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设计说明书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设计说明书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设计说明书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

一、检查程序

控制测量成果检查程序:

二、检查内容、方法

控制测量(平面、高程)成果检查内容如下:

●数据质量,包括数学精度、观测质量、计算质量

●点位质量,包括选点质量、造埋质量

●资料质量,包括整饰质量、资料完整性

㈠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含GPS)检验所需要提取的样本成果资料清单

(1)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2)原始观测数据,原始观测数据转换的RINEX格式数据,观测手簿;

(3)网平差报告;

(4)成果表;

(5)平差、计算说明(或包含在技术总结中);

(6)布网图;

(7)点之记、托管书(如设计书有要求);

(8)仪器检定资料;

(9)收集的起算点成果资料(成果表、点之记或点位说明等)。

2、检查方法

2.1数据质量

2.1.1数学精度

(1)对照技术设计书、成果表、技术总结认定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2)对照技术设计书、成果表、技术总结认定检查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2.1.2 观测质量

(1)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和检验(仪器鉴定资料);

●GPS接收机的鉴定:标称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温度计等。

(2)观测条件的合理性(打开观测记录数据可检查或利用TEQC软件进行检查)

●接收机设置的正确性:如采样间隔、静态观测方式或其他方式;

●观测时接收卫星数量≥4;

●PDOP值(≤6)。

(3)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打开观测记录数据可检查或利用TEQC软件进行检查,也可以在TGO1.62中导入原始观测数据RINEX格式逐点进行检查)

●是否采集了足够的数据(星历文件)及观测时间;

●每颗星的连续观测时间;接收机之间的有效的同步观测时段长度;

●重站率(≥1.6)。

(4)观测成果的规范性(打开观测记录数据、记录手簿可检查):

●是否正确地量取天线高并正确、规范地记录;

●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温度、气压、湿度等的量取和记录;

●是否正确绘制测站环视图;

●是否按要求记录卫星失锁状况等;

●是否按要求转换为标准的RINEX数据格式存档。

2.1.3 计算质量

(1)数据处理(数据检验记录、成果表、起算数据资料、技术总结)

●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是否正确;

●数据预处理(基线解算)及数据分析;同步环、异步环的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检验、异步环的边数等;

●数据后处理(平差计算)及数据分析;

●在网平差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如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的符合情况,分析平面起算点可靠性检核(兼容性),平面、高程起算点数据正确性(是否用错、输错、改算错);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投影方式、投影面是否正确(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Y值加常数;投影面等),起算点的正确性或改算的正确性(独立坐标系统);

●平面起算点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同级发展;

●是否存在点位移动、标志破坏、未同网平差、坐标系统不同的情况。

以上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获取RINEX数据后在免费软件TGO1.62中进行检查、核实。

(2)限差统计分布和检验是否齐全(数据检验记录、成果表、技术总结)。

2.2 点位质量

2.2.1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外业实地)

(1)布网的合理性:是否满足下工序需要(加密、测图、水准联测等);

●短边、超短边是否布设为直接观测边;

●平均边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起算点的分布是否合理。

(2)是否有利于GPS测量手段进行测量(点位周围的遮盖情况等);

(3)是否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通视条件等);

(4)是否远离高大建筑物、铁路和无线电干扰源、水面;

(5)卫星高度角(≥15度);

(6)点位的稳定性;

(7)是否有利于水准联测(或有足够的水准点);

(8)交通及利用旧点情况。

2.2.2 标石质量(外业实地):标志规格、标石规格;埋设深度;点位标识等。

2.2.3 点之记及委托保管书(外业实地)

●点名、点号的正确性及点位略图、交通路线图与实地的符合情况(点之记);

●委托保管情况(委托保管书)。

2.3 资料质量

2.3.1 技术设计的正确性(技术设计编写规定)

●作业依据(各个行业标准的差异);

●与规范、用户要求的符合性检查(对照合同)。

2.3.2 资料的完整性(设计书要求提供的资料清单)

●技术设计书(不符合编写规定,内容模糊、未对踏勘、资料搜集进行分析);

●成果表(成果表中应注明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面等信息);

●附图、附表;

●点之记及委托保管书;

●技术总结(普遍问题是照抄设计书,写成未来时而不是完成时,对完成工作量、技术问题的处理表达不明确);

●检查、验收报告及相关的原始记录;

●硬拷贝及数据盘;

●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2.3.3 整饰质量

●资料的外观质量、装帧质量;

●观测手簿记录的字体、擦改情况。

㈡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检验所需要提取的样本成果资料清单

(1)任务合同书、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2)仪器、标尺计量检定证书及检校资料;

(3)点之记、委托保管书;

(4)水准测量观测成果资料;

(5)起算数据成果、平差、计算成果资料;

(6)技术设计书规定上交的其它成果资料。

样本成果资料应与上交的成果类型和数量一一对应,是复印件的要注明,是光盘的要有标识,数量要准确、类型要正确、名称要一致。

2、检验方法

2.1数学精度

数学精度检验项目包括:每公里全中误差、每公里偶然中误差、环闭合差、路线闭合差、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等是否符合限差要求。对照相关技术要求(合同、技术设计书、标准规范)进行检查;按照数学精度的得分统计程序进行统计。检查验算项目是否齐全, 验算中精度指标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方法1:以不低于所检项目原测精度的方法野外实地测量部分测段、区段与原测成果比较统计该项中误差。

方法2:检查项目原测数据的正确性,重新平差解算,确定原成果中的精度指标的符合性。

方法3:通过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平差解算软件的验证情况和使用的正确性,认定原成果中的精度指标的符合性。

按照数学精度的得分统计程序进行得分统计。

2.2观测质量

观测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区段闭合差、测段闭合差、测站观测限差的符合情况等。

方法1:以不低于所检项目原测精度的方法野外实地测量部分测段、区段与原测成果比较统计该项中误差。

方法2:检查项目原测数据的正确性,重新计算,确定原成果中的精度指标的符合性。

2.2.1 检查项目中所使用的仪器、标尺的测前、测后、测量期间的检验、检校情况,注意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的检查。

2.2.2 观测条件的合理性

对观测条件记录进行统计比较,确定观测条件的合理性。如:观测时间的掌握、往返测观测时间的分布情况等。

2.2.3 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对照相关技术要求(技术设计书、标准规范)进行检查。检查资料包括:手簿,测段、区段成果计算资料。检查水准路线图、水准联测、接测、检测资料,确定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或接测方法的正确性。

2.2.4 观测成果的规范性(通过观测记录数据、记录手簿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各类测量原始记录,如:测量手簿等。对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逐项目检查,应注意对自编记录程序的检查。

2.3计算质量

2.3.1数据处理(通过数据检验记录、成果表、起算数据资料、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等资料进行检查。)

①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是否正确;

②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分析;检查环线、路线、区段、测段的闭合差计算的正确性;

③数据后处理(平差计算)及数据分析;

③高程起算点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同级发展;

④高程起算点可靠性检核(兼容性),是否存在点位移动、标志破坏、未同网平差;

⑤高程基准系统是否正确;

⑥高程起算点数据正确性(检查是否用错、输错、改算错)。

2.3.2 限差统计分布和检验是否齐全(通过数据检验记录、成果表、技术总结、检查报告进行检查)。

2.3.3高程基准(系统)的问题,在检查记录中单列,有关问题不进入检验

报告,只在分析报告汇总。

2.4选点质量

2.4.1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外业实地检查,注意布网的合理性:测段、区段、路线长度。

①根据不同测量等级要求和地形图等相关资料检查水准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

②是否有利于水准测量;

③点位的稳定性;

④交通及利用旧点情况。

2.4.2 标石质量(外业实地):标志规格、标石规格;埋设深度;点位标识等。

2.4.3 点之记及委托保管书(外业实地检查):

点名、点号的正确性及点位略图、交通路线图与实地的符合情况(点之记)。实地检查点之记、托管书内容的正确性。

2.5埋石质量

①根据技术等级要求检查标石类型、标石埋设、规格、标志类型等。实地检查造埋质量。

②实地检查点之记、托管书内容的正确性。

③重要技术指标的正确性,如坐标系统、抵偿面确定、数学精度的标准差确定等。

④是否对踏勘、资料搜集进行了分析,对起算点进行了应有的检测。

2.6资料质量

2.6.1 技术设计的正确性(对照技术设计编写规定)

①检查作业依据的正确性(注意各个行业标准的差异);

②检查技术设计与规范、用户要求的符合性检查(对照合同)。

2.6.2 资料的完整性(按设计书要求提供的资料清单)

①技术设计书(注意其是否符合编写规定,是否对踏勘、资料搜集进行了分析);

②成果资料(成果表中应注明高程系统等信息);

③附图、附表;

④点之记及委托保管书;

⑤技术总结(注意其是否对完成工作量、技术问题的处理及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总结);

⑥检查、验收报告及相关的检查、验收记录;

⑦硬拷贝及数据盘;

⑧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2.6.3整饰质量

①资料的外观质量、包装质量;

②观测手簿记录的字体、划改情况。

㈢检查记录

1、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及其处理记录、质量统计记录等。记录不能随意更改、增删,内容填写应完整、及时、规范、清晰,应有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

1.1最终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要编写最终检查报告、验收报告,并随成果一起归档。

2、质量问题处理

2.1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它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重新处理,然后再进行检查验收。

2.2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当对质量元素的判定存在有分岐时,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裁定。

三、质量元素及差错分类

㈠差错数量确定

本标准各类测量成果质量错漏分类表中,未注明差错数量的均为1处(个)。㈡控制测量质量元素及差错分类

控制测量各种成果的质量元素、权、错漏分类,见表。

1、平面控制测量成果

表1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表(单位:点)

表2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错漏分类表

2、高程控制测量成果

表4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错漏分类表

四、质量评定

1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1.1质量表征

单位成果质量水平以百分制表征。

1.2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

1.3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错漏分类按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表执行。

1.4权的调整原则

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的权一般不作调整,当检验的不是最终成果(一个或几个工序成果)或仅对成果的某几项质量元素进行检验时,按所列相应权的比例调整质量元素的权,调整后的成果各质量元素权之和应为1.0。

1.5数学精度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采用表1计算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在单项数学精度得分的基础上,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

1.6质量评分方法

1.6.1差错扣分标准

差错扣分标准见表2。

表2 差错扣分标准

1.6.2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根据数学精度中误差值的大小,按第5.4条的要求评定数学精度的质量分数,

即得到S 2。

其它质量子元素: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 第4.4.1条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中出现的差错逐个扣分。S 2的值按下式计算:

S 2 = 100-{a 1×(12/t )+a 2×(4/t ) +a 3×(1/t )}

式中,S 2 ---- 质量子元素得分

a 1、a 2、a 3 ---- 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 类错漏、C 类错漏、D 类错漏个数 t ---- 扣分值调整系数

1.6.3 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 1的值按下式计算:

()∑=⨯=n

i i i p M M 1

21

式中,M 1、M 2i ---- 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 p i ---- 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

n ---- 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 1.6.4 单位成果质量评分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S 的值按下式计算:

()∑=⨯=n

i i i p M M 1

1

式中,M 、M 1i ----- 单位成果质量、质量元素得分 p i ---- 相应质量元素的权

n ---- 单位成果中包含的质量元素个数。

1.7 质量评定 1.7.1 当单位成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即判定为不合格:

a) 单位成果中出现A 类错漏;

b) 单位成果中,平面位置、间距或高程粗差比例超过5%; c) 质量子元素中任一项质量得分小于 60 分。 1.7.2 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得分,按表3划分质量等级。

五、检查报告编写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2.2技术设计 2.4选点埋石 2.5野外观测 2.6数据处理 2.7平差计算 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2.9技术报告 3.0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 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

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 选点埋石 2.2.1 选点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点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12)。 控制测量设计书 一、概述 本次控制测量任务是为了满足某市城市测量项目的需求,目的是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本设计书详细阐述了控制测量的方案、方法、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二、任务与目标 1.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区域。 2.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以满足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设备准备和数据处理等。 三、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全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对于重点区域和建筑物密集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全市的高程控制网。水准点应选在 稳固可靠的地方,避免被破坏或移动。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水准点密度。 3.测量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 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数据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 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技术要求

1.GPS测量技术要求: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测量,观测时段长度不小于 1小时,观测时选择无遮挡物的开阔地方,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数据处理时应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并检查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观测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 和时间段。对于不同等级的水准路线,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和计算,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3.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 差计算、坐标转换等。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五、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制定控制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技术资料。 2.实施阶段:按照测量方案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 初步数据处理。 3.检查阶段:对初步处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质量和精度符合 要求。 4.成果提交阶段:提交控制测量成果报告,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坐标、精度 评估和质量检查报告等。 5.资料整理与归档阶段:整理并归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技术资料, 以便后续查阅和使用。 六、质量保障措施 1.人员培训与技术交底:对参与控制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确 保他们熟悉测量方案和技术要求。 2.设备检验与维护:在测量开始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性 能和精度符合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测绘项目成果检查报告

测绘项目成果检查报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新天地镜界小区5#楼房产竣工测量项目检查报告 编写者: 审查者: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绘有限公司 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一、项目概况 1:1000地形测量工程于2012年3月15至4月下中旬结束,按照合同期限历时20天,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如下: (1)RTK级GPS控制点4个; (2)1:1000数字地形测量㎡(东岸)。 二、检查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程》CJJ73—97;(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5)本测区《技术设计书》。 三、检查工作情况 随着测区控制工作和全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的开展,各项成果资料陆续提交,各级检查工作随之进行。检查工作按《规定》要求严格执行“二级检查”制度,即过程检查、作业单位专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1:1000地形测量工程内容包括:RTK控制、1:1000地形测量。 2.各工序各作业组的成果,经完全的内业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外业检查后,提交院总工办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工作根据外业进度分阶段进行,检查的内容与比例按《规定》的要求进行。

其中,控制测量外业检查工作,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抽查,各种观测手簿、仪器检查资料等原始记录进行了100%的检查,外业检查30%,地形图图面内业检查100%。 3.院级检查在自查和各作业组互检、技术管理人员检查的基础上,按《规定》要求的项目、比例进行。 四、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1、个别新增高压线路的杆位出现错误判读,已及时纠正。 2、电力线的表示:为便于规划用图,根据“规范”并结合测区实际,对35KV以上(含35KV)的高压输电线进行了连线表示,并加注了输电电压,其余电力线未作连线表示。 3、沿京杭大运河东岸的道路上的路灯有遗漏现象。 4、新建道路个别小组间未接边处理。 5、有的图幅漏绘等高线或等高线示坡线。图幅沟、路个别表示不完整,尤其是路路、沟渠的衔接,外野检查。 6、测量区域边沿应处理好与老街巷衔接问题。 7、村内建筑物有楼层及属性注记错误。 8、个别图幅有漏注现象(如:道路的建筑材料、等级;房屋属性的注记;水塘及鱼池) 9、技术资料应规范化装订。 五、质量评价 (一)文字资料

控制测量设计书

龙岩学院 控制测量设计书报告 ******** 学号:**********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2012级测绘班 实习起止时间:2015年8月--2016年4月实习单位:龙岩山水测绘公司 资源工程学院

目录 一、总述 二、测区概况 2.1工程概况及勘测范 2.2技术依据 2.3 组织措施 2.4 进度计划 三、控制测量 3.1.平面控制测量 3.2高程控制测量 四、地形测量及细部点测量 4.1 图根控制测量 4.2 地形图测绘 4.3 成品资料 五、应提交成果资料

一、总述 本阶段需要完成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1、布设并测量控制网(E级GPS控制点4个); 2、高速公路验收测量 3、选点作为测量漳永高速龙岩段高速公路验收控制点 4、静态采集控制点数据 5、进行高速公路沿线地形测量 二、测区概况 2.1 工程概况及勘测范围 2.1.1工程概述 (1)开断部分 漳平侧开断点拟选在已建的平黄Ⅰ路#173塔、平黄Ⅱ路#22塔,线路从和春变出线后转向西南接入开断点,线路长度约0.7 km(折合双回),采用双、四回路混合架设,新建段导线截面采用2×630mm2。其中,平黄Ⅰ路#173塔为转角塔,本期改接后,线路转角变小,因此可利用原塔架线(单根400mm2),平黄Ⅱ路#22塔为转角塔,本期改接后,线路转角不变,因此也可利用原塔架线(单根400mm2)。 (2)短接部分 永安黄历~漳平220kV线路Ⅰ、Ⅱ回短接点拟选在已建的双回同塔平黄Ⅰ路#194塔(平黄Ⅱ路#3塔),该塔为转角塔,本期短接后,线路转角变小,因此可利用原塔架线;登榜~漳平220kV线路Ⅰ、Ⅱ回短接点拟选在已建的双回同塔平登Ⅰ路#3塔(平登Ⅱ路#3塔),该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1054.3平方千米。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设计说明书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设计说明书 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查 一、检查程序 控制测量成果检查程序:

二、检查内容、方法 控制测量(平面、高程)成果检查内容如下: ●数据质量,包括数学精度、观测质量、计算质量 ●点位质量,包括选点质量、造埋质量 ●资料质量,包括整饰质量、资料完整性 ㈠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含GPS)检验所需要提取的样本成果资料清单 (1)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2)原始观测数据,原始观测数据转换的RINEX格式数据,观测手簿; (3)网平差报告; (4)成果表; (5)平差、计算说明(或包含在技术总结中); (6)布网图; (7)点之记、托管书(如设计书有要求); (8)仪器检定资料; (9)收集的起算点成果资料(成果表、点之记或点位说明等)。 2、检查方法 2.1数据质量 2.1.1数学精度 (1)对照技术设计书、成果表、技术总结认定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2)对照技术设计书、成果表、技术总结认定检查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2.1.2 观测质量 (1)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和检验(仪器鉴定资料); ●GPS接收机的鉴定:标称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温度计等。 (2)观测条件的合理性(打开观测记录数据可检查或利用TEQC软件进行检查)

●接收机设置的正确性:如采样间隔、静态观测方式或其他方式; ●观测时接收卫星数量≥4; ●PDOP值(≤6)。 (3)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打开观测记录数据可检查或利用TEQC软件进行检查,也可以在TGO1.62中导入原始观测数据RINEX格式逐点进行检查) ●是否采集了足够的数据(星历文件)及观测时间; ●每颗星的连续观测时间;接收机之间的有效的同步观测时段长度; ●重站率(≥1.6)。 (4)观测成果的规范性(打开观测记录数据、记录手簿可检查): ●是否正确地量取天线高并正确、规范地记录; ●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温度、气压、湿度等的量取和记录; ●是否正确绘制测站环视图; ●是否按要求记录卫星失锁状况等; ●是否按要求转换为标准的RINEX数据格式存档。 2.1.3 计算质量 (1)数据处理(数据检验记录、成果表、起算数据资料、技术总结) ●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是否正确; ●数据预处理(基线解算)及数据分析;同步环、异步环的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检验、异步环的边数等; ●数据后处理(平差计算)及数据分析; ●在网平差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如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的符合情况,分析平面起算点可靠性检核(兼容性),平面、高程起算点数据正确性(是否用错、输错、改算错);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投影方式、投影面是否正确(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Y值加常数;投影面等),起算点的正确性或改算的正确性(独立坐标系统); ●平面起算点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同级发展; ●是否存在点位移动、标志破坏、未同网平差、坐标系统不同的情况。 以上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获取RINEX数据后在免费软件TGO1.62中进行检查、核实。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正确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表达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标准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标准》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标准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标准》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²,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标准》。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

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 测量控制的目的: 为了施工过程中有效、准确地控制建筑物的轴线、标高情况,确保建筑物的标高、几何尺寸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2.测量控制的要求: (1)测量过程中提供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2)测量的全过程必须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3)测量误差必须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3.公司设专职测量员: 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专职测量员在现场各分项工长的领导安排下进行测量工作,测量前,各分项工长必须对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测量的目的和要求,使测量员弄清图纸的标高和测量,了解和弄清有关标点、墨线的意义,并对测量员的测量结果进行复核,测量完成后,测量工要向工长说明清楚测量结果。严格控制标高、轴线。

第九章工程测量方案 国家大剧院工程是一个标志性建筑。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基础较深,较大跨度 钢结构壳体安装,以及考虑到该建筑及毗邻建筑的重要性,从面使该工程的测量工作较 其它工程尤为重要。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无法完全有效的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因此在 该工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更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在钢 结构安装测量及沉降变形测量方面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并将三维工业测量技术 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应用到该工程。 第一节工程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网测设 <一>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3.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4.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 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 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 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二>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Leica TCA2003 全站仪(测角0.5 ”,测距1+1PPM),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 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 面控制网(图1)。主场区南北两侧地下室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 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 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等级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5 1/30000 < 三>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测量成果报告

控制测量成果报告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 控制测量技术成果报告 XXX 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2014年12月 测量技术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校核:

编写: 主要参加人员:XXXXXX张进XXX 报告编制单位: XXX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 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电力地道为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配套电缆通道,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由留村、仓丰两座城市电网高压变电站引入两路110kV电源。 220kV留村站出线,留村站至闽江道已有地道160米。沿闽江道向西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暗挖地道,留村—珠峰大街2.2×2.45地道1415米,断面为2.2×2.45米;珠峰大街—京珠高速地道1035米,断面为1.9×2.2米;由闽江道沿京珠高速东侧至裕华路主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170米。

220kV仓丰站出线,仓丰站出线沿仓丰路、裕祥路、南二环至雅清街为已有隧道,长度约4900米,自雅清街沿南二环北侧、东二环西侧至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断面为2.2×2.45米;沿槐安路北侧、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度约1540米,1.9×2.2米;施工井及通风井采用旁引式。由槐安路与京珠高速交口向北沿京珠高速东侧至海世界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570米。 电力隧道路径平面位置图见图2.1。 1.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 留村-闽江道:已有地道长约160米在建。 闽江道-京珠高速东侧:新修地道长约2450米,以珠峰大街为界,珠峰大街以东至留村站口地道断面 2.2×2.45米,长约1415米,珠峰大街以西至高速公路东侧地道断面1.9×2.2米,长约1035米。 闽江道-海天下(留村直出):新修地道直埋沟(跨路预埋直径2米混凝土管)总计1170米。宽:1.0米高:0.4米。 仓丰-雅清街:已有隧道长约4900米,直墙高约2.6米,净宽2.2米,已有电缆支架,仅敷设电缆。

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

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 工程测量成果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成果、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大比例尺地形图、线路测量成果、管线测量成果、变形测量成果、施工测量成果以及水下地形测量成果等。 1.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主要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等方面,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②观测质量: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OP值、钟漂、多路径影响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③计算质量: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的正确性,各项指标的符合性。 (2)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满足观测条件的符合情况;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②埋石质量: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3)资料质量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 一、引言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是对测绘数据和成果进行检查和验证的过程,旨在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本报告旨在对某测 绘项目的成果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检验,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二、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的主要目的是: 1. 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验证测绘成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 评估测绘成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检验范围 本次检验主要针对某测绘项目所涉及的测绘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测量基准点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检验; 2. 测量仪器设备的校准和使用情况;

3.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4. 地理控制点及其定位精度; 5. 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拓扑关系; 6. 专题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四、检验方法 本次检验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指标: 1. 实地检查: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实地核查,验证其位置和精度; 2. 数据对比:将测绘数据与已有的真实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其 准确性; 3. 抽样检测:从测绘成果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检测,以代表整体成果的质量状况; 4. 借助专业软件:利用专业测绘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5. 交叉验证:通过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同一 区域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比对和验证。

五、检验结果 根据对测绘成果的全面检验和评估,得出如下结果: 1. 测量基准点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良好,基准点的位置误差在规 定范围内; 2. 测量仪器设备经过校准和使用调试后,符合测量要求; 3.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规范,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 4. 地理控制点及其定位精度满足项目要求,形成了可靠的地理 参考框架; 5. 空间数据具备一致性和拓扑关系,能够满足测绘项目的要求; 6. 专题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符合项目要求,可以满足相关应 用需求。 六、问题与建议 在本次检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控制测量报告(精选10篇)

控制测量报告(精选10篇) 控制测量报告第1篇 1、测区概况 位于玉溪市江川县江城镇,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大多布设在公路旁,控制网布设在江城镇附近公路及山地上,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大多布设在公路旁,位于公路(翠大线)边上的控制点,地势平坦,在这些点的附近多为房屋和农田,视野比较开阔,通视情况比较好,但是来来往往车辆较多,观测过程中对仪器影响很大,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控制点大多位于山上,位于山上的控制点,由于有些树长高了,通视情况不是很好,观测的时候找目标不是很好找,大多地方路形崎岖,路面滑,实习过程中,天气太热,对仪器也有很大的影响。 控制点大多是用水泥钉和埋石做标识。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K27位于IJ107与IJ106间去抚仙湖的路旁,IJ107、IJ106、IJ105均在翠大线路,K24附近有一个财神庙,13G和13F旁边有一个水池,14T在一个山包上的一个大石头上,用水泥钉做标石。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控制点CH5位于山头上,CH18位于一个山头上小路间,水泥钉做标石,J7位于大路边的山头上的石头上,14A位于上山头上松树旁,M5位于两棵树间,埋石做标石,K22位于一个山包上的石头上,电杆旁,水泥钉做标石,IJ104、IJ105、IJ106、IJ107均位于翠大线旁,水泥钉做标识。

2、组任务 (1)到实习基地找到已布设好的控制点; (2)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测水准仪的i角误差以及全站仪的水平度盘的2C值和竖直角的指标差; (3)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需测水平角、竖直角、平距,通过数据计算出三角高程及水平角。 (4)二等水准测量,需测出各段高程、视距。二等水准测量线路:线路2(6):14T(起点)、13F、13G、K24、IJ105、IJ106、IJ107、K27(终点)。 导线网(三角高程网):线路2(6):闭合环4(3):CH5(起点)、CH18、J7、14A、M5、K22、IJ104、IJ105、IJ106、IJ107(终点)。 3、个人完成任务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往测我观测了一站,记录了一站,计算了一站,用皮尺拉距离拉了两站,返测观测了一站,记录了一站,计算了一站,扶尺扶了一站; 内业:完成了水准网平差(平差报告和网图)。 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 外业:我观测了两站,记录了三站,计算了两站;内业:完成了三角高程平差(平差报告和网图),导线平差(平差报告和绝对误差椭圆及网图)。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一、错漏的概念和分类 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 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 成果中出现A类错漏,即为不合格成果.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 不同成果种类,有不同的错漏分类标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我们经常进行的工作,这里我们重点列出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

三、质量检查的基本规定 (一)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第一级检查:作业员间的互查 第二级检查:作业组检查 第三级检查:单位质检部的最终检查。 (二)质量检查的相关要求: 1.各级检查要严格落实,切实查找出问题,并彻底修改。 2.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3.各级在上交成果的同时,还要上交成果质量检查记录. 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成果质量的错漏处理。 5.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但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注:最终检查(第三级检查)是在打印成果和计算机两种介质上进行,验收意见要逐条记录在的图纸上,验收工程师要在图纸上签字。 四、测绘成果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 1、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键和前提。 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来实现。可以集中进行专题教育,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随机进行,将质量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不仅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和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测绘从业者,你必须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否则,你永远仅仅是一个操作员,你在一个单位的作用和发展会非常有限.优质的测绘成果,是测绘人员的立业之本. 2、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基本保障。

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引言 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测绘成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本文将详细 介绍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的目标、原则、方法和具体措施。 二、质量控制目标 1. 提高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确保测绘过程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3. 降低测绘工程的错误率和偏差; 4. 提高测绘工程的效率和效益; 5. 保障测绘成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三、质量控制原则 1.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应对质量负责; 2. 严格遵循规范: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测绘工作,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3. 过程控制:在测绘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数据验证:对测绘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测绘工程的质量水平。 四、质量控制方法 1. 设立质量控制小组: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具 体措施;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测绘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 3.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建立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档案,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控 制过程和结果; 4. 建立质量控制检查表:制定质量控制检查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检查要点和标准; 5. 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根据质量控制检查表,对测绘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 控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进行数据验证:对测绘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定期对质量控制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改进; 8. 建立质量控制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控制意识 和能力。 五、质量控制措施 1. 前期准备阶段:制定详细的测绘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测绘任务和质量要求; 2.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校准:定期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3. 人员培训和管理:对测绘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意识; 4. 现场测量控制:对现场测量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和 数据采集等;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绘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质量控制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工程测量)

测绘成果质量 检验报告 ﹡测质检(XXXX)第(XXX)号 委托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类别:_________________ XXXXXXXXXX(检测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无“检验单位公章”和“骑缝章”无效; 2、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若对检验报告内容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送检委托检验,检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联系方式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单位名称]

1、检验工作概况 [检验的基本情况,包括检验时间、检验地点、检验方式、检验人员、检验的软硬件设备等。] 2、受检成果概况 [简述成果生产基本情况,包括来源、测区位置、生产单位、单位资质等级、生产日期、生产方式、成果形式、批量等。] 3、检验依据 [列出全部检验依据] 4、抽样情况 [包括抽样依据、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若为计数抽样,应列出抽样方案] 5、检验内容及方法 [阐述成果的各个检验参数及检验方法。] 6、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 [按检验参数,分别叙述成果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举例(图幅号、点号等)说明:质量问题处理结果。] 7、质量统计及质量综述 [ a 按检验参数分别对成果质量进行综合叙述(注:不含检验结论);] [ b 样本质量统计:检查项及差错数量和错误率、样本得分、样本质量评定;] [ c 其它意见或建议:若无意见或建议,可不列本条。] 8、附件(附图、附表) [若无附件,可不列本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单位名称]

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检查

附表1: 测量控制桩移交与复核记录 工程名称工程地址 移交依据移交时间 移交内容控制点名称坐标高程(H)m 备注 X(m)Y(m) 附图 移交意见 移交方(建设单位)交桩人:现场代表: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接收方(施工单位)接桩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2: 工程施工定位(控制)放线测量记录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放线部位 施工图号天气气温 使用仪器型号水准点标高绝对坐标点(m)X: 相对Y: 使用仪器校正日期校正结果资料及结论 定位(放线)记录示意图: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测量员: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3: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观测日期永久水准点(m)观测点NO:观测点NO:观测点NO:建(构)筑物状况情况高程(m)沉降量(mm)高程(m)沉降量(mm)高程(m)沉降量(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 建(构)筑物观测点,水准基点平面布置示意图:竣工移交前观测结果及处理意见: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测量员: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4: 工程竣工测量及复核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 施测部位开工时间 测量依据竣工时间 使用仪器水准点标高绝对坐标点(m)X: 相对Y:

使用仪器校正日期及资料名称天气气温 竣工测量记录示意图:竣工测量单位:测量人:年月日 复测情况:复测单位复测人:测量负责人:年月日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现场代表: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年月日附表5: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编号: 致:(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了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验收。附件: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日期: 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总/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第5.2.7条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按要求对承包 单位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予以签认。重庆市建设监理协会制定的《重庆市施工监理现场工作检查项目表》检查项目中也包括测量监理内容。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适应现代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许多外观造型复杂的超大超高规模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尤为显得重要。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测量人员专业水平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切实做好测量监理工作是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一项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方案、测量数据进行审查、复核 签证。由于测量监理是检查、验收的最后一道程序,这样就对监理工程师测量专业方面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监理工程师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相应的测量监理实施细则,以保证监理测量工作的质量。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放样、标高复核、建筑物总高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50319-2000)要求,测量监理内容包括: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 设备检定证书;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因此,建设工程测量监理方法及监理程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方法 1、测量前应监督对承包单位拟采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 进行计量检定和校核,确认计量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全部合格后测量仪器方可投入使用,以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并监督承包单位校核测量配套工具,如标尺刻线、丈量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