时间常数T0要小一些,而扰动通道Kf要尽可能小一些,Tf要大?

问题一: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几个参数可作为控制参数,选择不同的控制参数,就相当于选择不同的过程特性,而过程的动态、静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和暂态性能。问题二: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K0越大,表示控制作用越灵敏,克服扰动的能力越强,控制效果越显著。时间常数T0的大小反映了控制作用的强弱,反映了控制器的校正作用克服扰动对被控参数影响的快慢。若控制通道时间常数T0太大,则控制作用太弱,被控参数变化缓慢,控制不能及时,系统过渡过程时间长,控制质量下降,所以希望T0要小一些。扰动通道Kf越大则系统的稳态误差也越大,这表示在相同的阶跃扰动作用下,稳态下被控参数将偏离给定值越大,这样显著地降低控制质量,所以选择Kf要尽可能小一些。时间常数Tf的增大,扰动作用于控制回路的过渡时间加长,但是由于过渡过程乘上一个1/Tf

的数值,使整个过渡过程的幅值减小Tf倍,从而使其超调量随着Tf的增大而减小,因而Tf 要大。

3-8 为什么选择控制参数时,对于几个一阶环节组成的过程尽量设法把几个时间常数错开?如果不错开又会怎样?

减小过程中最大的时间常数T1,反而引起控制质量下降;相反增大最大时间常数T1,有助于提高控制指标;而减小T2或T3都能提高控制性能指标,若同时减小T2、T3,则提高性能指标的效果更好;减小中间的时间常数,可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减小过渡过程时间和最大偏差等,改善控制质量

3-14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适当的积分作用;2适当的微分作用。试问:(1)这两种情况对系统的稳定性,最大动态偏差、余差分别有何影响?(2)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应如何调整调节器的比例度delta,并说明理由。

问题一: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积分作用,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增大了最大动态偏差,动态性能指标变差,消除了余差。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当的微分作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最大动态偏差,动态性能指标变好,余差有所减小但是不为零。问题二: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在增加了积分作用的情况下,delta的值要增大,以弥补积分作用引起的稳定性下降;在增加微分作用的情况下,delta的值要减小,因为微分作用的引入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变好。

4-1 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两个控制器的串接组成,一个控制器的输出做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

两个控制器有各自独立的测量输入,有一个控制器的给定由外部设定。 串级控制系统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4-2 与单回路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1、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2、大大增强了二次扰动的克服能力 3、一次扰动有较好的克服能力

4、副路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4-3 与单回路相比,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存在一个副回路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扰动的能力?

1、大大增强了对二次扰动的克服能力

212

2()()c c c D c

Q s K K Q s K =

,12c c c K K K 意味着串级副回路的存在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大大减小了二次扰动的影响,提高了控制质量。 2、对一次扰动有较好的克服能力

11022()1

()()()()

c D v m Q s Q s W s W s W s ≈,022()()()1v m W s W s W s <意味着串级控制系统的抗一次扰动的能力要比单回路控制系统略强一些。

4-4 串级控制系统在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中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①将主要干扰包括在副回路; ②副回路尽量包含多的干扰; ③为保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长; ④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将具有非线性时变部分包含于副对象中; ⑤需要对流量实现精确的跟踪时,将流量选为副对象。

4-5 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时,主、副过程时间常数之比(T01/T02)应在3~10范围内。试问当T01/T02<3及T01/T02>10时将会有何问题?

T01/T02<3时,虽副回路反应灵敏,控制作用快,但此时一般情况下回路包含的扰动少,对于过程特性的改善也就减小了;T01/T02>10时,此时副回路虽然对改善过程特性的效果较显著,但副回路反应较迟钝,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扰动。

4-8 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可用在哪些场合?

1、用于克服对象较大的容量滞后

2、用于克服对象的纯滞后

3、用于克服变化剧烈和幅值大的干扰

4、用于克服对象的非线性

4-11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特点:检测:前馈控制测干扰,反馈控制测被控量;效果:克服干扰,前馈控制及时,理论上可实现完全补偿,“基于扰动消除扰动”;经济性:克服干扰,前馈控制只能一对一,不如反馈控制经济;稳定性:前馈为开环,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只要每个环节都稳定)反馈则不同,稳定性与控制精度是矛盾的;控制规律: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和扰动通道的特性,控制规律往往比较复杂。

4-12 在什么条件下前馈效果最好?

前馈控制只有在实现完全补偿的前提下,才能使系统得到良好的动态品质。

4-13 为什么一般不单独使用前馈控制方案?

因为:①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的控制,扰动不止一个,难于把握;②属于开环控制,易受其他扰动干扰而无法控制;③只适合用来克服可测不可控的扰动,对于系统中其他扰动无抑制作用。

4-25 什么叫比值控制系统?常用比值控制方案有哪些?并比较优缺点。

凡是两个或多个变量自动维持一定比值关系的过程控制系统,统称为比值控制系统。

开环比值控制: 简单、成本低;只有当Q1变化时才起控制作用;Q2变化时Q1不会响应,比例关系被破坏。

单闭环比值控制: 能克服开环比值方案的不足。优点:不但能实现流量的副量跟随主量变化,而且能克服流量干扰等。缺点:主流量不受控。

双闭环比值控制:能克服单闭环主流量不受控的不足。升降负荷比较方便。

变比值控制:在有些生产过程中,要求两种物料流量的比值随第三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值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而第三变量Y(s)往往是产品质量指标。

4-27 设计比值控制系统时需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4-30 什么叫分程控制?怎样实现分程控制?

由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分段分别去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阀动作的系统称为分程控制系统。

分程控制是通过阀门定位器或电气阀门定位器来实现的。

摄影基础考试复习题内含答案

基础摄影 一、单项选择题 1、摄影术的诞生日是 A、1842.8.19 B、1832.8.19 C、1839.8.19 D、1850.8.19 2、“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里的不够近”是以下哪位摄影师的名言() A、贝亚尔 B、达尔伯特 C、卡帕 D、韦斯顿 3、“f/64小组”主张采用(),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A、大光圈 B、小光圈 C、高速快门 D、慢速快门 4、“决定性瞬间”是()提出的。 A、布列松 B、亚当斯 C、卡帕 D、吴印咸 5、区域曝光法是由()以黑白影调级谱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曝光方法。 A、达盖尔 B、布列松 C、亚当斯 D、卡帕 6、提倡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的属于( ) A、纪实摄影 B、画意摄影 C、自然摄影 D、主题摄影 7、中国纪实摄影起步于(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8、防震、防晒、防热、防潮和什么是照相机维护和保养得基本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9、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特点是? A、抽象畸变 B、口径很长 C、像场弯曲 D、视场角大于等于180度 10、同一物体,镜头焦距长,被摄物体在胶片上成像会? A、亮 B、暗 C、大 D、小

11、什么样的镜头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A、鱼眼镜头 B、微距镜头 C、变焦镜头 D、标准镜头 12、视场角为多少度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80度以上 B、70度—95度 C、90度 D、40度—60度 13、视场角与镜头的焦距成什么关系? A、反比 B、正比 C、等比 D、无任何关系 14、常用照相机的光圈系数排列顺序为? A、f/2 f/2.8 f/4 f/5.6 f/8 f/16 f/22 B、f/1.4 f/1.8 f/2.8 f/4.8 f/6 f/8 C、f/1 f/2 f/3 f/4 f/8 f/16 D、f/2 f/2.8 f/4 f/5.6 f/8 f/11 15、控制镜头透光多少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 A、照相机机身 B、测距器 C、摄影镜头 D、光圈 16、在同等条件下,F/5.6的景深比F/11的景深? A、大于 B、大于等于 C、小于等于 D、小于 17、相邻两级光圈系数,后一级的通光量是前一级的关系? A、1/5 B、4倍 C、1/2 D、1倍 18、选择带有B门长时间曝光装置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按动几次快门?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9、摄影中指光线的颜色,我们称为? A、照度 B、色温 C、色彩 D、色相 20、AF符号是指

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摄影师理论考试复习题二(有答案)

摄影师理论考试复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 1、为了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D)功能。 A娱乐B主导C决策D自律 2、职业道德通过(A),起着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A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B增加职工福利 C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D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3、下列事件中属于办公事公道的是(D) A顾全大局,一切听从上级B大公无私,拒绝亲戚求助 C知人善任,努力培养知己D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得失 4、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B) A勤劳一定能使致富B勤劳节俭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C新时代需要巧干,不要需要勤劳D新时代需要创造,不需要节俭 5、摄影术的延生日为(A) A1839.8.19 B1389.8.19 C1938.8.19 D1879.8.19 6、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80毫微米。 B波长短于380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 C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 D视力好的人能看到波长范围在380-780毫微米以外的光线。 7、(C)属于可见光按波长到短呈现的颜色。 A红、黄、橙、绿、蓝、青、紫B紫、蓝、青、绿、黄、橙、红 C红、橙、黄、绿、青、蓝、紫D黄、红、橙、绿、紫、蓝、青 8、光线传播的(D)上入射与反射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A折射定律B漫射定律C透射定律D反射定律 9、“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统称为(A) A凸透镜B三棱镜C凹透镜 D UV镜 10、“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都具有(D)的性能。 A阻挡可见光线B折射光线C发散光线D会聚光线 11、胶片中卤化银晶体(A),胶片的感光能力越强。 A颗粒越大B颗粒越小C颗粒适中D呈扁平时颗粒状 12、在乳剂中添加增感剂可以大幅度提高胶片的(C)和感色范围。 A颗粒性B宽容度C感光度D解像力 13、胶片拍摄曝光后,感光乳剂中(A) A形成潜影B产生被摄景物的正像 C产生被摄景物和负像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4、以下几种药品中,(A)是常用的黑白显影剂。 A对苯二酚B硼砂C溴化钾D碳酸钠 15、显影液中若忘了添加保护剂将会使显影液的容易氧化,导致(D) A药水马上变失效B胶片在冲洗过程中容易刮伤 B高温冲洗时胶卷出现脱膜现象D显影能力下降 16、显影溶液中若忘了添加促进剂按正常显影条件冲洗出的胶卷将(D) A密度正常B密度偏大C没有任何影象D密度偏小

中级摄影师试题及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摄影师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为了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D )功能 A、娱乐 B、主导 C、决策 D、自律 2.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B )。 A、勤劳一定能使人致富 B、勤劳节俭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C、新时代需要巧干,不需要勤劳 D、新时代需要创造,不需要节俭 3.( C )属于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呈现的颜色。 《 A、红、黄、橙、绿、蓝、青、紫 B、紫、蓝、青、绿、黄、橙、红 C、红、橙、黄、绿、青、蓝、紫 D、黄、红、橙、绿、紫、蓝、青 4.光轴是( D ),或通过一个球面中心并垂直于透镜另一面的直线。 A、光束的中心轴线 B、光源与透镜球面中心的连线 C、光源与被摄体间的假设轴线 D、经过透镜两球面中心的直线 5.胶片乳剂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感光剂、明胶和( A )及其他补加剂。 A、增感剂 B、粘合剂 C、卤化银 D、保护剂 6.显影液中若忘了添加保护剂将会使显影液的容易氧化,导致(D ) A、药水马上变质失效 B、胶片在冲洗过程中容易刮伤 C、高温冲洗时胶卷出现脱膜现象 D、显影能力下降 7. 定影液的主要作用是(D )。 A、延长底片的保存期 B、把潜影变成可视的影像 C、把胶卷上已曝光的那部分卤化银溶解掉 D、把胶卷上未曝光的那部分卤化银溶解掉,把影像固定下来 8. ( D )是相机取景器的作用。 A、观察被摄景物的范围,选取合适的拍摄场面 B、观察被摄景物的范围,选取合适的曝光时间 C、观察被摄景物的形状质感,选取合适的拍摄场面 D、观察被摄景物的范围,选取合适的拍摄场面 9. (D)焦距很短,视场角≥180o,存在严重的桶形畸变。 ¥ A、变焦镜头 B、微距镜头 C、广角镜头 D、鱼眼镜头 10. 某个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为80mm,这个相机属于(D )。 A、单反照相机 B、大型照相机 C、135相机 D、120照相机 11. 控制镜头透光多少是(D )的主要作用。 A、照相机机身 B、测距离 C、摄影镜头 D、光圈 12. 一只7片6组的标准镜头,不加膜透光率为59%,单层加膜为(C )。 A、39% B、45% C、81% D、11% 13. 负性感光材料经曝光和冲洗后,得到的影像(D )。

高级摄影师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级摄影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摄影时光线千变万化,但从光源的性质上看,只有 ____光和______光两种。 2.在光质方面,小和远的点光源往往会产生明显的______光效果;大和近的面光则较易产生______光效果。 3.灯光型彩色胶片用于日光下,影像会偏____色;日光型彩色胶片用于钨丝灯下,影像会偏____色。 4.黑白感光胶片拍摄五颜六色的被摄对象,是以______色调来记录的。 5.过强的背景光易使镜头产生______,同时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6.光在摄影上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感光胶片有了_____的可能;二是使被摄物体有了____. 7.广告摄影是以______为主要目的。 8.目前,摄影的测光方法,一是______测光;二是______测光。 9.在各类胶片中,______片保存性最好,______片保存性最差。 10.光圈大小对景深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用的光圈愈大,景深愈_____;光圈愈小,景深愈_____.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工钨丝灯光源的特点是() A.色温低 B.寿命长 C.耗电少 D.便于观察布光效果 2.滤光片可分为() A.黑白滤光片 B.彩色滤光片 C.黑白彩色通用滤光片 D.特殊效果滤光片 3.光质的软硬是与()有关。 A.光源的强弱 B.光源与被摄体距离 C.测光方式 D.感光胶片的大小 4.感光度高的胶片的性能特点有() A.反差小 B.颗粒大 C.灰雾大 D.解像力低 5.照明亮度不足会产生的后果() A.颗粒变粗 B.反差降低 C.色彩偏差 D.影象失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解像力- 2.灰雾度- 3.光度- 4.镜头涵盖力- 5.光比- 四、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判断2分,说明2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1.在光圈、镜头焦距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摄距越大,景深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2.用日光型彩色胶片拍朝霞和日出,为获得彩色光平衡,可加黄滤色片。()

摄影师理论考试复习题一无复习资料

摄影师理论考试 单项选择(第一题~第160题。每题0.5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一种()的约束机制。 A、强制性 B、非强制性 C、随意性 D、自发性 2.在商业活动中,不符合待人热情要求的是() A 严肃待客,表情冷漠B、主动服务,细致周到 C、微笑大方,不厌其烦 D、亲切友好,宾至如归 3.()是银版摄影术的发明者。 A、巴布洛夫 B、欧文 C、里查德 D、L.达盖尔 4. ()符合几何光学对光线的定义。 A、光线是无直径、无体积、无方向的几何线条 B、光线是有直径、有体积、有方向的几何线条 C、光线是有直径、无体积、无方向的几何线条 D、光线是无直径、无体积、有一定方向的几何线条 5. 物距指:()。 A、折射点至透镜的距离。 B、像点至透镜的距离 C、物点至透镜的距离。 D、像点至照相机的直线距离 6. 画幅尺寸规格36mmx24mm的照相机是(). A、座机 B、数码照相机 C、135照相机 D.810照相机 7. 视场角为()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80mm以上 B、70mm-95mm C、90mm D、40mm-60mm 8. 某个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为80mm,这个照相机属于( ) A、单个照相机 B、大型照相机 C、135照相机 D、120照相机 9. 光圈系数大小与快门速度快慢的关系是:( ). A、f/1.4的像亮度与f/2的像亮度一样 B、光圈系数大,快门速度快;光圈系数小,快门速度慢 C、没关系 D、光圈系数大,快门速度慢;光圈系数小,快门速度快 10. 在同等条下f/5.6的景深( )F/11的景深。 A、> B、≥ C、≤ D、< 11. 黑白感光胶片按感光性能可分x光片、紫外线、()红外片。 A、全色片、反转片 B、中间片、分色片 C、反转片、全色片、色温片 D、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 12. 彩色感光胶片按光源色温要求,可分为( ). A、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 B、彩色正片、彩色负片 C、日光型彩色片、灯光型彩色片、日光灯光通用型彩色片 D、彩色片反转片、彩色中间片、一次成像片 13、色温为3200k适应于()彩色胶片的拍摄。 A、所有的彩色负片 B、所有的彩色反转片 C、所有的日光型 D、所有的灯光型 14. 黑白相纸按反差性能分为() A、光面、绸面、绒面 B、中性感光纸、特别硬性 C、绒面感光纸、中性感光纸、光泽感纸 D、特别软性、软性、中性、硬性、特别硬性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 (2)

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算术逻辑部件(ALU); 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 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 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②可保存少量数据; 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 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 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 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 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通常用来向CPU发出请求。 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 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 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 1.7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种? 答: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中断响应信号、存储器和I/O接口区分信号等。还包括其他部件送到CPU的信号,如时钟信号、中断请求信号、 准备就绪信号等。 2.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 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2.28086的总线接口部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4个段地址寄存器CS、DS、ES、SS;16位的指令 指针寄存器IP;20位的地址加法器;6字节的指令队列。 2.38086的执行部件有什么功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8086的执行部件的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2.4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4个专用寄存器BP、SP、SI、DI;标志寄存器FLAGS和算术逻辑单元ALU。 2.4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何不同?程序中是怎样利用这两类标志的?8086的状态标志和控制标 志分别有哪些? 答:1.不同之处在于:状态标志由前面指令执行操作的结果对状态标志产生影响,即前面指令执行操作的结果决定状态标志的值。控制标志是人为设置的。

摄影师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职业道德是一种( B )的约束机制。 A、强制性 B、非强制性 C、随意性 D、自发性 2. 下列事项中属于办事公道的是 ( B)。 A、顾全大局,一切听从上级 B、大公无私,拒绝亲戚求助 C、知人善任,努力培养知己 D、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得失 3.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80毫微米。 B、波长短于380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 C、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 D、视力好的人能看到波长范围在380—780毫微米以外的光线。 4. ( D)符合几何光学对光线的定义。 A、光线是无直径、无体积、无方向的几何线条 B、光线是有直径、有体积、有方向的几何线条 C、光线是有直径、无体积、无方向的几何线条 D、光线是无直径、无体积、有一定方向的几何线条 5. 光线传播的( D )是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 反射角。 A、折射定律 B、漫射定律 C、透射定律 D、反射定律 6. 在乳剂中添加增感剂可以大幅度提高胶片的( C )和感色范围。 A、颗粒性 B、宽容度 C、感光度 D、解像力 7. 调节镜头与胶片平面的距离,使胶片得到( D )是调焦装置的作用。

A、色彩饱和的景像 B、正确曝光 C、影调合适的影像 D、清晰的影像 8. 画幅尺寸规格为36mmx36mm的照相机是( C )。 A、座机 B、数码照相机 C、135照相机 D、810照相机 9. 防震、防晒、防热、防潮( D )是照相机维护保养的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10. 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 D )。 A、抽象畸变 B、口径很长 C、像场弯曲 D、视场角≥180° 11.( D )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 A、鱼眼镜头 B、微距镜头 C、变焦镜头 D、标准镜头 12. 常用照相机光圈系数的排列顺序:( D )。 A、f/2、f2.8、f/4、f/5.6、f/8、f/16、f/20 B、f/1.4、f/1.8、f2.8、f/4.8、f/6、f/8 C、f/1、f/2、f/3、f/4、f/8 D、f/1.4、f/2、f2.8、f/4、f/5.6、f/8 13. 在同等条件下,F/5.6的景深 ( D )F/11的景深。 A、> B、≥ C、≤ D、< 14. 感光乳剂层和它的( C )是感光材料的主体结构。 A、防光景层 B、结合层 C、载体 D、保护层 15. 黑白感光胶片按感光性能可分为X光片、紫外片、( D )红外片。 A、全色片、反转片 B、中间片、分色片 C、反转片、全色片、色温片 D、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 16. 彩色感光胶片按照用途划分,一般可分为:( D )。 A、彩色正片、X光片、全色片 B、抛光片、彩色反转片、紫外片

2015初级摄影师考试题

初级摄影师考试题(参考) 一.选择题(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使用数码相机日光白平衡拍摄时,雪地中的阴影在照片上呈现出微微的 □A、蓝色 □B、黄色 □C、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黄 2、用日光型反转片不加任何滤光镜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A、偏蓝 □B、偏红黄 □C、高感光度反转片偏蓝,低感光度反转片偏红黄 3、色温是 □A、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B、光源的属性之一 □C、两者都是 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白平衡设置到 □A、自动白平衡 □B、日光白平衡 □C、白炽灯白平衡 5、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A、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B、比手动对焦精确 □C、没有手动对焦专业 6、为了把一个沿胶片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A、1/250秒 □B、1/500秒 □C、1/1000秒 7、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A、高光影调压暗时 □B、暗部影调提亮时 □C、两者都是 8、拍摄顺光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A、减曝光

□B、加曝光 □C、不加也不减 9、应用“向右曝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准确曝光 □B、后期降噪 □C、增加对比度 10、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A、快门震动 □B、反光板震动 □C、没拿稳相机 11、哪种方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A、提高快门速度 □B、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 □C、使用三脚架 12、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A、越大 □B、越小 □C、取决于能见度 13、光圈f/2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f/8时的 □A、4倍 □B、16倍 □C、1/4 14、我想让以40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满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线条件需要我在最大光圈时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我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汽车 □A、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B、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C、以上都可以 15、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光圈应设置为 □A、f/11 □B、f/8 □C、f/2.8 16、如果将感光度从ISO400换到ISO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A、1档 □B、2档 □C、4档

微机原理第2章习题与答案

习题 一、选择题 1.8086/8088CPU内部有一个始终指示下条指令偏移地址的部件是_______。 A. SP B.CS C.IP D.BP 答案:C 2. 指令队列的作用是_________。 A.暂存操作数地址 B.暂存操作数 C.暂存指令地址 D.暂存预取指令 答案:D 3. 8086/8088下列部件中与地址形成无关的是______。 A. ALU B. 通用寄存器 C. 指针寄存器 D. 段寄存器 答案:A 4.对于808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段寄存器位于BIU中 B.20位的物理地址是在EU部件中形成的 C.复位后CS的初值为FFFFH D.指令队列的长度为6个字节 答案:B 5.8086/8088中ES、DI分别属于_______。 A. EU、BIU B. EU、EU C. BIU、BIU D. BIU、EU 答案:D 6.BIU与EU工作方式的正确说法是_______。 A. 并行但不同步工作 B.同步工作 C. 各自独立工作 D. 指令队列满时异步工作,空时同步工作 答案:A 7.在执行转移、调用和返回指令时,指令队列中原有的内容_______。 A.自动清除 B.用软件清除 C.不改变 D.自动清除或用软件清除 答案:A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 8086/8088标志寄存器共有16位,每一位都有含义。 B. 8088/8086的数据总线都是16位。 C. 8086/8088的逻辑段不允许段的重叠和交叉 D. 8086/8088的逻辑段空间最大为64KB,实际应用中可能小于64KB。 答案:D 9.8086/8088工作于最大模式,是因为_____。 A.可以扩展存储容量 B.可以扩大I/O空间 C.可以构成多处理器系统 D.可以提高CPU主频 答案:C 10.8088/8086最大模式比最小模式在结构上至少应增加_____。 A.中断优先级控制器 B.总线控制器 C.数据驱动器 D.地址锁存器 答案:B 11.组成最大模式下的最小系统,除CPU、时钟电路,ROM,RAM及I/O接口外,至少需增加的芯片类型为______。

初级摄影师资格证复习题

初级摄影班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民用数字相机即可以【照相】又可以【录像】。 2.光圈的作用是控制【通光亮】,控制【景深】,减少【相差】,调节【成像质量】。 3.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4.正透镜是【中间厚】,【周缘薄】的【凸透镜】。 5.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6.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7.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光下拍摄】,【便于提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广角/望远/变焦镜头】。 13.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摄影镜头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交线】的长度。 16.【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镜头】后相交于一点,这一相交的点称为【焦点】。 17.【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大,通光量多】。 18.数码变焦是在成像【CCD】影像信号范围内。裁取【一部分影像】进行放大,使【影像】充满画面的效果。 19.黑白胶卷冲洗的主要工序是显影和定影,关键是【显影】。 20.中画幅120单反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后背】三部分组成的。 21.镜头的焦距值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是【标准镜头】。 22.市场角为【40°、—60°的镜头】也属于【标准镜头】。

微机原理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习题3(P117)参考答案 (部分题号与教材有错位,请注意) 为什么要研究8086/8088微处理器及其系统?这比直接研究32位微处理器及其系统有何优缺点? 解:尽管8086/8088后续的80286、80386、80486以及Pentium系列CPU结构和功能已发生很 大变化,但从基本概念与结构以及指令格式上来讲,他们仍然是经典的8086/8088CPU的延续与 提升。 8086 CPU有多少根数据线和地址线?它能寻址多少内存地址单元和I/O端口?8088CPU又有 多少根数据线和地址线?为什么要设计8088CPU? 解:8086 CPU有16根数据线和20根地址线,可寻址1MB存储单元和64KB的I/O端口。 8088 CPU 有16位内部数据线和8条外部数据总线,20根地址线。 8088 CPU 是8086 CPU的向下兼容版,这样设计主要为了与INTEL原有的8位外围接口芯 片直接兼容。 8086 CPU内部按功能可分为哪两大部分?他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解:从功能上讲,8086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总线接口单元(bus interface unit,BIU)和执 行单元(execution unit ,EU)。 总线接口单元(BIU)的功能是负责CPU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EU的功能只是负责执行指令;执行的指令从BIU的指令队列缓冲器中取得,执行指令的结 果或执行指令所需要的数据,都由EU向BIU发出请求,再由BIU经总线控制电路对存储器或外 设存取。 8086 CPU内部的总线接口单元BIU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他们的基本操作原理是什么? 解:BIU内有4个16位的段地址寄存器CS、DS、SS和ES,16位指令指针IP,6字节指令队列缓冲器,20位地址加法器和总线控制电路。 基本操作原理是BIU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缓冲器;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单元要配合执行单元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单元,或者把执行单元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什么叫微处理器的并行操作方式?为什么说8086 CPU具有并行操作的功能?在什么情况下8086的执行单元EU才需要等待总线接口单元BIU提取指令? 解:并行操作,就是CPU执行完1条指令后就可以立即执行下一条指令,而不需要像以往8位CPU那样重复的进行先取指令和后执行的指令串行操作。16位CPU的这种并行操作的特点,提 高了总线的信息传输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执行速度。 只有当遇到转移指令、调用指令或返回指令时,或者当某一条指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频 繁访问内存以至于总线接口单元没有空闲从内存将指令提取到指令队列中时,才需要等待总线 接口单元BIU提取指令。 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8086微处理器要引入“段加偏移”的技术思想? 段加偏移的基本含义又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解: 逻辑地址由16位段地址和16位段内偏移量(又称有效地址)组成,程序中指令必须通过 逻辑地址访问内存。物理地址是由20条地址线信号指示的内存地址,在电路中必须使用这20 条物理的地址信号线访问内存。物理地址=段地址×16+有效地址。 参考教材:⑴P54第3~11行 ⑵ P56 “2。段寄存器”的第1段 ⑶ P70 “3。3。5 ‘段加偏移’寻址机制允许重定位”

摄影师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摄影师习题及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单项选择题? 1. 职业道德是一种( B )的约束机制。 A、强制性 B、非强制性 C、随意性 D、自发性 2. 下列事项中属于办事公道的是( B )。 A、顾全大局,一切听从上级 B、大公无私,拒绝亲戚求助 C、知人善任,努力培养知己 D、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得失 3.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80毫微米。 B、波长短于380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 C、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 D、视力好的人能看到波长范围在380—780毫微米以外的光线。 4. ( D)符合几何光学对光线的定义。 A、光线是无直径、无体积、无方向的几何线条 B、光线是有直径、有体积、有方向的几何线条 C、光线是有直径、无体积、无方向的几何线条 D、光线是无直径、无体积、有一定方向的几何线条 5. 光线传播的( D )是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 反射角。 A、折射定律 B、漫射定律 C、透射定律 D、反射定律 6. 在乳剂中添加增感剂可以大幅度提高胶片的( C )和感色范围。 A、颗粒性 B、宽容度 C、感光度 D、解像力

7. 调节镜头与胶片平面的距离,使胶片得到( D )是调焦装置的作用。 A、色彩饱和的景像 B、正确曝光 C、影调合适的影像 D、清晰的影像 8. 画幅尺寸规格为36mmx36mm的照相机是( C )。 A、座机 B、数码照相机 C、135照相机 D、810照相机 9. 防震、防晒、防热、防潮( D )是照相机维护保养的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10. 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 ( D )。 A、抽象畸变 B、口径很长 C、像场弯曲 D、视场角≥180° 11.( D )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 A、鱼眼镜头 B、微距镜头 C、变焦镜头 D、标准镜头 12. 常用照相机光圈系数的排列顺序:( D )。 A、f/2、、f/4、f/、f/8、f/16、f/20 B、f/、f/、、f/、f/6、f/8 C、f/1、f/2、f/3、f/4、f/8 D、f/、f/2、、f/4、f/、f/8 13. 在同等条件下,F/的景深 ( D )F/11的景深。 A、> B、≥ C、≤ D、< 14. 感光乳剂层和它的( C )是感光材料的主体结构。 A、防光景层 B、结合层 C、载体 D、保护层 15. 黑白感光胶片按感光性能可分为X光片、紫外片、( D )红外片。 A、全色片、反转片 B、中间片、分色片 C、反转片、全色片、色温片 D、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

微电子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详细版)

第一章 绪论 1.画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框架。 2.集成电路分类情况如何? ?????????????????? ????????????????????????????????????????????????????????????????????????????????????按应用领域分类数字模拟混合电路非线性电路线性电路模拟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数字电路按功能分类GSI ULSI VLSI LSI MSI SSI 按规模分类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B iCMOS B iMOS 型B iMOS CMOS NMOS PMOS 型MOS 双极型单片集成电路按结构分类集成电路 3.微电子学的特点是什么? 微电子学:电子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微电子学以实现电路和系统的集成为目的,故实用性极强。 微电子学中的空间尺度通常是以微米(m, 1m =10-6m)和纳米(nm, 1nm = 10-9m)为单位的。 微电子学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涉及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与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学科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

电子学发展的方向 微电子学的渗透性极强,它可以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而诞生出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生物芯片等 4.列举出你见到的、想到的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及其主要作用。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电视机用集成电路、音响用集成电路、影碟机用集成电路、录像机用集成电路、电脑(微机)用集成电路、电子琴用集成电路、通信用集成电路、照相机用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语言集成电路、报警器用集成电路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 5.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微电子学、集成电路的概念。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6.简单叙述微电子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今天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电子已经成为整个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随着微电子的发展,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第二章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基础 1.什么是半导体?特点、常用半导体材料 什么是半导体? 金属:电导率106~104(W?cm-1),不含禁带; 半导体:电导率104~10-10(W?cm-1),含禁带; 绝缘体:电导率<10-10(W?cm-1),禁带较宽; 半导体的特点: (1)电导率随温度上升而指数上升; (2)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电导率; (3)可以实现非均匀掺杂; (4)光辐照、高能电子注入、电场和磁场等影响其电导率; 硅: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微电子产业用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硅(原子序数14)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四个电子(称为价电子)决定。每个硅原子近邻有四个硅原子,每两个相邻原子之间有一对电子,它们与两个原子核都有吸引作用,称为共价键。 化合物半导体:III族元素和V族构成的III-V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InSb(锑化铟),GaP(磷化镓),InP(磷化铟)等,广泛用于光电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和微波器件。2.掺杂、施主/受主、P型/N型半导体(课件) 掺杂:电子摆脱共价键所需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是靠晶体内部原子本身的热运动提供的。常温下,硅里面由于热运动激发价健上电子而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很少,它们对硅的导电性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室温下半导体的导电性主要由掺入半导体中的微量的杂质(简称掺杂)来决定,这是半导体能够制造各种器件的重要原因。 施主:Donor,掺入半导体的杂质原子向半导体中 提供导电的电子,并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如 Si中掺的P 和As(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 受主:Acceptor,掺入半导体的杂质原子向半导体中 提供导电的空穴,并成为带负电的离子。如 Si中掺的B(硼)(最外层只有3个价电子)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课件ppt作者闻建龙工程流体力学习题+答案部分

闻建龙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物质是按什么原则分为固体和液体两大类的? 解:从物质受力和运动的特性将物质分成两大类: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作用下可以无限的变形(流动),这类物质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而在同等条件下,固体则产生有限的变形。 因此,可以说:流体不管是液体还是气体,在无论多么小的剪应力(切向)作用下都能发生连续不断的变形。与此相反,固体的变形与作用的应力成比例,经一段时间变形后将达到平衡,而不会无限增加。 1-2 何谓连续介质假设?引入连续介质模型的目的是什么?在解决流动问题时,应用连续介质模型的条件是什么? 解:1753年,欧拉首次采用连续介质作为流体宏观流动模型,即不考虑流体分子的存在,把真实的流体看成是由无限多流体质点组成的稠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甚至在流体与固体边壁距离接近零的极限情况也认为如此,这个假设叫流体连续介质假设或稠密性假设。 流体连续性假设是流体力学中第一个根本性假设,将真实流体看成为连续介质,意味着流体的一切宏观物理量,如密度、压力、速度等,都可看成时间和空间位置的连续函数,使我们有可能用数学分析来讨论和解决流体力学问题。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连续介质假设是不成立的,例如:航天器在高空稀薄气体中飞行,超声速气流中激波前后,血液在微血管(1μm )内的流动。 1-3 底面积为2 5.1m 的薄板在液面上水平移动(图1-3),其移动速度为s m 16,液层厚度为mm 4,当液体分别为C 0 20 的水和C 020时密度为3856m kg 的原油时,移动平板所需的力各为多大? 题1-3图 解:20℃ 水:s Pa ??=-3 10 1μ 20℃,3 /856m kg =ρ, 原油:s Pa ??='-3 102.7μ 水: 2 3 3 /410416101m N u =??=? =--δμτ 油: 23 3 /8.2810 416102.7m N u =??=?'=--δμτ 1-4 在相距mm 40=δ的两平行平板间充满动力粘度s Pa ?=7.0μ液体(图1-4),液体中有一边长为 mm a 60=的正方形薄板以s m u 15=的速度水平移动,由于粘性带动液体运动,假设沿垂直方向速度大小 的分布规律是直线。 1)当mm h 10=时,求薄板运动的液体阻力。 2)如果h 可改变,h 为多大时,薄板的阻力最小?并计算其最小阻力值。 题1-4图 解:1) 2 3 /35010)1040(157.0m N h u =?-?=-? =-δμτ上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 A部分 一、选择题 1.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 孢囊 B. 芽孢 C. 伴孢晶体 D. 子实体 2.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A. 膜的分裂 B. 壁的分裂 C. DNA的复制 3.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 二分分裂 B. 纵裂 C. 出芽 4.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霉菌 D. 酵母菌 D. 单细胞藻类 5.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 球菌 B. 螺旋菌 C. 放线菌 D. 杆菌 6.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 A. 异染粒 B. 肝糖粒 C. 淀粉粒 D. 聚-β-羟基丁酸 7.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 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8.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A. 细胞膜 B. 线粒体 C. 核蛋白体 D. 质粒 9.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A. 聚–?-羟基丁酸 B. 2,6-吡啶二羧酸 C. 氨基酸 D. 胞壁酸 10.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孢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 A. 孢囊 B. 伴孢晶体 C. 核蛋白质 D. 附加体 11.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A. 脂多糖 B. 脂蛋白 C. 磷壁酸 D. 核蛋白 1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13.细菌的芽孢是:() A. 一种繁殖方式 B. 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C. 一种运动器官 D. 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 14.枝原体的细胞特点是:() A. 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 B. 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摄影师初级理论练习题

摄影师初级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 )属于室外光的光线性质。 A、顶光 B、侧光 C、平光和侧光 D、直射光和散射光 2. 光线在两种介质面上传播遵守( )。 A、反射定律 B、折射定律 C、直线传播定律 D、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不符合摄影师服务行业接待礼节的要求是( )。 A、主动热情问候客人 B、接待客人时要全神贯注 C、不许用粗鲁或漠不关心的态度待客 D、接待顾客时与其他工作人员闲聊 4. ( )不影响摄影曝光。 A、镜头前有无滤光镜或其他附加镜 B、镜头有效口径的大小 C、曝光的互易律 D、测光的误差 5. 光圈f/16比f/8少()级曝光。 A、2 B、4 C、6 D、1 6. ( )不适合使用分色片。 A、印刷制版 B、各种题材的摄影创作 C、翻拍黑白照片或图表 D、制作暗房特技作品 7. ( )适合于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的画面的曝光控制。 A、包围曝光法 B、阴影曝光模式 C、高光曝光模式 D、亮暗兼顾曝光法 8. ( )又称作色相。 A、色彩 B、色感 C、色别 D、色谱 9. 感光度和曝光量的关系是( )。 A、ISO的数值越小,感光度越高 B、感光度越低,需要的曝光量越多 C、感光度和曝光量没关系 D、ISO125比ISO100的感光度低 10. 底片上所得的密度与拍摄者的要求一致或近似时称为:( )。 A、正常焦距 B、正常景深 C、正常光圈 D、正确曝光 11. 135相机的焦距是500MM的镜头是()镜头。 A、广角 B、标准 C、中长焦 D、长焦 12. 低于20℃为( )的保存温度。 A、黑白相纸、彩色相纸 B、彩色相纸、光面相纸 C、彩色相纸 D、黑白相纸 13. 夜景拍摄人物时,当闪光灯GN指数为24时,灯距人物为4米,则光圈值应当为( )。 A、8 B、5.6 C、6 D、2.8 14. 光线反射后,其入射角()反射角。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 15. 色盲片能把被摄体中呈现( )颜色部位的明暗层次真实再现。 A、蓝、紫 B、黄、绿 C、红、橙 D、红、橙、黄、绿、青 16. 不符合摄影师服务行业举止规范的要求是( )。 A、举止稳重、落落大方 B、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C、站姿、坐姿得体 D、表情僵硬 17. “f/64小组”主张采用(),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A、大光圈 B、小光圈 C、高速快门 D、慢速快门 18. 多层镀膜镜头的优点是( )。 A、适当校正了镜头的像差 B、镜头的分辨力更高 C、消除镜头的色散现象 D、减弱了多种色光的反射和折射,提高透光率。 19. ( )不属于摄影成像的基本步骤。 A、被摄物,照相机 B、感光材料,照相底片 C、黑白、彩色相纸 D、显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