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康复

骨科康复

骨科康复
骨科康复

1、Fracture nonunion :骨折不愈合:骨折修复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骨折处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称为骨不连或称骨延迟愈合通常指在骨折后8个月未愈合者为骨折不愈或骨不连。

2、Femoral proximal an teversi on

angle:前倾角:股骨颈轴与额状面形成的锐角,正常范围在12 ° -15。之间。

3、Neckshaft angle: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4、TAM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将MR PIP、DIP主动屈曲角度的总和,减去这些关节主动伸直受限的角度总和,即为TAM

5、SCI:脊髓损伤:由于脊髓收到外伤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受损平面或以下平面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6 SAID原则:功能恢复的针对性原则,康复应针对病员的职业、年龄、生活状态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7、Delayed union:骨延迟愈合,骨折修复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骨折处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

8、Frozen shoulder :冻结肩,又称肩周炎,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以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9、chondromalacia patella 髌骨软

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病或髌骨劳损,是多种原因引起髌骨软骨及相对应的股骨滑车软骨面的软骨磨损且呈进行性病变,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纤维化、溃疡、剥落等而出现膝关节酸软、疼痛、活动受限。

10、Quadricep angle Q 角:胫骨结

节中点与髌骨重点连线和髌骨中点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

1、骨科常用牵引技术分类:

(1)根据牵引作用的部位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脊柱牵引又分为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

(2)根据牵引的动力分为手法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

(3)根据牵引持续的时间分为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

(4)根据牵引的体位分为坐位牵引、卧位牵引和直立牵引

2、康复治疗的层次:

①急性期患者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康复处理

②住院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

③残疾患者、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病患者住院积极康复治疗

④门诊康复治疗

⑤社区康复治疗

3、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均应制动、休息。用三角巾或低温板支具外固定功能位、以利于修复。腕、手指可做屈伸功能练习。

3-4周,内固定的患者可行耸肩及胸大肌、背阔肌群练习;肘关节的屈伸功能练习10次为一组,每隔20-30 秒,做2-3组。

三角肌无抗阻力收缩,注意外展角度不要大,不要做肩外展及肘关节的伸屈功能练习。

5-8周,要逐渐增加以上练习强度,适当增加抗阻力训练和上臂的内外旋练习。可以酌情去除外固定物。肩关节做无重力钟摆弧形运动训练。

8周以后,借助肋木肩梯高吊滑轮、墙拉力器等做肩关节的外展功能练习。如果肩关节出现运动障碍,则通过关节拉动术进行康复治疗,手法同肩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的骨折,1周后可行超短波治疗,2周后加超声波局部治疗,方法同前。

4、手神经损伤修复后常用治疗方法:(1)物理因子疗法

(2)运动疗法

①按摩与被动运动

②“传递冲动”训练

③肌力训练

④感觉训练

⑤肌电生物反馈(EMGBF)

(3)作业疗法

(4)支具应用

(5)协调能力训练

(6)心理治疗

(7) ADL训练

5、列举下肢骨折康复训练方法(5种):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CPM训练

站立行走与下蹲

直腿抬高训练

本体感觉和功率自行车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

①术后脱位

②深静脉血栓形成

③疼痛

④假体松动

⑤异位骨化

7、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R)的最终成功取决于5个环节

①病例适应症的选择

②假体设计

③假体材料

④手术操作技术

⑤术后康复技术实施

8、肩周炎的临床分期:

1急性期:持续时间为10-36周主要是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剧烈疼痛且

压痛范围广泛伴有肌肉痉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

2冻结期:持续时间为4-12个月疼痛症状减轻压痛范围仍较为广泛肩关节挛缩活动严重受限呈“冻结”状态

3恢复期:持续时间为5-26个月疼痛逐渐消失肩关节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肩关节活动亦逐渐恢复。

1、详述骨盆和髋臼骨折的康复步骤:1. 早期指伤后2周内。康复训练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和固定。

2. 中期指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应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

3. 后期指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去除外固定。主要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2、详述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的具体内容:一般指发病后8-12个周此期目标评估方法基本同早期训练重点是获得

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1四肢瘫患者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及顺序1卧床训练2坐位训练

2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及顺序1卧位训练2翻身练习3由卧位到坐位练习4坐位平衡练习5坐位移动练习6斜床站立治疗7平衡杠内练习8步行训练(1四点步训练2摆至步训练3摆过步训练)9站立练习10拐杖练习11减重训练

3轮椅练习1转移训练2使用拐杖进出轮椅练习3平衡练习4上下台阶5 轮椅上的功能活动(1从地板上拾起物品2用手向下够到脚踏板3减压动作)4矫形器的使用

5物理因子治疗1功能性电刺激2其他物理因子治疗:超声波低中高频电疗磁光蜡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6高压氧治疗7作业治疗8中医传统疗法1按摩2针灸

9并发症及其防治: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是加强康复功能训练常见的并发症:压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代谢紊乱等。

1、假肢的概念及应用:

假肢是弥补人的肢体残缺和代偿肢体功能的人工肢体,可分为临时假肢术后即装假肢和正式假肢

1临床假肢:在残端切口愈合后安装的假肢一般在截肢术后2-3周切口愈合良好,拆线后即可安装通常穿戴2-3 个月可减少肿胀预防挛缩加速定型还可为安装正式假肢提供参考。

2术后即装假肢:在截肢术后立即在手术台上安装的临时假肢不常用可减少幻肢痛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卧床时间。

3正式假肢:可为患者长期使用通过一些

使用训练如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让患者

熟练使用假肢提高独立生活活动能力

2、骨科康复护理内容:

防治长期卧床的不良反应(例如早

期活动防止废用综合征,定时翻身防压疮,鼓励患者尽量主动做各种活动,防

治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指导患者自主做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漱等)

配合训练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如坐、站、走等)

做好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等

3、肩关节及肩锁关节脱位康复治疗原则:

经过复位后的肩关节应当制动,在肩关节固定的姿势下,嘱其手指、腕、肘

的伸屈功能训练,可以进行抗阻力的主

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的挛缩,

局部做冷疗,可防止肿胀、出血、减轻

疼痛。

3天以后,在上述训练下,去除冷疗,局部可进行:

(1)超短波治疗,在患处双极对置,无热或微热量,每次10?15分钟, 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2)超声波治疗,局部接触移动方法,每次15分?2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一个疗程。

第3周,可主动进行肩的前后、

内收、外展运动,动幅要轻柔,慢速、不能用力过猛。

第4?6周,去除固定物后:

(1)肩关节的前后、内外摆动,主动肩外展、后伸及内外旋运动,辅助

抗阻力及被动的关节功能训练。

(2)体操棒,高吊滑轮、哑铃等器械应用,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肌力。

(3)肩梯、肋木的功能练习。

(4)墙拉力器或橡皮带训练,增强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肩带肌的肌力。

(5)有活动范围受限的肩关节可

用关节松动术。

患者仰卧位,由辅助人员协助固定

肩胛,治疗师在盂臼平面任何位置对关节施以牵张(分离)、强度为川级,以患者耐受无痛或轻微疼痛为限,次日,询问患者局部是否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及强度,直至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的活动范围。

4、周围神经损伤按Seddon方法可分为:

神经失用(I度损伤)

轴索断裂(U度损伤)

神经断裂(m、w、V度损伤)

5、手部多发伤康复评定内容:

(一)关节活动度评定

(二)肌力评定

(三)感觉评定

(四)手功能评定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下肢骨折的康复评定内容:

1. 长度与周径:

2. 肌力。

3. 关节活动度。

4. 步态。

5?下肢功能评定

6. 神经功能

7. 疼痛感觉功能。

8. 平衡能力。

9. 日常生活能力

10. 骨折愈合情况

7、脊髓损伤功能训练原则:

1. 早期

2. 循序渐进

3. 从功能需要进行

4. 力量与耐力训练

8、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

发症:

1、假体松动

2、肩关节不稳定

3、感染

4、肩袖损伤

5、异位骨化

1、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的定义及内容:1. 早期:急性卧床期

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

疮、痉挛及呼吸道问题的预防是最重

要的

1.呼吸道护理深呼吸技

术、震动、扣击间歇性正压呼吸,辅

助咳嗽技术均可适时应用。2.主动或

被动活动关节,。3.维持关节功能位

4.定时转换体位,预防压疮。

5.选择

性肌力训练6.直立活动X 线检查骨

折已趋稳定或充分的内固定后进行

直立活动。(为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利用摇床、斜床渐进性适应。采用弹

性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加速下肢静

脉淋巴回流)7.日常活动训练

2、详述0A的康复评定内容:

一、疼痛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指数结果判断:0-3

轻度疼痛 4-7

中度疼痛8-10重度疼痛

二、肢体围度和关节周径的测量

三、肌力评定

(一)膝关节OA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二)髋关节OA髋屈、伸肌群肌力髋内收、外展肌群肌力髋内外旋肌群肌力(三)手关节OA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屈伸有关肌肉的肌

力手指内收外展肌肉肌力握力测定(四)脊柱关节OA主要检测颈椎和腰椎屈伸活动有关肌群肌力

四、关节活动度测量:

评定目的:在于了解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进而判断是否对日常生活活动产生影响。

五、手功能评定

六、下肢功能评定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HSS膝关节评定系统 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

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关节功能障碍对ADL影响的评定Stewart躯体活动能力评定

八、生活质量评定可用Mee nan关节影响测定量表来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