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美学观点窥探新艺术风格建筑-精选文档

以美学观点窥探新艺术风格建筑-精选文档

以美学观点窥探新艺术风格建筑-精选文档
以美学观点窥探新艺术风格建筑-精选文档

以美学观点窥探新艺术风格建筑

高第作品与加泰隆尼亚的民族意识、风土、艺术传统是无法分割的,从哥德式到理性主义、再到新艺术风格,从繁复的装饰性到自然简约的实用风格,以及改良后的回教寺院建筑风格。高第吸取各家流派的精华,再融会贯通创新成自己的建筑语言。而奎尔公园将自然有机主义发挥极至,彷?是从地面自然生长出的

生物体,扭动蛇身般的弧状线条。

1新艺术风格的脉络

1.1理念

由于受到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许多的新材料,使得当时从事创作设计的工作者面临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新的表现方式,认为新的时代必须创造出新的式样,因此当时的建筑、工艺、工业产品等均采用曲线做为表现的方式,以别于传统的式样,而这些式样大致取自大自然,如蔓草、花卉、鸟兽,藤鞭等等。由于受到之前美术工艺运动

Ruskin 、Morris 的影响,因此主张物品的构造、形态必须合理,所用的材料要合乎逻辑,并且提倡率直而诚实的显示制造过程的精神。

1.2高第新艺术美学

1.2.1建筑线条―洋溢动感的曲线

高第建筑充满了这种洋溢动感的曲线,高第对线条的应用,霸气十足,是他所弃绝传统建筑原则中,最彻底的一项。认为大

自然中没有直线与平面的存在,硬要说有,也是从一大堆弯曲线条中转换来的。他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是在神圣的,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有角度的物体,这个观念在高第的所有建筑中,难看出他对曲度的信仰。

1.2.2造型材料―寻求光线和广大空间的哥德式建筑为主

高第的成长年代,主要为尖塔型东方建筑,寻求光线和广大空间的哥德式建筑为主。及其高第所运用的材料多为陶瓷、玻璃、碎石等,以用来在墙壁上绘制大胆奔放的图腾,在地中海的灿烂阳光下,多彩多姿,闪闪发光,富有动感。而尖锐不易处理锻铁,变成绕指柔的装饰品,作为建筑主体的延伸。融合大自然的有机构造,如天花板上的星辰、椰子树造型的尖塔、贝壳外观的楼梯,整体的感觉就像童话世界里的城堡。高第说:“建筑不应该是破坏大自然的水泥森林,建筑应该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1.2.3以新艺术空间形式探讨美学

1)从空间造型:弧度、曲线、面、量体、空间;(2)从平面:实体、虚体;(3)从立面:韵律、连续、层次;(4)从

剖面:韵律、比例、连续、非和谐。

2奎尔公园背景

奎尔公园(Parque Guell )原本是高第计画中一个示范社区,准备在其中盖各种发挥其设计奇才的住宅,可惜由于他突然过

世,公园内只完成了两幢房子,和一块以86 根柱子撑出的奇特空间,柱子上方的平台目前被用作露天剧场兼广场。公园内还有

一个陈列高第设计或使用的家具的小博物馆Museo de Gaudi ,相当新奇。奎尔公园是由高第设计并参与建造在巴塞隆纳郊区的理想住宅区。构想是其豪华的60 栋城市花园式的大房子,包括大街、林荫路、广场、行道和步行街。但因经费不足,只盖了六栋,多数土地现变成公园,在这片功能多样的开放式空间里,有绿地,有广场,更有高第无处不在的创意:着名的波浪弯曲座椅、糖果屋般的房舍、马赛克怪龙喷泉。奎尔公园内的高第的住所,现已变成陈列其家具设计品的(高第博物馆),黄强白窗,远看就像是耶诞节前,孩子们捏在手里、舔在嘴里的姜饼屋。工程开始于1900 年,在高第逝世后的30 年代完成。花园存留下来的部分,最能体现现代派的艺术风格。1900 年在巴塞隆纳开始施工的居奎尔公园( Parque Guell )内,高第还设计了围绕着一开敞房间的长板凳,其椅背状蜿蜒似长蛇。房间内有玻璃碎片所作之镶嵌,其视觉效果丝毫不亚于毕卡索的陶瓷作品。在此公园中,他运用了许多自然界母题为题材:人、动物外壳与骨架、火山熔岩、植物、翅膀与花瓣…等。就风格上来看,高第建筑的雕塑性,在此居奎尔公园一览无遗:砖石交错叠砌的扭曲视觉效果,在蜿蜒起伏的曲墙门廊上,增添奇异的原始感与厚重体积感。

3奎尔公园三向度分析

3.1美的本质

利用曲线来表达情感,用线条的动态营造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效果。利用自然界的元素来设计,让建筑不再只是机械式的量体,而能够融入大自然使建筑物成为感性的生命体。

3.2美的意涵

奎尔公园是高第以建筑语言撰写童话故事的地方,公园里的色彩大蜥蜴,口中淌着清水,斜趴在水槽上,一副急着爬出来吓人的模样。而细长的脖子,努力向上伸展的尖型塔屋,以及金、绿、蓝、棕等色调,生动的景象把我们带进了十六、七世纪的波斯王朝。而巴特罗之家的外部上可见有如生物骨骼结构般的墙面,细部上更出现类似海螺般的漩涡状雕饰,面对着这栋建筑令人有一种站立在侏罗纪巨兽前的恐惧感。建筑物的屋顶部分是起伏的脊椎,色彩鲜艳的鳞片用特别烧出的釉瓦来妆点,突出的塔状物正如一支利剑般刺入怪兽的身躯内,令人联想到传说中乔治屠龙的故事。当你走进巴特罗之家内,你将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经验,那是一种进入生物身体内的奇异感受,虽然建筑材料都是无生命物质,但在高第的设计下,建筑内的所有细部都

有如生物内脏器官般地律动着。

3.3美的形式

奎尔公园建筑美的形式可以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崇高、激情、夸张、故事性、墙面装是、自然界。

4结语

新艺术运动在历史上是重要的,小至家庭用具,大至建筑,均无不受其影响而得到创新和改进。新艺术运动将那种精致、流动、充满生意的曲线引进建筑物的内部,从此展开、串连了空间

组织,解放了过去世人对建筑的传统观,它的触角多层面地开拓了20 世纪设计的新生命。高第的建筑主材?多为陶瓷、玻璃、碎

石,融合大自然的有机构造繁复的装饰性到自然简约的实用风格童话般幻想世界,使建筑栩栩如生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 首先,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论建筑空间的艺术美

论建筑空间的艺术美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建筑不仅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派,其在本质上与绘画、美术、音乐等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要遵循美学原则,都必须要讲究统一、协调、韵律、尺度等,一旦对这些没有把握好,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空间的艺术审美,而且也会给建筑空间的实用性功能带来一定的不好影响,因此必须要把握好建筑空间的艺术特征,确保建筑空间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艺术性,提高建筑空间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将建筑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而且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而言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关于建筑空间的艺术美的分析。 1 筑空间艺术美的分析 所谓建筑空间艺术美,指的就是通过建筑物空间的结构形式、形体形式、色彩装饰、建筑群组织以及建筑内外空间的结合等多方面协调处理得到的一种实用性艺术,建筑空间的艺术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呈现,

更是现代社会审美观念进步的体现。对于建筑空间艺术来说,其不仅可以跨越时代场所与时间维度,而且还是构成城市生活与群体记忆的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永恒艺术,可以打破时代、地域的限制,在这种由实体与空间构成的艺术中,包含着各种建筑形式具有的美的规律,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是综合了实用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2 建筑空间的艺术美 2. 1 建筑空间的造型美 建筑空间的造型美并不是单纯由建筑空间的外观造型来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建筑空间造型所蕴含的节奏韵律美与时代精神。建筑物必须要在确保其合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再结合建筑物所想要表现的思想主体进行相应的艺术设计,确保最终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在色彩、体积、装饰以及各部分空间形式上都达到了一种统一丰富的和谐美。建筑物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其中建筑内部空间的艺术性更是重要,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在内部的建筑空间结构中,建筑群体的不同疏密度、聚散度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感,这种不同节奏感就是建筑空间造型美的最好体现。 2. 2 建筑空间的风格美

艺术美学总结教学内容

艺术美学总结

一、 二、填空 1、 2、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 3、 4、《泉》是杜桑的作品。 5、 6、《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者是保罗高更。 7、 8、《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涅尔,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9、 10、审美,本意是感性或感性认识。 11、 12、席勒把诗划分为素朴的和感伤的两种类型。 13、 14、当代杜桑的《泉》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以惊世骇俗的反叛方式挑战了经典的艺术规则。 15、 16、中世纪园林主要有两类:修道院式、城堡式。 17、 18、中国皇家园林代表是颐和园和避暑山庄。 19、 20、我国最早的创作理论著作是《考工记》。 21、 22、京剧的唱腔以徽剧的二黄和汉剧的西皮为主。 23、 24、黑格尔指出情感表现是音乐的最基本内容。 25、

26、音乐的媒介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 27、 28、美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是对感观的感受。 29、 30、艺术的基本元素:符码、意象、情感和意义四个单位。 31、 32、雕塑是的一座城市的精神意义、文化象征意义(纪念意义)、和景观意义,相互交织而又相辅相成。 二、 三、名词解释 1、 2、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艺术都是以一种相对统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现出来的。 ·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 ①功利性的有无和独异性的有无 ②想象力的有无 ③创作活动中自由意志的有无 ④技术是可重复的也是可替代的,艺术则不行 ⑤艺术是为了审美娱乐、确证和完善生命

2,、什么是反艺术? 是指一种为标榜或现实艺术表现的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 3、 4、什么是反美学? 其实就是对美学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 反艺术往往同反美学相关,反美学却不一定是反艺术。 5、 6、什么是意象? 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的时候,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 7、 8、艺术技巧:即专门化的形式操作的才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选择和处理各种素材、塑造形象所采用的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前人积累的经验; ②是经由个人探索而获得的个人经验; 三、 四、简答题 1、 2、审美的生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建筑美学论文

浅析建筑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建筑的造型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法则才是美的。这类理论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学派。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建筑各部分间和谐的比例。 关键字:形式美法则建筑十书比例 Abstract:Architectural beauty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 Architectural Shape only meet the objective law of formal beauty is beautiful . The earliest of these theories is represented by the ancient Greek Pythagoreans . 1st century AD,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 Vitruvius ' 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propor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parts . Keyword:Aesthetic Principles 目录

1引言 (01) 1.1形式美法则 (01) 1.2形式美在建筑中的表现和应用 (01) 2.1对称与均衡 (01) 2.2节奏与韵律 (01) 2.3调和与对比 (01) 2.4比例与和谐 (01) 3.1案例分析之流水别墅 (01) 3.1.1统一与变化 (01) 3.1.2调和与对比 (01) 3.1.3均衡与稳定 (01) 3.1.4节奏与韵律 (01) 3.1.5过度与呼应 (01) 3.2.1建筑美学与结构主义 (01) 4.1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1引言

第五章 建筑美学基本知识

第五章建筑美学基本知识 本章要点: 1、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 2、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 知识点一: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和影响因素(常考点) 1、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 色料三原色:红(品红)、黄、蓝(青色) 2、三要素 色相:各种色彩的不同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度 彩度:色彩纯净和鲜艳的程度 3、影响色彩变化的因素(了解各因素特点) ①固有色 ②光源色 ③环境色

④空间色 2010年真题 下列关于色彩与色光三原色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原色的色纯度最高 b.原色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c.色彩三原色为红、黄、蓝 d.白光由色光三原色按不同比例合成 【解析】等量相加而合成 原色又称基色,纯度最高,最纯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包括色光三原色和色彩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色彩三原色为青、品红、黄,有时会叫红、黄、蓝 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将白光看成是红、绿、蓝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第二节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 知识点一:建筑色彩的应用与构成元素(轮换考点) 1、建筑色彩的应用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特点是彩画的大量应用使建筑色彩鲜明华丽;相关著作为宋代《营造法式》 西方古代建筑色彩:早期曾作为皇权和神权的象征应用于建筑;相关著作为罗马时期的《建筑十书》 2、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作用 ①物理功能 ②装饰作用 ③标识作用 ④情感作用 ⑤文化意义 3、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了解各元素应用特点) ①建筑色彩

②街道色彩 ③环境色彩 ④植物色彩 ⑤灯光色彩 例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特点是彩画的大量应用 b. 建筑色彩鲜明华丽 c. 应用简洁而单一的色彩 d. 相关著作有宋代《营造法式》 例题2 在一般房屋中色彩的协调配合有()好处。 a.有利于改善环境 b.可以配合人的活动与行为需要促进空间的功能,使空间感觉发生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 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 《美学》 1.1美是什么 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 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立普斯“移情说” 孔子“尽善尽美” 庄子“道至美至乐” 王阳明“美在吾心中” 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 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 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 1.1.1美的特征 (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 (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 1.1.2美的形态 (1)自然美 (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 (3)艺术美 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 1.2 美的欣赏 1.2.1 美感 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 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 文明的思维结构 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 1.2.2审美标准 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 (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 1.2.3审美差异 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 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 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 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

《艺术美学》作业答案

1、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P8 答: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如归纳和演绎法,实证和思辨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和之下而上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方法等。 2、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7 答:概括起来说,艺术美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性的艺术理论学科,他的研究对象就是探索艺术内在的基本没学规律,就是透过丰富多彩的的艺术现象来探寻艺术的没学本质,探寻艺术的审美加之奥秘。从具体探讨方式而言,我们可以将艺术的审美本质分为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从形而上的看法: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艺术的审美价值;(二)从形而下的看法: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各门具体艺术的本质,也就是各门具体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征. 3、何为价值。P49 答:价值就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指一定事物对一定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积极或消极意义的特殊社会规定(如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用和无用等关系)。或者说,价值就是事物与人构成的需要关系。 4、价值的结构。P50 答:价值是和意义相关联的,它是意义的结构形式。价值给每一种意义提供一个“两值对立”的结构。如友善必有恶,有美就有丑,有真就有假。这就构成了两值对立;同时每一值规定相应的价值等级。它具有价值源和元价值两个价值要素。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认识价值、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 5、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在这儿,它是不是把理推到了一个绝对价值的位置? 答:"存天理,灭人欲”我们谈的"天”不是绝对价值的"天”,是天、地、人合一的"天”,是直接指人格化为"天子”的天,是带有浓厚的伦理价值的"天”。所以我们是以自然之理和人伦之理来把握人的行为,所谓的"灭人欲”,其指向的是人不要过分的表现自己贪婪的**。伦理价值提倡的"天”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行为。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是一个道德哲学,而非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哲学。中国的两大价值系统都是伦理价值,包括由道家发展而来的道教。 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十分注重人的。儒家以"人”的社会为本,道家以"人”的自然之道为本。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人”的字形中的,"人”字就像一个人双足站在地上。"大”字就是一个人双手展开,这世界除了天大、地大就是人最大,也就是天地之间人为大。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核心的。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以人为本的学说。道家以人的自然性为本,儒家则是以人的群体性为本。两个人为"仁”,三个人为"众”,这些都是从儒家精神中演化出来的。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论建筑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也具有特殊的建筑形式。在这种人工营构之物中,具有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即“中和”、“亲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学思想。 例如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霍泽华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

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此外,四合院还内含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院落中的门楼、门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等处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替、门头上的吉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鹊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四合院的建筑设计正是符合了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又如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呈“凹”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2)建筑美学的划分。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建筑美学复习内容知识讲解

建筑美学复习内容

第一篇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 1.概念解释 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 建筑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对建筑设计创作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结论的科学,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建筑评价与创作的基本依据,它科学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并预测未来。 建筑国际性:是建筑所表现出反映全球意识的文化和艺术特性,如建筑的通用与全球共享,风格趋同与特色消失,设计思潮与世界同步等。 建筑地域性:指建筑表现出的有别于他处的地区特点与建筑地点有关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变化地理方面的关联,是某一建筑有别于其他地区建筑的特点。 2.填空题 2.1美学之父是 2.2建筑理论可分为属于“美的哲学”层面;属于“社会艺术学”层面;属于“审美心理学”层面;属于“艺术实践”层面;四个层次 2.3建筑中的优美有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特性,它可以看成是建筑各个元素所组成的和谐。 2.4创建一定的条件,使建筑丑转化为建筑美,通常条件下有三种常见的转化方式: 时空转化——由时间、空间发生变化而使美丑相互转化 求极转化——由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预制有对比或相反的形式,追求事物之极或向事物的反面发展,促使美丑相互转化 艺术转化 3.简答题 3.1简析建筑美学与其他美学的关系 首先,建筑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其次,由于建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解决,因此,无论审美观念、价值体系、艺术方法,还是评判标准,建筑美学与技术美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2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几方面? 根据建筑美学的基本定义,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层次:属于“美的哲学”层面,它主要回答建筑美的本体是什么。

浅谈建筑之美

浅谈建筑之美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2 年 5 月

浅谈建筑之美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美的涵义的界定,阐述了对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及建筑美的特征和原则等几个方面的一些感受与认识,提出并总结了当代建筑审美认知趋势和当代建筑的审美准则。 关键词:建筑美建筑美学评价因素审美准则 建筑是伴随着人类成长的一部史书。自有人类开始,人类就不断地创造着建筑物与建筑艺术。从原始岩洞、树木巢居到罗马建筑的宏大壮阔,再到哥特建筑的奇异灵动,乃至现代建筑的理性表达,建筑美始终在不断的建筑追求中被表达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这个加工改造过程中运用了美学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 1 建筑美学的内涵 建筑美是城市美丽的音符。建筑和谐,人才能诗意栖居。建筑美学,这一学科遵循学科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其任务不仅在认识和解释客观的建筑艺术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进一步更好地指导“建筑学”的发展和提高。我们知道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协调观点。建筑美学中要求用这个观点去理解造型艺术上的规律和法则,也要用这个观点去处理建筑的科技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研究建筑艺术的特点,并最终落脚于和谐之美。国语 《楚语》曰: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个定义道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形象地说出了建筑的形式美是有法则可循的,其最高层次的法则就是和谐美。从构图角度讲,和谐美包含了曲线美和对称美,是建筑形式美的综合体现和最佳体现。而建筑除形式美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美,那就是内涵的“生机美”。如果说形式美是建筑美的肉体,那么生机美则是建筑美的灵魂。和谐创造美,建筑的和谐不仅使建筑本身的美得以展现,更令由众多建筑组成的城市美不胜收,令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美好之中。 2 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有关建筑的观念和美学知识随着人类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拓展和变化。人类建筑及其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经历了六个阶段:(1)实用阶段。自原始人类的建筑产生以来,最初主要是把建筑当作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的生存手段。把这种观念理论化的代表人物是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他所著的《建筑十书》首次提出了“坚固、使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以安全使用为出发点,并且有了美观的要求。该书为建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有些经验和技术原理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2)艺术阶段。这是把建筑奉为“艺术之母”和“凝固的音乐”的阶段。以14世纪~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为代表,反对神权,要求人权,追求自由和人文主义现实思潮,大大推动了建筑观念的发

浅谈“艺术美学”

浅谈“艺术美学” 摘要:“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有30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 理论学科”。然而,笔者认为传统的“文艺美学”教程存在难以服众的悖论,也起不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大量枯燥无味、累赘拗口的抽象概念扼杀了学生的五彩斑斓的思维意识,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审美。用“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更好地代替“文艺美学”,此外文章还表达了笔者对当下一些审美观点的批驳。 关键词:文艺美学;艺术美学;谬论;鉴赏;个性化,不确定性,精神性;暴力美学;战争艺术 一、什么是艺术美学?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文艺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学科观点,具有文艺学和美学的双重特色。 实际上,“文艺美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存在争议。因为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文学理论教程》中,第一章开篇就有这样一句话:“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 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这个词是建国后 从俄文中翻译过来的,应理解为“有关文学这门艺术的学科”。 由此看来,文艺美学应该是研究文学审美的学科。然而事实是,“文艺美学”这门学科是“研究艺术与艺术活动的审美审美特性和独特的美学规律的学科”(周来祥《文 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研究对象十分宽泛。 所以说,当初就不应该提出“文艺美学”这样一个让人困惑的概念,叫做“艺术美学”甚至“艺学”也许更好些。如果叫做“文艺美学”,那就应该把研究范围控制在 文学这一门艺术内。这样的话,概念更加清楚,理解起来也不会有争议。接下来的文 章中,笔者会用“艺术美学”替代“文艺美学”这个概念,以明晰读者的思路,让大 家知道研究对象是包含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即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戏 剧、电影、建筑等八大艺术)。 艺术美学,是艺术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及其规律的学科。而美学,则是把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作为研究主题的学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艺术美学的 定义:“艺术美学是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 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引自百度百科“美学”概 念) “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用概念性的词语来定义,但“艺术美”是无法定义的,尤其是“美”这个字,人们无法诠释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概念。 中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 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 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笔者不认同上述观点,因为自然之美是无法用“劳动”解释的。简单说,“美” 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感知属性。离开人类,“美”字无从说起。世界是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乔家大院 建筑从最初的人类生存的功能性需求随社会的发展,建筑的艺术性逐渐的增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建筑和电影同是文化艺术的表现方法,无论是建筑还是电影都必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建筑作为电影的主要表现元素,对电影主题的彰显、故事情节的深化、人物内心的描述和整部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也同时在电影中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灵感。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建筑已成为电影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角色”,建筑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语言”, 无论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经典的“大片”,还是普通的“小片”,电影导演都会在建筑背景的选择上费尽心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首先给观众交代出了电影将要叙述故事发生的地域、年代,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电影中的建筑用视觉上的表现向观众表达了信息。这种无声的语言已成为电影的一种经典技术手法,同时给观众更加丰富的感觉。同一建筑在导演的调配下,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调,不同的光线,不同的音乐的烘托下,可表现出导演欲在电影中表达的喜怒哀乐,为电影的情节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有时会产生比直接的人物对白来得更加艺术、更具有空间感和想象、更强烈的感染力。 几乎所有的故事影片(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建筑,即使是《鲁滨逊漂流记》中也需要搭个遮风避雨的棚子。很多导演在自

己的影片中利用建筑做足了文章,比较经典的中国电影要首推张艺谋的乔家大院,张艺谋导演慧眼独具,看中了山西乔家大院。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名宅千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总之,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从艺术、科学、文化、趣味每个方面,都会使您感到获益非浅。《大红灯笼高高挂》,于是一个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和反抗挣扎的故事在这个大院中发生,演化。这大宅院虽然设计的十分精美,但在电影气氛的渲染下,大院乔宅场景令人寒颤,院院相套的建筑空间简直像枷锁一样令人窒息。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惨白色,圈住了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故事情感显得格外紧张。影片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色,火红的大灯笼本是节日的象征,但在女人眼里却是显得那么的刺眼。我认为,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黑暗封建势力操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1.618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浅谈美学规律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应用

浅谈美学规律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应用 摘要现代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居家住宅和办公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的审美眼光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人要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越来越难,但是,很多的伟大建筑师总是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眼光的,归根结底就是建筑大师在建筑美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能够在设计建筑之初就将想要的设计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草稿,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设计将之呈现在图纸之上。总的来说就是建筑美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美学;稳定性;韵律性 建筑与美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讲必须从基础内容、重要环节、整体表现上体现出美学特征。房屋建筑需要体现美学特征才能够获得公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以美学的体现作为基础。应该在以人们的直观感知、欣赏体验出发,重新结构房屋建筑设计的要点和内容,通过房屋建筑设计均衡性、稳定性、韵律性、序列性的体现实现建筑美的体现,增加房屋建筑的美学特征。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及各种外部条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物的美观以及建筑构件构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建筑设计是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所以它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结构、设备等工种的要求。 1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房屋建筑设计都是以立体几何形状来表现,如何通过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体现出建筑物的美学特征,从而实现建筑物结构的统一、协调并呈现出艺术性成为现代建筑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建筑结构中,满足建筑的使用性能是第一目的,然后还要体现出美学的特征,而无论采用何等立体几何形状,都必须要使结构形成一个既美观又统一的整体。由于在房屋结构中,从美学的角度看有的结构处于结构的主要地位,而有的结构对整个建筑物的美学特点影响不大,因此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将主要结构与次要结构进行区别对待。要正确处理房屋建筑主要部位与次要部位的关系,将主要部位列为主导地位,以主要结构的突出实现房屋建筑的美学感受;同时要精确定位次要结构,使其处于从属部位,建立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在房屋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以此来平衡二者的关系,做到对艺术和美学的全面体现。其次要协调各个细部构造的几何形状,使之和谐、统一,做到主次分明,从而符合建筑美学的要求。房屋建筑还具有色彩的统一与协调,房屋的外部色彩,以及色彩的搭配都是美学的具体展现,如我国古房屋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木结构又多是以红的色彩为主,其他色彩作为陪衬,这样既有主次之分,又相互作用,突显了建筑美学特征。在实际房屋结构设计中,运用色彩之间的搭配来使房屋建筑整体上更加的和谐、统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